“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教法研究”
课题调查报告分析与总结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调查目的为了全面了解我校课堂导入教学状况,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推进学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我校根据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和两校的课题实施方案,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工作。为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实施奠定基础。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8份,收回18份。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所有教师都认真学过课程标准,多数教师认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学生对应学会的内容会学乐学,才算是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很多教师会用多种办法导入新课,比如与学生交谈,或歌曲、游戏,或是使用多媒体观看视频等。多数教师认为有效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但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少部分教师们对于有效导入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大多数教师认为有效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平时注重课堂导入,并且在备课时能够进行设计,在教学中能做到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和看法并征求学生意见,但少部分教师们对于有效导入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第二,极少部分教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导入内容不能为教学内容服务,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造成课堂效率达不到教学教学要求。有的教师课堂导入时间过长,导入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生活。
第三,有个别教师没有参与过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缺乏正确的认识。
五、建议与对策
鉴于目前我校教师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们要向有经验的学校和老师请教学习。使这次课题研究圆满结题。要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进一步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平台。要继续抓实“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坚持“集体备课”、“学科教研沙龙”、“问题会诊”等互动教研活动,这些都给予了我们相互学习、切磋,共同提高的机会。其次,要让我们教师有机会走出校园,合作、探讨,促进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与合力,定期举行片区教学交流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校观摩学习。再次,要加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扩大我们教师交流空间,为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学科性与差异性,实行分层培训,对于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提供更多观摩名师、听取专家报告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经验和风格的教师则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等校本培训方式。另外,要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读书活动激发我们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读书成为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
2、我们要积极探索课堂导入新方法新途径。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不管怎么样,课堂教学的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整节课都能有始有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情等因素,有的放矢,低年级段的导入教学适合用带有趣味游戏性的导入,中高年级的导入教学则应该实际点,从课题、从作者简介等入手,都要因材施教。设计运用导入法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教师设计导入的根据是教学内容。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为课堂教学服。
导入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等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设计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启发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设计得当,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教学的目的才能如期达到。此次问卷调查,带给学校和老师的是无尽的思索,课题研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着困难和艰辛的过程,做课题,需要研课题,更要实践课题,最需要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