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伤调查报告
工伤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兹有
公司员工
,性别:
,民族:
族,出生日期:_____ 年
月
日,家庭地址:
。参保日期:
年
月,工作岗位:,已签订劳动合同。
****年**月**日
点左右,该员工在车间从事__
(工作)时被
(机器)压伤
(具体部位),现场
(车间主任)在场,并于第一时间将其送往
医院救治。
此次事故公司进行了深刻反醒,并将对公司员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增加员工的安全意识。
以上情况属实!
证明人:
公司名称(加盖公章):
****年**月**日
第二篇:农民工工伤调查报告
哈尔滨市建筑业服务业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也引起了有关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走访了周边的一些工地,完成了下面的社会实践报告,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来关注和正视农民工的问题。为了调查研究我市建筑业服务业农民工劳动保障、工资待遇、法律维权的情况以及法律援助对他们的帮助程度,我们对农民工以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了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水平、工资支付、工伤赔偿以及法律援助的有关数据,并记录了相关建议和意见,下面是我们对问卷问题的分析和总结。
一、关于劳动合同签订问题的调查
1、是否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据统计,有43.84%的人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2、如果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否与包工头签订了相关合同?
据统计,只有42.3%的人与包工头签订了相关合同。
3、是否达到最低工资标准(640元/月)? 据统计,由83.38%的农民工能够达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可以对劳动内容和法律未尽事宜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使双方明了权利和义务,促进双方全面履行合同,防止因违约而导致责任发生;劳动合同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也是解决纠纷的重要证据,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纠纷更为便利,降低争议解决成本和社会损耗费用。
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本人,都要遭受一定的损失。同时,实践还证明,不签订劳动合同,吃亏最大的往往不是老板,而是劳动者本人。因此,签订一份完备、公平合理的劳动合同对于农民工来说都很重要。
然而通过以上数据,我们看到跟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只占百分之四十多,而有一半多的人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样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就会使农民工的权益受到损害,农民工往往因为麻烦或相关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不能使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农民工的收入还是普遍较低,虽然有大多数已经能够达到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考虑到另外20%的人和只是能够达到最低标准,农民购得待遇仍然有待提高。
二、关于农民工工资拖欠和解决情况问题的调查,4、用工单位是否拖欠工资?
根据统计,有将近42.3%的农民工遇到被拖欠工资的问题。
5、拖欠工资等劳资纠纷发生后的解决途径?
在这些被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中,有16.1%的人采取找人调解的办法,大部分人37.7%的人采取个人解决的办法,仅有9.2%和7.7%的人找政府部门解决或通过仲裁诉讼解决。
6、追讨拖欠工资的结果?
在这些追讨工资的人数中,有47.7%的农民工能追回拖欠的工资,另外还有16.9%的人没有结果和9,2%的人放弃追讨。
“用工单位是否拖欠工资”,有将近42.3%的农民工遇到被拖欠工资的问题。职工工资是社会对职工劳动价值的一种承认,也是用人单位对职工付出劳动所应给予的报酬,是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即职工及其家属的养命钱。用人单位理应依照法律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全国各地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对于拖欠工资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立法方面的原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够配套和完善,缺乏法律保驾护航是拖欠工资问题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
第二,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方面的原因。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执法监察不严,有隙可乘,是部分用人单位屡次无故拖欠或克扣劳动者工资的重要原因。
第三,用人单位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拖欠劳动者工资,第四,劳动者方面的原因。劳动者法律意识淡漠,依法维权意识差。
在这些被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中,有16.1%的人采取找人调解的办法,大部分人37.7%的人采取个人解决的办法,仅有9.2%和7.7%的人找政府部门解决或通过仲裁诉讼解决。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不能通过最有效的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大部分的人采取找人调解或自己解决的办法。这就让社会安稳埋藏了隐患,如采取爬楼、堵路等过激行为和暴力等手段。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第一: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第二: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三: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碰到拖欠工资等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 一定要依靠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否则,一时冲动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因触犯刑律被追究责任。
关于“追讨拖欠工资的结果”,有47.7%的农民工能追回拖欠的工资,另外还有16.9%的人没有结果和9,2%的人放弃追讨。最辛苦的是他们,为城市建设贡献最多的是他们,但被人最看不起的也是他们,辛辛苦苦的劳动付出却得不到最基本的工资回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十几亿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但是就是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要想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是第一大关键。
三、关于农民工工伤问题的调查
8、是否受过工伤?
9、受工伤后用工单位的赔偿结果是什么? 调查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务工人员曾经受过工伤,但是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农民工得到过赔偿,这些真实而严峻的数据表明,在为数众多的受伤农民工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没有得到过任何赔偿——哪怕是一毛钱,手拿着少的可怜的工钱,面对相向的冷眼,他们怎样处理伤情?农民工本已处于城市发展的边缘,当他们怀揣着对城市的希望、对人生的憧憬,告别家人、远离乡土,以为只要用双手在水泥马路、摩天大厦间挥洒汗水就可以在隆冬新年之际带着亲人的期待返乡吃热腾腾的饺子时,他们哪里想到,辛勤的汗水不仅换不来足额的工钱,居然还要自己用疲惫的鲜血去渲染那些为富不仁者的灰色天空!没有赔偿的遍体鳞伤,求偿无门的农民工的悲惨遭遇让调查员们震撼,而且事实远不只如此,调查员们还注意到,被调查的农民工大多面色惨然、神色无光。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实际上,即使部分农民工受伤后得到了赔偿——且不论是经过怎样艰难的索要过程,那些屈指可数的赔偿金对于身受重伤、举目无亲的农民工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而且用人单位对此类事情的态度都是唯恐避之不及,处理方式简单粗糙,只知赚钱、不顾民工死活,民工受伤后就给点钱草草了事,然后打发农民工走人。加之很多人没有签用工合同、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无门,更没有医疗保险,身体的伤痛只好任由时间慢慢抚平,而在精神上,所有的伤痛只能由自己默默承受,所有的凄苦只能有远方的亲人天天挂念。
四、关于法律援助相关问题的调查
10、是否知道法律援助?
对于是否知道法律援助问题,知道的仅占11.3%
11、是否了解法律援助的程序和获得援助的条件? 了解法律援助城和获得法律援助条件的只占6.5
12、是否申请过法律援助?
对于是否申请法律援助的调查结果显示,仅占人数的3.08%
13、申请法律援助的结果是?
14、对法律援助的结果是否满意? 其中,见到过法律援助成果的更是微乎其微,卫队法律援助的结果的满意程度也是一般。
从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的活动中不难看出,农民工的法律知识贫瘠,对法律及法律援助的了解甚少。这是我们今后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要加强对法律援助的宣传,走到需要帮助的人群中去,对于现如今的法律援助,需要帮助的人一则不知道,二则不了解,三则不信任。而我们的法律援助不仅需要帮助被侵权者维护合法权益,更要唤醒人们的主动维权意识,让更多的农民工群众和广大的弱势群体主动的进行维权,敢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做到实质的维权。
走到群众中去,走到农民工中去,才能真正的了解到法律援助的必要,了解法律援助的责任以及法律援助的不足。通过本次调查,今后我们的法律援助更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1、法律援助要深入基层,不单单要深入社区,更要深入农村。农村是法律知识最薄弱的地区之一,法律知识的匮乏导致了农民工出门务工时多方面的上当受骗却得不到相应的维权所带来的合法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高农村的法律维权意识。到农村去普法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2、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要加大,要切实让老百姓知道法律援助,了解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承认法律援助。
3、加大对法律援助程序的完善,尽量简明扼要,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明、做到取信于民、方便于民、服务于民,真正做到伸援助之手,献诚挚爱心,捍法律尊严。
五、相关建议与意见
15、其他建议与意见?
对于农民工通过调查问卷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如下:
第一、劳动保障局要督促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保障劳动者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国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将“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从而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三个代表”落实到实处。
第二、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有关农民工的劳动法规,使劳动合同有法可依,从而构建和完善法律体系,真正有法律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应该颁布更多的惠民政策,为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承担保障。
第三、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实现农村、城市共同发展的目标,努力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发展好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进城上学问题迫于解决。政府要努力在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在创业中就业。第四、政府应该认真对待农民工信访事件,进行各项社会调查,为人民服务,饯行“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宗旨,政府作为农民工的依靠,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
第五、社会上的法律机构应该定期去社区,工地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农民工法制观念,法律援助也可以解决相应的问题。第六、应该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的单位一定要依法严惩,从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创造条件。
第七、各大媒体等舆论监督机构也要“慧眼识坏蛋”,抨击社会上损害农民工利益的行为,在杀一儆百的同时,维护农民工的利益。以上是我们根据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总结。关注农民工的生活,为农民工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作用,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第三篇:公司工伤调查报告2012
工伤调查报告
XXX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我公司员工XXX 年x月1x日出生,xxx省市县,x年x月进入我公司,在x车间从事x工作,x年x月x日x时左右在工作时不小心x受伤,证明人xx属本车间员工;现在xx医院治疗。
就这次事件,公司已进行针对性安全培训;要求车间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增强责任心,对机台设备、电线路进行一次检修;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以上报告内容属实
Xxx有限公司
2012年月x日
第四篇:核兴公司工伤调查报告
关于对西安市核兴加气砼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5.5”高处坠落重伤事故的调查报告
一、企业详细名称:西安市核兴加气砼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西安市未央区谭家乡工业园区
电 话:6614045
二、业 别:建筑构件,建材生产
分级隶属关系: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直接主管部门:核工业第二一建设公司
三、发生事故的单位:西安市核兴加气砼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构件厂
地 点:加气厂成品库东南角值班室
时 间:2000年5月5日,8时50分
四、伤害部位:
1.失血性休克; 2.脾破; 3.后腹膜血肿; 4.L4椎体横突骨折。
五、事故类别:高处坠落
六、起因物:石棉瓦
七、致害物:加气砼碎块
八、伤害方式:摔伤
九、不安全状态:破损的旧石棉瓦
十、不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差,自身保护能力差
十一、伤亡人员情况:
姓名:何登章 性别:男 年龄:23岁
文化程度:中技 用工形式:合同制 工种:砼工
级别:7级 本工种工龄:1年
安全教育情况:一般
伤害部位:1.失血性休克; 2.脾破; 3.后腹膜血肿;
4.L4椎体横突骨折
伤害程度:重伤
十二、估计事故经济损失:25000元
其中:直接经济损失:25000元
第 1 页 间接经济损失:无
十三、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
2000年5月5日7时30分,构件车间主任康祥豪安排值班室室内回填土,砼班班长王义文带领砼工何登章、电工尹红、试验工王凤琴于8时30分完成室内回填土后,发现屋面上缺少一块石棉瓦,随后去钢筋棚拿来一块石棉瓦,安排何登章上屋面把缺少的石棉瓦给补上。
8时50分,何登章从值班室西侧围墙上到石棉瓦屋面上,自西向东行走,当行至第3块石棉瓦上时,第3块石棉瓦发出响声,石棉瓦被踩断,压在第3块石棉瓦上的加气砼块掉下来2块,转身想从屋面上下来,将第2块石棉瓦踩断,何登章从2.4米高处坠落,头先着地,脚在墙上滑下,腰部落在200X200X220mm的加气砼块上。20分钟内送伤者到西安市红会医院大明宫骨科分院,诊断为:多发性腰椎骨折,超声提示:1.内脏破裂,脾可能破裂; 2.腹腔积血。建议转院,将伤者转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行手术,切除脾脏。
十四、事故现场平面图(见附图)
十五、事故原因及性质
经调查认为,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对现场工作指导有错误;
2.安全意识差,自身保护能力差;
3.石棉瓦是旧石棉瓦,未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一)直接原因:指导有错误。
(二)砼工何登章安全意识差;
(三)旧石棉瓦屋面上人未采取保护措施;
(四)事故性质:经调查认定:构件车间“5.5”事故属于现场指导有错误,高处坠落重伤事故。
十六、事故责任分析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为了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根据二一公司《安全保证手册》(99版)《安全生产奖惩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第2项规定,经有关部门调查研究,“5.5”事故有关人员承担责任及处理意见如下:
第 2 页
(一)砼工何登章,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是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除写出书面检讨外,另罚款100元。
(二)砼班班长王义文,对现场指导有错误,对本次事故负主要责任,罚款150元。
(三)构件车间主任康祥豪,对安全工作抓得不够细,对本次事故负间接领导责任,罚款50元。
(四)核兴公司总工程师熊茂清,生产副经理郑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不严,对本次事故负主管领导责任,罚款70元。
(五)核兴公司经理彭献勇,安全管理不严,对本次事故负领导责任,罚款100元。
(六)核兴公司副经理梁惠江,党委副书记梁庆伟,对本次事故亦应负间接领导责任,罚款70元。
十七、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非常重视,于次日停产整顿2天,再次进行安全教育,并提出了整改方案与落实措施,重申了安全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高空作业必须经车间主任安排,各班组不得擅自安排。2.高空作业必须有书面安全措施,坚持班前安全技术交底。3.高空作业由车间主任安排安全员,随时监督、检查,跟踪到位,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对违章作业要严格制止。4.对有隐患的安全问题重申如下:
⑴木工棚有烟头,刨花应及时清理干净。木工棚内禁止吸烟。
⑵钢筋棚南侧拉线钢柱已倾斜25°,立即放倒,防止倒塌伤人。
⑶养护池西侧电闸箱及电线应拆除,拆除前关闭总电源。
⑷钢筋棚所有电闸箱应拉闸、上锁。电闸箱内必须保持清洁。
⑸施工现场清理一遍,留出安全通道。
⑹严禁穿拖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⑺严禁在石棉瓦屋面上、檩条上、单层砖墙上行走。
⑻严禁在未设安全措施的同一部位上同时进行上下交叉作业。
⑼严禁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包括车间、工棚)。
⑽严禁在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地方吸烟、生火。
第 3 页 ⑾高空作业,不准往上或向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⑿高空作业,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必须戴好安全帽、安全带。
⒀所有吊车下不得站人,防止机械事故发生。5.吸取本次事故的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十八、参加事故的调查人员
彭献勇,梁庆伟,郑传强,熊茂清,彭根锁,康祥豪,周秋玲,任凤兰,王义文,段义友,宋彦忠。(人员单位及职务详见附表)
十九、企业负责人:彭献勇
报 告 人:熊茂清
西安市核兴加气砼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年五月七日
附:
① 西京医院诊断证明书 ② 事故现场证明材料
③ 职工因工伤亡认可登记表
④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⑤ 事故调查会议签到单
⑥ 建设公司对加气砼公司《责任事故处理意见》的批复
第 4 页
第五篇:关于职工工伤认定案件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职工工伤认定案件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 查 人:许
益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日
关于职工工伤认定案件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企业工伤认定的现状,对工伤激增的原因及工伤结案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调查对象:盐亭县云溪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职工
调查方式:本报告采用职工走访、收集材料等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2016年3月我在盐亭县云溪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通过与人力资源部以及操作现场与职工口头交流,调查发现工伤事故频发,工伤认定案件争议较大。
调查地点:盐亭县云溪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
调查结论:工伤认定行政案件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工伤事故在大量产生,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和工伤赔偿仅仅是事后的权利救济,其审理的公正与高效固然重要,但都不如从源头上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更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前言:我于 3月6日至 5月 6日在盐亭县云溪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就职工工伤认定案件问题做出调查,笔者发现,如何进一步保障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待遇水平,已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令人深思。本文将重点分析其中几个较为普遍发生的法律问题,希望对解决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有所借鉴和启迪。
我国的工伤认定制度建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1951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建国后第一部专门性的涉及工伤认定方面的法律。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当时经济结构单一,政企不分,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因此是否构成工伤是由企业进行认定的,并主要由企业给予相应的工伤待遇,形成国家调剂与企业责任相结合的模式。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开始,进一步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范围,随着 2004 年国务院《工伤保 险条例》的出台,目前已基本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工伤保险体系。2012 年至 2014 年,我区法院受理该公司工伤认定行政案件 8、15 和 29 件,案件数量增长幅度较大,远远高于同期行政案件增长的速度。
(一)工伤认定行政案件数量激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该公司共有职工百余人,庞大的劳动者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大量的劳动争议,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行政诉讼案件。
2、企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同时有时忽视对劳动者的安全保护,使得工伤事故频频发生,导致工伤赔偿案件的数量激增。而工伤赔偿纠纷的完结离不开对工伤的认定,由于有关工伤认定条件的法律规定比较抽象,而伤亡事故发生的情形却千变万化,造成劳动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标准不易把握,当事人对工伤认定结论争议较大。另外,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利益相对,不论劳动行政部门作出何种工伤认定结论,总有一方当事人会提起诉讼。
3、某些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从企业的角度看,不少企业只图抓生产效率,不重视企业的生产安全,既忽视对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也缺少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和制度建设。
4、劳动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随着我国法制环境的逐步改善,法制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劳动保障部门和法院救济劳动者实际案例增多,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在发生事故以后,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工伤认定案件的结案情况 2012 年至 2016年该公司的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被告的败诉率约占全部案件的 10%左右,工伤认定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主要有:
1、认定结论的事实证据不足。在不少案件中,行政机关未能充分核实相关证据,未能严格把握“用人单位否认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这一原则,在缺乏充分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就做出事实认定结论,导致被法院判决败诉。
2、认定程序违法。少数工伤认定行政机关执法水平不高,程序不够规范,包括没有履行好相应的告知义务,没有进行必要的证据审核,超过法定期限作出认定等情形。
3、判断标准与法院不一致。工伤情形复杂多样,认定结论标准不一。虽然《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用列举方式规定了可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若干种情形,但从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情况来看,工伤情形远远不止这几种。有的是法律规定所没有涵盖的,有的是法律原则规定下尚未具体明确的。由于现实生活中工伤情形的复杂多变、千差万别,再加上现有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不具体,使得在工伤认定和案件审理过程中,职工、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以及法院虽然对伤亡事故的客观过程并无异议,但对该伤亡是否符合工伤认定的条件认识不一。
4、从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工伤认定的模糊地带较多,认定标准难以统一。不同的劳动行政部门对相类似的伤亡情况可能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认定结论,不同的法院对相类似的认定结论也可能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裁判结果。比如职工未经单位安排或受人邀请,擅自操作他人负责的机器而受伤,有的行政机关和法院认为只要职工从事的工作无损于用人单位,就可认定为工伤,而有的行政机关和法院却认为职工从事的不是本职工作,不应作工伤认定。又如职工在上班期间中擅自外出干事造成的伤害,应不应该认定为工伤,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加大了案件承办人对法律理解适用的自由空间,也造成了当前工伤认定及案件审理的难题。
5、在可作为裁判依据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条文规定方面,涉及工伤界定的主观因素过多,弹性太大,缺乏确定性标准,如《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况,哪些是“有关”、哪些是“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有着较广的含义。工伤认定行政案件情况复杂多样,而法律规定的认定工伤的条件又单
一、抽象,比如对什么是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这就给具体案件的承办人主观上理解和适用法律留下了较大空间。当行政机关与法院对案件的事实认定与法律理解不一致时,就会造成行政机关败诉率居高。
(三)相关意见与建议对于工伤事故,固然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救济和民事救济等事后救济措施,但预防问题更为重要。如何加大工伤预防的力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工伤保险立法的指导思想,将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消极、被动经济补偿的指导思想,转变为积极主动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保障劳动者权益,也可以降低社会成本,减少工伤保险支出,减轻企业的负担。
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一方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常态化的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把其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加强劳动监察和加大工伤保险金的收缴力度,确保用人单位按时、足额地为职工交纳工伤保险金,使工伤保险救济能切实兑现。另一方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及时、准确、合法地作出工伤认定结论,落实工伤保险待遇,避免不必要的诉讼案件发生。
3、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的力度,对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促使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采取强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要求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督促落到实处,对于出现工伤事故较多的企业,直接追究其负责人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同时在制度上对安全生产条件达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激励。
4、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职工的安全学习,确保持证上岗,按章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
5、切实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利。我在调研中发现,相当部分的工伤事故是由于劳动者疲劳操作造成的,因此,确保八小时工作制的落实,严格限制超时加班,保证劳动者合理的休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