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20-10-31 11:4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调研报告》。

第一篇: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 个字的要求。这与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密切相关。为认真规划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调研组到 xx开展座谈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一、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土地整理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国家加强了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宏观调控,制定并实施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等配套政策。我县也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出台了奖补政策,我镇因地制宜初步形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

机制,探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后新增耕地的产业化规模经营。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我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补充了耕地数量,实现了全镇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2018 年度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全镇累计补充耕地 xx 余亩,实现了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平衡,并有大幅新增。

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2018 年度我镇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低产田改造 xx 余亩,全面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优化了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通过大力推广万亩马家柚种植和种粮大户流转等规模经营为重点的土地整理,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xx 等旅游项目落户,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就业空间,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目前,我镇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总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化产业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二、土地开发整理目标 2019 年,我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xx 余亩。其中旱改水等 xx 余亩,增减挂 xx 余亩,林改旱 xx 余亩。

三、土地开发整理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全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途径,目前 xx 种植基地可新增就业 100人,xx 旅游项目可新增就业 200 人等,实现了“项目在身边,百姓在增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脱贫致富。

2、经济效益。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效益分析:造地增粮新增耕地项目县级奖补 2018 年度项目 xx 元/亩,我镇奖补村组各 xx 元/亩。2018 年度我镇林改旱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 xx 余亩,奖补资金共计 xx 余万元,其中村集体新增收益 xx 余万元。通过土地开发新增耕地进行流转,增加农民收入。

3、生态效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和实施后将为我镇增加绿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开发的荒坡和闲置地等有利于改善土地蓄水保水能力,增加抗灾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土地产业化规模经营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 2018年度我镇对新增耕地 xx 余亩进行了流转,但产业化规模经营资金投入不大,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率不高。原因

分析:首先新增耕地开发的政策奖补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扶持力度;其次社会资金对土地的产业化规模经营投入信心不足。

2、发展旅游的建设用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镇发展旅游项目 xx 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无法满足。原因分析:旅游项目投资方未事先根据用地要求作规划设计,导致规划与土地政策不符制约了项目的发展。

五、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全镇对土地开发整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宣传,提高全镇对土地开发整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实施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稳定和拓宽投入渠道,探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经济运行机制。加大资金奖补政策和投入,专款专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先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的投入。

3、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按照“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社会更多资金投入土地开发整理,推动土地开发整理的产业化。

第二篇: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认真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国土资源局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要求。这与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密

切相关。为认真规划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调研组深入道县寿雁镇涂家村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土地整理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国家加强了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宏观调控,制定并实施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等配套政策。我市也逐步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有效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市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形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机制,探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开展了资源调查评价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了专门机构。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补充了耕地数量,基本实现了全市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1997年~2005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全市累计补充耕地1866公顷。2005年全市实现了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平衡,并约有节余。

——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实施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低改面积和土地整理面积累计受益面积超过100万亩。

——优化了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通过大力推广以“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为重点的土地整理,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益明显提高。

——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就业空间,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目前,我市有组织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总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重开发、轻整理和复垦”、“重数量,轻质量和生态”的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规范化管理还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化产业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

据调查测算,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补充新增耕地面积的总潜力为45500公顷。其中:

1、土地整理潜力。全市土地整理补充新增耕地潜力约20267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44.5。

我市现有农田中普遍存在着田块分割细碎、田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的现象;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率低,“空心村”多,布局零散。据调查,道县寿雁镇涂家村共240户,有90多户占有两处宅基地,仅这个村通过整体搬迁综合治理可新增耕地40多公顷。这种土地利用状况难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据初步测算,全市通过合理规划,整治道路沟渠,平整归并零散地块,充分利用零星土地,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15222公顷。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等整理措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约5045公顷。

2、宜农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全市有宜农土地后备资源530万公顷,其中宜耕土地后备资源约24337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53.5。

3、土地复垦潜力。全市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废弃的土地约1609公顷,复垦可补充耕地的潜力约896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2。

三、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我市的土地开发整理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和基本方针。实施可持续

第三篇: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认真规划土地开发整理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 国 土 资 源 局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要求。这与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密切相关。为认真规划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调研组深入道县寿雁镇涂家村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土地开发整理现状

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土地整理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国家加强了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宏观调控,制定并实施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等配套政策。我市也逐步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有效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市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形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机制,探索推进了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开展了资源调查评价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了专门机构。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补充了耕地数量,基本实现了全市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1997年~2005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全市累计补充耕地1866公顷。2005年全市实现了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平衡,并约有节余。

——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实施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低改面积和土地整理面积累计受益面积超过100万亩。

——优化了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通过大力推广以“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为重点的土地整理,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益明显提高。

——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重点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就业空间,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目前,我市有组织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总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重开发、轻整理和复垦”、“重数量,轻质量和生态”的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规范化管理还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化产业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

据调查测算,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补充新增耕地面积的总潜力为45500公顷。其中:

1、土地整理潜力。全市土地整理补充新增耕地潜力约20267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44.5%。

我市现有农田中普遍存在着田块分割细碎、田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的现象;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率低,“空心村”多,布局零散。据调查,道县寿雁镇涂家村共240户,有90多户占有两处宅基地,仅这个村通过整体搬迁综合治理可新增耕地40多公顷。这种土地利用状况难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据初步测算,全市通过合理规划,整治道路沟渠,平整归并零散地块,充分利用零星土地,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15222公顷。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等整理措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约5045公顷。

2、宜农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全市有宜农土地后备资源530万公顷,其中宜耕土地后备资源约24337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53.5%。

3、土地复垦潜力。全市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废弃的土地约1609公顷,复垦可补充耕地的潜力约896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潜力的2%。

三、土地开发整理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我市的土地开发整理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和基本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对转变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和方式,走内涵挖潜、集约利用的道路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更迫切的要求,为土地

开发整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法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专项资金,为全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国家、省、市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各县、区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整体推动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作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不断健全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为全面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组织和技术保障。从近3年的情况看,省国土资源厅返回新增费49%部分近1000万元,国家和省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累计23个,资金总额达1.32亿元。

2、不利因素。我市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增加,补充耕地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土地粗放利用的观念在短期内还难以完全扭转,引导土地开发整理向内涵挖潜、集约利用转变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易开发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逐步减少,补充耕地的成本提高,难度逐步加大;优质耕地集中地区占用耕地量大,后备资源集中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补充优质耕地、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更加繁重。

四、土地开发整理目标与方向

(一)土地开发整理目标1、2006年,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新增耕地面积170公顷。其中,承担省易地补充耕地面积70公顷。在新增耕地总面积中,耕地整理规划新增耕地面积80公顷,土地开发规划新增耕地90公顷。耕地整理以地势平坦,集中连片的地域为重点,土地开发以开发未利用的荒草地、滩涂及部分废弃园地为主。

2、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4990.0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0011.74公顷,其中耕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2456.62公顷,村庄整理新增耕地面积104公顷,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384.29公顷,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7066.83公顷;改造低产田[找文章到文秘资源-/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14432.31公顷;土地利用率由2005年末的88.5%提高到2010年的89.8%;土地产出率由2005年每公顷国内生产总值12419元提高到2010年的31453元;复种指数由2005年的186.6%提高到2010年的197%;提高田、水、路、林、村的协调能力,使之在土地开发整理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达到30年一遇;改善农田排灌设施,平整土地,发展节水农业,集约农业,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2020年,土地开发整理可新增耕地3715.91公顷。耕地整理以地形较为复杂,耕地较零散的地域为重点,土地开发以投资相对较大、效益相对可观的地域为主。

(二)土地开发整理方向

1、耕地整理方向。通过土地平整、地块规整、废弃地复垦、河流整治、灌溉设施等各方面的整理与改造,完善整理区域内的沟、渠、路、林等配套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总面积,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等级,建设标准农田;进行田块归并和产权重划,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各项土地权益;兼顾生态环境效益,避免盲目毁林毁草,在方便生产的同时,把耕地整理与美化环境结合起来。

2、土地开发方向。通过综合开发与整理,完善开发区域内的沟、渠、路等配套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建设高标准的耕地;重点开发荒草地、滩涂地及裸土地,避免开发林地。

3、土地复垦方向。通过对因挖损、塌陷、压占及各种污染、自然灾害等造成破环、废弃的土地,采取工程、生物整治措施,恢复其经营状态,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质量,改善生产条件。

4、土地综合开发方向。通过对综合区域的耕地、农村居民点及未利用地进行综合开发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产、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

五、土地开发整理投资规划和效益分析

(一)投资规划

1、投资概算。到2010年,全市规划总投资82181.92万元。其中耕地整理规模14432.31公顷,规划投资43296.93万元;村庄整理规模148.25公顷,规划投资2223.75万元;土地开发规模9953.62公顷,规划投资34837.68万元;土地复垦规模455.89公顷,规划投资1823.56万元。

2、筹资渠道。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国家、省、市、县土地开发资金,当地财政专项安排的资金,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农业综合开发基金等;可以集中使用的农业、林业、水利等专项基金,农民投工和其他社会投资。

(二)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1)全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提供新的就业途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将使我市粮食总产量有显著增加,同时也为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农业集约化、智能化、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市域经济发展。(3)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为实现市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2、经济效益。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效益分析:从耕地数量增加和耕地质量提高两方面来计算:(1)通过土地开发新增加耕地面积7066.83公顷,新增收益3710.08万元/年。(2)通过耕地整理,原有耕地面积14432.31公顷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可新增收益2164.85万元/年;通过耕地整理的新增加耕地面积2456.62公顷,可新增收益128

第四篇:土地开发整理绩效调研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绩效调研报告

1、行政区基本概况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1、2自然条件1、2、1地形地貌1、2、2土壤1、2、3水文与水资源1、2、4气候1、2、5植被1、3社会经济状况1、4土地利用状况1、4、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1、4、2耕地种植熟制1、4、3各种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产、最高单产、最低单产1、4、4粮食种植投入产出情况1、5基础设施情况1、5、1交通设施1、5、2农田水利设施1、5、3电力设施1、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1、6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土地开发整理对补充耕地的作用2、1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数量2、2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质量/生产能力分析

3、土地整理对耕地质量的影响3、1土地整理对土壤质量/生产能力的影响3、2土地整理对提高集约化利用水平的影响

4、土地开发整理对于区域粮食安全和农民社会保障的影响 4、1土地开发整理对粮食安全的影响4、2土地开发整理对农民社会保障的影响

5、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5、1土地开发整理后土地用途及地面景观的变化特征 5、1、1耕地变化5、1、2林地变化5、1、3未利用地变化5、1、4其他用途土地变化5、1、5地面景观变化5、2土地开发整理中水资源利用特征5、2、1水资源来源5、2、2水资源用途5、2、3水资源供给情况5、2、4农业灌溉措施5、3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

6、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建议6、1土地开发整理实施过程中的宝贵经验6、2土地开发整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足6、3今后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原则 6、4合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建议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案例介绍7、1项目区基本情况7、1、1项目所在地地貌类型7、1、2海拔高度与坡度7、1、3岩石类型7、1、4土壤7、1、5原生植被7、1、6土地开发整理的限制因素分析7、2项目土地开发整理措施7、2、1土地平整工程7、2、2农田水利工程7、2、3田间道路工程7、2、4防护林工程7、3项目投资情况7、4项目新增耕地及其利用情况7、4、1项目区总面积7、4、2新增耕地面积7、4、3新增耕地种植作物及其单产7、4、4新增耕地使用权处置7、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宝贵经验、问题与不足,并由此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措施。

第五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陵水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关乎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乎城乡统筹发展,关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文章通过对陵水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了目前陵水县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六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 现状 调查 问题 研究 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这与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密切相关,为认真做好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中心对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就是在一定的生态经济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土地利用状况重新进行布局安排、结构调整,既开发利用又治理保护,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增加耕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一种土地利用新方式(或活动)。它是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它对保护耕地、促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情况

2004年至2007年底,我县实施并通过验收省投资项目本号镇省级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县级“占一补一”项目椰林镇坡留村委会耕地开垦项目,三才镇大港坡耕地开垦项目,三才镇古正头坡耕地开垦项目,新村镇城坡村委会曲港耕地开垦项目,新村镇盐尽村委会桥子坡耕地开垦项目,六个项目投资规模累计847.3005万元,增加耕地面积133.9889公顷;正在实施国家投资文罗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727.93公顷,预算投资1430.4999万元,预计增加耕地面积23.63公顷;正在招标的是省投资本号镇格择村委会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14.18公顷,预算投资564.11万元,预计增加耕地面积8.36公顷;正在申请县政府评审的有本号镇军普村耕地占补项目,建设规模44.41公顷,预算投资332.69万元,预计增加耕地面积40.03公顷,英州镇鹅仔村委会耕地开垦项目,建设规模20.32公顷,预算投资118.35万元,预计增加耕地面积19.04公顷;正在设计的有本号镇亚上、亚欠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光坡镇武山洋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三)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主要成效

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省土地储备整理交易中心和县国土环境资源局的指导下,我中心有效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增加耕地面积,基本实现了全县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

我县2004年至2007年建设占用耕地98.1752公顷,通过土地开发整理,2007年全县累计补充耕地133.9889公顷,实现了建设占用 与补充耕地平衡,并有剩余。

2、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实施以“田、水、路、林”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了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大力推广以“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重点的土地开发整理,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利用效益明显提高。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发展效益农业,大规模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用地经营权的流转,建成了一大批优质粮种植基地。

4、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取得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了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经受住特大洪涝灾害的考验,农村土地的生产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扩大了就业空间,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和我县经济的发展,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为实现我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坟墓集中迁并,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为本县生态环境整治和防洪减灾做出重要贡献,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5、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我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做到有明显标志,有保护责任人,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成果倍加珍惜,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这推进了耕地保护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来抓,作为密切干部群众关 系的重要工作来做,当农民群众看到有这么多领导和干部深入农村真抓实干,看到田块由小变大,由零星分布变为成片分布,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渠系完善,田间道、生产路四通八达,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党和政府在为民办实事。普遍称土地开发整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对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研究

(一)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对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和基本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对转变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和方式,走集约利用道路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更迫切的要求,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法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专项资金,为全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国家、省、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各乡、镇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推动全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作用。我中心不断健全专业队伍,为全面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组织和技术保障。

2、不利因素

我县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增加,补充耕地 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易开发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逐步减少,补充耕地的成本提高,难度逐步加大;后备资源集中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补充优质耕地、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更加繁重。

(二)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总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个新鲜事物,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复杂性强。尽管当前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缺乏宣传,群众参与性不强

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广泛,群众理解有误区,农民群众特别是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加上土地开发整理补助标准偏低,影响有些乡镇、村干部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积极性。有的项目区为一条小沟小渠争论不休,有的群众对项目建设期望值过高,但由于项目本身投资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项目区所有群众的要求,部分村民对项目实施产生抵触情绪,阻挠施工的现象较为突出。

2、兄弟部门重视程度不高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齐心协办。但我县少数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没有真正发挥土地开发整理的主力军作用。有的部门热衷于争项目,不乐于建项目、管项目,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乡镇政府重申报、轻协调,认为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土部门的事情,客观上形成了国土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3、人才缺乏,管理滞后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农业、林业、环境、机械土方、建筑、农田水利、道路桥梁、农业设施工程等诸多工程,具有跨行业、多学科和多技术的特点。这为管理带来困难,最主要的是我中心缺乏通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很多工作靠自身摸索中进行。

4、施工设计没有充分论证,导致施工进程拖延

由于缺少经验,导致前期踏勘测量、论证和对地质的调查等工作不够仔细,规范化管理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土地开发整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化、产业化有待进一步推进,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施工设计不细,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困难较多,不仅延误了工期,还增加了投入。

三、对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土地开发整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之一,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推进我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重要性的认识 深入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充分了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真正体会到土地开发整理是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树立依法、按规划进行土地开发 整理的观念,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积极性。组织项目区村民代表小组,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申报、规划设计、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等,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积极探讨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办法、途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程度。

(二)部门协作,提高资金的综合效益

明确鼓励、支持部门协作,提高资金的综合效益。以资金为基础,以项目为平台,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水利部门指导修建大渠、实施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农业部门负责指导改良土壤、指导规模经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交通部门负责指导通村通社公路建设,沼气部门指导改厕、改灶、改变村容村貌,土地开发整理修建小渠与大渠配套、修建田间道路与通村通社公路配套等,提高各类支农资金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

(三)提高项目工程设计质量,对设计单位择优选择

对设计单位进行招投标,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深入细致的地质调查与摸底工作。规划设计之前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深入的调查,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频繁变更。

(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要求人类对土地利用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为主,同时利用科技杠杆,增加科技投入,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科技成果和经验的推广,通过调查研究使补充的耕地质量达到最优化的科学方法,尤其是在基础 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使土地利用环境建设朝着有利于科技推广的方向发展,充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五)完善制度,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加强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管理,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计划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挂钩制度。严格按照规划编报项目计划,合理引导国家、省、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要依法实行承包经营并纳入耕地保护范围。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我中心要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立项审查会审制,全面实行项目招投标制,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形成土地开发整理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进行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进度安排资金,按效益考核验收的项目管理规范体系。

(六)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整体水平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的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体系;加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实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增加土地开发整理的科技含量;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全面提高我县土地开发整理的整体水平。

二00八年十月十五日

下载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调研报告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调研报告(2003年10月13日)耕地保护能力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了提高耕地保护能力,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措施,如用刑罚方法......

    关于土地一级开发的调研报告

    关于“土地一级开发”的法律调研报告 一、相关法律法规: 1、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8月29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曾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的调研报告(五篇范例)

    国土资源局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顺德区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之调研报告

    关于顺德区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之调研报告调查员:***、***、***、***、***、***序言:本调查由我们两个小组随机抽取了20名公众填写了调查问卷(见附录),其中包括11名校外内学生和......

    对于结对帮扶调研报告

    供销社对于结对帮扶调研报告根据上级组织部门的工作安排,区社党委积极开展了党员帮扶工作,由原来的党员结对帮扶,到今年的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都有条不紊的开展,并取得了实效......

    土地开发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江山市土地开发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省、市关于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土地开发工作,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风险,现对......

    土地开发整理实习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 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年级:2012级 姓名:黄章 学号:20126475 土地开发整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事件和地点 (一) 目的:实地调查煤矿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