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以职业道德为视角
任晓红
(2020年1月)
“人才强则事业兴”,乡村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于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关于“建立五个体系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了重要论述,要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为我们如何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本文以建设“三新”干部为目标,从自身经历和行业为切入点,从职业道德对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出发,通过对新形势下乡村干部队伍职业道德失范现状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随着我国农村事业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村干部,切身体会到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国家在农村的骨干力量,在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建设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硬、能力素质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村干部队伍,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村干部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当下村干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对策,努力打造一支执行力、战斗力过硬的干部队伍的关键所在。为此,结合我镇当下开展的村干部基本情况摸底现状,我们认为,当前村干部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一方面干部队伍年龄总体偏大,老中青结构搭配失衡,老化趋势明显,但后备力量,特别是年青一代储备又不够,可供选材面有限。在另一方面,干部队伍文化水平明显偏低,多数为初高中文化者居多,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待遇保障偏低,实际工作能力不够强。村干部长年累月工作在第一线,条件较为艰苦,承担工作任务繁重,但他们的待遇明显偏低,根本无法养家糊口。且村干部种类繁多,广义上来说甚至包括村小组组长、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西部志愿者等都属于村干部,但他们的待遇保障却各不相同,以非班子的其他成员最低,多数普遍为1500元/月。且根据最新有关建立干部岗位补贴长效机制工作相关规定,受益者主要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其他村干部不在保障范畴,由本级财政自行承担。由于经济上造成的心理落差和不平衡感,他们普遍工作动力不足,敷衍了事。此外,由于自身原因,存在着等靠要、安于现状不图进取等思想,工作得过且过。三是民主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履职环境尚需优化。民主选举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存在脱节,缺乏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手段和措施,导致在现实中常存在民主监督形同虚设的现象。同时,由于考核、激励等机制不够健全,各种各样的考核、检查等令基层压力剧增,疲于应对,履职环境较差。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干部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当家人”和领头羊,是乡村振兴实施的关键。
二、职业道德失范具体表现
村干部是农村各级政治组织、自治组织的领导者,是政府对村级事务管理的全权代理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当前,我国村干部中存在宗旨意识缺乏、追求利己主义、崇尚个人主义和奉行享乐主义等四个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在因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环境欠佳、职业道德监督不力和职业道德教育缺失。
三、加强村干部职业道德路径探析
笔者认为,解决村干部职业道德失范问题,要坚持正义、民主和利他三个原则,加强村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加强村干部职业道德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和职业道德考核体系。
(一)立足发展现状,充分认识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乡村干部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是带领群众发展地方经济、致富奔小康、保持社会稳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是最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目标的决定因素,是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责任人。乡村干部队伍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因此,必须着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二)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乡村干部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自身修养。教育引导乡村干部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素质结构、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根据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自身特点进行切合实际的素质培养和训练。强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愿望与要求,不断总结以往实践活动的结果和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从时代要求的高度来反省自己,勤于思索,查找不足,更加注重学习,善于摸索方式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到最有效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的方法。二是强化公仆意识。教育乡村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牢记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强化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任何时候都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心系群众。三是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教育引导乡村干部积极投身于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的伟大实践,建立乡村干部重视实践、积极投身于实践的机制,促使他们到艰苦环境去磨炼、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历练。在实践中学习,在不断积累中提高,在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中提高能力素质。(三)加强培养锻炼,着力提高乡村干部能力素质。
一是加大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制定乡村干部培训规划和分年度培训计划,分级负责、抓好落实。镇党委组织部每年选派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选调学习,对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专题培训,每期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对村“两委”其他干部进行轮训,同时要把乡村干部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二是鼓励和支持乡村干部多渠道参加学历教育。组织部门要制定鼓励乡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分批选送脱产学习等方式,提高乡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凡35周岁以下未达到大专文化程度的乡村干部,必须参加学历教育。乡村干部参加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的学费,在取得相应学历后,市、县、镇三级乡村及个人按4︰3︰2︰1比例分担。三是抓好乡村干部持续性培训。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原则,依托各级党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阵地,突出抓好乡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远程教育骨干的集中轮训。探索乡村干部不脱产学习的具体办法,建立乡村干部“自学考评制”、“学时累计制”和“学习培训登记卡”制度,提高乡村干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转化”和“以奖代补”工作,试点开展以“党员选学培训、支部积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远程教育“选学积分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对提升乡村干部队伍素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