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展调研报告
宁波理工学院
公共经济学社会调研报告
题 目 宁波市会展业市场调研报告
组长姓名 组员姓名
专业班级 金融102班
分 院 经济与贸易分院 完成日期 2010年1月23日
目录
摘要 ………………………………………………………………………I 1.引言„„„„„„„„„„„„„„„„„„„„„„„„„„1 2.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状况„„„„„„„„„„„„„„„„„„2 2.1.宁波市会展业发展历程 „„„„„„„„„„„„„„„„2 2.1.1工作起步阶段 „„„„„„„„„„„„„„„„„„„2 2.1.2快速发展阶段 „„„„„„„„„„„„„„„„„„„2 2.1.3发展提高并重阶段 „„„„„„„„„„„„„„„„„3 2.2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现实基础„„„„„„„„„„„„„„„3 2.3宁波市会展业发展优势与劣势„„„„„„„„„„„„„„4 3.中国(宁波)光电、电子工业展览会调查研究„„„„„„„„7 3.1研究方法设计„„„„„„„„„„„„„„„„„„„„„7 3.2 调研过程 „„„„„„„„„„„„„„„„„„„„„„7 3.3 调查结果 „„„„„„„„„„„„„„„„„„„„„„8 3.3.1对参展客户的调研结果 „„„„„„„„„„„„„„„8 3.3.2对参展商的调研结果 „„„„„„„„„„„„„„„„9 4.结论及建议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I
摘要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拥有会展产业发展的特殊优势,却没有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宁波会展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以观众和参展商为调研对象,全面了解宁波会展现状,并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针对宁波市会展业现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宁波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宁波市;会展经济;参展商;参展观众
I
1.引言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会议和大型节事活动,形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创造商机,并利用会展产业连带效应带动若干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会展活动不仅可以为会展组织者、会展场馆经营者、会展服务商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给运输、电信、广告、印刷、餐饮、旅游、咨询、礼仪服务等会展相关行业带来直接的、现时的商业机会。会展有利于招商引资,可促成经贸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为会展举办地经济的未来发展增添潜力;会展可促进举办地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地方经济运行环境和产业结构;会展可以提升举办地知名度。
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便为9。这也成了目前不少地区提出若干年后要把本地办成“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以试图将本地整体经济带动起来的“理论依据”。
我国会展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1978年,境内国际展仅6个,出国参展办展21个。目前,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二十多年来,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董智馨(2006)研究认为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虽然存在先天优势不足的问题,但也有其自身品牌、区位、资源优势,应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发展经验。宁波市政府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目前已把会展业定为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为探析宁波会展经济的拉动效应,本次调研以2012年5月19日的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为对象来研究展会对宁波经济的拉动效应,并试图探究宁波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宁波会展业更好发展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2.1宁波会展业发展历程
自1997年以来,宁波市会展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1.1工作起步阶段(1997年10月——2002年10月)1997年10月,宁波市举办了首届宁波国际服装节,迈出了宁波会展业发展的序幕。1999年,宁波市又举办了首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宁波市会展业规模和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进作用。1999年10月,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标明宁波市已重视会展硬件建设;2002年10月,宁波市新上海物业公司与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管理公司,标志着宁波市会展业区域合作开始起步。
2.1.2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11月——2004年)
2002年11月,宁波市成立了市会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了对全市会展工作的领导和行政服务。之后,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从而形成了全市会展工作的组织体系。2003年1月8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会展业列为全市支柱产业之一,并提出将宁波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会展之都的奋斗目标,基本理清了会展业发展思路。2003年2月28日,宁波市会展行业协会成立,标志着宁波市会展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同年,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启用,宁波市会展设施条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这一时期,宁波市会展活动不断增加。相继引进或举办了中国机械工业展览会、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家居博览会、中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举办了中国开渔节、宁波徐霞客开游节和中国梁祝婚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承办了APEC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会议、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重要会议(论坛)。这些重要会展活动的举办,使宁波市进入了全国新兴会展名城行列。
2.1.3发展与提高并重阶段(2005年——)2005年以来,宁波市进一步加强了会展管理工作。市政府制订了《宁波市展览业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全市展览工作;市会展行业协会出台了《宁波市会展评估细则》,明确了会展活动评估的基本标准;市有关部门拟订了《宁波市大型会展活动城区公益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并已着手研究会展业其他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宁波市引进或创办了中国(宁波)文具和礼品国际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国际博览会、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等大中型展会,并对部分主题相近的展会进行了整合,促使现有展会向规模型、实效性方向发展。2005年,宁波市被评为全国优秀会展城市。
2.2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现实基础
近10年来,宁波市会展业按照“政府强力推动、市场灵活运作”的发展思路,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从不规范到相对规范,不断演进,已形成发展快、辐射广、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会展活动不断增加,会展名城地位基本确立。10年来,宁波市会展业快速发展。国家级、国际性大型会展活动纷纷登场。2005年,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80个。其中,冠名“国际”的展会10个,冠名“中国”的展会活动7个。国际标准摊位1000个以上的展会9个,2000个以上的展会6个。展出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12个。其中,2万平方米以上7个,4万平方米以上6个。全市展览面积达453650平方米。目前,宁波已成为国内同类城市中大中型会展活动较多的城市,会展业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基本确立了会展名城地位。
展馆建设步伐加快,会展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宁波市已拥有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亚细亚展览馆、宁波会展中心、宁波新闻文化展览中心、余姚会展中心等大中型展馆,展览总面积已超过6万平方米。其中,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占地1460亩,一期工程投资7亿元,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配套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在建的展馆还有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扩建工程和慈溪会展中心等,待建的有宁海模具馆等。另外,全市已有星级宾馆和酒店130
家,客房12700间(套),床位23000余张。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30家,一、二星级89家,基本满足了会展活动的需要。
管理机制比较健全,会展增促工作不断加强。宁波市已初步完成会展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了纵横配套的会展管理机制,较好地发挥了政府、行会和企业的管理职能,成为国内最早构建会展管理体系的城市之一。为加快会展业发展,宁波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会展增促措施。如把会展业列为全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对重大会展活动给予财政补贴、开展会展业目标考核工作、开设会展服务网站、加大重点会展活动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年度“十佳”展会和“十佳”最受会展客商欢迎酒店评选活动等。这些举措都对宁波市会展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近年来,宁波市加强了会展业管理工作,出台了《宁波市展览业管理暂行办法》,制订了《宁波市会展行业协会公约》等。
会展队伍不断壮大,专业人才逐步成长。目前,宁波市在册展览公司33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经过10年的发展,宁波市基本形成了一支专业会展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与宁波市会展企业配套的广告、礼仪、策划、布展、演出等企业也不断增加,基本形成了全市会展业配套服务体系。
2.3宁波市会展业发展优势与劣势
近年来,随着宁波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宁波会展业突飞猛进。在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注重实效、勇于创新、强化服务,宁波走出了一条量与质并举的发展道路,宁波作为中国会展名城的地位正在逐步确立。而另一方面,纵观近几年宁波的会展业,虽然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一些品牌展,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宁波会展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十分关键的阶段,每年展览会的数量及展览面积增长幅度逐年下降,除了几个政府主导类的展览以外,贸易型的专业展览培育已经遇到了发展的最大瓶颈。集中体现在专业贸易型展览会缺少大量的“览”者,而这正是宁波会展业这几年发展中始终难以逾越的屏障。总体来说,宁波的会展经济发展有着自身独具的五大优势:
一、港口优势
宁波的港口资源非常丰富,去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1亿吨,居世界第4、大陆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706万标箱,居世界第13、大陆第4位。在
现代会展经济发展中,港口的优势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所以宁波会以港口建设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以港口为平台、进出口贸易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为会展产业的发展助力。
二、产业优势
宁波有着厚实的产业基础,它拥有五大临港工业:化工、钢铁、能源、造纸以及修造船工业;此外,宁波还拥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服装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业、文具业等等。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宁波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颇具优势的撑高平台。宁波是品牌之都、文具之都、服装名城,结合本地特色经济打造一批具有相当品位和质量的品牌展览会,实现宁波会展业的新跨越。
三、开放优势
宁波会展经济的发展又受益于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如果开放是船,那么会展业搭乘着这艘快船可以乘风破浪,反过来说会展又是桨,它推动着宁波朝着更加开放繁荣的埠口前行。宁波会展业的未来,必须走国际化之路,融入浩浩荡荡的国际开放潮流。
四、市场优势
宁波作为典型的外向型港口城市,民营经济的发展蔚为壮观,是其经济的一大特点。长三角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身居其中的宁波首当其冲,这就能促使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形成强有力的买方市场。买方卖方市场的形成,是构建会展市场的最佳途径。
五、服务优势
会展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举各方之力而为之,需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需要与服务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联动,需要城市加强会展公共服务工作,包括健全公共政策、加强会展联动、开展评优奖励、完善协调机制、扩大公共宣传、提供保障服务、为会展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等,用优质服务来培育品牌展会,来吸引大型展会落户,来吸引更多的客商纷至沓来。
在众多优势的同时,当然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不健全
纵观宁波的会展设计行业,级别较高的专业会展设计公司少。行业管理不
规范。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到位。就目前来说。社会对行业的认知不足。会展设计,仅被认为是包装、展示和宣传的一种辅助手段。而缺乏品牌推广的全局观念。而参展方存在认识不足、投资不足的现象。不能发挥会展设计的深层次作用。
二、行业的创新能力缺乏
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品牌形象的“套用”。会展设计本身。是对设计的创意、空间的理解、空间的整体把握、品牌的文化内涵理解、美学理解等方面综合的表现。非原创性的设计损害了宁波会展设计行业的整体形象。
三、缺乏有力扶持
教育发展缓慢。政府虽大力发展会展行业,他对会展设计行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没有专门制定针对会展设计公司的竞争机制、评价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标准。这是导致会展设计行业无法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人事政策上。会展设计师没有自己相应的职称地位。会展设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社会本身没有专业人才储备。而相关的教育、培训又跟不上。现有的行业人才主要是从平面设计师、室毕业后转行现象也很严重。
四、从业人员奉献多,回报少
在宁波乃至全国的设计行业,设计师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福利待遇差是一个普遍现象。行业中的设计费低甚至“免费设计”的现象。势必让设计师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地位。影响设计师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设计师的忠诚度降低、工作热情减弱、创意枯竭。导致整个企业处于丧失企业文化、信誉和核心竞争力的恶性循环之中。
五、缺乏与外界的交流
在现代化进程中。互联网的优势日益突出。尤其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内设计师收集资料、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仍然不足。不利于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中国(宁波)光电、电子工业展览会调查研究
3.1研究方法设计
此次的问卷我们主要针对参展商和参展观众进行,而问卷的形式以调查满意度的李克特量表为主,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主办方的组织活动和展览场馆的设施和服务,通过参展商和参展观众对主办方和展馆的各方面的评价,反映了主办方和展馆所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对象和问卷要了解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对问卷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所以我们设计了两份问卷,一份用来调查参展商,一份用来调查参展观众。对于参展商问卷,我们主要设计了三个李克特量表,分别用来了解参展商对于展馆硬件设施、展馆的服务水平和主办方组织三个方面的评价。
3.2调研过程
在调研之前的准备阶段中,本小组10位成员,确定了我们调研的方向和具体计划。
随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12年5月19日作为会展志愿者赴宁波会展中心进行调研实践活动。
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本次调研采取实地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分为两种:参展商问卷和观众问卷。参展商问卷包括参展商对宁波会展业发展环境的评价和他们的各种消费支出情况,包括摊位支出和运输支出等;观众问卷包括观众对宁波会展业发展环境的评价和他们的各种消费支出,包括交通和购物费用等。
本次调研以中国(宁波)光电、电子工业展览会为案例进行调查研究。此次调研共发参展商问卷80份,回收76份,问卷回收率95.5%,其中有效问卷38份,有效问卷率50.3%。共发观众问卷100份,回收94份,问卷回收率94%,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问卷率53.5%。调查对象中观众可分为专业观众和非专业观众,共调查观众100人。观众年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16到24岁、25到35岁、36-55岁,比例分别为29.2%、44.8%、21.9%,男女比例分别为73.7%、26.3%。对参展商的采用随即调查法不到100%,样本量为80,生产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比例为49.5%、21.6%、10.3%、18.6%。
3.3调查结果
3.3.1对参展客户的调查结果
关于展前宣传,主办方宣传展会的途径以报纸、网站和电视为主,分别占有27.3%、23.2%和20.2%,其次是朋友告知、信函邀请和宣传单。说明展会的专业性不强,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大众而非专业观众。所以展会大多是由一般观众参加,购买量小。对于以宣传产品,希望客户订购为目的的展会,很难出现专业客户大批量的订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展会的主题,观众由于展会的主题吸引而来参加展会的占61.1%,由于展品吸引力来参加展会的占20.9%,而由于参展商的知名度和宣传媒介的影响的分别占16.7%和15.6%。所以展会之所以可以吸引观众,观众最看重的是展会的主题,其次是展品自身的吸引力,参展商和媒介的宣传虽不是观众参展最主要的原因,但也占了相当的比重,所以可见这些因素也确实影响了一大批观众。但43%的观众认为展会主题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作为展会的主办方,应该不断创新,打造有吸引力的会展产品,确定自己独特的主题,从而吸引展商和观众来参展。并且通过吸引不同的参展商,使会展的展品种类丰富,新颖而独特,增加展会的价值。对于展台和展品,经调查对于展品的丰富性、时尚性、实用性和独特性,观众整体来说是较为满意的。说明在这些方面,参展商十分重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产品最具特色的展示来吸引观众。但是展区都是统一布置的,没有差异性,也不存在展台的布置,所以对于展区的分布,展台的布置和设计,观众并不是很满意。
对于会展场馆,调查显示观众对于宁波市会展场馆的各方面评价,其中,展会工作人员的服务(咨询,保安,保洁等)、主办方的组织管理比较令人满意,但来馆交通、展会总体氛围、展会基础设施满意度一般。这表明宁波市的会展
场馆交通不便利,不方便人们参展,从而导致参展观众少,展会气氛不浓厚。观众普遍认为展会场馆经验欠缺,会展场馆场内的标示不清晰醒目,很难找到不同分区、安全通道、卫生间的指示牌。在基础设施方面,总体上不够完善。特别是与上海、广州等会展城市的展馆相比。卫生间设置简陋,卫生状况较差,无法满足需要。场内空调设备运行不够,不能为参展人员提供比较舒适的参展环境。
对于参展目的,超过六成的观众希望通过参展收集信息,少部分观众希望通过参展做市场调查、订购和寻找新货源等。在参展效果调查中,仅有36%的观众达到了订购的目的,再次说明展会购买力小,达不到预期效果。
3.3.2 对参展商的调查结果
关于展馆的环境设施,调查显示宁波市会展展馆内的整体环境和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其中来馆交通和场内标识,参展商与观众的感觉一样,都是不太满意的,对于展区的分布,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是不满意的,因为分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展示的效果和展区的舒适性,所以主办方在展前就应该科学的进行展区的划分,尽量做到易于参展、便于服务和布置、营造展场整体氛围,同时还要兼顾参展商的需要。
关于主办方与参展商之间的沟通,如何让主办方和参展企业之间保持愉快的合作关系,这就必须涉及到两者之间的沟通,包括办展前,办展中和办展后。而认为与主办方沟通不畅的参展商占到三分之一,这里面可能就涉及到主办方对参展商的一些不合理安排或是出现问题未能及时解决等。比如上面提及的展位的安排。对于会展场馆周边的配套设施。餐饮是最不让参展商满意的方面,主要是由于展馆安排参展商的餐饮送餐时间太晚,没有设置餐饮区,使得参展商大多叫外卖,就餐不便,引起不满。另外,参展商对于场地展位费用也不太满意,45%的参展商认为费用过高。
对于政府的引导作用。会展的成功与政府引导是否到位有很大的关联。有55%的参展商对此次会展不太满意。四成厂商认为政府对本次会展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观众稀疏,购买量小。九成厂商参展是自付成本,且得到宁波政府补贴的厂商得到的补贴费也在10000元以下。
4.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小组给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如下:
(1)会展主办方要逐渐以会展企业为主导,更多的实行市场化竞争,而不是以政府或行业协会为主导。使会展企业可以根据参展商的需要去打造会展项目,同时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来吸引参展商参展,实现会展产业的良性循环。
(2)在对会展项目的宣传上可采用更多不同的方式,比如网络化方式,在主要客户所在地的会展网站上登广告造势或建设自己的网站并开辟网上展览业务,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高全天候的洽谈交易服务。对普通观众的宣传可以通过与商家合作购物送票参展或是海报、宣传单等方式。
(3)宁波会展业应在重视本地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会展条件,展开积极、有效的公关活动招展、引展,针对宁波城市的特点进行定位和规划,选择最强的联合伙伴,积极开拓国内外会展市场;宁波的产业基础、品牌优势是决定宁波展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宁波会展业还应充分发掘自身资源,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树立自己的绝对优势,这样的展会才有生命力,也才能永远掌握在自己城市手里。
(4)大力培育会展企业主体。马敏(2006)认为要加快发展会展业要做大做强会展品牌,率先发起举办综合性的国家博览会,创造优良环境,为会展经济铺路搭桥。目前宁波市会展企业数量少,大规模、上档次、专业化程度高的展览公司几乎没有。因此,必须积极培育会展企业主体,推动大企业集团和个人投资组建会展公司,同时积极引进国际性、全国性的知名会展公司入住宁波或在宁波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逐步形成以会展中心为核心,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会展及相关服务企业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主体体系。
(5)完善会展的服务功能会展服务既包括发生在展览现场的租赁、广告、保安、清洁、展品运输、仓储、展位搭建等专业服务,也包括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翻译等相关行业的配套服务。
(6)长期规划,为打造会展品牌,必须对每次会展进行长期规划,并且要与主办各方密切协商,同时考虑参展商和观众的意见,尽量考虑到展会的细节,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可行的调整。
(7)加强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宁波会展经理等高级专业人才不足50名,从事会展行业的所有业务人员总量不到1000人,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这也直接造成宁波会展主体能力相对薄弱,总体水平较低,缺乏优势竞争力,形不成规模。会展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包括会展经济和管理、会展工程与技术、会展艺术与设计、会展传播与翻译和会展教育与培训等专业型人才。(8)在主办方和参展商之间建立一个可以随时沟通的方式,特别是在办展期间设置主办方接待室,专门为参展商或是专业观众提供可咨询的场所,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主办方也可以建立一个参展商数据库,方面以后对参展商进行回访和以后参展信息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李志华.德国会展业给我国会展业的启迪[J].北方经贸,2007,(2).[2] 邢伟.对新形势下宁波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0,(482).[3] 吴国新.发达国家会展业对我国会展业的借鉴[J].国际商务研究,2006,(5).[4] 吴易明.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借鉴[N].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5] 王丽梅,王晶.国际会展业市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N].鲁行经院学报,2003.(2).[6] 罗百辉.中国会展业发展现状与方向[EB/OL].生意社.2010-01-06.[7] 郑凌燕.基于SWOT分析的会展旅游之对策研究——以浙江宁波为例[J].商业研究,2008,(8).[8]郭小鹏.宁波发展会展业的现状与建议[J].宁波通讯,2005,(10).[9] 长国宇,胡兴尔,吴霞,朱凯翔.宁波国际会展业的发展基础及其拓展[J].发展探索.2008,(5).[10] 叶英英.宁波市会展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N].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1] 毛光烈.充分发挥会展业对扩需求、调结构、保增长的作用——在全市会展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 年 4 月 27 日.[12] 宁波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宁波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 [2007]41 号).2007 年 6 月 1 日.[13] 张松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宁波会展业的创新之路,宁波通讯.2009 年 8 期.[14] 丁萍萍.浙江发展会展业的比较优势与对策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8 年 9 期.[15] 余晨杰.发展特色产业是解决我国会展弊端的新思路——以浙江制造业为例,特区经济.2008 年 6 期.[16] 潘莉娜.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国会展业创新的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 2005,(15).[17] 刘国余.设计管理[M].第2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8] 吴爱莉.会展设计师宝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9] 熊永芳,吴莉云.浙江会展业的发展特点及发展建议[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12);
[20]刘松萍.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致谢
历时两个星期的时间里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度过了。强烈感谢我们的论文指导老师—谢京华老师,同时也要感谢10位小组成员,没有你们的努力,就没有今天的成果。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们的老师,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由于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第二篇:会展调研报告
会展调研报告范文
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会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会展调研报告范文篇1 会展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初探内容摘要:会展业,包括会议业、展览业和会展旅游业,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根据国际 内容摘要:展览业权威人士估算,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 GDP 总和的 1%,如果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 中的获益,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 8%的水平。国际会议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根据国际 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 2800 亿美元。在香港、德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 家和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 1:9 的水平。
从目前情况来看,会展业已经成为带动经 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国际会展是集政治、经济、科技、商业于一身的活动场所。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 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达 4000 多个。
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 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展览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不仅直接创经济效益 2800 亿美元,还对其它行业(旅游、交通等)的着强大的拉动作用。正是这种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 用,使国际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一、会展业市场概述 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 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达 4000 多个。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际展览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 组成部分,每年不仅直接创经济效益 2800 亿美元,还对其它行业(旅游、交通等)的着强大的拉动作 用。正是这种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使国际展览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会展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还远不止这些,它给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会展活动具有组团 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客人停留时间长、涉及相关行业多等特点,它能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观光等串成一条旅游消费链,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此项产业,国际上有 1 比 9 之说,即 如果会展本身赚一元的话,拉动相关行业可赚 9 元钱,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有前途的十大产 业中的“老大”,会展带来的市场潜力和丰厚的回报,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部门及民间组织加入 到国际会展的原因就在于这之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会展经济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 20%至 25%以上。据专家测算,国际 会议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 1:9,即会议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 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 9。正因为其 盈利且又是无烟的绿色产业,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带动服务、交通、旅游、餐饮等相 关产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城市都盯上了这块诱人的“蛋糕”,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都把 会展业列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会展带来的社会效益也被世人所共睹。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仅投资场馆建设就达 16 亿元,而相 关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投资多达 200 余亿元,新建和扩建城市街道 690 条,建成 20 多座立交桥和 10 座行人天桥,超前 10 年至 20 年完成了昆明市城市络规划。至于城市居民所受的潜移默化的精 神陶冶,增进文明素养,更是无法计算。
据上海会展行业协会统计,XX 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展览项目达到 276 个,与 XX 年相比,项 目数量虽然减少了 %,但总展出面积达到 376 万平方米,比 XX 年增长了 %。
二、会展业中存在的问题 会展业 1.市场化不够 在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过低。
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 PCO、DMC 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政府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中行政干预过多、我国的会展市场目前还是单 一买家市场、会展业还没有独立成为一个产业、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2.外部条件不健全 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尤其依赖外部条件的完善,但目前我国会展旅 游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审批手续复杂、城市环境有待改善。
3.重硬件轻软件,重展轻会 目前我国省会城市和大型城市几乎都将会展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并将重点放在场馆等硬 件设施的建设上。
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绝不仅仅依赖场馆的建设,其发展更依赖于软环境的规范化、国际化等。按照国际上对会展及奖励旅游业的认识,包括了 MICE 的四个方面。我们且先不提奖励旅 游,会展旅游业至少应是会议和展览并重,但是目前各地在开展会展旅游业研究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展 览而忽视会议。
4.国际品牌的会展少 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举办的大都是世界著名会展,如米兰国际博览会、巴黎博览会 等等,但在我国除广交会等会展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外,绝大多数会展都是临时的、国内的。
5.对会展业缺乏科学研究 当前,我国对会展旅游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会展旅游业各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导致统计口径混乱,无从分析会展业的范围、效益 等。比如,会展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从 1:4 到 1:10 各种说法不一。这严重阻碍了会展旅游业的健 康发展。
三、会展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会展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会展业的 1.举办会展的法律将进一步规范,并逐步向国际通行的登记制转化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制订有关会展的法律、法规,今后几年有关会展业的法律、法规将相继出台,1 会展业的市场将进一步规范化。今后举办会展审批手续将会更为简单,并将按照国际惯例逐步过度到 登记制惯例办法。这将促使会展业真正成为一个规范的市场。
2.自率性的协会将进一步规范会展行业的行为 XX 年上海组建了国际会展业协会,制订了国际展览业协会章程,旨在支持公平、平等的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及欺诈行为,改善、优化展览业市场环境,更好地协调、管理、规范会展业的市场秩 序。
3.会展业将向几个大城市集中 通过对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分析,会展业在特定城市的发展有“通吃”效应,即,会展业的发展会自 身加速,形成更大的规模,而不可能全国遍地开花。今后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将成为我国会 展业的中心。
4.会展旅游中介组织将大批出现,会展业将形成独立的产业 今后随着国际会展的增加,会展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国际会展人才的引进,专门从事会展的专业 化中介公司将大批出现。此外,我国的很多大型会展还垄断在一些非市场化的组织手中,这些组织自 己举办国际会展,自己联系接待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今后随着会展中介组织的完 善,会展业必将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并从那些部门垄断中独立出来,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产业。
5.会展旅游市场将专业化细分 目前国际会展业已经形成了非常细致的市场分工,比如 ICCA 的市场范围包括 50 人以上的国际 会议,而 UIA 则在 300 人以上等。目前我国的会展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只要有会展就接待服务,没有形成细分化的市场。今后随着市场的发展必将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形成专门经营展览业、会议业 及其中更细分市场的格局。
6.大型旅游企业将大批进入会展旅游市场 目前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如上海锦江、中青旅、春秋旅行社等已经加入了国际会展组织,开发会 展旅游市场,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将以其规模大、服务全、无形资产高、资金雄 厚等优势进入会展旅游市场。
7.国际会展组织和会展中介公司将大批进入会展旅游市场 随着加入 WTO,国际会展组织和经营会展的大型公司将大批涌进我国,会展旅游业将形成 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今后国际会展公司将从会议、展览,组织、接待等方面全方位地进入市场。
8.展览场馆将可能全面过剩 国际会展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绝不是简单建几个会展场馆的问题。此外,从国际会展 业向大城市集中的发展趋势上看,今后几年除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的会展场馆效益稳定以及一些 具有独特的中等城市发展特种会展外,相当一些小城市的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将面临生存危机。从 总体上看(非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会展场馆将会全面过剩。
四、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会展业 会展 1.总体上要构建会展旅游发展优化模式 目前我国的会展旅游在空间发展模式上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集散发展模式格局。这种模式 的直接结果是广种薄收,最终使会展旅游会旅游业贡献不理想。而在宏观上,我国的会展发展模式还 表现出无序化运作模式。体现在“行业管理机构不健全,政府行为明显,市场营销明显滞后,行业分 工协作差”四个方面。为迅速实现会展旅游发展的“规范化、市场化、集约化、品牌化、合作化”,我 国会展界和旅游界之间应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2.管理上要完善行业管理机制 包括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两部分。外部管理要淡化政府管理色彩,结合国际通行做法,建立规范 的会展行业服务管理标准体系,以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对会展旅游做指导和约束;而行业内部则要加强 行业自律机制,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规、进行行业间的协调、对会展旅游业 进行资质评估、提高会展组织回平等,促使会展旅游业健康发展。
3.培育会展专业人才,不断提高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2 经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实践证明,发展会展行业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训练有素、善于开拓市场、强于 组织管理的会展专业队伍。一方面,要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会展业惯例、精于会展市场开拓、善于 会展市场组织和管理的专门人才队伍,促进会展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会展产业的各种翻译、导游、会展服务接待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会展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会展实现可持续稳 步发展。结论 而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各方面条件也趋于成熟,目前已有德国汉诺威展览、法兰克福展览、意大利米兰展览等十多家外国知名展览公司通过合资、合建展览场馆等方式进入上海,将许多国际品 牌展引入我国展览市场。同时,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和 XX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大趋势”带动之 下,上海有实力的展览公司开始向周边地区输出管理、人才和品牌,在更广范围内开展错位竞争协作,做大会展业“蛋糕”。
各种信息表明,上海凭借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和配套服务,正在快步向国际会展中心迈进。
会展调研报告范文篇2
一、提要 21 世纪是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享受生活是人们追求的主流之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疲惫不堪,放松之际 各种饮料早已成为人们休闲之余的首选产品。
人们已不再将饮料简单地作为一种解渴工具 更多的在意它的功能性和营养成分 了。
近年来,我国的饮料产量以超过 20%的年增长率递增,达到 13000 多万吨。
比同期增长 %。居国际饮料行业的第四位。所以饮料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
若再大力发展更能为经济发展起到作用。
所以我们通过办此次展会的方式及相应 的促销来优惠顾客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参加购买。
让大家有优惠可得的基础上,提高商家的销量来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树立品牌形象做好宣传,达到商 家及消费者都满意的效果。
二、导言 XX 年北京饮料展会即将开始,面对琳琅满目的饮料,消费者会如何选择 对此以问卷调查方式面向中青老年人群间做了一次小型的市场调查。了解了一些 关于消费者对饮品的选择,消费者选择饮品的影响因素以及消费者经常选择什么 价位的饮料,消费者对饮品的消费趋势。以此让商家做出更能贴近消费者意向有 购买欲的饮料。
三、研究方法1.问卷 我们通过对饮料展会消费者购买意向调查问卷的分析,写出《关于饮料展会 的消费者购买意向调查问卷》。该问卷旨在了解广大消费者对于饮料购买时候所 考虑因素的调查。问卷采用 ABCD 等几个选项中选择,采用匿名记票。
2.抽样调查 我们调查分析的总体是上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通州校区部分大学生及周边人 士。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为使样本具有更好 的代表性,我们随机抽取学生及周边人士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 150 份问卷(见附表),实际收回 28 份,有效问卷 141 份。
3.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3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市场调查》收回问卷后,经过统计各个问题的选项的数目,然后再经过计算得出相应比 例,将数据处理成图表形式。接着对数据中两个年级进行总体分析,再对不同年 级进行纵向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果。
四、调查成果1.主要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41,有效率 94%。
以下是数据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饮料的购买者大多来源在1824岁区间。由图可以看出,购买饮料最多的人区间是学生。达到 85%。其中政府机关或 事业单位职工、商人、退休人员对于饮料的购买意愿并不是很强。所以本次饮料 展会在宣传过程中应该着重于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职工、商人、退休人员这些团 体。4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市场调查》由图中可以看出碳酸饮料、矿物质水的购买率分别是 18%、16%,相对于其 它饮料类别偏高。天然物质蛋白饮料购买率为 10%,先对偏低。根据上图得出结 论如想要满足本次饮料展会的利益最大化。
应该加大碳酸性饮料及矿物质水的占 有展位数量。由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有奖促销、广告宣传力度的选择率分别是 18%、16%。相对于其它考虑因素而言偏高。根据上图得出结论,若想本次饮料 展会利益最大化,应该考虑多引进广告宣传力度大的且有奖促销的饮品。5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市场调查》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饮品的时候对价位的选择多是 35 元、3 元以下,分别是 70%、28%。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为保证本次饮料展会的利益最 大化。可以多考虑饮料价位为 35 元、3 元以下的参展商。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消费者在络、电视两个方面的广告观看率远高于其 他方式,分别是 35%、2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为了本次饮料展会的利益的最大 化,在宣传方面应该在新媒体(络、电视等)方面多加投入。6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市场调查》由上图可以看出,广大消费者在选择饮品的时候,广告语和公益信息对其的 吸引力远高于其他原因,分别是 48%、18%。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次饮料展会如 果能够选择广告语新颖及含有公益信息的饮品公司可能会对成交率有一定提高 因素。由上图所示,广大消费者在考虑饮品包装时,更加偏爱塑料易拉罐及玻璃包 装。分别是 56%、22%。所以可以看出,为了使得本次饮料展会的利益最大化应 该多招揽选择此类包装的参展商。7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市场调查》由上图可以看出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饮品时考虑容量大的和小巧便于携带居 多,高达 48%、28%。为了使得本次饮品展会的利益最大化,应该多考虑饮品容 量大、小巧精美便于携带的饮品参展公司。由上图可以看出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饮品的时候多会通过大型超市、路边报亭 及杂货店、便利店这些渠道,高达 22%、22%、20%。因此为了保证本次饮品展 会利益最大化应该在大型超市、路边报亭及杂货店、便利店这些地方多放置一些 传单。以达到吸引更多非专业顾客。8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市场调查》由上图所示,广大消费者在考虑是否参加此次展会的时候偏向于有奖促销、免费样品、买一送一的活动。分别是 24%、20%、20%。因此展览主办方为了使 本次参展利益最大化应该着重考虑有奖促销、买一送
一、免费样品等活动。用以 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由上图所示,广大消费者在选择饮品的品牌时更加青睐于可口可乐、百事、统一三种品牌。分别是 18%、18%、18%。但是其他公司的饮品支持率相对也不低。
所以为了使得本次饮品展会的利益最大化。应该均匀分配各个公司的展位情 况,着重考虑可口可乐、百事、统一三个品牌。根据以上数据得出结论。本次饮料销售展会应该着重考虑以下方面
1).在宣传方面应该着重于重于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职工、商人、退休人员 这些团体。
2).在展位的安排及统筹方面应该着重安排碳酸性饮料及矿物质水的占有展 位数量。
3).在展位的安排及统筹方面应该着重考虑广告宣传力度大的、有奖促销的 并且饮品容量大、小巧精美便于携带的饮品。
4).在参展商的选择方面应该着重考虑拥有饮料价位为 35 元、3 元以下的 并且拥有塑料易拉罐及玻璃包装饮品参展商。
5).在本次展会的宣传方面应该着重考虑在宣传方面应该在新媒体(络、电视等)方面多加投入,并且着重加入一些新奇的广告语或者含有一定的公益信 息。
6).在展会的活动策划阶段应该着重考虑有奖促销、买一送
一、免费样品等 活动。用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五、限制条件此次饮料展会的消费者意向的调查有局限性,如下
1.有局限性
我们本次的市场调查仅仅限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通州校区及其周边,限定在 一个范围内,因此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发放问卷的数量
我们此次调查的地点人流量相对较大,校区内的学生及周边的流动人口并且 有便利的交通设施。但是问卷仅仅打印与发放 150 份。
3.发放问卷的时间
我们此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时间为 2 周,每周任选两天。这样我们在限定时间 内所得出的调查结果是有限的。
六、结论及建议1.结论
从调查结果上得出结论,如下:10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市场调查》1).广大社会群众对于饮料的寻求还是很可观的因此本次展会具有一定的 可行性。
2).广大消费者对于饮料的购买选择有着自己的希望。
2.建议
1).给参展商
1>.在参加饮料展会时候应该更多考虑产品的包装是否能够满足广大的消费 者需求。价位、容量、了、饮料种类是否能够让广大消费者接受。
2).给办展方
1>.在宣传方面应该着重于重于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职工、商人、退休人员 这些团体。
2>.在本次展会的宣传方面应该着重考虑在宣传方面应该在新媒体(络、电视等)方面多加投入,并且着重加入一些新奇的广告语或者含有一定的公益信 息。
3>.在展会的活动策划阶段应该着重考虑有奖促销、买一送
一、免费样品等 活动。用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第三篇: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重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
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2003年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2003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2004年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2005年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2006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2007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2007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200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2008年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2008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2009年和2010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2008年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8年合肥共举办会展
第四篇: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重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2003年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2003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2004年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2005年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2006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2007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2007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200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20xx年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20xx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2004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2009年和2010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20xx年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xx年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20xx年,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2003年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2004年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04年,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20xx年,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20xx年,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
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
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2006年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中国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政府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2007年和20xx年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2020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9、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作为合肥新十景之一的墨荷园即将对外开放,目前该景点还存在用电难问题,建议尽快协调解决;
2、建议对外地旅游车进入合肥市区的通行证办理手续进行优化;
3、李鸿章故居停车难问题建议抓紧解决;
4、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和推动我市部分高校向社会与游人开放工作。
第五篇:滨城区发展会展经济的调研报告
滨城区发展
会展经济的调研报告
中共滨城区委党校 滨城区商贸流通局
会展经济作为“财富平台”、“城市经济的拉力器”,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围绕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办好会展经济这一课题,区委党校和区商贸流通局组成了联合调研组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滨城发展会展经济的现状
自2003年我区成功举办秋季全省糖酒商品交易会以来,滨州举办、承办了多项展览会和大型体育赛事,这些展会大多在滨城区举办。诸如,“家纺节”、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博览会等。这些展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2006年“城博会”期间,共有参展企业520家,销售住宅120套,销售汽车160辆,签约项目18项,合同利用外资32.6亿元。
滨城区作为滨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发展会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确立了 “中间抓商贸、周边搞开发”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会展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滨城区已有了良好的开局,并初步趋于规模发展。在充分认识 会展业对滨城区经济社会促进作用的基础上,应该认真研究滨城发展会展经济的目标定位,认清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以此保证发展会展经济在滨城尽快形成规模并健康持续发展。
二、会展业对滨城区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会展规模的扩大,必将促进滨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会展业有助于促进观念的转变,随着会展的逐步规模化必将为大开放、大开发提供思想保证
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往往更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会展这一平台,来自发达地区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在与当地商品、人员和信息的交流中形成激荡,能够有效地冲击固有的思想观念。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干部群众通过直接接触先进的思想理念、直观地了解发达地区,就会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为主动破除落后思想提供了条件。
2、会展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发展会展业,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据有关资料分析,会展行业的利润率通常在20 %——25%左右,这是会展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例如,03年秋季全省糖酒商品交易会历时3天,省内外2000余家糖、酒、副食品等企业参展,总交易额达15亿元。其间有2万宾客齐聚滨城,为滨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会展业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
有关专家经过测算,一次大型会展,其投入和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产值之比是1︰9甚至1︰10。一方面,会展经济通过其强大的带动效应,促进多种相关产业的发展。滨城区通过成功举办城博会、糖酒商品交易会等拉动作用已经显现,带来远比它本身直接经济效益大得多的间接经济效益。历次会展期间,我区的交通、通信、旅游、商贸、餐饮、广告等行业就赚了个盆满钵溢。
另一方面,会展创造的商机,为滨城区的企业带来了定单,找到了市场,树立了品牌,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声誉。会展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和辐射作用,扩大了滨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4、会展业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成功的会展可向参展商和观展人员展示城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成果,宣传滨城的历史文化,展示城市风采,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的知名度。例如,1999 年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昆明的城市建设至少提前10 年,城市环境一改过去的“脏、乱、差”,使昆明市民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5、会展业有助于实现城市产业升级
许多大型会议和展览,是在向学术界、产业界和社会公众介绍当今世界或国家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学术成果。对举 办会议和展览的城市而言,可以借近水楼台之优势,抢先拥有或使用这些先进科技成果。所以,滨城发展会展经济有助于我区企业了解有关产品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6、会展业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
会展是最为有效的营销中介,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调查,展览会优于采用专业杂志、直接邮寄、推销员推销、公关、报纸,电视等手段进行营销。通过一般渠道找到一个客户需要成本219 英镑,而通过展览会,成本仅为35 英镑,由此可见,会展对我区企业的营销具有巨大意义。
7、会展业能减轻区域的就业压力
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计算结果是: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据统计,在香港每年会展业大约可提供90000 个就业机会,1996 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创造了10 万个就业机会,获得了145 亿马克的利润及45 亿马克的税收。我区发展会展业可以增加就业,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
8、会展业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成功的会展,有利于外商了解滨城的综合环境,有利于吸引外来人员在滨城投资创业,加快滨城的发展。滨城可以通过会展充分向外来企业展示自己的优势,这无疑增加了一 条招商引资的新途径。
三、滨城区发展会展经济的目标定位
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的过程中,我区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制定出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纲要,把发展会展经济的目标定位纳入到城市经营的整体思路中来。立足我区的实际,对发展会展经济应作出以下定位:
1、层次定位
比较分析国内会展城市的实力、潜力和影响力,我国的会展城市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京、沪、穗三个品牌会展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区域型会展中心城市;我区的会展经济定位应争取成为两者之后的三级会展中心城市。
2、市场定位
中小城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细分市场定位。因为我区在家纺、活塞、轮毂以及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会展经济可以借助这些优势产业相应扩大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占据市场份额。
3、区域定位
发展会展业,区域交通条件、地理区位条件和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今后20年,组团式城市群将代替单一城市扩张成为趋势。因此我区必须同时考虑周边城市体系特点,以此决定发展会展业的步伐,以求在经 济上取得互补效应。滨城在发展会展经济时,既要上视 借助济南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作用,又要凭借居于环渤海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成员城市的地位,通过己经打通的与济南、京津、胶东半岛等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的优势,吸引参展商到滨城举办会展,积极发展会展经济。
4、特色定位
结合滨城的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并凭借会展业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推动城市其他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强化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使滨城的经济迅速壮大。滨城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纺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等生产基地,进一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在发展会展经济时,应明确结合自己的产业优势而举办会展,走产业特色鲜明的会展之路。
5、规模定位
滨城发展会展经济的规模受城市基础设施的制约,如展馆规模、旅游接待设施、电力、交通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等。滨城可根据自身的接待能力,积极申办规模适度的国内外会展,力争几个省内、省外的行业协会在滨城联合举办会展。如果能吸引争取几个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落户或者在滨建立常设机构,将对滨城会展经济的发展带来战略性的转折。此外,争取一些大型体育赛事在滨城举办对会展经济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2009年全运会的摔跤和武术两个项目将在 滨城举行,这是我区发展会展经济的一个有利契机。
综上所述,滨城区应该积极推动会展经济的发展,争取用五年的时间使会展经济基本形成规模。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滨城初步发展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以下、环渤海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具有鲜明产业和区域特色的三级会展中心城市。在此过程中,必将极大带动滨城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滨城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滨城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滨城区发展会展经济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发展会展经济存在一定的思想障碍,市民素质有待提高,首先应大力更新观念,培育高素质市民
一方面,不少干部群众没有认识到以信息业、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少干部仍然对许多污染严重的招商项目津津乐道,没有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上来,没有充分认识到会展业这一“朝阳产业”的旺盛生命力。目前,仍有不少人对我区发展会展经济不理解,甚至从一时一地、一两次会展直接的收益出发认为搞会展是“赔本的买卖”。这既需要统一思想认识,更需要扎扎实实地成功举办会展,用事实说明问题。
另一方面,会展经济对举办城市的市民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既招来参展商又留得住参展商,保证会 展经济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如果市民素质低下,办了会展也不利于招商引资。近年来,滨州市民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基本得到了参展客商的好评。但滨州市民素质仍然需要大幅度地提高,例如,行人、自行车、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就非常普遍,有些外来的客商对此颇有微词。为此,需要切实培育高素质的滨州市民,与滨城区优美的环境相协调,构建发展会展经济良好的软环境。
2、发展会展经济,没有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目前政府仍然是举办主体,今后的方向应是按企业化、市场化机制培育和大力扶持专业公司,走专业运作之路
目前我区举办的会展都是由政府组织运作的。在会展经济起步阶段,政府积极组织、运作是必要的,但要发展会展经济则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
一方面,政府办会展只能作为临时任务完成,不利于会展业的持续发展。政府承担着繁重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财政经费有限,而举办一次大型会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会展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作为应急任务由政府组织、运作未尝不可,但会展经济要持续发展,各类展会必将越来越多,政府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必须有专业的会展公司或行业协会按照市场原则和机制来运作。
另一方面,政府办会展不利于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优化配置,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会展本身就是市 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按照市场内在的规律运作,才能充分发挥会展对当地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否则,由政府办会展,存在将会展变成“形象工程”的可能,从而得不偿失,甚至劳民伤财。
所以,应该培育和扶持专业会展公司,把会展的组织、运作按照市场原则和规律交给专业公司或者行业协会。这就使政府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大量的公共行政资源,把主要精力放在为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优化服务环境方面。
3、发展会展经济缺乏“龙头”带动,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路不够明确,应该积极培育“龙头”会展,实施品牌战略
滨城发展会展业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把自己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城市特色密切联系起来,实施品牌战略,走特色会展之路。当前国内会展市场秩序混乱,鱼龙混杂,会展过多过滥,重复办展现象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会展“泡沫”现象。我区发展会展经济要避免这一问题。
我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龙头”会展,在会展方面急缺拳头产品。鉴于周边不少城市都在发展会展经济,滨城要想在这一领域赢得先机,就必须在保证一定会展数量的基础上重点在会展的“质”上下功夫。要在五年以内培育出几个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精品会展,为会展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棋高一筹,占据会展 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4、目前的会展与特色产业、当地市场结合尚不够紧密,应该立足自身特色产业和市场现状走特色之路
作为一个小型的城市,发展会展经济只能定位于紧密结合自身的特色产业和销售市场。虽然我们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成功举办了家纺节等会展,但像汽车机械这样的优势产业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滨城作为全球最大的活塞生产基地和大型轮毂生产基地,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举办类似机械节之类的展销会,既推销产品又有利于招商引资。又如,作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市场优势举办类似农资展销会之类的活动,以吸引更多客商来滨城展销和购买,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再如,“家纺节”等具有产业优势的会展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与南方一些地区的纺织展比较,我市的“家纺节”在出口方面做得不够好。这既和我市纺织产品档次低、品种少有关,也与会展的组织理念、侧重点有关。今后,应该做好家纺节等特色会展的文章,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向国际市场拓展,才能无愧于全球最大的家纺生产基地这一称号。
5、目前发展会展经济的基础设施亟待加强,应该大力加强设施建设为会展提供硬环境
我区在交通、住宿、饮食、娱乐、旅游、通信、金融、广告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亟待加强的方面,不能满足会展业的需要。随着滨港铁路和大高航空城的建设,城际交通有望得到改善,但仍需大力改善交通条件。目前我区仍然缺乏有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不利于会展效益的充分发挥。住宿、饮食、娱乐等设施需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6、目前急缺相关的专业人才,应该走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的路子,尽快破除人才“颈瓶”
通过历次会展发现我区缺乏会展业专业人才。目前从事会展业的人员很少具有专业背景,影响了会展的质量和长远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区应该未雨绸缪,及早筹划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会展专业人才可以走引进为主、自我培育为辅的路子,以解燃眉之急。
课题组成员:
毛洪卫 温广滨 张汝 李春红 李玉平宋新滨
执笔: 温广滨 宋新滨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