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文学阅读调研报告(大全)
20XX 报 告 汇 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儿童文学阅读调研报告 张天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选择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人类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早期开始的,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基石,那么,儿童阅读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儿童时期的阅读是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焦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 1982 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在 80 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已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了。
儿童早期阅读的材料是图书,其中儿童文学以独特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不仅具有认知和教育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和娱乐功能。儿童文学的特点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对应相合拍的,它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它将那些“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珍品”,呈现给儿童,为儿童看世界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所以,以儿童文学为小学生高年级的阅读材料,也为教师走入儿童内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钥匙。
2、课题的选择是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人说,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阅读儿童文学它能让人善良,增强人审美的意趣,能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培养和提升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儿童文学的阅读,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儿童语言教育和自身发展。
3、课题的选择是本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从葵涌街道第二小学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来看,在语言教育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课题“
”实施以来,也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研究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基础,并且具备了一支擅长文学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两年的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课题的实施,也将对我校校本文化建设,以及结合新课程构建校本特色课程,将起到一个引导、落实、推进、深化的作用。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目标假设
(一)概念的界定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按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这儿的儿童文学主要是针对小学高年级阶段而言,题材以儿童故事、小说、散文、戏剧等为主。
儿童文学阅读策略:是指以儿童文学为切入口,来研究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阅读教育行为、计划和方法。
(二)目标假设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目标、内容、措施及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2、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阅读的兴趣,提高倾听、理解、观察、表达、表现、思维、想象、自信等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分析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和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外对阅读策略的研究是随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而兴起的,它被当作学习策略的一个内容来研究。如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达菲(G.G.Duffy)等人对小学生进行的排除阅读理解障碍策略的训练(1982—-1987),由科克(L.K.Cook)主持的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的有关阅读材料组织策略的训练等。“阅读策略辅导”在语言教学领域里已相当普及。虽然我们能看到的这些研究报告主要是从心理学实验的角度做的,研究也仅限于阅读策略的某一方面,但这些研究报告对于我们如何严格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地组织阅读策略辅导实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越来越多的西方儿童文学研究者将研究目光投向了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儿童文化领域,致力于寻求和探讨儿童文学与童年文化之间的复杂关联;而这种探求构成了对于传统儿童文学研究话题的重要丰富与拓展。例如,《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除了探究儿童文学及其阅读活动的方方面面之外,还探讨了诸如玩具、电视和电影是如何影响体验和理解文学的方式等话题,其主要作者佩里·诺德曼本人也是对于儿童文化始终保持学术敏感的一位研究者。《你只能年轻两回——儿童文学与电影》一书则将儿童文学、儿童电影等的研究置于错综复杂的儿童与成人的“文化-权力”关系中加以探讨,同时也显示了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和意识。
在美国,不管是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还是现任总统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都大力提倡阅读。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由于移民渐增,英国正快速变为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语文能力下降已经成了一大隐忧。因此,英国教育部下决心要在几年内让 80%的 11 岁学童达到应有水准。他们把 1998 年 9 月起到 1999 年,定为全国阅读年,全国各学校每天也增加 1 小时的读写课程。早在 10 年前日本政府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1995 年一群国会议员开始推动设立国际儿童图书馆,1997 年日本修正“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 12 个班,都必须指派学校图书馆员。2001 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 4 月 23 日 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西方国家的主流课程体系和我国不同,他们趋向于设置专门的文学教学课程。英国和美国都探讨并制订了语言艺术课程标准。西方教育界认为,文学是人类想象的文字表达,是一种文化自我传播的基本方法;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体验和理解;文学教学对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英美诸国都有为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
国内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因而国内教育研究领域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成为热门,如研究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等已经出了不少成果;但对阅读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少。上海市宝山区教科室周龙兴所作“小学生阅读策略发展及教学研究”(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年第 3 期),是研究阅读策略起步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较早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例,另外还有一些中小学教师,研究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也涉及到了阅读策略。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出版的《学会阅读》(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年北京第 2 版)一书,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总结出的一套阅读方法,也可以看作广义的阅读策略。
考察各国和地区,除了政府发动,民间推动外,家庭、学校互动外,各国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在小学母语课程体系中纳入儿童阅读指导的内容,而且从初步的考察可以得知,各国和地区的儿童阅读是以儿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并且在小学——母语教育的初始阶段,儿童文学更是和小学阶段的母语课程密不可分。不仅各国和地区的小学母语课程教材中大量收进儿童文学作品,而且不少儿童文学作家直接主持或者参与教材编写,中国台湾的林海音就有 10 多年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经历。还有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直接深入小学校和学生开展读书交流,直接和孩子就童书展开讨论。英国的钱伯斯、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就是突出的例子。同时,国外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受过比较充分的儿童文学教育,有比较好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和素养。
从大陆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很多学校 和 老师也在改革小学阅读教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界和小学语文教育界长期缺少沟通和对话,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视野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缺失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怎样引进儿童文学的视角,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这些已经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2006 年 5 月 31 日,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正式成立了全国首家“学校儿童文学阅读示范阅览室”。
以切实推进“中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活动”为首要目标,倡导儿童文学的教育推广,以公益性、专业性、实验性为特色,在传播儿童文学阅读理念的同时,力图解决中小学校课外文学阅读“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什么时间读”、“什么地点读”等基本问题,尝试建立一种常态而规范的,可运作、易推广的基础学校文学阅读活动模式,促进中国儿童文学阅读在校园的普遍开展。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校都将读书活动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广大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状却不太令人乐观,在大力呼吁读书的同时,许多 老师并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孩子们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心理与能力出发,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与阅读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应力及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目标
1、教师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研教师要掌握课题的研究方法,自觉地进行科研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能写出可供发布的专题课改论文。
2、学生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和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科研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总结出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的理念和基本策略,并加以推广应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探讨和实践。重点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策略的探讨,希望研究出的策略能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能让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从小吸收规范的、高质量的语言,为其后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1、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如何确定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目标、内容、措施,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3、如何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分析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五、课题的预期创新点
1、建立《儿童阅读成长档案》。
2、对开展的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征文活动、故事会、知识竞赛等)的组织形式、推进策略进行研究。
3、教师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指导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儿童文学阅读的中外研究资料及他人成功的阅读课、读书会的案例,借鉴其成功之处,同时进行不断扬弃,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研读童书,引领学生阅读童书,以阅读课为阵地,课内外想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个案研究法。通过建立《儿童阅读成长档案》,教师应观察并记录个体阅读情状及个体心理变化,施以个别辅导。
4、对比法:对实验前、中、后期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状况进行对比。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童书阅读的具体方法与经验。
(二)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具体安排:
1、申请立项阶段(2009 年 3 月-2009 年 5 月)
(1)选题。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3)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现行儿童文学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4)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2、研究阶段(1)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
(2)定期交流课题研究进展,做好阶段小结。
(3)进行中期成果鉴定。
(4)在第一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有关问题展开验证性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吸纳前期研究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模式。
3、结题深化阶段(2010 年 6 月-2010 年 12 月)
(1)收集论文。活动设计、个案记录等材料,归纳总结。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举行结题评审鉴定会。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组
长:李
梦
副组长:任海燕
组
员:高年级语文老师
(二)制度保障。课题组有较健全的科研制度,将参与活动情况和科研成果纳入课题组成员的年度考核。
(三)师资保障。课题研究队伍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四)经费保障。学校划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课题组专项研究经费。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论文、研究报告、目标体系。
2、校本特色课程集、案例集。
3、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4、课题结题报告。
5、课题研究活动影视专集(视频与图片)。
九、主要参考文献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1、《通向儿童文学之路》 陈晖 著
新世纪出版社
2、《阅读儿童文学》
梅子涵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中国儿童文学 5 人谈》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著
4、《儿童文学阅读引论》 陈子典 著 新世纪出版社
5、《中国儿童文学阅读推广计划:儿童的文学世界——我的文学课》
陈晖 著
北京师大出版社
第二篇:儿童文学阅读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选择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人类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早期开始的,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基石,那么,儿童阅读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儿童时期的阅读是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焦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在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已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了。整理文章:好范文
儿童早期阅读的材料是图书,其中儿童文学以独特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不仅具有认知和教育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和娱乐功能。儿童文学的特点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对应相合拍的,它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它将那些“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珍品”,呈现给儿童,为儿童看世界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所以,以儿童文学为小整理文章由编辑:xiexiebang.com学生高年级的阅读材料,也为教师走入儿童内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钥匙。
2、课题的选择是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人说,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阅读儿童文学它能让人善良,增强人审美的意趣,能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培养和提升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儿童文学的阅读,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儿童语言教育和自身发展。
3、课题的选择是本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从葵涌街道第二小学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来看,在语言教育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课题“ ”实施以来,也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且具备了一支擅长文学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两年的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课题的实施,也将对我校校本文化建设,以及结合新课程构建校本特色课程,将起到一个引导、落实、推进、深化的作用。
第三篇:儿童文学阅读调研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选择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人类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早期开始的,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基石,那么,儿童阅读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儿童时期的阅读是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焦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在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已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了。
儿童早期阅读的材料是图书,其中儿童文学以独特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不仅具有认知和教育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和娱乐功能。儿童文学的特点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对应相合拍的,它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它将那些“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珍品”,呈现给儿童,为儿童看世界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所以,以儿童文学为小学生高年级的阅读材料,也为教师走入儿童内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钥匙。
2、课题的选择是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人说,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阅读儿童文学它能让人善良,增强人审美的意趣,能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培养和提升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儿童文学的阅读,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儿童语言教育和自身发展。
3、课题的选择是本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从葵涌街道第二小学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来看,在语言教育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课题“ ”实施以来,也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且具备了一支擅长文学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两年的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课题的实施,也将对我校校本文化建设,以及结合新课程构建校本特色课程,将起到一个引导、落实、推进、深化的作用。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目标假设
(一)概念的界定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按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这儿的儿童文学主要是针对小学高年级阶段而言,题材以儿童故事、小说、散文、戏剧等为主。
儿童文学阅读策略:是指以儿童文学为切入口,来研究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阅读教育行为、计划和方法。
(二)目标假设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目标、内容、措施及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2、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阅读的兴趣,提高倾听、理解、观察、表达、表现、思维、想象、自信等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分析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和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外对阅读策略的研究是随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而兴起的,它被当作学习策略的一个内容来研究。如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达菲(G.G.Duffy)等人对小学生进行的排除阅读理解障碍策略的训练(1982—-1987),由科克(L.K.Cook)主持的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的有关阅读材料组织策略的训练等。“阅读策略辅导”在语言教学领域里已相当普及。虽然我们能看到的这些研究报告主要是从心理学实验的角度做的,研究也仅限于阅读策略的某一方面,但这些研究报告对于我们如何严格地组织阅读策略辅导实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越来越多的西方儿童文学研究者将研究目光投向了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儿童文化领域,致力于寻求和探讨儿童文学与童年文化之间的复杂关联;而这种探求构成了对于传统儿童文学研究话题的重要丰富与拓展。例如,《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除了探究儿童文学及其阅读活动的方方面面之外,还探讨了诸如玩具、电视和电影是如何影响体验和理解文学的方式等话题,其主要作者佩里·诺德曼本人也是对于儿童文化始终保持学术敏感的一位研究者。《你只能年轻两回——儿童文学与电影》一书则将儿童文学、儿童电影等的研究置于错综复杂的儿童与成人的“文化-权力”关系中加以探讨,同时也显示了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和意识。
在美国,不管是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还是现任总统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都大力提倡阅读。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由于移民渐增,英国正快速变为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语文能力下降已经成了一大隐忧。因此,英国教育部下决心要在几年内让80%的11岁学童达到应有水准。他们把1998年9月起到1999年,定为全国阅读年,全国各学校每天也增加1小时的读写课程。早在10年前日本政府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1995年一群国会议员开始推动设立国际儿童图书馆,1997年日本修正“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12个班,都必须指派学校图书馆员。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 4月23日 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西方国家的主流课程体系和我国不同,他们趋向于设置专门的文学教学课程。英国和美国都探讨并制订了语言艺术课程标准。西方教育界认为,文学是人类想象的文字表达,是一种文化自我传播的基本方法;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体验和理解;文学教学对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英美诸国都有为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
国内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因而国内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 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成为热门,如研究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等已经出了不少成果;但对阅读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少。上海市宝山区教科室周龙兴所作“小学生阅读策略发展及教学研究”(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3期),是研究阅读策略起步较早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例,另外还有一些中小学教师,研究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也涉及到了阅读策略。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出版的《学会阅读》(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北京第2版)一书,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总结出的一套阅读方法,也可以看作广义的阅读策略。
考察各国和地区,除了政府发动,民间推动外,家庭、学校互动外,各国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在小学母语课程体系中纳入儿童阅读指导的内容,而且从初步的考察可以得知,各国和地区的儿童阅读是以儿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并且在小学——母语教育的初始阶段,儿童文学更是和小学阶段的母语课程密不可分。不仅各国和地区的小学母语课程教材中大量收进儿童文学作品,而且不少儿童文学作家直接主持或者参与教材编写,中国台湾的林海音就有10多年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经历。还有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直接深入小学校和学生开展读书交流,直接和孩子就童书展开讨论。英国的钱伯斯、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就是突出的例子。同时,国外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受过比较充分的儿童文学教育,有比较好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和素养。
从大陆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很多学校 和 老师也在改革小学阅读教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界和小学语文教育界长期缺少沟通和对话,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视野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缺失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怎样引进儿童文学的视角,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这些已经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2006年5月31日,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正式成立了全国首家“学校儿童文学阅读示范阅览室”。以切实推进“中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活动”为首要目标,倡导儿童文学的教育推广,以公益性、专业性、实验性为特色,在传播儿童文学阅读理念的同时,力图解决中小学校课外文学阅读“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什么时间读”、“什么地点读”等基本问题,尝试建立一种常态而规范的,可运作、易推广的基础学校文学阅读活动模式,促进中国儿童文学阅读在校园的普遍开展。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校都将读书活动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广大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太令人乐观,在大力呼吁读书的同时,许多 老师并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孩子们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心理与能力出发,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与阅读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应力及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目标
1、教师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研教师要掌握课题的研究方法,自觉地进行科研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能写出可供发布的专题课改论文。
2、学生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和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科研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总结出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的理念和基本策略,并加以推广应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探讨和实践。重点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策略的探讨,希望研究出的策略能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能让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从小吸收规范的、高质量的语言,为其后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如何确定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目标、内容、措施,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3、如何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分析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五、课题的预期创新点
1、建立《儿童阅读成长档案》。
2、对开展的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征文活动、故事会、知识竞赛等)的组织形式、推进策略进行研究。
3、教师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指导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儿童文学阅读的中外研究资料及他人成功的阅读课、读书会的案例,借鉴其成功之处,同时进行不断扬弃,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研读童书,引领学生阅读童书,以阅读课为阵地,课内外想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个案研究法。通过建立《儿童阅读成长档案》,教师应观察并记录个体阅读情状及个体心理变化,施以个别辅导。
4、对比法:对实验前、中、后期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状况进行对比。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童书阅读的具体方法与经验。
(二)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具体安排:
1、申请立项阶段(2009年3月-2009年5月)
(1)选题。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3)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现行儿童文学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4)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2、研究阶段(2009年6月-2010年5月)
(1)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
(2)定期交流课题研究进展,做好阶段小结。
(3)进行中期成果鉴定。
(4)在第一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有关问题展开验证性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吸纳前期研究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模式。
3、结题深化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
(1)收集论文。活动设计、个案记录等材料,归纳总结。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举行结题评审鉴定会。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组 长:李 梦
副组长:任海燕
组 员:高年级语文老师
(二)制度保障。课题组有较健全的科研制度,将参与活动情况和科研成果纳入课题组成员的考核。
(三)师资保障。课题研究队伍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四)经费保障。学校划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课题组专项研究经费。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论文、研究报告、目标体系。
2、校本特色课程集、案例集。
3、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4、课题结题报告。
5、课题研究活动影视专集(视频与图片)。
九、主要参考文献
1、《通向儿童文学之路》 陈晖 著 新世纪出版社
2、《阅读儿童文学》 梅子涵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 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著
4、《儿童文学阅读引论》 陈子典 著 新世纪出版社
5、《中国儿童文学阅读推广计划:儿童的文学世界——我的文学课》 陈晖 著 北京师大出版社
第四篇:儿童文学
名词解释
1、寓言(P142):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形式。
2、童话(P127):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充满幻想色彩的神奇故事。
3、图画书(P264):图画书是利用绘画和文学语言两种媒介进行相互补充,由图与文相结合而产生完整而有意味的故事的特殊的儿童文学门类。
4、儿童故事(P168):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5、儿歌(P102):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6、插图(P90):为帮助儿童读者阅读和理解以文字为主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作品的不同章节中常常会插入一些图画,我们将这种分插于作品中的图画称为插图。
7、儿童散文(P212):以自由的笔墨书写作家的经历、见闻和感受的形式活泼情思精美的文学作品。
8、儿童文学(P3):就是明白浅显,饶有趣味,一方面投儿童心理所好,一方面儿童可以自己欣赏的文学。
9、儿童科学文艺(P245):以介绍科学知识,展现科学的世界观,宣传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论文与科普读物。第一章:
1、儿童文学的范围(P4):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P7):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P13)第二章:
1、儿童文学的自在到自觉(P25--29):(童年的概念及其在欧洲家庭生活中的位置要到十七世纪才得以确立,在中国,儿童的独立身份也是到20世纪初才慢慢被普遍认识到的)不少学者把1697年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的出版,看作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始。(自在走向自觉在17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开始)在儿童文学从民间文学形态走向现代文学形态的过程中,安徒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2、审美形态的发展(P29--31):
1、体裁样式的分化(P30):童谣、童话、寓言。儿童诗歌、小说、生活故事、散文、报告文学、科学文艺、图画书、以及儿童戏剧等。
2、题材领域的拓展。
3、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第三章:
1、儿童文学的作家:成人作家,儿童作家。
2、儿童文学的读者:成人读者,儿童读者(详见P62)(幼儿:3—6,童年7—12,少年13--15)把握儿童读者这三个阶段的年龄阶段特点等。第四章:
1、故事性的特征(P69--77):
1、故事元和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2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
3、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与曲折性。
4、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气氛控制。
5、叙事语言的口头化与生活化。
6、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形式:纵列式、横列式、三迭式、连环式、对立式、误会式、递进式、设伏式。
2、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体现(P81--83):
1、儿歌、儿童诗用小小的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童话、儿童小说用故事性来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
3、寓言用故事性来荷载思想。
3、语言特点(P83--89):形象性、简洁性、音乐性、叙述性、4、插图的作用(P91):插图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吸引儿童,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5、插图的特征(P91--96):直观性、依附性、延伸性、趣味性。
6、插图的功能(P98--99):助读功能,再创造功能 第五章
1、如何区别儿歌和儿童诗?(P102—P114)答: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它的特点是: 注重音乐性,强调音律和节奏;短小单纯,易懂易记;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的特点是: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及其内心世界;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与情调;塑造儿童视野中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
2、欣赏儿童诗(P119)第六章
1、童话的起源与发展:(P127—P128)童话故事最早在民间流传,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久远的神话和传说;童话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两个阶段。
2、童话的文学特征:(P129—P133)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固定的叙事程式;鲜明的主题。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形象特征:超人体童话形象;拟人体童话形象;常人体童话形象。
5、寓言文学在全世界有三大发祥地:古希腊、印度、中国。它主要由两个要素组成:故事与寓意。
6、寓言的特征:寓意于言的教训性;连类比物的比喻性;犀利幽默的讽刺性;精炼简言的概括性。
7、童话与寓言的区别:(P150)答:寓言与童话是各自成熟独立的文学样式,有着艺术特征上的差异:首先寓言与童话主题设置的重心有所不同;其次寓言和童话的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再次,主题呈现以及幻想方式的差异,最终造成了寓言和童话在文体特质上的不同;寓言和童话的交叉,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文体:童话寓言或寓言童话。(P149)
第七章
1、儿童故事的特征:完整连贯;生动有趣;语言口语化与生活化。
2、儿童故事的类型:民间故事;改编故事;生活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
3、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人物;故事;主题。
4、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P176)答: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有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且两种体裁都有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但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说,儿童小说的读者是高学年段的少年儿童,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儿童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儿童故事更为复杂。在艺术表现上,儿童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体表现、人物心理的形象化展示以及人物活动环境的详尽描写;在语言运用上使用小说笔法。
而儿童故事一般供成人对学龄前儿童讲述或低学段儿童阅读,因此更侧重于有完整的事件过程,有起伏的情节。在叙述方式上儿童故事要求口语化,而淡化对人物的心态、外貌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第八章
一、儿童散文的特征?(P212)答:
1、内容的包容性与限定性;
2、多样的儿童情趣;
3、美的和谐统一。
二、儿童散文的类型?(P217)
答:叙事型;状物写景型;抒情型;议论型。第九章
一、儿童科学文艺的特点?(P245)答:
1、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
2、客观性与幻想性相结合;
3、教育性与趣味性相交融。第十章
一、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三位图画书作家,他们是瓦尔特·克雷恩、伦道夫·凯迪克、凯特·格林纳威。
二、巴顿的《顽皮的火车头秋秋》
李欧·李奥尼的《小蓝蓝和小黄黄》
三、日本的图画书在世界图画书行列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如《鼠小弟的背心》(中江嘉南文、上野纪子绘)、《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左野洋子)。
四、1965年国际儿童图书协议会设立了国际安徒生图画故事书奖。(世界最高图画书奖)
五、图画书的作用?(P264—P272)
答:
1、从其形成过程来看,它是有插图的文学读物演变而来,但现今的图画书与有插图的文学读物是根本不同的;
2、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看,图画书能有效地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
3、从心智开发的角度看,图画书在满足儿童阅读欣赏需求的同时,对儿童的智力培养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
4、从亲子共读的角度看,图画书还是亲子共读的最好的材料。
六、图画书的特点?(P277—P288)答:
1、可视性画面形象;
2、儿童式画面造型;
3、连续性画面叙事;
4、新奇的画面创意;
5、简洁的画面语言。
七、图画书的基本形式是图文结合与无字书。第十一章
一、儿童戏剧文学的特征?(P301)答:
1、主题意蕴;
2、戏剧结构;
3、人物塑造;
4、语言特点。
第五篇: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作业1(绪论至第一编)
一、填空题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2、儿童文学对语言有特殊要求:首先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其次简短精练,切忌长句;再次要规范优美,避免语言上的随意和粗鲁化。
3、在儿童文学中,婴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特点最鲜明的文学。
4、婴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有:愉悦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5、童年期是指六七岁——十一二岁这个年龄阶段,大致相当于小学阶段。
6、童年戎儿童文学的作用是认知、教育、娱乐、陶冶情感、宣泄。
7、童年期儿童文学的基本要求是浅显性、真实性、趣味性、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
8、少年前期儿童文学的基本要求有真实性、深刻性、新奇性、艺术性。
9、少年社会化程度的最显著标志是“成人感”。
10、儿童泛指0——18岁的未成人;狭义的儿童指6——12岁的孩子。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CFE;
2、ACD;
3、C;
4、ABF;
5、BDF;
6、BCEDF;
7、BC;
8、DEF;
9、C;
10、D。
三、名词解释。
1、儿童情趣——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2、儿童文学母题——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3、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人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而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关系。
4、童年期儿童文学——指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
四、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婴幼儿文学 童年期文学 少年前期文学 读者对象的年龄 1——
6、7岁 六七岁——十一二岁 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 对文学的基本要求
1、游戏性;
2、趣味性;
3、直感性;
4、幻想性。
1、浅显性;
2、真实性;
3、趣味性;
4、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
1、真实性;
2、深刻性;
3、新奇性;
4、艺术性。常见的文学样式(列举三、四种)儿歌;幼儿诗;短童话;婴幼儿生活故事;动物故事;短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寓言;幼儿散文;科学小品和幼儿戏剧等。儿童诗;故事;小说;科学幻想作品;童话和寓言;散文。诗歌;小说;童话;散文;科幻作品;剧本。主要的表现手段 拟人;夸张;反复 写实手法;夸张手法;幽默手法。写实;夸张;象征;幽默;抒情。
五、简答题。
1、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作品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有:(1)文学接受的一般特点。从心理学方面来说,是先有需求,再有注意,然后才去听讲或阅读作品。从社会学方面来说,“接受”便是作为社会成员的读者,依照自己所习得的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文化传统的影响,来认可作品。(2)儿童对文学的接受,也必须遵循文学接受的一般规律,即:需要→注意→阅读→兴趣。
2、简述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开始学习主导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三个特征为:(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2)儿童逐渐掌握书面语言。(3)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4)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3、简述处于少年前期阶段少年的“成人感”心理特征。
答:少年前期是少年身体迅速发展的高峰期,其身高与脑重量都已接近成人,而且这一时期不是性成熟期。身体的迅速成长和性成熟带来的变化,使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强烈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为成人并急于想成为一个成人,因而,他们也要求成人不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少年“成人感”在文学阅读上的突出表现则是将成人文学居为已有,并且常常是有意识地避开儿童文学。对成人文学作品的需求正是少年“成人感”心理在文学需求上的反映。
4、简述少年后期少年的社会化程度。答:少年后期的社会生活条件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学习的独立性、自觉性使他们与教师、与成人的关系逐渐摆脱依赖而走向平等交往。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道德意识形成。其次,世界观初步形成。第三,理想初步形成。第四,在以上条件下,初步形成了价格。
六、分析题。
1、举例说明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答:所谓儿童情趣,就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儿童特有的情调与趣味。如《坐火车》,诗中摆起小板凳做火车,“我当司机”以及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汽笛的鸣叫,都是与儿童心理相适应的儿童特有的行为与语言。第二节更富童趣。“抱娃娃的靠窗坐”,仿佛真在车上;“牵小熊的往后挪”,看,车上秩序井然;“皮球积木都摆好”,对孩子来说,玩具总是少不了的,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大家坐稳就开车”,俨然一副火车司机的口气,以自然地引向下一节。而这一切情景都是孩子式幻想的产物。游戏、幻想、纯情、欢快,这些由儿童特有的行为与语言造成的童趣美与稚拙美,就是典型的儿童情趣,正因为作品所富有的浓厚的儿童情趣,读者才将它与成人文学区分开来。
2、阅读《我吃水果身体壮》(《儿童文学引论》第52页),从中领会婴幼儿文学创作对语言、韵律的要求和直感性特点。
答:首先,在语言上,要求浅显明白,口语化。全诗不用难懂的词语,像平时说话那样浅显明白,用不着解释,幼儿就能听得懂。在选词上,多用叠音词,如“圆圆”、“汪汪”、“金灿灿”等;在句式上,又多用短句,因而琅琅上口,明白如话。其次,讲究韵律与节奏。如全诗采用句末押韵,一韵到底,读起来有着音乐的流动性。而每节的句式以基本对齐,前两节多用短句,后三节用长句,造成先紧凑后舒缓的阅读节奏。韵律与节奏,使这首诗不仅读起来有着音乐的美感,还便于幼儿朗诵记忆。再次,鲜明的直感性。全诗以“我”入诗仿佛所写的就是“我”的切身感受,不论是水果的形态,还是“我”的心态,都给人鲜明的直感。比如写水果,有形状(“圆圆”)、有色彩(“白” “黄”“金灿灿”)。有味觉(“甜以香”),共同诉诸于婴幼儿的感官。
3、试论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与儿童文学三大层次之间的关系。答:根据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一般将儿童期的年龄划分为一个阶段,即: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前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8岁)。所谓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即:婴幼儿文学、童年期文学和少年期文学。很明显,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与儿童的年龄阶段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因为曲艺界文学要求读者必须有听讲或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而儿童的这一能力是由其所受的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因而在儿童年龄阶段与儿童文学三大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教育水平来联系的。简言之,6岁以前学龄前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统称为婴幼儿文学,小学阶段的文学叫作童年期文学,少年前期与少年后期因其都属于中学教育,以被合称为少年文学。
《儿童文学》作业2(第二编)
一、填空题。
1、在儿童文学的众多样式中,儿歌 是篇幅最短小,内容最浅显的一种。
2、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浓郁的儿童情趣。
3、儿童故事是以内容来划分的,有图画故事,是以图画表现故事内容的;有历史故事,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叙述对象的故事;有生活故事,是以儿童的生活或者与儿童生活有关的事件为叙述对象的故事;有动物故事,是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
4、超人体童话是以异乎寻常的神仙妖怪、魔法宝物为主人公;常人体童话是以普通人为主人公;拟人体童话是以价格化的动物、植物或其他无生命物为主人公。
5、童话的常用表现手法主要有三种:夸张、拟人和假定。
6、寓言一般由身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
7、寓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
8、将儿童小说分为短篇、中篇、长篇三种类型,其分类标准是篇幅长短。
9、散文中记叙类散文有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之分。
10、儿童散文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
2、D;
3、ACDEF;
4、B;
5、BC;
6、C;
7、BCDE;
8、D9、B ;
10、C
三、名词解释。
1、儿歌——一种专为较小年龄的儿童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
2、摇篮曲——又叫摇篮歌、催眠曲或催眠歌,是儿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的是那种哄孩子睡觉时所吟唱的诗或歌。
3、儿童诗——为少年儿童创作,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4、超人体童话——以神仙妖怪、魔法宝物为主人公、幻想神秘、奇特,表现出超乎人类力量的童话。
四、阅读下列作品节选,按要求回答。
1、体裁儿歌;作者柯岩。
2、体裁儿童诗;出自《让我们荡起又浆》。
3、出自《六个矮儿子》;作者沈百英。
4、体裁童话;出自《七色花》。
5、出自《小英雄雨来》;体裁儿童故事。
五、简答题。
1、创作儿童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1)和儿童的心灵相通。(2)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
2、简述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答:(1)主题集中而明朗。(2)情节曲折而单纯。(3)叙述明快南昌有童趣。(4)语言质朴而活泼。
3、怎样理解童话中的夸张?
答:夸张是指借助奇妙的想象,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予以扩大或缩小,从而突出其本质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就整个文学艺术而言,夸张是通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但童话的夸张有其特殊性。可以这样说,夸张是童话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没有夸张,也就没有童话中的幻想。
4、寓言与童话有什么区别?
答:(1)童话一般都有人物形象、情节变化、场景转换的描述;而寓言
在这方面则没有太多的要求。(2)在拟人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上,童话讲究“人性”与“物性”的统一;而寓言则要求有利于寓意表达,有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特点。(3)在结构方式上,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和“灵魂”(教训)两部分组成;童话则不然,它基本上是通过形象、通过情节来表情达意。(4)在读者对象上,童话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而寓言则不全是。(5)篇幅长短不同。寓言篇幅短小,童话则要长得多。
六、分析题。
1、请根据儿歌理论为《听我话》(《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第10页)点评。
答: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听我话》一共只有三句28字,十分简洁。叙述的线索、层次也十分简明。这也是儿歌区别于儿童诗的显著特点之一。其次,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儿歌采用幼童口语,句式短,明白如话。而且以词为句,通过押韵、反复、长短句等手段,使整首儿歌一气呵成,节奏感强,有着音乐美。第三,内容浅显。所说的小兔、小狗、小草,都是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身边事物,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孩子式的情感,不听话“就不跟你们好”。第四,主题单一。这是与结构简单和内容浅显相一致的。
2、试以《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第39页)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答:金逸铭的童话诗《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另辟蹊径,让众多的“标点符号”活了起来,在“字典公公”家里展开了一番争论。这首诗对孩子的教喻作用十分明显,却又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这就得益于拟人化手法的成功运用。无论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还是无生命的物体,甚至观念、现象,都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写成一篇好的童话。
3、试分析《六年级大逃亡》(《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第366页)中李小乔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答:李小乔是一位辍学在外的流浪少年形象。他在六年级时离家逃亡,近半年时间一直在外面闯荡,过着名副其实的流浪生活。作者打破传统小说惯用手法,以主人公李小乔的内心独白来叙述他与一个叫安丽的14岁少女的旅途邂逅,从而展示了一个少年流失生真实的精神世界。李小乔的逃亡是一种合乎逻辑的选择,是作者将现行教育体制下存在的弊端放大了给人们看,引起人们对儿童辍学,流浪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并去思考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同时还启发人们思考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李小乔们,因为社会能否理解并接纳像李小乔这样的精神上和人生观念上的流浪儿,是决定他们是否继续流浪的关键。李小乔这一形象的现实性及其积极意义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儿童文学》作业 3(第三编)
一、填空题。
1、“寓教于乐”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原则之一,也是儿童文学鉴赏的特点之一。
2、儿童文学鉴赏的主体主要是少年儿童,但也包括儿童文学作者、评论者、教师、和家长 等成人。
3、儿童文学批评是以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为主要评论对象的文学实践活动,研究儿童文学批 评的规律和特点,对繁荣儿童文学创作,丰富儿童文学理论,提高读者的儿童文学鉴赏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儿童文学作品论重在分析评价各种文体我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5、儿童文学评论写作的步骤是:(1)认真阅读作品,广泛占有材料、(2)选择恬当论题,决定评论写法。
6、对一部作品而言,要真正理解它,评论者一是要入乎其中、深入感受;二是要出乎其外、有所发现。
7、儿童文学评论写作常见的论题角度有四种:一是全面剖析、二是抓住特点、三是针对问 题、四是横向或纵向比较。
8、儿童文学评论的一般要求是顾及全篇,知人论世、实事求是,贵有“灼见”。
9、在评论儿童诗时,首先应该努力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情感设身处地地去欣赏它。
10、评论儿童小说的重点应放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挖掘、人物的塑造。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
2、AB
3、ABD
4、B
5、ABC
6、ACD
7、B
8、一是现实的需要;二是被 评作品确有价值;三是评论者有所发现。
三、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鉴赏——指人们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由阅读儿童 文学作品引发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和审美活动。
2、儿童文学鉴赏的主动性——指在鉴赏过程中读者并不是对作品的被动接受,而是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发掘艺术形象的内涵和意义。
3、美学的批评——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客观世界的美和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的全部领 域,并且将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来研究其本质和一般规律。美学的批评,也就是艺 术的批评,依据艺术的规律来作品进行评价。
4、儿童文学批评——指以儿童文学鉴赏为基础,在一定的文学理论指导下,对儿童文学作 家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进行判断(分析、评论)的实践活动。
四、阅读下列作品节选,按要求回答。
1、作者柯岩;体裁儿歌。
2、出自《摇篮》 ;体裁儿童诗。
3、出自《浮云》 ;作者严文井。
4、出自《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体裁童话。
5、出自《雨来没有死》 ;体裁儿童小说。
五、简答题。
1、简述儿童文学鉴赏的性质和意义。答:儿童文学鉴赏的性质,即儿童文学鉴赏是怎样的一种艺术活动。以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为中心来分析,就是文学鉴赏活动,其意义便可以归纳为: 对儿童读者,鉴赏有利于发展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水平。对于作品本身,鉴赏是充分发挥 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的有力保证。对于作家来说,鉴赏有利于他们根据读 者反馈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创作,增强创作的自觉性和提高创作水平。
2、儿童文学日削月割哪些标准? 答:从儿童读者的角度要求作品,一般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即“有益”与“有趣”“有益”。主要是就作品的审美效果而言的; “有趣”主要是指适合儿童审美心理,富有儿童情趣,让 儿童乐于阅读。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儿童感到“有趣”,乐于阅读,才谈得上“有益”。内容“有益”却没有趣味,不能引起儿童阅读兴趣,作品中潜在的价值也无以发挥。因而不 妨从这两个大的方面来考察,儿童文学批评应有哪些标准。在“有益”方面:(1)真实性标 准。(2)教育性标准。在“有趣”方面:(1)趣味性标准。(2)形象性标准。(3)形式美标 准。
3、简述儿童文学评论写作的步骤:(1)认真阅读作品,广泛占材料。认真的深入的阅读是 取得评论发言权的第一步,收集其他材料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分析作品。(2)选择适当问题,决定评论写法。选择论题的依据通常有三个方面:现实的需要、被评作品确有价值、评论者 有所发现。常见的论题角度:(1)全面剖析;(2)抓住特点;(3)针对问题;(4)横向或纵 向比较。
4、简述儿童文学评论写作的一般要求。答:(1)顾及全篇,知人论世。对作品分析的时候,要把握作品的基本精神,总的倾向的基 础上进行;对作家的评价应建立在对他的身世、作品全面的了解上;无论是作家或做作品的 评论,都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2)实事求是,贵有“灼见”。评论者能比一般读者看得细,看得深,并能写出读者想说而 说不出的话来。
六、分析题
1、为什么说儿童文学鉴赏是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举例说明之
答: 文学鉴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是由文学作为语言艺术而决定了的。文学语言具有不确定性,这首先是由文学语言所特有的不同于科学思辩用语的语象造型功能所决定的。当我们介绍一 个人的外貌时,科学语言也许会从其身高、体重的具体数字、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肤 色、发色等属性去入手,其效果具有唯一性。而用文学语言来描述,则往往用可感的生动的 形容词、动词去描写、形容,造成一种形象感。其次,文学语言是塑造形象的但其形象、不 具有绘画、雕塑、电影艺术那种视、听的直观性,只有通过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具体可 感。比如,儿童在看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时,米老鼠与唐老鸭的形象都是一样的。但 文学阅读则不同。
2、阅读《诺言》《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第 455 页)(,根据儿童小说理论及儿童文学批评的标 准,写一篇 300~500 字的评论。
答:守信用,重诺言,可以说是全人类无论国别肤色都推重的优秀品德。《诺言》一文以儿 童情趣见长。那鼻子上长着雀斑的小男孩,一面在公园即将关门,暮色早已降临的惊慌中 “哭 得又响又伤心”,一面却坚守诺言,“忠于职守”,死死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得到“上 级”的命令坚决不肯“下岗撤退”。憨态可掬的稚气中显现出高尚品德的光芒,认真执拗的 “原则性” 里又充满了让人忍俊不禁的天真,小男孩子这一形象显得生动丰满而又真实可信。小说无论叙述还是描写,包括对话描写,都 十分简捷轻快,全文形成了自然朴实而又生气 勃勃的风格。
3、结合你读过的儿童文学作品,谈谈儿童文学评论与成人文学评论的异同
答:儿童文学评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在成人文学评论是以作者与读者双方为对象的。以一部 作品而言,评论者剖析它的成功与失误,评价它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或是为了向作者指 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或是指导读者去深入理解、鉴赏作品。可是在儿童文学中,尽管儿童文 学作品的服务对象是少年儿童,可评论的读者却往往只是成年人。换言之,儿童文学评论主 要是儿童文学的作者、教学者、研究者们所写、所阅读的,其目的是为了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并推动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一种悖论: 儿童文学评论既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与理 论性,但又有因为并不十分了解儿童文学之特性而脱离了儿童文学的实际、闭门造车,以一 般性规律替代特殊门类艺术的可能性。从这点来看,儿童文学评论的写作,或许还难于一般 成人文学评论的写作。
《儿童文学》作业 4(第四编)
一、填空题。
1、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儿童的文学。
2、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家中,首先受到五四文坛重视的是丹麦(国)童话作家安徒生。
3、叶圣陶的《稻草人》等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童话的成熟,他的创作是中国童话史上 的一块里程碑。
4、高士其是以他的科学小说(体裁)异军突起文坛的。
5、在 18 世纪前的外国儿童文学史前期,有两类为儿童所喜爱的儿童读物,一类是流传 在民间的人民口
头创作;一类是描写儿童生活或冒险故事的成人小说。
6、印度著名的寓言童话集《五卷书》被儿童文学研究者称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 童话书。
7、世界儿童文学最早一部故事集是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
8、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儿童传记体小说。
9、安徒生第一部童话集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10、擅长于描写动物的英国作家古拉尔德.达列尔第一部作品是《超负荷的诺亚方舟》。
11、《铁木儿和他的伙伴》是苏联盖达尔的最后一部作品。
二、1、D
2、D
3、B
4、B
5、CBD
6、ABECDF
7、D
8、D
9、B
10、A
三、名词解释。
1、“童心论”——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特别强调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提倡儿童文学创作 要顾及儿童的情趣,儿童的年龄特征。
2、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儿童文学。它上承中国现 代儿童文学,至今仍在发展过程中。
3、《堂吉珂德》——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写的长篇小说。
4、马克吐温——美国历史上最负盛名和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在成人文学领域建有殊 荣。;体裁儿歌。
四、1、出自《摇摇船》 ;作者普希金。
2、出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3、出自《老祖父和孙子》 ;作者格林。
4、出自《伊索寓言四则》 ;体裁寓言。;作者泰戈尔。
5、出自《金色花》
五、简答题。
1、五四期间,郑振铎在儿童诗创作上有什么突破?
答:郑振铎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贡献是重大的、多方面的。他的主要儿童诗有《春之 消息》《春之歌》《小猫》《谁杀了更雀》《纸船》等。他诚挚地希望把活泼多样的诗歌形式提供给活泼可爱的小读者,所以他在童话诗、儿童朗诵诗、游戏诗、儿童散文诗、儿童诗 剧等各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他的儿童朗诵诗《春之歌》还注意向小读者介绍科学 知识,《纸船》则是我囯最早的儿童散文诗。
2、简析苏联儿童文学奠基人马尔夏克的艺术成就。
答:马尔夏克(1887~1964)是苏联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儿童诗思想容量很大。诗人自 1921 年起,就致力于为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提供丰富有益的精神食粮。其中以 低幼儿童为对象的《儿童诗选》曾获得 1950 年苏联国家文学奖金一等奖。
3、简述郑渊洁童话的创作成就。答:中青年作家中郑渊洁的成绩十分突出。他从 1979 年开始童话创作,迄今已出版文 学专著 35 本,截至 1986 年 11 月,共获得各种文学奖 27 项。奖获作品有:《黑黑在诚实岛》、《脏话收购站》《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皮皮鲁全传》等多篇。“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童 话”“十二属相系列童话”是他童话创作中的重点工程。他的不少作品已翻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国外,皮皮鲁这一形象正走进各国小朋友的心中。
4、简述《木偶奇遇记》吸引少年儿童的原因。答: 《木偶奇遇记》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活龙活现塑造了一个真实可爱的低幼儿童的典型 人物形象,以至主人公匹诺曹已成为公认的文学典型。其次,神奇的幻想,着力的夸张,力 求新颖并性格化的语言,使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受到世界上一代又一代小读者的 欢迎。
六、分析题。
1、分析陈伯吹在儿童诗和童话的创作成就。答:陈伯吹的儿童文学创作以诗歌为开端。他的儿童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涉及抒情 诗、叙事诗、童话诗等各个领域。其中抒情诗有《问问雁儿》等。在长诗《问问雁儿》中,诗人通过孩子对大雁的想念和问候,刻画了儿童天真无邪的美好心灵。陈伯吹的诗注重思想 性、教育性,在艺术上也取得很高的成就。陈伯吹的童话创作也已趋向成熟。发表了 1933 年的《阿丽思小姐》是作者在童话创作 上的重大收获。作品写了阿丽思梦中漫游昆虫世界的奇遇,用昆虫世界里愚昧、昏庸、残暴 影射了并控诉了黑暗现实。因此这一童话,不仅是陈伯吹的重要代表作,而且是这一时期童 话中不可多得的力作。1934 年,陈伯吹还发表了讽刺资产阶级寄生生活的《波罗少爷》。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安徒生童话的特点。答:(1)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亦即将现实生活引入童话创作,这是安徒生童话的第 一大特点。(2)安徒生童话的第二个特点是浓郁的抒情色彩与深邃的哲理思考的融和统一。(3)安徒生童话的第三个特点是高尚严肃的道德题旨与宽柔含蓄的幽默讽刺之和谐统 一。
3、分析张天翼《大林和小林》创作于 1932 年,当时,中国是一个半封建殖民地国家,人民身受三座大山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这篇童话旨在揭露人吃 人的社会,激发人们抗恶的斗争精神。同时告诉小读者做一个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是多么可耻,给他们指明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生活道路。这个童话内容和题旨是深刻而明白的,但情节却 十分生动离奇。作者将大林的遭遇和小林的遭遇两条线索交叉揉合在一起写。其中以穿插了 其他一些人物的故事,使故事变得曲折多姿。这是对旧社会人吃人的一种童话式的写作。总之,这个童话既有趣味性,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