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安居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1:5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工安居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工安居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民工安居调研报告

省总工会主席会议文件

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调研报告

廊坊调研组

根据省总主席会议安排,10月25日至27日我们在廊坊就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廊坊市总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已于先期组织建设局、房管局、公安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大调研召开了协调会,对全市调研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并下发了《廊坊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大调研的通知》(廊工办发[2010]37号),要求市直各系统工会及各县(市、区)工会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农民工进城安居情况的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了收集相关材料、发放调查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我们深入廊坊市天龙制锯、北方机械、荣盛集团、伊利乳业、海斯建材、大汉乐器和霸州市胜芳镇前进钢厂、金彪玻璃、万鹿建材、梅花味精等10家企业,召开了3次由 1

农民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实地察看了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集体宿舍并深入6户农民工租房居住地了解情况,发放问卷调查1180份。廊坊市建筑行业现有农民工15.8万人,流动性强的农民工2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服务、制造业,还有交通运输、商贸等行业,占农民工总数的77%。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廊坊市总人口396万人,其中农村总人口278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总计157.3万人,其中从业劳动力人口118.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5.6%,富余劳动力38.4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人口24.4%。

此次调研活动涉及到50家企业,1180名农民工。参加问卷调查的企业中,制造业企业32家,856名农民工;服务业企业18家,324名农民工。

在参加问卷调查的1180名农民工中,来源本省本地区684人,占58%,本省外地区378人,占32%,外省118人,占10%;住工作单位集体宿舍573人,占48.6%,租住民房447人,占37.9%,居住城镇自购房18人,占1.5%,每天回农村家里住142人,占12%;只本人在工作城镇居住531人,占45%,2

夫妻在同城居住319人,占27%,夫妻及子女在同城居住189人,占16%;在城镇连续工作时间1-3年的687人,3-5年的210人,5年以上的283人;目前月工资899元以下335人,900-1500元564人,1501-2000元156人,2001元以上125人;劳动合同期限1-3年以下255人,3年以上590人,无固定期限233人,未签订合同102人。

从市区调查情况看,很想长期在城镇居住的农民工631人,占53.5 %。想,但感觉难实现455人,占38.6 %,不想或无所谓94人,占7.9%。根据农民工们反映,进城定居的主要困难:一是难以长期稳定就业;二是工资低、经济紧张;三是难解决住房;四是担心医疗养老保障。目前,对农民工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提高工资待遇。在问到如能得到补偿或享受城市保障性住房,你是否愿意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土地时,有70%人表示不愿意。农民工希望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工城镇住房问题。

目前,廊坊市职工总数71万人,农民工26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36.6%。影响农民工长期就业的因素主要是工资、社会保障和住房。有38%的企业为农民工提供自建的集体宿舍,入住率达100%。企业向农民工提供住房的主要困难是缺少资金。

今年以来,廊坊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30人;政府对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5200人,创业培训1000人。

2007年至2009年没有由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人员。

(二)目前保障性住房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廊坊市各级政府在建设保障性住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0年,全市已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其他类型住宅建设0.7万套,竣工面积60万平方米。今年4月,省政府将全省保障住房指标统一上调了30%。调整后,廊坊市住房保障指标将累计保障9750户,其中筹集建设实物廉租房6000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990套。其中市区筹建实物廉租房3309套、经济适用房1064套。这进一步保障了低收入群体有房住,使中低收入家庭享受到更贴心的住房保障。

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是供需矛盾突出。在农民工群体中存在着庞大的住房困难群体,他们一般属于中低收入阶层,虽然基本生活不成问题,但却买不起商品房,除了城市中靠生活低保的低收入人群,这部分人同样对住房有强烈的需求。

二是建设资金匮乏。建设保障性住房资金中除省财政专项资金外,其余全靠配套资金,对于保工资、保运转的市财政 4

来讲存在极大困难。同时,面对各项目的开工实施,资金匮乏将是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实施的最大困难。

三是保障覆盖面低。越来越多的外来农民工在城区务工、经商、就业,生活、定居在城区;还有刚参加工作的农村大学生和没有能力购臵商品房又享受不到廉租房政策的农民工等,这些人同样住房有困难,目前廊坊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惠及的不够广泛。

(三)“三年大变样”城中村改造情况

廊坊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会议精神,在“三年大变样”过程中,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为目标,大力加强市区城中村改造,制定了城中村改造计划和改造规划,并按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

1、总体情况

目前,全市已启动实施16个城中村的改造,已完成拆迁面积152.44万平方米。

(1)拆迁已基本完成的改造项目7个。小王庄,总拆迁面积为6.2万平方米、165户;北昌北队、北昌南队、北昌西队(3个城中村),拆迁面积52.5万平方米、1620户;周各庄,拆迁面积26万平方米、819户;董村,拆迁面积19.26万平5

方米、583户;西小农村,拆迁面积3.3万平方米、186户。

(2)改造方案已经或正在审批,并且实施拆迁预计10月底前完成拆迁的改造项目9个。翟各庄,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审批通过,目前已签订拆迁协议194户、8.8万平方米;西务,目前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已协议拆迁135户、4.23万平方米;小廊坊,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审批通过,目前累计完成拆迁5.5359万平方米,拆迁204户,还剩31户;苗场,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审批,目前已拆迁45户、2.13万平方米;王寨,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审批,目前已签订协议105户、3.4万平方米;北小营,一期拆迁工作涉及146户、6.5万平方米,目前完成拆迁房屋6.1万平方米,138户;东辛庄,目前规划设计条件已给定,改造实施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正在通过村民大会审议;北史家务,改造实施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区政府审批已完成,待上报市里。目前项目已启动拆迁,已签订拆迁协议410户、12.6万平方米;麦洼,改造实施方案已制定完成,通过了村民大会审议,正在区政府进行审批。

(3)任务目标之外,准备尽快启动拆迁的改造项目4个。薛家营,改造方案已制定完成,并已经市政府审批,改造范围内土地已完成征转;祖各庄,目前该村改造实施方案已完成,6

正在区里审批。征地告知已结束,待村街反馈回执后进行征地组卷;前进,截止目前,该村改造方案制定工作已完成,正在区里审批。土地征地组卷已上报市局;蔡豆庄,该村改造方案已初步制定完成,正在通过村民大会审议。

2、方法举措

(1)加强机构建设,精心组织。全面督促两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进度,市城改办每半个月一调度,由专人定期对已启动改造的项目进行现场巡查,包括拆迁、回迁进展,数据核实,改造项目存在的问题等,针对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2)科学决策,突破政策瓶颈。廊坊市科学构建政策平台,有效地指导城中村改造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修订稿)》、《加快推进市区城中村改造补充意见》及《廊坊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城中村改造政策,对拆迁补偿安臵,实施程序、组织领导等做出了详细规定,这些政策的制定,为全市改造工作奠定了基础。有效保护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权益,统筹兼顾了国家、集团、个人及投资者的利益。

(3)典型引路,示范建设。为加大协调和保障村民的基本利益,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了周各庄、北昌北队、北昌南队、北昌西队等四个村城中村改造。通过有形的拆迁与无形 7 的四个转变(土地转变为国有、村民转变为居民、村委会转变为居委会、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制公司),在探索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拆迁改造工作机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下一步城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四)农民工居住现状

关于现有农民工的住房调查中,涉及的变量主要是:住房形式、配套设施、对居住环境评价、是否更换住处等。从住房形式上看,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和租房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两大主要选择,比例分别高达48.6%和37.9%,因为相当大比例的农民工是无力购买商品房,同时由于没有常住户口,他们也无法享受政府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因而他们解决居住的主要途径是租住或利用工作场所来解决居住问题。调查同时显示农民工的居住设施是不完善的,住房内无厨房的占样本总体的80.5%,单独拥有洗澡设备仅占25.9%,而余下的74.1%都选择是以合用的形式使用,关于卫生间的使用,有77.6%是无单独的卫生间的。同时农民工都存在着流动性很强的特点,工作的不稳定以及他们自身作为经济型进城农民工的现实迫使他们居住地更换的相当频繁,调查显示有39.1%人都换过一次住处,而换过两次住处的占样本总量的45.4%,换过三次以上的总占样本的10.9%。

从住房的形式上看,农民工的居住问题在城市中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状态,而且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租赁城市闲臵的房屋及大量的违章房屋是其主要方式,也包括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在建筑地打工者则多数就住在工棚内。一般而言,进城农民工的就业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居住方式。经济因素固然也是限制农民工选择住房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城乡所造成的社会政策隔离也迫使农村人无法享有城市人所享有的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国家为了解决住房的公平问题,对于城市买不起商品房的阶层,政府牵头开发了经济适用房和价格便宜的廉租房。然而它们的销售对象是家庭收入在某个限度水平下的城市户籍人口。至于农民工则并不享受这个优惠政策,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最初并不是以定居城市为目的,因此他们往往通过房屋租赁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工总体的居住条件相对以前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比如,不少企业注重以人为本,把改善员工的居住条件当作稳定员工队伍的重要手段,自建宿舍或租用单元房,冬有暖气夏有空调,使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提高。但是,那些规模较小的零散施工项目关心员工生活,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单位还不够多。从整体上看,农民工的 9

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仍然较差,具体表现为:

1、居住面积狭小,房屋设施简陋。调查发现,多数用工单位提供的免费集体宿舍拥挤不堪,设施简陋;农民工租住的房屋一般除了床和必备的生活用品之外,难以找到其它的必要设备。如天龙制锯公司女工考贵红在外租住的房屋只有10平米,而且母女二人同住一室;再如万鹿集团为员工提供的大部分是多人的集体宿舍,只有少量单间供厂内的技术骨干居住。

2、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佳。集体宿舍和农民工租住的房屋普遍存在卫生环境差的问题。由于受收入限制,农民工租用的民房里往往要住进4、5个人,洗衣做饭、夏天冲凉都在里面,房间环境非常脏乱,空气污浊不堪。在座谈中,大部分农民工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表示自己也非常清楚周边环境,但毕竟收入的主要部分还要拿到家中供家人生活开支,所以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

3、缺乏统一管理,安全难以保证。对于用工单位不提供住宿条件的农民工来说,通过租赁民房解决居住问题是其主要手段。但调查显示,有近300人认为居住环境不够安全,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租房来解决居住问题的。在房费较为便宜的城中村里,他们或三三两两合租在一起,或以家庭为单位居住,或单独租住。由于数量较大且居住分散,用工单位和租房户无法对他们进行统一管理,再加上城中村里往来人员复杂,失盗问题时有发生,安全难得保证。据某单位员工讲,近年来在租 10

住屋附近已多次发生丢失摩托车、自行车的情况,对租住房屋的安全问题既担心又无奈。

4、娱乐设施少,业余生活单调。用工单位普遍不重视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大多没有文化娱乐设施,部分用工单位虽然也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但投入的资金和精力十分有限。我们走访的企业都建有职工活动中心,但并非每日都向大家开放。职工居住的集体宿舍有的有电视,有的没有。于是,他们的工余时间基本上靠打牌、喝酒、逛大街度过。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租住民房的农民工多没有购臵电视,工余时间多是找老乡聊天或是到附近闲逛,由于生活单调,再加上他们多为分散居住,难以管理,极易引发事端,形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原因分析

造成农民工居住状况较差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不够重视。社会普遍认为农民工是“城市过客”,将来还要回到农村去,进城打工有个地方吃住就可以了,没有把他们当作城市人来对待,没有认识到他们是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也不想进行更多的关注。农民工自身也普遍有“城市过客”的心理,认为外出打工,挣钱吃饭是才是首选目标,能省就省是其基本特征,在其主要目标满足之后,才会考虑居住环境的改善,所以,对居住条件没有过高的要求。虽然调查得出绝大部分人对目前居住 11

状况满意或基本满意的结论,但这个“满意”仅仅是有一个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的较低层次的满意。而用工单位则出于追求利润的考虑,改善居住条件势必会增大成本,所以在解决居住条件时,仅限于解决个住的地方,对于农民工居住的条件和环境没有较高的要求。

2、政策缺失且监管不够。当前,社会各界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招商引资关注度较高,而对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的居住情况缺乏足够的关心和重视,时至今日,国家和省、市尚无解决和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统一的政策规定,还不能从制度上为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创造条件,同时也没有明确对农民工进行服务和管理的相关部门和机构,从而造成了对农民工居住状况缺乏全面有效监管的局面。正是由于政策的缺失,使得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廊坊市农民工的居住状况也一样参差不齐。用工单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降低成本和费用方面愿意下大力气,而对提高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不够积极主动,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改善。

3、客观条件限制。一是地域限制。如:前进钢铁集团非常愿意为职工建集体宿舍,但土地审批却非常难,政府没有专门的政策文件支持企业征用土地,而购买市场上的用地,价格又十分昂贵,企业本身不具备实力。二是农民工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不足。相关调查显示,廊坊市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12

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占80%以上,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强度较大、收入相对较低的工作。文化的低层次和收入的低水平使他们不敢对居住条件提出过高的要求。部分农民工有意在廊坊买房或租房,但目前的房地产价格较高,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对于自我改善居住条件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农民工流动性较大。由于农民工普遍存在的“过客”心理,能挣钱就挣,挣不着就走,流动性较大,所以用工单位不愿花大力气去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同时农民工自己也容易得过且过,对居住环境没有较高的要求。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尤其是年轻人把外出打工当作丰富人生经历的过程,没有在一个单位长期干下去的想法,心不安则家难安。

三、建议与对策

我们建议把逐步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用工单位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责任主体,要积极主动采用多渠道、多形式,为招用的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安全和卫生条件的居住场所,并逐步改善其居住条件。

一是要将长期在城市就业与生活的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外来农民工数量较多、房源紧缺的县(市、区),近期要抓紧建设一批农民工公寓。建设农民工公寓,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可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农民工公寓以优惠的租金向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出租,承租农民工公寓的资格条件,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规定。

二是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时应当充分考虑农民工生活配套设施用房。开发区(园区)管理机构应当督促区内企业、单位,严格按照审批要求落实集体宿舍、生活配套设施等建设内容。开发区(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由用工单位承租后向农民工提供,或由农民工直接承租。

三是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建设项目不得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四是鼓励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利用三产留用地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廉租公寓,所涉及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以参照经济适用房的优惠政策执行。廉租公寓应优先保证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技术骨干和长期外来务工人员。

五是招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自有职工宿舍或通过租赁、购臵等方式筹集农民工住房房源。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在依法取得的用地范围内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

六是要积极培育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对农民工承租住房较多的区域要切实加强管理,房管部门应及时发布租赁房源、租金价格信息,方便农民工承租住房。

七是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市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他们的居住条件。农民工如符合廉租房、经济适用 14

住房条件的,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八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城乡结合部居民利用自有住房向农民工出租。用工单位要为农民工提供租房信息服务。

第二篇:安居富民调研报告

关于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实施安居富民工程,为建设新农村夯实基础

——阿合雅乡关于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政府的工作安排,为了推进乌什县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及时掌握基层农牧民群众对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此项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近日,由县委组织的调研组深入各乡(镇),通过对建房现场实地走访,与工程人员、农牧民、乡村领导交谈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实施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作的情况。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阿合雅乡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情况

自安居富民工程实施以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特别是今年以来,结合党中央提出的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总体要求,按照 “整村推进、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的原则,大力开展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建设,有效推进了广大农牧民的住房改造工作,促进了全县城乡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今年,乌什县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总任务为7022户,其中阿合雅乡为2360户,截止目前,阿合雅乡已完成拆旧任务460余户,基础开挖31

户,基础圈梁完工15户,主体砌筑15户,已拉运到位条砖55万块,水泥330吨。

二、存在的问题

1、领导机制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

2、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建设人才匮乏

3、院落平整破坏原有的格局,大量树木被砍伐

4、时代习惯游牧生活,定居后将无法放牧,直接影响牧民的生活

三、采取的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狠抓落实,为切实有效的抓好、管好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作,解决好工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及时调整充实和加强了对安居富民工程的领导,领导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按照安居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分工抓好具体工作,并就工程进展中出现在各种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安居富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司题。全乡上下层层落实安居富民建设责任制,把责任细化到每个部门和领导身上。层层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书。为了提高对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还建立了有效的安居富民工程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安居富民工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按照 “争在平时、比在时时”的原则,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阶段性工作大检查,定期对各村(组)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2、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广大农牧群众长期习惯于农村的生活方式,文化知识的欠缺,加之对环境保护没有概念,所以会产生以上种种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根源在于广大农村人民缺乏环保知识,缺乏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要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将生态环保切实提上乡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强化依法监督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制度化。因此加大对农村人民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知识宣传尤为重要!具体可由政府组织人员对农民进行分批培训,然后再由这些人员将环保的意识传递给其他村民,可以让村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环保意识教育。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能力。在采取一定的引导教育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是生态建设这项事业能够持续有序的在农村开展下去。

3、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农民群众对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作十分支持并积极响应,他们感谢国家对他们的关怀,感谢对口援建城市的无私援助,对建设美好家园他们充满信心,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庭院改造打破了农村原有的格局,院落平整将大量的树木砍伐,农民群众辛苦种植的苹果

树、梨树、杏树、桑树等多品种果树也因此而被毁灭,心中为之惋惜;鉴于此情况,乡党委、政府通过多方协调、积极动员,利用广播、条幅、张贴标语、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将国家的大好形式及各种惠农政策宣传至每家每户,让他们了解并认识了安居富民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多方努力,农民群众理解了党委、政府此项决策的重要意义,积极配合房屋拆迁和树木砍伐工作,院落平整和统一规划将会把新农村建设提到一个更高的起点,建成后的农村新貌将会为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于我乡的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示范点工程“十八大队牧民定居点”是集住房、暖圈、菜地、青贮窖、沼气等为一体的庭院式住房,实现了三区分离,大大改善了以往恶劣的居住环境。此工程共搬迁170户,占地241亩,每户抗震安居房面积为80平方米,修建居民区道路7500米;整修林带5100米;修建涵桥34座;开挖农田灌溉引水渠道1500米,目前已使159户牧民群众告别了游牧的生活,定居点建设的安居房中每家每户以都有一个圈养牲畜的暖圈,大大解决了以往牧民群众牲畜无处关养的难题,定居点的建设真正解决了牧民群众居无定所的问题,使他们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阿合雅乡安居富民工程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关于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情况

——阿合雅乡关于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

第三篇:农民工子女调研报告

自从一年前选择了农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就对“三农”事业情有独钟了。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学期里,我到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喜良小学进行了支教。在这一过程中,我一直想对农民工子女在授课内容之外有一个更深入的沟通和认识。无奈受课时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我与孩子们的关系就只能一直停留在老师与学生的这一层了。这次团委组织的农民工子女调研活动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近距离接触和深入了解他们的机会,弥补了我心中的遗憾。

前期唐书记带我和尹付军、裴洛伟到沈阳药科大学进行志愿者培训,使我对这次活动更加信心十足,充满了期待。以前,我以为做志愿活动,需要的只是年轻人的激情和悲悯天下的爱心。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自己的理解实在太过片面。首先,志愿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还包括一些大型活动(如大型赛事、博览会)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其次,志愿服务靠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冲动,更需要长久的乐于奉献的内心;再次,志愿者不单是年轻人或者说大学生群体的专有名词,更多的是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很多有爱心、不甘于只是索取的孩子、中年人,甚至是老同志也早已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还有,一些间接进行的、对志愿服务有促进作用的间接志愿服务,也是志愿服务的一部分,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也是志愿者,如安排进行直接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的食宿、进行前期活动的策划、安排等;最后,在进行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服务对象要考虑到不同的问题,比如这次针对农民工子女,我们要注意调研前的破冰、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和用词等细节。

带着信心和期待,我们如期到已定好的小学做调研,我去的是二零五小学。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都占有不小的比例,所以该校老师在我们到达后临时通知三到六年级的农民工子女到一楼的两个教室集合坐好。此言一出,我们几个志愿者面面相觑,原因是“农民工子女”这种比较敏感的词汇我们是坚决不能说的,没想到调研还没开始,学校的老师就毫不避讳的在广播里喊了出来。这会给我们下面的活动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的任务能顺利完成吗?我们心里谁都没底,大家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好在在后来的交流和活动进展中,可以看出这个细节对此次调研并无实际影响。

我在此次二零五小学的调研活动中,除需和尹付军在两位研究生学长的带领下整体负责外,还负责照相,因此研究生给老师们做问卷和本科生给孩子们做问卷我都几乎能够全程观察和感受到。整体来说,前者有惊无险,后者辛苦并快乐着。这里不再赘述整个过程,只说说我有感触的几个片段吧

给老师做问卷是在 一个不大的办公室里进行的。该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为我们找来了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和一位校里的主任。由于之前的交流不充分、准备不到位,因此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调研一开始,研究生学长就把调查问卷拿了出来,有几位老师或是很顺其自然地,或是有防范心理地把问卷浏览了一遍,这对我们后面的工作产生了不小的阻力。但是经过后来充分的交流,老师们还是支持了我们的调研,最后较为圆满地完成了问卷。其中那位学校的主任是位年龄不小的女老师,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可是说起话来实在是很有水平。很明显,她对我们的到来并不表示欢迎,可是从她说的话里又不太能够听出来。她跟我们说了很多,可就是没有一句是有实际意义的,这一度让我和两位研究生学长感觉尴尬极了。这真是语言的艺术啊!还有一位老班主任告诉我们,在他们学校,农民工子女可以享受很多照顾,不论是在各种费用的减免上,还是在各项荣誉的评比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甚至有的家长和孩子都希望自己也是农民工或是农民工子女了。而且现在不少的农民工可以挣到很多钱,经济条件还不错。所以说现在的农民工子女缺少的并不是关爱,而是感恩教育、而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引导。这确实是我们国家、教育者和我们志愿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给孩子们做问卷就要顺利多了。按照之前讨论的步骤,在进入填写问卷的“趣味答卷”环节之前是大家精心准备的小游戏。两个小组(即两个教室)准备的游戏大同小异,但是他们的进展情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小朋友的参与度和现场秩序的组织和维持方面都能体现出我们志愿者的个人能力和团队整体的合作水平。带孩子们游戏其实是个并不太困难的工作,但也能看出大家的态度和实力,当然其他工作也一样,所以说关注细节、努力提升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填写问卷,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我们的节奏,但也不乏填的飞快,一会儿就全部完成了的,看着他们,我心里竟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孩子们来自全国各地,黑龙江和山东算是比较近的了,他们平时都住在学校附近租来的房子里,有的和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条件艰苦的很少。后来又和几个看起来年纪比较大的女生聊了几句,感觉她们确实很成熟,其中一个家里在保利花园买了房子,生活比较富裕。但是毕竟我了解到的情况很片面,数据还是需进一步的搜集和整理才有说服力。

给孩子们合影时他们很开心,都表示希望哥哥姐姐们有时间再去陪他们游戏,我们心里都感到说不出的欣慰。此次调研活动意义重大,我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名普通志愿者而感到自豪。希望“三农”问题早日解决,希望农民工子女茁壮成长!

第四篇:农民工权益调研报告

农民工权益调研报告

当前,农民跨区域流动、进城务工,呈现出由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三农”问题解决的格局和趋势,意义深远。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多方面的政策,贯穿着城乡统筹发展、就业融于市场、保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进城的思想,成为按照市场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要求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管理的重大举措。为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组织中国农业大学40多位大学生,回到自家所在的村,进行农村经济、农民外出就业、农民工权益的调查。调查显示,外出就业作用不容忽视,但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仍然突出,存在对“国办通知”宣传不够、执行打折扣的情况。需要继续推进管理服务的改革创新,有效解决影响农民跨区域流动、进城务工的问题。

一、农民进城务工、跨区域流动就业持续发展的态势

1.外出就业、进城务工人数继续增长, 农民依靠市场自主就业,不会出现进城失控

各村调查反映,外出就业“人数越来越多”,20世纪90年代初,或是七八年前,一村外出仅几人、十几人,现在发展到几十人、数百人。42个村外出就业人数与上年相比,平均增幅在8%左右。政策调整使农民外出环境改善,降低了就业成本(全国统算农民工年减少40~50亿元办证收费支出),但由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市场化就业,并未发生外出就业因取消对农民流动就业限制和歧视性收费而过分增长的现象。

2.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不断加入打工行列,外出就业群体有低龄化趋势,常年在外就业的占绝大多数

新加入打工队伍的,多为初中毕业生。一些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因上学收费多或升不了高中,家庭经济困难,看到外出能挣钱,初中毕业甚至未毕业就外出就业。他们虽无务农经历,却有城乡两种户口制度下的农民身份。外出就业群体低龄化,更要求加强对他们的权益保护。女性外出增加,整户外出增加,农民工常年和绝大部分时间在外就业的约占70~80%,有的人几年未回乡,村民说他们已不算是“农民工”。

3.就业领域扩大,竞争激烈,受低文化限制,小部分人就业层次提高,大多数仍为低层次就业,工资水平基本没有上升

一般农民工工资仅五六百元。一些农民工工资上升,靠的是技术熟练程度提高。一部分人成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有的变为城市的创业投资者,但比例很小。

4.中西部地区多数村, 农民外出就业在县内、省内的少,到省外沿海发达地区城镇的多

中西部地区多数乡村,非农产业薄弱,有些已办的也垮了,而且中、西部地区城镇拉动农村劳力转移的作用强度与发达地区城镇也有差别,农村劳动力主要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流动的趋势没有改变。

5.在农区劳力三元就业与收入中,外出就业超过乡镇企业吸收就业,在现金收入上超过农业

调查村除了几个镇边村和牧业为主的村外,基本是1/4左右劳力外出就业,青年人大部分外出就业。农户收入,多数村来自农业的占一半(种一亩田年收入五六百元,有时还亏本。从大农业获得纯收入一般达到年人均700元左右。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人均农业纯收入达千元的村,比例较小,受市场影响很不稳定),来自非农产业的占一半。多数村,农户吃饭靠农业,现金收入大部分来自非农业,大头是外出就业。30%的农户以外出就业为主要经济来源。一般统计没有区分就地非农就业与跨区域流动就业的差别,只计算外出就业寄带回家的收入,不计算即使不外出也要自我消费的部分,实际低估了外出就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份量。

6.促进农村社会开放,对教育、婚姻、计划生育等产生多重影响

农民和村干部称打工农民从外部给农村带来生机、信息。一村出去四五拨、七八拨人,加上零散外出,与天南地北建立了多种联系,使偏僻的农村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联接起来。外出就业对农村教育的负面影响,是一些未成年人,初中刚毕业或未毕业,就在打工挣钱诱惑下外出。原因是农民收入低,上学费用高,初中毕业上不了高中,缺乏与初中衔接的职业教育,以及父母外出孩子缺乏管教,产生厌学等。而正面影响是长期和深刻的,外出民工尝到技术、知识缺乏的苦头,重视子女教育,舍得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外出就业对婚姻的影响大于计划生育,但由于限制迁移,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低,对两者的影响尚小。

二、农民进城务工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限制基本突破,但就业的公共服务歧视基本未变

一些城市按照国家规定取消了对农民工的就业限制,这是一个进步。但仍有不公平对待的问题,如限定企业先招收城镇劳动力,后招收农民工,硬性限制企业使用农民工的比例,对企业按招用农民工的人数加收管理费。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政府办的劳动力市场场所,只服务于城镇居民,不向农民工开放。有的大城市政府办的信息化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大门口却赫然写着“外来农民工不得入内”,同时也不让存在农民工可进入的其他劳动力市场场所。有的城市,形成了自发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农民能从那里找到活计,经久不衰,有关部门不是去帮助管理和完善,却要予以取缔。缺乏公开合法的中介服务场所,带欺骗性的中介组织得以活动,使外出农民上当,甚至有的被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入传销组织。就业限制打破后,公共服务的城乡二元分割问题突出出来。

2.大量用工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最为突出的是村村反映拖欠工资、职业病、安全事故多等问题,很难求得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保护

农村反映最强烈的是拖欠工资问题。40多个调查村,除很少外出就业和外出经商为主的4个村外,村村反映拖欠和克扣工资问题。有些村半数民工被拖欠工资,有的村90%以上的被拖欠。个别访谈的48位农民工,1/3的人春节期间忙于讨要工资。拖欠工资问题,在农民工进入较多的沿海地区及中西部乡外县内流动就业中都存在,其中,建筑业、矿业和小企业尤其突出。有的拖欠工资发给回家路费,有的连路费也不给;有的向民工收取七八百元到2000元的押金,或扣押一两个月工资;有的平时只发给民工生活费,大部分工资扣在老板手里占用,随时找借口处罚民工、克扣工资,如果不满意,要离开,已做几个月的工资也就拿不到了。有的拖欠一个、几个工程的工资额,有的拖欠了几个年头。

农民工讨要被拖欠工资,处于软弱无力地位,向政府有关部门求助,多被推诿。“欠钱的是老子”,讨要数次没结果。上访政府部门,得到解决的少,大部分的回答是没签合同,不受理,或是欠资量小,不受理。没签合同,有农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原因,而多数情况是农民工要签,老板不签,说要签到别处干,民工多的是。正常渠道解决不了,农民工就罢工、群体闹事。打官司上诉花钱,写诉状花钱,无奈自认倒霉。

职业病、工伤事故时有发生,工伤赔付不合理。小的工伤自费医疗,大的工伤,被机器压掉一只手,仅获得赔偿一万多元钱,被伤害者闹着不走,反遭毒打。

3.诸多情况显示,一些农民想由进城打工到进城安居,但城市的制度安排是只想农民打工,不愿或阻滞农民进城安居

一是一些地方没有贯彻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继续实行公办学校对民工子女高收费,有的粗暴关闭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调查反映,一些城市政策落实得比较好,一些地方执行政策打折扣,公办中小学校向农民工子女额外乱收费的现象,并未停止,交借读费小学每学期少的200元,多的400~500元,还暗示要不成文的一次性赞助费,小学1200元,初中几千元不等,不然就以学生名额已满拒收。招收民工子女的简易学校无人过问。某大城市的一个区,50多所民工子弟小学,近万名民工子女就读,前些时候着手关闭打工子弟小学未成,今年“国办通知”下发后却一律关闭了,学生被迫到附近区县更远的学校上学。二是户籍管理上,公安部提出以在城镇有稳定职业、收入来源和稳定的住所,作为取得城镇户口的条件,而多数地方却把“稳定的居住场所”改换成“在城镇购买住房”;放开小城镇户口,也只对当地农民开放,不对外来农民工开放。三是不愿对跨区域流动、进城务工多年的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其可以预见的结果是年轻农民打若干年工,拿的是较低的“裸体工资”,为城镇工业化做出了贡献,再退回中西部农村养老。这实质是对农民的一种新的剥夺,阻碍农村劳动力的彻底转移,阻碍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化解“三农”问题。

4.社会管理上的歧视

重庆市荣昌县杜家坝村的农民说,外出务工一般都需要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暂住证、健康证、所在工厂工作证这五种基本证件。未婚妇女办未婚证,已婚妇女办婚育证。在家乡和打工地两头办证花“冤枉钱”。河南省新密市一位农民说:“去年俺在北京建筑工地上干了几个月都没上过街,好不容易赶放假的一天到街上看看打小就念叨的人民首都,结果或许是太高兴忘带暂住证了,还是因为一脸民工相,刚在街上转一会儿就被查住了,二话没说就把俺往车里塞。俺是来打工来了,又不是定时炸弹。俺好好解释,打电话让老乡把俺的证件送来才被放了。把俺好一顿训。这次虽说没把俺收容了,可心里老不是个滋味。俺靠力气挣钱咋就这么下贱呢?北京在俺心中的好形象一下就没了。”把农民工作为不安定因素,一旦整顿社会秩序,就把矛头指向农民工的问题仍然存在。

5.供求脱节的培训不对路,有的打着培训名义诈骗钱财,农民找不到能获得实用技术的价格便宜的培训

农民外出就业受过培训的为数极少。打工的年轻人多数为初中毕业,没有技术,体力活干一天下来很累,很少看书报杂志。想学门技术,一是培训要钱,二是真正实用的技术太少,他们“强烈建议”本地政府组织一些实用技术培训,最好是免费的,即使收费也不要超过100元。

三、对建立农民工跨区域流动、进城务工服务体系、合法权益保护机制、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农民工跨区域流动、进城务工,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工业、服务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农村人口分化和城镇化的特殊形式,既关系民生,又有长远战略意义。近年中央提出了正确的政策导向,但尚缺乏有关的服务体系。农民外出就业权益受损害的原因很多,群众寄予希望的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解决问题。沿袭计划式、二元分割式、防范式的管理,有悖于市场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管理体制的转变,不是有了一个好的文件,明确了政策导向,就自然解决了。需要搞好政策落实,继续推进农民跨区域流动、进城务工管理服务的改革创新。

1.既要落实政策,又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推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进城务工管理服务的改革创新

当前,需要抓住几个突出问题,组织对“国办通知” 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同时大力促进观念更新,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维。一是在发展战略上,确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劳动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人口、劳动力转移结合,带动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维。二是在城乡关系上,调整不符合城乡开放、市场经济原则的思维方式和利益关系,改变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状况,还给农民平等的待遇,解除其转移就业、身份转变的束缚。我国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也是城乡居民权利一致、身份同一的平等化过程。70%以上的农民工主要在流入地就业、生活,是一些企业甚至产业的基本就业力量,辛勤劳动,创造财富,为企业、财政税收作出了贡献,讲城市人均GDP,讲发展规划、社会安排,不能仅讲城市户口的人,而将农民工的存在和贡献忽略不计。国办通知提出,把农民工及其所携家属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卫生防疫、法律服务或治安管理工作,列入各有关部门和社区的管理责任范围,并将相应的管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这就要求调整城市公共服务和财力资源分配结构,建立体现包含农民工民众利益的管理服务。三是在政府管理上,转变政府职能,把对农民工管理的重点转到合法权益保护和服务上来,转变管理中政府公务人员与民众包括农民工的“官民关系”和管理方式。不是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那种管制百姓的意识就自然消失了。市场就业决策主体是劳动者个人和企业,政府的职能是为之服务(劳动力市场秩序的管理也是一种公共服务,是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维护百姓公共利益)。在社会领域,农民工和城镇市民,同是发展经济建设新生活的主人、纳税人和公民,政府管理人员与他们,不是防范、管制的关系,而是服务民众的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除了政府负起公共管理职责外,要培养各种群体自我管理的能力、支持他们自我管理,群众和企业的自律、相互关系的自我协调、社区自治等,形成同群众参与管理、自主治理结合的合力。

2.进一步清理各种针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歧视、限制政策,走向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覆盖农民工跨区域流动、进城务工的服务体系对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政府管理,由行政审批、限制流动、办证收费,转到支持与服务。专门针对农民工设置的办证、收费应该取消。改变城市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服务场所仅对城镇求职者服务的局面,应逐步向农民进城就业开放。围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发展包括信息、职业介绍、培训、法律咨询等在内的社会服务体系。特别是发展联系农村求职者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用工企业的,信息、职业介绍、培训一体化的中介组织,按市场需求进行培训,以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形成政府公共服务、民间中介组织、社区组织、社会非盈利机构分工协作的服务机制。

3.健全法律法规,普及法律知识,规范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的监管制度

如何解决就业过程中大量存在的拖欠和克扣工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影响健康与安全、工伤赔付不合理等问题,保护劳动者、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形成互利和谐的劳资关系,这方面的管理体系和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尚未建立。应将《劳动法》和有关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法规汇编成册,发给企业和农民工。推进劳动合同制,使之成为规范劳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依据。用工单位要按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拒绝签订合同的行为应得到纠正。不能将不实行合同制的非正规用工企业范围划得过大。劳动合同公证的公共服务收费要低。加大合同监管力度。发展工会,吸收农民工加入,促进工会谈判力量的提高。建立企业、劳动者(工会)、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使违反劳动法、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受到惩处。

4.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农民转移培训力度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同时,职业教育与转移培训弱,也影响到义务教育,原因是农村青少年相当多的人升不了高中、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弱,学不到对就业有帮助的技术,致使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初中毕业或未毕业就辍学外出就业。为此亟需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网络。首先抓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改革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增加用于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转移支付,减轻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负担,有条件的地方普及高中教育,使农村潜在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不仅惠及中西部农村,而且提高进城农民工素质,惠及发达地区和城市。其次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农村骨干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基地,发展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与农民转移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适应我国工业、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报告

体育中心地区新生代农民工

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体育中心街约有总人口59000人,流动人口2260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1500余人。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外出打工者,年龄基本上在18岁----25岁之间。

我街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小区或商业广场的物业、大小餐饮业、和施工工地,基本上都是最基层工作者,如保安、服务员、建筑工人等;受教育程度初、高中者居多;月工资800元—1200元占大多数。由于工资较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以看电视、到网吧上网等比较廉价的方式来满足需求。近几年,一些企业单位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员工开展贯穿企业文化的拓展训练、文艺活动等,以振奋员工精神,提升企业形象。

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着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如我区共青团组织每年都要开展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免费发放电影票,组织农民工看最新的时尚影片;到影楼免费拍全家福照片,展现新时代农民工的形象;节日到来时的联欢、慰问等;尤其是去年开展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使农民工又多了一个提出诉求的平台。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他们 的生活,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党团的一份关怀和温暖。我街及各社区也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力量,在节假日开展系列活动,组织新生代农民工与居民们一起联欢;送书送报送慰问品;法制、交通、禁毒宣传等。我街还与企业联合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消防演练、节日文艺联欢、生日祝福等,既服务了企业又提高了员工的技能。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不同部门都在不断进行着努力,但就目前而言还存在着问题。

1、在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密集的非公企业中,企业主还不能认识到企业文化、员工的精神生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相关部门提供的文化生活覆盖面小,只有具有一定便利条件的如较大型企业、小区物业中工作的员工才更多机会参加活动。

3、提供的服务门类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如: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法律帮助,心理情感咨询等还不能形成长效服务机制。

4、能够提供精神适用的公益性或低偿性文化生活的资源较少,活动场地、资金、人力、物力等还很匮乏。

几点建议:

1、对企业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予适当的扶持,如提供专业培训老师、提供文化生活的活动策划等。

2、在街道社区设有固定地点、固定电话的活动场所,内设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多种服务门类,如不能做到全天开放,也应定时定点开放,使公益性精神文化生活的提供变成一种常态。

3、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街道社区很难掌握情况的现状,不妨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报备案制度,在办理暂住证的同时,到街道社区来备案。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共青团员可以携团员证到街团工委、社区团支部报到,以获得更多的同城待遇,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体育中心街团工委

2011-09-16

下载农民工安居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工安居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

    关于农民工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工问题调研报告自动化0901汪华军摘要:自从国家放宽人员流动管理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应看到,农......

    农民工工伤保险调研报告

    事故情况,并及时填写相关表册和报送有关材料;另一方面,对申报的工伤事故,尽可能在12小时内组织人员做好勘验调查,并在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工伤认定,使工伤认定工作做到法制化、规范......

    农民工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文化部社文函〔xx〕xx号通知和省市文化厅局社文处科要求,我局对农民工文化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 xx在全市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

    家庭收入调研报告农民工

    家庭十年间收入调研报告 调查背景:2004年家里因为“农转非”从农村搬到了距家不远的城里,由此,家庭收入来源方式、居住条件、孩子就读条件、家庭生活保障发生巨大改变。父亲母......

    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

    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2009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伴随着危机进一步蔓延,对沈阳市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增加......

    关于建筑业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南康市建筑业农民工情况 调研报告近年来,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频发,进而引发了不少的社会矛盾。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

    安徽省农民工调研报告

    关于安徽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包括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