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出采风调研报告
外出采风调研报告
外出采风可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行业的经验和做法,可以说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不足、寻找差距、明确方向的过程。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我为大家整理的吧!
一
踏上贵州的土地,感受苗寨风土人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以北,以侗族、苗族为最多,在今年的 4 月 24--28 日随着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采风的大部队去了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感受到了苗族聚居地南花村不一样的风景。那里的纯朴民风感染着每一个同学。日下午 4 点多,我们这一批大三的学生,乘上了去望贵阳的火车,180 几号人,规模如此庞大,能一起去这么远的贵州省采风,实在不太容易。尽管一路上同学们说说笑笑,但毕竟 26 个小时的路程,非常的难熬。终于于 25 日傍晚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贵阳。
贵阳市因位于贵山之阳而得名,简称“筑”,历史上曾称贵州、贵竹,又曾设置贵阳府。贵阳府的名称沿用至清末。贵阳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阳而得名,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
游服务中心。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享有“森林之城,休闲胜地”的美名。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 872 米~1659 米。东与龙里、瓮安县接壤,南靠惠水、长顺县,西接平坝、织金县,北邻黔西、金沙、遵义县。
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市域总面积 803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 2403平方千米。城区东起龙洞堡,西至百花山脉、阿哈水库,南起桐木岭,东北至洛湾,西北至麦架,包括中心区和外围龙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云、三桥、金阳八个片区,面积约 495平方千米。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创立于 1941 年,原名贵阳师范学院。1985 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 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2 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宝山校区、白云校区),设有 16 个学院、2 个教学部、1 所继续教育学院、1 所独立学院。这也是一所古老的大学。校舍错落林立,绿树成荫。上午听黄老师讲有关民歌的唱法。讲座生动形象,形式以唱讲结合。耐人寻味。下午我们 30 几个同学和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同学,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交流。与其说是交流还不如说是一场激烈的讨论。就学生会的工作建设,学习上的技术交流,大家各抒己见,许久才结束。晚上,我们还观他们学校正在进行的舞蹈大赛。不错,他们是个多民族聚居的黄金宝地,他们的学生,几乎都能歌擅舞。结束了与他们的交流,第二天,我们便赶往南花村-苗寨。
论名气,贵州虽不如安徽黄山、周庄古镇、桂林漓江那样耳熟能详,然而贵州的魅力,却在于常让旅游者猝不及防地“遭遇”太多的奇山妙水、古镇民风,有转了一山又一坡的柳暗花明,有漂了一河又一瀑的壮观刺激,有钻了一林又一洞的幽秘莫测,有听了一歌又一曲的民族风情。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相传起源于 5000 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后迁徙至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古族名)部落。史称“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有苗族的先民,传说与黄帝、炎帝有合有战的蚩尤,是苗族人尊奉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苗族迁徙的足迹不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而且漂洋过境,走向异域。如今越南、泰国、老挝以及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苗族人在生活。各地苗族人有许多自称,如“牡”“蒙”“毛”“果雄”“带叟”等,还有按住地、服饰等不同,在“苗”字前冠以不同名称,如“长裙苗”“短裙苗”“长角苗”“红苗”“黑苗”等
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
俗也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日上午 10 时,我们到达了南花村。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古朴浓郁、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著称。这里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81、87%,其中苗族人口约占中国苗族人口的一半,被称为“中国苗族的大本营”。距州府凯里市 16 公里的南花村,就是一个供游客参观、居住着 180 多户苗族人家的古老村寨。
车至山脚,远远可见苗家吊脚楼掩映在半山腰上的绿树丛中,这种瓦顶木制吊脚楼具有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几个穿着精美刺绣服装、戴着银头冠的当地苗族少女款款走来,犹如古画中的人物。她们在寨门口设置了拦路酒,这是祖辈传下的迎客礼节,喝完后就可以进寨了。
走过一段曲曲弯弯的石板路,眼前豁然开朗。约 200平方米由鹅卵石铺就的小广场上,一个高约 7 米的图腾柱矗立中央,这就是村民们聚会的芦笙场了。芦笙是苗族一种古老的竹制笙管乐器,其舞曲节奏感很强,富有感染力。当盛装的苗族姑娘们绕着吹笙小伙翩翩起舞时,让一旁观看的游客也脚底发痒,跃跃欲试。
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和山水田园风光,让每一位字号游客陶醉不已,有人说,“这里的一切都非常有趣,独特的建筑、歌舞服饰之美令人惊叹。”
造访苗寨,还可与村民们一同嬉戏。炎炎夏日,苗家人与游客在山脚下清澈的巴拉河中分享苗族传统的捉鸭子游戏。村民把鸭子赶到河
里,游客也潜入水中,与鸭子追逐嬉戏。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同学说,这比在游泳池里“下饺子”好多了。清凉见底的河水、满山满眼的绿色、以及游戏带来的快乐,让同学们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和工作中的烦心事,一个个笑得乐呵呵的。不少同学还穿上了苗族的服装,与那边的人民合影留念。各种各样的饰品更是让女生爱不释手。
结束了在苗寨的游玩,我们就踏上了返校的火车。这次采风虽然辛苦,但收获也颇多。
XX 年 XX 月 XX 日
二
一、走进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面积 154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264、58 万人,其中土家族 105万人,苗族 86 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72、9%。辖吉首市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
好山好水好地方,人好酒醉情更酽。自古以来,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历史悠久,山水奇异,民风淳朴。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独特神奇。这里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名胜迷人,既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又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块洞天福地。
湘西的美在于山。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高耸入云的八面山呈现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塞外风光”;莽莽苍苍的高望界,林海绵亘,荫天蔽日,珍禽异兽不绝于野;四季绿意诱人的南华山,有如一只栖息于湘西山地的金凤凰。
湘西的美在于水。山青水秀,滔滔酉水是湘西亘古不息的血脉。两岸青峰对峙,青幽迷人的猛洞河享有“天下第一漂”的盛名;静谧的皮渡河,修竹夹岸,十里长廊一画屏;而澄明浩淼的栖凤湖,则是湘西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湘西的美在于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奇山异水赋予了湘西人这种神韵。湘西人既有着“红灯千盏人万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辉煌艺术,又有着谊侠尚义的古道热肠和淳朴的民情。
湘西的美更在于音乐。土家人能歌善舞,其经典主要有土家族茅古斯舞、摆手舞、跳马舞、铜铃舞等。“咚咚喹”--一种土家族特有的吹奏乐器,还有跳马舞、打溜子,冲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你歌没有我歌多,我歌共有三只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刚刚唱完一只牛耳朵。”苗族人民在敬祖祭神必唱各种神歌,婚丧大事必唱庆贺悼,生产劳作更分门别类,随时随事唱着各种悦耳开心的歌曲。
于是,20XX 年 6 月 28 日,音乐学系师生一行 120 多人抵达湘西土家族、苗族这醉人的土地,欲将课堂所学理论赴之于实践,采得大“风”归,进行为期 10 天采风“淘金”大行动。
二、感受艺术
(一)民歌
湘西民歌最大的特色就是富于幻想和热情,保留着浓郁的巫风,它为中华民族音乐的浪漫主义传统奠定了基石。湘西民歌包括了生活在湘西地区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的民族歌曲,有巫歌,傩歌、摆手歌、哭嫁歌、山歌等等,它是土家、苗、汉文化融合与交会的结晶。
在土家族村落,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为我们表演了即兴演唱。如此年龄的老人,却有一副硬朗的身体,唱起歌来底气十足,丝毫不比小伙子逊色。这大致相当的曲调,他们唱了一代又一代,已经基本固定。其旋律高亢,声音嘹亮,跳度较大,他们唱起来悠悠缓缓,一点都不觉得费劲。现编的歌词也唱出了对远方客人的热烈欢迎。民歌中有用锣鼓伴奏演唱的号子,多是锄草号子、田秧号子等这类抒情的平缓号子。
终于目睹了土家族“哭嫁”这一千古绝唱,但是他们不叫歌,只是一种风俗习惯。土家姑娘在接到男友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邀亲邻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有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内容有回忆母女情,感谢养育恩,诉说分别苦,母教女为人处世等。论文大全,走进湘西。我们欣赏的是一段母亲哭女儿的歌,母亲边哭边唱,女儿趴在母亲腿上只哭不唱。这表现的是真挚的母女情,催人泪下!但她们是请来专为我们表演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真实性,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观到“货真价实”的哭嫁。
(二)器乐
湘西的民族器乐豪放、洒脱,表现了土家族、苗族人民的淳朴、善良。
此次我们欣赏的最多的是吹打乐。论文大全,走进湘西。艺人们表演的曲目很多,《将军令》是上花轿时所演奏,《安庆》是新郎新娘见面时所演奏,无论演出时的节奏、形式都充满了喜庆的味道。“打溜子”是吹打乐的一种,又称“打家伙”、“打家业”等,是盛行于湘西北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凡遇土家婚嫁迎娶、逢年过节、调年摆手等喜庆场合都少不了它,甚至有些土民有事无事打打镏子自娱自乐,故在民间广为流传。乐器主要由唢呐、锣(两面)、钹(两面)组成。曲目繁多,内容丰富。五位老艺人站成一行表演,俗称“五人溜子”。那情绪异常粗犷,音量洪大,其旋律又不失优美,打击乐的节奏比较鲜明、固定,就象是在为一曲原始乐舞在伴奏,场面虽不能称为庞大,但丝毫不减热闹的气氛,因此以其特有的魅力,常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其艺术魅力可见一斑。论文大全,走进湘西。
两人表演的唢啦齐奏,不显得单调,反而觉得这才是这种古老乐器的魅力之所在,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便是华彩段。这种唢呐据说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与一般的唢呐有些不同,要大一些,按孔多一个。《大开门》、《满堂红》都是为了表达美好祝愿的曲牌。
还有单纯的锣鼓乐,就是一面锣一面鼓。两位老者表演,但这种已不是纯粹的器乐,中间插有少量的唱段。论文大全,走进湘西。据说还具有一定的实际功用。
(三)歌舞
民间歌舞又是湘西民间音乐中出类拔萃的品种之一。湘西土家族、苗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的主要传统舞蹈有“摆手舞”、“茅
古斯”等,苗族有“鼓舞”、“接龙舞”等。
摆手舞是在摆手节这种土家族习俗中表演的,约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幸运的我们却在这个时候开了眼界。摆手舞在摆手堂门前举行,摆手堂前宽坪中竖了一高约十几米的旗杆,两面龙风旗迎风招展,顶端一只白鹤振翅欲飞。论文大全,走进湘西。在春雷般的大锣大鼓声中引出全场沸腾的摆手舞。大约近30 人围成一个大圈,边走边跳,众人双手按照节奏左右摆动,偶尔还唱出声来,多由一人领唱,众人和。锣鼓的节奏时缓时急,表演者的动作也随之变化,也有两个人对跳的,但总的队列不变。摆手舞过后,接着表演了茅古斯舞。这茅古斯舞的十几名表演者全身都披着稻草。开始上来一人,边说边唱边表演,情绪缓和。不久众人齐上,一副反映原始狩猎的舞蹈场面展现在众人面前,其情绪异常粗犷。老人们介绍,这个歌舞是在原始人狩猎之前跳的,因为他们必须要祭管着野兽的山神,否则打不到猎物,即使打到了也要受山神的惩罚,因此以其实用性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摆手舞与茅古斯舞都是带着一定的祭祀色彩。论文大全,走进湘西。
(四)曲艺
我们还有幸欣赏到了《十二月采茶》、《捡蘑菇》等当地的茶灯艺术。空旷的场地上,三男三女组成对,在小型的器乐队伴奏下跳了起来,演员们还边跳边唱,场外时而人声帮腔。男演员化装成小丑,动作比较滑稽。凤凰茶灯分为文茶灯和武茶灯两种,是凤凰县独有的地方民间曲艺艺术、音乐自然流畅动听。茶灯没有悲苦戏,都是喜剧、诙谐风趣,深受民众喜爱,其内容多为赞美生活、歌颂爱情,是凤凰的民
间优秀传统艺术瑰宝。上面的两支曲目是文茶灯,武茶灯一般是一人独唱,众人和。
(五)戏曲
傩戏,又称傩愿戏,是当地较有名气的戏曲品种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康熙末年便有傩戏演唱的记载。傩愿戏表演往往粗放,服饰简单,语言通俗,常用道具有牛角、傩铃、师刀、面具等。县内保留的傩戏剧目有《孟姜女》、《七仙女》等小本戏。曲调有孟姜女调、开山调、师娘调等。傩戏历来无职业班社,艺人多为巫师,或附于坛门。1958 年被当做迷信活动禁止,1981 年派员参加省傩戏研讨会之后,农村逐渐恢复演出。在傩戏演出中,还穿插着不少巫术表演,如过火炕、吞火吐火、踩刀梯等。特别是上刀梯、滚刺床、走犁头、过火槽是傩戏中最精彩的表演节目。我们欣赏到一道士打扮的老人在锣鼓的伴奏下跳、唱,又似在讲话,又似在做法,以祀丰收年成,显赫先民的勇敢精神。
三、感悟随想
湘西之行感悟颇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方水土造就出的璀璨的音乐文化,它们带给了我莫大的兴趣,并使我陶醉于其中。在室内呆久了,听多了西方的古典交响乐,看惯了那些华丽的西方歌剧,这些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呈现在眼前,真是耳目一新,有中相见恨晚的感觉,西洋古典音乐能够流行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什么我们的古老艺术就不能堂堂正正的走向世界呢?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我们现在接触到的还只是一点
皮毛,沧海一粟,更多的“宝藏”还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推广。可如今,如此丰富的“宝藏”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品种,得不到那些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一些过时的老古董,没啥新鲜的,不值得去继承,更不用说去发扬光大了。这个危机应该尽快的解决掉,否则这些无形的艺术资源就会面临绝种的境地,对于国家乃至世界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同时,由于没有过这样的外出采风经验,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也不充分,因此在采的过程中遗漏了不少有价值的“风”,记录下来了的,由于水平十分有限,也难免存在错误。回来之后,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整理出了报告,尽最大努力将湘西之行的个人成果跃然现于纸上。文章中可能纯有大量的谬误,恳请老师能够帮助指导更正!
三
一个星期的考察采风我们依次去了南京、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等重要的城市,从中受益颇多,特把收获做出报告,道以感受!
首先,带着欣喜和好奇的心情来到了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南京的景象真的和郑州差别很大,一路上街道两边的法国梧桐饶有欢迎之意的排列着,整齐而又形态各异,使城市显得更有韵味,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古城墙,这种在电影
里才能遇到过的画面也真真实实的在面前展现了,一快快的大青石砖,无处不在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这个充满浓厚底蕴的古城里我们游览了两个景点“夫子庙”和“雨花台”,夫子庙的最佳观景
点是在那个桥上,左边是江南贡院,右边是龙壁,风景煞是好看,不知道曾经有多少文人骚客在这秦淮河畔做过诗文呢,留下了很多千古绝唱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意境之美真是无可比喻,倒是给自己增加了不少灵感,这些灵感或许为以后的创作有些帮助吧。雨花台是一个烈士陵园,青石堆砌的台阶与建筑很庄严,气势也都很磅礴,除了树就是青石台阶和墙,中间一道很长的路,简直想象不出来它会是坐落在繁华的城市里,似乎如仙界殿堂一般与世隔绝!
接着,我们去了无锡,游了太湖,并且乘船去了神仙岛,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么大的湖,这么美丽的岛屿,虽然下着细雨,但游客依然很多,太湖之水荡着层层之波,无边无际,宽阔之景不禁让人胸怀豁达,不愧是影视基地,看着太湖就会想起三国赤壁之战,水浒传梁山泊的情景,仿佛自己也置于传说之中。游玩了无锡,我们来到了苏州,游览了木渎、同里等富有特色的园林和水乡,江南的水乡古镇都很有特点,但是不深入研究不易寻出不同,所以在苏州和杭州这两座城市里,早已经把南浔、同里这个几个地方分不清了,但是我们不会忘记那路、那水、那房,最美的景区我也认为是乌镇,乌镇的景区基本上就是一条河的沿岸,简单而有型有致,杨柳依依,水波凌凌,意境之美,不言而喻,河岸的景点印象较深的是那个染坊,让我想起了祖祖辈辈用棉花纺线,用线织布的手工年代,同时也叹服于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同时我们还去了杭州西湖,但当时天下暴雨,气温较冷,西湖虽美但未能览其全景,只是坐船看三泉映月,所以稍感遗憾,但那雨中的西湖仍是一幅犹如仙境的佳景!
最后一站我们去了五市中最大的城市上海,当时正赶到世博会,入境查的很严,把我的 P3 也给扫描出来了,上海的繁华真是没的说,简直让人吃惊,不愧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在行驶大桥上的大巴里观看黄浦江两岸的各国世博馆,当然也远远看到了岸边的中国馆,之后我们的大巴又围着东方明珠转了一圈,同时也见到了《情深深雨蒙蒙》里赵薇跳水的那个桥,然后我们散步在外滩和南京路,那种街道出奇的干净,也很特别,意境难以表达,黄浦江上的夜景真是美的如梦如幻,我们花了一百大洋在轮船甲板上观夜景,同时领略了同船印度人的热情和民俗文化,真是深刻的让人受益匪浅!
游览了这么一大圈,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好,而自己又是如此的渺小,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去发现去创造世界更多的美!
第二篇:服装类外出采风报告
幸福迷徒
------欢乐伴我们外出学习的十几天----
转眼间那幸福的外出采风学习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那些美好却时时萦绕耳边,穿越脑海。有谁会不怀念那美好的旅途呢?瞬间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小糊涂。因此提笔写下“幸福迷徒”。
大学,我失去了很多,但大学也给我了太多太多。尽量控制自己不去想自己已经是大三了迷茫的恐慌这件可怕又幸福的事。欣然享受我的幸福旅行。
这次采风我们尽管不再是第一次,但是欣喜却未减半分。看着我们的行程表,满满的欢乐充满整个上空。我们的行程里有六朝古都—南京,扬一益二月亮城的扬州,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宁波,绍兴和上有天堂下有的苏杭二州。游遍了祖国大好河山,让我们大饱眼福,见识见长,有种此生不虚此行的感受。
首先,带着欣喜和好奇的心情来到了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古城墙,这种在电影里才能遇到过的画面也真真实实的在面前展现了,一快快的大青石砖,无处不在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这个充满浓厚底蕴的古城里我们“夫子庙”和中山陵”,夫子庙的最佳观景点是在那个桥上,左边是江南贡院,右边是龙壁,风景煞是好看,不知道曾经有多少文人骚客在这秦淮河畔做过诗文呢,留下了很多千古绝唱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意境之美真是无可比喻。
说到南京,不的不提中山陵。说到中山陵,不得不提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穿过幽暗木板小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横三阙冲天式石牌坊。坊额正中有博爱孙中山先生的手迹。
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扬州-----寄啸山庄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城如此的繁华富贵,若在城中拥有一片私家园林,那园主人不是权势极高,便是富甲天下了。
晚清,汉黄德道并江汉关监督何芷舠深感空有报国之志不能兑现,又因老母年事已高,于是决定归隐扬州。正是何芷舠的这一归隐,造就了今天古运河畔不远处的“寄啸山庄”,也就是位于徐凝门街上的“何园”。
采风第三日赴扬州,我们来到“寄啸山庄”,领略下江南园林的精巧别致。“寄啸山庄”的名字源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何芷舠借用其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两句,将园子题名“寄啸”。园主人用陶潜的词句,也正迎合了当时的心境。
苏州园林的名声十分显赫,其实扬州园林也是颇有不凡的。苏州园林长期以来受到吴越民风的影响,风格变化不大,而扬州园林则因为扬州的地理位置,受到来自多方的影响,发展起伏颇大,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上海迪奥精神
看到那些艺术品陈列在自己眼前,看着那些学生参赛作品让我发现自己的渺小,那些都是我现在所无法完成的,这让我更加向往以后的服装课程学习,希望能做出和他们一样棒的作品。当然去了上海肯定要去那些国际品牌店,当进入DIOR、CHANEL、LV、GUCCI、PRADA等大品牌店时在经典的色系中夹杂着一些新鲜的颜色,款式也更加新颖夺目,不得不说,这次的上海之行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开始学会注意身边的点点滴滴,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迪奥精神”(EspritDior)代表着时尚先驱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的精神。迪奥先生以其首场高级订制发布改变了国际公认的优雅符号。他创办的高级时装公司植根于法式传统,不仅致力为女性带来美丽和优雅,更希望为其带来快乐。迪奥品牌涌动着永不停息的创新激情,并拥有崇尚完美的卓越工艺。1.迪奥风格 2.粉装红裹3.巴黎风情 4.迪奥花园5.迪奥高级订制工坊6.迪奥与艺术家 7.凡尔赛:特里亚农宫 V9.迪奥真我。
接下来介绍的是人间天堂——西湖。我们来到了人间仙境般的西湖,许是秋季的原因,游人已暂少,西湖,美丽的同义词。第一次游西湖便迫不及待,急于欣赏这梦想的地方美景也难以尽收眼底;于是便开始了漫步环绕西湖而行,漫步在苏堤白堤,细细品味。两边的杨柳随微风拂面。湖面清波荡漾,游船往来其间,岸边草坪,而如今站在西湖边上,方觉出那些美文的局限乃至艳俗。因为那时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是啊,古往今来,谁能比得上西湖的博大与深邃呢?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个灵魂!
夕阳下的西湖更加娴静精致。天地何时孕育出这般奇美的景观呢?竟然把可以使人联想到的所有关于美的东西都汇聚到这里。这时我不得不叹服造化的神奇。人们早已把西湖比喻成天堂。于是便有无数灵魂纷纷在这里寻找精神家园。正如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顿湖,白居易苏东坡也曾有过西湖。当然,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白堤苏堤,也留下了“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水中央”一类的精神财富。这样,在山与水排列组合形成的令人惊叹的自然之上,西湖又多了一层文化的积淀。而且这种积淀一代代传下来,绵延不绝。西湖自然要感谢白居易们,因为正是他们,使西湖又多了一层骄傲,她有资本蔑视那些诸如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古希腊克里特岛昙花般辉煌一时的文明了。说到文化文明又不得不说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故里----浙江绍兴。
先看了鲁迅祖居,看到那伴我们成长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的真实版,亲临其境,细细品味。看到了课桌上用玻璃盖着的早字。看到了故事里的百草园现在已经荒废,确实鲁迅先生的乐园。看到鲁迅先生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转眼间,我们在疲惫和装载了满满幸福的皮囊中结束了这短短十几天的才出采风学习,这些天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无法走出这幸福旅途的我,坐在回学校的大巴车上想了很多很多,我们用心体会,用向上的眼光去欣赏,细心发现,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我们旅途中,有别样的美感和启示,一个不经意的回眸,一个恍惚间的举措,都在留心感受的瞬间给我们新奇的体会,新奇的创意。我爱我这幸福迷徒,我这留意瞬间。
第三篇:采风调研报告
采风调研报告
七月十一日早上大约五点三十八分到了期待已久的西安,下了坐了长达三十三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西安。一开始我还在想,西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城市,受了长达几千年文化的熏陶,今天将变成什么样子,对从未去过西安的人来说,无疑将是个极大的探险!
随着大部队的人,出了火车站,在火车站门口等我们的旅游团过来。半个小时后,我们集体登上旅游团的车出发,匆忙的去了餐馆吃了早餐。吃完之后就立即坐上车。第一站,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早在中学时历史课本上学习过,所以来说还是有点印象。据历史记载,半坡遗址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移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发现,1954—1957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7年建成博物馆。
但是真如预想的那样,整个博物馆都散发出古老的气息。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观赏每一个文物景点,很难想象在6000年前这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伟大的文化,使这里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还是觉得很欣慰的,并且佩服前人的辛劳与智慧。但是由于时间原因在半坡遗址待了一个小时后,大约九点十五分我们整个旅游团又匆忙乘车去往下一站景点---秦陵地宫。
我们坐着大巴很快就到了秦陵地宫,虽然秦陵地宫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令人激动兴奋,我原以为会是那种场面宏大,建筑也是超群震撼的那种。可没想到的是竟然都是人为仿制的,害得我一下子不怎么有再继续看的兴趣了。但是在同学的陪伴下,还是坚持看下去了,到后来也有一丝的震撼,那倒也不会觉得那么遗憾了。所以后来我们很快就出来了,十点半左右我们就集合了,不一会儿我们又继续坐着大巴,继续我们的旅程,这次倒不是去哪景点,而是吃午饭了,嘿嘿!
很快我们就吃完午饭,由于半天的游览,真有点疲惫饥渴了,正好也趁吃饭那会歇歇。我们这几天的行程都安排的很紧,我们刚刚吃完饭,导游就带领我们徒步走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馆院。由于西安的天气比较闷热,本来路程不长的的路,等我们走到那也气喘忽忽,汗流浃背的了。刚到博物馆就看到人山人海的,人流涌动,也看到了很多国外人士,我突然觉得也不那么累了,大家都那么激情高昂的,我也不能落后!这个博物馆我倒没那么失落,看到那个辉煌的场面,其实挺惊叹的。真不愧是千古帝王,什么都是那么气势宏大,威慑八方的。想想他当时统一了六国,是何等的威风,让人都觉得肉颤心惊的,无不对他俯首称臣,唯命是从。在观览的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古迹,看到了几千年前闻明四方的秦始皇兵马俑,是多么的令人震撼,以前看的都是从书本上电视上才能看到,这次亲眼所言,果真不同凡响。在这个秦始皇博物馆院待了两个多小时,由于馆内比较大,我们几个人在里面差点迷失方向,走不出去。真是有点羞愧!七月十二日我们参观了法门寺。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著名的佛光大道两旁分别有5座菩萨雕像,威严耸立,但是也有点亲切感。之后又观看了很多文物,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又为之震叹。可惜的是今天气温异常的炎热,又没有一丝的冷风,从而导致我身体支撑不住了,应该说成是中暑了吧,好多文物还没来得及看,没来得及观赏,实为可惜!还好放心的是休息了一会身体好转了,之后直接随着导游出去了。法门寺的参观算是结束了。
接着又继续了我们的旅程,下一站---乾陵。据历史记载: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渭北山地,蕴藏着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灵秀。在这群优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锥状山峰中,分布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王的山陵,给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其中,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因埋葬着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人而蜚声中外,唐代其他皇帝的陵寝和乾陵一起围绕京师长安成扇形。
从古都西安驱车,沿312国道西行约70公里进入乾县境内时,极目西北方向,就会看见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象一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整个山头极为壮观,想当年呲诧风云的的女皇帝是何等的威风,然而现今她的陵墓也是那么气势逼人。让我突然间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只是用相机记录下来她的部分的精彩。七月十三日我们参观了西安园艺博览会。据记载2007年9月,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第59届大会一致通过,由中国西安——这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在中国内陆崛起的现代化生态化新城,来举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1,华夏源脉、千年帝都、丝路起点、秦俑故乡、钟馗故里——中国西安将聚焦世界的目光,这是继1999年昆明、2006年沈阳之后,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来到中国,将在西安浐灞生态区盛大开幕。2011西安园艺博览会园区总面积为26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3.3公顷,总投资20亿元,会期184天,将有100多个国内外城市和机构参展,参观人数1200万人次。2011西安园艺博览会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将营造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构建世界化的园林建筑背景,彰显西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韵味,展示人类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创意,探索人、城市、园林、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发展模式。2011年4月至10月,人们将在这里观赏并体会到由各参展单位所演绎和阐释的精彩纷呈的多种园艺景观、厚重朴实的中华历史文化、尖端先进的生态环保科技和现代西安的绿色时尚。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是一届跨越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多元化、综合性、世界级的博览盛会。
果不其然,我们刚到了门口,就被那么多的人流量所震叹,可见其的自身巨大的吸引了和独特的魅力!但是震叹归一事,西安的气温可不低哦,虽然阳光并不那么强烈,可是太阳所发的热量绝对可以蒸鸡蛋。买好了票之后,我们依次排队进去,由于强大的好奇心,刚进去就和大部队的人分道扬镳了。我和我几个同伴一起结伴同行。
由于看的东西太多,就不逐一详细介绍了。我们首先进了陶艺馆,欣赏了优美的陶制品和复古的纹样图。还现场看了制作陶器,可真是有趣的很哦!接着我们去“缅甸园”,应该是的吧,个人看来房屋构造挺像缅甸风格的!异国风情十分浓烈,感觉身临其境,自己在其中似得!然后咱们看了鸟园,有各种各样的奇鸟,有点很像鹦鹉,羽毛很好看!五彩斑斓的,很亮眼!瞭望远处就能看见闻名的长安塔,很想去看看,但是看着感觉离的很近,可是怎么走都到不了,原来各类很远的路程。炎热的天气并没有把我们击垮,我们还是依然的在人群里穿梭向远处的长安塔出发。但是在途中当然也有不可错过的美景还有一些有趣的饰品,就在我们都觉得撑不住的时候,我们惊然发现那么长的人龙,我顺着人们排的队看,左转右转,还是没找头啊!后来才问清楚,他们都是排着对准备去长安塔里面观看的。当即之下我们毫不犹豫的改变了计划,转向下一站----创意馆。希望队伍不要太长,祈祷中••
最终还是失望了,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找了阴凉的地方好好休息,也快要中午了!就这样上午的时间就这样没了!由于气温高,防止中暑,下午的时候我们从两点半左右才开始出发,下午基本上就去了异国风情那里,有各国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例如有荷兰、缅甸、泰国、老挝、意大利、孟加拉等等。真是无不惊叹啊!七月十四日最后一天的采风。据说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果不其然,我们坐在车上时就看到了闻名的钟鼓楼,其气势逼人,建筑高大。等下车时,我们并没有直接去看钟鼓楼,因为那里并不好停车,所以我们在另一个地方下车,哪个地方好像是一个复古街---西大街。刚下车时我突然有个错觉,以为到了古代了呢,接到两旁都是复古的房屋,琉璃砖瓦,精美砖雕。让人觉得美不胜收,当然我们也绝不吝啬,用相机果断的记录了每一个唯美的瞬间。同时也少不了我们几个女生的天性,那就是逛街哈!走一路看一路,由于时间比较紧也没怎么细看,但是也拍了不少的照片,也来过了!下一站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 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我们在这里留的时间不是太长,大概的看了眼,只有远观。看完之后我们并没有上车,因为下一站离这也不是很远,我们大部队人徒步到了碑林。到了碑林等了好长时间的买票,可是因为某某原因,我们几个人并没有办法进里面观看,实为一大憾事。那期间我只好和我几个好友去外面溜达玩玩。就这这样我们上午基本的时间就没了,很快吃了午饭。
下午就一个景点,那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途中我们经过了有名的大雁塔,因为时间关系并没有去观看,只是途中听导游讲解了一番。据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等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但是天气依然很热,竟然发现买票的队伍那么长,无奈之下,只好依次排队,排队将近排了一个多小时,才拿到了门票。由于我下午四点半要赶车回家,所以不得不快点看完。大约就看了半个多小时,我不得不结束观看。就这样我五点左右就出来了,取了行李,找了车去了车站!四天的采风也就这样结束了。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留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不仅能使自己设计的作品得到提高同时会进步不少,宣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使更多的人对中国有更多和更深的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采风期间,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肤浅和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这次的采风生活,感触深深,收获丰硕。它使我在实践中了解了社会的需求,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即将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达到了学校为我们安排这次采风的目的。这也为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条新的旅程,回到学校课堂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丰富自己社会经验的同时,更向我自己的人生目的地迈进了一大步!
第四篇:外出采风报道
引言:于2011年10月13日由我校组织分配教师带领装教091,装教092班外出考察,这次外出考察的目的是让我们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心得与体会,让我们对塑造设计的观念有所突破。外出我们分别参观了郑州博物馆,洛阳的龙门石窟以及巩义的康百万庄园三个地方,这些地方让我们了解了很多设计,装饰,建筑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设计中有了一定的延伸和突破。我们在其中当做一次旅游性的考察,使我们的考察变得丰富多彩。
采风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称谓也大相径庭。有叫“下乡”的、有唤作“考察”的。我以为的采风,品些肴喝壶酒、交方友集许物,无妨粘点草惹个花,当然这不是要命的三瓦两宿的风流,而是采一方风情、集一地民俗,此乃是聚风雅之事。采风不妨是寻找生活的状态,让自己安静自省也好,亦或放肆逍遥也罢,总之是寻觅不同于平常生活的另外的一个环境去感受,然后把这些东西归总回来创造出对人的看法、对生活的观点等等,里面可能有民间素材在里面,但也可能是表示一种状态、一个见地、一处努力。
我们的此次采风,将探古追今、寻亲访友、闲聊高谈、尝珍品茗、闲荡街巷、朝圣庙堂、拓印碑林、泛舟湖上、月下赋诗、登临名山、拜谒英雄的坟头、瞻仰美人的墓丘、游园惊梦、了解风俗、听风闻雨,实在怡然自得。我们可能不会象以前那样的从容,但我们尽量不要被导游不三不四的介绍所干扰,我们不迫的兴趣被急吼吼的刺激替代,随着那小旗子的摇曳,我们左顾右盼不放过任何东西。我们奔波与各个景地,于是我们上车流着口水呼呼大睡养精蓄锐,下车急着尿尿东爬西穿咔嚓咔嚓拍照留念。没有了雅致与风韵。虽世风日下,个别有志者,另劈稀径下决心定计划寻方向集资料收信息买地图备药品置食物添装备增行囊练身体找伴侣挤日子带墨镜着登山鞋,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事态,但绝尘而去的却是杭州西湖边上的一座土坡。有的只是所谓征服者的狂呼和爆料。
我们追求采风中的聆听、凝视、端详、揣摩、琢磨、探究、考据、写生、遐想、思考。我们要摈弃风闻、道听、走马、计较、显掰、图荣。我们应该养成理智与激情很好的结合。若我们同学有幸,期间我们可能购阅大量的书籍,在新奇中拍摄和收集了大量的照片,资料和实物,丰富了所见所闻,并注意到来龙去脉和毅力在治学上的重要。
通过对课题的选定、考察、研习到报告的完成,培养学生观察与研究能力,体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为本专业的设计获得本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养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采风是学习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观察当地的自然及人文景观,直面区域文化与经济的异同,同学们在复杂又陌生的环境中寻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分类得到知识后产生具有创造力的见解而成学问。同时采风也对自己意志的磨练和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我们采风将会有收获的,那些照片可来自不易。可谓历经坎坷,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专心致志。
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座落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它的前身是河南省博物馆,新馆于199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达13万余件,其中一、二级文物约5000余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院内设有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和临时展览馆。现有基本陈列7个,还经常举办专题陈列和临时性展览,内容丰富。同时,该院还积极致力于国际文物交流和网上展览的开发。院内还装配有先进的中外语音导览系统、录像播放、电脑咨询等设施,尽力满足观众对文物求知、鉴赏、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此外,河南博物院还拥有先进的业务信息网络计算机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研究系统、电化教育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它是中国现有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宣传教育基地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口,距市区十二公里。春秋战国时期,龙门便有了“阙塞”之称。龙门东西两山对峙,东为香山,西为龙门山,远望有如一座天然的门阙关塞,是为“四岳三涂九州之险”中的“三涂”之一。《水经注》卷十五“伊水”条中云:“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而伊阙在于国都之南,若天然的大门。“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故又叫做龙门。但偶尔也有“凿龙”“禹门”之称。
自古以来“龙门山色”就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冠。凡寓居洛中或游历至此的历代诗人,诸如李白、杜甫、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和欧阳修等,对洛阳第一胜境都留下了美好的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居洛十八年,常住在香山寺里,并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他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修香山寺记》)他不仅自己自号“香山居士”,而且死葬香山,永远和龙门山水相伴,足见龙门山色感人之深。人为破坏是龙门石窟所遭受到的最大灾难。唐武宗时代“会昌灭佛”和五代后周时期赵匡胤的诞生“天红三日,今曰火烧街。当时人们跃龙门石佛成精,去打石佛,残去多数”(郭玉堂;《洛阳古物记》手抄本)。萨天锡《龙门记》说:“诸石像旧有破衅既为人所击,或碎者、或捐躯,其鼻耳其手足或缺焉,或半缺全缺,金碧装饰悉剥落,悉有完者。”又说:“伊阙两岸,旧有八寺,无一存者。但东崖巅有垒址两区,余不可辨,数十碑多仆,立者仅一二,所刻皆佛语,字剥落,不可续。如此,则后魏迄于唐代诸寺,元时即已毁废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真宗景德四年:“二月,已卯,上幸尤门,睹岩崖石佛甚多,经会昌毁废,皆已摧坏。左右曰:‘非官为茸治,不能成此圣迹。’上曰:‘军国用度,不欲以奉外教,恐劳费滋甚也。’”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是封建统治阶级必用的手段,宋真宗在公元1007年虽然拒绝了修复龙门佛像的建议,但是不到十年,几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还是进行了修复工作。宋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四云:“西京龙门龛佛,岁久废坏,上命沙门栖演给修饰,凡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九尊。”众多的佛像,得到了整修。
解放前龙门石窟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帝国主义分子勾结一批民族败类大肆盗窃破坏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品,使得这座艺术宝库中的石刻造像十之八九都残手断臂。1965年,原龙门文物保管所所长马玉清将曾被胁迫盗凿龙门文物的偃师杨沟石匠王光喜,王水,王惠成三人邀请到龙门,座谈当时盗凿情况并到现场帮助寻找盗凿点。据其回忆,盗凿时间约在民国十九至二十四年间(1930----1935年)。由该村伪保长王梦林和王东立、王毛、王魁勾结洛阳东关古玩奸商马龙图(聋子),采用欺骗与强制手段,迫使石匠深更半夜摸进洞窟,借助于微弱的灯光,进行盗凿,还派土匪持枪站岗放哨。怕惊动龙门、魏湾附近的老百姓来揍他们。王光喜说:“常去的有我们三个人,主要是盗凿宾阳中洞北边下面的身子(孝文帝礼佛图)。当时有照片,打一回看一回照片,按打的多少付给钱。照片在马龙图那里放着,主要是王魁两下接头,打碎的碎块由王魁转交给马龙图。我也进城去送过一次,下边搁佛像,上边放上一些石灰,说是进城卖石灰的。很不好打,打着直冒火,那石头是火硝石,光宾阳洞就打了两三年”。其盗凿地点有古阳洞北壁第一层列龛东数第一龛右下角的飞天、第二层列龛下东数第三龛龛楣、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宾阳南洞南壁大龛下狮子、莲花洞北壁上层龛内的交脚弥勒、破窑南壁隋龛下狮子、万佛洞西壁莲花穿枝供养菩萨和窟顶飞天以及洞外两侧的狮子、东山看经寺南壁罗汉迦叶上身、二莲花洞北洞东壁两侧菩萨等。据1965年初步统计,龙门石窟被盗凿痕迹达七百二十多处。1971年由马玉清等六人分别到杨沟、郜庄、龙门街、魏湾、郭寨等村镇再次调查破坏龙门文物的损坏情况。马玉清说:“万佛洞的狮子是杨沟土匪王魁打的1953年北京法院来龙门时,把王魁弄来,叫他站在万佛洞被盗走的地方照过像。”经解放后查明,马龙图、王梦林一伙与北京古玩奸商岳彬、美国人普爱伦是串通一气的。
自然因素对龙门石窟的破坏
一千四百多年来龙门石窟不仅受到人为的盗窃与破坏,目前自然风化的危害更是威胁着这一艺术宝库,岩石的风化崩塌,地下水,溶洞,为龙门石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由于石窟大部分开凿在寒武,奥陶纪石灰岩,虽有适于雕作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它的弊病。岩层中裂隙极为发达,喀斯特溶洞较多,且地下水丰富、杂树丛生,这就造成多组裂隙切割岩体,造成大面积崩圮。诸如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的手部和腿脚,南壁天王、力士、以及石牛溪南面多层佛龛的自然崩圮,就是证明。近些年来,在敬善寺前面伊水岸边,就发现有露出水面的雕刻有两层唐龛的巨大岩块,很可能就是从石牛溪南面崩圮后,经河水冲留下来的;再者,由于喀斯特溶洞圮毁和渗水引起的岩石风化,水的流动不断溶蚀石灰岩中的碳酸钙,随着水带出表面,水分蒸发或沉淀,使洞窟中出现了大面积的石灰岩凝浆。有的雕刻已面目不清,个别地方凝浆达两厘米厚,莲花洞由于长期漏水不干,还长了苔藓,既损换了文物的完整,又影响了美观。钙质沉淀物覆盖雕刻品等破坏因素,也危害极大。如古阳洞主像佛座后边的溶洞有的达几十米深,奉先寺卢舍那大佛西南隅的大溶洞平均高度达2。6米,面积达150平方米,一旦山顶震动过于剧烈,就容易塌方落顶,毁掉卢舍那大佛和右侧弟子阿南和胁侍菩萨。而莲花洞,敬善寺洞等窟中大型造像多有被钙质沉淀物覆盖的现象。
在下雨的时候,石窟各洞开始是由洞顶垂直下来的裂隙很快渗入洞内接着雨水由百米以外多是从岩层层面流来,这种情况有宾阳南洞和石窟寺,奉先寺西北角表现突出,而且水量一般还比较大。另一种是由细小裂隙渗入,时间长达几个月之久,如看经寺和古阳洞南侧。石质表面的风化粉碎主要是由于石内含有水分,经冰冻融化的过程而继续造成的,由于石质的毛细血管作用,雕刻品可以吸取足够的水分,加上龙门地面水的冲刷和地下水源的旺盛,使得雕刻大部分经常呈饱水状态,经过冰冻的融化雕刻表面的薄层逐渐粉碎,日渐模糊,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细微的裂纹。而山水冲刷下的泥沙灌进裂缝中,又使裂纹逐渐扩大。
纵横交错的裂隙蓄积的水土丰富的水土,使得山上杂树丛生,荆棘生长旺盛,山上荆棘,柏树根深达数十米。树木根系增大,增大裂隙,遇有暴风雨,树木摇动,常有岩体崩落,净土堂窟檐,石窟寺上方岩体及奉先寺等处的多处崩圮,均属于此种原因。塌落体内部均有密如蜘蛛网般大小的树根,说明了树木对岩体的危害之大,树木根部的新陈代谢,产生酸性物质,与石灰岩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又是加大裂隙和岩石风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互为因果的对石雕起着破坏作用。1976年在潜溪寺的维修加固时发现洞内顶部有胡须一样的树根,这可能是由于旱季,树木吸取洞内大气凝结水来补充裂隙中水分不足而伸进洞中来的,因此凝结水不光造成了雕刻的风化,而且促使了树木生长,加速了裂隙的发育,造成围岩崩塌。
此外,西山南端一带洞窟和造像风化尤甚,有些造像几乎眉目不清,或者仅保留一个外轮。除了其他原因外,当与龙门直接受龙门风风化有关。当然,从自然因素来看,主要危险还是在于裂隙,溶洞和渗水。
龙门石窟研究所关于龙门石窟的修缮
龙门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这里蕴藏着自北魏至唐代的无数精美的雕刻,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丰富遗产,我们必须珍视它、保护它,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全人类的文化建设服务。龙门石窟研究所针对这些也相对应的作了很多的保护措施,如:为了减少了尘土,震动对东山石窟的影响。将西山公路改线后山,石窟前的公路改建成为了旅游路。
排除雨水是有效的保护雕刻石质,防止石层疏松的办法之一。在每组石窟的上方修筑系统的排水沟道,防止雨后山水冲刷雕刻。同时将洞窟四周的杂草根除干净,用灰浆嵌添起来,使洞窟四周寸草不生,以减低雕刻生苔,风化等损坏现象。1965年对双窟的漏水问题,采用水泥砂浆封闭裂隙的方法,效果还可以,但是表面没有做就处理,痕迹明显。1971年,施用有机硅防水剂喷洒了宾阳洞即洞外崖体,经观察,洞内能保持三年的干燥,大气中的凝结水不能存在洞窟,洞外崖体仅能保持一年效果。但是副作用较明显。为了防洪,修建了伊河防洪工程,疏浚了东西山间伊河河道及建筑堤坝工程。为了洞窟内良好通风,保持干燥,减少大气凝结水对雕刻的溶蚀,1975年拆除了潜溪寺,看经寺的清代木构前室建筑,1978年拆除了宾阳三洞的砖券门拱,使得这几个洞变得干燥。夏在伏天湿度大的时候仅四壁距地表1米内有潮湿现象。宾阳南北洞门口房的拆除,其干燥程度和过去相比更为明显。1977年对奉先寺的古排水沟作了修复,使这条为奉先寺的安全曾经起过巨大作用的工程又焕发了青春。在奉先寺排水沟维修后,又在宾阳洞,潜溪寺上修建了排水沟工程,在夏季雨季保证了这些洞窟崖壁不再受山洪冲刷。为了完善各洞窟之间的交通,修建各洞窟之间的通道,根据各个洞窟所在地区的条件,梯道的建筑分别采用了修建水泥通道,开凿石级等办法,都加设了栏杆。同时为了有效加强管理将龙门石窟分成了三组,即西山潜溪寺志摩崖三佛为一组,双窑至极南洞为一组,东山四雁洞至擂鼓台(包括万佛沟)为一组,在适当的位置修建了一个总的入口,这样只是在设计道路的时候做了适当的布置,不用增加多少建筑费就可以保护全窟为了保护雕刻的人为损坏。
昨日,在短短的1天时间里,600多名海内外豫商的足迹从繁荣四百年的古代豫商实业集团——康百万庄园一下子跨越到正在展翅腾飞的郑东新区,流转的时光更加坚定了豫商们创业兴豫的信心。晚上的记者见面会上,各地豫商商会会长的一言一语都充满了了浓浓的游子恋家情。
“河南已不再贫穷落后,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昨日,豫商们兵分三路对郑州的文化古迹、名牌企业及经济开发园区进行了考察。傍晚时分,各地河南商会会长们激情澎湃地探讨如何振兴河南、共创天下,最后形成了一份以“团结互助,共谋发展”为主题的倡议书,这份凝聚河南人光荣与梦想的倡议书今日将在大会闭幕式上郑重宣布。
“豫商家园”探访寻根
昨天上午,在郑参加首届豫商大会的150多名豫商前往“豫商家园”——巩义市的“康百万庄园”,触摸一代豫商的精、气、神。新豫商在激烈地讨论着同一话题:都说“富不过三代”,可“康百万”家族缘何富裕了400多年?
“这比乔家大院要大好多倍呢!”山西省河南商会的几位会员一边感慨,一边不停地拍照。在一个庭院,一棵乾隆初年栽种、距今260多年的藏葡萄已长成碗口粗的树干,豫商们频频留影感叹不已:只有数百年的产业才能撑起数百年的家业。
听着导游的讲解,山西省河南商会常务副会长、某建筑公司总经理刘红星在思索:“都说富不过三代,可靠贩盐起家的康百万家族却富了十二代。这其中蕴含着经商之道、经商品德等多重因素,应该给新一代豫商以启示。”
“对康百万这一豫商文化,河南应该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内涵。”从北京过来的达龙(集团)公司董事长赫全根说,康百万家族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经营策略、经营内容和方式,长达数百年而不倒;而联想目前许多中国企业的发展,很多非常短命,红火几年后就快速垮掉。其实,康百万是一个百年老店和百年产业的典范,研究康百万现象,不仅对豫商,对中国企业长远发展都有借鉴意义。感谢领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使我真切的了解设计的文化病促进了我会学习的热情,触发了我们的许多设计灵感。相信在我校今后的学习中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必将成为我人生的一段重要历程,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第五篇:毕业采风调研报告
一.宁波帮博物馆 宁波帮博物馆位于宁波市镇海区,地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端,舟山连岛大桥的终点,占地70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主要由博物馆和会馆两部分构成,2009年10月22日建成开馆。1.建筑理念
宁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开放的海洋性格兼具的人文地理特征,造就了宁波帮这个秉承传统而又开拓创新的群体,建筑设计理念上则充分凸显了这一文化品性。
宁波帮博物馆位于区域轴线绿化景观带的中段,主建筑群为“甬”字型结构,玻璃廊道结合水街长庭的“时光甬道”,从北向南贯穿整个建筑群,“甬道”与区域轴线迭合,公共活动空间。
该方案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宁波帮博物馆主建筑群为“甬”字型结构,玻璃廊道结合水街长庭的“时光甬道”,从北向南贯穿整个建筑群各展厅间隔着玻璃竹院与“甬道”相接。
宁波帮博物馆以中国近代经济史上重要的商帮——宁波帮为展陈对象,年代为脉络、史实为线索、人物为亮点,以优秀的商道财智、桑梓情怀为展陈内容,以传承、弘扬宁波帮精神为展陈宗旨,系统展示了明末至今宁波帮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发展史诗,藉以营造“情感地标、精神家园”,倡导寻根谒祖、慎终追远的人文主题。
宁波帮是一个特殊的商帮,集杰出的商道才智与深厚的家国情怀于一体。
宁波帮博物馆的设计紧扣建筑的人文主题,建立城市轴线与建筑主轴、参观流线三者合一,共振增幅的叙事结构,形成建筑的骨架;以群像为特征的外部体量与富有地域特色的内部庭院空间系统被模数清晰的网络体系所整合,虚与实、内与外穿插咬合,形成空间丰富、肌理清晰、形体错落的建筑群体形象;三个“重器”节点嵌入在结构化的网络空间系统之中,暗示建筑具有宗家祠堂般的仪典性。
1.项目背景:宁波帮溯源
宁波帮是一个独特的商帮,集杰出的商道才智与深厚的家国情怀于一体。其发源地宁波历史悠久,自古人文荟萃。宁波简称“甬”,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余姚江、奉化江与甬江在市区的“三江汇流”成为标志性的地理景观。
历史上的宁波帮是指旧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慈溪、镇海、定海、象山六县在外埠经营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联结而成的商业群体。宁波帮崛起于明朝天启、万历年间,鼎盛于五口通商之后,20世纪又称雄于港台与海外——世界船王包玉刚、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富豪邵逸夫家族等都是宁波帮的成员。宁波帮不但拥有巨大的财富,还具有不可等闲视之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政治能量。在邓小平的“把全世界的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下,宁波帮为宁波及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在香港回归等重大政治事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项目概况
2006年,宁波市政府决定推进以宁波帮为主题的博物馆(包括会馆)的建设,展现宁波帮在政治、人文、历史、经济和对外交往方面的地位与成就,展示宁波和宁波帮的历史文化与人文风貌,建立世界各地宁波人物化的情感纽带。在全国范围举行的建筑设计竞赛中,我们的方案有幸获得优胜,成为中标实施方案。
宁波帮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20 000m2,基地位于宁波市镇海新城南区“中央公园—文化公园—甬江”城市轴线景观轴带中北部,四面均有水系贯通,用地平坦,总用地面积约4.7ha。
3.设计解题:叙事、城市之轴与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 在收集资料、对项目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中,设计者被宁波帮的人物历史以及宁波的人文地理所深深吸引。这是一个有着浓厚人文色彩的主题博物馆,它所展示、叙述的主题是宁波帮这个特殊人群的传奇历史以及宁波城市的人文地理特色。如何通过建筑的本体内容对展览主题展开一系列的叙事成为我们在设计中始终关注的议题。
宁波帮博物馆将会是宁波城市与宁波人心目中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标志性未必来自于形体的高大或奇异,很多时候是“关系”决定了存在的力量。我们认为在设计上应该把基地“城市之轴”的特性作为一项主要的设计资源加以发挥,通过建立建筑与城市之间互相支持、相互加强的“共振”关系,使博物馆存在的“力场”在基地之中向外弥漫开去。
宁波地处传统文化深厚的江浙地区,商道与人文俱盛,同时又具有滨江滨海城市的特点。博物馆要把根扎在宁波,除了处理与城市的关系,还须接续地域建筑的根脉,运用类型学、结构主义等现代思维方式,通过铺排庭院布局、营造场所情景、转化细部纹样等不同层面的设计手段把地方性的情感注入新建筑当中。
4.设计构思意象
对宁波帮博物馆项目的价值判断落实到图纸、模型的设计过程,是一个把想法不断物质化的过程。我们把若干在过程中逐渐成形的构思意象的“关键词”作为线索,把设计一步一步往前推进。
“帮”——结构化、整体性的建筑群像。宁波帮的故事是一群人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团结互助守望、共同繁荣辉煌、不断回馈故土的故事。顺应主题的群像特征,博物馆呈现为一个整合的群。在总体布局上,南面的博物馆主体与西北面的会馆围合“三江汇流”场景结合成一个同构的建筑群。建筑肌体通过结构化的网格系统发展生成,使用空间与庭院系统穿插咬合,在建筑主轴的统领下,形成空间丰富、肌理清晰、形体错落的建筑群体形象。
“时光甬道”——历史之轴、城市之轴、参观序列的叠合。“时光甬道”是从北向南贯穿整个建筑群的玻璃廊道,作为整个建筑群的主轴,“甬道”既与城市轴线叠合,也是参观流线的组织者。“甬道”的开端——门厅江海堂面对“三江汇流”主题场景,展示宁波帮的发源;“甬道”中段的展厅与一系列竹院相结合,铺陈宁波帮的发展过程;“甬道”南端的聚贤堂取意于宗家祠堂,墙面上铭刻宁波帮的成就与功绩,是观者铭记过去、憧憬未来的场所。
“甬道”以参观流线为线索,通过空间序列的设置展示宁波帮的历史轨迹,形成建筑的主轴。建筑之轴与城市之轴叠合,建筑肌理应合城市轴线暗示的生长方式,建筑的存在在城市关系层面与主题精神层面得到坚实的支撑。
“重器”——重要节点的场景展示装置。江海堂、聚贤堂、百年堂分别位于“甬道”的中段与端头,是建筑群的3个重点。在参观流线上,3件“重器”均为节点:江海堂为进入博物馆的观众展开三江汇流烘托戏台的场景,是参观流线的第一个惊叹号;聚贤堂记载宁波帮的成就与功绩,展现未来的前景,是参观流线的高潮;百年堂是两馆举办重要纪念庆功活动的场所,是两馆功能流线连接的节点。3个节点的重点处理,增加了空间的节奏感与丰富性,在建筑群体中建立起传统意义上的礼仪性。在造型上,3件“重器”成为富有韵律感的建筑群像的变奏点。
庭院与纹样——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地方情感的注入。一个人文色彩强烈的专题博物馆,不是外在的形象,而是一系列与展览情景交融的场所,能给予参观者真正深刻的体验与感受。经过对浙江传统建筑的调研与分析之后,我们选择了通过建立具有不同尺度等级的庭院空间系统的方式来传达传统空间意蕴:风景尺度的“三江汇流”、街道尺度的“水街长庭”、宅院尺度的“玻璃竹院”以及二层展厅之间的小尺度贯穿空间,在不同尺度上与参观流线紧密结合、与展览空间虚实相间,产生具有纵深感并能唤起传统空间印象的空间体验。结构化的庭院空间系统为进一步布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参照与情景启发,情景化的空间设置唤起人们对建筑叙事所指向的时空的情感。整体包裹建筑体量的墙身肌理,出自《园冶》记载的纹样。水景——江海文化的表现。宁波“三江汇流”的地文特征以及宁波帮鲜明的海洋性格,加上基地的有利条件,使“水”成为环境设计的主角。在东、南主立面,建筑的灰色基座从一片浅水中升起,面向城市烘托人文氛围。门厅对应的“三江汇流”主景,在参观的开篇展现宁波帮的发源地与性格中的江海气象。水街长庭两边是公共廊道空间,“一河两岸”的空间格局、尺度以及驳岸的处理来源于江南水乡的典型水陆街道。顺应规划要求,建筑基地西面是面向城市公众开放的休闲水景与绿地广场,一方面对城市生活作出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积聚人气,为两馆的长期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