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公司调研报告(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01:5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叶公司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叶公司调研报告》。

第一篇:茶叶公司调研报告

关于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恩施市09青干班 胡志

茶叶是我市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恩施市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张名片之一的恩施玉露在全国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和其他一些知名的茶叶产地如浙江、五峰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恩施的茶叶产业走向何方,值得思考。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屯堡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旨在以小见大,进一步探索如何发展壮大全市的茶叶产业。

一、基本情况

屯堡乡地处恩施以东,茶叶是全乡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不断发展,全乡现有茶叶面积2.3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4万亩,茶园面积仅次于芭蕉。全乡现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两家。

二、在发展壮大茶叶产业方面的一些做法

1、以打造茶叶走廊重点,继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根据市委政府提出的打造大峡谷沿线旅游通道的要求,将恩施大峡谷旅游通道沿线作为茶园发展的重点,09年发展茶园2000亩,计划通过一年时建成由马者、杨家山、屯堡、大树、新街、花枝山等六个村(居)组成的屯堡茶叶带,初步形成长达30公里的茶叶走廊。

2、示范带动,加强茶园管理。以创建示范板块基地、培植茶叶大户为抓手,将面积较大的茶园和种植面积较多的茶叶大户作为重点,由村干部和派驻各村的茶叶技术员重点扶持,统一指导,将其建设成为茶园生产管理示范板块基地,同时辐射带动周边茶园的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3、优化环境,扶持龙头企业。乡政府从优化发展环境入手,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推介,为企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各种专业认证,包括qs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等,乡政府拿出资金对通过各种认证的企业进行奖励。

三、茶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不断发展壮大茶叶产业,屯堡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品牌意识不强。据统计,全乡茶叶生产企业18家,有品牌的仅4个,品牌分散,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宣传推介突出不了重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几个茶叶品牌仍然是知名度不高,仅在市内有一定知名度。

2、作坊式加工企业多,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全乡茶叶产业效益低、规模经济不突出的主要原因就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不足以带动整个茶叶产业发展。目前,全乡茶叶加工企业达到18家(据调查,家庭手工作坊加工户12户),其中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仅2家,绝大多数厂家仍采用原始作坊式的生产方式。2008年,全乡茶叶产量250余吨,销售收入420万元,均价仅8元/斤。

3、茶叶基地面积大,标准化生产面积小,经济效益低。全乡茶叶基地面积虽然达到了2.3万亩,但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仅1200亩,而有机茶标准基地则只有一块,仅300亩。全乡茶园老化严重,经济效益低。大多数茶园建设于上世纪70—90年代,品种杂、树老化、产量低。

四、对策及建议

1、由注重生产加工向注重品牌建设转变,努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全乡有影响力的品牌有“沙龙茶”、“华智

香茗”、“申杰玉露”,“花枝茶”,但都不是知名品牌。茶叶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是要加大对优势品牌的扶持力度,使其不断良性发展,逐步提高其知名度;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选取经济实力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品牌,政府牵头,科学策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品牌覆盖面;三是大力支持企业参加各种茶叶评鉴活动,通过获得的各种奖项,提升知名度,同时支持企业设置专卖店,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提高品牌知名度。

2、由注重基地建设向注重培植龙头企业转变,努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要由注重基地建设向注重培植龙头企业转变,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放到比发展茶园面积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一是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由企业自由选择,走强强联合之路。二是提升企业加工水平。通过增加投入、qs认证等措施,引导和促进精制茶厂的优化改造,重点改造和建设选址恰当,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能力的加工厂,淘汰部分无资源优势或布局不合理的家庭式作坊。三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对拥有注册商标、建有基

地、获得国内、国际相关茶叶质量或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使其尽快成长壮大。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现有的企业和基地,积极引进知名大企业、大品牌落户,合作开发茶叶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茶业综合效益。

3、由注重扩大基地规模向提高基地标准化程度转变,大力提高基地质量和效益。茶叶基地规模较大,但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要由注重扩大基地规模向提高基地标准化程度转变。一是加大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建设力度。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茶园环境清洁化和投入品清洁化入手,加快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产地认证。二是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坚持发展新茶园与改造老茶园并重,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茶农改造老低产茶园,提高种茶效益。三是要抓好茶叶大板块建设。继续采取建设重点板块,再用板块辐射带动的方式,不断提升茶园管理水平。篇二:2012年茶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12年茶叶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目录 1 我国对茶叶的定义、分类及功效..................................................................2 1.1 茶叶的定义...........................................................................................2 1.2 茶叶的分类...........................................................................................2 1.3 茶叶的功效...........................................................................................3 2 我国茶叶产地的分布区域..............................................................................4 2.1 江南茶区...............................................................................................4 2.2 华南茶区...............................................................................................4 2.3 西南茶区...............................................................................................4 2.4 江北茶区...............................................................................................5 3 我国茶叶的发展史..........................................................................................5 4 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6 5 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7 5.1 茶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7 5.2 针对我国茶叶企业的建议...................................................................7 6 我国茶叶行业竞争分析..................................................................................8 6.1 现有企业间竞争情况...........................................................................8 6.2 潜在进入者情况...................................................................................9 6.3 替代品威胁分析.................................................................................10 7 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1 7.1 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机遇.................................................................11 7.2 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挑战.................................................................12 8 茶叶消费者调研分析....................................................................................12 9 茶叶行业发展的趋势....................................................................................20 前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在中国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并且在国内发展的如

火如荼。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而在这5个国家中,中国又是世界上第一的产茶大国。1 我国对茶叶的定义、分类及功效 1.1 茶叶的定义

茶树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我国的茶树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而本文研究的茶叶行业中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材料。1.2 茶叶的分类

中国作为发现茶的起源地,茶的种类和数量数不胜数。为了区分中国的各种茶叶,我国制定了茶叶分类的标准,我国的茶叶分类方发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采摘的季节分

按采摘的季节分,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其中春茶指的是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的温度适中,雨量充足,所以春茶都富含维生素,且香气宜人,比如安溪铁观音和六安瓜片。以此类推,夏茶是指5月初到7月初采制的茶叶;秋叶是指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冬茶是指10月下旬开始采制的茶叶。

2、按成品的聚散状态分 按成品的聚散形态分类,则可以分为散茶、砖茶以及末茶。通常市场上以散茶以及砖茶居多。

3、按茶叶的形状分

按茶叶的形态分,可以分为扁形茶、针形茶、片形茶、圆形茶以及舌雀茶等。

4、按茶树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分

按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分类,则可以分为高山茶、平地茶等,比如著名的雪顶乌龙就是高山茶的一种。

5、按茶叶在加工中是否经过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为标准分

按茶叶在加工中是否经过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为标准分,则可以分为绿茶、黄茶、白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这个划分标准是我们最熟知,也是最广为使用的。1.3 茶叶的功效

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如:西湖龙井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腻、消炎解毒之功效。

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可以帮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祛痰、除烦去腻等功效。

红茶的特点是红叶红汤,是经过发酵后形成的品质特征,干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三种,著名的红茶有“祁红”、“宁红”、“滇红”等。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之最”。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文山包种茶含有丰富的营养 保健成分,可强心利尿,消除疲劳,有消除血脂肪,防止血管硬化的妙效。

安溪铁观音:属乌龙茶之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饮之具有清心明目,防止动脉硬化,,降脂减肥之功效。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福建省东北部政和县盛产白毫银针,其性寒有解毒退热降火之功效,被视为治疗麻疹的良药。

普洱茶具有降血脂、减肥、助消化、醒酒、解毒等诸多功效。人们在吃过酒肉后,常泡一杯普洱茶,以助消化和醒酒提神,普洱茶流行于许多国家和湾澳地区,被称为美容茶、减肥茶和益寿茶。2 我国茶叶产地的分布区域 2.1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地。江南茶区为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是中国全国茶叶产量的三分之二。并且我国的一些名茶都产自江南茶区,比如说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以及庐山云雾等。2.2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以及海南等地。华南茶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9℃~22℃,年降雨量为中国茶区之最,所以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华南茶区的茶树品种也极其丰富,主要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以及六堡茶等,此地产茶的茶汤浓度都较大。2.3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包括云南、贵州以及四川

等地。其中云南高原更是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因为云南的土地以及天气状况都较为适合茶树的生长。西南茶区茶树品种丰富,主要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等。2.4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江北茶区的平均气温约在15℃~16℃,年降水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常使茶树受旱,因而产自江北茶区的茶叶质量不如产自其他茶区的茶叶。3 我国茶叶的发展史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所以历史非常悠久。据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但是一般人类的用茶经验通过流传,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被人们注重从而用文字进行记载,这说明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有可能不仅仅只有三千年,还可能更久关于茶的起源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大部分人认为神农氏是发现茶的并断定茶的第一人,因为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这里的荼就是指古代的茶。据考察,“茶”字最早是出现在唐朝中期,在这之前,“茶”字都是用“荼”表示的。

虽然在神农的时期我国就已经发现了茶,但是茶真正作为一种饮料开始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在唐朝开始的。到了唐代,茶文化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唐朝之后,茶就渐渐地流传开来,而世界各国也渐渐习惯了有茶的生活,甚至认为茶是世界上最好的慰问品,认为茶是中国带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之一。

到了宋代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茶叶产品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至元代、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经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了。至今,茶已经是我们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我国的茶文化也发展得及其丰富。

最后,我国最先发现了茶,并且把它制作发展,使之成为世界上三大饮品之篇三:茶叶出口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调研报告

目录

一、摘要

二、背景介绍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四、调研情况介绍

五、分析问题及建议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背景介绍

茶叶是世界性的天然饮料,市场成长潜力巨大。长期以来,茶叶产品游离于农产品与食品之间,生产加工属于农产品范畴,流通销售则具有食品属性,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或长或短,使得难以形成稳定、规范的茶叶市场。我国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品牌意识淡薄,营销理落伍,营销方式落后。入世之后的中国茶叶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紧迫性,茶叶市场拓展同样需要实现传统销售向现代营销的深刻转变。因此,目前亟需研究分析茶叶的市场特性,导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探索茶业营销策略与创新,全面提升中国茶叶尤其是国际市场主流产品的竞争力的市场占有率。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消费者情况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1)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b、白牡丹。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2、各类名茶品种介绍 1)绿茶

各种名茶有:狮峰龙井、云楼龙井、梅坞龙井、滇绿、茅山青峰、雀舌茶、庐山云雾、华顶云雾、南岳云雾、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无锡豪茶、南山寿眉、惠明茶、隆中对、麻如茶、瑞草魁、安化松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天目青顶、雁荡毛峰、望府银毫、高桥银峰、黄山毛峰、紫霞贡茶、六安瓜片、齐云瓜片、琅源松罗、双井翠绿、龟山岩绿、敬亭绿雪、恩施玉露、武当针井、三峡龙井。2)青茶(乌龙茶)

各种名茶有:武夷岩茶、大红袍、武夷肉桂、玉桂、白毛猴、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闽北水仙、闽北乌龙、铁观音、黄金桂、闽南包种、毛蟹、白芽奇兰、梅占、大叶乌龙、八仙茶、雪峰佛手、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白茶单枞、大叶奇兰、台湾乌龙茶、台湾包种、冻顶舞龙、天鹤茶、竹轩金轩、白毫舞龙、东方美人茶、福寿山茶、松柏长青茶、阿里山珠露茶、龙泉茶、香槟乌龙茶。3)红茶

各种名茶有:祁门红茶、云南滇红茶、云南红碎茶、海南红碎茶、闽红工夫茶、宁红工夫茶、宁红金豪茶、宜红工夫茶、红牡丹、政和工夫茶、坦洋工夫茶、白琳工夫茶、川红工夫茶、湖红工夫茶、越红工夫茶、苏红、台红、日月红茶、鹤冈红茶、花橙黄白豪、白豪末茶。

4)白茶

各种名茶有:银针白豪、福鼎银针、白牡丹、新白茶、漓江春日茶、仙台大白、眉峰银毫、寿眉(贡眉)。5)黄茶

各种名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牙、霍山黄牙、伪山毛尖、北港毛尖、鹿苑毛尖、温州黄汤、霍山黄大茶、白云茶、广东大叶青。6)黑茶

各种名茶有:花砖茶、茯砖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四川普洱茶、苍梧六堡、湖南黑茶、安化黑茶、老青茶、云南普洱茶、六洞茶、修仁茶、宛田茶。7)花茶

各种名茶有:玫瑰花茶、玫瑰红茶、茉莉花茶、天山银毫、茉莉大白毫、茉莉苏盟毫、金银花茶、金桂花茶、金银花茶、桂花绿茶、桂花舞龙、丹桂花茶、普菊茶、柚子花茶、玳玳花茶、白兰花茶、菊花茶、玉兰花茶、珠兰大方、雀舌毫茉莉花茶、广西桂花茶、龙都香茗茶、台湾薰香片。8)果茶

各种名茶有:荔枝红茶、柠檬红茶、龙眼红茶、猕猴桃茶、橘汁茶、梨茶、枣茶、芝果茶、雪梨茶、人参茶、苹果茶、石榴茶、橄榄茶、山楂茶。9)紧压茶

各种名茶有:云南沱茶、古钱茶、米砖茶、竹筒茶、女儿茶、昆明青砖、黄土茶、彰平水仙茶饼、千两茶、湘尖茶、青砖、七子饼、普洱方砖、四喜方砖、黑砖茶。10)保健茶

各种名茶有:紫阳富晒茶、908富晒花茶、日长春健体乌龙茶、苦丁茶、酸柑茶。二)中国茶叶国内市场

1、中国茶叶的市场特性

我国的茶叶市场具有以下特性: 1)茶叶产品具有多样性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此外,众多名优、特种茶是特定区域自然与人文因素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原产地域特征,如龙井茶属于浙江、碧螺春属于江苏、猴魁只属于安徽的黄山太平。茶叶产品的多样性为茶叶企业实施产品研发、产品线延伸及差异化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2)茶叶价格具有模糊性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茶叶产销政策放开以来(除边销茶外),企业拥有充分的价格自主权,茶叶价格几经起落,至今仍然波动难测。在当前茶叶市场供过于求,国际市场疲软及非关税壁垒苛刻的状况下,茶叶价格的市场变数增大。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因此,破坏茶叶价格的模糊性,保持价格诚信及订价透明度,是深入发掘茶叶市场潜力的重要途径。3)市场通路具有波动性

随着茶叶流通体制的变革,原有的茶叶供俏主渠道受到削弱或解体,当前茶叶市场正处于旧渠道消解与新渠道重建的转型之中。从而,市场通路及分销网络较为脆弱、波动,物流成本和终端费用过高。商品茶具有农产品和食品的双重特性,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茶叶市场开发及通路建设的差异和难度。实际操作中,市场通路建设应根据自身商品茶的销售特点,寻求对接市场的最佳切入点,探索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营销组合方案,旨在建立通路稳定、销售畅旺、资金安全、运行商效的分销网络。4)茶叶品牌具有可塑性

目前,商品茶质量良莠不齐,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品牌是商品质量、价格的信誉保证,消费者正逐渐对品牌茶叶表示认同和信赖,市场期待着更多茶叶品牌的涌现。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成长中的国内市场和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对茶叶品牌培育而言,既是市场需求又是发展契机,茶叶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加入wto之后的我国茶叶经济,愈加体现出品牌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茶叶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品牌发展策略和计划,以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5)包装茶具有盈利性

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48% 茶叶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岁)7%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15%-20%0%20%40%60%80% 10%-15% 5%-10%0%-5% 图2:茶叶消费者茶叶消费比重 篇四:茶叶包装设计调研报告

目 录

导言

一、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1

二、调研情况介绍

三、课题考察归纳总结

四、主题思想定位

五、参考文献

„„„„„„„„„„„„„„„„„„.„„„„„„„„„„„„„„„„„„.„„„„„„„„„„„„„„„„„„.2 5 6 7 „„„„„„„„„„„„„„„„„„„ 茶叶包装设计调研报告

导 言

茶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行为,而是多学科的整合体,设计者要以深厚的茶文化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艺术设计学、市场学、销售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结构材料学等相关知识,拓展、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总之, 优秀的包装设计应该是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设计,应该对消费者的视觉和 心理都形成强大的冲击力,能够激起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不但要求茶叶本身具有优良品质,同时要求茶叶的包装造型美观、赏心悦目,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艺术欣赏性。这样包装的茶叶不但满足了人们的物质享受,同时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享受。从商品的角 度来看,茶叶美观的包装设计造型,可以提高其经济价值。

调研时间:

2012年9月8日—2012年9月13日。调研地点:

大型超市,茶社。调研方法:

实地考察、网络搜集、阅读文献资料。

考察内容:

茶叶包装设计的风格特点、材质选择及其实用价值。

调研目的:

明确自己的调研方向和课题,明确自己的调研目的。从市场需求,消费者等的多方面切入,了解市场上茶叶的包装设计发展趋势,设计风格,主体颜色,通过不同途径收集资料,为之后茶叶包装设计更好的做准备。

一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包装设计和社会文化是互动的,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表现,吸收了社会文化的底蕴;同时社会文化又由于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的创新和发展,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选择的课题是茶叶的包装设计,现下茶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对于人们来说也是一种能够奢侈品。茶叶是人们逢年过节常常用来赠亲访友常用的礼品,饮茶也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是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所以茶叶的市场范围很广泛。

茶叶是具有中国典型文化意义和文化形象的传统产品,而茶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茶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茶叶包装设计的方法,不但可以增加茶叶商品的附加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通过茶叶

包装设计弘扬茶文化,并给茶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首先,说明

了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茶叶包装设计

对茶叶销售有促进作

用,并回顾了古代的茶

叶包装。目的是要说明

图 1 进行茶叶包装设计的必要性,并以古鉴今。其次,研究了茶的特性、茶文化的内涵、茶史、茶事以及茶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目的是深入了解茶的物理特性和精神特性,为以茶文化定位的茶叶包装设计做铺垫。再次,通过分析茶叶包装设计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现代茶叶包装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今后的设计起着借鉴和警示作用。最后,以茶文化定位,从茶的历史文化、地域特性、茶道精神三个方面探讨茶叶包装设计的方法,并从社会文化思潮的角度探讨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 调研情况介绍

在本次调研中我主要是对市场上的茶叶的不同包装进行比较和研究。了解市面上的消费者对于各种茶叶包装持有的不同看发,和不同阶层对待茶叶的消费态度。我通过自己的调查,我更加深对茶叶包装的内容、性质、特点 和消费者对象等等理解和认知,了解茶叶包装设计的实质和创意点。

1、茶叶包装的主体颜色

市场中的茶叶包装中主要是采用绿色、蓝色、红色、黄色和黑色为主体颜色,一些纸质软包装还直接运用纸张的本色。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在包装上所运用的颜色也各有特色,一般龙井、毛尖、铁观音

等绿茶在包装上多采用绿色系(如图2),大红

袍等红茶在包装上多运用红色系,黑茶在包装

则是多采用黑色为主体颜色。而在一些礼盒包

装上为了体现茶文化的传统特色和奢侈华贵,在颜色的选择上多是选择有中国元素的红色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凸显华贵的黄色。

在市场中除了我们常见到的传统包装的茶叶外还有这几年开始进驻中国市场的外国红茶和花茶,和受到现在许多办公

室白领们喜欢的茶包类的便利产品。这些

类型的产品都采用亮丽的配色,在颜色的选择上没有特定的范围,但整体颜色却带

给消费者一种轻松温馨的感觉。(如图3)

2、茶叶包装的类型和材质的选择

市面上的茶叶包装设计多分为罐装,压缩包装,盒装和茶饼。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叶,因保存方式的差异,包装形式方面也有着很多的不同,针对不同人对茶叶的不同需求,在包装的档次要求也是不同的。

图 3 图 2 如今出现在市场上的茶叶销售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的散装论斤销售的茶叶,一种为经过加工包装的

成盒销售的茶叶。一般的档次较

低的茶叶都采用袋装,相比较高

档的则采用纸盒包装和金属罐装,这类包装的茶叶的市场占有量较

大,购买这类茶叶的人们都是自

己饮用的。而高档的茶叶基本都

采用礼盒装,在包装上多用到硬纸

盒、木质包装,在盒子内部都衬有布料用以提升产品在视觉效果上的档次。茶包类茶叶喝花茶多采用环保的牛皮纸或普通的纸盒包装,这类包装在成本

上较为便宜,而且环保且使用方便,符合一些年轻人的购买心理。(如图5)图 4 图 5

3、购买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

一般情况下人们购买茶叶不是送礼就是自己喝的。但是,不同类型包装的茶叶所占的消费群体也是不同的,一般中老年消费者多会购买简易压缩包装的茶叶,因为他们对茶叶的消耗量较大,购买精装的茶叶并不划算,而年轻的消费者多会购买包装简洁使用方便的茶包类,对于不喜欢麻烦的一些年轻白领这种茶叶包装更符合他们的购买心理,一些时尚的女性消费者多选择购买一些包装精致的花茶。

4、茶叶包装的地域特点和历史背景 篇五:基于茶叶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茶叶贸易的调研报告

——基于福建茶贸易的调研

关键词:1茶叶;2贸易;3茶文化发展;4家乡(福建)序言 1.1概况

福建作为茶叶出产大省,茶产业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发展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查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是打造城市特色品牌的必经之路。1.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茶叶贸易的指导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也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看点。传统的零散收购零散收购茶叶原料的贸易方式需要改革。茶叶的储存、过度包装及产业链的不完善等环节均需要进行改革。

同时,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不同于此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表述。因此,规范茶叶贸易,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市场的资源配置。

另外,三中全会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包括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方面。茶产业在福建乃至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将茶产业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并将文化与品牌效应等相关联,是一种文化与商业相辅相成的促进方法。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文化发展反作用于商业贸易,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策略。1.3个人对茶叶贸易的认识

茶叶作为家乡的一大特色名片,我从小到大都亲身感受着其魅力。调查茶叶贸易动向等问题,针对产业仍然存在问题,例如竞争力不够强、散农生产所致的资源不合理分配等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家乡的茶叶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二、发展现状 2.1概况

南方有嘉木,其名为茶树。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福建自古以来便是茶之乡,是茶文化发源之地,茶叶销售一直是其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福建作为茶叶出产大省,茶产业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发展历史和现代发展道路。2.2以史为根、面向未来 2.2.1茶叶历史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有150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四个贸易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475-1644年的一千余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

第二时期,唐代,於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

第三时期,明代(1368-1644)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清初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郑和七次组率船队,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同时,波斯(今伊朗)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探险旅行,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国茶叶文化传往西方,为以后的华茶大量输入欧洲作了宣传和与论准备。

第四时期,现代茶叶的发展。2.2.2茶文化

(a)茶道与茶艺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茶叶著作。自唐代陆羽《茶经》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专著共计100多种。包括茶法、杂记、茶谱、茶录、茶经、煎茶品茶、水品、茶税、茶论、茶史、茶记、茶集、茶书、茶疏、茶考、茶述、茶辩、茶事、茶诀、茶约、茶衡、茶堂、茶乘、茶话、茶荚、茗谭等。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记载了中国先人的智慧。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煎茶与斗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斗茶则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之后,斗茶发展为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至今在很多寻常人家还能看到主人冥神品茗的场景。

(b)茶饮区别于其他饮料,不似酒一样刚烈、也不像咖啡那样浓烈。茶饮有两种用处,一是具有身体保健作用,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能延年益寿、抗老强身,具有24功效: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减肥、下气、利水、通便、治痢、去痰、祛风解表、坚齿、治心痛、治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杀菌治脚气。二是茶饮具有心理保健功能,能修身养性。曾巩曾作《尝新茶》曰:“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因此,弘扬茶文化能提高人的修养,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尤其能给处于功利、浮躁的环境中的人们增添心灵上的愉悦与宽慰,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2.2.3现代制茶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制茶技术的成熟,现代制茶运用一系列机器,能提高人的劳动力并且更好、更卫生地制作茶叶。现代的冷藏和真空包装等技术为茶叶保持口感优良提供保证 2.3文化为魂、构造未来——茶叶发展新鲜血液 2.3.1简述

发展文化发展商业并不矛盾,其实两者更像是互相依存兄弟关系,缺一不可。文化与商业在如今经济发展大潮中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双赢。文化加入了商业的元素,能给文化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必要的营养,而商业中加入文化的元素则可以使商业沿着正确的轨道更好地运行。在此状况下,“文化”+商业、“文化产业”应运而生。

因此,形成茶文化,则文化依靠商业提供支持来保护抑或完善其价值,“商业”又从“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得到经济方面的回报。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问题:生产模式简单粗放,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原因:福建大部分茶叶生产仍然以一家一户生产为主,经营分散规模小,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农村劳动力空缺,产后营销升值的空间有限等因素,严重阻碍了茶产业的发展。

对策:

3.2问题: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单一

原因:福建纯茶园占茶园的九成以上,没有合理搭配种植其他植物导致茶园生态系统简单,固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茶园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品种单一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和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品种搭配也是制约产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3问题:茶叶出口举步维艰

原因:日本欧盟是福建出口的主要市场,目前相继对进口茶叶进行了近乎苛刻的农药残留标准限制,使得茶叶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四、主要建议

4.1解决问题的指导方向

4.1.1(针对3.1)发挥科技优势,指导产业升级

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改变我省有名无茶的现状。从实际角度来看,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短时间内还是难以改变。可以通过科技下乡的活动,传授茶农科学的种茶技能,从而能提高茶叶的质量、产量和茶叶本身的无公害化。对茶农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使其科学规划茶叶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1.2(针对3.2)对茶叶进行精加工 例如上述所提到的开发具有茶叶特色的相关产品,发展加工,可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引领新的消费需求,作为一个茶产业的分支也应该受到重视。4.1.3(针对3.3)积极应对“绿色堡垒”

合理使用农药是基本措施,但要从源头上解决茶叶出口的问题,加大发展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是必然的趋势。4.2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4.2.1产业延伸的产业链

五、总结及感想

1、十八大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茶叶贸易中,创新是一个产业不倒的关键所在。我在了解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改革时,发现改革不仅有技术改革,也有贸易方式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踏实学习文化本领,并通过自身 智慧把创意观念转化为实际,不走形而上学的错误道路,而要打破思维定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管理方式和思维观念。

2、作为经管系的学生,我通过调研,更好地了解商业贸易运作原理及商业贸易对大学生的要求,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

3、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调研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我认为,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唯有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加工,才能从中提炼有用的东西,才能发现问题。刚开始我只了解我在家乡的生活中离不开茶叶,但是经过调研,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茶叶及其贸易的知识,并从中擦出火花,想到了茶叶的其他用途的开发等;

4、在调研中,我体会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三中全会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而茶产业具有深远的文化。将文化作为一种与商业相辅相成的促进方法,用贸易促进文化发展,用文化发展反作用于商业贸易,这是一种共赢的方法。另外,我本身热衷于茶文化,品茗代表着恬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君子人生,教会人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使心灵获得平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种文化,我应该多参详多学习。

5、调研过程中仍然存在例如信息查找时间长、不完全等问题,要多加锻炼和注意。总体说来,此次调研使我受益良多。

第二篇: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 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04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04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茶叶调研

茶叶产业调研报告

一、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县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3000亩,其中,采摘面积2000 亩,待改种面积1000亩。年产茶叶鲜叶40万公斤。全县现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 1个,拥有各种加工设备3 台(套),从业人员50 人。2009年共加工生产茶叶 10 万公斤,其中:加工红茶8万公斤,绿茶 2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0万元,销售收入近20万元。

二、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茶叶种植以农户为生产主体,生产分散,未形成规模化种植,茶园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给科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科技意识差,管理滞后。我县茶农科技意识不强,病虫防治、修剪和培肥管理工作跟不上,茶园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滞后,茶农凭据多年的经验进行管理,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三)茶叶品种单一,茶树品种严重老化、退化。我县种植的茶叶品种为70年代从福建引进的群体品种,经过30多年的采摘,茶园已老化,品种退化严重,茶园普遍产量低、品质差、抗病虫能力弱等问题,亟待进行茶园改造和引进新的品种进行改良。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县茶叶生产原管理机构——茶科所,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已是人散破,不能全面掌握茶叶的生产发展情况。

企业主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经营上,无人顾及生产管理工作,导致茶叶产品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五)设备陈旧,缺乏专业管理和加工人才,茶叶加工水平低。我县茶叶加工设备大多数是70—80年代陈旧落后的产品,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只能加工一般红茶,使茶叶只能成为外地茶叶商的原料基地。精品品牌的茶叶少,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的技术质量和附加值不高,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布局,形成规模化种植。我县等乡镇森林覆盖率高,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土壤呈酸性,土质肥沃,具有进行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我县优质茶园建设将重点布局在九里、文家使之形成规模,促进产业化经营。在认真抓好现有茶园改造管理的同时,把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者组织起来,实行弱弱联合,强弱联合,强强联合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逐步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

(二)加强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加强茶园建设管理,根据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一是对树势衰老的茶树实行台刈,重新培养树冠:二是对树龄老化、放荒和生长不规范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促使茶树迅速生长;三是加强培肥管理,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家肥和增产素,提高茶叶产量;四是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多用生物农药,把我县茶园培育成为生态茶、有机茶的原料基地。

(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县委、县人民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科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对茶叶企业的扶持:一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吸引外资,对陈旧、老化和淘汰的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水平;二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和设备进行独立、联合、开发;三是转变家庭作坊式加工为现代化流水线加工,提升茶叶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五是加大优良品种的扶持力度,对茶叶种植专业户,尤其是优良品种的种茶专业户,从资金和物资方面给予扶持。同时,加快优质茶叶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四)开发名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我县茶叶开发种植力度,坚持走“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路子,对整个茶叶市场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动态,按照“生态、保健、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利用本地优质茶原料,引资开发“”等系列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不同风味和功能的茶叶新品种,如:降糖茶、降压茶等。同时,提升传统产品的档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开发精品名牌。通过提高质量创立品牌、名牌宣传拓宽市场,带动我县茶叶生产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县茶叶走向辉煌。

第四篇:茶叶调研报告

X X 年茶叶调研报告 4 4 篇

本文目录 1.X 年茶叶调研报告 2.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3.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4.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合理布局,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向更高标准发展,我办党支部对**乡茶叶产业进行调研,获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一、**乡概况

九龙山北麓的壮乡—**,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地处县境北部,东、北与坝美镇相邻,南与莲城镇、者兔乡相接,西与者太乡毗邻。总面积 39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1915 米、最大海拔 698 米、平均海拔 1306 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 1250 毫米。

全乡辖**、普盆、普龙、叮当、者戛、石尧、同剪、坝庄 8 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 6715 户 31326 人,其中农业人口 30969 人,少数民族人口 28806 人,占人口总数的 92﹪。

XX 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 6862 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完成 5006 万元,农民人均有粮 313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1188 元。财政收入 30 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131.6 万元。

“十五”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十五”规划的经济发展格局,结合**的乡情,加大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努力把茶叶、八角、甘蔗三大产业建设为全乡的支柱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三个产业已形成规模,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全乡的发展后劲。

二、**乡茶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乡茶叶发展历史沿革

据“广南府志”记载:1825 年。在**村寨旁,距九龙山四十余公里,其地产茶叶味绝美,说明广南茶叶始于清朝后期。另据《广南县供销合作社志》记载:建国初期,**茶种植面积为 1696 亩,年产量 3 万公斤,收入 2.5 万元。

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使**享有“茶叶之乡”的美称。**乡历来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培育成**的支柱产业。

(二)**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1989 年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乡广大人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提出“苦熬不如苦干”的口号,在全乡掀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艰苦创业的高潮。**人民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 124 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 10 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 5XX 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 21000 亩,有“**白毫茶”、“云抗 10 号”、“云抗 14 号”、“胡云 6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 个品种,年产干茶 160 万公斤,产值5000 多万元。

**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400 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500 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 260 余个,覆盖全乡 124 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 10 余个省市。

XX 年开始建设叮当移民开发区时,为了实现移民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的目标,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乡党委、政府引进凯鑫公司参与开发,由公司全额投资建成 1500 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 200 吨的初制所。基地由 136 户移民分户管理,公司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作技术指导。现基地内茶园已投产,生产道路畅通。目前正在生产区内修建小水窖,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XX 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 1300 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 3—4 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普龙等地建了 6 个初加工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叶基地形成规模后,乡党委、政府又进一步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搞好深加工的问题,通过前往石山农场和广西横县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借助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乡的实际,现已形成了“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良好生产发展模式,走上了以茶叶产业为主的“一村一品”的脱贫致富路子。相继成立了村党支部和茶叶产销协会,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及新农村建设,**乡“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生产发展模式显得更加合理和规范,并发挥其作用。

以**茶叶商会会员为主的茶叶营销队伍,每年都有 30 多人长期活跃在广西横县、昆明、广东等茶叶市场,为**茶找销路、找客户,为**茶叶开辟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同时反馈回来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和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信息,提高了农民经营决策和产品发展趋向的准确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为广大茶农解决了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乡茶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始终用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在茶叶产业发展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茶叶产业作为财源建设重点项目,列为支柱产业发展,集中资金、技术、人力进行茶叶建设。

(二)引导农民及茶商投资建办茶叶加工厂,解决茶农销售鲜叶困难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种茶管茶的积极性。

(三)采取易地搬迁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叮当茶叶示范基地1500 母,利用示范样板带动周边村寨发展茶叶,扩大规模,形成上规模、高质量的茶叶生产基地。

(四)培植龙头企业,主要是以凯鑫公司的叮当移民开发区为主,实行“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模式,利用茶叶基地将贫困山村的贫困户搬迁到基地内,作为茶叶生产管理人员,既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员的就业、生产、生活问题,又壮大了企业的实力。

(五)茶农总结“以大养小”的方法,在茶园中套种八角。**、普盆、叮当、石尧的茶农都采取在茶园中种植八角,这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对茶叶产量影响不大。

(六)乡党委、政府将茶叶重点布局在**、叮当、同剪、石尧、者戛,引导农民利用自有的宜茶荒地开垦种茶,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带的形成,达到农民增收,地方财政增长的目的。

(七)放开搞活个体私营企业,推广名优茶开发的科技成果,利用凯鑫公司、云南文山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九龙山茶厂的品牌,开发名优茶,拓宽茶叶销售市场,增加茶农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叶从几年来的情况看,产量逐年提高,市场基本稳定,群众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种植管理技术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乡的茶园有几万亩的规模,除 30360 亩较规范种植外,其余的茶园仍按传统方式栽种,管理粗放,产量不高,土地产出率低。一些群众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就通过扩大种植面积追求产量,毁林开荒,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还有个别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化肥、农药施用不符合要求,过量施放,影响了茶叶的质量,损害了**茶的品牌形象。

(二)加工技术落后

260 户茶叶初制加工厂,分布在全乡各村寨。除了凯鑫公司在叮当的初制所有规模,条件较好外,其余均是一些小作坊,加工环境差,卫生条件差,生产效益低,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技术标准不一,质量难以保证,对树立“**茶”品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价格也很混乱。

(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

**乡因为地理的、历史的原因,各项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一是交通困难,县乡公路等级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养护资金不到位,路况差,通行难。乡村公路更是睛通雨阻,全乡还有?个村小组未通公路。交通不便的问题,造成了加工用煤及茶叶拉运的困难。二是电力不足,通电率低。全乡还有一半以上的村小组未通电,10 千伏高压输电线路从堂上、八达分两条拉进,供电距离长,满足不了群众的用电需求。特别是枯水季节,经常停电,所以不少茶叶加工厂靠柴油机发电,增加了加工成本。三是缺乏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虽是茶乡,但是没有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由经营户直接到各加工厂收购后外销,增加了营销成本和风险。

五、**茶叶产业发展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县的实际,提出了“南药北茶中烟”的产业发展战略,为**乡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充分发动群众,解决通路难、用电难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茶叶产业的开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茶叶产业

(三)提高茶叶的种植管理技术

种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原料能力的不断增强,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要尽快改变面积大、单产低、覆盖广、效益差的被动发展局面。一要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推广力度,引导群众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茶园,提高茶叶的单产、质量和亩产值。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好茶园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绿色食品意识。

(三)突破加工环节,树立品牌意识

加工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改变我乡茶叶加工过程中,技术标准不一、五花八门,甚至有的粗制滥造的现象,应该择优扶持一批规模大、基础好、产品质量过硬、符合卫生标准的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能力。

逐步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树立“**茶”品牌,为**茶叶的发展开辟更宽阔的市场。

总之,**茶叶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扶持、技术的指导,要走国家扶持与群众艰苦创业相结合的道路。我们要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将之培育成富民兴乡的产业。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全县各级各部门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开创工作新局面,共铸**明天的新辉煌。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X 年茶叶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b、白牡丹。

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

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

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

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二)茶叶的市场

1、茶叶市场的特点

通过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漏洞缺陷,走访的一些茶叶经销商透露说先进茶叶种类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价格也是经常地变动。

1)茶叶种类多样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2)茶叶价格波动大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茶叶品牌杂乱

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

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

4)茶叶的升值空间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年龄结构主要是在 4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段,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 15-25 岁的年轻消费者也占据了比较重的比率。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 1000—XX 收入阶段的消费者。(此资料是阅读书籍得知的)

3)茶叶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

调查发现,茶叶倍受人们的推崇,喜欢饮茶的消费者占到 76% 的比重,人们对茶叶喜爱有加。

4)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 200-400,而 400 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5)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消费者几乎每日饮茶,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方式,饮茶更成为大部分人们每日必修。

6)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个人喜好占最大比重 47%,其次送礼茶、礼品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起来。

7)茶叶消费的区域差异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茶叶小群体分布在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受其气候天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

三)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三大出口国是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

XX 年,我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同年 5 月,日本实施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XX 年 1 月欧盟发布了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新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标准是针对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 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 XX 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 60.9%,最高达 77.5%。全世界茶叶销售总量中,红茶占多数,绿茶次之。俄罗斯进口茶叶总量的 90%均是红茶,中国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不佳。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XX 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XX 年我茶叶出口量 30.3 万吨大关,首次突破 30 亿大关,同比增长 2%,一举打破了近5 年来始终在 28-30 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 7.05 亿美

元,突破 7 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 3.3%,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 6 年创历史新高。

五、分析问题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茶产业出口主要问题是:

1.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2.茶树种植农户平均每户仅有茶园 1 亩左右,种植水平低,良种普及率比起其他主要产茶国低很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达六、七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 10 余吨,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原料安全难以保证。

3.国内外检验标准不统一,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尚缺乏真正意义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我国主要茶叶出口企业目前已发展出不少自有品牌,骆驼牌还曾荣获商务部颁发的优秀出口品牌奖,但由于当前茶叶出口企业规模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偏小且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目前还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多以定牌生产等方式为外商供货。我国要发展成世界茶叶强国,离不开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品牌战略。中国茶叶出口发展到现阶段,如单纯依靠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阶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则需要政府和行业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整合行业资源的第一步。

六、小结

一)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1、避免少数企业的劣质茶叶损害行业形象。

2、大肆的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史,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传播中国茶的千年文化;

3、加强与主要消费国行业组织的联系,沟通行业信息,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4、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拓市场;

5、为培养中国茶叶核心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国茶叶行业地位和质量声誉,打造中国茶叶行业的新形象,茶叶分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中国茶叶出口行业集体标识。

6、为尽快消除海外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错误认识,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共同对我国茶叶形象进行大规模宣传,包括在主销市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行业推介会、中国茶叶品评会、免费品尝活动及宣传资料发放,打造我国茶叶整体形象。

二)茶叶营销策略

1、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产品开发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等经营进于细化,到 XX 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品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企业可根据货源供应、经营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商品茶经营档位不高偏废,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也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多过滥,以及产品特色和诉求点不明晰。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人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3、商品茶价格的调整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订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订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

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4、市场促销

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茶叶市场促销以消费促销为主,首先要加强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的调研分析及信息反馈,深入分析消费者层次、茶叶消费程度、成长潜力、消

费传统或倾向。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钕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X 年茶叶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河姆渡遗址 7000 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 6000 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 18 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 10 万人。现有茶园面积 6 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 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 1.8 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 200 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 42 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 qs 标准的企业 42 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 20 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 28 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 50%以上。

XX 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 5.6 万亩,总产量 6317 吨,产值 1.135 亿元。其中名优茶 367 吨,产值 7372 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 5.8%和产值的 65%。珠茶产量 5730 吨,产值 3783 万元。名优茶均匀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 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 8000 元。全市茶园均匀亩值 2026.8 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 2 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 万吨,出口货值 4 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 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进来源。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 5 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 20 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 XX 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 1 家企业或 1 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X 年茶叶调研报告(4)

| 返回目录

河姆渡遗址 7000 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 6000 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 18 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 10 万人。现有茶园面积 6 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 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 1.8 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 200 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 42 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 qs 标准的企业 42 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 20 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 28 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 50%以上。

,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 5.6 万亩,总产量 6317 吨,产值 1.135 亿元。其中名优茶 367 吨,产值 7372 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 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 5730 吨,产值 3783 万元。名优茶均匀价格达到每公斤 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 8000 元。全市茶园均匀亩值 2026.8 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 2 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 万吨,出口货值4 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 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进来源。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 5 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

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 20 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 10 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

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 1 家企业或 1 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3、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一要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高分子材料鼓励全市茶园在自愿、有偿的条件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制定出台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治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在茶园中普遍安装喷灌等防霜冻设施,进步抵御自然灾难的能力,建设一批道路园林化、治理机械化、产出高效化、品种良种化的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增强示范与辐射功能。

4、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一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职员队伍和农民技术队伍。市农林局应至少配备 2 至 3 名专门从事茶叶科研和推广的专业技术职员,各茶叶主产乡镇也应配备 1 至 2 名。同时,开展

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茶叶从业职员普遍接受先进的茶叶科学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二要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以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切实点,规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茶业标准化。三要大力推广剪采、施肥、治虫、加工等的机械化,推广立体摊青、智能化摊青、无烟尘加工新工艺,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同时将设施栽培技术引进茶叶生产领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调节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进步科学资讯茶叶生产效率。四要加强新名优茶开发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黄金茶和白茶及经济型名优绿茶,同时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如冰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从茶副产品如茶籽、茶末中提取茶油、茶色素、抗氧化剂等。五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化。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绿色食品操纵规程。

5、推进茶文化建设,培育我市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与消费将成我市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必定会促进我市旅游业与茶业的共同发展。一要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利用茶树起源、绿茶之源、茶饮俗之源等,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隆重推出“绿茶之源”品茗游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名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二要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促进会的作用,积极宣传饮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在新闻媒体开辟茶文化专题节目,以茶会友,以茶传情能源材料,弘扬茶文化,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

第五篇:**县茶叶产业调研情况报告

沧源佤族自治县茶叶产业调研报告

一、沧源县茶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2019年末,茶产业覆盖全县10个乡(镇)、91个村、2.3万户9.31万名茶农,茶园总面积11.6万亩,采摘面积11.28万亩,有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5.57万亩,有机茶园认证1.93万亩,无公害茶叶认证1万亩,雨林联盟认证1.68万亩,3次荣获

“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2019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和“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全县共有181个茶叶初制所,其中有营业执照的140个,获得生产许可QS(SC)认证的茶叶企业有5户(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8个,已建成2条全程清洁化CTC加工厂,年内计划新建5000吨全程清洁化精制茶叶加工拼配厂一座,2019年底全县实现毛茶产量达9643.4吨,实现农业产值2.42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2100元,茶叶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县63%以上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布

勐董镇

5230亩428.2吨、岩帅镇34356亩3089.1吨、芒卡镇4786亩196吨、单甲乡9940亩672.9吨、糯良乡10652亩833吨、勐来乡9468亩635.8吨、勐角乡8773亩675吨、班老乡3690亩147吨、班洪乡5540亩365.5吨、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18500亩1947吨、勐省农场5805亩653.9吨。

(三)茶叶品牌情况

全县有龙头企业2户,即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云南沧源县佤山茶厂,其中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属省龙头企业,云南沧源县佤山茶厂属市级龙头企业。主要品牌有“碧丽源

65里林间茶”、“佤山印象”、“拉勐河”、“西代蒙”、“仟润红”等品牌。佤山茶厂的“佤山映象”商标和勐省农场茶叶公司的“拉勐河”商标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碧丽源”商标和佤山茶厂的“佤山映象”商标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

(四)龙头企业带动情况

近年来,我县重点扶持一批有基础、有规模、有品牌的茶叶加工企业,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稳步推进。目前,佤山茶厂已兼并重组小弱散初制所35个,全县小企业、初制所逐步向骨干龙头企业、优势产品和优势品牌集中;年生产能力为1600吨的贺岭CTC红碎茶生产线于2019年7月20日建成投产,202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可有效带动7个乡镇19个村2.19万亩茶园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目前,碧丽源、佤山茶厂两家龙头企业已带动37个小弱散初制所发展,辐射带动茶园面积达6万多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5.17%,两个龙头企业共带动1822户6741人建档立卡户发展,龙头企业引领茶叶产业化进程强势推进,二、三家精制企业基本情况

1.云南沧源佤山茶厂有限公司:云南沧源佤山茶厂有限公司是2004年5月组建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以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主,集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是沧源县挂牌的重点保护单位,是县、市级龙头企业。沧源佤山茶厂厂房占地面积20.5亩,厂房建筑面积9191.21平方米,拥有一个红茶精制车间,一个普洱茶精制车间,一条有机茶生产线,一个紧压茶车间,企业自有10000多亩高优生态茶园,辐射11个茶叶初制所,涉及607户茶农,茶农人均纯收入7500元。目前获得有机茶认证面积3228亩,年加工生产能力2500吨(其中普洱茶产品年生产能力800吨,红茶产品年生产能力1200吨,绿茶产品年生产能力500吨),2007年底精制茶产量798吨(其中本地原料450吨,外来原料348吨),实现工业产值2587.78万元,销售产值2981.53万元),2017年上交税收156万元。公司内设办公室、财务科、质检科、原料科4个科室,现有公司员工78人,其中:中专学历10人,占12.82%,大专学历8人,占10.26%,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6.41%,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2005年取得了

“出口食品卫生许可证”,2006年4月取得“全国工业食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2010年获得了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的“有机加工”证书和“有机农场”证书。2017年底公司总资产2760万元,总负债1355万元,银行贷款余额450万元。

拥有的佤山映象”系列品牌、优质出口茶叶和有机茶种植、加工、营销三项技术以及特制名优精品茶生产等专项技术。所生产的产品除少部分在国内销售外,其余都是出口,产品畅销欧盟、美国、波兰、香港、澳门等地。产品在充分体现佤文化内涵的同时,又体现了茶文化,让消费者领悟到了原生态的产品魅力,目前“佤山印象”品牌在国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品牌潜力排行榜居第80位。“佤山映象”牌系列茶叶产品自2004年上市以来,多次在茶叶博览会上获奖,在昆明、广东、汕头、香港、澳门等地的茶叶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佤山映象”

普洱散茶在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上获第二届“神农杯”优质奖。普洱茶皇在中国昆明首届茶叶博览会茶王评选获“优质奖”。生产的“佤山映象”古远陈香金典普洱茶荣获“临沧市第二届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我公司所生产的“佤山映象”红茶在2014年被认定为云南名牌产品,“佤山映象”商标在2012年被认定为第三届临沧市知名商标,在2014年获得了云南省著名商标,2018年计划在糯良、岩帅建设CTC生产线。

2.碧丽源茶厂: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2006年12月在临沧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50万元,公司内设办公室、财务室、质检科、原料科等9个职能部门,是沧源县挂牌的重点保护单位,是市省级龙头企业公司。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厂房占地面积52亩,厂房建筑面积23亩,现有公司员工80人,其中:中专学历18人,大专学历4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人,有1500名茶农。目前公司自有茶园基地面积15000亩,有机茶园认证15000亩,位于勐董镇芒摆村,基地建成后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茶叶面积10000余亩,主要分布于勐董镇龙乃村和羊冷村近5000亩,带动缅甸司岗惹、水牛寨等地5000多亩。芒摆茶山现已建成初制加工厂2所,年生产能力达2000吨以上,目前还准备新建一个5000吨的清洁化精制加工厂。同时碧丽源(沧源)茶业有限公司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QS证。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出口基地备案申请,于2009年10月通过了整改审核,即将完成出口卫生注册、领取出口基地备案证。拥有一条国内最先进的CTC红碎茶生产加工线、与532多户茶农签订了茶园管护合同,年加工各级干茶320吨。目前已能生产的茶叶种类有: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CTC红碎茶;2012年8月7日,雨林联盟认证部总裁谭明为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颁发了雨林联盟茶园认证书。至此,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1.5万亩芒摆茶园基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雨林联盟权威认证的茶园基地。2017年底精制茶产量达2810吨(其中本地原料600吨,外来原料2210吨),工业产值12353.5万元

;销售额11276.4万元,茶农人均纯收入达7800元。2017年上交税收56万元。

目前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ISO22000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欧盟和美国有机茶园、生产、销售管理认证;2012年8月公司的1.5万亩芒摆茶园基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雨林联盟权威认证的茶园基地,2012年被评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底公司总资产10995万元,总负债5365万元,银行贷款余额1700万元。

目前已能生产的茶叶种类有: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主要品牌65里林间茶系列的紫箐香、金澜香、蕴山香、萱子香、若兰、沧源红、唐珍寿眉、玲岩碧水等。

3.国营勐省农场茶厂:国营勐省农场茶叶公司始建于1980年,1981年竣工投产。现有11000平方米的初、精制双套加工厂房,生产产品主要有红条茶、烘青茶、绿茶等。现有公司员工198人,4162名茶农,有2个初制所,属于小型企业。2017年底生产毛茶831吨,实现农业产值1778万元,销售产值达1778万元,茶农人均纯收入4000元,现有茶园6000亩,涉及756名茶农,辐射带动4392名茶农。近几年来取得的认证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标识许可使用证书,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等。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茶园建设滞后,管理粗放。

我县茶园分部广,大部分茶园由农户自行管理,缺乏科学的生产管理技术,随意使用化肥农药,农残超标、茶叶品质低等情况较为严重。茶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集约化、产业化、组织化、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利化程度不高,标准茶园面积占比小,茶叶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薄弱,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

(二)生产滞后,加工水平低。

茶地包产到户,管户小而散,近几年茶叶价格低迷,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许多茶地疏于管理,在各大重点产业发展中茶产业成为烫手山芋,食之无味,去之可惜。184个茶叶初制所中,大多属小作坊,加工设备落后,加工条件简陋,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粗糙,标准不一,质量难以保证,产品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廉。初制所多为承包经营,受承包期限、初制所土地性质、贷款难等制约,提质改造升级难。

(三)茶企带动能力弱,龙头企业培育难。

全县获得QS认证的6户茶企,上规模企业只有碧丽源公司和佤山茶厂两家。大部分企业“小、散、弱”,管理粗放,规模小,创新能力弱,融资渠道不畅,人才队伍匮乏,经营管理落后,营销能力弱,财税贡献率低,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有限,企业与农户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盟机制,企业缺乏稳定可控的原料基地。

(四)品牌提升难,活力不足。

品牌影响力弱,企业品牌仍然停留在云南名品阶段,品牌提升产业的效果不明显,茶叶品质优势、品牌优势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茶叶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乏力,协调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五)资金短缺,茶叶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茶叶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园建设投入大,现有的茶园建设受传统模式制约和市场价格低迷影响,茶农对茶园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承包经营者自身实力不强,茶叶龙头企业融资难,投入有限,茶园提质和厂房设备改造升级难度大,难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品牌茶叶,产品提质增效难。

(六)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监管机制不健全。

茶农及大部分初制所生产设备陈旧、卫生条件差,茶叶生产安全知识匮乏,茶园农药化肥使用、加工设备、加工环境、卫生质量、产品检测等缺乏有效监督,产品粗糙、农残超标等问题十分严重。

四、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1.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茶叶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深化茶叶产业经营体制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和茶园经营权流转,稳定茶园面积,稳步推进低产老茶园改造,全面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2.健全茶园生产组织方式。成立县乡(镇)茶叶产业联合会,发挥产业联合会沟通协调联系茶叶企业、茶叶庄园、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中枢作用,开展生产资料服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对茶区环境卫生、生产、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进行整治,推进清洁茶园建设。鼓励和支持茶企采取流转、认养、建立“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稳定企业原料基地,解决茶叶生产管理难题;实行“专业种植、专业加工、专业销售”,鼓励茶农及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茶园标准化管理和质量安全控制,打牢茶叶品牌提升基础。

3.按照扶优扶强、产地最适宜和比较优势的原则,注重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植。淘汰一批管理粗放、条件简陋的茶叶初制所,扶持一批有基础、有规模、有品牌的茶叶加工企业,扶强茶业龙头企业,促进小企业、初制所向骨干龙头企业、优势产品和优势品牌集中,着力提升茶叶品质,打造优质品牌,增强企业带动作用,提高茶叶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茶企效益。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疏通融资渠道。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强化茶叶清洁化加工、品牌创建宣传、技术培训、专业合作建设、开拓市场等工作,做好茶产业这篇文章。

(二)抓好茶园改造升级,打牢茶产业发展基础

1.茶园建设是茶叶产业做强做大的基础,也是茶农增收的根本保证。应以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农为主体,以现有茶园为基础,以茶园万元山建设为目标,按照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实施生态改善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质量安全认证工程,强化基地林、水、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茶叶基地标准化、园艺化、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加快生态茶园建设。

2.加强基地管理,提高茶园效益。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和茶农共同参与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格局,加强茶树修剪、茶园中耕管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治理、茶叶质量安全、清洁化生产和鲜叶采摘等技能培训,让茶农掌握无公害和有机茶生产技术,大力推广茶叶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种植生产应用技术,推进茶农按标准采摘和生产加工,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化肥、农药,通过建设绿色、生态、优质、安全、高效的现代茶园,充分发挥我县茶叶传统产业优势,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

(三)大力实施精品茶叶庄园建设

1.按照有经营主体、有产业基地、有加工体系、有特色展示、有地域品牌、有文化内涵、有商业服务、有市场体系的“八有”要求,以名山茶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整合茶叶基地,抓实规划设计,制定科学方案,建立核心区茶园,规划建设集采摘、加工、销售、旅游、体验、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庄。

2.抓实品牌打造工程。抓好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积极申报“碧丽源茶、佤山映象茶、怕拍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支持鼓励企业研发生产“65里林间茶”牌红茶系列产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全面推进茶叶品牌打造工作,形成以“碧丽源”、“佤山映象”等为代表的一批公用品牌。

3.开发茶区旅游资源,搭建茶山旅游平台。把茶园生态经营管理与茶山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对园区林地和湿地进行重点管护,提升园区交通道路设施等级,不断挖掘整理佤族茶饮文化,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提升茶叶产业对全县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影响和作用,把我县茶叶产业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生态的旅游支柱产业。

4.把古茶树保护区纳入南滚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开发建设,强化对古茶树的保护与开发,遏制乱砍乱采现象,挖掘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提高县域茶叶知名度,充分发挥茶产业在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抓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控制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对农资市场、农药使用、产品绿卡、贮运、销售等关键点监管和培训,从源头上解决好茶叶质量安全,维护好茶品质和声誉。

2021年4月2日

下载茶叶公司调研报告(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叶公司调研报告(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

    水城县茶叶公司开展生物农药试验的调研报告

    水城县茶叶公司开展生物农药试验的调研报告 李 玲〔内容摘要〕 水城县茶叶公司经过三年的研究应用,初步探索出用紫茎泽兰压榨汁配以土烟叶浸出液、苦楝素等作为纯生物农药,具......

    关于茶叶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茶叶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在祥和的春风里,城里人带上相机,去茶园拍摄几张充满生机的画面,累了到农家泡上一杯香茗慢慢品尝,日子是这么的惬意和美好,可是这时候的另外一个群体却......

    关于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茶叶产业化的调研报告 恩施市09青干班胡志茶叶是我市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恩施市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张名片之一的恩施玉露在全国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

    乡镇茶叶产业状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合理布局,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向更高标准发展,我办党支部对**乡茶叶产业进行调研,获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一、**乡概况......

    茶叶市场的调研实践报告

    一:包装:现在市面上对茶叶的包装过于的单一,颜色方面也是过于简单,不能让人过目不忘,让人感到很市场化。没有什么特点,南北两地的包装的喜爱也有很大的差异 北方人喜欢大气包装 ,并......

    南郑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南郑县茶叶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南郑县农业局一、 基本情况 (一)历史情况 南郑县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蜀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巴蜀种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