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汤亚文
乡镇民政所(办)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民政工作的前沿。直接面对每个群众,民政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都要靠他们去贯彻执行。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民政工作涉及的社会面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丰富,民政工作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民政所(办)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民政职能的履行,事关社会的稳定。目前,民政工作基础薄弱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基础,确保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实施。
一、民政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民政专干在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的落实,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细观我县各乡镇民政所(办)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民政工作力量不强。我乡民政所现只有1个工作人员,民政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硬软件资料多。按照民政有关政策,这些对象每年都要到户调查审核一次,1个民政干部根本忙不过来,而且还兼有其他工作,工作量相当大,导致很多民政工作做得不够细、不够好。
(二)民政干部有为无位。民政工作线长面广、任务繁重、政策性强,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民政专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的保障了民政对象的切身利益。但就其工作地位而言,领导对民政工作不够重视。党委、1
政府领导认为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相比,民政工作只是软任务,无关大局,民政所在安排工作开展、经费开支又无自主权,导致民政工作难以落实。
(三)民政工作无经费保障。我乡是贫困乡,财政十分困难,没有专门的民政工作经费,民政工作又是实打实的工作,走村入户,业务经费的不足给工作带来不便。还有民政干部进城办事和下村走访都需要费用,由于没有经费,民政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民政干部也就是应付交差,导致各项民政工作很难得到落实。
(四)民政干部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乡民政干部都不是专业出身,没有1人是学民政专业的,只接受过短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不熟悉,给上级业务部门上报的情况和数据也是过估,基层民政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加强民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民政工作以民为本,其工作宗旨是“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民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和差,领导重视与否是关键,上级党委、政府应从制度、政策和工作部署等方面对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出要求,作出规定,并督促落实,把民政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类同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工作。
(二)理顺民政干部的管理体制。每个乡镇民政所配备4-5名工作人员,乡镇民政所参照基层财政所管理落实编制。
(三)加大民政干部的教育培训。民政部门和要加大对基层民政专干的教育和培训力度,特别是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民政工作加大督查,对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落实得好的民政专干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二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一、我县乡镇民政办现状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县乡镇民政工作得到一定加强,民政助理员队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基层民政干部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民政工作调研报告。大部分民政助理员工作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安心热爱本职工作,整个民政干部队伍基本稳定。但是,随着民政业务的深化发展,以及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实施,面对民政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民政办规范化水平不对称,民政助理员人员数量不足、整体力量薄弱,与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等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和制约整个民政事业的发展。从调查了解情况看,目前在乡镇民政办规范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一)专职民政助理员配置不足,兼职情况比较突出。
一是民政办人员力量不足。全县现有人口49.1万,目前22个乡镇有民政助理员53人,其中:属专职的仅33名、兼职的20名;男性32人、女性21人;公务员有20人、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4人、事业编制27人、临时人员2人。在22个乡镇当中,只有1名助理员的乡镇有3个,分别是茶地、珊瑚、太拔;有2名助理员的乡镇有13个;有3名及以上助理员的乡镇有6个。二是兼职情况比较突出。民政助理员极大部分助理员都兼职乡镇残联等工作,并同时负责包村(居)等中心工作。专职民政干部缺口较大,个别乡镇民政助理员配备与人口规模不相称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民政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出现“四偏”现象。
一是年龄偏大。由于长期以来对民政工作的职能、任务认识上存在误区,极大部分乡镇在配备民政助理员时,把那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充实到了民政工作岗位。在目前在现有民政办工作人员53人中,30周岁以下的4名,占7.6%;30-40周岁的15名,占28.3%;40周岁以上34名,占64.1%。最大的已达58周岁。二是学历层次偏低。在民政助理员队伍中,工作前学历为中专以上的28人,占52.8%;工作前学历为大专以上的只有4人,仅占7.5%。部分干部经过党校、电大、网络教育后,目前初中及以下学历的7人,中专(含高中)学历的24人,大专学历的16人,大学本科学历的6人。三是新手偏多。民政助理员队伍不够稳定。工作时间长的均为一些年纪大的同志,调整岗位比较频繁,从事民政工作1年以内的有10名(其中4名刚上任民政办主任),2—3年的有7名,5年以上的有26名,最长时间23年。新接触民政的同志由于民政工作量大、业务性强,一时难于适应。四是民政院校或民政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比例偏低,工作报告《民政工作调研报告》。目前全县22个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中,仅有1人毕业于省民政学校,占总人数的1.9%,与当前民政工作要求的社会工作者比例相差较大。
(三)民政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一是部分干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工作思路和方法陈旧,习惯于老一套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研究和思考。对民政的地位、职能和任务停留在以前狭义的认识上,适应并融入现代民政反应比较缓慢。特别是随着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难于适应用现代手段做好民政工作,30%以上的助理员由于各种原因还不会操作使用电脑,60%以上的助理员不会网上办事,大部分乡镇民政干部无法较熟练使用电脑办公。二是少数干部工作责任性不够强,主动性不够。“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宗旨和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牢固,个别不安心本职工作,怕繁、怕难、怕苦的情绪时有流露,作风不扎实,造成工作质量的不稳定。三是少数干部由于年龄、自身学习、身体状况等因素,加上大部分民政助理员没有参加系统的民政业务培训,对民政有关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缺乏钻研,掌握了解不深;面对面广、量大、实打实的民政工作,无法经常性入村入户了解实情,在及时完成任务方面有些力不从心,难于胜任其工作。
(四)乡镇民政办办公环境普遍较差,与民政对象的需求相差较大。
1、乡镇民政办办公场所情况。据调查,全县有17个乡镇民政办的办公室属于独立办公室,有5个乡镇民政办的办公室属于非独立办公室。大部分乡镇民政办没有救灾物资仓库。只有8个乡镇民政办的办公室所处房屋建于2000年以后,部分乡镇民政办还在70年代建成的破旧简陋房屋办公。大部分乡镇只有1间办公室,且只有20-3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10平方米。办公场所普遍偏窄,不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要求。
2、乡镇民政办办公设备方面。(1)2010年县民政局为乡镇民政办配备的电脑、打印机和数码相机使用情况:①目前电脑可正常使用的有18个乡镇,不能正常使用的有4个乡镇(其中被乡镇政府挪作其他部门使用的有2个乡镇,分别是步云、泮境)。此外,有7个乡镇的计算机不能上互联网。②打印机可正常使用的有13个乡镇,不能正常使用的有9个乡镇(其中被乡镇政府挪作其他部门使用的有2个乡镇,分别是步云、泮境)。③数码相机可正常使用的有10个乡镇民政办,不能正常使用的有12个乡镇(其中有1个乡镇的数码相机被盗)。(2)配备复印机、传真机、电话、空调、风扇、交通工具情况:22个乡镇均未配备复印机、传真机。已配备电话的有8个乡镇。只有1个乡镇安装有空调。有9个乡镇有电风扇。所有22个乡镇均未配备交通工具。(4)配备办公桌椅、档案橱情况:办公桌椅不但很不规范、整齐和统一,而且数量偏少,其中办公桌椅2003年以后购买的有6个乡镇,大部分乡镇是90年代甚至是70年代购买的。档案橱大部分是70、80年代购买的,不但数量偏少、陈旧简陋,且大部分是木质档案橱,只有3个乡镇是铁质档案橱,与当前民政工作的档案、文件量极不适应。
3、乡镇民政办制度上墙情况。有7个乡镇没有做到制度上墙。有上墙的乡镇,除才溪镇外,其他绝大多数乡镇只简单张贴工作职责、没有办事程序,且不少还是80、90年代上墙的制度,既不整齐,又不规范,影响办公场所环境美观。
第三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事务办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民政工作的前沿。社会事务办直接面对每个群众,民政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都要靠他们去贯彻执行。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民政工作涉及的社会面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丰富,民政工作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事务办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民政职能的履行,事关社会的稳定。目前,民政工作基础薄弱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基础,确保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实施。
一、民政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民政专干在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的落实,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民政工作力量不强。我镇社会事务办现只有3个工作人员,社会事务办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硬软件资料多。按照民政有关政策,这些对象每年都要到户调查审核一次,3个民政干部根本忙不过来,而且还兼有其他工作,工作量相当大,导致很多民政工作做得不够细、不够好。
(二)民政干部有为无位。民政工作线长面广、任务繁重、政策性强,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民政专干做了大量细 1
致的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的保障了民政对象的切身利益。但就其工作地位而言,领导对民政工作不够重视。党委、政府领导认为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相比,民政工作只是软任务,无关大局,社会事务办人员在安排工作开展、经费开支又无自主权,导致民政工作难以落实。
(三)民政工作无经费保障。我镇是贫困乡镇,是“老、少、边、山、穷”地区,镇财政十分困难,没有专门的民政工作经费,民政工作又是实打实的工作,走村入户路途很远,大部分时间在翻山越岭,业务经费的不足给工作带来不便。还有民政干部进城办事和下村走访都需要费用,由于没有经费,民政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民政干部也就是应付交差,导致各项民政工作很难得到落实。
(四)民政干部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镇3名民政干部都不是专业“出生”,没有1人是学民政专业的,只接受过短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不熟悉,给上级业务部门上报的情况和数据也是过估,基层民政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加强民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民政工作以民为本,其工作宗旨是“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民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和差,领导重视与否是关键,上级党委、政府应从制度、政策和工作部署等方面对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出要求,作出规定,并督
促落实,把民政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类同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工作。
(二)理顺民政干部的管理体制。每个乡镇社会事务办配备4-5名工作人员,社会事务办参照基层财政所管理落实编制。
(三)增强民政干部的稳定性。在选配民政干部时,既要考虑选配懂业务、有农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干部,又要考虑民政干部的工作时限,民政干部至少要连续工作3年以上。另外,对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比较优秀民政干部,而且工作业绩比较突出的,组织上应考虑解决政治待遇。
(四)加大民政干部的教育培训。民政部门和要加大对基层民政专干的教育和培训力度,特别是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民政工作加大督查,对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落实得好的民政专干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四篇:2011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小百户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根据镇人大的工作安排,对我镇的民政工作开展了调研,我就我镇的民政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大家做个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及代表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小百户镇位于陆良县城西部,距县城9公里,国土面积449.87平方公里,属山区半山区。有14个村(居)民委员会,81个自然村,11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回、彝三个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42746人,农村经济总收入4.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31元,人均有粮450公斤。我镇至今有优抚对象171人,五保户88人,孤儿33人,低保户913户1510人,已办证的残疾人有456人。
二、201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和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观,立足民政,服务大局,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1.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按照镇党委 — 1 —
政府科学发展观目标考核要求,制订方案,加强学习,不断整改,干部职工作风更进一步好转,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
2.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概括、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尤其是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国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提法,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给我们民政部门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学习,使干部把思想和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各项民政工作任务上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
(二)业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1.优抚工作
优抚工作是根据国务院《优抚条例》和各级民政部门的具体安排,认真落实政策,完善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优抚体制,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具体做法是按时发放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伤残军人的定期定量补足,对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伤残军人、义务兵家属临时出现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并定期进行走访慰问。
一年以来发放优抚对象定补的情况是:2010年全镇有优抚对象171人(其中老复员军人44人、伤残军人7人、烈属8人、参战102人、带病退伍军人10人),春节慰问每人50元,医疗 — 2 —
补助每人30元,临时补贴每人90元,中央生活补贴每人180元。共发放各类补助资金475189元。
2.救灾救济工作
救灾救济是帮组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占时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今年以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又遭百年未遇的干旱,受灾严重,群众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民政所积极向上级各部门争取救灾资金,一年来发放抗旱关爱资金81500元解决163户570人次。补助抗旱救灾资金300000元,这部分资金是补助到镇政府及几个相关村民委员会。补助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和修缮46户87000元,火灾补助5户8200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65000元302人次。春节期间,共筹集走访慰问资金99740元,走访慰问了农村五保对象、重灾户、城乡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困难老党员、因病或因灾造成暂时困难的临时救助对象等六类特殊困难群体,惠及困难群众共1770人次。
3.五保孤儿供养工作
进一步理顺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根据五保供养实施细则管理办法,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提高。2010年全镇有五保孤儿121人(其中五保88人,孤儿33人),五保供养每人每月80元,孤儿助养每人每月120元,共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05205元。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经常性的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遇到困难及时解决。
4.农村低保工作
农村低保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对特别困难的群众变临时救济为日常性救济。自2007年启动农村低保,我们按县局要求,对每个民政对象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并造册建卡,做到民政工作心里明,民政对象一目清,全镇共落实913户151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使最困难的群众能及时得到政府的救助,感受到党的温暖。全年共兑现农村低保各项补助资金1227170元。全部是社会化发放。
5.农村大病救助工作
农村医疗救助开展有序。按照“扶贫帮困,分类施救”的指导思想,我们将农村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作为救助的重点,在救助资金和救助力量上尽量倾斜。2010年农村医疗大病救助53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25200元。
6.基层建设工作
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既符合民心,又顺应民意。一年来,我镇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规定每季度公开一次。并多次组织民政所、镇纪委联合检查,对坚持好的表杨,对假公开,公开内容缺项的村,进行批评并责令重新公开,把各村的政务公开栏真正办成了干部连心墙,群众的明白墙,社会的稳定墙,干群的连心墙。
7.残疾人工作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中华人民共 — 4 —
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全镇共办理二代残疾证469人;完成了白内障复明手术18例,为精神病患者发放康复救助3人,完成盲人定向行走培训3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救灾救济工作力度不够。部分村(居)民委员会报灾不及时,查灾困难。无专项查灾经费,救灾工作严峻。社会救助工作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2.城乡低保工作力度不够。低保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有些群众对低保工作的政策、标准、程序不十分清楚。错误地认为:低保就是一种待遇;把低保当成一辈子的事,造成“进”去容易“出”去难;认为政府掏钱,不拿白不拿。
3.村务公开力度不够。部分村(居)民委员会村务公开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效;重集中、轻民主的现象。
4.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办公条件差,工作经费困难。没有专项经费,面临的任务严峻,导致民政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情绪。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民政工作宣传力度。不但要宣传自身工作的广泛性、服务性、重要性和繁杂性,还要广泛宣传民政工作在以人为本、扶贫帮困、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村务公开力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工作,内容要实,不要流于形式,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公开的内容简单易懂,形式多样,让村民一看便知晓。通过实实在在的村务公开,切实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3.加强领导的重视和管理力度。要时常听取民政干部的工作汇报,关心民政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疾苦,给予一定的资金倾斜,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4.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加大对低保条例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低保政策,通过加大对低保政策的宣传,让低保政策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程序。将“申请、入户核查与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公示公开”五个环节作为申办农村低保必须履行的程序来抓。要重点把握好入户核查与民主评议这个环节;要将审核农村低保对象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探索农民参与监督和民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总之,我们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指导下,在镇人大、纪委的监督下,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民政工作,继续坚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民政为民的核心内涵,全面履行“关注民生、解决民生、保障民生”的民政工作职能,切实解决好我镇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努力推动我镇的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通过民政干部的辛勤工作,我县民政工作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曾获得全省乡镇地名设标工作先进县,全市民政工作、宣传工作、社会救助工作、福利彩票发行、“三院”管理等先进单位,所获奖项是历年来数量最多,含金量最高的一年。但与全市整体情况相比,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工作进展也很不平衡。加之基层民政工作基础条件差、资金短缺,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民政工作的整体推进。在新形势下如何夯实基础,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于困难群众,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今年4月9日至25日,县民政局以局长和3名副局长任组长,抽出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分成多个小组分别到全县23个乡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民政工作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还存在基层民政队伍建设与民政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亟待关注和重视。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国定贫困县,全县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全县共辖23个乡(镇)314个村民委员会(社区);全县总人口54万人,是目前吉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县民政局现有领导班子成员7人,内设5个副科级单位(“双退”办、老龄委办(挂靠)、社会会救助局、殡葬管理所、福利院)、设有4个职能股室、设有全拔款事业单位5个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个、23个乡镇民政所、23所社会敬老院、2所光荣院。现有干部职工122名,其中局机关工作人员45名,局属单位工作人员21名,乡镇民政工作人员56名。各类服务对象主要有一是优抚对象:现有各类优抚对象2万多人,其中重点优抚对象3098人。其中革命烈士遗属
人,因公牺牲军人遗属
人、病故军人遗属
人、革命伤残军人
人、红军失散人员(含老苏干)
人、在乡复员军人
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人、在乡退伍军人
人、现役军人家属
户、各类优抚对象2万多人。二是困难群体:农村五保老人3432名,集中供养2746人,精简退职残老救济对象有
人,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3776户30870人,农村低保对象10062户23535人; 2008年发放城市低保金2495.8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413.5万元,发放自然灾害救济款113.5万元,救济大米26.2万斤,羽绒衣1000件,救济棉被1540床,完成227户灾后重建任务,发放五保供养金76.54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灾害应急打了“三场硬仗”
一是打赢了抗冰救灾的硬仗。2008年年初,发生了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深、经济损失最重的雨雪冰冻灾害,这场灾害,造成23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高达4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7万公顷,成灾面积926公顷,倒塌民房227栋,道路被封,村庄断电,林木被毁,直接经济损失4.8亿元。灾害发生后民政部门紧急转移安置灾民5.5万人,下拨重建资金113.5万元、救济大米26.2万斤、羽绒衣1000件、救济棉被1540床,全面完成了227户灾民倒房恢复重建任务。
二是打赢了抗洪救灾的硬仗。5—9月份,我县发生了三次较大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7.2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76公顷,成灾面积953公顷,绝收面积534公顷,倒塌民房121栋,直接经济损失6973万元。灾情发生后,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紧急安置灾民7048人,下拨资金60.5万元,帮助121户灾民建起新房。三是打赢了抗震救灾的硬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县民政局在街头、超市设立“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捐赠点,接收社会捐赠,共接收捐赠款271.14万元。并捐赠棉被700床、毛毯400床、羊毛衣750件,棉大衣500件,创造了我县救灾捐赠工作的历史之最。
(二)社会救助做到“三个规范”
一是规范运作网络。成立了社会救助局,选派了7名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社会救助工作。各乡镇、县城社区设专职救助工作人员2名以上,居委会、村委会确保有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社会救助工作,形成设置合理、上下贯通、网络健全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
二是规范审核程序。坚持实行 “三榜公示”的社会救助的工作流程和公开制度,并创新公开形式,将新批的救助对象,在电视上进行公示。08年审核城乡低保对象13776户、30870人,发放城乡低保金2495.8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3714户,7335人,人均补差154.1元,发放低保金1082.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0062户23535人,农村低保人均补差55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413.5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40626人、发放842.66万元,其中城市大病医疗救助7802人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51.86万元,农村大病医疗救助34824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590.8万元,资金使用率达89.2%,最高救助金额达3万元。加大“敬老工程”力度,集中供养2952人,分散供养478人,集中供养率比上年增加10%,将3432名五保对象纳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发放五保金576.54万元,使五保对象的生活日益改善。启动了农村低保户建房工程,确定150户农村低保户为首批建房资助对象,每户补助1万元,改善了低保对象人居环境。
三是规范资金管理。城乡低保金全面实行“一卡通”发放,城乡大病救助金实行一人一折、银行发放,直接发放到户,减少了中间环节。
(三)优抚安置进行“三个完善”
2008年,提高了优待金标准、统筹医疗保险资金、提高了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着重进行了“三个完善”。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优抚优待保障制度。统筹1—6级残疾军人和在乡退伍军人老战士医疗保险资金40.6万元,每人每年7000元,人均超出1000元,占上级下达任务数的138.56%。7-10级在职改在乡伤残军人医疗保障工作,除发每人每年给予450元的门诊医疗补助费外,并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对患大病、重病住院治疗的重点优抚对象按医药费的40%比例实施救助。提高了义务兵优待标准,农村具有大学本科文化的提高到2300元/年、大专文化的提高到2000元/年、高中文化的提高到1700元/年;城镇义务兵在原有优待基数上,大专以上文化的增加600元/年、高中文化的增加300元/年。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双拥”工作机制。及时调整了县、乡“双拥”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县、乡、村“双拥”体系,广泛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双拥”活动。春节期间,共走访慰问各类优抚对象500余人,发放慰问金10多万元。“八一”期间,开展了“迎奥运庆八一”系列活动。举办了迎奥运庆“八一”军民联欢晚会;召开了庆八一军民座谈会;走访了遂川籍在北京服役的官兵,激发了遂川籍军人爱部队、爱家乡、争先进的热情;组织了人武部干部职工及全县专开干部到正规化建设试点单位进行参观见习活动;慰问了部分抗战老战士、老复员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开展了国防教育周一系列活动。遂川电视台增设国防专栏;遂川人民政府网开设了国防教育园地;县消防大队、县人武到各中小学宣讲国防知识;消防、武警官兵到敬老院、福利院打扫卫生、慰问五保老人;组织了县“四套”班子武委会成员过军事日活动。
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双退”工作机制。2008年接收复、转、退军人208人,回农村安置152人,复工复职2人,符合条件、统一安置54人。县财政列支自谋职业安置补助经费36.65万元。2007年符合政府指令性安置的16人已经全部安置上岗,8名退役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退伍军人待安置期间的生活补助费发放到位。
(四)社会事务取得“三大进展”
1、村(居)委会选举取得新进展。全县308个村民委员会,20个居民委员会按期进行了换届选举,成功率为99.39%,参选率92%,比上届提高0.2个百分点。高学历人员增多,比上届提高0.3个百分点,低学历人员减少,比上届下降1.5个百分点。女性当选比例提高,比上届提高了2.2个百分点。
2、乡镇地名设标取得新进展。乡镇地名设标工作顺利展开,21个乡镇落实乡镇地名标志牌45块,完成率达100%。同时,对地名进行反复核实,编制了遂川县政区图,并正式出版。
3、城乡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了“平安社区”“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给部分社区配置了健身器材、建立了社区农家书屋,社区建设上了新档次。提高了社区居委会人员经费补助标准,县城六个社区3名主要干部补助标准提高到700元/月,其他乡镇的2名主要干部补助标准提高到500元/月。
(五)项目建设完成“三大工程”
一是“三院”建设工程。投入资金180多万元,对于田、黄坑、汤湖、大坑、左安、营盘圩、巾石等7个敬老院进行新(扩)建,新增敬老院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床位300张以上。新建敬老院基本按无门坎、低台阶、带卫生间、储藏室的新标准设计,各类附属设施齐全。县福利院实行规范化管理,办公区域美,设施完善,工作人员、护理人员统一着装,入院儿童的衣着、饮食专人料理。率先实行电子监控,全天候对儿童的起居、生活、活动、护理人员的料理进行监控。
二是革命烈士纪念馆建设工程。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于5月中旬全面竣工。从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出发,对展馆的设计、材料的选用、物品的陈列经过反复的研究、讨论,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布展。使革命烈士纪念馆成为我县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是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在龙泉公园兴建了1800m2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新建,为举办各类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去年已在这里成功举办了书画展、摄影展。
(六)民政宣传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上稿数量有了新突破。先后有146篇稿件被报刊媒体采用。二是稿件质量有了新突破。《中国经济时报》以《和谐遂川:实事做起民政工程》为题,图文并茂,整版推出遂川民政的新举措、新成就。《江西日报》、《井冈山报》等党报党刊也相继刊出民政局的一些好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内部宣传有了新突破。编印了12期《遂川民政》、4期《民评简报》。
(七)自身建设发生“三大变化”
结合干部作风年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着力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干部作风,树立民政形象,改善办公环境,加快办事效率,提升民政的群众满意度、社会的公信度。
1、机关环境发生新变化。建立民政服务大厅,更新了政务公开内容,设立了各股室人员去向牌,促进了办公条件改善、办公环境得到了优化,服务功能大大增强,社会救助局、婚姻登记处实行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
2、干部队伍发生新变化。提出了“十创先”的目标任务,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8争先创优和重点工作的通知》《开展创四类“十佳”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责任股室、责任院所、责任人员;开展了“民政政策进农村、宣传板块进农村、释疑解惑进农村、服务内容进农村”,“勤政联系卡到户、宣传单到户、征求意见表到户”等内容的“四进农村三到户”活动; 印制了“民政勤政联系卡”,将各股室的工作职责、涉及业务、电话号码印在勤政卡上,向广大服务对象发放。
3、基层民政发生新变化。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政所建设,23个民政所配置了相机、电脑,健全、完善了民政工作制度,乡镇民政信息化、电子化程度得以加强。乡镇民政所开展了创建“十佳”乡镇站所活动,为他们添置了办公设备,完善了规章制度,规范了办事程序,实行了服务承诺,增强了服务意识,创优了服务环境。
此外,福利彩票销售取得了新业绩,新增销售站点5 个,组织站点业主参加省、市培训,掌握彩票销售技巧,实现销售福利彩票366.24万 元,占任务数的110.3 %。水库移民财务管理,执行了县级报帐制,通过“一卡通”发放水库移民直补资金24.6万元。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助项目17个,14个项目已验收决算。办理结婚登记4431对、离婚登记272对、补领登记78对,登记合格率达100%。与乡镇签订了殡葬改革目标管理责任状,全县火化遗体838具。机关党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老龄工作、民政财务等工作,相互结合,并举推进,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通过调研发现,我县民政工作成绩的取得主要体现在“三个到位”:
(一)制度配套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能结合实际,及时补充和完善“民政”工作相关制度,真正做到“民政”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先后出台了《遂川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遂川县民政局工作实施方案》、《遂川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等,并建立了各项民政工作保障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措施,为民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管理到位。按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原则,切实做到分类施保、分类救助、严格登记、分类管理。在救灾救济和城乡低保工作上,由下而上逐级申报,严格把关,办理程序和审批对象做到上墙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对于五保供养工作,通过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改善了五保供养硬件建设。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两保”和救灾救济工作基本做到了在审批程序上,坚持一个“严”字;在婚姻登记上,坚持一个“细”字;在五保供养和优抚工作上,坚持一个“情”字;在工作管理上,坚持一个“动”字;在资金管理发放上,坚持一个“明”字。
(三)组织领导到位。县委政府对民政工作十分重视,坚持把民政工作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督促检查。县民政局领导班子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股室配合抓,主管股室和单位全力抓,社会各界共同抓的齐抓共管局面,使全县民政工作形成了一个上下一条线、纵横连成片的机制,保证了遂川县民政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三、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难度大
在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一是对村民资格的界定已经滞后。依据村委会组织法,村民是以户籍为准的本村村民。但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户在人不在”或“人在户不在”情况大量存在。而且随着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村民”的概念实际已经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户籍和地域界限。现行“组织法”使许多农村群众未能参与民主自治。二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与村民自治发展不相适应。按照《党章》规定,村党支部在本村党员内部选举,而一个村的党员人数毕竟占全体村民的少数,相对于由全体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委会主任来说,群众基础显然要低。在村党支部领导村委会遇到挑战时,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单纯强调其核心作用,大权独揽,不依法支持村委会开展村民自治;少数村委会主任单纯强调其依法选举的群众性,与村党支部书记长期不和,相互拆台,甚至发展到对簿公堂,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近年推行的“一肩挑”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有关矛盾仍需研究。三是城镇社区基础设施重建滞后,部分社区居委会缺乏办公场所和人员,工资普遍偏低,工作人员积极性有待提高,影响了社区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县和谐社区建设特别是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二)民间组织发展不齐全、组织自律性差,执法管理难度大
1、机构不健全。由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对民间组织的理解和认识相对滞后,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行为规范和社会机制尚未形成。有些民间组织规章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或虽有制度,但由于专职人员过少、财力不足等原因,难以真正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民政部门执法人手严重不足,对民间组织的监督执法管理难度大。
1、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县产业协会发展不多,与农副产品资源大县不相适应,对推动农业产业华发展乏力,社会团体规模大小不一,部分团体会员偏少,资金不足,业务活动不正常,发挥作用十分有限。大多数社团因缺乏专职工作人员,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3、社团自身建设不够规范。部分社团机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缺乏民主管理机制。有的社团召开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领导机构。有的没有按章程规定及时进行换届,有的社团未按规定办理有关登记事项的变更登记手续,有的社团未按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少数社团存在营利化倾向,社团物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在具体工作中不易操作。
(三)社会福利机构还不能适应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未来的养老问题也不断突出。在农村,存在大量的“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在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镇的情况下,年老无人照顾的问题凸现。目前,我县有23所敬老院、2所光荣院、1所福利院,但因历史原因,大部分农村敬老院、经济来源少、院民自主经营能力欠缺,吸纳能力有限。城市社会福利院建设正在全力推进,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其他如儿童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难度也很大。
(四)社会救助及救灾救济保障能力还比较弱
到目前为止,我县的农村低保人数为
万人,仍有
万绝对贫困人口未纳入低保,无法保障基本生活。城市低保人数仅为
人,相对
年城市低保
人仅增长了
%,这个增长比例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因财力保障能力有限,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救济的标准还不高,救助保障能力不强,大部分困难群体的困难和问题难以得到真正解决。如我县新的大病救助救助标准办法,降低了起付线,提高了救助标准,这对于大多数救助对象而言,仅是杯水车薪。
(五)民政部门工作任务繁重,人手不够的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社会保障和社会建设职能的不断扩大,民政工作的范围逐步拓宽,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目前,我县民政工作人员偏少,特别是基层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发展。以社会救助工作为例,全局仅7名低保工作人员,却承担了对近6万多人的救助任务,管理着每年逾8千多万元的救助资金,而社会救助工作的任务从原来单一的城市低保已经拓展到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福利院建设与管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三无人员救助、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职工管理和其他临时救济等工作,其工作量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极不相适应。另外,如州老龄办公室仅有1人,仅为科级内设机构,却承担着大量老年人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县民政局仅有13名公务员编制,远低于省内其他县市,且存在较严重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六)乡镇民政工作存在“四困难”、“四不够”现象:
四困难,即:一是机构进编定位困难。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与人员配备的矛盾突出,机构进编定位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二是争取领导重视困难。有的乡镇领导,嘴上说起民政工作重要,但在领导力量、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实质性问题上重视不够;三是工作协调困难。民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综合协调。有的乡镇领导力量较薄弱,不便于工作协调;四是工作落实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
1、工作任务与力量不相适应。一些乡镇仅1名民政干部,多数是兼职,人少事多,工作忙不过来,且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2、办公条件差,工作经费困难。县乡(镇)没有专项查灾经费,面临的减灾任务严峻,导致民政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情绪。
3、调控手段无力。
四不够,即:一是政务、村务、组务公开力度不够。
1、部分乡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表面、轻实效;重集中、轻民主的现象。
2、对群众希望知晓和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的不够,甚至没有公开程序;二是救灾救济工作力度不够。
1、部分乡镇报灾不及时,查灾困难。
2、无专项查灾经费,救灾工作严峻。
3、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4、社会救助资金投入不足,缺口较大。
5、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城乡低保工作力度不够。
1、低保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有些群众对低保工作的政策、标准、程序不十分清楚。错误地认为:低保就是一种待遇;把低保当成一辈子的事,造成“进”去容易“出”去难;认为政府掏钱,不拿白不拿。
2、家庭收入核实难。主要表现为:隐性就业、弹性就业及隐性收入难掌握;银行存款及其他有价证券情况难掌握;在职职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工资证明的真实性难保证;邻里调查时,邻居往往不对调查工作提供合作,调查相关情况难。
3、低保调查组存在“一言堂”现象。一方面基层工作人员素质低、责任心不强,“人情保”、“关系保”仍有存在;另一方面,低保申请者与低保调查者在最后认定上的纠纷屡有发生,有的甚至产生直接对抗,引发干群关系紧张。
4、大部分乡镇的基层人员不能操作微机。低保工作量大面宽,手续繁琐,程序复杂,且属动态管理。由微机管理是低保工作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由计算机对低保对象进行信息处理、人员录入、档案管理、信息调阅,既可解放人力,又可节约资金,同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乡镇的基层人员还是电脑盲,不能独立完成低保基础资料的录入,微机利用率低;四是党政重视不够。一些乡镇领导对民政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发发钱、拜拜年”上,有的甚至认为民政工作只是“突发性”、“阶段性”工作,没有把民政工作提高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的高度来认识,没有把民政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也没有列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全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中,虽然明确了民政的机构和人员编制,但很难真正的落实,绝大部分是兼职。因此,有的乡镇设有民政办,只安排一名民政助理。一些乡镇主要集中抓计划生育等硬指标工作,视民政工作可有可无。有的把民政工作看成是上面的事、部门工作,对人员、经费、工作开展等问题,考虑研究得不多。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安排民政经费,来钱就发,没钱就拖,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贫困、债务重的乡镇甚至挤占、克扣、挪用民政专项资金。
四、几点建议
(一)置民政工作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之下
民政工作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县是老少边山穷地区,民政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更显其地位的重要,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民政工作者在推进各项业务开展的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创新工作方法,努力争取走在全市的前列,又要综合考虑我县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特点、地理位置等实际,紧密结合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力避脱离实际。如果工作计划超出了我县的战略布局和财力实际,这个计划不仅达不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还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欲速而不达。因此,民政工作不能纯粹地只抓业务,而是要围绕党委政府的整体思路、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大局,促进民政工作与经济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更有效地发展民政事业。
(四)处理好民政事业发展速度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多方筹措资金,保持民政事业特别是各类福利机构一定的建设和发展速度,努力缩小与周边县市的差距,使更多的民政服务对象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要用现代服务理念的标准要求,使服务设施更加人性化、服务工作更加精细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要杜绝因服务不周到、政策不到位、设施不完善导致的负面影响,杜绝对服务对象造成利益的损害和身心的伤害,提升人文关怀的水平,促进民政事业发展和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发展速度与效益体现同步。要克服畏难情绪,通过恰当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争取在省、市不仅有一定数量的“单项冠军”,还要创造条件争当“团体冠军”。
(五)树立大民政思想,不断壮大民政工作队伍
民政工作事多面宽,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我县民政系统人员编制偏少,社会组织发育不完善,仅仅靠自身力量闭门办事业肯定力不从心。必须用开放的思想,敞开大门办民政。一是要积极联系各有关部门共同关注民政,为民政事业出谋划策;二是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民政工作,出资出力,建言献策;三是要大力发展各种新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和社工队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基础、社会志愿者和社工人才为补充的民政工作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展民政事业,弥补人少事多的缺憾,促进我县民政事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六)多管齐下筹措民政事业经费
经济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保证,民政事业是很难加快发展的。我们要抓住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国家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快速发展的机遇,创造性地谋划民政筹资渠道。首先,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级民政专项资金对民族地区的倾斜和计划发展项目的立项,这是主要的筹资渠道,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充分运用政策向上争取;其二,要争取县级财政对民政经费的足额预算,不能出现上增下减的现象,要保证财政对民政支出的预算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其三,抓好福利彩票市场的开拓,发挥好民政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筹集更多的福彩公益金,壮大民政事业发展实力;其四,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作用,广泛募集社会各界善款,使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救助资金更加充裕;其五,开动脑筋搜索其它一切有利于民政事业健康、科学发展的资金,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和民政事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七)要提升基层民政工作档次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确立乡镇民政工作的位置。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关注民生。随着中央对困难群体的高度重视和民政职能的增加,乡镇的民政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这就需要乡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给乡镇民政工作以应有的地位。要通过各种途径,向乡镇领导宣传新形势下加强民政工作的必要性,使他们从践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必须转变的高度,从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高度,提高对做好基层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级党委、政府应从制度、政策及工作部署诸方面对乡镇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出要求,作出规定,并督促落实。尤其是县委、县政府,要把乡镇民政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管理,推动乡镇党委、政府把民政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抓紧抓好。乡镇民政部门和民政干部要坚持做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群众的赞誉,争取乡镇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二是加强自身建设,造就一文较高素质的乡镇民政干部队伍。一是要加强乡镇民政组织建设。每个乡镇应单设民政所,按照上级规定的 “总人口的万分之一”的比例配足民政干部,并参照计生、财政等部门对乡镇的管理体制,由县民政部门归口直接管理。以保持相对稳定,还应当尽量减少兼职,切实解决民政工作有人办事、民政干部有时间办民政的事的问题。二是要加强乡镇民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县民政局应负责对乡镇民政所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胜任工作。三是要尽力帮助改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逐步实现民政业务信息化管理。三是是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工作落实。乡镇民政工作是各级民政部门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上级民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具体指导,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要重视、关心乡镇民政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其工作情况,尽力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方面,在上级研究制定政策时多为其呼吁和争取。二是要加强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在部署工作、下达任务的同时,要交政策交方法,并通过督查,促进工作落实,纠正出现的偏差。三是要增加基层民政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支持力度,以“有为”争取“有位”,使乡镇民政工作首先从上级主管部门这里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