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建设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有效促进工会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而促进全xx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xxxx年,xxxx总工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全xx基层工会组建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会组织建设开展情况
大力发展工会组织和会员。近年以来,xx总工会按照“哪里有职工,那里就要组建工会”的工作思路,采取“先发展、后巩固、再提高”的工作方法,以非公有制企业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使工会组建工作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xx共有工会组织xxx个,会员xxxxx人,工会组织数和会员人数显著增长。为了使工会组建做到全覆盖,消灭工会的空白和维权盲点,努力拓宽工会组建的空间和领域,积极开展“货车司机入会集中行动”和“八大群体”入会工作,将大货车、快递员等“八大群体”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
采取典型引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我们首先从生产规模较大且经营正常的企业,如xx等企业取得突破,我们通过业务上指导、人员上培训、力量上倾斜等措施,促其先行一步,形成亮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带动影响一批其他较大型企业建会。再通过这些成功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在全xx铺开。通过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一些民营企业如xx等主动要求建立工会组织,从而推动了全xx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目前,全xx较大型的新建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工会组织。
创新组织形式,切实提高覆盖面。针对我xx非公企业“多、小、杂、散”等特点,我们努力突破以往的组建程序和方式,不拘泥于一家企业建立一家工会,积极探索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等多种组织形式,实行覆盖式推进的建会方式,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在xx工商联、工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们及时熟悉和了解全xx的非公企业和个体企业的情况,通过深入细致做工作,覆盖了一大批小型、分散的私营、个体商户,从而创新了我xx工会组建的形式。同时,xx总工会采取“先搭台、后充实、再完善、逐步规范”的思路和不拘一格、删繁就简的工作方式,对条件较为成熟的非公企业上门服务,将有关入会申请材料打印成范本,采取现场办公和跟踪服务的方法,既方便操作又程序规范,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受企业的好评,推动了我xx新建企业工会组建的步伐。
不断拓展工会干部及职工队伍培训,加强自身建设是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工会组织是开展工会工作的主阵地,工会干部的综合能力则是组建工会组织以及开展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xx总工会充分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通过以会代训、经验交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大对工会干部队伍培训。连续几年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基层工会干部理论培训班,不断探索培训的形式和方法,在加强《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工会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工作的同时,在具体如何开展工会工作的细节上下功夫,尤其是对新上岗的工会干部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加强乡镇工会分类管理和量化考核。根据乡镇辖区内工会组织分布情况,把全xxxx个乡镇分成a、b两类标准。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基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创新工作室、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工作进行详细指导。目前,xx个乡镇工会全部领取法人资格证,开设工会经费独立账户,各项制度健全完善。“双创优”创建工作取得突破,xxxx年xx镇工会和xx河镇工会“双创优”创建晋升到一类标准,xx镇工会和xx镇工会等x个乡镇全部晋升到二类标准,全xxxx个乡镇x个一类标准,x个二类标准。按照年初制定下发的《xxxxxxxx年乡镇工会工作考核细则》,通过实地检查、现场打分的形式对全xxxx个乡镇工会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指导。
加强职工活动阵地建设。按照《xxxx总工会改革创新方案》的总体要求,全xx工会工作重心下移,加大对乡镇工会活动阵地投入力度,重点打造xx镇x个乡镇建成“职工之家”。还在x处“职工之家”增加“职工书屋”的功能,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北部片区xx镇作为xx首府镇,集中全xxxx%左右的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是乡镇工会建设的重点。利用xx总工会现有的职工活动中心建设“职工书屋”,依托xx镇平安社区,打造集健身、棋牌、观影、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职工之家”。建成后,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平台。
南部片区xx镇是自治xx人口最多的乡镇,非公企业占全xx比重xx%以上,是全xx企业建会的重点乡镇。xx总工会多方协调,xx、镇两级投入xxxx万元资金建设xxxx㎡的职工活动中心,争取到上级工会健身设备资金xx万元。xx镇职工活动中心的建成填补了南部乡镇职工无健身场所的空白。
随着乡镇工会建设的不断规范,全xx各乡镇呈现出工会组织健全、工会干部配备齐全、工会经费管理使用规范、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企业工会作用凸显、职工凝聚力显著增强的良好局面,为全xx工会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层保障。
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加强与基层工会组织的沟通、协调。xxxx有xx%以上的工会组织在xx镇,首先以xx镇为试点组建工会的网络服务平台是根据xx镇企业、职工的分布和地域情况,企业发展多样化、职工身份多样化、工作属性多样化、用工性质多样化,集体协商的推进存在重重困难而设置的。出发点是打造工会服务新理念:把工会建成问需、问技、问暖的职工之家。问职工需求、问企业需求,是发挥工会组织凝聚力的“源头”,同时为企业职工提供优质的服务窗口,它填补了成立行业工会后,镇工会和基层工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连接载体的空白,既是工会的维稳“眼睛”和服务窗口,又是行业工会发挥作用的组织保障和工作基础。工会网络服务平台运作,有助于实现工会组建、维权和服务的全覆盖,而依托网络服务平台建立的各项运作机制又为全覆盖提供了一体化运作的可靠保障。同时,积极发挥工建指导员的能动作用,在网络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呼百应”的应急反应机制、“一线推进”的组建全覆盖机制、“一条龙”的联动帮扶机制、“一张网”的协调互动机制、“一盘棋”的联手推进机制以及“一家人”的温馨服务工作机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xx%以上的企业规模小(多为夫妻店,姐妹店等),从业人员流动性强,季节性工作人员占绝大多数,企业经营主对组建工会组织有较为强烈的抵触情绪,为工会组织组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企多照、季节性经营、停产不注销等现象还依然存在,也是当前工会组建困难的一方面。
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重视支持不够,部分乡镇、企事业单位在经费上得不到良好保障,工会干部任用培养上得不到重视,工会干部绝大部分是兼职。
部分工会干部自身存在问题。一是部分工会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困难、信心不足,缺少组建工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盲目自满,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小进则满,看成绩多、看问题少,存在“差不多”的思想。
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通过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涣散。一些企业虽有工会组织,但机构不够健全,人员没有及时换届和改选,致使工会工作脱节。二是工会组织开展工作不力。部分企业工会甚至没有开展工作,职工几乎感觉不到工会的存在。另外企业工会干部受企业雇佣,工会工作要看企业负责人的脸色,工会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又因兼职过多无精力顾及工会工作,或无经费保障无法开展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对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争取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班子建设上予以加强,干部使用培养上进行交流提拔,真正把那些责任心强,有领导能力,热爱群众工作的人选配到工会领导岗位上来,为工会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扩大组建覆盖,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针对当前大批小型、分散的非公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区域性、行业性联合会的组建模式,进一步提高工会组建率,以质的增加带动量的增加,以有为赢得有位。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团结带领职工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组织开展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通过多形式、多工种的技能比赛和教育培训,挖掘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
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与社会影响力。最大限度地把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
紧紧抓好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这一新生力量,在组建工作人员增加的同时,不仅要提高组建数量,更要提升组建质量,同时加大对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其做好新形势下工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第二篇: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加强企业工会建设 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县于xxxx年在X个乡镇、X个系统组建了工会联合会,XXXX年在三个城区建立了工会联合会,XXXX年在经济开发区建立了工会联合会,这XX个工会联合会覆盖了全县的所有基层工会组织。
截止XXXX年,全县法人单位XXXX个,单独建立工会的有XXX个,覆盖法人单位XXX个,会员数达XXXX人。
二、存在的问题
全县企业工会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工会组织在发挥作用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空壳工会”和“挂牌工会”依然存在,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是部分非公企业主对工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对工会组织缺乏热情,漠视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有的由于生产经营竞争压力大,对待工会工作持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或者认为成立工会是形式需要,无实际意义,认为企业已经保障了员工权益,工会作用不大;有的担心企业工会开展活动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增加成本支出。二是部分员工认为自己只是打工的,能赚到钱就可以,组织意识、维权意识薄弱。三是少数部门和干部对企业工会职能作用的认识仅停留在保障职工福利、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上,模糊了企业工会引导监督、平等协商的职能和企业行政管理的关
系。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一些企业工会虽建起来了,但有的处于停顿状态,长期不开展活动,或是以行政手段代替工会工作,正常运作难、发挥作用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会各项社会职能的发挥。
2、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工会规范化建设是激发企业工会组织活力,保证工会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目前存在于非公企业工会中的组织不健全、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会工作的开展和工会作用的发挥。一是制度建设缺失。企业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尚未普遍建立,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基本制度在不少企业没有落实,企业工会作用难以发挥;二是相应的工会干部培训机制、培养体系未真正建立健全。相当一部分工会干部对工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工会业务还很生疏。三是企业工会选举的民主化程度有待提高,大部分非公企业的工会主席是企业经营者指定或提名,这给工会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去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3、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实践证明,企业工会干部的素质、工作能力、主观能动性是做好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因素。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县这支队伍的构成和素质与工作要求相差甚远。表现在:一是兼职现象严重。企业工会主席,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大都是兼职,且大多数是行政副职或身兼数职,或是企业主的近亲好友,因此很难保证开展工会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保证正确处理好工会工作和行政工作以及亲友裙带的关系,精力有限和角色冲突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业务能力较弱。企业工会中缺乏擅长工会工作的骨干人员,在维
护和实现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显得无能为力或力不从心,导致众多员工失去了对工会的信任感。三是待遇落实难。有的企业没有落实工会干部应有的待遇规定,工会干部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影响了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三、几点建议
要重视巩固非公企业工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突破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难点,全面提升我县企业工会建设的整体水平。
1、坚持原则,把握方向。非公企业工会建设必须始终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个中心,发挥好职工群众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的作用,同时又必须切实履行基本职责,善于主动维权、科学维权、依法维权,以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统一为目标;在加强工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努力创新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创造性地开展非公企业工会工作,促使规范运作与创新发展相统一。
2、夯实基础,扩大覆盖。要适应非公企业多元化组织形式的特点和企业用工方式的变化,探索和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和组建方式,不断提高组建工作的实效性,以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的组建,扩大覆盖面;要切实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把它纳入企业管理干部培训范畴。同时,要采取有效的形式和载体,推广典型,宣传受职工拥护、企业主赞誉、业绩突出的工会干部,发挥典型的导向示范作用。
3、突出实效,发挥作用。要努力做好非公企业工会组织规范化工作,适时组织力量整顿清理“挂牌工会”和“空壳工会”,督促转化与提高,不断提升企业工会工作水平;引导企业工会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探索工会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探索加快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的有效形式;要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发挥作用,把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中发挥作用,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构建职工维权帮扶体系和法律援助体系;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员工接受本企业文化理念,产生归宿感,创建和谐环境,实现企业“以人为本”和员工“以企业为家”二者之间的高度融合。
4、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为企业工会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企业工会组织对改进管理、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宣传企业工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引导各类企业、广大职工、社会各界对非公企业工会建设的关注和参与,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关心和支持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远安: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远安县严格落实“两个普遍”的要求,积极开展“双措并举、二次覆盖”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有效增强了基层工会组织活力。
一、扎实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
针对我县非公企业“小型分散”的特点,我们通过实施“三个覆盖”(单位覆盖、区域覆盖、行业覆盖)工程,强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有效实现了在全县各类非公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目标。截止目前,我们先后在全县非公企业较集中的乡镇成立区域性工会联合会3家、行业性工会联合会1家,分别是旧县镇工会联合会、荷花镇工会联合会、河口乡工会联合会和茅坪场镇煤炭行业工会联合会,4家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共涵盖基层工会组织102个,职工(含农民工)9371人。
二、积极开展区域性联合工会委员会建设
为最大限度地把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我们以社区为单位,对鸣凤城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进行逐一入户调查,研究确定了组建“联合工会委员会”的工作思路。联合工会委员会实行联合制、委员制,委员由各社区居委会推荐产生,联合工会主席候选人由县总工会从“工会干部人才库”和全省公开招考的工会协理员中择优推荐,并由联合工会依法实行差额选举产生。目前,该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先后在鸣凤城区的鸣凤社区、航天社区和东
庄坪社区等8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联合工会委员会。
三、建立完善基层工会经费委托集中管理制度
为杜绝部分非公企业主随意使用工会经费的问题,我们在不断完善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了“基层工会经费委托集中统一管理办法”,即工会联合会所属基层工会分别向其出具《财务管理授权委托书》,县总工会根据基层工会授权向联合会所属非公企业工会回拨的工会经费,不再分散拨给所属基层工会,直接拨给工会联合会,并由工会联合会对工会经费实行统一预算,集中管理,集中审计。所属基层工会根据经费使用比例,经必要的审查程序,再由企业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后到联合会“报帐”。
四、积极探索工会经费委托国税计拨审计模式
随着工会经费“一改三策”工作的推行,我县工会经费总量虽然不断增大,但“按时不足额”少缴工会经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为有效克服这一问题,不断增强全县各级工会组织经济实力,我们把开展经费计拨审计作为服务工会大局的切入点,依托国税部门专业审计队伍力量大、经验丰富的优势,大胆探索工会经费委托国税计拨审计新模式,通过与国税部门签订工会经费计拨审计委托协议,联合制定《远安县工会经费委托国税计拨审计暂行办法》,分别对委托国税开展计拨审计的对象、内容、程序等作了详细规定。2009年以来,我们委托国税部门对全县315家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工会经费计拨审计,累计促收经费110余万元。
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全总提出的“两个普遍”的要求和推行的“双措并举,二次覆盖”工作,可以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帮非公企业工会做一些诸如维权调解方面的工作,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工会主席不敢维权、不愿维权、不会维权的问题。我们认为做好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当前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必须坚持走工会干部职业化的新路子,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集中管理工会经费新模式,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三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会工作新机制,解决“有章办事”的问题。(王继平)
第四篇: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某某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二00年三月
某某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二00年年初,某某镇七个行政村进行了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较强群众观念及工作能力的村组干部,配备了具有一定带动能力和凝聚能力的两委班子。当前,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村组干部和两委班子成员能否把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凝聚和带动力,我
们进行了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并就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不妥之处,请上级领导指正。
一、某某镇村组干部及两委班子现状 目前,某某村七个行政村共有村27人,35岁以下的有11人。支部班子共45人,从性别看,男41名,占%,女4名,占%;从年龄看,支部班子平均年龄岁,较上届降低岁,其中40岁以上的33人,占%,3539岁的8人,占%,34岁以下的4人,占%;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1名,占%,中专1名,占%,高中13名,占%,初中26名,占%,小学4名,占%;支部班子中,任村党支部书记以上的1人,任村党支部书记69年的3人。村委会班子共46人,从性别看,男41名,占%,女5名,占%;从年龄看,村委会班子平均年龄岁,较上届降低3岁,其中40岁以上的22人,占%,3539岁的13人,占%,34岁以下的11人,占%;从文化程度看,中专1人,占%,高中5名,占%;初中36名,占%,小学4名,占%;村委会班子中,任村委会主任以上的4人,任村委会主任69年的6人,任村委会副主任69年的1人。总体上看,新的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以来,很好地维持了农村社会秩序,村里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党员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奉献精神,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两委班子成员仍然存在文化水平不高,平均年龄较高等现象。还有个别党员的生活水平不如一般群众,先锋模范作用无从谈起。更为突出的是个别村中党员发展缓慢,积极分子队伍薄弱,有的村改选甚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村主任接班人。
二、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报酬现状及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这次税费改革,对于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机构难运转。改革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减负率在30%左右,但与此相伴的是镇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减少。以村级财力为例,改革前,我市村级财力是102万元,村平6万元;改革后,村级财力为45万元,村平万元,比改革前减少57%,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镇村组织越发显得窘迫。、队伍难稳定。一是得失不相称,心理难平衡。改革后,为了弥补收入上的减少,各镇相继采取精简干部的办法以减少支出,使得基层组织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村组管理幅度增大,工作难度增强,使基层干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按照嘉郊办字45号文件精神,村干部正职每月400元,副职每月350元,队长每月120元。按照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定岗、定编及精简工作的原则,村级干部交叉兼职,每个村干部必须兼任一个小
组的村民小组长。但是某某镇目前有84眼机井,每名组长平均管理两眼机井,到农忙浇井水时组长需要全天候的管理,不可能真正精简掉,从而造成实际在职的组干部多于编制规定的组干部人数。如某某村9个组仅有6个组长编制,中沟村6个组仅有3个组长编制,给村上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面对当前繁重的农村工作,村组干部都快成了脱产干部,很难顾及自已家里的事,干得再好,一年也就是三四千元,等于或少于种一亩地洋葱的收入。二是激励无手段,后顾之忧难解决。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青春都奉献了,离任后却没有保障。普遍反映村干部“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现实的反差不可避免地导致村干部心理的失落感和不平衡,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有些村干部得过且过,个别村基层干部干脆“摞挑子”。、实事难兴办。随着税费改革后村级财
力的下降,“无钱办事”的问题日显突出,群众思想难于统一,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村里在搞集体建设项目时举步维艰,一些有利于村民的科技项目、公益建设项目也难以落实,搞农村基础建设缺少可调动的资金。、地位难巩固。应该说,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还很多,比如,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经费如何解决;合村并组管理幅度增大后,如何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党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农村干部如何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这些影响,集中反映一点,就是税费改革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原有的困难和矛盾更凸显出来,构成了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生存威胁。在农村基层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不具备、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农村党组织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下,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已在现实中受到了威胁。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矛盾增多、难度增大,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所引起的。从实际来看,不少村班子之所以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绝大多数都是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必要物质基础,群众长期不能得到任何实惠,必然对干部缺乏认同感、信任感,班子必然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农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农村基层组织长期局限于财力的限制,必然导致党群、干群之间容易滋生矛盾。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种种问题,发展不够是关键的症结所在。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开展工作。、必须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要通过税费改革减负增收,更重要的要通过加快发展致富。只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村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在抓发
展问题上,基层组织要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只坚持紧扣发展这一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唯一出路。二是思路问题,即发展经济要有正确的思路,思路决定着出路,如何形成正确的思路?第一,必须看准市场抓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查,力争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层次调高、机构调活,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第二,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发展农村经济各村有各村的实际,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第三,必须发展科技强后劲。发展农村经济也要朝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坚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农业专家型人才,走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道路。第四,必须在富群众的同时富集体。在鼓励、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必须考虑和抓好村级集体的发展。各村应发挥资源及劳动力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建适
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将本地的种植、养殖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再推向市场。这样,既可以积累集体资金,又可以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消化个别存在的隐形失业人员。只有集体有了积累,有了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物质基础,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要夯实配套改革这个基础。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目前一些配套的改革制度还考虑得不够,带来了基层组织建设上的难度。财政转移支付的改革力度太小,乡镇部门机构改革,尤其是“七站八所”的改革不到位;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上,等等。由于这些配套改革没有及时跟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处在了“夹缝”中,暴露出不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必须切实理顺权责关系,努力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改革氛围,利用节约下来的有限资金,为群众兴办实事,让群众看
到改革的成效,从而自觉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改善村组干部待遇。村干部作为村上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工作辛苦,待遇不高,为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公道地对待每一位干部,对那些公正清廉、奋力工作,时时处处把群众利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为改变本地落后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要充分肯定、表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全面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乐于奉献,多作贡献。将目标、考核、评议、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对先进班组、优秀村干部、先进帮扶单位、优秀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贤内助”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坚持每年春节、“七一”前慰问老党员、贫困党员和先进典型,开展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
工作,认真落实村办公经费和干部报酬,使村干部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与本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与村民收入的水平相协调。通过建立离任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制度,这样即能激发村组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广大农户的拥护。
三、基层班子建设及作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及作风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没有达到目前工作的要求。首先反映个别村组干部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缺少学习资料积累,没有学习的记录,致使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时缺乏应有自觉性和坚定性;其二是党建理论知识较贫乏。许多干部对党建基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在遇到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不能妥善处理。个别村党支部在两委会的核心作用不够突出,对本村发展没有长远的考虑。村组的组织生活也不
正常。有的党支部一年组织不了几次学习,即便开展活动也是流于形式,缺1 2 3 下一页
第五篇: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2007-02-08 08:04:0
4某某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二00x年三月
某某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报告
二00x年年初,某某镇七个行政村进行了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较强群众观念及工作能力的村组干部,配备了具有一定带动能力和凝聚能力的两委班子。当前,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村组干部和两委班子成员能否把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凝聚和带动力,我
们进行了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并就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不妥之处,请上级领导指正。
一、某某镇村组干部及两委班子现状
目前,某某村七个行政村共有村27人,35岁以下的有11人。(横沟村两委班子是最年轻的领导集体,书记31岁,主任27岁)。支部班子共45人,从性别看,男41名,占 %,女4名,占%;从年龄看,支部班子平均年龄岁,较上届降低岁,其中40岁以上的33人,占%,35-岁的8人,占 %,34岁以下的4人,占%;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含大专)以上1名,占 %,中专1名,占 %,高中13名,占 %,初中26名,占 %,小学4名,占 % ;支部班子中,任村党支部书记10年以上的1人,任村党支部书记6-9年的3人。村委会班子共46人,从性别看,男41名,占%,女5名,占%;从年龄看,村委会班子平均年龄岁,较上届降低3 岁,其中40岁以上的22人,占%,35-岁的13人,占%,34岁以下的11人,占%;从文化程度看,中专1人,占%,高中5名,占 %;初中36名,占%,小学4名,占% ;村委会班子中,任村委会主任10年以上的4人,任村委会主任6-9年的6人,任村委会副主任6-9年的1人。
总体上看,新的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以来,很好地维持了农村社会秩序,村里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党员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奉献精神,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两委班子成员仍然存在文化水平不高,平均年龄较高等现象。还有个别党员的生活水平不如一般群众,先锋模范作用无从谈起。更为突出的是个别村中党员发展缓慢,积极分子队伍薄弱,有的村改选甚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村主任接班人。
二、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报酬现状及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2年,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的
统一部署,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这次税费改革,对于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
(一)、机构难运转。改革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减负率在30%左右,但与此相伴的是镇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减少。以村级财力为例,改革前,我市村级财力是102万元,村平6万元;改革后,村级财力为45万元,村平万元,比改革前减少57%,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镇村组织越发显得窘迫。
(二)、队伍难稳定。一是得失不相称,心理难平衡。改革后,为了弥补收入上的减少,各镇相继采取精简干部的办法以减少支出,使得基层组织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村组管理幅度增大,工作难度增强,使基层干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按照嘉郊办字(2002)45号文件
精神,村干部正职每月400元,副职每月350元,队长每月120元。按照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定岗、定编及精简工作的原则,村级干部交叉兼职,每个村干部必须兼任一个小组的村民小组长。但是某某镇目前有84眼机井,每名组长平均管理两眼机井,到农忙浇井水时组长需要全天候的管理,不可能真正精简掉,从而造成实际在职的组干部多于编制规定的组干部人数。如某某村9个组仅有6个组长编制,中沟村6个组仅有3个组长编制,给村上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面对当前繁重的农村工作,村组干部都快成了脱产干部,很难顾及自已家里的事,干得再好,一年也就是三四千元,等于或少于种一亩地洋葱的收入。二是激励无手段,后顾之忧难解决。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青春都奉献了,离任后却没有保障。普遍反映村干部“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现实的反差不可
避免地导致村干部心理的失落感和不平衡,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有些村干部得过且过,个别村基层干部干脆“摞挑子”。
(三)、实事难兴办。随着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力的下降,“无钱办事”的问题日显突出,群众思想难于统一,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村里在搞集体建设项目时举步维艰,一些有利于村民的科技项目、公益建设项目也难以落实,搞农村基础建设缺少可调动的资金。
(四)、地位难巩固。应该说,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还很多,比如,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经费如何解决;合村并组管理幅度增大后,如何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党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农村干部如何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这些影响,集中反映一点,就是税费改革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原有的困难和矛盾更凸显出来,构成了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生
存威胁。在农村基层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不具备、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农村党组织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下,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已在现实中受到了威胁。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矛盾增多、难度增大,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所引起的。从实际来看,不少村班子之所以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绝大多数都是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必要物质基础,群众长期不能得到任何实惠,必然对干部缺乏认同感、信任感,班子必然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农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农村基层组织长期局限于财力的限制,必然导致党群、干群之间容易滋生矛盾。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种种问题,发展不够是关键的症结所在。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开展工作。
(一)、必须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
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要通过税费改革减负增收,更重要的要通过加快发展致富。只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村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在抓发展问题上,基层组织要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只坚持紧扣发展这一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唯一出路。二是思路问题,即发展经济要有正确的思路,思路决定着出路,如何形成正确的思路?第一,必须看准市场抓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查,力争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层次调高、机构调活,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第二,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发展农村经济各村有各村的实际,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第三,必须发展科技强后劲。发展农村经济也要朝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坚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农业专家型人才,走
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道路。第四,必须在富群众的同时富集体。在鼓励、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必须考虑和抓好村级集体的发展。各村应发挥资源及劳动力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将本地的种植、养殖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再推向市场。这样,既可以积累集体资金,又可以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消化个别存在的隐形失业人员。只有集体有了积累,有了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物质基础,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要夯实配套改革这个基础。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目前一些配套的改革制度还考虑得不够,带来了基层组织建设上的难度。财政转移支付的改革力度太小,乡镇部门机构改革,尤其是“七站八所”的改革不到位;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上,等等。由于这些配套改革没有及时跟上,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就处在了“夹缝”中,暴露出不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必须切实理顺权责关系,努力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改革氛围,利用节约下来的有限资金,为群众兴办实事,让群众看到改革的成效,从而自觉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三)、改善村组干部待遇。村干部作为村上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工作辛苦,待遇不高,为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公道地对待每一位干部,对那些公正清廉、奋力工作,时时处处把群众利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为改变本地落后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要充分肯定、表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全面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乐于奉献,多作贡献。将目标、考核、评议、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
对先进班组、优秀村干部、先进帮扶单位、优秀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贤内助”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坚持每年春节、“七一”前慰问老党员、贫困党员和先进典型,开展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工作,认真落实村办公经费和干部报酬,使村干部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与本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与村民收入的水平相协调。通过建立离任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制度,这样即能激发村组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广大农户的拥护。
三、基层班子建设及作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及作风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没有达到目前工作的要求。首先反映个别村组干部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缺少学习资料积累,没有学习的记录,致使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时缺乏应有自觉性和坚定性;其二是党建
理论知识较贫乏。许多干部对党建基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在遇到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不能妥善处理。个别村党支部在两委会的核心作用不够突出,对本村发展没有长远的考虑。村组的组织生活也不正常。有的党支部一年组织不了几次学习,即便开展活动也是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
(二)、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较弱。一些村干部满足于过去的成绩,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将群众放在对立面,在工作方法上习惯于凭经验办事,不善于和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致使基层组织建设趋于弱化。个别村组党组织制度不健全,教育管理工作没有正常开展,导致冬季农闲时出现赌博现象,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及村组干部的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应充分引起广大村组干部的高度警惕。
(三)、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另一方面缺少对农村干部的培养途径;再一方面农村还存在着“少数人选少数人”的问题,致使一些优秀的,有潜力的农村青年难以脱颖而出,有些村组干部连任已达十几年,没有培养后备干部。
(四)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职能定位不准。在当前的农村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必须思考“干会么,怎样干”的新课题;基层干部必须重视 “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干部的新要求。但目前我们基层组织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基层干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素质。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没有把工作重心转变到定位在依法行政,以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管理村组事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研究市场、规模经营和产供销配套服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自身示范做样子,教育群众换脑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
经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一)、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形成全镇各单位部门齐抓共管,抓好农村基层建设的良好氛围。
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确定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对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提出规范性要求,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制度,确保农村党建工作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的工作体制。充分利用“三个代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开展联系农村基层活动,扎实有力地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切实改进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密切与农村广大群众的联系。
1、针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反映的问题,做好规范。例如:进一步对财务收入、支出两大项的内容公开的表式进行修改完善和统一,对村财务管理进行规范。如强调 “饭店就餐不许
挂帐”、“干部报酬群众评议”、“村民办事不得过夜”等,以此进一步促进村务公开的制度建设。进一步突出“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公开时间的经常性,公开形式的有效性”三个重点。可按照有关程序选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切实履行职责,尝试实行“村民质询会议制度”,把监督制约权交给群众,争取使村务公开成为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绿色通道”。,2、针对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切实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大力进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实效,内容应涉及党建理论、科技文化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等方面,通过组织讨论,谈体会,找差距,理思路,定目标,切实发现和改正思想作风中存在的问题。
(三)、在党组织生活的规范化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农村干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1、针对转型时期农村党员的思想
状况,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增强党性,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党员干部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教育,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规范健全村两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通过定期召开党委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实行村民议事会制度,做到村里的大事、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决定。
3、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的工作制度,将民主评议村干部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民主测评、听取意见和召开民主生活会,使广大村干部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看到成绩,找准差距,确定目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群众对村干部工作和言行的监督,促进干部与群众的交流。
4、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依法推
进村民自治。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的政策,组织村民充分讨论酝酿,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村规民约。对应当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违反了村规民约应怎么办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共同遵守,共同监督,在坚持合法性、群众性、实效性原则基础上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
(四)、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放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各级党组织的信任程度、支持程度。
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要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工作方法上必须做到眼睛向下,以群众的需要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围绕着群众的需要开展工作。各村可以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将绝大多数村民关心的问题、提出的要求一一列出,在两委会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这些问
题和要求制定出工作的计划,力争在短期内给群众满意的答复。多办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如修路建桥,通水通电,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等。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
1、进一步形成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继续坚持和落实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通过联系点工作能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2、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在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中必须明确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其领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导;二是思想领导;三是组织领导;四是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上的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另
一方面要将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抓落实。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在优秀年轻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切实改变目前农村党员年龄大、文化低、观念旧的构成结构。
(六)、抓好班子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不能抓好,关键在领导班子。必须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村镇党政之间、村“两委”之间的职责权限,切实解决好基层干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一是要健全选拔机制,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解决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要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坚持继续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上工作,引导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的人在农村创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选拔村级干部储备人才。二是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
农村基层干部难当,有客观环境的原因,要通过理顺关系、发展经济、创优环境来逐步加以解决。同时,也有主观因素的原因,那就是针对农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干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难以与新形势相适应,存在“本领恐慌”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要利用各级党校阵地,力争通过一至二年时间把要村支部书记轮训一遍,教育培训经费由各级财政解决,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要有目的地选择一批村级主职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跟班学习。三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的“难留”问题。要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四、其它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共青团、妇女工作的组织生活情况中存在问题
群众组织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组成
部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同时抓好共青团、妇联这些村级组织的建设。团支部是农村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妇代会是联系广大妇女的群众性组织。但是近年来,我镇七个村的团支部很少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活动和参加组织生活,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团员开展教育和监督,有规定不遵守或不执行规定,使规定形同虚设,团组织建设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妇代会领导和组织妇女组织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但也还是不能完全适应和跟上目前农村改革的形势和步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妇代会的作用,教育团员青年和广大妇女同志在思想上不断提高,在政治上不断进步。一是指导团支部在急、难、险、重等任务中打头阵,让广大农村青年在实战中得充分的锻炼,尽快成熟和成长,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二是进一步理顺青年团、妇代会等组织和党支部的关
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围绕村里的中心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发挥青年团和妇女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凝聚力,多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新时代农村的和谐氛围。
(二)、党建活动室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村党建活动室建设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有个别组没有象样的村民党建活动阵地,或是有党建室而设备不配套。现在进行的“四进五化”教育,内容较为枯燥,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村民们来说,缺乏吸引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抓住关键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加强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利用党建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对村民和村干部进行培训,使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语言,为村民展开讲解。同时抓好平时的学习培训,在村民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空气,使村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不断提高做好工作的本领。
2、针对个别村组无文化活动室和部分村组的文化活动室简陋,年久失修,内部设施配备不够完善的现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兴建、维修活动室,解决村级组织没有活动、议事场所的问题,对党支部工作成绩突出的要补贴建设资金,配发电教设备。安排单位结对帮建,村村实现“有室议事”。
3、以文化活动室为载体,切实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办农村用技术培训学校,农民夜校提高和增强村民的农业科学技术、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法规意识。按照农村实际需要编制教材,常年办班。以村民党员为主体,对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村劳动力实施实用技术培训。邀请院校专家进村授课,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将农业技术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使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劳动技能大大提高,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和农
业及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村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有些村组干部认为,只要把经济抓上去,其他工作自然就上支去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导致村里歪风邪气抬头,赌博之风风行乡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及社会治安,污染了社会风气。在村里还有相当的人存在着见利忘义,是非不明,封建迷信,邻里不和,家庭纠纷等不良现象。
针对群众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村党支部要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村民进行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结合村民办理婚丧事宜,开展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教育;结合调处民事纠纷,开展赡养老人、团结邻里,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教育;伴随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建设农村文明小康
城镇的长期目标。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保证,是提高农民组织化、农村制度化的必然要求。只有把农村基层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农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农业兴旺发达、农民文明富裕、农村繁荣稳定的目标。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工作的开展,把某某镇建设成农业兴旺、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