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调研报告
促进中医发展应端正从医理念
甘泉县中医医院---屈红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编制和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医医院同综合性医院一起被推向市场。由于政策投入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为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医医院很大一部分经费要从药品差价中获取,不得不“以药养医”、“以西养中”,导致中医特色优势淡化,服务领域萎缩,“国粹”沦为配角。今年,我市明确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院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控制医药费用,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给中医医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场改革中,本人认为,中医医院应当以突出中医特色为立足点,端正从医理念,全面扩展服务功能,重树中医辉煌。
一、现状情况:
(1)中医药服务领域逐渐缩小,特色优势有淡化趋势传统中医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使得中医特色有淡化趋势。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尤其是住院病人被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更少,中医院的中医治疗率正逐年下降。
(2)中医药人才短缺现在我们所谓的中医主要是按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传统中医上有真正成就者甚寡,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严重问题。
(3)中医药不能正常地在健康保障中发挥作用中医药曾经作为主要医疗科技要素支撑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
1体系,基本实现了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而这种以低成本取得高效率的医疗保障模式正逐步衰落、解体。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不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中国农村稳定发展的严重问题。
(4)基础研究滞后,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基础研究薄弱,低水平、重复性研究过多;科学层次上的关键问题提炼不够,没有明确稳定的中长期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学科间接触不良、交融不畅,难以形成学科碰撞;缺乏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及科学诠释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原创性成果。
(5)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我国的中药材出口不仅不增长,还出现了连年的下降。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
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影响中医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多年来中西医汇而未通、结而不合的根源,因而形成了医学的多元化模式,虽各具特色优势,但中医则较难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学抽象的理论不易为现代人所理解,其较慢的疗效、繁琐的服药方法也难以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相适应。
(2)传承教育的局限性传统中医学术的继承主要靠师传、私塾、自学等方式,使人们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加之医家各承爱技,秘而不传,导致一些实践医学得不到继承和发展,中医许多成功的经验,往往只属于个人,很难成为医学界共同掌握的技术。
(3)中、西医药学两大学术体系的不同中医与西医这两种体系的课程并存设置而未能进行合理的优势比较和解说,容易造成中医院校的学生对两大医学体系思想方法和观念上的对抗与冲突,出现不同程度的“西化”倾向,对培养中医药人才带来负面影响。
(4)市场经济对中医的影响中医医疗项目价格普
遍偏低,使用中医治疗处于经济亏损状态。经济杠杆的制约
使相当多的中医院不得不放弃中医特色和优势而大量开展收费较高、见效益较快的现代医学检查、治疗和手术,以补偿中医服务的亏损。由于许多国家不理解中医的诊断术语,不懂辨证施治,因此不敢使用中成药,造成了中成药出口困难。
(5)只求保护,不思竞争多年来社会上形成了这
样一种思潮,认为对中医不赶快抢救和不采取特殊的政策支持就要被淘汰出局。不求自强自立,只能削弱竞争能力,使中医学失去生命力。在与现代疾病斗争中,由于疾病谱不断翻新,老理论、老经验碰到新问题,又畏于西医的强大,屈就西医。
(6)中医“辨证论治”的缺陷辨证施治,由于过
于灵活,而使它的疗效难以确定,用于此患者的治法不能确定用于彼患者是否同样有效,从而导致了中医疗效的不稳定性。
三、加快中医药特色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一要放弃赢利思想,让民众在感情上接受中医。医院既要在医学角度尊重人,更要在社会学角度尊重人,要更加深刻理解“衣食父母”含义,也就是如何为“父母”服务,而不是如何向“父母”索取“衣食”。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患者,患者在中医院诊断后,无论是到药店、个体诊所购药,都视为对中医的支持认可,做到充分尊重患者选择、争取患者理解使中医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二要强化宣传手段,让民众在认识上相信中医。要通过在电视台开设中医讲座、在农村和社区大量发放宣传单、在广场演出中医节目、在中医院设立中医讲解员等方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宣传中医“简、便、验、廉”优势,也就是中医诊断方法简单、治疗手段便捷、疗效灵验、价格低廉的优势。坚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大众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
响。同时要严打游医、巫医、玄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三要拓宽服务项目,让民众在行动上应用中医。要根据广大群众的特点和需求,针对基层多发病和常见病,立足中医医院实际,中医特色明显的科室,推出中药熏蒸、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艾灸、穴位敷贴等中医疗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推出冬病夏治、中药贴敷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医疗服务,要争取扩大中医中药医保报销比例,使群众更加愿意使用中医中药。
(二)、要坚持“治未病”理念
一要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中医要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所以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地开出药方。
二要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用食而后用药,否则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如不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将百药难为。
三要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在发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发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所以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的差异,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疾的不同需要。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要坚持“中医现代化”理念
一要坚持中医理论根基不动摇。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新医改的大好形势下,中医院应该理直气壮坚持中医本色,挖掘中医自身的特
色优势,并且把这种优势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变成真正能为人服务的能力。
二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院要充分运用我国所具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经验,以及现代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学体系。
三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名药”战略。中医医院要树立起中医的“名医、名科、名院”品牌,增强中医医院整体实力。组织实施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在医院大力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和各种中医药人员学习班,全面提高中医药人员素质,防止中医医院西化。
2013-10-15
第二篇:中医调研报告
促进中医发展应端正从医理念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编制和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更好的为
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医医院同综合性医院一起被推向市场。由于政策投入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为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医医院很大一部分经费要从药品差价中获取,不得不“以药养医”、“以西养中”,导致中医特色优势淡化,服务领域萎缩,“国粹”沦为配角。今年,我市明确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院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控制医药费用,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给中医医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场改革中,本人认为,中医医院应当以突出中医特色为立足点,端正从医理念,全面扩展服务功能,重树中医辉煌。
一、现状情况:
(1)中医药服务领域逐渐缩小,特色优势有淡化趋势传统中医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使得中医特色有淡化趋势。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尤其是住院病人被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更少,中医院的中医治疗率正逐年下降。
(2)中医药人才短缺现在我们所谓的中医主要是按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传统中医上有真正成就者甚寡,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严重问题。
(3)中医药不能正常地在健康保障中发挥作用中医药曾经作为主要医疗科技要素支撑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而这种以低成本取得高效率的医疗保障模式正逐步衰落、解体。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不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中国农村稳定发展的严重问题。
(4)基础研究滞后,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基础研究薄弱,低水平、重复性研究过多;科学层次上的关键问题提炼不够,没有明确
稳定的中长期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学科间接触不良、交融不畅,难以形成学科碰撞;缺乏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及科学诠释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原创性成果。
(5)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我国的中药材出口不仅不增长,还出现了连年的下降。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
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影响中医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多年来中西医汇而未通、结而不合的根源,因而形成了医学的多元化模式,虽各具特色优势,但中医则较难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学抽象的理论不易为现代人所理解,其较慢的疗效、繁琐的服药方法也难以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相适应。
(2)传承教育的局限性传统中医学术的继承主要靠师传、私塾、自学等方式,使人们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加之医家各承爱技,秘而不传,导致一些实践医学得不到继承和发展,中医许多成功的经验,往往只属于个人,很难成为医学界共同掌握的技术。
(3)中、西医药学两大学术体系的不同中医与西医这两种体系的课程并存设置而未能进行合理的优势比较和解说,容易造成中医院校的学生对两大医学体系思想方法和观念上的对抗与冲突,出现不同程度的“西化”倾向,对培养中医药人才带来负面影响。
(4)市场经济对中医的影响中医医疗项目价格普遍偏低,使用中医治疗处于经济亏损状态。经济杠杆的制约使相当多的中医院不得不放弃中医特色和优势而大量开展收费较高、见效益较快的现代医学检查、治疗和手术,以补偿中医服务的亏损。由于许多国家不理解中医的诊断术语,不懂辨证施治,因此不敢使用中成药,造成了中成药出口困难。
(5)只求保护,不思竞争多年来社会上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潮,认为对中医不赶快抢救和不采取特殊的政策支持就要被淘汰出局。不求自强自立,只能削弱竞争能力,使中医学失去生命力。在与现代疾病斗争中,由于疾病谱不断翻新,老理论、老经验碰到新问题,又畏于西医的强大,屈就西医。
(6)中医“辨证论治”的缺陷辨证施治,由于过于灵活,而使它的疗效难以确定,用于此患者的治法不能确定用于彼患者是否同样有效,从而导致了中医疗效的不稳定性。
三、加快中医药特色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一要放弃赢利思想,让民众在感情上接受中医。医院既要在医学角度尊重人,更要在社会学角度尊重人,要更加深刻理解“衣食父母”含义,也就是如何为“父母”服务,而不是如何向“父母”索取“衣食”。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患者,患者在中医院诊断后,无论是到药店、个体诊所购药,都视为对中医的支持认可,做到充分尊重患者选择、争取患者理解使中医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二要强化宣传手段,让民众在认识上相信中医。要通过在电视台开设中医讲座、在农村和社区大量发放宣传单、在广场演出中医节目、在中医院设立中医讲解员等方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宣传中医“简、便、验、廉”优势,也就是中医诊断方法简单、治疗手段便捷、疗效灵验、价格低廉的优势。坚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大众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同时要严打游医、巫医、玄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三要拓宽服务项目,让民众在行动上应用中医。要根据广大群众的特点和需求,针对基层多发病和常见病,立足中医医院实际,中医特色明显的科室,推出中药熏蒸、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艾灸、穴位敷贴等中医疗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推出冬病夏治、中药贴敷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医疗服务,要争取扩大中医中药医保报销比例,使群众更加愿意使用中医中药。
(二)、要坚持“治未病”理念
一要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中医要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所以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地开出药方。
二要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用食而后用药,否则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如不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将百药难为。
三要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在发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发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所以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的差异,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疾的不同需要。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要坚持“中医现代化”理念
一要坚持中医理论根基不动摇。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新医改的大好形势下,中医院应该理直气壮坚持中医本色,挖掘中医自身的特色优势,并且把这种优势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变成真正能为人服务的能力。
二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院要充分运用我国所具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经验,以及现代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学体系。
三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名药”战略。中医医院要树立起中医的“名医、名科、名院”品牌,增强中医医院整体实力。组织实施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在医院大力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和各种中医药人员学习班,全面提高中医药人员素质,防止中医医院西化。
第三篇:大健康中医类调研报告
“大健康”时代 中医类调研分析报告
一、市场需求洞察
现代社会发病率的逐年攀生,亚健康人群的大幅增加,全社会医疗及卫生支出越来越大,呼唤着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全民养生健康热潮运动的流行。从媒体到消费者,养生与健康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子女总是希望父母健康长寿,并且乐意更好的回报他们!中产阶级的形成,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来临,为健康产业在中国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中医理疗保健作为一项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已形成了一个富有朝气的新兴产业。市场上各类中医理疗服务机构数量众多,但缺乏较有影响力的品牌。服务项目大同小异,缺乏强有力的特色塑造和宣传。服务定位则呈两极化现象,一种是高端养生保健会所,服务品质较好,但针对高端人群,收费高昂;另一种是街边小店,价格低廉,但是服务品质无从保证,更谈不上专业性和品牌度。
二、中医经营种类与分类
手法类:按摩、针灸、火罐、刮砂、火疗等
器械类:电疗、磁疗等
中药药用类:艾疗、药酒、药浴等
内服调理类:食疗养生等
三、市场定位
目前现有的中医实体行业主要为社区化门店,以附近社区的居民为主要消费群体,以口碑型客户为辅助消费群体。
四、市场分布
所谓结点,就是能够集结人群的地点,一般来说,顾客是相对固定的。主要依靠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结点(社区)来选址开设,社区的选择以中端、高端社区以及政府机关、行政机构家属区为目标。
五、市场环境分析
1.行业经营状况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中医养生美颜美体保健服务行业大部分都以单一项目产品引入推广为主,无论是美容院还是中医养生馆,几乎都是经营单一项目产品,而且主要以护理方面的系列项目产品为多数,名义上以中医养生为幌子来招来顾客,但实际上推广的是一些皮肤表层方面的一些化学药物美容产品,短期内给客户造成的往往是短期的效果感觉产品与护理,给客户主观上认为真的给人带来了所需要的效果,让顾客在某一时间段形成一定的依赖性,但时间一长,很多产品都会不同程度上造成反弹效果,当顾客再次提出需要解决方案的时候,往往只有敷衍或需要让顾客再次支出更高的消费成本才能解决问题,这样一来自然造成许多顾客自动流失,从而在行业上造成顾客一连窜的信任度下降,往往这一家的顾客今天在这家消费,同时又在另一家成为VIP会员,或者干脆投诉退款等等。而一些中医养生馆所推广应用的是除了单项的中药护理服务,在美容美颜方面的项目产品功效搭配又不是很到位,往往只在顾客的身体方面做足了内部功夫又忽略了顾客的一些皮肤表层上的护理,给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觉得美肤养颜的专业性不强,同样造成不少顾客的流失。
2.行业竞争
中医美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也是因为一个时期以来媒体对于中医养生方面正确的引导、以及消费者对于亚健康的逐渐重视以及对于中国中医知识的喜爱和兴趣、使中医保健养生美容迅速的在社会上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美容的迅猛发展将为教学研究、生产、营销单位带来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增强了我国传统民族产业的竞争力。中医养生保健美容飞跃发展决于以下两方面: 一是中医养生保健美容的特点 ;二是美容行业环境以及美容技术的创新和资源整合给予中医养生美容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这几年来,“基因美容”、“干细胞疗法”、“中医美容”、“医学美容”、“艾灸美容”、“香薰美容”、“拔罐美容”、“微针美体”等等概念美容手法的对于大家来讲并不陌生,特别2007年以来运用到了美容界中更广、更深领域的中医学美容,如:中医按摩、刮痧、艾灸、耳部全息疗法、足部全息疗法等等均来自中医理论的面诊、罐诊、耳诊。可以说这些疗法或者诊疗在中医美容行业的良性发展应用方面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起到了不少的积极推广作用,同时在某种成程度上行业之间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市场竞争,但综合分析目前市场上的这些项目产品在应用方面几乎都是功效比较单一,运用手法千遍一律,甚至只追求利润,在技术手法上简单敷衍顾客,忽略了中医养生原有的精髓精神。只求短期效果,注重客户过分依赖性的反复消费,在中医养生与中医美颜相结合的这个资源互动上做不到位,甚至两者根本没多大联系,只在表面问题上大力宣传中医养生美颜的理念,实际运用上并没有真正结合中医养生的特色理疗之道。可以说目前市场上真正以中医养生美颜的护理疗法并没有得以大力推广普及,很多品牌都是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品牌杂论,市场竞争几乎是一片弱势,真正经典的成功的中医养生美颜品牌少之又少。
六、经营模式
1.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保障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健康。但自从西医进入中国后,中医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西强中弱的现状。周边的韩国、日本倒是把中医发扬光大,做的比国内好。国家为了振兴中医,特别制定了针对中医药的产业政策,鼓励中医药的发展,其中规定凡家里祖上两代为中医的,没有执业医生证也可从事中医生的工作,包括原吴义副总理推下后也在学中医。保健品实行中医养生馆模式迎合了国家政府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能得到政策的支持,至少不会轻易取缔掉。
2.相比西医西药,中医中药在疑难杂病方面更有优势,而且药品本身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特别是药食同源类的药品或食品。而西医西药在这方面则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药品的毒副作用大,容易引起并发症。人们开始呼唤回归自然,近些中医养生的兴盛就是这个原因。保健品的中医养生馆模式宣传的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更能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3.中医养生馆内设了中医师,大多是退休的老中医、正规中医药大学出身有实践经验的中医,还有就是中医医院出来的中青年医生。他们都有丰富和专业的中医理论,同时又有多年的实战经验,能够通过望闻问切,依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状况量身定制相应的调养方案,对症下药,见效快,针对性强,受到消费者的喜欢。能消除纯粹卖保健品或推销保健品时,消费者的信任问题,至少对医生的话很认可,离成交不远。4.通过医生的专业水平,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减少部分单一产品使用所产生的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提高了顾客的重复购买率,利于长期操作。
5.店内开展的中医免费项目和收费对消费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如免费的中药茶、血压、血糖等检测,收费的项目如中医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因此店里大部分时间都会有顾客,创造较好的氛围,利于销售。同时在店内举行的讲座等能吸引中老年人到店听课,保证店内的人气,能发掘或扩大销售。
6.采用中医养生馆模式操作保健品相对而言是比较新的模式。同时店面的存在,消费者消费将更放心,虽然也会被怀疑,但总有个店,真有什么问题还知道去那里找,没有店面,很多人就直接把保健品推销的人当成骗子,除非是熟人介绍或已经建立起信任的老顾客。因此有店面更能促进消费。
7.中医养生馆店内的中医氛围布置,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店面的中医文化,通过招牌、卷轴、挂画、牌匾等传播。传统给消费者的是名医、名方、名药,容易形成口碑传播。
8.中医养生馆模式利于终端的宣传推广。通过健康讲座、检查、义诊等方式,相比较容易与社区达成合作,为社区作些免费的工作,获得进社区宣传的目的。
9.降低对药店、大卖场等渠道的依赖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丰富,终端的进场成本水涨船高,进药店、大卖场不仅进场费高,还需要人员促销,没有人员,不是强势广告产品或大牌产品难以动货,开设店面降低对渠道的依赖性,成本可控性强。
10.中医养生馆模式能把服务做到及至,如果店面允许,在店内可以做很多老顾客的服务,通过服务提升销售和二次消费。同时也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
七、湖北省内中医大师
根据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卫生厅发布的名单如下: 湖北中医大师候选人名单(10名)
湖北中医药大学
教 授 李今庸 湖北中医药大学
教 授 田玉美 湖北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 王伯祥 湖北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 张晓星 湖北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 李同生 武汉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徐升阳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主任医师 杜建民 武汉市普爱医院
主任医师 黄少华 荆州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刘云鹏 黄石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 朱致纯
八、全国中医大师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部门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下面是30位国医大师的名单:
王玉川 王绵之 方和谦 邓铁涛 朱良春 任继学 苏荣扎布(蒙医)李玉奇 李济仁 李振华 李辅仁吴咸中 何任 张琪 张灿玾 张学文张镜人 陆广莘
周仲瑛 贺普仁 班秀文徐景藩 郭子光 唐由之
程莘农 强巴赤列(藏医)裘沛然 路志正 颜正华 颜德馨
九、国外引进药物流程
先成立公司,注册《药品经营许可证》
然后再申请审批
十、注册名称
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中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2.中医药馆有限公司 3.中医养生养老有限公司 4.中医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5.中医养生有限公司 6.中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7.中医药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8.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十一、注册经营范围
医院管理,化妆品、消毒产品、卫生用品、保健器械销售,美容服务,中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康复科、推拿科),中医药文化传播、养生保健、培训活动;中药材种植、收购业务及信息咨询、中医药保健技术项目推广应用,提供有关医院经营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以自有资金对医药、医疗机构进行投资,健康咨询服务,医院投资管理 预防保健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专业、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中医科;骨科医疗技术、骨科康复技术、治疗设备技术、医药技术研发;计算机软件研发、生产、批发、零售;对骨科医院的投资;医疗器械一类批发零售(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等
附1
XX中医养生馆内部管理细则
要想做到长期发展,以及长期留住客户赢的好的口碑。跟我们的内部管理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内部管理就是我们的生命线。因此,以下日常管理制度供您参考。您可以舍去不当的增加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一,日常管理制度
1、准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事假、病假应办好请假手续。
2、按规定穿着工衣,佩戴工号牌,按规定签到。(不能代别人签到)同事见面要主动打招呼。
3、上班时不得会见亲友,不准打私人电话,严禁在工作场所内抽烟、吸毒、喝酒、吃东西、追逐打闹。
4、拾获客人遗留物品、同事的东西,必须及时报告处理。
5、服从工作指挥,如发现物品损坏或出现故障要及时上报处理,联系维修,以免后患。
6、不准私自带他人进入工作地点,不得私自将本店物品带出本店或赠予他人,更不能有偷窃行为。
7、工作用具使用前后必须清理干净,摆放整齐有关物品、工作地点不得摆放出工作无关物品,设备用完后,必须放回原处,并清洁干净。
8、工作要认真负责,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任务如遇到疑难问题要报告请示处理,因责任心不强,不按服务规范操作而造成的人为错误或影响理疗效果,当事人要受到经济处罚。
9、按规定交接班,如违反规定造成损失,要受处罚。
10、下班前按消防制度检查水、电、门窗,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二、考勤制度
l、迟到早退:按时着装工作服上班进行签到,迟到10分钟内扣X元,半小时以上按事假论处。
2、休息日:每月全休X天,休息日的具体日期由店经理安排轮休,如需换休息事先申请。
3、病假:员工申请病假,必须持有效病假证明,由经理和本店店经理核准方可申请休假,须书面申请并经经理批准,如员工因突然患病,不能上班,须设法于当值时间之前电话通知店经理,休假后补办休假手续。
4、事假:员工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事假,或换休假,必须提前1天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休假,未经批准无故缺勤或擅离岗位者,按旷工论处。事假不超过一个星期,事假当天无工资。请短时间事假累计9小时算1天。
5、当班期间不经批准擅自离岗者,每半小时扣X元,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
6、遇停水、停电或其它原因不能营业,须经通知后方才能离岗,否则按旷工处理。
7、旷工1天扣X元。
三、奖励制度
一)评选营业冠军一名,奖励 X元。二)员工生日,由养生馆送生日蛋糕。三)员工奖励分三等
1、员工有下列事迹之一者,设定为三等奖,给予 ?元奖金,并由办公室书面通报表扬。
(1)、敬业勤恳,工作积极主动,连续三个月完成任务。
(2)、热心奉献公司(单位),在个人业绩和顾客服务方面有具体事例者。(3)、严守本公司的规章制度,敢于阻止揭发违纪员工的行为者。(4)、维护公司形象,优质服务受到顾客表扬者。
2、员工有下列事迹之一者,将设定为二等奖,并给予 ?元奖励或晋升,并由总经理书面通报表扬。
(1)、改进公司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方面做出显著成绩或提出合理建议,被公司采纳者。
(2)、连续三个月双倍完成任务,并协助同事提高业绩。(3)、业绩、营销策略及开发项目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3、员工有下列事迹之一者,给予记一等功,并给予 ?元以上奖励。(1)、在保护公司财产方面做出贡献,使其免受重大损失者。(2)、防止或挽救事故有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者。(3)、有其他重大功绩者。
四、卫生制度
一)总则 营业场所厅卫生实行清洁制度:即班前小清洁、班中随时清洁、班后大清洁,还有分区域负责区域清洁,每周大清理,每天小检查,每月大检查,每月一次大扫除,每月一次大清洁。二)每日下班后卫生清洁:
1、地毯、沙发等的灰尘。
2、地面的打扫
3、茶几、收银台、咨询台、窗玻璃、灯具、花灯、墙面、天花板、毛巾的摆设、饮水机、器械设备、按摩床、美容床等营业场所的所有的灰尘、蜘蛛网。
4、对各类倒膜碗、粉刺针、毛巾、拖鞋、要进行每日消毒。
5、使营业场所所有摆设干净、明亮、无污垢、无水迹、无破损、整洁美观、室内空气随时保持清新、干燥、无异味。
6、做好灭蚊、灭蟑螂、灭老鼠工作、定期喷洒药物。
7、冰箱每日进行彻底清理和整理,对即将过期的使用物品或餐饮要按规定撤换。
8、消毒柜的使用和清理。
9、员工更衣室进行消毒
10、主管每天必须对店的卫生负有最后责任,淋水花草植物及挂图、宣传品的摆放。
11、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工作鞋、袜子等。
12、掌握消毒柜的使用方法、掌握清扫的顺序、抹擦的要求、清扫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使房间始终保持清洁、怎样使用保养电器(空调、音响等)、设备等。
三)卫生大扫除的安排:
1、每天一次营业面积搞卫生、理疗师定点包干区。包括: ①美容用品、用具、仪器设备。②地板、按摩床、茶几、玻璃、各种毛巾分开洗晒、收、消毒、垃圾每天倒。
2、每星期一次大扫除。包括: ①空调风扇叶 ②吊顶、蜘蛛网 ③床罩 ④床柜、窗帘 ⑤床底、沙发底、墙壁 ⑥清点用品产品的增减情况。
3、每月一次楼外清除。包括: ①门面外 ②窗外走廊 ③水池、水管等安全设备。
五、前台咨询 接待流程:
1、新客: →客人进门(热情开门让入)→了解需求并引导(店经理/助理咨询/前台)→掌握客人的需求及基本的状况,建议感受 →(安排预约)热情介绍优秀理疗师 →前台领用衣柜钥匙,引导客人进入更衣/沐浴(理疗师同时领用适合客人的产品及耗品,准备床位)→带客人至按摩床告之躺卧方式 →操作(结合初步了解的情况就客人理疗状况展开适当的产品和疗程介绍)→操作结束,扶客人起身,帮助适当松弛筋骨 →客人更衣〔与技术主管沟通理疗状况及客人的需求情况〕 →客人整理妆容(准备奉上养生茶)→请客人进大厅休息喝茶或餐饮 →店经理/主管二度咨询(了解客人感受、帮助客人制订合理适度的理疗方案,详细介绍疗程、帮助客人办理入会/包期/交费等手续)→完毕,热情送客人出门,并邀请再次光临 →整理总结待客资料,并记录在《顾客档案表》里。
2、熟客: →电话预约,安排接待时间及理疗师 →客人进门〔热情开门让入〕 →店经理/主管简单咨询客人上次理疗后状况,提出建议引导客人,理疗师引导客人进入内场更衣/沐浴(理疗师同时领用适合客人的产品及耗品,准备床位)→带客人至按摩床 →操作(根据客人的情况适当诉求仪器或其他疗程,并与客人交谈其感兴趣的话题)→操作结束,扶客人起身,帮助适当松弛筋骨 →客人更衣(向店经理/主管汇报理疗状况及客人的需求情况)→协助客人整理妆容(准备奉上养生茶)→请客人进店经理室/大厅休息喝茶或餐饮,店经理/主管了解客人感受、帮助客人制订合理适度的理疗方案、详细介绍疗程、帮助客人办理入会/包期/交费等手续)→完毕,热情送客人出门,并邀请再次光临 →整理总结客人资料,并做好记录。
3、其他: →客人进门 →热情接待,询问可提供什么样的方便 →了解来客目的,作出相应处理或告之店经理/主管出面 →礼貌送客。
六、行为礼仪
(1)、客人进店前台必须起立并问好,客人离去必须起身送出门口或电梯口(帮按电梯键);
(2)、店内见到客人或非本店工作人员要侧身让路并点头微笑问好;
(3)、店经理进理疗室或贵宾区关心客人时必须先敲门,理疗师必须热情介绍并表示尊重;
(4)、理疗师进店经理室必须先敲门,不可随意坐店经理的座位;(5)、店内人文气氛要亲切并不失专业;(6)、要与客人保持适度的距离;
(7)、店内遇到同事或上司必须打招呼;(8)、递送物品给客人必须双手;
(9)、咨询过程中咨询室的门必须关闭,保证相对独立的空间;
(10)、新客人到店要先请客人填写新客签到表和咨询表,会员到店要请会员签到并出示会员卡;
(11)、店内员工不得在店内大声喧哗和跑动,以免造成慌乱,破坏理疗环境;(12)、无论任何房门是否开着都必须敲门示意,得到允许才可进入; ☆
(一)、操作行为规范
1、客人到店5分钟内前台必须备齐产品及用具;
2、服务客人前必须检查好仪器及作好床位准备工作和客户资料档案;
3、理疗师服务客人时必须消毒双手;
4、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规定及仪器等的使用规则;
5、理疗师服务客人过程中必须轻声细语,密切关注客人的病理反应;
6、理疗师服务过程中不可随意离开工作现场,否则必须知会客人并尽快回到现场,要确保理疗的连续性;
7、服务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换理疗师,要确保疗程的完整性;
8、理疗师服务完毕必须及时整理工作现场(床铺,仪器,清洁并归还用具;
9、理疗师服务完毕必须即时让客人签名并将资料放入完成资料中;
10、理疗师手法操作必须准确熟练,并不断询问或引导客人感受;
11、技术主管在外场空闲时必须进内场关心客人,协助理疗师进行业绩铺叙,随时关心客人的感受及理疗师的服务品质;
12、每一步操作必须知会客人,让客人安心;
13、身上手上的饰物要取掉;
14、店内所有的物品,仪器均有固定的位置,使用后必须放回原处,定期做清洁和保养。☆
(二)、咨询规范: →问候 →询问(了解情况)→聆听(判断需求)→分析〔创造需求〕 →建议(给客人选择的余地)→成交
第四篇:关于开办中医美容专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办中医美容专业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医美容迅速发展, 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美容经国内学者不断挖掘、整理, 形成了现代中医美容新学科。医学美容是一种医学审美行为, 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医学美容的形成与发展, 与医学的实践和发展密切相关。中国传统医学美容, 虽未能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但其萌发与发展历史悠久, 几乎与中国医药学同时产生和同步发展。中国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美容医学经验, 发明了许多具有美容作用的方药和医术, 并在医学理论中阐述了极丰富的医学美学与美容方法。
一、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中医美容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 其发展轨迹大致可划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远古至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从大量古籍中可知此期的先民已很注重外表之美,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技书, 已有对面部黑斑、白斑、痤疮、接触性皮炎、瘫痕疙瘩等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的论述, 还对如何保持人之皮肤白嫩光泽、毛发的乌黑等,提出了一些理论和具体的方法。从战国时期起已盛行通过气功等养生术, 达到防衰驻颜的自然美的方法。第二阶段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64年):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此时期出现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等经典著作, 这些著作不仅为中医美容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中医美容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阶段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公元265年至960年):此时期是中医美容学逐渐成形时期。在唐朝, 经济上的繁荣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对美的追求更强烈, 妆型、发型、服饰得到了空前兴盛发展, 美不胜收。人们对美的强烈追求, 促使医学家也热衷于对美容的研究。此时期有不少的医家代表, 如葛洪、孙思邀、陶弘景、巢元方、王熹、孟洗等,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美容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第四阶段宋金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至1911年):此期是传统中医美容学的拓展时期。
二、中医美容的特点
2.1历史悠久 ,实践丰富
我国人民的人体审美意识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表现。秦汉时期,许多医书都已涉及美容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载有30余种美容中药。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 ,如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曲脂”。说明当时的美容水平已达一定高度。汉代中医美容内容之广泛。方药之丰富,于此可见一斑。晋代葛洪的《肘后方》。载有美容保健方和治疗方共147首。书中列有美容专篇“治黑疙黔黑发秃身臭方第五十六”。
2.2随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从上述可知中医美容的实践年代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美容就和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西方直至14世纪初。美容和医学才开始发生密切关系。因为美容与中医药学的紧密结合。使中医美容能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成熟较早,并具中医基本特点。
2.3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早在2000年前成书的 《黄帝内经 》,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医美容学理论的源头。该书对人体生理、病理、养生保健、疾病治疗等方面的论述,对后世中医美容的实践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在很多篇章中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五官、皮肤以及形体与内在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等的关系。
2.4辩证论治思想的体现
辩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在中医美容中也有所体现。在历代医书中,对各种损美性疾病的治疗虽无明确分型,但从古人对病因病机的分析和对同一病遣方选药的不同,可明显感到辩证论治的特色,如《圣济总录》认为雀斑的病因病机为 “风邓客于皮肤,疲饮浸清,其形外著,或饮食安坐 ,无所作为,若养生方所谓 积聚不消之病”,所载方则有偏去风邪的防风膏方,方中多为祛风药如防风、莫本、辛夷、白芷、细辛、独活等;有偏健脾行气利湿的白瓜子丸方,方中有白瓜子利湿化痰,陈皮健脾行气,燥湿化痰,车前子利水除湿。
2.5具有中医的整体观思想
整体观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整体观使中医美容学认识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须发、五官、爪甲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只有身体健康,气血流通,脏腑阴阳平衡,容貌、机体才不会衰老,须发才不会斑白,五官、爪甲才能得到
濡润。如仅追求外表的涂脂抹粉,是舍本逐末,正如《圣济总录》所说:“血气者人之神,又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服药以驻颜色,当以益血气为先,倘不如此,徒区区于青函染魏之米,去道远臭。”整体观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人如能顺应自然,调摄精神,锻炼形体,起居有常,就能达到健体延寿的目的,从而达到色悦等美容的必然结果。
三、中医美容的主要手段
3.1中药美容
中药美容是通过中药的内服或外用来治疗损美性疾病或养护肌肤的一种美容方法。这是中医美容手段中最主要、最常用、经验最丰富,已基本形成系列的一部分。内服药,主要是通过对全身的调理来达到局部治疗或补益身体的目的,是治本除根,健身抗衰的必要手段。美容内服药的主要剂型有汤、丸、散、丹、酒、膏等。外用药,直接针对体表局部病变,取效迅速。中医美容外用药剂型主要有脂(面脂、口脂、手脂)、粉、膏、霜、液、汁、面膜等。作为保健美容用的外用中药方。有一部分实际就是当今的药物化妆品。
3.2 针炙美容
针炙美容是通过针炙的各种方法。刺激经络、渝穴而达到调动机体内在因素,调整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抵御外邪入侵而延缓衰老及治疗损美性疾病的一种美容方法,是中医美容的独家手段之一。针炙美容源远流长,近几年针炙美容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常用来美容的针炙法有毫针法、炙法、耳针法、电针法、梅花针法、刺络法、火针法、穴位注射法、皮内针及埋针法、穴位贴敷法、穴位磁疗法、拔罐法、穴位激光法。
3.3穴位按摩美容
穴位按摩美容法。用各种按摩手法刺激身体的某一穴位或部位,一方面通过经络系统调动机体内部因素,一方面通过体表局部的物理效应来达到祛病、健美、养护肢体和皮肤的一种美容方法。在国外,按摩也是一门古老的医术,发展至今 已在手法上建成了体系,广泛用于保健和美容。然而穴位按摩却是我国所独有的。穴位按摩美容常用手法有:按摩、擦揉、抹、搓、拿、捏、点法。
3.4 药膳美容
药膳美容法,是在食物中加入中药或利用食物本身的药性制成食品,通过日常饮膳达到对损美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和强身健体、抗衰延年、驻颜悦色的美容作用。唐代孙思递在《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卷。记载了很多日常食物,其中很多具美容作用。如 “樱桃,味甘平„ „令人好颜色”。“瓜子,味甘平,令人尤泽好颜色„„ 人服轻身衬老”。其弟子孟洗所著《食疗本草》,更不乏有美容作用的食物。该书为后世药膳美容法提供了依据。美容药膳的品类很多。有菜肴、饮、汁、汤、液、酒、羹、粥、面、糕等。
3.5 气功美容
气功是一种通过姿势、呼吸、心神的调练,来达到培育真气而保健强身、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一种自我整体修炼的方法。气功美容则是通过练气功而达到祛疾、抗衰、驻颜的美容方法,是中医美容的独特方法之一大量实践证明,气功美容有奇效。古医书亦有记载,如《千金要方》中记有“„„ 意专存,不得外缘、斯须即觉云气达于气海 „ „ 则身体悦泽,面色光辉,翼毛润泽,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常用气功美容术有驻颜功、乌发功、生发功、除皱功、明目功、健美减肥功及治疗痊疮、色素斑等功法。
3.6其它美容法
除以上手段,中医美容方法还有敷脐疗、心理疗、色疗、水浴疗、泥疗、冷冻疗、割治疗等。上述各种手段安全可靠,内服和外用药均是由天然药物组成的复方或单方,经数千年的实践检验对人体的副作用小或无副作用。而非药物方法针炙、按摩、气功等 ,更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中医美容法 ,正是国际美容界和爱美者所崇尚并追求的 自然美容方法 ,它避 免了化学药物和 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四、开展中医美容教育的必要性
4.1中医美容临床地位的确立
《办法》规定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中医美容为二级诊疗科目,使医学美容包括中医美容具备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几年的调整 ,在各级医疗机构 ,医学美容就会和其他的一级诊疗科目、二级诊疗科目一样在临床中拥有相应的地位和空间。同时美容市场也会应运而生,由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审批的专门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这些均需要大量受过医学美容专业教育的人才。
4.2美容医师从业条件的提高
由于美容市场的不规范,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没有明确区分,就业渠道不畅通,使较多的学生进人了生活美容市场,没有经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机构。美容医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医疗美容所面对的患者往往有着特殊的心理要求,而且损美性的疾病大多数是疑难病症,往往产生于皮肤科、妇科、内分泌代谢科、消化科等疾病的基础上,并且和心理因素、行为方式、生活起居纠缠在一起。因此美容医师需要更高的素质,上述知识结构的搭建素质的培养仅靠进修培训是很难达到的,应该通过中等以上医学教育的系统学习。
4.3中医美容的不可替代性
常见的美容问题:座疮、黄褐斑、肥胖、脱发、皮肤干燥、油腻、黑眼圈等,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到皮肤、内分泌代谢、消化、妇科、行为、心理、饮食等许多方面,单科医生由于临床思路的局限性很难全面深人的了解或解决上述问题,这就存在着临床学科、思路的重新整合、调整。中医学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就是观察、治疗疾病时的天然整体观,辨证施治观,可以将上述美容疾病的诊疗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通过脏腑经络,体质学说进行辨证施治、整合归纳,我们在教学中已经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并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4.5 生活美容的转变
生活美容现在已不局限于简单的皮肤护理、按摩等服务,而是逐渐集休闲、养生、保健、美容、健身于一体的方向发展,和中医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需要大量懂得医学知识尤其是中医知识的专业人才。现在许多美容美体中心都会邀请中医医生配合咨询指导。生活美容业的经营者们也深深感到高质服务人员 的匾乏。这就提示我们,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既可以进人医疗美容,也可以进人生活美容,其知识结构完全能满足生活美容服务的要求。受过中医美容高等教育的人才进人生活美容领域非常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净化美容市场。
五、教学内容
中医美容学的许多医学理论与技术都源于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临床学科, 并与中医养生学、中医食疗学密切相关, 两者在基本医学理论和基本技术方面多有相同之处。但是, 中医美容学是经过美学渗透和理论系统创建而形成的一个
以美容为目的的独特的中医诊疗分支学科, 也是美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中医诸临床学科诊疗目标是消除疾病, 恢复健康, 而中医美容学所追求目标则是在恢复健康的基础上或原本就健康的机体状态上维护、修复、改善或增进机体形态与神态美, 即生命活力美。可见, 中医美容学与中医学的关系是子学科与母学科的关系, 中医美容学不能不创造性地沿用中医学的各种临床技术和有选择性地沿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中医美容学课程的开设一般是在大学三年级, 此时学生已系统学过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等课程, 对中医理论体系有了较深的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讲授中医美容学, 如果简单地照书平铺直叙, 极容易在教学内容上与基础课形成重复,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束缚学生与美容行业接轨的思维。因此, 应把重点放在中医学在美容方面的应用上, 突出中医美容学的精髓。对于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具体如下:(1)中医美容学的基础理论: 中医美容的实践久远, 早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美容就和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 黄帝内经》 不仅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也成为了中医美容学理论的源头, 其有很多篇章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五官、皮肤以及形体与内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等的关系;晋代的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则从病理学角度对损美病证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使中医美容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并保持了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思想及三因制宜的施术原则。因此, 在教学中应着重讲授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腧穴学说、病因学说等在中医美容学中的应用, 辨证方面着重于皮肤、体质的美容辨证等, 使学生明白中医美容的基础理论强调是 “ 有诸内, 必形诸外”。(2)中医美容诸法的教学内容: 中医美容诸法多种多样, 手段上是立体多层次的, 其融中药内服外治、食疗、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于一炉, 集护肤、美容、治疗、保健于一体, 此外, 中医美容方法还有敷脐疗、色疗、水浴疗、泥疗、冷冻疗、割治疗等。其强调在调理脏腑气血的基础上, 改善五官形体容貌美。这些手段安全可靠, 内服和外用药均是天然药物, 经数千年实践检验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而非药物方法, 针灸、按摩、气功等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这正是国际美容界和爱美者所崇尚并追求的自然美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介绍各种美容技术的具体应用。(3)中医保健美容的教学内容: 中医保健美容是针对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人, 通过中医美容的各种方法, 来维持增进健康、维护修护形体容貌的外在美。国内著名的中医美容专家傅杰英对中医保健美容的教学内容有独特创新的见解, 其认为宜将中医保健美容与中医养生学紧密结合, 将中医养生学“ 形” “ 神” 的概念引入中医美容(“ 形” 包括皮肤、五官、毛发、形体等, “ 神” 包括情绪背景、七情活动。形神和谐俱美是中医美容的标准)。从“ 形” “ 神” 评价美容, 提纲挈领地把中医保健美容方法划为调形、调神。教学内容着重于体质辨证美容, 将体质、养生、美容、辨证有机结合起来, 每个体质类型下面列出形体、皮肤、毛发、性格的常见表现形式, 制定出相应的美容原则以及一系列美容措施: 经络、药物、饮食、起居、心理沟通、音乐背景、皮肤护理、化妆等。二是经络美容系列基础按摩, 教学过程中以中医经络学说和推拿学说为依据, 讲授头部、面部、耳部、乳房、手部、脚部循经的 7 大基础按摩, 每一系列又分为美容原理、适应范围、手法、注意事项几部分, 突出经络的保健调理作用。三是总结出调理保健作用突出的常用中成药的美容作用及其辨证使用。四是根据中医气质辨证设计适合每种气质的形象装扮。这种设置法是值得借鉴的, 这种教学设置法不仅使得教学内容重在实用化、生动化, 突出了中医养生的特色, 而且使得中医保健美容能够自然地走进美容保健应用市场, 与生活美容服务相结合。(4)中医治疗美容教学内容: 中医治疗美容是运用中医美容的各种方法治疗以损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恢复形神和谐为目的。中医治疗美容服务对象是皮肤科、内科、妇科以损美性改变为主的各种患者。为此中医治疗美容的教学内容设置宜精讲与美容关系密切的病证, 突出疾病与美容的关系, 以及每个病症所引起的常见损美性改变, 并指导就术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等, 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 又享受到养生和生活美容的服务, 使治形于调神, 治病与美容紧密结合。另外, 要重视临床实践, 开设中医美容专科诊室, 做到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例如笔者运用针灸、耳压、埋线、按摩、刮痧、中药贴脐、饮食疗法等中医美容方法及指导其养生治疗单纯性肥胖、黄褐斑等损容性病变收到了良效。通过实际病例给学生展示中医美容临床应用, 以培养学生具备中医美容医生的思路和技术,同时又具有美容师对人体美审美的灵敏性和专业美容师的技能。
第五篇:中医科教调研工作汇报
关于我院开展中医和科教工作
调研情况汇报
我院按照紫金县卫生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强了开展中医和中药科教工作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构建覆盖乡镇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进一步推动我镇开展中医和中药科教建设的工作,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简、便、验、廉、效”的优质中医药服务。提升开展中医、中药的中医药服务功能。现将我院开展中医和中药科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我院现有XX分院1个,中医科室1个;现有中医药人员8人,中医药人员中达到大专学历以上的2人;中医人员中获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5人,获得医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3人,中医平均日门、急诊人次占3.02%;中药平均日(包括中成药)总处方率3.6%;,其中:中药房配备的中药饮片平均198.53种,中成药21.44种。
二、认真落实中医药各项政策,推进我院开展中医药工作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我省将中医药纳入乡医考试和培训大纲中,组织开展了乡医培训工作,全镇55名乡村医生全部参加培训,在全省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考试中,符合考试条件的乡医都参加了考试。
2006年1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我县全面铺开,中医药的简、便、效、廉特色颇受农民的欢迎,对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农民就医难、1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适应新要求,我院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根据本地区疾病谱、中医药专业技术条件等情况,加大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加强乡村点乡村医生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乡村点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技术服务,通过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农民提供合理、有效、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三、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主要抓了本院医务人员、农村乡村医生中医药人员在职教育,鼓励自学成才。现共有12人参加中医专科自考,已有2人通过考试并获得大专学历。有1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同时,不定期组织乡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上课。将中医药内容纳入乡村医生培训和本院医务人员培训计划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经验与体会
(一)搞好中医中药工作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医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发展中医药的关键是人才。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如果乡村中有名中医,那里的中医中药工作就红火。中医药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程度和所发挥的作用,与中医药工作基础和人才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农村中草药的简、便、验、廉的中医中药今天仍在农村中大有作为。在农村有丰富的取之不尽的中草药资源,“一根针,一把草”解决小伤小病,对于那些还不富裕的农民群众来说更加适用。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价格低廉的中医药服务难以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以致投入严重不足,设备简陋,基础设施差。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二)中医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未被认识和重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在具体工作中往往难以落实。中医药管理体制欠理顺,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中医工作忽高忽低,起伏波动较大,中医事业难以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尚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又得不到应有的政策倾斜和扶持。
(三)中医队伍总体素质偏低。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年龄及专业结构均欠合理,尤其是缺少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不足10%,中医专业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不足。
六、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一)加强我院中医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发展中医药特色科室,以中医专科带动我院发展。
(二)努力发展和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继续加强我院开展中医科建设的基础上,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使中医药在预防、保健等多方面的优势特色得到发挥。二是鼓励村卫生室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防治疾病。三是鼓励乡村医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
(三)加强乡村医生中医药队伍建设。加强急需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培训,包括对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将中医药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纳入计划。积极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增
强乡村医生的中医药服务意识,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及水平,促进中医药在新农合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要求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投入,逐步改变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要努力扩大筹集资金渠道,引进社会资金发展中医药事业,整体提高中医中药防病治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