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活动的要求,在镇党委的统一安排下,于2012年2月12日,我深入万州区天城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三进三同”活动。我带着村民生活如何,各种惠民政策是否落实,村干部工作怎样,群众有什么期盼等几个问题,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我也体验到基层群众的生活,牢固树立了群众观点,受到了深刻教育。下面,我就将这次活动的认识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天城镇基本情况
天城镇位于长江中上游彼岸,南与天城管委会驻地周家坝接壤,北与开县相邻,东临董家镇,西接高梁镇。镇域地势北高南低,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海拔245—1380米。全镇复员面积52.4平方公里,辖20个村,4个居委会,221个村民小组,共10377户,总人口31955人。天城镇耕地15889亩。天城镇既是重庆市市级试点镇之一,又是重庆市万安工业园区组成部分,也是万州主城区规划为科教园区和工业企业居民居住区。天城镇是一个以乡镇工业为主导,农业与旅游商贸齐同发展的城郊镇,轻化工、机电、食品、建筑建材、矿产等是天城镇的主导产业,现有乡镇企业90家,其中工业企业62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2002年5月天城镇被重庆市命名为“明星乡镇”,这是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二、感受与体会
(一)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我们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是认可的,认为党和政府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出台的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不断走向富裕。
(二)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农民家家都有了漂亮的住房,其中多数还是二层楼房。公路通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居民集中点通公路,除了极个别的偏僻道路没有通公路外,基本上做到了家家通公路。
三、存在的不足
(一)农村的现状
1、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比较薄弱
一是由于外出人口较多,外出务工的党员管理和党费的收缴存在较大的困难。二是全村居住面积较为分散,有的住户到村委会都要走上2-3个小时,不便于党组织集中开展活动。
2、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后的后续问题较突出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但是农户原土地被退耕还林后,如何解决退耕户的生活问题就迫在眉睫。还有就是对居住海拔较高,处于地质灾害地段农户移民问题也十分严重。移出灾害区域后按原则要再分耕地,这就给原本就耕地少的村社带来了极大的分配压力。
(二)自身的不足
1、解放思想不够。在“三进三同”的过程中,虽然与村干部多次入户收集群众信息和组织村民代表对本村工作开展评议。但我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深入到本村与本村干部研究发展建设的新点子、新措施、新途径不够。
2、向群众学习不够。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有时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向人民群众学习还不够。
3、为群众解难不够。我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为群众做了一些好事实事,但对于群众提出的劳动力缺乏、贷款难等问题,还不能很好的解决。
四、几点思考
(一)察明情,形成长效机制。解决好农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好的事,需要一个较长期的时间过程,也需要各级组织和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机关干部应把“三进三同”作为长效机制,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群众,应着重关注农民的日常生活及思想状况,了解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多途径解决好农民增收难的突出问题。同时,通过“三项制度”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设立公开信箱等,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二)知民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意,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到基层一线、到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中去实践和检验。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三同”为基本方式,以田间地头和贫困农民家庭为活动阵地,把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思想作风与农民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联系起来,与农民群众的冷暖联系起来,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集民智,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是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作为机关干部,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学生。要坚持多和群众走动,多去群众家做客,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消除群众的疑虑,就我镇的一些重要决策思路特别是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与群众交换意见,同时,邀请各方面的群众代表参加村上各种决策会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最大程度上做到符合民心民意民愿。
(四)办民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今,交通、教育、居住、医疗、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社会保障等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这些方面,我认为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要主动深入基层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活动,解放思想,理清思路,以新办法、新思想来解决新形式下的问题。同时,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帮扶困难群众制度,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用为民办事的良好成效取信于民。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此次 “三进三同”活动,使我对农村、农业、农民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并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农民朋友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当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服务。同时,我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是要转变工作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
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抓好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提高品德修养,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要敢于开拓创新。通过深入地实践和探索,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实践调研报告
根据重庆市委“三进三同” 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安排,我有幸成为“三进三同”活动人员来到了XXX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天时间,但是通过走访调查、体验农活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对基层农村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生活和需求。时间虽短,但感受颇多,收益菲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了解民情。通过我们入住农户的介绍和几天走访,了解到这里的生产、生活、全年收入、幅源状况等大致情况,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在家从事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经济发展较为良好。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情况有点严峻,大多数儿童的父母都外出工作,将儿女留给爷爷奶奶照顾。但这里民风淳朴、和谐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热情好客,也有几家上访户。
(二)入住农家体验劳动。在实践期间,我坚持吃住在农家,与当地群众一道,并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农村生活,增进与普通群众的感情,做到入乡随俗,身体力行。
(三)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根据当地镇、村实际需求,组织有中国特色学习型农村社会的活动。例如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办黑板报等形式,惠农政策宣传多样化。主要是因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不仅要抓好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更要抓好观念、理念和道德修养的培植,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理念,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的参与,同学们经受了农村的历练,会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我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能力承担起建设未来祖国的重任。1
第三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小河村调研报告
按照合川区委“三进三同”春季行动的要求,……“三进三同”春季行动驻小河村工作组成员于2011年2月16日至2011年3月2日与太和镇小河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2周,重点做好区委部署的8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召开院坝会、实地走访调查,深切感受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取得的成绩十分可观。深切体会到小河村全体村民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探索着,对存在的问题努力思索着。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一)小河村概况。小河村位于合川区太和镇,距离太和镇人民政府约6公里。全村共有村民4562人,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5%。
(二)经济状况。小河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等。养殖业以猪、鸡、鸭等几个传统的养殖种类占相当大比重。大部分村民仍以从事第一产业即种植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到场镇出售部分传统农作物和时令果蔬;二是农闲时出外做零散小工。除去日常生活开支及买种、农药等费用,村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
1以及全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下,小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以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目前,从太和镇到小河村的主要交通干道已硬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村级道路和人行便道急需修整。
(四)农村文化发展状况。当前,小河村村委会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基本上实现村村通电灯、电话、电视,各类家用电器也逐步进入农户,村居民农房以砖石混凝结构为主,呈现出现代乡村的风貌。
二、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交通条件和农田水利设施需进一步改善。
不便的交通已成为制约小河村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遇到连日阴雨,土路泥泞四溅,村民出行和农产品外运遭遇诸多困扰。不便的交通使得部分村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小农意识较重,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另外,该村既不临河,水利工程很少,缺乏骨干水利工程,现有水源工程蓄水量又不足,一些塘、堰的堤坝年久失修已经跨塌或淤泥堆积而不能正常蓄水,地下水也不够充沛。村民种植的农作物多局限于旱作物。有水源的地方没有配套的渠系设施,使农田不能全部得到有效灌溉,特别是旱地只能靠天吃饭。水渠多为 60-70 年代修建,以土渠为主,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目前,加速建设村级公路和农田水利设施成为绝大部分村民们的迫切要求。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
小河村许多家庭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少年儿童由留守在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甚至无人看管。其中相当一部分监护人或是生活条件差、监护能力低下;或是隔代教育,只顾溺爱不知道正确引导;或是寄居他家,不愿意或者无法管教而放任自流。导致部分留守儿童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失学率上升;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有异常倾向;家庭教育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违法乱纪事件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演变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驻村小组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全村贫困户占总户数的5%。导致生活困难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长年疾病,难以承担高额医疗费用;二是壮劳力外出务工,家中基本无劳动力,土地耕种困难;三是子女教育费用较高。另外,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在于“老、教、病”三个方面:一是养老。虽然社会养老保险已实现全覆盖,但由于标准较低,而农村养老模式又以子女赡养为主,一旦子女无法承担或者不愿意承担养老费用,农村养老问题立即凸显。二是教育。虽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但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费用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仍然是较为沉重的负担。三是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能够应付大病,一旦出现大的疾病,往往会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而对于小病,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具有较高医疗水平的医务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使得农村地区缺乏良好的医疗资源。而村级卫生
所医疗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医疗设施落后,诊疗水平较低,基本医疗服务难以满足农村居民要求。
三、对小河村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对村级道路修建和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
对于村级道路问题,一是努力筹措村级公路建设资金。加快村级公路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应将村级公路建设维护费用纳入村委会预算安排;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补助政策;村社两级班子要多做思想工作,化解部分村民的思想疙瘩,达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目的;可向本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成功者“化缘”,寻求资金和项目的帮助。二是认真做好“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对村级公路等级、投资规模、建设方案等应在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基础上来定,并将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在乡、村的政务公开栏上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问题,一是新建和整治山坪塘、石河堰、囤水田和水池水窖等小型水利,扶持农民整修囤水田或冬水田,以田蓄水,以田保灌。二是加大对山坪塘、石河堰等的清淤、加固工作,增加蓄水量。三是加强渠道的整修与续建力度,使水利工程水源能到田间地头,做到有水能用。四是加快渠系网络建设,使水源在应急时能统一调配,提高综合利用率。五是建立渠系配套设施维护与管理的有效机制,落实必要专项管护经费,探索建立有偿供水、承包经营、分片负责管理等办法,杜绝重建轻管、只使用不维护的现象,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利于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一是农村家庭方面,外出务工父母要主动与子女经常沟通,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村委会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二是农村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要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家儿童长会,使学校内外产生合力效应;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儿童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要重视对留守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关爱,引导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三是农村各级政府方面,要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儿童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农村贫困救济体系。摸底调查农村实际情况,将低保、救济等发放到实际需要的人手中;开展多种帮扶活动,大力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帮扶。二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重庆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走在前列,重庆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步骤及进度安排是:到2012年,争取农村的养老保险基本覆盖,按附近城市居民
标准的50%进行支付;到2020年,完善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让农村养老保险达到城市同一标准。因此,要积极争取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村镇,使广大农民群众及早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成果。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方面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居民小病可医,一方面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大病方面加强保障力度。
第四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XXX根据院团委“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我来到了荣昌县清升镇漫水桥村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时间,但是通过与村社干部座谈交流、走访慰问贫困群众、体验农活等形式,加深了对基层农村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生活和需求。时间虽短、但感受颇多,收益匪浅。
一、漫水村基本情况
漫水桥村位于清升镇西北部,北部与安富街道接壤,西部与清江镇相连,南部与清升镇火烧店社区相通,东部与罗汉寺村相交,全村幅员面积3995亩,人口4685人,有村民小组8个,全村以蔬菜种植著称。
二、感受与体会
(一)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通过政策极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我们座谈了解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群众和对党和政府是认可的,认为党和政府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出台的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的实际困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不断走向富裕。
三、农村硬件设施不断提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农民家家都有了漂亮的住房。其中多数还是二层楼房。路面硬化程度也很高,除了极个别的偏僻道路没有硬化外,其他道路都变成了水泥路,基本做到了雨天走路不沾泥。政府还大力支持农村合理利用能源,补贴农户建立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使广大农户改变了以往烧柴取火的习惯,从而使大家有了干净整洁的厨房。国家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大部分农户已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基本解决了要用水要靠天和饮用水卫生的安全问题。
(三)勤劳致富深入人心
漫水村大部分群众耕地较充足,当地群众也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发家致富。同时这也离不开国家对养殖业的补贴政策。我所住的农户家里就养了3头猪,7只小猪、每年的家庭创收进1500元。此外,外地企业纷纷在此开厂,吸纳了本村就业人口近500余人,使得漫水人无需长途奔波外出务工,在本村就能找到一个较为理想客观的工作,村集体收入近百万余元,办公经费得到保障。
三、存在的不足
(一)农村的基层党建工作较为薄弱
一是由于外出的人口较多,外出务工的党员管理和党费的收缴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居住地较为分散,有的住户到村委会都要走上1个小时左右,不便于党组织集中开展活动。
(二)对部分政策执行有“怨言”
村民较少集中开会宣传学习,农民对国家部分惠农政策知悉度低,对惠农政策的落实产生影响。群众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村民对低保执行中的公正性有疑问。“种粮直补”的执行过于机械,没有达到提高山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目的。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通过参与此次“三进三同”活动,查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一是要转变工作方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抓好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加强自身的党性领悟,提高品德修养,争取早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三是要敢于开拓创新,通过入地实践和探索,将自身的经验,用于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第五篇: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三进三同”调研报告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局开展“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和安排,采取以一家农户为住点,集中多个院落、开展走访调研的形式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入走访活动中,我坚持做到事先不踩点、事先不打招呼,临时选点,希望真实地感受群众,也希望让群众真实地感受干部,达到听真话、办真事、促和谐的目的。
一、罗兴村基本情况。
罗兴村位于善感乡的东北方,所辖8个组,44户1591人,劳动力800人,外出劳力350人,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林地面积10700亩,耕地面积3864亩。主要收入来源为生猪、烤烟和外出务工收入。全村外出劳动力年收入在580万元以上。在家农民增收主要依靠畜牧业、烤烟二大主导产业,总收入在1800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3409元。目前全村贫困户有60户,249人。全村有100户饮上了自来水,占到了23%。尚有80户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占到了19%。在这次“三进三同”深入农户访贫问苦中,我们了解到罗兴村现有贫困党员户,贫困户户,造成长期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老弱病残,二是孩子上学。我们在走访座谈的过程中,也真诚向他们提出增收致富的建议并现场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与村社干部和当地群众的座谈中,我们还了解到现在和平村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水,目前的人畜饮水依然是群众最大问题。虽然少数村民自己修筑了蓄水池,但远远不能满足人畜饮水和浇灌问题,并且村民蓄水池水质差,远未达标;二是农村文化生活的问题,送电影流于形式,有线电视初装费和收视费太高;三是农业技术指导的问题,农田出现了病虫害,农技人员指导不力;四是因病致贫的情况比较轺严重,医院收费太高,而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不高;
三、对策建议
在充分调研该村现状和发展规律的情况下,针对该村的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实施惠农政策,完善农村社会福利。惠农政策体现着中央的两层意图。其一,改善农民生活状况,其二,刺激农业生产。任何一个产业,只有充分自救才是最根本的途径。因此,要利用好惠农政策的刺激功能,做到缓刺激、区别刺激和有效刺激,达到惠农不是养农而是帮农的目的。
(二)乡政府和村委会要帮助构建和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金融体系、生产销售体系。构建和完善这三大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具体可以从农业信贷、高经济作物生产指导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做起。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宣传。由政府牵头,对当地农业生产进行利益最大化的规划。在绝对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
上,鼓励农民大力促生产,收购并帮助销售这些农产品,最大限度地打开农民增收的经济渠道。
(四)加大争资立项力度,以求平衡发展,实现共同进步。以强有力的争资力度,争取让罗兴村进入集体脱贫计划,以较多的资金倾斜解决以前投入“半边”的问题,消除百姓争议与想法,实现村组公路全覆盖,实现饮水全“自来”。达到平衡推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五)多渠道、多方式,培植好适宜的后续产业。找专家分析,广开信息渠道,谋求适合于和平村土壤、气候,农民易于接受的骨干产业项目。结合市场需求,探索式种植蔬菜、蚕桑,大力发展畜牧业。填补农民增收无骨干产业项目的空缺。实现农民增收有来源,结合搞好技能培训提高种养业的科技含量,以达到高效益的目的。
(六)对机械化,科技化农业要不断尝试。村委会要注重对当地农民科学技术和文化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力争做到“人人将科技,人人讲政策”的农业生产形势。
(七)加强思想引导,用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武装人、动员人、留住人,逐渐改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和农业荒废的现状。这一现状的改善是农业发展前进的标志和关键。基层政府要扎实深入的做这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影响人,以鲜活实例说服人,以美好前景感召人。
(八)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丰富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娱生活。村民活跃的政治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
一切可能活跃村民的民主意识,这不仅能让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一个层次,还能集思广益创新农业发展之路。
“三进三同”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双赢”机制,这次只能算开了个头,下一步要把“心系群众、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树立起“人民公仆”的服务意识,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努力维护好、发展好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