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法教育调研报告
普法教育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教,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普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贯彻海原县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学校教育法制工作的意见》精神,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进普法进程,推动教育发展,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制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我校结合学校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积极组织,认真开展普法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法制组织领导
我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始终把教育法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能在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体现出来,校行政班子能定期召开校务会议,研究学校法制建设工作,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及时解决学校法制工作中的在重要问题,确保普法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
我校能建立健全普法领导小组和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并聘请检察院唐华法官担任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全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协作负责的普法工作网络。
我校在每年的教育工作计划中,始终把法制建设工作体现在德育教育中,制订了《香一小普法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和计划实施普法工作,任务到位,措施落实,期末有工作总结。
二、积极开展普法宣传
我校认真做好法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制订《香一小普法教育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学年的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都把法制教育纳入进去,有法制教育月、普法宣传周、“四五”普法宣传活动等,并能按计划落实普法宣传的工作措施,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及时进行普法宣传工作总结。
政治学习、法律学习制度化,是确保学校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手段。我校普法领导小组经常和法制副校长一起研究、探讨相关的教育法律问题,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文件,并确定双周五为全校政治学习时间。学校领导能积极参与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法制培训,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在政治学习活动中,我们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教育法》,钻研《教师法》,认真学习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工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为全面推进普法进程奠定了知识技能基础,普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们还通过晨会广播、集会讲座等形式,认真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也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校能根据德育工作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出好黑板报法制专刊,橱窗布置法制宣传图片,参观交通法规宣传展览,开展学生征文和演讲活动,组织“四五”普法教师答卷、学生考试等等,让全体师生学习法律、宣传法律,感受法律。我们还通过家长学校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法律,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提高家长的法制意识。积极开展教育法律的社会宣传工作,与青阳派出所成立警校共建德育基地,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积极向社会宣传有关教育法律知识,得到社会的普遍称赞。
三、建立健全章程制度
我校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了《香一小章程》,明确我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三风”建设宗旨:“校风:团结、进取、务实;教风:敬业、奉献、严谨、求实、创新;学风:勤奋、刻苦、自立、向上”。还就“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并且严格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我校。
按照《香一小章程》,我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有《香一小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学籍管理制度》、《教学工作“五
(六)认真”要求》、《教研活动制度》,《财务管理、校产管理制度》、《香一小奖金考核方案》、各专用教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各科室管理工作制度等,并汇编成册,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依章办事。
我校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按照上级规定,定期进行换届选举,充分发挥教代会人员在我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凡是我校行政在校务会议上做出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才组织实施,充分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管理的民主意识。
我校积极实行校务公开制度以来,设立了专门的校务公开栏、校务公开联系信箱,公布了监督电话号码。每学期更换一次校务公开内容,对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全面接受社会家长监督,增强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我校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具体要求,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落实一整套教育教学工作措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依法管理教育教学
我校积极实施以校长为核心负责制,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我校重大决策严格按照党政议事规则,研究决定后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例如《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教学工作“
(五)六认真”要求》、《香一小奖金考核方案》等都是经过教代会表决通过的。
按照上级教代会要求,我校教代会实施民主测评校级领导的工作制度,每年度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工作,每次测评操作组织到位、程序规范,测评总体评价良好,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我校建立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制,《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中明确了以岗设人,各科室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基本职能,每一位受聘教职工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按照职责进行考核管理,使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
根据《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我校依法对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定实行“四公开”,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都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教师的个别申诉不压制、不打击报复,相反地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做到开诚布公、心悦诚服。我校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对适龄儿童及时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学籍管理使用软件操作,按要求规范办理入学、转学、休学、复学、毕业等有关手续,学生学籍登记卡,素质报告书等材料备案齐全。
我校能认真执行《山东省素质教育四十条要求》,按照新课程计划设置我校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安排表“三表”上墙,坚决做到节假日无补课现象,不统一订购教辅用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我校教师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依法施教意识强,每位教师与校长签订了《行风建设责任书》,严格执行昆山市教育局关于《教师十个不准》的有关规定,严禁有偿家教,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我们成立了“香一小申诉委员会”,能认真实施校内申诉制度,依法规范申诉程序,一旦发生教师或家长的申诉行为,我校就会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校益,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校益。
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案件上报制度和报告制度,能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学校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并及时汇报处理结果。长期以来,我校无重大事故发生。
我校依法执行学校财务管理,严格执行省、市关于招生收费的各项政策规定,做到收费标准公开,收费程序规范,接受社会、个人捐资助学按规定程序办理,主动接受监督,几年来无违规收费和乱收费现象。
们对校产管理实行三个到位。一是帐册管理到位,建立校产帐册登记制度;二是管理使用责任到人,由责任人负责教学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三是落实赔偿制度,对确因人为事故而发生的损毁,经确认予以照价赔偿。
我们加强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促进校园周边环境的文明、健康。一经发现我校附近有网吧等非成年人禁止进入的场所,及时进行联合执法,同时加强校门口路段上学和放学时的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学生有一个安全的读书环境。
五、突出法制工作实效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2005年度教育综合考评我校名列昆山市第8名。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校施教区适龄儿童依法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多年来,我校的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始终保持100%。多年来,我校无流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存在,犯罪率为零。
在处理来信来访,电话申诉案件时,校内申诉委员会能及时向有关当时人进行大量的解释工作,宣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配合保险公司为学生做好意外事故、生病住院的保险理赔工作。几年来,没有发生由校方负责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已初步形成了“敬岗爱业、勤奋上进、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
我校的教育管理科学规范,教师的教学“五
(六)认真”工作有序进行,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的运行机制,正在执行的《香一小用人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我校有专人负责管理档案资料,普法、法制建设等档案齐全,各项文书档案规范整洁。
总之,我校在全面推进普法、我校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按照《青岛市法制建设工作标准》的要求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实施依法治教,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全面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关于中学生普法教育与成长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学生普法教育与成长的调研报告》
雷广生(2011年赴黎溪中学实习队)
摘 要:通过对中学普法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成果经验,对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增强师生法制观念以及关于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拓宽知识结构、健康成才方面作了深刻的阐述,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法制教育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法制教育;中学生;成才
党的十七大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人为本、育德为先。而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普法教育,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我们实习队于2011年9月份到2011年12月份,对我们实习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黎溪中学关于中学生普法教育与成长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准确地把握好当前中学生的普法教育效果,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有用的数据。我们分别对黎溪中学6个班的学生以及教师共75人(其中教师15人,学生60人)进行了3次的座谈和问卷调查,他们反映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本报告就普法教育与中学生成才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中学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的效果
邓小平同志指出: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普法的内容列入考试计划,聘请法制副校长,教师自编法制教材对学生授课,经过十几年的法制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极大地激发了中学生学法的兴趣,增强了法制观念。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学生,年龄最小的为11岁,最大的为17岁,他们是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代表,他们认为,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但能激发上课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是当今时代中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一门知识。(见表1)
附表
1从表1中的统计数据看,大部分中学生以前不太接触法律知识,几乎是法盲,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提高了中学生的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意识。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1岁至17岁之间,心理学认为,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是半成熟、半幼稚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相互交错时期,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这就需要学校教师正确加以引导和教育,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变,从幼稚性向成熟性发展,其中法制宣传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应当这样、禁止那样,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如《宪法》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同时又是义务,《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等等。向中学生进行这些法律条款内容的教育,使他们懂得读书是一种义务和责任,不能逃学和辍学,进而认识到读好书是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种认识上的升华,使中学生由被动地“要我学”变为主动地“我要学”,并在各方面约束自己,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教师在不在场一样地自觉学习,激发了中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3.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率。学校的管理逐步走上依法治校的轨道,做到管理的制度化。金川中学由于过去制度不健全,学生程度不同地发生违法乱纪现象,近几年该校加强了建章立制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教师挂牌上课制度、学生持住宿证住宿制度,常年聘请学校法律顾问等制度,同时结合普法内容,定期组织全校师生重点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有关校纪校规,使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减少为零。有力地预防和避免学生各种违法乱纪的现象,通过普法活动,加强了对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了校内好人好事现象的增加。
附表
2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学生是积极向上的,都希望做一个守法且道德高尚的人,并且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预防自己走上不轨之道,同时发扬高尚风格,做好人好事,表明学
生学法后,在思想行为上的进步因素得到了升华。
4.拓宽了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开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这是学校培养学生成才所必要的教育内容。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有二:
第一,普法宣传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要求人们学法、懂法、守法,达到人人维护法律的尊严,正如小平同志所说:“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从这一角度讲,学校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形成严格的纪律观,又能树立严肃的法制观,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守法、护法的公民。
第二,法制教育作为一种知识内容来贯彻,法律是一门科学,有其丰富的知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懂法,守法,而且还会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他人的合法权益,从这一角度讲,普法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造就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全面学生,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结构合理,不仅要学好数理化,也要学好英语、计算机、法律和其他知识,当然在学习法律方面,也有可能在学生中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见表3)
附表
3从表3的统计数据看,普法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法律具有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地接受法制教育,有的能主动地学习并掌握法律知识,为自己将来不论直接走上社会还是继续升学学习作好充分准备,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迎接竞争时代的挑战。
5.法制教育普遍得到学生家长的赞许。家长都“望子成龙”心切,有的家长由于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加上教子不得法,往往在子女面前束手无策,一方面任其个性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又放不下心。有的家长只管孩子在校的学习是否有进步,而不管其思想上是否有变化,这样,家长们的操心与管教总是显得无力。这些孩子在学校接受法制教育后,一部分发生了变化,在家如同在学校一个样,当他们把那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良好行为展现在父母面前时,家长个个喜笑颜开,为此,有的家长纷纷给学校送上感谢信,有的家长经常到学校与有关教师沟通,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沟通,筑建了一条中学生通往成才之道的桥梁。
二、学校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虽然学校的普法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仍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解决。
1.确保学校普法经费到位。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关键的是财力到位还不够,学校的普法经费有限,青少年学生又是重点的普法教育对象,政府部门在经费投入上应予以确保,从目前的状况看,学校的普法经费与普法验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学校的普法活动难以开展或开展得不深入,如聘请律师为学校常年法律顾问,挑选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或外出进修,都需要有计划地投入一定的资金,才能保证学校长远地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注意普法的实效性和长期性。学校的普法教育,虽然人员较集中,易于组织开展,但工作量很大,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抓,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普法验收的内容和标准都是以已开展各种普法工作的原始文件、材料作为验收的依据,因而学校不得不把大量工作放在材料的准备上,以便迎接检查验收,资料倒是齐全,其实不一定一一做了或者做在表面上,如学校统一订购普法试卷,有的还统一按“标准”答案填写试卷等等。虽然进行了考试,但欠真实性,达不到真正的考试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依法治国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同样,普法教育也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求学校做到有计划性地开展使眼前计划与长远计划相结合。
3.法教育要有针对性和重点性。作为学校,普法教育是一项全校性的活动,必须全面铺开,要获得实效,普法教育应当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性。
一是针对初中年级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14岁以下)的特点,应以《宪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等法律为主要普法学习内容,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要使他们认识到刑事违法主体的法定年龄规定以及这个年龄所犯的罪而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有关条文内容。
二是针对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为14到17岁之间,他们是学校的老大哥,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低年级学生起着表率的作用,学校应发挥他们老大哥的作用,在普法教育中,他们不但是普法的受教育者,同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又是普法的宣传者和影响者,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内容可以增多一些,如《民法》、《诉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教师法》等等,他们学法的欲望要高些,不仅仅是停留在学法的表面上,而是要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他们的学法、守法和用法的行为将时刻影响着低年级的学生。三是针对后进生。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在行为上一贯不规范、不检点,甚至无所不为、屡教不改的学生。因此后进生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因为这些学生的心理条件不够成熟,容易冲动,所崇拜的偶像一般为影视中的“明星”、“侠客”之类,喜欢拉帮结伙,注重朋友义气,常在哥儿们面前出风头,“敢闯敢干”,甚至不顾一切后果。这类学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最容易闯大祸的。因此,学校针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在内容上不一定要深,应着重从守法的角度帮助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在方法上不能简单化,要做到课堂法制教育与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光顾完成教学任务,而要观察学生在思想动态、行为举止等方面是否有所改变,在这个渐进的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经常教育与反复观察相结合。
4.法制教育要讲究趣味性。法制教育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听法、学法、守法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制教育的趣味性是普法能否取得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目前的普法形式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法:
一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教学或者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片,引起学生的好奇; 二是开展辩论、讨论、演讲等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是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法院了解有关部门案情和审判的结果或到劳动教养所与改造好的青少年违法对象交谈,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四是请进来,定期聘请律师、司法人员来校作法制报告或授课,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每个学校都可根据本校的条件和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5.依法育人与以德育人相结合。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法制与德治二者的辩证关系。学校实施依法治校,依法育人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依法育人与以德育人两不误、依法育人是以法制教育为主要形式,使学生按照法律的规范行为,做一个守法的学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人才的培养有较高的要求,不能仅仅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而是成为一个优良公民,一个既守法、又道德高尚的公民。因此,学校在普法教育中,应大力树立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范,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影响他人,促进并形成全校的依法育人、以德育人的良好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普及法制教育,逐步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稳定的周边环境,对中学生自觉学习、努力成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学校的法制教育常抓不懈,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仍需要在今后的普法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第三篇:形势政策报告(普法教育)
形势政策报告感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无法解决,而是大量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技术的不懂法律,就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政策法规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视。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把法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要求自己。
在大学期间,通过学习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内涵,处理事情一般会理性些,从而可以使大学生思想产生质的转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讲解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我们理解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理解和实践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制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做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中国的建设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自我修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经济法规,学习合同法,学习婚姻法等。可以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到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使我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正确的行使我们的权利,正确的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更能正确地遵守法律规定,使我们更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扰,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同时还能学到国与国之间的法律,这些法律所规范的范围不仅仅在国内,而是规范国际关系。了解如何处理国际关系。作为新世纪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也是先进文化技术水平的先进代表,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人民公仆的义务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努力家强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人民公仆的法律义务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备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通过学习,在心中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认识了法的功能,懂得了法律是整个社会的调解器的功能。懂得了法律在社
会中的全面调解功能,我国法律的调解范围已经涉及民主保障、社会管理、经济协调、文化科技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控制、资源节约以及权利制约、国际纠纷仲裁等十分广阔的领域,成为了整个社会的调解器。但是我国法律相对来说还并不是很完善,完善法律也将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工作。
学习后对《刑法》的认识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法规﹑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法。新刑法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应原则和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法。
学习后对《民法》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通则》是我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是民法体系中的一般法。所谓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学习后对《劳动法》的认识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从狭义上讲,我国《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广义上讲,《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作为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称为第二宪法。其内容主要包括: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相信学校有决心进一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常抓不懈,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法制知识后,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教育和关怀的校园里,是多的幸福和畅快啊!
衷心希望我们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可以进行下去,让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第四篇:普法教育材料
法制、纪律安全、预防艾滋病 三年级(4)班
魏艳文
三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心理压力大,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在他们身上,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发生违法行为,加上一些学校应试当先,忽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极易导致上述学生造成或轻或重的法律后果,使得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因此当前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充实和完善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一、那么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
2.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还表现在:由于对自我的要求过分高于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客观生活环境困难,使得他们在心理上非常脆弱。家庭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父母过度关怀子女:有的不惜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舒适的环境;经济条件好的,更是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要啥给啥。这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极易导致心理脆弱。而很多青少年违法犯罪,都是因心理的脆弱而诱发的犯罪。
3.现代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价值观是影响甚至支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
4.青少年学生个人化个性化倾向越来越突出。面对改革浪潮,许多人的价值观念就出现了个人化、个性化倾向,这也波及到一些青少年学生。
5.社会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当今社会给他们的成长环境又非常复杂,生理上和环境上的变化会导致其心理的变化,有变化就会有行为走偏的可能。如何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
二、那么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呢?
1.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2.坚持依法治校,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
3.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4.加强领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一支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者队伍和一个相对稳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将是青少年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5.加强校园内部常规管理,争取社会各部门的共同教育,共同管理。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一个部门的事,社会各个部门也都负有重大责任。
6.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教科研活动,充实和完善法制教育理论,切实提高法制教育理论水平。
目前在我们学生中间还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习惯不太好。2.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差。
3.部分学生在上下学途中乱买东西,吃后包装袋、果皮乱扔。
如何预防艾滋病:
不与他人共用口杯, 尽量不使用公共的抽水马桶, 不要接触毒品, 不去不合格的卫生医疗场所打针, 身上有伤口不要接触爱滋病人。不要随便用尖利的针、小刀等物品刺划自己和他人 讲究卫生、勤洗手永远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必须。同学们,希望大家今后认真反思自己过去的思想和行为,彻底革除不良习气,做懂法、守法的新时代文明小公民。
第五篇:普法教育
普法教育
1.存在问题
我国现有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人们的法律知识还很缺乏,即便有些人懂法,但是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出现一些不良的后果。当前我国犯罪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群体,农民群体和一些政府官员,这些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全民中开展普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政府要加强普法力度,各级党组织、地方政府和全国人民都要积极参与,共建法治社会。
2.原因及对策
农民犯罪的原因分析:农村劳动力过剩,城乡差距增大,大量农民涌向城市,但不能及时吸收安置;教育不到位,腐朽没落思想乘虚而入;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侵害农民合法权益行为时有发生;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立法滞后,管理无序,缺乏预防农民犯罪的社会联动机制。
减少和遏制农民犯罪的对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建立劳务输出输入管理机制,加强对民工的管理;加强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3.范文
当前普法教育工作应着重转变四个观念
我区的普法教育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从商店到学校,法制宣传教育进村入户,逐步深入人心。随着法制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通过民主渠道评判政府的工作。法制宣传在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各个领域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要群众学法到群众主动学法,我区的普法教育工作主管部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目前这样一种对普法教育工作极为有利的新形势下,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使人民群众从学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我认为着重应转变四个观念:
一、树立社会普法、人人有责的观念
依法治市、普法宣传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应把法制教育寓于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其他职能之中。不断加强与各行政执法职能部门的联系,使我区法制宣传不断向深度拓展,向广度推进,由条线宣传向联动宣传转变,由宣传基本法向宣传专业法跨越,不断扩大法律服务的外延。
二、让公民在参与实践中主动学法
法制宣传工作者应由过去的管理者、教育者,用行政手段组织群众学法用法的角色,转移到引导公民自已掌握法律武器上来,因势利导,积极做好各项法律服务和保障工作。将公民由被动接受普法转变为主动参与普法。组织公民参与到健全国家法制的民主化进程中去,积极参政议政,在参与民主政治中学习法律,在参与法制实践中用法,从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结合多种活动及阵地开展普法
改变以往的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模式,做到送法上门,法律服务上门。可以结合“法律进万家”“法律进社区”“法律进校园”“送法下乡”“每月一法”及外来人口法制学校等活动及阵地开展普法教育,以更好地体现普法的服务职能。
四、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法律服务
即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包括法院开庭审理民事、刑事案件,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办理案件以及在监狱开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等,对群众进行普法。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介,积极拓展法制宣传阵地,更多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法律教育方面的服务,使我区“四五”普法规划中“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早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