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1:3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玉米产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玉米产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玉米产业调研报告

延川县玉米产业深加工项目调研报告

马家河园区办聂开伟

一、玉米产业项目背景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好。我国的玉米主要用于以下几种产品的生产:一是玉米淀粉,主要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二是淀粉糖,它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高级产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工、发酵等行业中;三是变性淀粉,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很好;四是酒精,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玉米深加工项目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产品附加值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对玉米的精深加工,提高其产品利用价值,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振兴当地经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玉米产业项目内容

延川县依托延安地区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利用高、新、先的玉米转化技术,形成年深加工玉米30万吨的规模是比

较现实的,重点发展以下四类企业:

(一)淀粉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等;

(二)提取食品、医药添加原料产品;

(三)高品质饲料系列;

(四)工业酒精、食用酒精、调料(味精)等产品。下游产业可以带动玉米秸秆和玉米芯深加工产业:玉米纤维浆加工,饲料加工,板材加工,秸秆压块加工等

三、玉米产业项目建设优势

1、资源优势:以延安地区玉米产业发展来看,玉米种植历史悠久,病虫害较少,易于田间管理,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新技术和良种不断推广,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特别是延安实施治沟造地工程,未来四年新增土地50万亩,再加上原有种植面积,未来延安未来玉米种植面积将突破300万亩。延川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5万吨以上,玉米秸杆年产量可达8万多吨;周边区域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产量75万吨,未来产量将突破100万吨,原材料价格低廉,供应丰富,是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理想选址。同时,依托延川县周边地区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芯资源,引进配套的深加工企业,也可利于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配套的食品加工企业,这样就能形成玉米产业深加工的 “集聚效应”,延长产业链条,使延川县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产生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2、区位优势: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全县东西长74.25公里,南北宽51.5公里,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距延安市80公里,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石楼县隔河相望,西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北与榆林市清涧县接壤。全县辖8镇6乡,346个行政村,人口19万人。延川是延安的北大门,也是延安乃至陕北的交通枢纽,210国道、205省道和渭清线穿境而过,延水关黄河大桥贯通秦晋。

3、政策优势:延川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产业项目的引进工作,对引进企业项目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主动为企业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

4、市场优势:玉米产业因高附加值而成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玉米深加工的主要产品—变性淀粉、淀粉糖、赖氨酸、麦芽糊精等,特别是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等行业,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可观。

四、玉米产业项目效益

该项目在延川原料充足,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当地实际,产品为大众生活必需品,切合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强。

第二篇:玉米产业实施方案

玉米产业实施方案

x 20xx 年

从全球市场来看,2020-2021 全球玉米产量有所上升,美国农业部估计 2020-2021 全球玉米产量为 1143.6 百万吨,较 2019 有所增长。全球玉米消费量已经连续 5 年上升。美国农业部估计2020-2021 全球玉米消费量为 1158.0 百万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发展阶段,国内国际环境总体上都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相关产业作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改规划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第一条

指导路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题,由资本驱动型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原则;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化和分工专业化,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产业产品链式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培育品牌企业,全面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第二条

坚持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开发高效适用新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创新行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2、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3、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区域产业发展要求,立足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突出问题,着眼长远谋划,产业建设适度超前,建立更加科学的产业体系。

第三条

产业环境分析

从全球市场来看,2020-2021 全球玉米产量有所上升,美国农业部估计 2020-2021 全球玉米产量为 1143.6 百万吨,较 2019 有所增长。全球玉米消费量已经连续 5 年上升。美国农业部估计2020-2021 全球玉米消费量为 1158.0 百万吨。

玉米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其中美国依然是全球第一大玉米产国,2020 年美国玉米产量为 3.82 亿吨,占比 33.5%;中国玉米产量占比 22.9%,位居世界第二。

2016 年以来全球玉米库存量呈下降趋势,到 2020 年 12 月初全球玉米库存量约 289 百万吨。国际市场,由于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下降,价格预期上涨。

2015 年以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略有下降,2020 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 41264 千公顷。

近些年国家推进玉米良种繁育、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实现增收,但是在当前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玉米增产的边际效应在递减。我国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从 2013 年的 6016 公斤/公顷,增长到 2020年单位面积玉米产量达到 6317 公斤/公顷。

近几年我国玉米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在 2.6 亿吨左右波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中国玉米产量 26067 万吨,主要原因是台风造成东北部分地区玉米倒伏、单产小幅下降。但由于玉米单产已经基本形成,台风灾害影响较为有限,2020 玉米产量稳定的趋势未变。

我国玉米进口配额为 720 万/年。往年玉米进口量维持在 500 万吨以下。目前由于国内玉米价格高,国家允许饲料企业通过中粮集团采购总量为 1000 万吨的进口转基因玉米作为饲料原料,截止 2020 年 11

月,我国共进口玉米 904 万吨。2020 全年玉米进口量很可能突破 1000万吨。

一方面,我国生猪产能恢复带动饲料玉米需求增加;其次,疫情、国际局势和经济双循环大环境刺激玉米深加工企业(酒精、淀粉、糖、其他生物制品)提高开工率从而带来需求增加,近年来我国玉米消费量持续增长。2020 年 10 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 2020-2021 玉米国内消费量的预测值较 2019-2020 增加了1300 万吨至 2.93 亿吨,需求方面,玉米饲料需求的三大板块有生猪、肉禽、蛋禽消费,随着 2021 年生猪存栏恢复,预计 2021 年饲用玉米需求增加 1950 万吨,深加工需求方面,2020 年玉米深加工消费 8360 万吨,在优先满足饲用需求的政策导向之下,预计深加工支持政策会有调整,初步预计深加工需求可能下降 1000 万吨。2021 年玉米需求缺口较大,预计 2021 年玉米进口量将会有明显增长。

第四条

区域环境分析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 xx 万亿元,在全国的排位跃升 xx 位、居第 xx 位;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占比保持 xx%以上,实现了量质齐升。城市经济发展呈现深层次结构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逐步形成,绿色能源优势逐步显现;制造业和特色现代农业得到质的提升,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改变。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xx%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xx%,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xx%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大势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支撑。从自身发展看,当地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前景更加广阔,转型升级发展的潜力巨大。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更加深刻的结构调整,倒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区域自身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文化创新优势发挥不够,城市文明程度和服务管理水平还不够高,法治建设亟待加强。

综合分析判断,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艰巨任务,又有许多有利条件。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大历史机遇,继续集中力量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更大成效,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当前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价值链为纽带,形成专业化分工相对明确、错位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格局。

第五条

规划目标

到 xx 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xx%以上,若干家企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型产品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全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 xx%。

第六条

任务重心

(一)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支持中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产业产品服务。形成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检查监督力度,营造行业公平环境

通过强化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加大对行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配套、承担国家和省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制定相关标准。到 xx 年,重点培育 xx 家年销售收入超 xx 亿元企业,培育 xx 家具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支撑、发展潜力大的领军型企业,培育 xx 家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具有高速成长能力和鲜明专业特色的行业骨干企业。

(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规划期内培育若干家创新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五)优化区域布局

统筹环境容量、资源能源、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引导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第七条

保障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企业在规划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机构积极参与,在技术交流、人才培训、信息沟通、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公众积极性和参与度,凝心聚力推进规划实施。

(二)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研究推动产业项目的激励政策,采用补贴、落实相关税费政策等手段,激励产业项目建设;二是产业示范项目激励,采用补贴、优先评优等方式鼓励建设单位积极申报产业评价标识、产业示范项目。

(三)扩大国内外合作

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

(四)加强统筹协同推进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导向作用和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推进产业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产业整体方案,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大幅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转变部门职能,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强战略性谋划和前瞻性部署,统筹协调各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广大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协同推进产业发展。

(五)增强人才智力储备

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吸引高端领军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集聚。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人才和人才牵引驱动的技术、资本、产业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对接融合,以人才一体化促进区域

协同。充分利用国际人才市场,通过聘请顾问、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等形式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

(六)加强行业管理

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定期发布行业信息,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七)广泛开展规划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

区域各主要媒体要大力宣传产业经济和产业事业规划,通过开展规划宣传、解读、跟踪报道等活动,强化规划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普遍关心产业、热爱产业、支持建设产业强市的舆论氛围。定期公布规划落实进展情况,强化重大决策和项目的公众参与,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倾听公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保障规划的顺利落实。

(八)加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以本规划的重点产品为方向,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着力引进世界 500 强和国内行业 10 强企业,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技术和产品档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九)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进一步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搭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加大科技投入,激发创新活力。要健全产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支持力度,调动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人才强水战略,建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熟悉政策法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十)创新融资体制机制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租赁等形式获得运营资金。推进能源资产证券化,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为存量结构优化提供资金保障。加强金融机构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财政投资,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

(十一)大力招商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多渠道推进海内外招商引资工作。吸引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来区域投资。

附:产业示范项目

—— 产业示范项目:x xx 有限责任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 有限责任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

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机遇与挑战

当前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地缘政治复杂变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总体判断,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和不利因素迭加同在。

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优势,抢占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制高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面临挑战:

改革攻坚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多年积累的体

制机制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凸显。国有企业活力不强,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从根本解决制约全面振兴发展的体制粘性问题复杂而艰巨。

优化结构面临艰巨挑战。产业发展面临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工业比重偏低、牵动力不强,仍是制约加快发展的最主要的结构性矛盾,结构刚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化解,新旧动能协同拉动的格局尚未建立。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够,集聚资金、人才、技术能力不强,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面临严峻挑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消费增长趋于平稳,对外贸易规模偏小,保持中高速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工业反哺农业作用不突出,县域经济规模小、对全市发展带动能力弱,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一)推进科技创新格局与国际接轨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科技研发体系、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竞争优势。

(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接轨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

(三)推动科技创新生态与市场接轨

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和政策安排,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生态,让机构、人才、设备、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 产业示范基地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66666.60平方米(折合约 10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 84666.58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42545.67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8176.92万元,流动资金 4368.75 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116639.01 万元,税后净利润 9940.6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8625.9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1.37%,全部投资回收期 4.43 年。

(七)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 产业示范项目:x xx 投资管理公司 x xx 项目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xx 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扩建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玉米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 428000.00 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 投资管理公司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

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 有限责任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从全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贸易增长乏力,TPP 和 TTIP 设置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

从国内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特征。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

多的严峻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地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富集、文化积淀厚重等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加凸显。同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仍未有效突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繁重。

立足区域创新功能定位,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吸引区域创新资源,积极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创新联盟共建共享,为建设创新型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协同创新支撑

协作共建科技创新园区,吸引和利用区域高端创新资源,鼓励各地加强与区域知名产业园区、企业总部、科研院所校的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模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联合打造区域创新联盟,围绕全省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我省优势企业联合区域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若

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建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联盟,共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专利信息平台和知识产权专家库,交叉许可和共享知识产权。

协同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产业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水资源等领域,与区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研究,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共建科技研发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培育技术创新主体,依托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引进区域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设立成果转化企业和分支机构;加强与区域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合作,组建集研发与产业化为一体、企业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平台。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推进区域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结合、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技术交易市场网络,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集成服务。

(三)用足用好区域创新资源

推进创新平台合作,围绕我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等模式,与区域联合建立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检验检测机构。加强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

引进用好区域人才智力,加强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制度衔接,搭建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推进工程,开展区域创业导师行行动计划,支持区域高校在我省建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吸引区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到创新创业。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示范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186666.48平方米(折合约 280.00 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总建筑面积 210933.12平方米。

六、项目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6 个月。

七、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15609.97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91200.11万元,流动资金 24409.86 万元

(二)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427894.05 万元,税后净利润 55162.9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23893.51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21.26%,全部投资回收期 4.19 年。

第三篇:浅谈玉米产业发展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说明书 浅谈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入学年级:2009春

学生姓名:王喜忠

学号:941122921020

所学专业:农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1年4月

提要: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之南端最高地带。全县辖12个乡镇,378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全县种植玉米25万亩,一直是我县种植面积最大和农作物,产量居于我县之首,是我县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多元化的需求,玉米种植技术和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从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示范带动、加快转化增值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玉米作为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对粮食总产贡献大、增产潜力大、用途广,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研究,分析我县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我省玉米产业发展建议。正确认识玉米产业战略性地位

玉米作为粮(食)、经(济)、饲(料)、果(蔬)、能(源)于一体的多用途兼用作物,综合利用功能是所有作物无法相比的,同时也易实现产业化开发,并贯穿于一、二、三产业,因此玉米产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黄金产业,也是保障我县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战略作物,对促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增产潜力大,保障粮食安全

玉米是高产之王,在光合生理上属C4作物,光合效率高,产量潜力大。目前我县玉米最高单产纪录为1002公斤/亩。“粮食上台阶、玉米挑重担”已成为共识。玉米一直是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县的粮食总产中占到65%以上的份额,玉米作为我省粮食增产的主力军,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调整产业结构,保障有效供给

玉米是饲料之王,我县玉米总量的60%以上都直接或加工后用于饲料。在猪禽的配方饲料中,60%以上的原料为玉米,青饲玉米还是牛、羊等草食牲畜的主要原料。玉米作为现代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重要饲料粮,在粮食总需求量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增加。在人们为解决温饱时,人畜共粮的传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在人们生活达到小康之后,食用需求的增长主要是对畜产品肉、蛋、奶数量和质量的追求,这就要求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较大调整,确立玉米在饲料中的地位,把70-80%供饲料用粮的玉米“粮食”作物划归到“饲料”作物,实施“粮、经、饲”三元工程,将玉米生产逐步部分转向饲料生产,使大面积的普遍玉米生产转变为饲料资源(原料),树立质量型玉米发展,把单纯产量(数量)生产转变为质量和产量(数量)并重生产,重视包括玉米秸秆在内的生物学产量和质量,是促进农村和农业结构向高层次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阶梯和客观要求。

1.3 高产稳产,促进农民增收

玉米在我县种植历史攸久,当地群众形成了适应本地特色的栽培习惯,陵川主要玉米种

植区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灌溉条件好,具备玉米高产和稳产的条件,玉米丰产性、稳产性好,已成为农民种植收入的重要来源。

1.4 多功能化的用途,保障能源和化工需求

玉米是加工原料之王,以玉米为原料加工淀粉、酒精、果葡糖浆、食用油、塑料等衍生产品已有上万种。玉米作为淀粉工业的支柱,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目前国内玉米深加工主要是制酒、加工玉米淀粉、食用酒精、糖化酶、糠醛、调味品、饲用金霉素等精深加工企业,玉米是重要的生物能源作物,在石油资源面临枯竭,油价飞涨的今天,各国均在寻找替代能源。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部分替代汽油是目前开发生物能源的主要途径之一。2008年,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达8400万吨,占美国国内玉米消费量的35%,这个数量还快速增长。汽车吃“粮”扩大内需,导致国际玉米及粮食贸易格局的变革,引发粮食的危机值得我们重视。对我国而言,能源安全的紧迫程度可能更甚于粮食安全。目前生物燃料酒精主要来自玉米、甘蔗和木薯,如何满足未来能源的需求已成为战略需求。我县玉米生产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目前陵川玉米单产水平是全国的76.9%,与陵川历史最高产量和高产示范田比较,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至少有30-100公斤的增长空间。

2.1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巨大

从技术角度看,春播玉米大面积亩产超过600公斤,亩产超过400公斤不少。2008-2009年,在科技入户示范户示范田连续两年在同一块示范田创造了亩产1050公斤、突破玉米吨粮高产纪录。而且近几年来,实施玉米丰产方项目,大量秸秆还田以及实施配方施肥项目这些技术的实际运用,进一步证明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县玉米粮食单产的潜力。

2.2 我县玉米生产发展具有相对较好的的资源条件

作为以粮食作物栽培为主的纯农业县,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份额。粮食作物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发展粮食生产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3 畜牧业快速发展,为玉米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5年-2009年,是我县养殖业稳步发展的5年,饲用玉米占玉米总产的比例由初期的62.5%上升到67%,年平均增加0.9%。据预测 2020年,仅饲用玉米一项的总量就可达相当于我县现阶段玉米正常年份的总产量,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省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存在问题

3.1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水资源短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增加总产提高单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受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地等的影响,特别是优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

3.2科技对粮食的保障功能不高,技术到位率低

科技贡献率不高的关键原因有三,一是满足未来粮食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力量分散,支撑条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关键技术传递、应用不到位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3.3产业化程度水平比较低,玉米的深加工发展速度慢

一方面,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生产成本加大,种粮效益比较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作物间横向比较,2010年,农民种粮每亩实际收益500为元,仅占蔬菜、果树等特色经济作物的1/3。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和经济作物转移,粮食生产粗放种植现象趋重,粮食生产“副业化”日趋呈现,这对保障我省粮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产业总体发展目标和思路

4.1基本思路

围绕“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供给”的目标,强化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实施板块推进战略,开展品种替代工程和玉米科技丰产工程,通过科技与产业有效衔接,以养殖和加工业增殖,提升玉米产业发展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饲料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2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县玉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玉米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达到500公斤/亩。玉米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0.54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初步建立我县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到2020年,我县玉米科技创新能力达到新水平,玉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基本构建保障陵川县玉米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技术支撑体系,全县玉米单产达到800公斤/亩,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陵川县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4.3重点区域和主攻方向

巩固和提高礼义、杨村玉米区玉米生产水平,优化崇文、平城和潞城种植结构,扩大玉米种植,提升玉米增产潜力,稳定玉米生产水平。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通过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玉米;杨村、礼义推广春玉米吨粮技术,挖掘玉米产量潜力;崇文、平城和潞城大力推广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玉米抗逆稳产栽培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加快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我县建立的玉米产业创新体系是按照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土地到餐桌、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技术体系。这是提升我县玉米科技创新

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两年的试点运行,探索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需要加快推进体系建设,注重多部门联动,强化多学科集成,加快实施进程。

5.2加强技术的创新与集成示范,建立科技支撑玉米生产的长效机制

依托山西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以改良品质、提高产量潜力为核心,加速玉米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实现我县玉米品种优质化、专用化和产量潜力的突破。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农机与农艺配套,新材料(如新型肥料、新型地膜)与耕作体系创新,强化技术支撑和保障力度。

建立玉米(粮食)科技示范基地,创新农、科、教 “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和粮食生产的有效对接,专家队伍、技术推广和农民需求的良性互动,强化技术传递速度,推进技术的应用率。

5.3重视玉米科技发展能力建设

要实现玉米科技创新的长远发展目标,必须建设一流的研发条件、形成一流的创新体系,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为此,要立足陵川实际,围绕玉米产业发展的长远需求,构建玉米科技创新平台,为促进陵川玉米产业科技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6保障措施

6.1加大政策扶持

要利用政策引导,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引办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生产,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积极引导农民个人、社会资本、信贷资金投入玉米(粮食)生产,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6.2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农田整理、水利灌排设施,特别是旱作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植保工程,着力改善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建立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3强化科技支撑

通过山西省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开展产业指导,组织技术推广,提供信息服务。农业技术部门要及时向农民提供玉米田间长势、病虫信息、技术对策、市场信息、产业发展意见和政策建议;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开展长势调查、预测病虫发生情况,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和防治策略,应对突发灾害,解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咨询,筛选、推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6.4 强化示范带动

以开展玉米(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建立一批面积大、集中连片、规范程度高的高产示范田,充分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潜力,使农民“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学得透”,进一步发挥高产田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应用优良品种

和实用技术,实现从专家试验田产量向大田产量的跨越,逐步带动一批玉米高产示范县和吨粮县建设,努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实现主产区大面积持续均衡增产。

6.5 加快转化增值

加强玉米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鼓励粮食购销、加工龙头企业,在优势产区建立玉米生产基地,组织农民积极发展玉米生产。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技术,实施“粮、经、饲”三元工程,提高玉米转化率,延长玉米产业链,提升玉米种植效益。

第四篇:浅谈玉米产业发展范文

浅谈陵川县玉米产业发展

提要:

陵种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之南端最高地带。全县辖12个乡镇,378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全县玉米种植面积25万亩,在我县种植历史攸久,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灌溉条件好,已成为农民种植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与市场的多元需求国,我县玉米种植应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强化示范带动、转化增值方面提升,为断提高品质。

玉米作为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对粮食总产贡献大、增产潜力大、用途广,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研究,分析我县玉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我省玉米产业发展建议。

玉米作为粮(食)、经(济)、饲(料)、果(蔬)、能(源)于一体的多用途兼用作物,综合利用功能是所有作物无法相比的,同时也易实现产业化开发,并贯穿于一、二、三产业,因此玉米产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黄金产业,也是保障我县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战略作物,对促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增产潜力大,保障粮食安全 1 正确认识玉米产业战略性地位

玉米是高产之王,在光合生理上属C4作物,光合效率高,产量潜力大。目前我县玉米最高单产纪录为1002公斤/亩。“粮食上台阶、玉米挑重担”已成为共识。玉米一直是我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县的粮食总产中占到65%以上的份额,玉米作为我省粮食增产的主力军,对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调整产业结构,保障有效供给

玉米是饲料之王,我县玉米总量的60%以上都直接或加工后用于饲料。在猪禽的配方饲料中,60%以上的原料为玉米,青饲玉米还是牛、羊等草食牲畜的主要原料。玉米作为现代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重要饲料粮,在粮食总需求量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增加。在人们为解决温饱时,人畜共粮的传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在人们生活达到小康之后,食用需求的增长主要是对畜产品肉、蛋、奶数量和质量的追求,这就要求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较大调整,确立玉米在饲料中的地位,把70-80%供饲料用粮的玉米“粮食”作物划归到“饲料”作物,实 施“粮、经、饲”三元工程,将玉米生产逐步部分转向饲料生产,使大面积的普遍玉米生产转变为饲料资源(原料),树立质量型玉米发展,把单纯产量(数量)生产转变为质量和产量(数量)并重生产,重视包括玉米秸秆在内的生物学产量和质量,是促进农村和农业结构向高层次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阶梯和客观要求。

1.3 高产稳产,促进农民增收

玉米在我县种植历史攸久,当地群众形成了适应本地特色的栽培习惯,陵川主要玉米种植区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灌溉条件好,具备玉米高产和稳产的条件,玉米丰产性、稳产性好,已成为农民种植收入的重要来源。

1.4 多功能化的用途,保障能源和化工需求

玉米是加工原料之王,以玉米为原料加工淀粉、酒精、果葡糖浆、食用油、塑料等衍生产品已有上万种。玉米作为淀粉工业的支柱,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目前国内玉米深加工主要是制酒、加工玉米淀粉、食用酒精、糖化酶、糠醛、调味品、饲用金霉素等精深加工企业,玉米是重要的生物能源作物,在石油资源面临枯竭,油价飞涨的今天,各国均在寻找替代能源。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部分替代汽油是目前开发生物能源的主要途径之一。2008年,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达8400万吨,占美国国内玉米消费量的35%,这个数量还快速增长。汽车吃“粮”扩大内需,导致国际玉米及粮食贸易格局的变革,引发粮食的危机值得我们重视。对我国而言,能源安全的紧迫程度可能更甚于粮食安全。目前生物燃料酒精主要来自玉米、甘蔗和木薯,如何满足未来能源的需求已成为战略需求。

我县玉米生产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目前陵川玉米单产水平是全国的76.9%,与陵川历史最高产量和高产示范田比较,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至少有30-100公斤的增长空间。

2.1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巨大

从技术角度看,春播玉米大面积亩产超过600公斤,亩产超过400公斤不少。2008-2009年,在科技入户示范户示范田连续两年在同一块示范田创造了亩产1050公斤、突破玉米吨粮高产纪录。而且近几年来,实施玉米丰产方项目,大量秸秆还田以及实施配方施肥项目这 2 些技术的实际运用,进一步证明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县玉米粮食单产的潜力。

2.2 我县玉米生产发展具有相对较好的的资源条件

作为以粮食作物栽培为主的纯农业县,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份额。粮食作物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发展粮食生产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3 畜牧业快速发展,为玉米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5年-2009年,是我县养殖业稳步发展的5年,饲用玉米占玉米总产的比例由初期的62.5%上升到67%,年平均增加0.9%。据预测 2020年,仅饲用玉米一项的总量就可达相当于我县现阶段玉米正常年份的总产量,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省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存在问题

3.1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水资源短缺的趋势不可逆转,增加总产提高单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受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地等的影响,特别是优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

3.2科技对粮食的保障功能不高,技术到位率低

科技贡献率不高的关键原因有三,一是满足未来粮食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力量分散,支撑条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关键技术传递、应用不到位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3.3产业化程度水平比较低,玉米的深加工发展速度慢

一方面,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生产成本加大,种粮效益比较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作物间横向比较,2010年,农民种粮每亩实际收益500为元,仅占蔬菜、果树等特色经济作物的1/3。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和经济作物转移,粮食生产粗放种植现象趋重,粮食生产“副业化”日趋呈现,这对保障我省粮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产业总体发展目标和思路

4.1基本思路

围绕“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供给”的目标,强化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实施板块推进战略,开展品种替代工程和玉米科技丰产工程,通过科技与产业有效衔接,以养殖和加工业增殖,提升玉米产业发展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饲料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2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县玉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玉米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达到500公斤/亩。玉米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0.54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初步建立我县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到2020年,我县玉米科技创新能力达到新水平,玉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基本构建保障陵川县玉米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技术支撑体系,全县玉米单产达到800公斤/亩,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陵川县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4.3重点区域和主攻方向

巩固和提高礼义、杨村玉米区玉米生产水平,优化崇文、平城和潞城种植结构,扩大玉米种植,提升玉米增产潜力,稳定玉米生产水平。

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通过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玉米;杨村、礼义推广春玉米吨粮技术,挖掘玉米产量潜力;崇文、平城和潞城大力推广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玉米抗逆稳产栽培技术。

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加快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我县建立的玉米产业创新体系是按照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土地到餐桌、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技术体系。这是提升我县玉米科技创新 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两年的试点运行,探索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需要加快推进体系建设,注重多部门联动,强化多学科集成,加快实施进程。

5.2加强技术的创新与集成示范,建立科技支撑玉米生产的长效机制

依托山西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以改良品质、提高产量潜力为核心,加速玉米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实现我县玉米品种优质化、专用化和产量潜力的突破。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农机与农艺配套,新材料(如新型肥料、新型地膜)与耕作体系创新,强化技术支撑和保障力度。

建立玉米(粮食)科技示范基地,创新农、科、教 “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和粮食生产的有效对接,专家队伍、技术推广和农民需求的良性互动,强化技术传递速度,推进技术的应用率。

5.3重视玉米科技发展能力建设

要实现玉米科技创新的长远发展目标,必须建设一流的研发条件、形成一流的创新体系,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为此,要立足陵川实际,围绕玉米产业发展的长远需求,构建玉米科技创新平台,为促进陵川玉米产业科技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保障措施

6.1加大政策扶持

要利用政策引导,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引办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生产,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积极引导农民个人、社会资本、信贷资金投入玉米(粮食)生产,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6.2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农田整理、水利灌排设施,特别是旱作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植保工程,着力改善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建立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3强化科技支撑 通过山西省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开展产业指导,组织技术推广,提供信息服务。农业技术部门要及时向农民提供玉米田间长势、病虫信息、技术对策、市场信息、产业发展意见和政策建议;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开展长势调查、预测病虫发生情况,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和防治策略,应对突发灾害,解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咨询,筛选、推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6.4 强化示范带动

以开展玉米(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建立一批面积大、集中连片、规范程度高的高产示范田,充分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潜力,使农民“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学得透”,进一步发挥高产田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应用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实现从专家试验田产量向大田产量的跨越,逐步带动一批玉米高产示范县和吨粮县建设,努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实现主产区大面积持续均衡增产。

6.6 加快转化增值

加强玉米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鼓励粮食购销、加工龙头企业,在优势产区建立玉米生产基地,组织农民积极发展玉米生产。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技术,实施“粮、经、饲”三元工程,提高玉米转化率,延长玉米产业链,提升玉米种植效益。

第五篇: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高陵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位于西安市辖域北部,全县辖4镇4乡,2个管委会,88个行政村,74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94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万。

高陵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渠井双灌,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粮食生产县和笼养鸡县。早在1958年就被国务院授予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1994年建成西北地区首家“吨粮县”,受到省、市政府表彰。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也越来越大,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阶段。我县把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农机推广工作的突破口来抓,通过几年的引进示范玉米收获机械化开局良好,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了进一步做好此项技术推广,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

一、目前我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总体情况

(一)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经济基础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如鱼得水,走上了稳步、良好、快速的发展之路,使农机化事业有了新的活力。特别最近两年玉米收获机械化

技术发展已趋成熟,已被广大农民朋友认可,全县玉米收割机拥有量达到105台。

(二)机械使用性能情况

1、山东福田-3型小型小麦玉米两用自走式收割机,该机的实际工作中,匹配马力大,结构合理,作业可靠,故障率低,玉米籽粒损失低,服务跟的上,卸粮快,效益高,各项技术参数,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受到用户认可。

2、河北冀新-2自走式玉米收割机,该机在实际作业中,机型体积小,通过性强,故障率低,玉米籽粒损失少,作业速度快,效益高,服务好,但还田质量较差,操作手柄装配位置不合理,整机外观粗糙,机架强度不牢固,脱焊时有发生。其价格低,经济实用,得到用户认可。

3、山东玉丰-2-3型背负式玉米收割机,该机在实际作业中,结构合理,装配方便,通过性强,玉米籽粒损失少,故障率低,效益高,服务及时,质量高,用户满意。

4、富平-2背负式玉米收割机,该机在实际作业中,结构基本合理,装配方便,通过性强,玉米籽粒损失少,故障少,速度慢,效益低,其禾器与摘穗辊时有堵塞现象,需进行技术改造。可是,有个别用户对该机进行投诉,但厂家的服务态度得到用户的认可。

5、山东金亿春雨-3型小麦玉米收获作业中,匹配马力大、结构基本合理,但其作业速度慢,机械故障多,玉米籽

粒损失多,效益不高,服务跟不上,表现在⑴发动机烧机油。⑵液压油管断裂漏油。⑶传动链条断数多。⑷变速箱弯曲。⑸割台、轴承裂缝,受到用户极大的不满。

以上机型在实际作业中,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摘穗辊抵压玉米棒尾部的情况,造成籽粒损失。主要原因是玉米成熟不够籽粒损失较少,一旦玉米成熟好的情况下,籽粒损失加大,这与剥壳器使用时间有绝大关系。二是收割机收获与秸秆还田一次性完成作业时,小时作业量(亩)相对较慢,且还田质量与单机还田质量较差,效率不高。三是玉米收割机卸粮程序也与玉米收割机效率高低有绝对的关系。大部分玉米收割机一次性将收获的玉米棒不能顺畅的倒到农田运输车上,费时费力,以山东福田-3型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卸装置最为顺畅。

经过调查论证,以下机型在我县实际应用中,各项技术性能都表现良好,宜引进推广。

1、山东福田-3型小麦玉米两用收割机。但需改进割台,分禾器体积长(20公分)且宽,往往在进入地头时,对玉米撞倒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山东玉丰-2背负式玉米收割机。但需对输送槽进行改造,输送槽存在输送过程中驾驶员到地顶头会缩油,输送带速度放慢,一部分玉米棒未送到集粮箱,掉了下来,给驾驶员造成不安全因素,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河北冀新-2型玉米收割机。其整机设计合理,价格低廉,经济实用,受到用户好评。但需改进整机的外观质量,操作柄装配到合理的位置,机架材料强度焊节牢固,还田切碎等方面更新。

二、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玉米机收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赶科技大集、送技术下乡、搞好新技术宣传工作,同时召开各种形式的玉米机收现场会,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使玉米机收在农民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更好的效果。

2、争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积极向各级党政领导宣传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的重要性,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财政资金扶持,加大对农民购机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加快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步伐。

3、不断增强农机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与生产厂家的合作。农机新技术,新产品被农民认识和接受,需我们农机部门作好前期市场引导工作,这就要求农机推广人员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特别在玉米收获机械市场刚刚起步,不仅要作好机具选型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合作,以适应性强、可靠性高、价格低为主攻方向,引进适宜当地的机具。

4、因地制宜,搞好样板,以点带面。结合实际,要先重点发展基础比较好的乡镇,严格按照示范点示范技术操作规程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试验示范点,把示范点做大做亮,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强化技术服务。要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庭院、田间地头,为玉米收割机户切实搞好技术指导、培训、机具检修等,加强对农户及有机户安全意识培训,使农民朋友放心地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械。

6、开展跨区作业服务。一台玉米收获机械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可完成作业30至40亩,按70元/亩的价格计算,一台机械一天可实现收入2100-2800元,扣除作业成本,纯利润可达1000元以上,利益较为可观,若在“三秋”期间开展跨区作业,实现连续生产,一台背负式作业机械当年就可收回投入,要认真总结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根据玉米成熟期时间差,组织、引导收割机有计划地开展跨区作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以经济利益的驱动调动农民购机热情,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

三、发展前景

玉米收获机械化,无论是从客观条件,还是从主观因素来看,都表明它是我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近几年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试验、应用、调查情况分析,我们认为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是玉米收割机到推广应用的时候了;二是农民群众在补贴资金的引导下,购买农机具的热情起来了;三是农民群众在中央“三农”政策的惠顾下有钱了;四是玉米收割机性能基本成熟了,生产厂家技术服务质量提高了;五是再度加大玉米收割机的补贴资金力度,玉米机械化收获就基本实现了。

下载玉米产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玉米产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玉米茎腐病调研报告 (推荐)

    河 南 农 业 大 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寒假社会实践病害调研报告实践题目:谢集镇东街村玉米茎基腐病危害情况 及综合防治策略班级:09级植物保护3班姓名:袁 向 东调查时间:2012年1月关......

    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摘要 养老行业以服务老人和社会为己任,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和市场状况下, 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是主要方式, 民营养老方兴未艾。本行业分析报告首先对养老......

    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畜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畜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畜草产业发展抢抓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种植等机遇,按照“做强养殖,做大加工,搞活流通,提升草业,确保安全,增加收入”的总体思......

    产业经济调研报告

    竹木产业是我们柘塘村的传统产业,为了加快我村竹木产业的发展,作为一名刚刚上任的村官,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我村的竹木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经过2......

    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____”期间,省委、省政府作出____循环发展的科学定位,把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构建现代循环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市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

    多元产业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多元产业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关于集团多元产业的调查 一、多元产业现状 集团公司多元化产业涉及煤炭、环保、煤化工、房地产、服务业、机械制造加工、冶炼、生物能源、宾馆等......

    新型建材产业调研报告

    黄石市新型建材产业“十三五”发展 调 研 报 告 建材产业调研组 一、我市建材产业发展现状 建材工业在我市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黄石被称为是湖北省的水泥生产基地及我国的......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2014黄梅县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近年来黄梅县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巩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蔬菜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