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域特色产业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从全镇农业农村发展前景上看,玉米种植占到总播种面积的 86.9%。由于玉米种植净利润低,农民种粮收益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增收致富的任务艰巨。因此,实施镇域特色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业新的增长点,是当前全镇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结合全镇自然条件,农业发展现状和优势产业情况,经过走访调研,广泛征求镇内外人士意见,决心建设乌米特色小镇,推动镇域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乌米特色小镇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发展定位
(一)资源条件
镇地处 XX 和 XX平原的过度地带,形成中低山、高丘为主的组合型地貌,具有山区与平原的综合优势,生态良好,土地肥沃。属于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温度 5.2℃,有效积温 2750-2850℃,年降水量为 650-680 毫米,无霜期平均 140 天,雨热同季,是高粱传统种植区,发展乌米产业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产业基础
镇乌米产业创始人李淑侠从 2010 年开始乌米种植试验,2012 年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并已申报国家专利。2015 年--2017 年投资 1500 多
万元建设了 2000 多平方米的四层办公主楼和厂房以及 800 多立方米冷藏库和 650平方米加工车间等,公司占地面积为 3300平方米,引进三条生产线,初步具备了日加工乌米 5 吨的能力。已与辽宁省农科院、延边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研发高粱乌米系列深加工产品。
(三)发展定位
1、市场占有率高。目前镇省 XX 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从事高粱乌米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产品已形成系列化,“XX”品牌已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属于独家经营,市场前景广阔。
2、带动能力强劲。该公司主要采取与农民签订单的合作方式,农民为公司种乌米,效益是玉米的 4-6 倍,农民种乌米的积极性非常高。
3、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随着新一轮工商资本再下乡的兴起,公司与大资本合作已水到渠成,产品的深度、高端研发,销售市场的极具拓展,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二、乌米特色小城镇的项目支持和发展预期
(一)项目支持
2015 年,农业部将县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同年,省委省政府将县确定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14 个示范县之一,是国家级全产业链示范县;2018 年又被农业部确定为一二三产产业融合先导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特别是近年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公司发展高度重视,鼓励、支持公司用好用足各项政策,主要领导亲自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派驻专职的领导干部包保帮扶企业,所有这些都将成为公司加快发展的坚强保证。
(二)发展预期
战略目标,分三步走:
第一步,2017 年-2020 年,实现食品层级的产品研发、销售。扎根增产村、尚志村,每年安排种植面积 1500-5000 亩,可带动农民 300 户,为农民增收 1 千万元,预计生产鲜乌米 200-1000 吨,联合相关生产厂家,研发乌米代餐粉、乌米营养冲剂、乌米功能性饮料等系列产品,年实现销售额 5000 万元,实现利润 350 万元。
第二步,2021 年-2023 年,实现保健品层级的产品研发、销售。2021年-2023 年,每年安排种植面积 1-2 万亩,可带动农民 1000 户,为农
民增收 3500 万元。预计生产鲜乌米 2000 吨-4000 吨。联合有关企业、科研单位,研发乌米婴幼儿、孕妇等系列保健食品,年实现销售额 1亿元,实现利润 1000 万元。
第三步,2024 年-2026 年,实现药品层级的产品研发、销售。底定县,种植面积发展到 10 万亩,可带动农民 4000 户,为农民增收 1.5 亿元。预计生产鲜乌米 2 万吨,联合相关企业、大专院校、科研研究所,从止血、调理肠胃、治疗白癜风、治疗白发等方面研制开发系列药品,达到乌米的终极应用,年实现销售额 10 亿元,实现利润 1 亿元。
三、乌米特色小镇的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三年以来,为促进乌米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全面帮扶,特别是三届“乌米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扩大了乌米产业和“XX”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为下一步乌米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坚持镇村一体、统筹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乌米小镇特色产业规划,从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人文特点等出发,科学安排
产业布局、功能区域、生态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发挥比较优势,准确进行功能定位,带动和促进乌米产业链的延伸。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目前,制约乌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要面向县内外创新思路、拓展渠道,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乌米产业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乌米深加工等项目,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引导“XX”公司牢固树立质量品牌意识,加大“XX”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增强乌米产业特色产品竞争力。
(四)加强工作组织领导
将镇域特色产业发展和乌米特色小镇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强力推进,统筹部署、统筹落实、统筹考核。同时,明确建设乌米小镇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准确把握镇域发展实际,吃透上情、把握乡情、摸准民情,进一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二篇:镇域工业调研报告
乡镇关于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研究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面提升年”,何在不断扩大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大上工业、上大工业,全力提升工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成为摆在人面前的一个课题。通过调研,充分展现了近年来街道经济运行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有助于找准当前及今后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从而促进街道经济及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街道经济运行现状
(一)街道经济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办事处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工业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始终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扶优扶强,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截止目前,辖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业支柱初步形成,集群效应初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山水水泥、东润砼业为主体的建材产业;以京九配件、鑫磊机械有限公司、新华机械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机械加工产业;以东泰化工为主体的新材料创新产业;以乖宝宠物食品、新生蔬菜、每日农经饲料为主体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几大产业集群,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四大产业已逐步成为辖区工业经济的支柱。
2、骨干企业运行状态良好,成为街道企业稳定增长的关键。辖区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到20户,2010年1-3月份总产值增幅保持在20%以上。二是企业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一方面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增长较快,民营经济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户;另一方面企业档
次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加大了技改投入,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三是民营经济投资势头较好。1—3月份招商引资共完成 0.8 亿元,同比增长 23%,占全年计划的 40%。共引进项目4个:山水水泥扩建项目,新建3000㎡车间3个,2台水泥粉磨闭路改开路,包装系统熟料系统改造,从电厂架设400米输送设备,预计达到投资5000万元;永辉砼业有限公司,占地55亩,计划投资4500万元,年设计60万立方米混凝土生产能力,生产线2条,各种手续已办理完毕,2月份开工建设,变压器安装完毕,设备正安装调试,预计4月底投产运营;恒鑫砼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500万元,办公设施正在建设,设备正在安装,预计6月份投产;政泽生物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00万元,正在安装设备。四是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7000余人,实现了一人打工全家致富的社会效益,使全办事处人民群众共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规模以上企业的良好运行已经成为拉动街道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街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传统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亟待提高。辖区内企业的产业结构矛盾主要是二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龙少虎,骨干龙头企业太少,产品档次相对较低,名牌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不多;三产企业量多而散,档次较低,分布不均匀,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集群发展模式。
(二)资金紧缺、企业融资渠道窄。首先大部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实施技术改造所需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但由于自身规模小、实
力弱,缺乏抵押担保,银行贷款比较困难。部分企业负债高,企业负担重,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其次产权流转不畅,存量资产沉淀,对生产要素的流动整合的探索困难较多,步子不大,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三)大部分企业存有“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封闭保守。通过街道09年新上技改、重点项目及重大工程报表看,新上技改项目少,重点项目及重大工程规模偏小,普遍存有经济意识不强,没有长远打算,创省优、国优思想淡化,品牌意识薄弱的思想。
二、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的可能性
(一)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养了一批管理、技术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19家限额企业人才荟萃,设施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经验丰富。
(二)区位优势明显,人流物流优势突出,交通条件便利,且钢管加工、机械制造、新材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和纺织五大主导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开发潜力较大。
(三)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全面提升年”,区委明确提出要全党动员,全民发动,以大上工业、突破工业为总抓手,全力突破工业。并落实了关于工业发展的政策,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这些为项目的引进,工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举全力提升工业经济的措施
一是抓招商。我们要通过采取制订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措施,紧紧依托我办事处地域、交通优势329省道、济聊馆高速、德商高速均在我辖区和唯一通过市政府报省政府批准的能源建材区的优势,进一步更新招商观念,改善投资环境,改进招商方式。大力实施亲情招商、代理招商、专业招商和产业招商等招商方式,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的招商机制,提高招商成功率,只有抓好招商引资、引进大的好的项目,才能真正形成税收,形成地方财力,才能增加财政收入,所以招商引资工作是重中之重,招商引资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子,人人要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做出最大努力。
二是抓项目。围绕“促投资、调结构”这一目标,坚决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主引擎”作用,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办事处投资在建的3个项目(投资3500万元、占地55亩、年产混凝土60万吨的永辉砼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500万元的加气站项目,投资5200万元新增年产80万吨水泥的山水水泥扩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对已经签订合同、正在办理有关土地、环评、规划等手续即将开工建设的2个项目(投资3亿元、占地900亩的生物无害化发电项目和投资3.5亿元、占地200亩、年生产能力200万吨的中央企业中联水泥项目)加快审批手续,开辟绿色落户通道,提供快捷、便利、全程化服务,做到一个项目一个思路,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以早日投产达效。
三是抓服务。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办事处成立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全办事处开展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制定出台《关于开展机关干部帮包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的通知》,对辖区的企业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每个企业都安排一套班子,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企业所涉及到的部门和村一定要为企业做好服务,一是企业能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二是企业能吸纳当地劳动力用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思想,为企业营造春天般的发展环境。
面临越来越大的经济发展压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严的要求准确把握发展态势,趋利避害、加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经济运行走势,勇于面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把政策和优势作为机遇和驱动,信心百倍地谋求更大发展,实现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仙女镇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仙女镇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分析
仙女镇地处枝江市北部,与当阳市毗邻。总面积170.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11公顷,辖2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4万余人。近年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以建设“工业强镇、物流重镇、生态休闲旅游名镇”为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服务园区,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园区环境大为改善,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扎实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我镇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1-6月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659.88万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04.88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18.13万元,地税完成611.75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7900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同比增长1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15亿元,同比增长34.5%。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新增规模企业1家(宏昌公司),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4家。另外,瑞克实业、雅丰公司、强劲公司3家企业正积极筹备进规。1至6月,全镇生猪出栏46100头,同比增长3.04%;家禽出笼105612只,同比增长6.2%;夏粮总产量2871吨,同比增长2.94%;油菜总产量7576吨,同比增长1.54%;蔬产总产量7328吨,同比增长4.79%。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镇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优质柑桔、花卉苗木种植三大特色产业。目前,全镇年出栏1000头肉牛养殖大户达到3家;柑橘打蜡、销售大户达到200多户;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已达到60余户。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按照市政府规划我镇主要以建材、包装为主的工业园。目前我镇招商储备的项目不多,质量不高,特别是大项目少,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税收贡献率的项目更少,很难形成定向招商。未能把良好的交通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在三大特色农业方面投入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
2、城镇开发经营处于规划阶段,相对比较滞后。
3、由于仙女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村与村之间差异较大,农民生活水平差距大。
4、园区建设方面的困难。镇级财政收入压力较大,无法统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财政配套建设落后,往往是项目在前、配套在后,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临主干道两侧的房屋拆迁难以推动,导致项目落地进度慢。企业招工难,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做法
1、全镇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优质柑桔、花卉苗木种植三大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我镇以李家茂为会长的肉牛养殖大户已达到3家,以周代年为代表的柑桔打蜡、销售大户已达到200多户,以胡光平为龙头的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已达到60余户。
2、今年来我镇加大了老周场集镇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启动“示范一条街”建设。完成了枝当路与仙一路交叉口至老周场集镇三公里的路灯架设,安装高杆路灯68盏;投资34万元,对老周场集镇新正街两侧人行道进行改造升级,铺设新型人行道板1400米;启动老周场集镇街心花园和仙女经贸区仙女农贸大市场建设,并更新老周场集镇和仙女经贸区的环卫设施。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壮大现有企业。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努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紧紧依托仙女工业园平台,围绕新型建材、包装产业进行定向招商,进一步把资源优势、服务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
2、稳妥推进城镇开发经营。积极顺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仙女新区发展规划,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紧临枝江主城区的实际,适时提出了高速公路以南激活“一方热土”,建“工业新区”;高速公路以北保持“一方净土”,建“生态新区”的思路,努力打造宜人宜居宜业的仙女。
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示范村的建设,以点带面,分类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老周场集镇和仙女新区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城镇品位和形象。强化城乡统筹发展意识,打破城乡壁垒,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注重对农村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引导,促进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与覆盖,努力形成产业互动、城乡共荣的良好局面。
4、加大拆迁力度、加快仙女工业园建设。积极配合市政府加强仙女工业园区建设。使工业园区内道路网络日趋完善,供电、供水、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到位,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对现有在建项目,重点有国泰科技、日威食品、仙女服饰等三家企业,要采取倒排工期,加压紧逼等措施,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
第四篇:XX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镇新型建材产业情况汇报
XX镇党委、政府
一、XX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产业基础现状
XX镇位于XX大市区东大门,镇辖12个村居,镇域141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全镇工业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先后被列为XX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示范镇”、江苏省“强镇扩权”试点镇。
近年来,全镇紧紧围绕“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幸福新城市”的奋斗目标,全力实施“项目立镇、特色兴镇、财政强镇”三大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 余户,主要涉及纺织、建材、机械、食品、电子、电力生产等行业。现有规模工业企业 户,产值超亿元企业 户。2010年底,规模工业实现产值 亿元,同比增长 %,工业规模跃居全区乡镇前列。
按照一镇一品要求,我镇2009年确立了打造XXX建材工业园的目标,目前XXX沿线已落户各类建材企业18户,规模较大的有众志混凝土公司、XX水泥制品公司、XXX混凝土公司、XXX公司、XXX新型建材公司等。2011年10月份与香港XX公司签约的总投资 亿元,一期用地 亩,建设 条生产线的XX管桩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规划,本月底可完成征地拆迁任务,预计 月份可开工建设,一期项目建成后,年税收将达 万元;刚刚与XX集团签约的 万吨I级粉煤灰项目,总投资 亿元,用地 亩,目前已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确立打造新型建材工业园的有利条件
1、便捷的交通条件。XXX新型建材工业园区建于XX镇西北部生建村境内,滨临XX市黄金水道XXX,距SXXS省道不足 公里,SXX国道穿越境内,坐拥XXX大桥,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2、优越的基础条件。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XXX整治工程一直受到水利部和江苏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先后进行了9次大规模整治。如今,XXX不仅成为全市优质的干线航道,而且在XX镇XXX大桥两侧,分别留下顶宽超过百米的堆堤,可利用总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规划园区内圩堤坡度较为平坦,圩堤顶部较宽,适合集中连片开发,两岸均有10千伏高压线经过,S226、XXX大桥横穿过境。
3、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XX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掀起产业招商热潮。两年来,新招引各类建材项目 个,涉及建筑材料拌和、建材物流、节能环保墙材、新型水泥制品等领域,其中众志、益旺等企业已成为全镇规模企业,纳税大户。目前已招引的投资 亿元的建华管桩项目和投资 亿元 万吨粉煤灰项目已开展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建成后,对XXX建材工业园的发展有较强的幅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新型水泥制品产业园:吸纳混凝土顶管、混凝土管桩、混凝土板梁等新型水泥预制品企业聚集。
高新建材产业园:吸纳高新建材、特色建材、环保节能产品及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入驻,形成高新建材企业聚集。
其它工业园:吸纳与特色产业配套的关联企业入驻及其它产业转移企业入驻。
——一中心,即:
产品交易和物流中心:集园区管理机构、服务机构,交易市场、物流企业于一体。规划建设产品陈列室,汇集建筑材料、水泥制品、墙材产品、高新建材进行功能分区展示、展销的市场,建成新型建材采购、物流基地,展示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的良好形象。
四、打造XXX新型建材工业园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形成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载体建设。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主、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园区建设推进组,强化对园区建设的统筹和协调,并对园区的运行动态、认定核准、考核奖励等方面进行管理;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明确一名镇班子成员兼任主任,确定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具体职责和完成时限,层层落实任务,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二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建设合力。把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摆在首要位置,抢抓机遇,开拓奋进,营造齐心协力建园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实现园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成立建材协会,创新平台建设。组建XX镇新型建材协会,协会本着打造一流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为目标,着力为XX建材行业提供服务,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搭建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协助政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同时通过协会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引领整个行业水平提升。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抓好园区规划布局。力求园区建设定位准确,规划合理,把产业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镇村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提高规划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园区规划布局主要在生建村,位于集镇西北部,与东南工业园区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园区的工业化发展分别向中心延伸,集镇的城镇化改造向东西扩展,最终东西园区与中心集镇相衔接而连为一体。
(三)扩大开放,强势招商
一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广告牌、宣传画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建设新型建材特色工业园区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扩大XXX新型建材工业园的影响,提高XX镇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园发展。二是围绕特色产业招商。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以园招商、以特招商、联合招商;优化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组织企业到大中城市周边产业发达的地区考察学习,加强与XX市区及以上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和互动,力争引进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进入园区,推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大企业招商力度。引
第五篇:关于镇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镇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1年8月27日 来源:XX党政办公室
【收藏本文】 浏览 910 次 XX镇党政办调研室
近年来,XX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产业布局,提升镇域经济效益,有效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镇域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镇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路子,并于2007年7月被市政府授予全市第二批经济强镇称号,一个竞争实力雄厚、发展后劲强劲的经济强镇正稳步前进。
一、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一)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自2004年党政领导班子调整以来和2006年底班子换届后,镇委、镇政府在审视过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把“强镇富民”作为奋斗目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城建立镇、三产旺镇、科教兴镇五大战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民富,确保稳定,镇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中上水平,跻身全市9个经济强镇(区)行列。据统计,2004、2005、2006、2007年分别完成本地生产总值
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同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以下简称“比增”)
%、%、%和 %。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比增 %、%、%和 %;分别实现农业总产值 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比增 %、%、%和 %;分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亿元、亿元和 亿元,比增 %、%、39.82%和28%。分别实现财政收入1.62亿元、亿元、2.3亿元和3.36亿元,比增21.9%、20.6%、16%和55.9%。分别实现税收4.21亿元、5.03亿元、6.38亿元和8.22亿元,比增30.6%、19.5%、26%和31.5%。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趋向优化。
根据发展实际,XX立足“三个坚持”,全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三次产业的比例分别是:2004年为11:66:23,2005年为10:69:21,2006年为7:73:20,2007年为7.47 :71.2 :21.33。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发现,随着农业增长幅度逐渐放缓,镇域经济开始由“二产主导型”结构向二三产同步增长、三产作用逐步增强的结构转变。一是坚持第一产业精细发展,提高特色农业富民成效。树立科学经营农业的新理念,以精细发展特色农业为取向,优化农业结构。目前全镇形成了以水产、花木、蔬菜、生猪为主导的特色高效农业格局,被授予“中国脆肉鲩之乡”,农业产值多年稳居全市第一,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撑。二是坚持第二产业优化发展,提升经济强镇竞争力。积极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着手,走内涵发展道路,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赢得新的飞跃,一大批“科创式”企业迅速崛起,涌现出了中顺、隆成、力劲、盛兴、三和、东方、海霸等一批站在产业和行业前端的龙头企业。三是坚持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再造XX跨越新优势。将第三产业作为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来抓,从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为主体,以物流、房地产开发、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2007年第三产业大幅提升,增幅达到37.88%,创近年新高。
(三)优势产业发展强劲,镇域经济自成一体。
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XX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优势支柱产业竞相发展,“复合型”经济体不断增强。目前,全镇初步形成了9大优势产业,并各自拥有了一批在业内赫赫有名、站在行业高端的龙头企业,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3家,1亿元以上的30家:一是小家电产业,以鞍兆电器、安铂尔为代表,2007年产值约28亿元,税收约9000万元。二是日用制品产业,以隆成、易惠、易利等为代表,产值约23亿元,税收约8500万元。三是建筑材料产业,以三和管桩、盛兴幕墙等为代表,产值约24亿元,税收约8000万元。四是造纸印刷包装产业,以中顺纸业、正业包装等为代表,产值约20亿元,税收约7000万元。五是五金灯饰产业,以创英灯饰、和润五金等为代表,产值约21亿元,税收约6500万元。六是塑料化工产业,以新冠胶粘、联冠胶粘等为代表,产值约16亿元,税收约5000万元。七是装备制造产业,以力劲机械、正洲气门、中勤机械等为代表,产值约22亿元,税收约4500万元。八是办公家具产业,以东方家私、中泰龙、东港家具等为代表,统计产值约10亿元,税收约3500万元。九是纺织服装产业,以祥兴制衣、利达针织等为代表,产值约10亿元,税收约3000万元。
实践证明,XX这种不以一种单一产业为支撑的镇域经济,虽然没有“一镇一品”式区域经济的“经济名片”响亮,产业特色不鲜明等,但是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初步壮大起来的优势产业,在自身拥有的市场抵抗力、引资吸引力和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特色魅力”。
(四)民营经济迅速壮大,发展后劲强而有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XX迎来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春天。特别是近几年来,XX通过全力打造“政策‘低’、服务‘高’、环境‘优’”三大品牌,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一是数量大幅增长。2004年,全镇个体工商户有3865家,私营企业893家。至2007年底,个体工商户达4039家,新增503家;私营企业1298家,新增134家;外资企业189家。二是质量稳步提高。一方面是规模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企业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全镇规模企业达到325家,其中属于民营企业的有200多家。另一方面是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目前,XX拥有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批龙头企业站在技术的制高点上,参与制修订各类国家级行业标准8个,特别是中顺纸业、三和管桩、盛兴幕墙3家企业跻身“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行列。
(五)招商引资实现突破,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在强化引资环境建设的同时,XX主动承接港澳台以及国际产业的转移,采取 “以诚引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和“乡情招商”等有效做法,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招商引资,一大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并不断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活力也明显增强。一是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为了充分利用拥有的水陆交通区位优势,XX强化三产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主业突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专业市场。去年6月,投资达35亿元,我国最大的医药物流、信息流中心之一的亚太医药配送中心奠基,该项目占地2200亩,预计建成后每年配送药品的金额可达800亿元,可为XX每年带来10多亿元的税收。二是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成主角。通过提供诸如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推动增资扩产成为不少优势企业的自觉行动。2007年新上增资扩产项目79个,占新上项目总数的73%。其中,三和管桩、三和建材就增资415万美元,推动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做强集团。三是外资企业发展迅猛。如首家落户XX的欧洲企业鞍兆电器,自2003年投产以来,仅3年时间就壮大成为全镇十大纳税大户之首,2007年产值突破10亿元,今年又计划进一步扩大投资,向更大规模迈进。四是骨干企业谋求上市。重点培育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上市,提升工业的实力。目前,盛兴股份、中顺纸业上市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中顺纸业可望今年年底在上海A股市场上市,盛兴股份力争明年上市。同时,积极推动三和管桩、利华整染、丽景房地产等一批骨干企业分期分批上市。
(六)创新战略不断深入,科技实力稳步提升。一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树立产业新标杆。
通过培育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并以此为龙头,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目前XX共获得1个“亚洲品牌500强”、1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7个国家免检产品和18个省名牌名标(工农业类),名牌名标数量位居全市第三。中顺纸业坚持“品牌兴企”策略,先后创得“C&S”、“洁柔”、“太阳”三个品牌,其中“洁柔”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技术攻关,也拉动企业跻身于省清洁生产企业、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行列。二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扶持企业申报科技立项等手段,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的新热潮,2007年申报省级项目为历年之最,也居全市前列。其中,1家企业申报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3家企业申报了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省科技计划项目等。三是启动技改贴息,推动产业大升级。启动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安排100万元财政预算作为启动企业技术改造的专款,开创了我市首个镇区运用技改项目促企业扩容的先例。近三年来,全镇共启动29个市级技改项目和20个镇级技改项目,项目累计总投资10亿元,增加经济总量60亿元。在2007年8月上旬召开的全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XX3个科技项目受到市表彰。全年全镇企业投入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资金将会突破3亿元,比2006年增加1亿元以上。2007年技改投资呈现两个特点:一方面是以设备投资为主。设备投资达1.12亿元,占总投资的74%,比2006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为历年最高,其中实施“零土地技改”的项目有7项;另一方面项目技术含量高。其中高新技术项目2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项目3项、循环经济和环保节能项目4项。四是专利工作全力推进,质量稳步提升。近几年来,XX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全市前列。隆成被认定为2006年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申报的“婴童车(高脚)”获得中山市2006专利金奖;中顺申报的“一种卫生纸纸卷”、佐敦音响防盗设备有限公司申报的“遥控器”获得专利优秀奖等。五是组建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结硕果。积极扶持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目前XX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认定了2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3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技术合作项目500多项,解决了技术难题206项。
(七)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展环境切实改善。
环境是对外开放的第一要素,也是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XX依托硬环境的优化、社会环境的改善,带动服务环境的提升,实现了发展环境的整体进步。去年7月,考核鉴定组通过严格考核一致同意XX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验收;9月,国家爱委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镇。一是强化外部环境建设,增强硬实力。近年来,XX以创建国家、省卫生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三纵五横”路网建设为依托,坚持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并举,先后投入3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XX已经步入了城镇建设投入力度最大、城镇环境改善最明显的新时期。目前城区道路硬底化达到98%,下水道管覆盖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到30.21%,人均绿地面积11.2平方米。落实保洁制度,主要街道16小时保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密封清运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还投入2000万元,改善全镇村居民住宅区的道路。据调查,群众对XX的市容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公共场所和厕所卫生等项目的满意率达到96.15%。二是强化社会环境建设,增强吸引力。作为省市平安镇试点的XX,以建设“平安XX”为总目标,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和工作站,启动平安镇试点方案,构建“三级防控体系”和防控“三张网”即警防网、民防网和技防网,加大力度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群众及投资者的安全感,形成良好的治安环境、和谐的人居环境。同时,彻底整治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消除安全隐患。据最新民意调查,群众对XX的社会治安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三是强化服务环境建设,增强凝聚力。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XX实际,对现有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对办事程
序进行再审视,能去掉的环节坚决去掉,能精简的坚决精简,能归并的坚决归并,建立一套适应经济强镇要求的快捷、高效办事程序。
(八)历史债务全面化解,轻装前进谋求跨越。
由于历史原因,XX在2004年所承担的直接和间接债务就超20亿元,其中欠银行债务约12亿元,欠企业和私人的债务约10亿元。巨大的债务成为XX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相当长一段时期无法也无力进行更多的经济社会建设。2004年镇党委班子主要领导调整后,将化解历史债务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历史债权债务问题处理工作组,镇委书记欧万洪亲自主抓,多次召开协调会,采取果断措施,化解债务。一方面,对属于XX应收的债权,想方设法积极收回。如已全部收回早年在澳门投资地产的1.65亿地价款和澳门联生围1300万股权款、浦发工业机械有限公司930万股票款、在江门投资地产的3750万地价款,大大缓解了镇财政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沟通协商,获取债权人谅解,用小量资金顶抵大量债务,并成功收回星光锁厂等物业。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向司法部门提出XX经济发展总公司、坦背经济发展总公司等四家公司的法律破产申请,目前已进入破产程序,今年8月可望化解所有历史债务。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由于受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多方面的制约,XX镇域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须大力解决:如整体竞争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结构层次相对较低等。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体系不够优化,经济结构有待改善。
综观XX产业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产业结构问题比较突出,调整优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具体表现在:一是三次产业的比例虽有改善,但仍需突出第三产业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而从XX2004年以来的数据看,农业的比重在逐年降低,至2007年已经下降到7%;第三产业的比重2007年为21%,但还是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70%左右;且与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7.7%的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这充分说明XX镇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仍然不高,还是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一条“短腿”,需要突出强化提升。而且,根据XX的交通、区位等优势,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可以说是推动XX经济跨越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为什么呢?关键在于XX拥有以下两大优势:一方面是XX具有其他镇区所不能比拟的自身禀赋。即以轻轨、高速公路、国道、干线以及临近港口等为一体的高效综合运输网络,以及拥有比较充足的土地资源,发展空间比较大,这些优势成为XX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是引进了物流龙头,打通了现代物流业的闸门。我国最大的医药物流、信息流中心之一的亚太医药配送中心的引进,既将XX过去“小而杂”的市场提升成为“大而专”的超级物流巨鳄,有力地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档次和水平,又推动物流业、专业市场成长为XX经济增长的优质特色板块,培育出了再造XX发展新优势的源泉,还将进一步完善中山的医药、生物产业的完整链条,加速推动中山向全国的食品医药强市迈进。二是产业链条缺乏有效延伸,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虽然小家电、造纸、童车、建筑材料等产业发展不错,但主产业还不十分明显,产业链条不长。只有形成了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一落户,相关的配套产业才会“结伴而来”,上伸下延,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特色产业链条,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产业堆头做大。比如在火炬开发区,围绕宏基电脑,就有4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积聚效应。这是XX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科技创新参差不齐,工业竞争力有待增强。
在专利建设、名牌建设和研发中心组建等科技创新方面,XX的规模企业特别是几大集团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导致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下面,仅以专利和名牌建设情况为例:一是专利建设方面。从XX目前的态势来看,专利主要由一
批龙头企业主导,它们的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占全镇的70%以上,其中2005年隆成以48件的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全市企业榜首。而大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甚至匮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是名牌建设方面。至目前,全镇虽荣获省级以上名牌名标32个,在全市排第3位。但都是以中顺、三和、盛兴等优势骨干企业为主导,仅中顺系列产品就获得包括中国名牌产品在内的8个名牌名标,直到2005年才开始向其他一些规模企业延伸,除了农业的两个省名牌外,工业类的很少见中小企业的身影。
(三)缺乏产业总体规划,产出效益有待提升。
规划是龙头,是促进产业集聚的指引。从各地的例子来看,没有规划的发展是无序的发展,是有失科学的发展,严重的会导致失败。从XX的实际来看,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总体规划缺失,产业集聚效应较弱。其一是功能区分不明,未现“扎堆”发展势头。由于在规划中没有明确的功能区分和产业布局,科学引导的力度不足,导致产业“遍地开花”,失去了有效的集聚效应,也给外界一个产业主体不突出的“假象”。现在,不少地区都进行了一些产业区分性质的规划,诸如高新技术产业园、家电产业园等,不局限于一个村、镇或市,并积极主动地依托这些功能区分明确的产业园区进行产业配置,达到主体突出、规模增大、链条延伸、效益凸显的目标;其二是针对性引资力度弱小。由于规划的缺失,导致招商引资时缺乏针对性,往往不是根据功能区分也就是产业规划进行有目的的招商,而是奉行有什么项目就要什么项目,只要能来投资就可以的“低水平引资观”,“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既导致引资的效益不好,还可能引进了一些低产出、高耗能、重污染的劣质企业。二是效益观念缺失,产出能力未达极值。据统计,XX目前的1000多家工业企业,占据了2万多亩的土地,2007年税收达8.22亿元,已立项工业园区产出强度为平均每亩工业总产值267.6万元。但从全镇的角度来看,产出效益却不容乐观。我们重点引进的亚太医药配送中心,占地2200亩,建成后年税收高达10多亿元。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占地仅为前者1/10的亚太却可以创造出超过前者所创造价值的总和还要高。这说明,规划后的引资是科学的,高效益的。
(四)建设项目年年投入,财政压力有待缓解。
近几年来,XX步入了大投入、大建设的新时期,地方财政压力也不断加大。一是创建省市教育强镇。2004年来先后投入2.3亿元巨资新建、扩建学校和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成功创建为省市教育强镇,目前建成省一级学校2所、市一级3所、规范化学校6所。二是创建国家和省卫生镇。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共投入3亿元建设基础设施,仅以“三纵五横”为公路骨架的道路路网的扩建和开通就投入上亿元,2005年成功创建为省卫生镇,2007年创建为国家卫生镇,并向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进军。三是改善百姓民生,打造公共财政。重点放在保证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如社会保障支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文化、环境保护、农村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公共事业性项目的支出。仅2007年全镇财政对农业、水利和教育、科技、卫生、公益及其他社会事务支出达到2.5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66.8%,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位居全市前列。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地方财政的投入压力也日益增大,建设资金也成为了XX发展的一大“瓶颈”。
(五)城镇发育程度不高,聚集功能有待强化。
由于105国道贯通全境,过去XX的城镇建设就以国道为依托,沿国道两边进行“线性式”建设,这在当时是一种可行的规划,但是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纵深推进不够,城镇张力弱小。城镇只沿国道铺开,国道两边一定范围内可以得到辐射,但更大范围和更广的空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导致城镇缺乏集聚力和承载力,功能弱化。而且,XX系由原XX镇、原坦背镇合并而成,诸多原因导致两地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坦背片城镇建设处于弱势地位。虽然,近几年来XX镇从人力、物力、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加大了坦背片建
设力度,拟将原坦背镇的中心区整合好,成为XX次中心区,辐射整个坦背片,带动坦背片的全面发展也取得一定的实效,但差距依然存在。因此,进行全镇统筹规划,坚持两翼并进战略,打造新的城镇已成为XX必须全力破解的一道关乎XX长远发展大计的时代命题。
(六)体制性矛盾多存在,发展难题有待破解。
主要表现在:由于金融政策的调整,使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虽然,近年来XX采取召开银企联谊会等多种措施,搭建银行、企业合作桥梁,但企业贷款融资难题还是十分突出。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影响,镇域经济发展正面临“不缺项目缺用地”的难题,一些新项目因用地指标问题难以落实,如亚太医药配送中心项目和生物医药科技城两个项目总共用地需要4000多亩,把全市的指标拿来也不够。而且随着一些部门职能上划,实行垂直管理,镇委、镇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弱,自主权越来越小。此外,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不高。
(七)不平衡局面仍存在,协调发展有待深化。
由于XX建镇的特殊性,致使XX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依然存在。一是XX片与坦背片发展不平衡。无论是从工业企业的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上对比,XX片经济雄占全镇70%以上。而且,规模企业多数仍分布在XX片。在这种不平衡中,我们也看到了坦背片的后发优势,XX未来镇域经济腾飞的希望也在坦背片。这也是近年来XX班子着力建设坦背次中心区、实施两翼并进战略的初衷所在。二是村社区发展不平衡。由于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导致XX片的村社区发展速度和效率很好,坦背片的村社区明显不平衡。
三、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建议
镇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加快发展镇域经济,是推动农村“三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只有站在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性,创新思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才能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XX才有希望跨入全市镇区第一集团前列。具体建议如下: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科学定位,做好发展规划。要认真研究本区域的特点,围绕做大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抓好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要体现和谐发展内涵,坚持高起点规划,为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立足长远,把好环境关口。发展镇域经济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大力发展高效能、低消耗经济,杜绝新上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防止污染项目、耗能耗水高的项目转移到乡村。招商引资时,引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概念,做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并重。倡导发展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再利用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促进镇域经济向资源节约、污染减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生态效益型方向发展,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三是以人为本,注重协调发展。加强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对流动人口的各类社会服务,为流动人口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生活环境。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民在目前珠三角镇域居民中还占据相当比例,发展镇域经济,应当紧紧围绕农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来展开。一是坚持三产互动发展。要结合实际,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局面。二是走精细发展农业之路。要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把种植业调优,把畜牧业调大,把水产渔业调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XX要进一步培养以“东裕牌”脆肉鲩、“鸥风牌”南美白对虾等中国名牌农产品,脆肉鲩、南美白对虾
等5大示范基地,市渔农产冷冻厂有限公司等4家市级龙头企业为“带动主体”的农业模式,发挥“中国脆肉鲩之乡”的名片效应,着力提升主导农业的富民成效。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和餐饮、运输等传统产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特别是要依托亚太医药配送中心,以中江高速、太澳高速出入口,广珠轻轨XX站为“枝”,以初具规模的新中心区为“杆”,形成“枝”“杆”一体的物流商圈。既发扬“枝”的特色,发展医药配送、办公家具流通、五金商品集散等专业物流业,又一展“杆”的集合力,发展综合商品批发流动,积聚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互相配合呼应,并形成一个品种齐全、特色鲜明、规模至大、效益最优的新兴特色现代物流业基地。
(三)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增强镇域经济的发展后劲。
民营经济是镇域经济的主体和生力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希望所在,发展镇域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一要抓好省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放宽对民营资本投资的各种限制,清除各种不合理的门槛,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着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二要引导和扶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到XX投资创业,筛选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重点帮扶,促其做大做强,努力形成聚集效应,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目前形成的九大支柱产业中,一批优质的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应该成为我们重点扶持的对象,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在政策、融资、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骨干企业重点倾斜,大力培育亿元级梯次企业群。同时充分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有针对性地围绕九大支柱产业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聚集。三要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引导并帮助民营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更新技术、创新产品、树立形象等方式,推动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名牌创建、科技创新和专利建设等方面,更要加大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四是推进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要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放在九大支柱产业的骨干龙头企业上,选择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培育,逐步上市,提高资本运营水平。
(四)以招商选资为重点,拓宽镇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发展镇域经济,工业和三产是重点,招商是关键,项目是要领。XX要把招商选资作为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提高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招商方式,实现招商选资新突破。一是主动出击,有力承接当前国内外优质产业的加快转移。要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围绕大项目抓招商,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和产业;围绕特色产业抓招商,重点是依托现有的九大支柱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提升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二是加强领导,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要进一步加强对招商选资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已落户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真正使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促其充分发挥“以资引资”的示范作用。并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既引进项目、资金、企业,又引进机制、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法;既引大引强,又全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三是提高效益,实现引资新突破。招商引资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多引进投资回报率高、资源可持续利用、环保清洁、能增加镇财政收入的项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五)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优化镇域经济发展大环境。
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机遇、环境就是效益、环境就是发展,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建设、树立“发展大环境”观念,对于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高起点搞好城镇规划,形成协调发展格局。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搞好XX城镇发展规划编制调整和功能定位,发展具有XX特色的城镇,特别是要认真搞好
坦背片与XX片的协调发展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联系密切的城镇群,确保两翼并驾齐驱。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工业基地建设、专业市场建设和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并培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二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环境竞争力。在硬环境建设方面,要全力深化推进以“三纵五横”为主体的道路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不断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营造优良的发展大环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特别是涉及镇域经济发展的部门,要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市场管理,整顿规范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要深入推进“平安XX”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投资创业者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还要在实践中探索新办法,解决好土地、资金等难点问题,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必要条件,千方百计促进优质项目落户XX。
(六)以科技强镇为依托,提升产业科技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不竭动力。特色技术及创新能力不仅决定了区域优势的专业化领域,也决定了特色产业乃至特色经济的生命周期。XX要充分利用我市“创新中山”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实施“科技强镇”战略,在吸取传统技术精华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注重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实现产品由低档次、低附加值向高档次、高附加值转变,形成独具特色的规模效应。要深化技改贴息政策,提升品牌和专利建设水平,全面推行研发中心组建和产学研结合模式,不仅要在科技创新的深度上,还要在广度上下功夫,全面提高产业科技竞争力。一是深入推进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力保障。我镇目前已拥有32个名牌名标,并被认定为办公家具科技创新专业镇试点等。要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XX必须进一步深化名牌带动战略,强化品牌培育。一方面要加大培育、扶持和奖励力度,使产品名牌数量实现更大的突破,进一步强化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名牌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其为龙头把分散的中小企业结成有机整体,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变他们在市场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国际标准强化产品的质量管理、技术创新、营销策划,积极动员企业共创区域品牌,提升产业形象,提高产业和区域知名度,使产业和区域形成不可分割的关系。二是深入推进产学研模式。目前XX仅30多家企业走产学研路子,就签订技术合作项目500多项,解决技术难题206项。这说明组建研发中心、走产学研模式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值得推广。今后要进一步利用市镇有关扶持政策,积极扶持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推动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提升科技进步水平。
(七)以激活民资为突破口,全力解决发展“瓶颈”。
资金短缺和建设用地紧张是目前各地在发展镇域经济中遇到的两大“瓶颈”。特别是近几年XX的大手笔投入建设,资金压力十分巨大。为此,必须做好两篇文章:一是激活民资。据统计,至2007年底XX银行存款达40.85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因此,要注重激活民间资本,引导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吸纳和聚集民间闲散资金,优先发展投资小、见效快、对财政贡献大的优质项目,把民间资本的巨大潜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进一步改善银企关系,加强银企联手,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银企双赢。要积极争取重点企业技改资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二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要严格管理、科学利用建设用地,在千方百计提高已批土地利用率的同时,积极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突出抓好“五个一批”:即旧城改造腾出一批,开发整理增加一批,清理存量盘活一批,用活闲置土地再生一批,用好政策向上争取一批,满足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切实解决发展建设与土地紧缺的矛盾。同时,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打破土地“瓶颈”制约谋发展,特别是诸如办公家具等一些销售在外、税收在外的“两头在外”的产业,可以通过合作开发等形式将生产基地转移出去,将总部留在XX,这样就腾出土地,发展更大规模、更加优良高效的特色优势产业。
(八)以完善发展机制为前提,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合力。
要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和发展镇域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增强整体功能。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放开手脚抓发展。进一步理顺财政体制,壮大镇级财政实力,缓解镇财政投入项目多、开支大的局面。加强组织创新,按照“企业创办、市场运作、政府支持”的办法,积极引导组建行业协会,形成行业自律机制,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三年来,XX在发展镇域经济上投放的土地不足1000亩,但每年仍保持20%以上的增速,这说明XX的镇域经济发展是富有成效的,值得我们探索借鉴。其给我们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五个坚持”:
(一)坚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壮大镇域经济的根本。
特色经济是一个地区独有经济要素的体现。当一个区域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独有区位、独有资源、独有技术、独有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元素,而且这些优势元素无法仿造、难以迁移从而不可替代时,就具备了产生区域特色经济的条件。但是,无论是区位优势还是交通优势,实际上都只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导向因素。从理论上说,在市场机制的配置下,资源一般应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流动配置,但实际上并不是具有资源、地缘等比较优势的地区都能顺利的发展起特色经济,而不具备资源、地缘等比较优势的地区就无法培育起自身的特色经济。例如东莞的一些镇并没有突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其特色经济却得到了充分发展,其中大朗镇本身并不出产羊毛,区位优势也不是十分突出,却能成为年产毛衣2亿件(套)的“中国羊毛衫名镇”。这些事例说明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只是镇域特色经济率先发展的有利因素,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XX,一头连接市中心区,一头连接经济重镇小榄,自身禀赋还是优良的。同时,XX坚持实施“适者生存”的产业发展策略,不搞结构单
一、风险较大的产业,而是依托已有产业进行大力培育,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即“复合型”经济体,镇域经济得以稳步壮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二)坚持做强做优民营经济是壮大镇域经济的关键。
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是富民强镇最有效、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是镇域经济的主力,是发展镇域经济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XX始终坚持民营主导方略,以民营企业领衔镇域市场主体,以非公有制经济引领镇域经济发展,从而推进了镇域经济民营化,民营经济规模化。一是加快开放步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灵活的措施,全面落实鼓励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力求在“降”和“实”上下功夫。“降”就是在严把环保关、效益关和科技关的基础上,降低一些无关紧要的条件,放手让民营企业家施展才能;“实”就是让所有的优惠政策措施如较低的税赋等落实到每家民企,让民企真正得到实惠。通过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投资创业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金参与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二是调整优化镇域民营产业结构。坚持走出镇域找市场,把镇域版块建成城市工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原料转化基地和城市的优质农产品配送基地,增强镇域民营经济的生命力。
(三)坚持政府引导培育是壮大镇域经济的重要保证。
镇域经济从自发形成到自觉引导,政府在推动优势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使优势特色经济成为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实现和强化区域竞争优势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一是体现在政府的前瞻意识。政府能够始终保持开放、前瞻的意识,敏锐地把握经济发展机遇是关键。二是体现在政府创新发展的能力。XX优势产业都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项目为
创新着力点,在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共同合力下产生效益的,这些创新对培育和发展镇域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三是体现在政府有力的制度保障。政府在产业选择及规划的基础上,在组织管理、投资引导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做足功夫,形成高效有力的制度保障。四是体现在政府良好的服务意识。如果说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镇政府在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那么在产业初具规模后,政府主动介入的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提供公共服务等措施,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逐步涌现出来,增强了镇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五是体现在政府政策的连续性。XX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的各个阶段,均围绕发展壮大产业这个诉求适时地调整政策措施,对优势产业的培育、扶持均表现出贯彻始终的专注。
(四)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是壮大镇域经济的有力依托。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好,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就快。象XX镇这样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多、历史债务重、社会治安较差的“合并镇”,正是通过“平安XX”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环境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经济也才得到了提升。特别是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促共进;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人气,聚集财气,增强了城镇环境承载力和竞争力。
(五)坚持创新招商选资是壮大镇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一是依托优势产业有针对性招商选资。在当前土地资源等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只有依托镇域经济优势,即依托主产业、主产品进行招商选资,推动主产业、主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引进发展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能耗低、污染小、占用资源小、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和产业,是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二是创新招商选资方式。通过采取 “以诚引商”、“以商引商”等有效做法,面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三是搞好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强组织协调,做好跟踪服务,注重跟踪落实签约项目,努力提高履约率、投产率,努力做到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