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粮食质检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安全已从单纯的数量安全扩展到储存安全、品质安全、食用安全等方面,强化粮食质检是我国国情的需要。
结合我库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粮食储存安全,推动科学储粮工作,加大质检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检测手段,真正履行好粮食检验检测职能,切实把好粮食质量安全关。对于质检科工作有几点看法:
一加强质检科基础建设,提高质检员业务水平。提升质量检测能力。目前化验室仪器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粮食质量和品质检测需要,但是还要进一步加强化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抓好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的整体实力。
二加强储备粮的监管,确保储备粮的质量安全,我库有三千一百万公斤地方储备小麦,为了确保储备粮的储存安全,保质保量,必须对储备粮的入库,储存期间粮食质量进行检测,为有效掌握粮情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加强与有关科室合作,发挥质检科的作用。为充分发挥质检科的粮情检测作用,广泛开展储粮安全检化验作用,联合储运科及时准确掌握所储存粮的质量、品质。
四加强化学药剂的使用、储存,完善化学药剂的出入库手续。在使用化学药剂之前,必须对其安全性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在使用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对人员的危害。完善领用制度,确保药剂不流失。
五加强夏季的熏蒸工作全过程监督检查。明确待熏蒸粮食的库点、数量、品质、虫粮等级标准与熏蒸的时间、药剂的品种、数量,以及熏蒸负责人、具体实施人员。粮食熏蒸当日,检查人员应提前检查熏蒸库房及周围环境,并重点检查以下情况:
(一)门窗、通风道的密封情况;
(二)设置安全警戒线;
(三)安全警戒线内周围是否有人员滞留;
(四)熏蒸使用的化学药剂数量及投放形式,施药人员携带的用具和器械,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五)天气情况是否有利于熏蒸工作等。
粮食质检工作是一项贯穿与粮食储存过程始终的基础工作,储粮的新形势赋予了粮食质检工作新的任务,它不仅为储粮提供了一个科学手段,也为储粮提供了一个科学依据,加强储粮质检工作是重要和必要的。
第二篇:粮食质检
强化粮油质检工作 保证粮食质量安全
粮食生产为社会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为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广阔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是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恢复,进出口粮食贸易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的内涵已从单纯的数量安全扩展到储存安全、品质安全特别是食用安全等方面。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在粮食质量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原粮卫生方面,时有农药超标、重金属污染、霉变等问题出现;成品粮质量方面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小麦粉中增白剂的超标准使用、用陈化粮甚至霉变的稻谷加工大米、低价油脂混入高价油脂,甚至以矿物油等非食用油冒充食用油出售……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给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它事关农村和城市、地方和军队的发展稳定。在中国,它要养活占全球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对如此重要的特殊商品,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业内部自我约束的行规、质量保障体系和有效的检测手段,其供应安全、品质安全从何谈起?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有效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油质量标准,可以指导国家粮食储备、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在现阶段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
市场的情况下,强化粮食质量检测工作对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保障食品消费安全等意义重大。
粮油质检工作在加强粮食质量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粮食质量、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质量、卫生标准,依法履行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定期对粮食质量监管、监测结果进行通报。第十四条明确标明:建立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抽查、监测制度。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既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加强粮食行政执法的需要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流通的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及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执行国家流通统计
制度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权和依法处理的职能。管理方式由过去重事前审批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管理手段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管理内容的丰富,离不开科学执法。加强对收购粮食的质量检测,对粮食销售供应市场的粮食质量进行检测,看其是否有质价不符的行为;平时的执法检查中,要深入粮食加工、销售企业,检查其粮食产品是否有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对负有储备粮承储任务的企业,要加强对存粮质量的检查,确保存粮安全。由此可见,粮食行政执法与粮食质量检测工作是分不开的。
3.解决粮食贸易争议的需要
《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规定:粮食经营者出现粮食质量争议,对对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由双方协商解决,也可共同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复检。通过法定检测机构对有质量争议的粮食进行检测并以此作为解决贸易争端的一种方式是可行的、有时更是必须的。
为了能更好地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服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现阶段的粮食质量检测工作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以及原粮卫生检测工作
进一步做好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为各级政府、用粮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质量信息,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粮食的品种结构,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使广大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做贡献;在原粮卫生检验方面,国家粮食局已经安排了专项调查与检测任务,这项工作的开展,能从粮食加工的源头把住质量关,切实保证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2.开展储备粮油质量的检测工作
《粮食质量监管试行办法》第七条规定:实行粮食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储备粮经营管理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对储备粮入库质量和储存质量进行定期检查。
监督检查各级储备粮油质量是各级粮食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监管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粮油质检机构的检验技术、设备优势,向储粮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此外还要做好军粮、救灾粮等政策性粮食质量监管工作,确保储备粮油质量良好,保证急需时用得上。
3.指导企业做好入库、保管和出库的质量检测工作,把好粮食质量关
收购期间,各级粮油质检机构要依据粮食收购政策的要求,指导粮食购销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组织收购,把好入库粮食质量关;加强储存粮食质量检测;正常储
存年限内的粮食销售出库,可由粮食收购、储存企业自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粮食销售出库,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
4.主动参与市场粮油的质量监管工作
粮油质量检验机构应当积极协助粮食、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共同作好粮油市场质量的监管。要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检验技术、设备、人员、经验等优势,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在市场粮油质量监管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粮油质量安全抽查、市场准入、防止有毒有害粮油流向口粮市场等方面多做工作。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信任与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市场粮油质量的监管工作。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正在成为粮食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今后,粮油质检机构应该在储备粮油质量监测、粮监管、退耕还林(草)、军供粮等政策性供应粮食的质量监管等方面加强力度,宣传贯彻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开展粮食收购前后质量调查及品质测报,原粮卫生调查,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指导收购,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与制(修)订粮油质量标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市场粮油质量检验,保证粮油食品安全,承担粮油质量仲裁检验与服务,指导粮食
行业质检技术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粮食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粮食安全特别是粮食的质量安全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界特别是广大消费者对包括粮食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粮食的质量安全。粮食的质量安全和粮油质量检验工作密不可分,粮油质检工作在加强粮食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应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质检院发展调研报告
自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自己积极投身于活动之中,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秦光荣、支树平、杨榆坚等同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了任务。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分别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深入听取基层单位、一线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的意见,了解群
众的需求,查找“四风”问题。从广大职工意见看,职工关心的是质检院发展。
一、调研发现问题
一是多年来质检院主要发展食品检验,其它专业的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对食品类设备投入较大,其它质检方面资金投入较小,致使检测设备投入方向上过于集中,不够协调和均衡发展。
二是实验室面积严重不足,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要求。实验室分散、整体配套性差,面积不足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开展,已严重局限和影响我院事业的发展。
三是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各检验所专业人员数量不够,人员培训不到位,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质检院在今后发展中要大力提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充分满足各级行政部门监管需求,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突出区域特点、行业特点,形成拥有自己的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的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开展国家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工作。把中心建设成为我国有色金属产品领域的“检测、科研、标准制修订、服务”基地,立足云南 “有色金属王国”,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为云南省支柱产业服务,搭建“有色金属公共检测平台”。
(二)加快开展国家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申报进度。提高国家磷产品质量检验能力,承担磷及磷化工科研项目分析和检测技术研究任务、能够承担磷化工新产品的试验验证、能够开展磷化工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开展省级以上磷化工科研项目研究,完善功能性高端磷化工产品、精细磷酸盐材料、超微磷酸盐微观结构的分析检测和科研能力。
(三)提其他工业品检验领域检验检测能力。近年来随着我省工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引起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重点加强对成品油(汽油、柴油、生物柴油)、金属材料及制品、建筑材料产品(电线电缆、建筑门窗、塑料管材型材)、轻工产品(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建筑装饰类产品、儿童用品、学生用品、卫生洁具类产品、非机动车、鞋类产品、家具、太阳能相关产品)、汽车配件、低压成套设备、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等工业品质量检测和技术服务。
(四)加强实验室设施环境建设,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进一步调整实验室布局,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加快经开区实验室装修,积极参与省局二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实验室环境设施,为我院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有力保障。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检验标准的更新、检验设备的提升、关键技术研发势必将对检验人员的检验操作提出更高要求。对检验人员的素质提升,从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两个方面着手工作。根据现有检验人员的工作细化培训方向和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可根据现有检验设备和新购置设备选择外派培训或内部培训,力求做到精细化、专业化,并注重培训结果考核,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在引进人才方面,充分关注本检验领域的行业发展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不同层次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力求做到引进人才后,对相关专业领域的检验水平及创新研发能力有较大提升。
第四篇:关于粮食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粮食工作的调研报告
依据近三年来我县粮食情况数据报表及有关资料,就我县粮食生产状况、粮食企业现状、粮食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浅显的归纳分析总结,加之接触粮食系统时间不到2个月,因此本调研总结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粮食生产基本情况及现状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去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0.8万亩,农业人口26.3万人。全县社会粮食总供给8.4亿斤(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总供给量),总需求8.5亿斤,供需基本平衡,粮食市场运行安全平稳。
最近几年,由于我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粮食连续增产,粮食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但从中长期看,耕地数量日趋减少,农民进城务工或定居导致农业人口递减,高产出高效益经济作物的引进导致粮食种植业退化,气候恶化影响加深及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动荡,使我县粮食供给增长面临诸多负面因素,粮食供给总体趋向偏紧,形势不容乐观。
二、粮食加工收储企业情况:
全县有老牛面粉有限公司、陕丰淀粉厂两家粮食加工企业;有五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别是:城关粮食收储中心、槐芽粮食收储中心、横渠粮食收储中心、齐镇粮食收储中心、省粮食储备库。五家共有效仓容7000万斤,年均经营量1.5亿斤,年均收购量8000万斤。
目前,两家粮食加工企业运营正常。五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2006年粮改以后,营运范围紧缩,现有职工仅60余人,经营状况不良。
三、粮食工作基本经验及主要做法
针对我县粮食发展情况及粮食购销企业现状,县粮食部门的工作主要在宏观调控、购销服务、供应网络、流通监督、粮食物流五大方面进行了开展。主要的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推广:
1、加强粮食生产、运输、储存、消费等环节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正常发展。县粮食局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初步完善购销市场化体系,建立覆盖全县的粮食价格监测网络服务体系,加强对县内外粮食价格的跟踪分析,及时研究粮食价格和市场波动情况,正确引导农民开展粮食生产,助农增收。同时积极构建了粮食安全保障调控体系。
积极推进全县“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同时推进粮食仓储项目建设,保证存粮比重和安全,以维护社会稳定。
2、创新经营模式,促进粮食企业发展,搞好粮食收购
工作,稳定粮食收购价格,保证种粮农民利益。县粮食局大力开展了诉讼减债工作。依法对我县原12户国有粮食企业6793万元银行债务进行了化解,实现了银企双赢,减轻了企业负担,为企业再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因地制宜,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国有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培育粮食加工转化型龙头企业,建立发展粮食物流体系,维持市场平衡。
四、存在的几点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认为制约我县粮食发展的主要问题为:
一、全社会对粮食问题的淡漠化。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已奔向小康,粮食已从原有的计划分配发展到了纯市场运行,全社会整体对于粮食问题比较淡化:
1、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农村劳动力短缺,耕地面积剧减。
2、粮食浪费仍十分严重,节约意识未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3、粮食种植业效益较低,种植经营水平偏低,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
二、粮食加工及购销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我县粮食加工企业单一,数量少,规模不大,产品技术和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受体制、粮食政策及企业法人代表个
人综合素质的制约,发展甚微,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能力。主要可分为主客观2个方面:
1、客观方面:整体粮食行业发展萎靡,国有企业的体制与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磨合期,国家稳定粮食消费价格致使加工购销企业利润微薄,农业发展银行对于粮食购销企业的贷款门槛较高、贷款力度较欠缺、贷款时间不及时、贷款利息较重,全国粮食充足商机较少,粮食流通经纪行业仍需发展。
2、主观方面:企业主管人员综合管理素质有待提高,存在计划经济残存的“等、靠、要”思想,对于粮食发展悲观的思想。
三、粮食仓储分散、仓储能力有待提高。就我县而言,有5家粮食仓储站,均库存容量不高,仓库设施落后、仓库年久失修,仅前期降雨造成各仓库发生漏雨、滑坡、围墙倒塌等受灾情况,加之储粮分散,各自为政造成互相成为市场竞争对手。
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我县粮食物流体系尚未成熟,粮食储运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等问题突出。
第五篇:粮食调研报告
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粮食事业
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为当前我县粮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明确了前进方向,要做好粮食工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既要注重粮食安全,又要强化粮食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兼顾粮食企业、农民、消费者各方利益,改善薄弱环节,推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近日,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们就如何做大做强我县粮食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我县粮食产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情况
近年来,由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的出台,调动了我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总体来看,近年我县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XXX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XXX万吨左右,可提供商品粮XXX万吨以上,丰富的粮食资源,使我县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粮食加工转化情况
截止XXX年底,我县纳入统计范围的大型粮油工业企业共计XXX家,其中小麦加工企业企业XXX家,玉米加工企业XXX家;全县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工业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达XXX万吨,实际加工能力为XXX万吨,其中小麦粉实际年加工能力为XXX万吨,玉米实际年加工能力为XXX万吨。从企业所有制成分看,报表企业全部为非国有企业占了绝对主导地位,产品产量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市场生产的主体。从企业生产能力看,在全部企业中,日加工能力XXX吨以上企业XXX家,其中小麦粉企业XXX家,玉米企业XXX家,而惠民县宇东面粉有限公司和黄河粮油科技有限公司日加工能力更是达到XXX吨。
(三)粮食宏观调控情况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县粮食部门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惠民县粮食应急预案》,在制度上保障了我县粮食市场供应和粮食安全。确定了XXX家企业为我县应急加工指定企业,确保粮油应急需要。
去年,根据上级要求,建立了XXX吨的县级地方储备粮,提高了应对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建立健全了有关制度,有效促进了我县储备粮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真正做到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四)依法管粮情况 粮食行政执法体系基本建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按照省局要求,我局设立了调控监督股,并投资购入了执法车辆及器材,基本达到了省局提出的“五个一”要求。建立了粮油市场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全县粮食购销、库存和市场粮价的变动情况,切实做好粮食预警和监测工作。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切实承担起粮食市场准人和粮食市场调节、监管的职能,共发放了XXX个《粮食收购许可证》,并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维护了粮食市场秩序。
二、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县粮食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农民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三)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 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三、对策措施
(一)统筹兼顾,发展现代粮食生产。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为粮食生产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统筹兼顾,发展现代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一是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建设具有区域优势、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 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县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县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要增加投入,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 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县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粮食产业化是确保粮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对促进我县粮食事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一是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依靠龙头企业带,粮食产业同样依靠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可以把市场与农民对接起来,引导粮食产业沿良性轨道发展。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中枢和领导地位,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其生产能力、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要积极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加工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全面提升加工产品的品位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发展订单粮食,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植,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是要加强协作。广泛开展龙头企业与购销企业的对接双赢,合理利用粮食资源,促进粮食产销衔接,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延伸粮食产业链,形成集收购、仓储、加工、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三)依法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政府通过加强对粮食企业的监管和指导,形成一个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和行业内生产安全的粮食行业安全的长效机制。
一是切实做好粮食行政执法工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会同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部门开展粮食收购资格、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粮食统计等专项检查,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 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活跃和繁荣粮食市场,促进粮食流通。
二是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地方储备粮管理。加强地方储备粮建设和管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仓储条件,不断扩大地方储备规模,切实提高抵御粮食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强对我县XXX吨地方储备粮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三是加强粮食干部队伍建设。使广大干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粮食政策,积极研究利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促进我县粮食事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