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防范化解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
在***和当地镇委、镇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社会稳定己任,努力调处矛盾纠纷、尽力化解群体性事件,以维护社会稳定。现结合我辖区实际,就如何防范化解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作分析如下:
一、形势分析
(一)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类型
1、因宅基地、责任田引起的家族纠纷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宅基地纠纷正呈逐年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村庄规划不够科学规范,村民建房随意性大,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等等;其次是一些村民建新房却不拆旧房,构成事实上的“多点抢占”,从而导致家族纠纷,发展成群体性事件。
2、因诉求得不到合理解决引起的诉讼纠纷
社会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不断增多,但有些人因自身利益得不到解决,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从而出现激化的矛盾,致使一些上访及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的现象出现。
3、山林土地矛盾
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山林土地矛盾纠纷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而这些矛盾一般是发生在村与村之间的,故易发展成群体性事件。
4、劳资纠纷
在***的典型个案是鼎龙商品房承建工程承包商与外来工欠薪纠纷。这些案件调解处理不及时,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及越级上访。
5、意外死亡赔偿纠纷
意外死亡赔偿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会造成死者家属方情绪激动,从而引起群体械斗和上访事件。
6、征地拆迁纠纷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拆迁的涉及范围一般很大,有时候甚至是以村为单位进行拆迁的,但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处于弱势,而政府和开发商是居于强势地位,在这种不平等的情况下,被拆迁人为了共同的利益,会结成一个临时的利益团体,一旦觉得不公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辖区内的群体性事件基本特征
综合分析我辖区内的群体性事件,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从众性、效仿性。
近年来,当一些群体性事件发生后,镇政府都尽力并尽快解决了一些问题,这对缓和矛盾及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客观上却助长了一些群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观念,造成一些群众效仿,在遇到问题时,以聚众的方式要求解决。二是反复性、对抗性。
如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者不满政府对该事件的处理方式,信访和申诉会重复发生,甚至愈演愈烈,容易形成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对抗。三是预谋性、组织性。
结合实际可知,当前发生在我辖区内的群体性事件向有预谋和有组织的方向发展,事件的发生一般有首要人物和活跃分子在其中酝酿、策划、串联、鼓动、组织和操纵。四是时间特定性、性质可变性。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特定性和规律性,经常发生在“国庆“、“五一“等重大节假日、“两会“以及政府举办重大活动时。在敏感时间里,群体性事件会形成某种强大的政治压力,产生特殊的社会影响,足以引起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也常常容易满足当事人的要求,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致使一些人利用“敏感时间“来制造事端。
二、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一)深入开展普法工作
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加强对村民的政策法规教育,扩大普法的广度、深度。大力推广村务公开,减少干群间的不信任感。通过普法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
深入开展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好超前理顺工作,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出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避免“小事托大,大事拖炸”,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防止矛盾激化。
(三)认真破解土地,领地纠纷
联合国土所、规划办、农业办等有关部门,对有争议的领地、土地、林地、宅基地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矛盾突然爆发。
(四)着重解决劳资纠纷
每年的春节前,都是劳资纠纷发生的高险时刻,我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规范好劳资关系,制定相关措施,保护好农民工的应得权利,从而化解群体性事件。
(五)及时、慎重调解意外死亡赔偿纠纷
及时、慎重调解意外死亡赔偿纠纷,为死者家属取得合理赔偿,从而避免群体械斗和上访事件。
通过以上措施,全镇的矛盾纠纷调解处理率达到98%,矛盾纠纷调解处理成功率达到95%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达到98%以上,从而有效地防范化解了群体性事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组织化程度高,化解困难。
过去,群体性事件一般都是自发的,松散的,现在,有的群体性事件酝酿之初就成立了组织,由首要分子和骨干分子组织和操纵。尤其是一些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往往事先经过周密策划,目的明确,行动统一,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二)处置难度较大,难以迅速处置。
多数群体性事件参与者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常常采取不合法的行为方式,这使得我们难以采取措施迅速予以处置。一旦应对不当,就会激化矛盾,造成事态扩大。四、下一步工作对策
(一)及时发现防范到位,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每月对已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登记造册。
重点对本辖区的各种信访问题、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等社情动态,尤其是进京赴省到市上访隐患、已进京赴省到市集体上访未息诉罢访问题、进京赴省到市未息访或滞留在外的老上访户、可能造成大规模群体性上访或异常上访事件、扬言滋事或联名反映问题的来信等,进行全方位排查,做到全面掌握并记录,不留死角死面。
(二)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扩大升级
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现场或当天解决的问题,要立即妥善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摸清实情,提出建议。对于重点矛盾纠纷和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力求不出现爆发点,切实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矛盾,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切实预防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积极调解处理涉及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尤其是涉及的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纠纷,特别是加大对信访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隐患和新的利益群体因各种因素可能引发矛盾纠纷苗头的预防、调解力度。
(三)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与信访工作机制
要积极加强与信访部门协调联系,重点掌握本地区、本行业易发生越级访、进京访等信息动态,积极参与信访部门对重大疑难复杂、群体性信访案件和信访积案的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引导群众合法有序地表达意愿和诉求,严防引发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当前许多农村公民的法制观念淡薄,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组织,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到热点问题比较多,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区和单位,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严防一时冲动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