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摊经济调研报告例文(大全)
目录
多方合力共建地摊经济方能行稳致远......................................................................................1 一、XX 地摊经济现状.............................................................................................................................1 二、地摊经济的意义和存在问题..........................................................................................................3(一)地摊经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形式。
..........................................3(二)地摊经济发展迅速,面临五大问题不容小觑..................................................................5 三、解决地摊问题的建议......................................................................................................................6 大学生地摊经济调查报告...................................................................................................................8(1)经营模式的分类及经营现状....................................................................................................9 1.地摊的基本状况(摆摊时间、地点、人数等)
...................................................................11 2.经营情况(售卖货物种类、价格的绝对数与相对数、营业额)
........................................11(一)结论...............................................................................................................................................18(二)建议..........................................................................................................................................19
多方合力共建地摊经济方能行稳致远
“地摊经济”是城市的“活化分子”,激发内生动力,释放无限价值。XXXX 年将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为“地摊经济点赞”,在山东烟台考察期间,李克强总理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XX 地处黔北门户,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时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了解 XX 城区“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和参考。XX 调查队开展“地摊经济”快速调查,通过向流动商贩、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共发放问卷 XX 份,走访居民、流动摊贩、临街商户 XX 余家,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XX 地摊经济现状
((一))地摊经营主以低收入、就业难群体为主。一是进城务工农民。随着市民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转移劳动力集聚城市,地摊无需较大投入,经营成本十分低廉,从而吸引农民工流动摆摊设点。
二是城镇人口中的无固定职业人群和下岗工人。城镇人口中学历低、无技能而限制就业的人群,因资金短缺、时间限制需要灵活就业的人群,地摊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三是大学生和有创业打算的新型摊贩。为了积累创业第一桶金,增加市场实践,累计创业经验,降低创业风险,部分大学生和创业初始者选择“练摊”。
((二))地摊商品品种丰富,利润区间大,获小利易,获大利难。地摊经营种类主要有早晚餐、服装配饰、果蔬售卖、手机贴膜、烧烤小吃和儿童玩具、小商品等,其中烧烤小吃、果蔬售卖和服装配饰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据调查数据显示,地摊日营业额在 XX—XXX 元,利润在 XX%-XX%。XX 一般普工工资 XX—XXX 元/天,技术工工资 XXX 元/天,流动摊贩日均收入 XXX 左右,属于中等水平,流动摊位收入基本能维持一家人在 XX 生活。
((三))地摊经济就业门槛低,逐步发挥做大就业“蓄水池”作用。地摊就业无年龄、学历、时间限制,就业门槛低、成本低、形式灵活,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有效增加了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范围。根据调查数
据显示,简单的小摊位解决 X 人就业占 XX.XX%;解决 X 人就业占 XX%;解决 X 人就业占 X.XX%。
((四))居民有地摊消费情怀,对地摊经济包容度提升。一是居民中大部分有地摊消费经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调查居民中 XX%表示有过地摊消费经历,对地摊消费有特殊情怀,能够接纳地摊经济。近期 XX%的居民经常在地摊消费;XX%的居民偶尔会在地摊上消费;有 XX%的居民表示没有在地摊上消费过。
二是绝大部分居民认可地摊经济,对地摊经济支持度大。虽然地摊经济看似不起眼,与工业经济相比,难以起到明显的经济拉动作用,但居民对地摊经济持高度认可态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发展地摊经济,XX.XX%的居民表示非常支持;XX.XX%的居民表示比较支持;XX.XX%的居民表示一般支持;仅 X.XX%的居民表示不支持。
二、地摊经济的意义和存在问题 ((一))地摊经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形式。
X X..增加就业岗位。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主动发力,更需要社会发力、市场发力。地摊经济由于具有“小快灵”
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特别是处于脱贫攻坚决胜期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特殊情况下,积压的就业弹性需要得到释放,发展“地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就业渠道、满足了就业的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解决了部分人口生计问题。
X X..方便市民购物。地摊因其受空间影响小,不仅成为了大商场、大超市、大卖场的有益补充。流动的地摊也方便了居民的日常购物,在逛街或者下班的时候就可以购买各种日常生活的瓜果蔬菜或者小商品,方便快捷。同时,由于地摊经营成本低,大部分商品价格要低于商铺或超市,既节省了部分开支,又满足了居民低消费需求。
X X..拉动经济发展。地摊是最活跃的交易方式之一,快速流通的商品一方面增加了个体经营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延长了生产企业销售链,加快了企业资金回收,激活了市场需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X X..增添人文气息。城市化发展不能一味追求光鲜亮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结构的客观存在,地摊的发展让一座城市有了活的灵魂,无论是路边小摊的“酒拳”、公园里众人对破解残棋人的“指点”、还是广场边上吉他“神
曲”,都是本真的生活方式,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人文情怀。
((二))地摊经济发展迅速,面临五大问题不容小觑 X X..污染环境卫生。流动地摊经常出现摊位零乱,噪音较大,油烟飞扬、污水处理不及时、果皮和垃圾乱扔等影响环境卫生情况,加上摊主和消费者都容易有各种不符合城市文明的举止,影响城市市容秩序。
X X..影响交通秩序。流动摊贩多在热闹路段、学校门口、小区门口、景点门口等人群多的地方占道经营,且多为车流、人流高峰期,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
X X..增加管理成本。流动商贩大都是小本经营,无固定场所,无固定时间,管理部门很难掌控,在实际管理中无法实现集中统一有效的管理;加之其流动性强,很多影响市容环境秩序、交通秩序等行为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了群众投诉的热点、社会反映的焦点和城市管理工作的难点。
X X..。
权益保障困难。“地摊经济”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相对于正规店铺,有着价格低廉的优势,吸引不少顾客。但流动摊贩不少存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行为,加上不缴税款,自由定价,侵害了消费者以及合法经营单位的利益,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X X..国家税源流失。从国家总体层面来讲,“乘车缴费,经营纳税。”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税收收入的保障,对“地摊经济”的松绑,确实对民生经济的扶持,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店铺无利可图,趋利而行,关门摆摊,那么会流失国家税源,损害国家利益。
三、解决地摊问题的建议 ((一))建规立制,注重规划。“地摊经济”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众多底层人民的实际问题,如何抓住“地摊经济”的“牛鼻子”,既保障民生经济问题,又保障城市发展秩序,制度和规划是重要的两个抓手。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地摊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摊主信息登记制度、诚信经营考核管理制度等,“放”“管”结合,有序经营;二是规划区域经营。在城区重点规划部分区域设立流动摊位贩卖点,规定经营地点和时间,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不扰乱交通秩序。
((二))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一是积极引导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扶贫户、有创业意向的群体加入;二是做好政策支持,人社局、综合执法局、银行等有关部门出台可行政策,刺激行业发展;;三是根据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产业,引导开展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四是积极引导城市居民,解放思想,以
包容、开放、接纳的态度看待“地摊经济”及经营群体,消除误会。
((三))创新方法,加强监管。地摊经济考验社会治理能力,“放”不等于放任,“管”不等于“一刀切”,既要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又要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以求释放每一个经济细胞的活力。
一是转变管理方式,要彻底地从“粗暴式”管理转变成“服务式”管理,倾听群众述求,精准施策; 二是在地摊经营区域设置治安管理亭,加大巡逻力度,保障经营秩序。
三是定期开展座谈会,倾听摊主及城市居民的意见,及时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地摊经济调查报告 地摊经济作为一种刚被解禁的经济形体,具有潜在的商业发展前景,而且在目前的日益严峻就业形势下,已成为一种隐形的就业途径,也是很多同学寻求发展契机的一条路,而且也成为大学生首选锻炼自我能力的良好途径。但是在地摊经济带来商机与就业机会的同时,也给同学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交通、校风校貌、环境等等,都是一些急需解决与改善的问题。
为此,我们组织了此次的调查,以此来了解我校地摊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消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地摊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和突显的问题,然后从这些影响与问题中寻求合适的途径以求长久发展之路。
此次调查主要是针对经管院学生,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访谈等调查方式。
(一、)主要内容
(1)经营模式的分类及经营现状 在本月的调查中,我们通过非参与式观察和参与是观察,以及作为顾客身份与摊主进行简单的访谈的方式,根据原始资金来源和销售方式,将经管院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分类并发现了地摊经营现状:
1、由同学个人或几个同学(主要在校内)共同出资,进行独立销售的经营模式:此种经营模式,为目前我校地摊的主要类型,结合我日常的观察和对周围同学关于地摊看法的访谈,总结出这类地摊往往具有成本小、产品规模数量少、专业性差、种类重复单一、随机性强、受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并且其常见销售方式包括:自己看摊的传统模式、信任钱盒自动贩卖模式、扫寝推销模式(比较少,偶尔会有)这几种形式; 2、由同学和外校同学或者外部商人的合伙,同学出资一部分,销售后像入股一样进行分红。这种类型的地摊比较少,但一般具有规模相对较大,产品数量较多,在云大这种类型往往是进行食品方面的零售,每天出摊比较固定,往往由学生或外校人员轮流看摊销售; 3、国外产品的代购模式。这种模式常见的宣传方式有社交网络、海报、或是只在地摊的位置上摆放一个牌子,写上“XX 国 XX 产品代购”并标注 QQ 和手机等联系方式。通过访谈做代购的同学,我们了解到代购一般具有利润比
较大,出售的产品往往是同学平时买不到、不方便购买或者自己本身不太了解的中高档商品(比如说,东南亚食品、韩国化妆品、国际品牌服饰等)。这类经营模式一般是链条式的结构,从国外的进货商到各地的销售代理,每个环节都比较清晰,有着明确的销售步骤,体系较为庞大,涉及地区和人员较多。由于是先付款再到货,买卖双方的信任感在对代购尤为重要,因此代购市场的拓宽需要较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总之,相较于学生们摆的地摊,代购更具商业性和专业性,超出了我们“地摊文化”的研究主题。
4、不涉及资金投入简单的代销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像兼职一样,替其他摊主看摊。这种模式往往也比较常见,基本上是时薪,往往在摊主不方便等情况下出现,但是这种非出资人的销售具有被动性、价格不灵活、临时性、缺乏激励机制等缺点。不过这也是地摊本身的局限造成的,本来地摊货就比较低廉,利润空间不大,如果是提成制的话,过程既复杂,提成又低,而且很多摊主并不指望他们能提升多少销售额,只是单纯的为了看看东西,以防丢失,所以这种激励手段很难实现;(二、)地摊经营现状 我组成员通过非参与是观察来探究了地摊的经营现状,观察的地点主要是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范围内。我们小组作为经管学院的学生,宿舍、教室和食堂等活动范围都在经管,因此经管地摊成为我们的首选研究对象。
1.地摊的基本状况(摆摊时间、地点、人数等)
地摊在经管足球场为主要的地方,因为宿舍区是不准机动车通行的,所以学生一般都走在车道上,人行道上摆地摊也不会显得十分拥挤。摆摊的时间主要是从下午七点点以后开始,摊主陆陆续续带着自己的货物来到摊位。值得一提的是,摊位一般来说是固定的,而位置的分配方式则是先到先得,只要占领了不退出便可以一直用下去。结束的时间大约集中在晚上九点前后,开始的时间并没有结束时间那么集中,一般开始于九点多,往往在中午吃放的时间还能看见有的摊主慢慢悠悠地铺开自己的货摊。而结束的时间却十分集中,在三五分钟内热闹繁华的夜市就作“鸟兽散”了。据我的观察,其中的原因是摊主们的互相带动,一旦有一个人有了想要收摊的想法并付诸于实践,其他摊主便被带动了。
2.经营情况(售卖货物种类、价格的绝对数与相对数、营业额)
每个地摊的经营情况都不尽相同,因售卖的货物不同而经营循环而各不相同。比如说,因为水果是时令性且难以长时间保存的,因此水果摊主对待顾客的态度是较为积极的。顾客往往还没走到水果摊前,就开始被摊主热情地
招呼着,“同学,要不要买几根香蕉”“今天的木瓜很新鲜,买一个吧”。所以,水果摊前往往人是最多的。要比人数,恐怕零食摊也不遑多让。摆满零食的地毯虽然不大,可是却牢牢地抓住了女生的胃。零食摊不仅围观人数多,而且销售情况十分火爆。最近有一家零食摊异军突起,他们售卖的是女生们很喜欢的小包装零食,例如麻辣青豆、燕麦巧克力等。因为价钱便宜,加之摊主不时给顾客一些小便宜,所以被很多“吃货”光顾。提及价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家零食摊——贩卖东南亚进口零食。由于运输等成本,使东南亚零食的价格相对本土零食要高一些,所以在这个地毯前很少有人驻足、购买。
售卖的货物不同,营业额也是大有差异的。上文提到的零食摊平均一天能卖掉多半箱青豆、四分之一箱巧克力,还有一些其他零食。预估一下,营业额至少有二百多元。而旧书摊、文具摊一天下来也难以达到五十元。可见,售卖物品不同导致营业额有差异,长久以往整个资金和货物的循环就会从速度上的差异转向规模的差异。
(三、)研究伦理:
1.案主隐私与资源共享的冲突。
2.非参与式观察与案主隐私。由于我们是在摊主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地摊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评估,因此摊主展现出的是十分自然的状态。由于摆地摊是个体的经济
活动,涉及到他人收入、人际关系等隐私,这让我们的参与式观察有了伦理上的困境。对此我们采取的方式是,会遵循保密的原则:所有的观察结果仅用于此次研究,不会告知他人或用于其他目的。
(四、)对地摊消费的看法以及地摊经济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大学生自己摆地摊的态度、地摊经济的发展对校园的环境、校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1、大学生对地摊消费的看法以及地摊经济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高,而地摊上的物品物美价廉,因此很受大学生欢迎。在回答我们第一个问题----你是否会去地摊上买东西的时候,很多人说都会去买,说明很多商贩在学校摆地摊的地点是很有根据的。
那到底是什么吸引同学们选择在地摊上消费呢?地摊上的东西不仅种类齐全,而且价格和质量都过得去,还有一点是大学生的课业也比较繁重,当需要买急需物品的时候相比商场或者商业街更方便快捷,这也促成了大学生选择地摊物品的一种因素。也有人把逛地摊当作一种打法时间、寻找乐趣的一种方式,地摊商品多,而且还可以与摊主交流,了解更多关于购物消费的信息,便于讨价还价,以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
说到地摊消费自然要涉及到消费内容,地摊上的物品很齐全,衣食住行样样都有。但是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女生去地摊消费是服饰类,而男生去买小吃食品,生活用品类也占了,从这些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追求自我个性的同时也崇尚节约、便利的生活方式,因为地摊消费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节约、便利的消费需求。但是作为学生,书籍类所占的比例却不大,也可能从侧面反映,随着大学生慢慢适应社会,越来越缺少文化上的自我熏陶。
同学们一般去地摊消费金额都不会太高,我们分析可能一方面与地摊上的物品的价格本身就不高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都是父母给的,还有一方面就是怕买到不合算的东西。
当问到是否有上当受骗的经历时,表示有过被骗的感觉,但是很少。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会是一个导致我们不去地摊上消费的重大因素,消费者买的就是诚信度,在有过被欺骗的情感下,消费会越来越谨慎。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大多数都乐意在地毯上消费,物美价廉、方便快捷、休闲消遣,但同时也因为其质量得不到保证、同学们的消费金额有限等因素导致同学们对地摊消费持谨慎、保留的态度。
(五、)大学生对自己摆地摊的态度
在问到是否有过摆地摊的经历时,回答有的仅为几人,也就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摆过地摊,从这个层面说明,大学生习惯性去消费,却根本没有摆地摊的想法。经过仔细分析,我们觉得也在情理之中,现在的大学生大都已成年,面子文化很是盛行,存在各种攀比行为,去摆地摊似乎是一种降低身份、丢面子的事情。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回答“没有”摆过地摊的人都愿意尝试去摆地摊,觉得这是种既赚钱又娱乐的活动,当然也有人说如果迫于生计会去摆地摊。而没有摆过地摊也不会考虑摆摊的人就是因为上面所说的“面子文化”了,当然也有人考虑到地摊经济未经过学校同意,不敢去摆。他们怕学校保安没收他们的东西,赶他们走甚至在学校批评他们。
地摊经济是一种薄利多销的形式,接触到的人多而且复杂,摆摊的人能因此获得一定的收入,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经历,更有甚者,把摆地摊视为发家致富的方法。能丰富社会实践经历,参与调查的过程中,有人抱有这样的想法。
总之,大学生虽然有过摆地摊经历的人很少,但是都觉得会有机会去尝试摆地摊,而且认为这是一种既赚钱又能丰富社会实践经历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对摆地摊大都抱
有一种积极地心态,并没有很大的抵触,这很有利于地摊经济的发展。
3、地摊经济的发展对学校的环境、校风校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1)地摊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边缘经济,还没有形成一种能让消费者有保障的体系,而且其规模扩张、组织形式、发展方式等多多少少对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首先,地摊经济发展现状的弊端。同学们认为地摊持续性弱性、没有售后服务及安全保障是很大的问题,虽然每次消费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但是当商品出现问题时显然没有解决的途径。而出现造成这种困扰的根本原因是商品本身,其产地不明、质量差,是同学的看法,可能有的摊主没有考虑到长久的利益进而根本不管其质量问题。
其次,地摊的管理问题。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摆地摊这个行列的时候,势必造成管理不便。同学觉得地摊占了公共交通通道,会造成交通阻塞,影响车辆和行人的通行,然后会造成环境污染、噪音污染、治安方面等问题。
在访问同学们造成地摊治理、管理困难的因素时,同学们认为有这些原因,地摊持续性短管理困难,缺乏具体的管理条例,这两点是同学们认为的最主要的问题,然后也有地摊摊主意识单薄的问题。前面有提到,地摊经济是一种边缘经济,而且学校的地摊经济发展很不成熟,摊主
们必然不会太多考虑公共利益以及对同学们的生活的影响,在人们没有统一共识的情况下,管理则是个大难题。
(2)不可否认,“地摊经济”在便利一部分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给学校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它不仅可以拓宽“就业”渠道,也可使家境贫寒的小摊贩以极低的成本维持生存。可以说,“地摊经济”也是学校“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不但可以解决部分同学的生计问题、就业问题,部分同学还可以兼职赚取社会经验丰富自身。
从这种意义上说,解决地摊经济的问题以及实现其合理化对其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解决地摊现存的问题呢?同学们认为,限时段摆摊,然后规范管理,来实现自我治理和约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有了自我约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当然也有同学有极端思想,抵制地摊商品、严打严惩,我们小组成员分析,这绝对不是有效解决的途径,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而且还可能制造出新的问题与冲突。
随着学校地摊经济的发展,逛地摊已然成为部分同学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同学们觉得实现地摊经济的合理化势在必行。
地摊是学校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日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摊文化。百度百科对学校地摊文化有这样的定义:如果学校有一条街,她的出名就是因为地摊,那就是靠地摊创
造了学校一个风景,每个小小的却又各不相同的地摊共同组成了这一风景,甚至地摊文化。
学校文化气息很浓重,而地摊文化的融入更是丰富了学校里的单纯的文化,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又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通过消费这些廉价但却时尚的商品来展现青春的个性,让学校氛围里增加了活力的成分。
总之,尽管地摊经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学校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它的存在始终是利大于弊的,寻找合理的管理方法、实现其合理化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让地摊经济更具有其存在价值。
(六、)调研的结论和建议(一)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摊市场也蓬勃发展起来。学校周边的地摊经济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可从两方面来分析它如此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方面,准确定位了经营对象,大学生消费群体,消费能力不高,但却有很大的消费欲望,而且地摊上的商品能满足大学生大部分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选择了恰当的时间地点,学生白天基本上都有自己安排,上课、自习、上网等等,晚上恰恰是大多数人会出去休闲的时间。
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而且一旦形成了文化,地摊经济便能以其独特的形态永远存在下去。更重要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文化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文化又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们逛地摊逛的是一种心情,一次愉快的消费,一次不经意与摊主的交谈,都能让逛地摊的人倍感愉悦。
大学生摆地摊的心态和心得 2、在整个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很积极参与到地摊市场的活动中去,他们当中有的自己亲身摆过地摊,所以他们对地摊市场有较多的了解。而那些没有摆过地摊的学生也表示有想过并愿意摆地摊。从他们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地摊市场是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的。所以他们对地摊市场也是抱着积极的态度的,因为从中他们既可以通过摆地摊获得额外的收入同时又可以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3、关于大学生摆地摊的心得方面,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摆地摊的经历中都深深地意识到挣钱的不易,还有摆摊的种种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处理在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中可以不断积累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建议 1、针对学生摊主:
(1)
针对目前地摊市场上存在的产品单一、质量较差、售后无保障和假货横行的问特色。通过联盟就可以在内部解决产品单一的问题,而把诚信文化与大学生地摊相结合,剔除假货和售后问题。
(2)
学校执法,是大学生摊主最担心的问题。当然,我们不可能强求学校执法人员不执法。但是,既然是大学生摆地摊,就要区别于无证商贩。我们可以保证安全、卫生的进行销售
第二篇:小议“地摊经济”
小议“地摊经济”五篇
【篇一】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面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四川成都市的“地摊经济”着实火了一把,各大媒体、广大网友纷纷点赞成都市的做法充满“烟火气息”。“地摊”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格外贴切,地摊以其独特的形式形成了特有的民间文化,深入人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为群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小小的地摊,折射出民生大计。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行不悖,“小地摊”包含了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历史上,地摊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人类起源开始就有了地摊现象。一个市集的繁荣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地摊的多少。现实生活中,地摊经济因影响市容市貌而难登大雅之堂,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法,“小地摊”能解决“大问题”,对于缓解就业难、经济恢复都有着不小的贡献。放眼全球,“阳春白雪”是可以与“下里巴人”共存的,从摩洛哥马拉喀什露天市场到意大利威尼斯里亚托市场,都是著名的旅游圣地和街头市场,使“琴棋书画”和“柴米油盐”都成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雅俗共赏”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一味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附庸风雅,往往只能曲高和寡。给予“小地摊”存在、发展的空间,让底层人民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自力更生中追求美好生活。
高屋建瓴与烟火气息齐头并进,“小地摊”象征着多元社会的海纳百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立足基本国情,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执政智慧。“地摊经济”隶属于多种所有制经济中的一种,不应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应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融入城市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各级党委、政府应该给予“地摊经济”更多的支持,使之与城市有机结合、和谐发展,社会应给予“地摊经济”更多的包容、理解,接纳独特的“地摊文化”。同时,“地摊主”也应自我革新、创新思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相关政策、法律要求,有机融入城市发展中。保证“主动脉”畅通,打通“毛细血管”,让城市运行“良性循环”,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多彩,社会才能更加精彩。
高瞻远瞩与着眼实际双管齐下,“小地摊”代表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经济社会的发展应高瞻远瞩及时勾勒出宏伟蓝图,但同时也应着眼实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摊经济”是稳就业、保民生的不错路子,但地摊经济存在观念落后、卫生差等问题,与城市管理要求存在“冲突”,导致地摊商贩与城管的“斗智斗勇”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如何平衡好“地摊”与“城市文明”的落脚点,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水平和为政者的智慧。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应发挥“头雁效应”,将“地摊”作为民生项目融入其中,强化党建引领,构建政府为主导,社会群体参与,群众监督的良性体系;
对城市管理者而言,应注重城市规划治理,执法过程中应以教育引导为主,避免发生冲突,损害执法权威和公信力。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着眼实际,充分挖掘“地摊经济”活力,让更多的人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在车水马龙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幸运”。
“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民众一点温暖”,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的话触动了无数人的“神经末梢”。小地摊,大民生。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六保”和“六稳”工作,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下好“地摊经济”这一“民生棋”,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向人民、向世界、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篇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式后出席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记者关于稳就业的提问时,谈到:西部有座城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摊位,一夜之间10万人就业。“地摊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关键时期,有利于应对疫情冲击和加快恢复、稳定就业,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
事实上,“地摊”停留在人们脑中是脏乱、无序的刻板印象,如何让“小地摊”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需要多措并举。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让“地摊经济”这个支点既撬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人民生活增加更多“烟火味”。
下好“先手棋”,强化顶层设计。事实上,促进“地摊经济”的发展正是促进生活服务业恢复的有力之举。一方面拉动灵活就业,让受疫情影响的“下班族”重获就业,增加多源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便利居民生活、创造就业岗位、营造城市文化。因此,要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政策保障,释放“新引擎”。城管、市监、安全、卫健、工商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合法地位。例如:四川成都制定《关于建立城市管理“八项机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务助力“六保”任务落实落地的意见》,实行一街一策、一点一策,明确摆摊时间、摆摊地点、秩序维护等问题,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用好“平衡术”,提升精细水平。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不考核并不意味着不管控。要在“放”与“管”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通过提高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规范提升“地摊经济”,避免摆地摊而带来的占道经营、无证经营、市场混乱、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隐患和风险,不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成立“劝导红袖套”党支部,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规范商家依规合法经营。
当好“服务员”,彰显治理温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发展“地摊经济”作为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政府这双“无形的手”充当好“服务员”角色的表现。一方面,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要“问之于需”,充分征求商家对发展“地摊经济”的有效建议,合理解决诉求,一定程度上保障商家的权益。另一方面,保障好消费者权益,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将网格化管理应用到“地摊经济”的监管中,分片区、分业态和分时段地对摆摊设点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及时有效地解决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矛盾问题,保障好“地摊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发展“地摊经济”恰逢其时,是落实“六稳”“六保”的有效举措,是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彰显。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整洁形象固然不可丢失,但只要用心管理,在规范上下足功夫,保证商品质量安全,“地摊经济”亦可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三】
前段时间,四川成都因有序放开“地摊经济”收获点赞。记者在成都总府路看到,每到晚上10点,各种美食开始“接管”街道,开启“夜宵”模式。饮食男女们一拨接一拨,试图在餐桌上把2020年被疫情占据的春天
“吃回来”。两个月来,不仅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98%。
2020年的新冠疫情无疑让企业、商贩和普通群众都过了一个“寒冬”,持续低温的经济形势,对许多餐饮而言是“灭顶性的一次灾难”,而对于普通群众和商贩而言,失去的就业机会更难以在低迷的经济形态下找到出路。成都有序开放“地摊经济”更是彰显出一份担当之情。
我们知道成都一直致力于“创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为此全体党员干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日以继夜地在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中疾步前行。然而,当“创建工作”与群众利益摆在一起时,我们的领导干部选择了让人民首先谋利。这里讲的为人民利益不是指政府以牺牲“创建”为前提,不是以“环境”为代价,而是以更高的责任感更强的担当之心将责任扛在了肩上。
众所周知,城市治理一直是一个难题,“地摊经济”因其风险低、成本低、顾客多而受到“就业者、创业者们”的追捧,但应运而生的是其导致的环境污染、人群拥堵使得城市管理者任务更加艰巨。为了城市的整洁有序,很多地方一直对“地摊经济”“小摊小贩”严格治理,为的就是以更加整洁更加美丽的城市去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城市治理和群众利益摆在一起时,我们的领导干部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利益。人民利益,不仅仅是指这些小摊小贩,更是包括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所有人。他们放开“地摊经济”将更多的责任肩负在自己身上,如果说只是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他们无需如此
“多此一举、自找麻烦”,但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所以他们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治理上,既让群众受益又让城市整洁,这份魄力更多的是为民的担当之情。
“一刀切很容易”,但是能够为群众利益主动担责却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坚定的为民之心,只有心中有群众,时刻将抓“六稳”“六保”落实放在心上,才能够以壮志凌云之气势去干好城市治理和保民生就业的工作。最是“地摊中的烟火气”见为民的底色。对于一个追求品质的城市而言,将民生融进血液才是最美的色彩,只有将群众的疾苦放在心间才是最敢担当。将“城市治理”和“地摊经济”有序结合是最民心最担当的情怀,这抹色彩温暖人心,更得民心。
【篇四】
近日,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此消息一出,赢得各方点赞。不少网友表示,新规接地气,惠民生、不教条,“城市的烟火气又要回来了”。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留住城市的“烟火气”不仅能够方便居民生活,还能够保障就业、提振经济,可谓一举多得的好政策。让好政策在各个城市开花结果还需党员干部用心答好三道题,让“烟火气”融入城市经济发展,推动文明城市建设。
答好管理题,让城市升起精致烟火气。“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量商贩回归后,如何规范化管理显然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而破解这道难题的关键在于
“扬长避短”:要充分发挥“烟火气”的优势,如价格实惠、味道独特等优势要持续保持;同时还需避开“烟火气”的劣势,如阻碍交通、深夜扰民、环境脏乱等问题要坚决杜绝。这就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定,将烟火气融入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来。首先要选好地、画好圈,在不影响城市交通的情况下,合理规划摆摊范围,引导商贩规范经营。其次要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烟火气”不等于“流氓气”,对于街边小摊更要对摊位面积、经营范围、物价区间、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让游客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精细化答好管理题,好的政策才有落地的前提,才能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答好保障题,让城市升起民生烟火气。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受疫情影响,小微经济体和个体工商户都面临资金难、销路难等问题,我们在逐步引进“烟火气”的同时,还需答好保障题,出台金融优惠政策,搭建高标准销售平台,让商贩平稳度过难关。一方面要解决资金难题,除了提供多种类的小额贷款外,还可以提供免费摊位、卫生餐车租赁等服务,解决创业初期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要解决流量难题,要将“烟火气”和当地旅游景点、学校、公园等地串联起来,吸引周边居民、往来游客前来消费,让摊位有烟、有火、有人气。
答好发展题,让城市升起和谐烟火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六稳”“六保”任务艰巨。引入“烟火气”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逐步构建平等对话、合理引导、规范经营的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借鉴经验做法,让城市充满人文的温度。首先要畅通沟通渠道,要建立健全管理者、消费者和经营者俱全的沟通平台,倾听各方声音,不断调整管理方案,促进摊位提质增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其次要探索发展模式,打造特色小街,要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努力让摊位街区向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就像哈尔滨市的“师大夜市”,整齐划一的师大夜市招牌贯穿了整条商业街,这里不仅是小商小贩的“避风港”,更是致富发展的“孵化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在城市升起烟火气的同时,广大党员干部应做好服务引导、基础保障、规划发展等工作,奋力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篇五】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中央文明办引导各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保障民生需求,使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四川省成都市便率先出台政策,允许摊贩们在确保不影响居民、交通,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可以摆摊设点,助力商户恢复经营和经济复苏。
小改革暖人心,聚民心。政府留住“马路市场”的烟火气,是民生之望、是接地气的惠民之举,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充分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包容和温度。以前,城管执法者们与小摊贩之间打游击战,以至于在摊贩群里流行这样一句经典台词,“看到看到,城管来了,大伙们,撒腿就跑呀
”。如今,各省市都能适应新形势,相继出台允许在规定场所合理化占道经营的政策,重塑了商贩们的信心。这样的惠民政策不仅让包容和城市的发展相得益彰,还释放了众多灵活就业岗位,他们可以摆摊卖点小吃,可以卖点小饰品维持生计。总之,给广大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城管与摊贩之间也不用再我追你、你躲我。
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可以摆摊设点,不是没有条件限制,放开不是“放手不管”,需要边界,要有一定规则。我们要用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在实际操作层面,一些商家偷换概念,以为政府放宽政策就能肆意妄为,借着政策“挡箭牌”变本加厉地污染城市环境,烧烤店的满地油污,夜间餐饮店门外的大肆喧哗,还有商家不配合城管执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区道路交通和周边住户的正常生活秩序。为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占道经营合理化。哪些是可以设摊位的街道,哪些是不能设点的,要跟流动商贩们讲清楚,说明白。比如交通流、人流量大的路口,盲道、消防通道这些位置是不允许设立摊位进行销售的。
同时,健全体制机制,让城市管理有保障,对于没有按照条件进行占道经营的商家要变堵为疏。做到未雨绸缪,看到恢复马路市场背后的问题,比如一些体制机制衔接不上带来的矛盾,要通过建立城管巡查服务机制,商贩运营容错机制,让城市摊贩占道能够规范化管理,因为在这场激活夜间市场的改革中,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我们既是参与人也是获益人。
一言以蔽之,政策改革要接地气,让城市管理更和谐,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才能让这座城市更具“烟火气”,更好地解决“地摊经济”与城市环境共荣共生的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篇:经济调研报告
洮北区工业项目投资状况
调研报告
(洮北区经济局 张义)
近年来,白城市洮北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为推进全区的工业项目建设和壮大工业规模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因产业规模优势不明显和相关产业政策调整也存在着一些工业项目落地难、开工难等问题。经调研,现将洮北区工业项目投资状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项目投资稳中有升。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按照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工业、发展高载能工业项目这一定位,积极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全区工业经济呈现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工业技改投资稳步推进,1—6月份,我区在建工业、技改项目32项,完成工业投资11.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6.4%,同比增长10.9%,其中技改投资完成4.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2.1%,同比增长18.1%。重点项目投资发展态势良好,1—6月份,全区亿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个,分别是吉林博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白城通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年产800万支柴油发动机连杆项目;白城市佳祥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现代设施农业生物质年产1200万立方生物天
然气和8万吨有机肥项目;白城中一精锻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汽车发动机连杆毛坯扩能改造建设项目;吉林省亚亨农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20万只肉羊项目;吉林吉粮综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36万吨TBS高效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吉林省吉城双全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源热泵产业基地项目;白城宏润钢模板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万吨桥梁、建筑钢模板项目;吉林亚亨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机制造园年生产农机1万台建设项目;白城通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3万吨汽车覆盖件拉伸模具异地改造项目。3000万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个,分别是白城戴氏酱园年产15000吨系列调味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白城市艾高食品有限公司年出口5000吨鲜辣椒加工项目;白城欧瑞特医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套可视腹腔外腔扩张器项目;白城市福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氮化物系列产品项目;白城远大钢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钢结构、钢网架及彩钢板加工项目;白城市大青山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水泥制品加工项目;白城市承嘉福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年加工100万平方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生产线项目;白城市华威特种电缆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00万米地热电缆生产线改造项目;白城市美信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年加工5000万条覆膜彩印聚丙烯编织袋项目;白城市鹤乡塑料编织包装彩印有限公司年产覆膜彩印聚丙烯编织袋5000万条建设项目等。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产业调整已见成效。洮北区以扶持状大自身企业为基础,抓住区划调整的契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经济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形成了以中一精锻、福佳机械公司等现有机械制造和汽车配件配套企业为载体的机械加工行业;二是以鼎丰米业、蓝琦米业等企业为载体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三是以北方水泥、泰达商混等企业为载体的建筑、建材行业;四是以洮儿河酒业、亿正药业等企业为载体的食品医药行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形成,基本奠定了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后劲稳步增强。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突出招大引强,全力推进。洮北区经济开发区的建成为我们招商引资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和必须的硬件条件,为我区能招来更有竞争力的项目提供保障,现经开区招商引资的吉林博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白城欧瑞特医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套可视腹腔外腔扩张器项目;吉林省吉城双全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源热泵产业基地项目;白城宏润钢模板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万吨桥梁、建筑钢模板项目;吉林亚亨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机制造园年生产农机1万台建设项目等工业项目正在开工建设。这将会大大提升我区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增强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企业生产成本加大运营乏力。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用能限制、用工成本增加、物流成本上升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造成整体工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压缩了企业发展空间,作为以传统加工制造为特色的工业企业只能以微利或保本运营,有些潜亏企业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二)项目融资较为困难。企业生产不景气,资金普遍不宽裕,有许多有扩建或再建想法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均以抵押贷款用于流动资金周转,所以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扩建。目前企业项目融资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三)工业项目产能较低。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滞后,我区工业项目还是以粗犷经营和农产品粗加工为主,缺乏高、精、深等方面的工业项目。
(四)缺少大型工业项目。因没有太多的域外资金流入,现工业项目多为本地和中小企业投资,项目均存在规模小、投入少的境地。
(五)风电项目建设困难。因属电力富裕地区,国家产业政策对我地区的风电项目倾斜少,存在着并网发电难、限电等问题。
(六)缺乏大的产业集群。我区虽然汽车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比较多,但缺少大的有带动性的企业,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
三、对加快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抓工业的氛围要再浓厚。工业经济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它的发展为助推其他产业的繁荣可以提供广阔的市场。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工业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地位,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努力营造上下同心抓工业的氛围。
二是扶持骨干企业要再加力。要在坚持多元化发展的同
时,重点扶持主导产业,在企业自主创新、设备更新、增产扩能、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于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同时,要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围绕列入国家、省、市重点扶持支持的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发挥大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推动产业升级。
三是园区建设要再加快。要加快洮北区经开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将园区作为汇集创新资源、放大创新成果、推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载体,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先进适用技术隆起带、工业转型加速器。同时,加快规划,全力推进中小企业创业促进园建设,按照低碳高效的要求,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尽快形成项目生产能力,打造新兴产业创业示范基地和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技术“四新”产业创业聚集区。
四是加快退城进区速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把退城进区的项目落实好,包保到个人。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把这项目工作抓好,并能让企业的实施搬迁的过程中使设
备达到更新换代的目的,从而使企业在产能上实现新突破,并在新产品开发上有新进步。
五是政策倾斜要再加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高的境界,更大的力度,加快修订完善鼓励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向企业扩规模上总量、扶优扶强倾斜,向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领域倾斜。积极为企业提供发展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力度,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困难,打造工业经济区域特色,提高企业核心竟争力,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3年7月25日
第四篇:让“地摊经济”加入经济社会发展“正规军”
让“地摊经济”加入经济社会发展“正规军”
让“地摊经济”加入经济社会发展“正规军”
对于“地摊经济”我们太熟悉了,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地摊”都是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摆地摊”相对于那些店铺经营者,他们就是“非正规军”。当然,“地摊”的存在有其特殊的优势,既能够让经营者的流动更方便,既能够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这对于经营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更重要的是,“地摊经济”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起点”,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地摊经济”是农商转化的“融点”。地摊“火爆”背后,不仅仅在于其中有一针一线群众需要的“小东西”,更在于其价格低廉,带给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地摊”的背后其实也是农民和商人的重要“契合点”。一些经营者,在赶集时刻是商人,在回家以后变农民。可以说,“地摊经济”是农商转化的“契合点”“融点”,让更多的创业者通过这种“低投入”的方式试水创业,其实也是“双创”的重要表达方式,这种更接地气的模式,能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注入新的力量。
“地摊经济”是城市中夜经济“燃点”。“地摊”在城市中往往见于夜晚,华灯初上,走过一个又一个有特色的地摊,不仅仅丰富了群众的夜间生活,更是让整个城市的经济动态活跃起来。当然,这种“地摊”也就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夜经济”。不要小看了那一个个小摊,在这流动的摊位中,城市的繁华让普通的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更点燃了城市经济的温度,成为了新的消费增长点,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地摊经济”是社会治理的一面“镜子”。“地摊经济”是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产物,当然,这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群众需要的表现模式,推动“地摊经济”就需要在社会治理上更加用心。“地摊经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后花园”,在带给大家更多购物新乐趣的时候,更需要在规范上下功夫,既要避免违规占道,为“地摊经济”的繁荣划分固定的经营范围,更需要质监部门能够对地摊商品加大监督,不要让“三无”产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基本的“底线”应该守住,才能够更好地守护群众的健康。
“地摊经济”让城市、农村的“烟火气”更加浓郁,让地方发展焕发生机。给予这些地摊经营者合法的地位,既是对他们的保护,也是对群众的保护,让多种模式共存的经营模式,才能把更大的实惠送给群众,让“人民至上”融入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第五篇:关于地摊经济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地摊经济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英语0802邵华南,何雯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前言:记得有一位学者曾说:“所谓城市,一是‘城’,二是‘市’,前者主要是居民集居的社会意义,而后者主要是一种经济的意义:在‘城市’里可以自由、方便、有效率地进行大量的交易活动。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不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只要是自由的交易,都能使双方的利益有所增进,并因此促进社会利益。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城市化、繁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仅可以发生各种商店和交易市场上,也可以发生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便是所谓的“地摊经济”。地摊经济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大意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式,由于其非合法性存在而被视为城市里的边缘经济形式。近年来金融危机影响下,珠三角地区大量中小型工厂破产倒闭,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乃至企业白领就业困难,地摊经济迅速遍布许多省市内的大街小巷,街道两旁绵延数十米的各种美食、各式服装、书籍及小饰品的地摊景象蔚为壮观。在这里我们仅以杭州下沙大学城附近的地摊经济的状况做些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几条较合理的意见。
地摊经济的现状:地摊经济由来已久,这学期之前,我亲眼看见了小摊贩是如何在城管的严管之下“灵活应变”,将毛主席“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略发挥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城管之所以这么严打地摊,是因为其脏乱差的形象,影响市容,滋生小市民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劣根性。当然,这是某些管理者的意见,至于广大市民怎么看待地摊经济,我们必须通过调查来了解。我也注意到,自从这学期开始,城管对小摊贩的管理力度减小了,而且小摊的形式也逐渐规范化,看来杭州市政府对地摊的态度也较为明确了。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许多经济学家都大力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支持全面解禁对地摊经济的限制,这是反映民意的意见,从我们的这个调查中亦可见一斑。发出的问卷中,90%的人表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杭州市政府果然是较为负责、民主,领导者也是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相信这也是杭州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佳商业城市”的重要原因。我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地摊经济和它如此蓬勃发展的原因,然后找到能更好促进其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二.调查过程与方法
我们采取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地摊组50份调查问卷和大学生100份调查问卷。因为许多地摊在晚上出现,也考虑到晚上天黑以及地摊主的文化程度不同,我们分别在5月23日、24日晚上九点对下沙多所大学附近的地摊主进行一对一问答方式进行调查。在25日晚上九点休息时间我们另外对100名大学生进行卷面调查并回收。调查结束后,我们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和研究。现有分析如下:
三.调查分析
地摊经济的优缺点及其合理性:
缺点
1.小摊脏乱差,污染环境,阻碍交通,影响市容市貌。我们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及“你觉得地摊会多大程度上影响市容”时,43%的同学认为地摊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市容。的确,地摊的流动性较强,为了增加收益,摆摊地点往往选择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段,给行人和车辆的行走带来不便。摊贩占道经营会影响交通,摊点的随意摆设也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市容。摆地摊过程中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塑料袋的白色垃圾随地丢弃,烧烤浓烟肆意飘散在空气中,小摊贩的大声叫卖响彻整个街道影响居民休息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洁和美观。23%的人觉得有影响,77%的人觉得没有影响或者装点了街道。虽然大部分认为没有影响,但是23%这个比例也很大。
2.损害正规店铺的利益。消费者在买了廉价便捷的产品之后可能会打消了在正规店铺的消费念头,使得正规店铺的商家收益减少。虽然我们未对正规店铺的商家设立问卷调查,但我们通过询问一些商家,了解到,如果小摊上的商品跟自己店面出售的商品类型差不多的话,小摊的存在的确会或多或少影响正规店铺的经营收入。
3.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侵害消费者权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的人中43%的人认为地摊上的商品质量一般,更有23%的人认为质量较差。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地摊上售卖的物品大多是一些较为低档的廉价商品,其中不乏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商品,会扰乱商品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由于地摊的流动性,商品售卖者对商品的质量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4.小摊贩之间的矛盾和摊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易导致斗争事故发生,增加管理难度。以前曾有摊贩为了争地盘而大打出手,也有摊贩因为对城管的不满而拳脚相加,这些都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有意对地摊主和学生(非地摊主)分别调查他们对城管的管理的看法。对地摊主来说,96%的人认为城管管理严格甚至非常严格,而对大学生(非地摊主)来说,他们中65%的人认为城管应当适当管理。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管与地摊主之间的矛盾。
优点
1.方便市民就近购物,降低交易费用。调查发现,85%的人对地摊经济的存在给与了肯定的态度。而被问及“是什么吸引你购买地摊上的商品时”,选择“价廉”的有53%,选择“样多”的有9%,选择“方便”的有31%。地摊主选择在生活区的附近设置早市、夜市,在行人较多的路边等售卖生活用品等,而且很好地把握了最佳时机,这些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他们可以在需要时以较低的价格买到食物和各种小商品。地摊流通费用低,不需要购置固定资产,不用租店铺,只需少量流动资金就可灵活经营。同质商品售价较正规商场低,消费者可以较低的费用获得较大的效用,节省双方的交易费用。
2.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地摊上的商品琳琅满目,食品、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应有尽有,消费者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价格实在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是很具有效用的。正如上面提到的调查数据显示的一样,许多人对廉价多样和便捷的商品还是很青睐的。至于地摊主的服务态度,75%的人选择很好或较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消费者对地摊的需求与肯定。
3.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地摊流通费用低,不需要购置固定资产,不用租店铺,几乎不用纳税,只需少量流动资金就可灵活经营。22%的摊主启动成本低于200元,50%的人在200元至500元之间,12%的人在500元至800元之间,只有极少数(4%)的人的摊位启动成本高于800元。允许城市存在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给低收入人群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目的经营自己的地摊,有失业状态谋生(56%)的,有工作之余赚外快的(30%),有增长社会经验的(12%),甚至有打发空余时间的(2%)。另外我们也发现,摆地摊的时间普遍较短,90%的地摊主一天摆摊时间在4小时以内,但他们的收入可观,在各大学附近54%的地摊主的月收入在1000-2000之间,24%的地摊主月收入在2000-10000之间,规模最大的,出摊勤快的月收入竟可达10000以上。可见摆地摊可以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和一部分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4.展现城市文化。关于杭州,柳永有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那时走在街上,人头攒动,街道上商品琳琅满目,正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展示的那样
热闹繁华,繁荣兴旺。我们开放地摊经济也可以是城市更加繁荣。另外,地摊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可以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地方的特殊风味。调查中人们也表示支持地摊上出现更多的商品,如小吃、衣服、日用品、手工艺品等,从而使得地摊经济更繁荣,使得城市文化更加自然地展现。
治理方法和合理建议:
1.解放地摊经济,允许小商小贩等自由摆摊,从事交易活动。因为按照经济学原理,在不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只要是自由的交易,都能够促进双方的利益增进,这是种双赢的方案,而且地摊经济无须政府的投入,市场便能根据人们的需要自发形成,促进就业,增加小摊主的收入,而政府要做的只是少些限制。
2.对地摊进行规范,提升地摊经济素质。做好减少环境污染措施,适当限时限地,防止其妨碍交通。
3.拓宽地摊经济的形式。如夜市、集市、跳蚤市场等,如北京、上海等地兴起的“创意市集”就是一群有才华的艺术家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集体摆地摊,展示出售自己的作品和创意,就是地摊文化的一种升华。地摊所销售的东西也可以由商品拓展到服务,如人力三轮车,既环保又实惠,而且政府还能获得税收收入。
调查总结:
全国不少城市都将地摊经济列为取缔对象,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待小商贩,说起来是为了美化城市,保护市民的健康和权益。然而这些说法和做法都只是管理者的偏好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地摊还是心存好感,是支持其自由发展的,而对于城管的严格管理大多数人都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这一方面损害了群众利益,那些缺少足够资金和技术的低收入人群和渴望通过实践来获得经营的经验的学生,不得不整天为了躲避“追杀”而东奔西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和城市管理成本,影响了城管部门自身的形象。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恢复期,给地摊解禁
不仅能够促进群众就业和增收,实际上也是在给政府和城市管理减轻压力,这显然是一件有益于政府和困难群众双方共赢的事。
对于创业资金获取难、创业点子少的群众,摆地摊也是算一种创业方式,而且它有着启动资金少,管理成本低等优点,它不仅可以作为低技能人员的收入来源,也可以作为低收入者的收入补充,还可以作为希望创业致富者的实践方式。而对于政府来说,地摊经济不需要花费政府一分钱就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也可以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方便,还可以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所谓的市容问题,只要政府稍加规范,地摊经济造成的损害是非常有限的,另外,繁荣的地摊经济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特殊的城市文化,也有利于地方特色的传播。总之,地摊经济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社会成本。
为地摊经济解禁,也不等于盲目解禁,要明确要求各地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和群众需要,划定专门的区域和时间供“摊主”经营,并推进规范化管理,确保地摊市场清洁卫生,不妨碍交通和居民生活;也要重新定位城管职能,由“驱赶型”向“服务型”转变,切实加强管理和引导,营造出有利于地摊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让经济更加繁荣,让群众更加幸福,让城市更加和谐。
现代化城市对待地摊经济应持包容之心,吸收其优点,弱化其缺点,作为政府和职能部门则应更多地通过人性化科学管理,适当引导,使地摊经济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抵消城市环境、交通等多方面受影响的成本后尽量最大化,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