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篇模版)

时间:2021-02-13 11:4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

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3 篇

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第 1 篇

一、基本情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它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产业兴、乡村旺是所有农民的奔头,也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关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契机下,乡结合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国策和我乡柑桔产业大发展为规划,依托黄金三角洲的区域优势,抓住产业发展、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化开发等机遇,在乡辖范围内实施整体推进,整村推进,宜栽则栽,宜改则改的工作举措,大力发展红美人柑橘产业,目前全乡柑橘种植面积约1500 亩,主要分布村、村、村、村、村、村一带,覆盖农户635 户 2164 人。

二、发展优势

1、环境适宜。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橘树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受命不迁是因为离不开南国。即便是在南国的橘树,要想能生长出好的柑橘,则更需要好的立地条件和优良品种相匹配。大自然总是恩赐于有信仰、有追求的环境地域:山区的特殊亚热带季风气候,为红美人柑橘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再加之乡无工业三废、无重金属污染,森林覆盖率高达 79%,秀美的山川更是成为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之

地。

柑橘种植要求生长年均温在 17℃以上,极端最低温-3℃;年平均相对湿度 7075%,尤其在开花座果期的相对湿度6570%为好,有利于座果率的提高,年降雨量在 800 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 1400 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结合我乡实际,我乡是柑橘生产的最适宜区域,并且我乡存在不少宜林荒山可供开发,其土壤为石灰嵌或变质砂页岩发育的微酸性土壤,pH 值为 47,土壤自然肥力较高,理化性较好,适宜柑桔生长发育。

2、政策支持。近年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结合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国策,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乡把柑橘产业发展列入本乡的重大项目,促使柑橘产业也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3、农户积极性高。70 年代以来,人们的思想还处于原始的农耕文化之中,广大农民还存在靠天吃饭的传统意识中,还并不知道发展集体产业是怎么回事?在国家农业更新时代来临后,人民政府通过积极调整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形态,通过政策的宣传、技术的讲解,大部分农民在种植柑橘和种其它经济作物进行价格比较后选择了发展柑橘,如乡的村、村、村的不少农户已不再种植粮食作物,用好田好土种植柑橘。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价格上涨,农民发展柑橘产业的积极性将会更高。

4、前景广阔。乡利用得天独厚的黄金三角洲地势发展柑橘产业,不但可以避免产品销售滞后,并且市周边西安、达州、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还有很大市场空间,目前得驷路黑化改造全面进行,已经将乡融入了 20 分钟高速圈,运输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市场前景广阔。

三、存在的问题

1、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果农不掌握技术。大多数果农没有掌握科学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常规管理技术,多数果园都存在严重失管,导致产量下降、效益减收、果树误退甚至干枯死亡。果农在生产中遇到技术问题,找不到咨询的地方,只有购买农药、肥料时向农资门市询问,很多农资门市的从业人员没有掌握果树田间管理技术,导致投资花了但没有效果。

2、资金短缺,产业发展举步艰难。柑橘种植是一个周期长、高投入、见效慢的产业。由于劳动价格、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弃农经商,外出打工增多,老弱病残管果园,带有普遍现象。想发展的农民又没钱投入,农户向银行、信用社等部门贷款存在一定难度,加之乡财政力薄弱,对产业化的资金投入较为困难,民间资金没有真正启动,未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目前柑橘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3、病虫危害给柑橘产业发展构成威胁。由于长期无性繁

殖,病毒病源体在植株体内一代一代积累。病毒对环境逐步适应,柑橘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等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及桔实蝇蚊等病虫害的发生也给我乡柑桔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4、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多年来乡虽然在道路、供电、灌溉等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设施运行时间长,人为或自然损坏严量,加之年久失修,现已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生活需要。部分村社柑桔发展良好,但如果在成熟季节多雨,销售柑橘全靠人力将柑橘背到乡场上来再卖,往往会错失良机,导致果农对柑橘发展没有兴趣。

5、承包土地零散,规模效益不明显。土地承包过程中,农户的承包土地较为分散,对产业发展带来不便,并且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植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

7、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缺乏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联系,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销售渠道不畅、造成增产不增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的工作及建议

1、准确定位特色主导产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准优势主导产业,把发展柑橘产业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柑橘产业就是扶持地方

特色农业的观念,走出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样样有点,不调不多、一调就多的结构调整怪圈,坚决克服小而全、大而散的思想,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力争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2、科学规划特色产业。科学规划是发展生产的第一步。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耕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现状,做到四个注意。一要注意突出重点。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重点打造优质柑橘主导产业。二是注意长短结合。柑橘为多年生经济林木,规划发展地点时要适当分开,每地选择一种配以一年生的蔬菜等短效作物即可,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三要注意相对集中成片。集中成片便于科学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四是注意科学搭配品种。在突出优势品种的前提下,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以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3、立足高起点做好柑桔产业的发展工作。一是优化区域布局,建立种植生产基地。按照鲜销与加工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合理布局鲜食、加工果园基地,实现柑橘种植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二是合理搭配品种,提高质量档次。必须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逐步形成以橘类为主,鲜食和加工品种协调发展的理性局面。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以良种促进我镇果品质量上档升级;三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

生产能力。我乡大部分果园处于望天收状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我们要充分利用基本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加大投入,加快以灌溉为中心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旱涝保收。果园建设要按照运输机械化、土壤改良深翻熟化、排灌系统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目标进行。同时要兼顾果园建设和柑橘生产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山、水、园、林、路等自然条件,保留池、塘和成块的林地等水土保持系统,增加必要的水土保持设施,确保柑橘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要切实加大柑桔产业科技推广、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的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步伐,建立健全柑橘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柑橘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要严格按照柑橘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品种选择、土肥管理、病虫防治、整形修剪、果品采收、商品化处理等各项技术实行定性、定量、定时处理,做到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优质率,产品质量要向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向发展;五是抓好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往往柑橘质量差距不在内质,而在外观,即商品化程度或品位上,主要表现为果实均匀度、果皮光洁度、着色度及包装材料精美度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在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建立一批柑橘果实采后处理初加工厂,要推广使用采果袋采果,塑料箱或标准纸箱装果,改变以前用竹篓、编织袋装运销售的习惯,提

高鲜果外观品质;六是依托名优品牌,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依托乡优质名牌农产品红美人柑橘,强化基地建设,壮大我乡柑橘名优产品规模,抢占市场。七是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多环节连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建立和壮大不同层次的果农协会和运销协会等中介组织,为柑橘生产和营销提供服务;积极发展季节性、临时性集散地,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等方式,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八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形式参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开发,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全面推动产业化经营。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以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为契机,加快农村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发展柑橘的积极性,从而为柑桔规模化发展和销售运输提供重要保证。

五、加强扶持引导,强化保障机制。政府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个方面。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培训、参观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农民的管理水平,使柑橘品质上档

升位,占领市场份额,增加农民收入,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方式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真正实现产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第 2 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精神》,响应区委建设强区主城、富美夷陵的号召,推动《2017 年度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的落实,促进夷陵区柑桔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 2017 年度工作要点及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于今年7 月中下旬对全区柑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1、产业规模稳定形成。全区现有柑桔种植面积 35万亩,2016 年产量 75 万吨,综合产值 16 亿元,占农业产值的 28.5%,占农民人平纯收入的 30%左右,面积、产量和综合效益位居全国第五位,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区有鸦鹊岭、龙泉、小溪塔 3 个柑桔专业镇(街道)和 114 个柑桔种植村近6 万农户从事柑桔种植,基本形成了小鸦路沿线为主的百里柑桔绿色走廊。

2、产业基础稳固扎实。夷陵地理环境优越,是全国柑桔区划温州蜜柑适宜区、全国优质宽皮柑桔出口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中国早熟蜜柑之乡、中国柑桔之乡、湖北省水果生产大县(区)称号。在柑桔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不懈努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科技创新支撑优势明显。品质、品种结构逐步有所改善。标准果园技术规程全国领先。目前已建成 15 万亩标准桔园,平均亩产 3 吨以上,柑桔优质果率达到 85%以上,产品质量 100%符合绿色食品安全标准。

3、产业科技支撑有力。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宜昌宽皮柑桔综合试验站根植夷陵,依托这一技术优势,逐步形成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村组科技示范户的四级科技推广网络,形成了具有完善的技术力量支撑,加快了标准果园建设集成技术的普及。搭建了一个产业+一位院士+一所院校+一个专家团队+一批龙头企业+一批示范户的六个一技术支撑体系。柑桔技术人员通过科技培训、大田指导、试验示范、宣传发动等推广模式促进产业发展,有效解决了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产业链条延伸有序。全区 80 家柑桔专业合作社,网络 2 万农户,14 万亩桔园,为柑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观光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剩余劳动力就业。全区 76 家柑桔打蜡厂,80 条柑桔生产线,10 柑桔商品化处理率达到90%。现已有柑桔专业包装企业10家,有柑桔气调库 13 个。荣盛、嘉源等 3 家桔瓣罐头加工企业,每年生产桔瓣罐头 2.5 万吨。有晓曦红、夷陵红、洋红等多个柑桔品牌,销售网点遍布国内 23 个省(市、自治区)。开辟了塔城、满洲里、霍尔果斯、瑞丽等多个边贸口岸,2016年出口鲜果达到 12.1 万吨。

5、绿色发展全国领先。夷陵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柑桔优势区域,通过严把投入关,建立质量溯源体系,重大病虫联防,建立绿色无公害食品和出口柑桔原料基地认定等措施,柑桔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农业部向全国推介了夷陵区在柑桔等领域实行绿色高效生态模式的典型经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桔园管理粗放,品质不优。一是经营分散。全区约 6 万户柑农分布 11 个乡镇,90%以上的农户种植面积在 5亩左右,10 亩以上大户仅 1539 户,面积 1.9 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 5.6%。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格局,导致种植水平、技术标准参差不齐。二是管理缺失。农村大多数青壮劳力选择外出经商、打工,造成了有文化、有体力的劳动者大量外出,柑桔主产区从事桔园管理的多为老人和妇女,导致桔园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技术规程不到位不落实,弃管、失管桔园日益增多,品质不断下降。三是桔园老化。我区柑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种植密度大,树龄老化严重,30

年以上树龄比例约占 60%,挂果率低,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能力弱,大小年明显,柑桔品质退化,粗皮大果等次果多,桔园更新换代任务重。

2、结构不尽合理,效益不好。一是品种熟期局限。因过去发展注重规模、速度,忽视了品种规划,导致桔园品种单一,特早、早、中、晚熟比例为 1:4:4:1,早熟和中熟品种占 80%以上,上市集中,量多价低。二是品种类别限制。全区温州蜜柑、椪柑等耐寒品种占 90%,坝库区有少量的橙类栽培,其它耐寒性强、品质优秀、市场俏销的品种不多。

3、基础设施薄弱,保障不牢。早期建园质量不高,绝大多数桔园在山地,肥料运输、水源灌溉、采果运输等设备设施还不配套,特别是遇到长期干旱,基本靠望天收,柑桔果小质量差,影响效益。大部分生产基地基础设施不配套,抗逆保障不牢,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差距大,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和高品质栽培,影响柑桔效益提升。还有部分水田种植桔树,水田低洼排水困难,一旦经历雨水浸泡,成片桔树死亡,减产减收。

4、比较效益下滑,柑农积极性不高。近15 年来,柑桔生产投入品成本、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据估算,劳动上涨了 150%;尿素上涨了 90.5%;杀虫剂、杀菌剂上涨了 75%,但是,柑桔销售价格上下波动,多年徘徊在 1-2 元/公斤之间,产品滞销、价格低廉的事件周期性出现,造成柑桔产业

比较效益下降,严重影响了柑农的积极性,不少柑农将种柑由主业变成副业,带来产业发展难度加大。

5、龙头带动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区柑桔企业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等特点,示范引领作用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是在生产管理上,柑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缺少实力强的柑桔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强力带动。二是在销售上,龙头企业销售占比 40%左右,企业间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无法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效益。三是公共品牌缺乏,企业品牌整体影响力不强,无法形成拳头对外。四是柑桔精深加工、转化利用、多业融合发展不够,国字号龙头企业成长缓慢,桔都建设进展不快。

三、工作建议

1、重视产业发展。区政府要把推动柑桔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整体谋划、科学决策,高位推进、常抓不懈。要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快桔都建设发展现代柑桔产业的意见》,引导柑桔产业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分散型向适度集中规模型转变,指导柑桔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完善健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制度体系,增强柑桔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动力。

2、大力提升品质。一是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坚持推广集成先进技术,改善生产环境,大力实施标准果园创建。新建果园推进五到园工程,盛果期果园重点推广十四项集成技术,对老果园、低产园重点推行五改。大力实施建标准园、创万元田的引导示范工程,每年扶持建设标准桔园 3 万亩以上。二是引导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市场主体,大力发挥柑桔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开展重组、整合、规范化运作,积极引导桔园合法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企业或组织,提升专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使柑桔生产全过程实现专业化服务,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

3、调优种植结构。围绕全国早熟蜜柑之乡金字招牌,坚持以早熟温州蜜柑为主、辅以少量特色品种,建强全国最优的早熟温州蜜柑生产基地。分类建成好早熟柑桔出口基地、早熟鲜销基地、都市休闲体验观光园、优质夏橙晚熟脐橙和杂柑为主的特色种植基地,运用管理技术调整大小年,使全区特早、早、中、晚熟比达到 2:3:3:2。将柑桔总面积稳定在 30 万亩左右。并对品种结构逐步实行调整。通过试点试验示范,对盛果期果树实行高接换种,对结果率低、质量差甚至不结果的老园进行毁园重建,对低洼水田没有效益可改种其他作物。使品种结构得到合理有效调整。

4、宣传培育品牌。一是大力宣传晓曦红中国驰名商

标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用品牌带动销售。二是大力培育公共品牌,加大柑桔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形成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加快建成中国三峡柑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开展柑桔产业全链条服务,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扩大夷陵柑桔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提升柑桔旅游文化品牌,以柑桔产业为平台,以产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全方面融入旅游观光和柑桔文化元素,通过建设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娱乐休闲、农耕文化与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柑桔休闲农业观光园和科技教育基地,拓展产业功能,提升产业知名度和效益。

5、发展精深加工销售。要大力发展引进柑桔深加工企业,积极促进柑桔精深加工的创新,加大果酒、果醋、果酱、果素、精油等产品的开发及利用,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比例,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大柑桔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建设现代柑桔物流网络交流中心,抓住一带一路契机,建立和加强沿线城市、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农标对接以及互联网+等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柑桔产品,提高夷陵柑桔市场占有率,提升桔都的整体效益。

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第 3 篇

2017 年 11-12 月,根据调研方案,柑橘产业发展报告编制课题组到了怀化麻阳县,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常德石门县,永州冷水滩区等地,深入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柑橘的生产、加工、15 销售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听取了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对于柑橘产业发展的相关意见建议。通过调研考察,对全省柑橘产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思考对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基本概况及主要做法

㈠基本概况

此次调研的 4 县(区)均为我省柑橘主产县(区),常年柑橘种植总面积达 110 万亩,产量达 120 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19.29%和 24.15%。其中,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为全国著名的冰糖橙主产区,被誉为中国冰糖橙之乡,已列入湖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重点县;湘西自治州泸溪县是湖南省椪柑主产区,先后获得了中国优质椪柑生产基地重点县、中国椪柑之乡等荣誉,泸溪椪柑已获绿色食品认证,是中国名优品牌、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曾多次荣获湖南优质水果金质奖;常德石门县是全国最大的柑橘生产和出口基地,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定为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基地县、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全国园艺产品(柑橘)出口示范区、全国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等,被划入全国柑橘(宽皮柑橘)生产优势产业带;永州冷水滩区是我国柑橘优势产区,是世界公认的柑橘亚属起源中心之一和重要的柑橘遗传多样性宝库,拥有湖南熙可、果秀、泉辉等具有代表性的柑橘加工企业。

㈡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是高起点制定柑橘产业发展规划。泸溪县制定出台了《泸溪县柑橘品种改良规划(2016-2020 年)》和《泸溪县柑橘标准园建设规划(2012-2020 年)》,初步形成了以白沙、武溪、洗溪、潭溪、白羊溪、良家潭、浦市等 7 个主产乡镇为主的峒河沿线优质椪柑产业长廊,以浦市、达岚、合水、石榴坪为中心的橙类生产基地;石门县先后出台了《石门县柑橘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石门县柑橘产业建设工作规划》,明确以 14 个柑橘主产乡镇和秀坪园艺场为重点,100 个柑橘专业村为纽带,实行良种化栽培、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管理;冷水滩区制定了《冷水滩区柑橘产业十三五规划》,确定将伊塘镇、竹山桥镇、岚角山镇作为全区柑橘生产重点区域。

二是加快推进柑橘标准化生产。麻阳近三年来每年以高接换种 1.20 万亩,新栽 5000 亩的规模实施低产园、老果园的提质改造工程,品种以锦红、锦玉冰糖橙和纽荷尔脐橙、塔罗科血橙等优良品种为主,全县柑橘品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石门县重点发展早、晚品种,抓老果园改造,目前已创建高标准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1.30 万亩,通过布局周年均衡供应品种;冷水滩区建成了以伊塘镇为核心的标准化柑橘基地 2000 余亩。

三是加快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设。麻阳建立了近

亩的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目前可实现年生产无病毒苗 10 万株,无病毒接穗 20 万枝;冷水滩区依托龙头企业湖南果秀,建成了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 100 亩,目前可实现年生产无病毒苗 15 万株。

四是进一步完善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麻阳建成了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线 26 条,日处理量达 2000 余吨,柑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均建设了小型贮藏保鲜库,特别是由华恒公司购置的红外线糖酸度分选设备,可在不损伤果皮的前提下实现糖酸分级,柑橘的商品率、商品附加值得到了显著提高,鲜果贮藏时间也进一步延长;泸溪县建成了柑橘清洗、打蜡、烘干、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线 20 余条,日处理量约 1600 吨;石门县全县发展了 72 家柑橘打蜡加工厂,建成柑橘商品化处理生产线 93 条,每小时处理柑橘能力 700吨。

五是加强柑橘品牌建设。近年来,麻阳每年举办 1 次为期 1 个月的麻阳冰糖橙采摘节,并逐年扩大活动规模和影响力,全面提升麻阳冰糖橙品牌形象;石门县为扩大石门柑橘知名度,提高社会影响力,连续举办了十七届中国(湖南石门)柑橘节,先后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举办了品牌推介会和新闻发布会。

六是推进柑橘产业化组织化经营。泸溪县引进培育了柑橘鲜果销售和加工企业 17 家,全县大部分椪柑营销大户已

在全国多个省会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建立了椪柑直销窗口,搭建了电商平台,成立了椪柑销售 110,建立了椪柑营销绿色通道,有效推动了泸溪县椪柑产业的发展;石门县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办法,已发展柑橘专业合作社121 家,社员总数达到 2.50 万人,涵盖柑橘面积 22.20 万亩,占全县柑橘面积 50.40%,年网上销售柑橘鲜果近万吨,销售收入突破 3 亿元;冷水滩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大户承包的思路,采取企业+协会(或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重点在基础设施、龙头企业、销售平台、专业协会等方面下功夫,依托区内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加快技改和电商平台构建,促进全区柑橘产业化发展,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二、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服务与市场需求脱节。一方面,目前省内大部分科研院所将柑橘产业科研成果目标定位在追求高产量上,而对市场需求较大的优质柑橘品种、适宜品种等研究不够;另一方面,大部分技术研发、推广的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技术环节上,对柑橘机械化生产、产品储藏、加工技术等环节的关键问题研究不够。

2.农业保险与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柑橘种植属于一种劳动密集型、高投入、高风险的农业产业,而目前我省柑橘种植尚未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政府对柑橘无病毒种苗繁育也暂无补贴,受极端天气主要是冰冻灾害影响,部分果农、柑

橘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获利很少,有的甚至出现亏损,严重制约了全省柑橘产业的发展壮大。

3.加工及配套服务发展滞后。一是规模以上柑橘深精加工企业偏少,且分布不集中,柑橘加工技术水平、产品种类和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滞后,虽然各柑橘主产区的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已建有部分冷库,但其规模和现代化程度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同时,鲜果保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直接影响果农收益和柑橘产值。

4.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有待加强。此次调研的 4 县(区)均已创建了本地柑橘品牌,但其市场美誉度、品牌影响力在全国来看还是很有限。在市场营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各柑橘主产县(市、区)基本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大部分柑橘生产企业也都顺应市场需求,适时搭建了电商平台,但从目前情况看,各企业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联盟,电商平台多而乱,缺乏统一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相互之间实际造成了内部竞争的尴尬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柑橘产业的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1.统一规划,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一是根据湖南柑橘种植区划和相关柑橘品种的适宜性,按照因地施种原则,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良品种,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

题,及时编制全省及柑橘主产县的柑橘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柑橘品种布局。二是调整柑橘种植结构,扩大早、晚熟柑橘品种以及加工型柑橘品种比例,将中熟品种调至 50%以下,早迟熟品种上升到 50%以上,积极发展橙汁加工类柑橘品种。

2.对接市场需求,加强科研攻关。组织相关科研机构、企业、经营主体等,围绕优质适宜柑橘品种、柑橘机械化生产相关成套设备开发、柑橘加工保鲜等关键技术展开科研攻关,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3.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一是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用地、柑橘经营主体用电、税收减免、金融保险支持、农业补贴资金以及食品安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二是对开展柑橘无病毒种苗繁育的经营主体和种植无病毒种苗的农户进行种苗补贴,对授权的涉及柑橘领域的发明专利、标准、商标、品牌等进行相关奖励性补贴;三是完善《湖南省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将柑橘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最大限度降低柑橘种植风险,切实保障果农利益。

4.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院县科技合作,充分发挥湖南省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和柑橘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全面提升柑橘加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二是根据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

划和生产现状,按需加快柑橘分级、打蜡、包装、冷链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延长柑橘上市供应时间,提升柑橘生产效益。

5.加强品牌建设,建立统一公共服务平台。一是进一步挖掘现有柑橘品牌文化,发挥柑橘产地优势,分类打造柑橘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地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主导产业-主打产品-主打品牌三位一体的营销战略,不断扩大湖南柑橘在国内外市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整合各柑橘主产区现有电商销售平台,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统一公共服务平台,负责县域内柑橘品牌宣传、市场营销、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

第二篇:我国柑橘产业调研报告

柑橘产业调研报告

柑橘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国际农产品与加工品之一,也是国际上贸易第一大的水果。我国是柑橘的主要原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柑橘最早的国家,有文字记载的栽培历史达4000余年。我国柑橘生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柑橘栽培面积由1949年3.27万hm2发展到2004年163万hm2,增长了近50倍,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同期产量则从21万吨增加到1495.8万吨,增长了71倍,柑橘总产仅次于巴西(2059.4万吨),居世界第二。近几年我国柑橘产业更是持续发展,柑橘产量和种植面积逐年递增,自2012年开始我国柑橘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全国柑橘种植面积达3432万亩,总产量达2944.04万吨,成为我国出口优势农产品。2014年我国柑橘全年出口量达97万吨,出口金额达11亿美元以上。柑橘逐渐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柑橘产业也成为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和三峡库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柑橘的主要种植品种,主产区,种植技术,储藏保鲜技术和技工利用情况进行概述。1 种植品种

柑橘属于芸香科下属植物,是橘、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在植物分类上,柑橘类果树是指芸香科柑橘亚科柑橘族柑橘亚族的一群植物,其果实具有典型的“柑果”特征。真正柑橘类果树包括6个属,即:柑橘属、金柑属、枳属、多蕊橘属、澳指檬属和澳沙檬属;其中用作经济栽培的有3个属:枳属、柑橘属和金柑属,又以柑橘属植物的鲜果栽培经济价值最大,常见的栽培类型有:甜橙、柚、葡萄柚、宽皮柑橘、柑、柠檬、枸橼等。我国柑桔栽培历来以宽皮柑橘为主,甜橙和柚类次之,另有少量的金柑和柠檬。

我国柑橘资源丰富,由柑橘种间产生的大量杂交类型,统称为杂柑,这些品种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生产上趋于逐渐扩大之中。因此,我国柑橘可利用品种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柑橘品种繁多,宽皮柑橘、甜橙、柚、酸橙、金柑、佛手等各种柑橘都有规模的商品栽培,并选育出了诸多优良品种、品系。宽皮柑橘栽培区域极为广阔,种类、品种最为丰富。朱橘性极为耐寒,成熟较早,品种有江苏早红、辽红、朱红,浙江满头红,江西三湖红橘,湖南南橘、草橘,陕西城固冰糖橘等。红橘果鲜红,美观,味浓,主要品种有大红袍、江南柑、少核红橘、浑圆福橘、扁福橘等。乳橘果小,皮薄,核少,味甜,我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多有生产,并选育出诸多优良品种。椪柑果硕大,易剥皮,肉脆嫩,风味佳,较耐贮运,有橘中之王的盛誉。甜橙优良品种有新会橙(广东、广西)、柳橙(广东、福建、台湾)、雪柑(福建、广东)、香水橙(广东、广西)、先锋橙和锦橙(重庆、四川、湖北)、冰糖橙和大红甜橙(湖南),另有柳橙和红橘的嵌合体杂种——改良橙(福建、广东)。我国优良柚类良种更多,广西沙田柚久负盛名,各地多有引种,并从中选出许多优良品系,如福建文旦柚、琯溪蜜柚,浙江四季柚,玉环柚,台湾麻豆柚、晚白柚,四川夔府柚、垫江白柚,湖南安江柚等。柚的天然杂种如浙江常山胡柚、四川夔柑等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商品品种。金柑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选育出少核金弹、滑皮金柑等优良品种。

目前,我国柑橘品种已逐步走向良种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除充分发挥优良地方品种的生产潜力外,同时注意从国外引进品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和良种区域化试验,建立商品基地。2 主产区

世界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南的区域,性喜温暖湿润,有大水体增温的地域可向北推进到北纬45°。世界有135个国家生产柑橘,巴西、美国、墨西哥、西班牙、伊朗、印度、意大利等国均有大面积种植。

我国柑橘种植面积辽阔,北纬 16°~37°地区多有分布,海拔最高达2 600 m(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亚市,北至陕西、甘肃、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南部,东起台湾省,西至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但我国柑橘的经济栽培区主要集中在北纬20°~33°,东经95°~122°,海拔700~1 000 m的亚热带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6%。全国有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柑橘栽培(不包括在露地条件下只能栽培枳的山东省)。其中主产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广东、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西、湖北、江西、重庆和台湾等10个,其次是上海,江苏等省(市),云南、贵州亦具很大发展潜力。全国种植柑橘的县(市、区)有985个。3 种植技术

柑橘分布地区辽阔、气候土壤条件复杂、品种资源丰富,各地创造出各自特色的柑橘栽培业。平地、丘陵山地、海河滩涂都可建立柑橘园,平地果园是传统古老的基地,而丘陵山地是当前最多的商品基地。柑橘园地宜选择无明显冻害地段,要求土层深厚、排水透气良好、有机质丰富、灌溉方便、交通便利。丘陵、山地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下,坡度在25°以下,冬季有冻害的地区应选择东南坡,在5°以下的缓坡地、江河两岸及水稻田建园时,必须注意排水。

柑橘一般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中旬春梢萌动前栽植。冬季无冻害的地区可在秋季10~11月中旬栽植;春夏4~5月份春梢停止生长后至夏梢抽生前栽植成活率也高;容器育苗四季均可栽植。随着柑橘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增加,市场竞争加剧,新的生产方式和栽培技术也不断出现;并且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各类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适应形势的改变,柑橘栽培设施化以及果园管理科学化、绿色化成为柑橘种植技术的重要特点。

柑橘设施栽培是指通过温室、大棚、薄膜覆盖等设施进行柑橘生产栽培,从而达到提高柑橘品质、提早或延迟上市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的柑橘生产栽培模式。按设施的不同,可分为简易设施及高级设施。简易设施包括避雨棚、树冠覆膜、保温大棚、地膜覆盖等;高级设施包括玻璃温室、薄膜连栋温室、薄膜大棚等。简易设施栽培主要起到调控水分、保温、防冻等作用,以提高柑橘品质、产量及进行完熟采收;高级设施栽培可以通过加温、降温、控水、控肥等措施调节柑橘生长环境,提早或推成熟期、提高柑橘品质、减轻柑橘大小年现象,并且由于可以调控柑橘成熟期,错开柑橘集中上市时间,从而使柑橘销售价格提高,销售压力减小,经济效益增加明显。柑橘设施栽培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潜力巨大,是整个柑橘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17世纪末,柑橘设施栽培在法国出现,当时法国建设的凡尔赛大温室正是用于柑橘的设施栽培。目前,世界上柑橘设施栽培最主要的国家是日本和韩国,其中日本栽培面积最大,其技术也最先进。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柑橘设施栽培,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随着我国柑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科研院所开始研究探索柑橘设施栽培技术,浙江临海、四川仁寿、广西融安等许多柑橘产区也开始进行一些简易的设施栽培生产摸索,如通过覆膜进行避雨、控湿、防霜、保温、减轻低温冻害,以提高柑橘品质,减少越冬落果。

绿色柑橘种植和管理技术是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绿色柑橘的种植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柑橘种植过程中推广绿色种植管理技术能够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还可以保证柑橘的种植生产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设显著效益,同时有利于提高柑橘的质量,对维护柑橘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柑橘栽培技术要点有:采用纯系优良砧木、培育容器无病直根壮苗、生态建园现代技术;绿色柑橘种植管理技术:科学的土肥水管理、有效的整形修剪、适期清园、优化田内间作,科学应用绿色保值处理技术。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绿色柑橘种植和管理技术对维护绿色柑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绿色柑橘进行科学的种植和管理要以园地的选择和品种的选择为基础,以科学的施肥和修剪为保证,加之以科学的间种来共同促进绿色柑橘的科学生产。4 贮藏保鲜技术 柑橘类果实采后极易感染腐败菌,导致果实的腐烂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阻碍柑橘产业的发展。目前常见的防腐保鲜方法是采后应用化学杀菌剂,包括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抑霉唑、百菌清、敌克松等。

宽皮柑橘果实一般果皮着色70%~80%时可以开始采收,采收过早品质差,过迟则容易腐烂或枯水,不耐贮藏。采摘前10天应停止灌水,选择晴天、露水干后采摘。采后及时进行防腐保鲜处理,最好田间随采随浸果,药剂浸果30秒至1分钟,田间来不及浸果时,尽量在采收后12小时内浸果处理。经药剂浸果处理的果实,放在遮阳通风场所,通过风吹干或自然晾干果面水分,再放入库房贮藏。

对短期贮藏的果实,可以通过进行打蜡处理来保鲜。打蜡可以增加果面光泽度、减少水分蒸发、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染等。但是,打过蜡的果实如果贮藏时间过长,易导致果实无氧呼吸增加,使果实品质变劣,并产生异味。因此需要长期贮藏的果品,在防腐剂处理之后,上市之前再进行打蜡处理。果实打蜡前要进行预贮发汗,并且打蜡不宜过厚,否则贮藏后易产生异味。

由于化学药品会导致一定的化学残留和环境污染,且由于公众的视线越来越倾向于无毒无害无残留、绿色环保型防腐保鲜剂的应用,所以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新型无毒的、无污染的防腐保鲜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来,利用天然产物作为柑橘果蔬保鲜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壳寡糖、植物天然提取物精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槐糖脂、拮抗菌等。这些产物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柑橘腐败菌生长的效果,且具有天然无毒、环保无污染等特点,同时也是今后防腐保鲜方法研究的热点。

另外,还可以采用留树保鲜技术,即果实在正常采收期不采收,而将其留在树上,待其完全成熟以后再采收。柑橘留树保鲜可以大幅度提高果实品质。但是,冬季有霜冻的地区不宜采用留树保鲜,早中熟品种多不宜留树保鲜。一般选择中晚熟品种盛果期植株中下部、内部的果实留树保鲜,把顶果、小果、残次果、特大果按时采收,留果量以植株负载量的70%以下为宜。我国柑橘的加工利用状况

柑橘加工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居各类水果的前列,仅甜橙果汁一项,根据今年统计,全球加工橙汁年鲜果用量约2800万吨,约占柑橘年总产量的28%。柑橘主要加工制品有:柑橘汁、橘瓣罐头、柑橘酒、柑橘糖制品、精油等。

我国的柑橘罐头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的起步阶段,经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高速发展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崛起,目前已经领先世界水平。橘瓣罐头的基本加工工艺流程为:原料选择→选果分级→清洗→热烫→剥皮→去络分瓣→酸碱处理→分选→装罐→加糖水→真空封罐→杀菌→冷却→商品无菌检验→入库→贴商标。近年来,我们在烫橘、剥皮、分瓣、酸碱处理、杀菌等加工工序上取得重大的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橘瓣的色、香、味和质地。同时,开发了杂柑类罐头、柑橘全果饮品等新产品,其中代表性产品的是以酷似日本“甘夏”的浙江常山胡柚为原料,开发的糖水胡柚罐头。近年来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柚了茶”、“金柑荼”、“柠檬茶”等,则是以特种柑橘“香橙”、柠檬、金柑等全果为原料,经切片后以砂糖、蜂蜜浸渍的罐藏品。

柑橘果汁也是一类常见的柑橘加工产品。常用的鲜果原料有:甜橙、柠檬、葡萄柚、温州密柑等,其中甜橙汁是最重要的柑橘汁,约占柑橘汁总量的95%左右。柑橘汁的加工工艺流程为:去皮→榨汁→粗滤、均质→调整、脱气→装瓶、杀菌→冷却→成品。柑橘汁中富含糖、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脂肪以及各类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基本营养成分,还含香豆素、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等功能性成分,是果品加工中最能保存天然成分的制品。

此外,在柑橘综合利用中还可以利用皮渣提取果胶、色素、类黄酮苷及甜味剂等高价值产品。利用加工后的果渣生产牛饲料,在柑橘生产国中也极为普遍。

第三篇:湖南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湖南省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

柑橘是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十年来我省柑橘产业稳步发展,面积、产量、产值全面增长,年产柑橘300万吨,产值30多亿元,居全国首位。全省十四个市州100多个县形成了规模化、商品化种植,是我省农业开发中利用荒山荒地种植范围广、比较效益好、出口潜力大、产业链条长、受益农户多的生态产业。据统计,2009年,全省柑橘出口达10856万美元,其中罐头制品占95%,鲜果占5%(出口总额中在厦门等外省市报关出口的占27%)。调研结果表明,我省柑橘出口基础较好,市场稳定,渠道畅通;继续扩大柑橘及其制品出口,对于扩大我省农产品(14.85,-0.30,-1.98%)出口,促进农业产业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柑橘出口的优势条件

(一)坚实的产业基础支撑出口。我省是全国柑橘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发展柑橘生态气候土壤适宜,资源条件良好,比较优势突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商品基地建设和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已有500万亩柑橘获得了无公害产地认证;30万亩获得国家质检局出口基地认证。具备了建设中国柑橘产业大省的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了湘南脐橙、湘西椪柑、雪峰蜜橘和湖南冰糖橙四大主导鲜果产品,为建设中国柑橘出口强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柑橘主产区面积和产量见表[1])。表1我国柑桔主产区面积和产量单位千公顷、万吨年 份***62008备注指标名称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全国总计1814.501789.83281941.502058.27092030.802331.2 5湖南313.8250.7899325.9277.9234335.9297.5738广东224.5224.4410243.6256.7523248280.4922江西229.3139.3788262.5195.7503281.9256.5274四川215.60205.7754223.3232.4751231.4257.5709浙江120.20180.5137122.5198.7265122.1238.3554福建170.20226.6812171.4238.5521173.5256.5274湖北159181.1025189211.5561211.1255.5084

(二)稳定的市场需求有利出口。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柑橘国际年贸易额在65亿美元以上,仅次于小麦(160亿美元)和玉米(100亿美元),为第三大国际贸易农产品。从世界柑橘消费市场来看,以鲜果形式销售约占柑橘总产量60%,其余以柑橘加工品的形式销售。目前,世界人均柑橘占有量为17.2 kg。发展中国家人均柑桔占有量仅8.9 kg,消费增长的空间还很大;美欧等发达国家在柑橘及其加工品消费品种和品质也在不断升级。这将有利我省柑桔出口提高质量,扩大规模。

(三)较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出口。我省在提高鲜果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推进柑橘加工业技术升级,全省柑橘加工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全省具有5000吨以上加工能力的罐头生产企业20多家。涌现出了永州熙可、邵阳李文、永州罐头、宝达、盛节节高等一批优秀加工企业,汇源果汁也在怀化建厂。全省果蔬罐头行业有4家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多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讲,我省已成为全球较具竞争力的柑橘罐头加工出口基地。

(四)先进的研发技术助推出口。我省柑橘罐头加工技术、研发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十五”以来,湖南农科院牵头,湖南李文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农大等单位积极参与,开展了现代柑橘加工系列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柑桔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柑桔产业化综合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3项获得授权,制定产品标准6项。此外,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据统计,近几年邵阳李文、永州熙可等企业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和引进国际先进检测仪器,具备了微生物、药残、理化化验能力,这些技术条件有助于扩大柑橘出口。

二、我省柑橘出口的制约因素作为全国柑橘种植的大省,要化种植优势为加工优势、出口优势,还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破解制约因素。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制约我省柑橘扩大出口的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

(一)柑橘罐头产业集中度不高。虽然加工企业考虑原料成本的因素大都选在原料供应地建厂,但我省柑橘加工和经营企业布局仍然比较分散,并且同一地区的企

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不仅如此,我省较大的深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也偏小。目前,我省柑橘加工拥有26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0多家省级龙头企业,但年产柑橘罐头仅10.3万吨,柑橘浓缩汁7300吨,单个企业加工能力不及国外企业先进水平的十分之一,不及国内规模大的企业如“汇源果汁”的五分之一。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有限的柑橘生产的各类要素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直接表现为无序的争抢原料、分散的投入资金、甚至恶性的市场竞争等等,这些都不利于我省柑橘扩大出口。

(二)柑橘罐头产品出口全为贴牌模式。我省出口的柑橘制品没有自主品牌,全部是贴牌销售,经营模式是OEM(代加工),即使是ODM(有少量自己设计内容的加工)都没有。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外省代理出口。如“湖南熙可”、“李文食品”出口的产品到美国市场的是为美国“地盟”公司代加工;湖南柑橘出口到德国的是“舒乐达”品牌、出口日本是CGC品牌等。这种贴牌的生产经营模式,没有产品定价权,出口订单不稳定,企业效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扩大我省柑橘出口,提高柑橘贸易效益,需要企业从根本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由OEM——ODM——自主品牌模式的转变。

(三)出口柑橘原料基地建设缓慢。目前柑橘生产主要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加工企业面对的是成千上万个农户,不利于柑橘原料质量安全管理。由于骨干企业没有建立起较具规模的自主核心基地,我省柑橘种植标准化体系、出口柑橘质量可追溯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健全和完善。而柑橘出口又面临着国外许多贸易保护措施的挑战,不少国家以金融危机导致本国贸易不景气为由,借机设置各种各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纷纷通过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不断修订新的技术法规等手段,主要针对我国的产品贸易予以限制,尤其是我国的农轻纺产品。如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大幅提高进口食品门槛,给我省柑橘制品出口到日本造成较大障碍。

三、扩大我省柑橘出口的对策建议

(一)柑橘罐头出口市场需求量分析。目前全球柑橘罐头需求量在80万吨左右,货值达12亿美元左右,我国供货量占50%,我省又占全国供货量的33%,即2亿美元。这是在当前消费条件、供货条件下的市场需求量。随着我国柑橘品种的进一步改良,加工技术的升级换代,特别是随着我国有实力的企业,一旦能像KFC,McDonalds公司,在全球范围能影响饮食消费习惯、甚至引领饮食消费潮流的时候,那么包括柑橘罐头在内的果蔬制品消费量将呈现旺盛的市场需求。从目前看,在较短时间内我省单一农产品出口量能达到3-4亿美元的当属柑橘及其制品。因此,在像我省这样的柑桔种植大省、又具有较好加工基础的地区,发展柑橘等果蔬罐头产品出口,对于拉动全省农产品出口意义重大,又现实可行!

(二)近期工作目标和主要对策

1、目标:通过2-3年努力,柑橘及其罐头制品出口达到4亿美元,出口产品品种、品类、质量大幅改进和提升,新兴市场出口量比例不断提高。

2、措施:一是创建近100个标准柑橘果园。全面启动出口标准果园创建活动,第一批启动14个柑桔优势区域县。在全省柑桔优势区域内创建近100个标准果园,其中脐橙标准果园20个,冰糖橙标准果园20个;早熟温州蜜柑标准果园15个;中晚熟温州蜜柑标准果园15个;椪柑标准果园15个;杂柑类标准果园8个;金柑标准园2个。每个标准果园要求同一个品种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按照国家要求,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产量和和安全卫生品质。二是建设10个现代化柑橘加工出口核心示范企业。支持10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在邵阳、永州、常德、怀化、湘西自治州等柑橘主产区建设柑橘加工工业园,在园区内形成罐头加工、果汁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产后处理、包装材料制造、产品研发、仓储物流、产品检验、出口通关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和配套、快捷的服务体系,以龙头企业为平台,推行HACPP、ISO认证。通过上述五大加工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促进我省柑橘加工活出口上一个新的台阶。三是建设出口柑橘现代科技支持体系。根据国家柑橘优势区域布局和我省发展规划,以我省主要科研教学单位为技术支撑,联合各主产区生产基地,围绕湖南柑橘产业发展需求,以宽皮柑橘和甜橙为重点,产业为主线,企业为主体,建设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提升柑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省柑橘出口竞争力。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建设好

国家柑橘育种分中心;以湖南省农科院和李文食品、熙可罐头食品公司为依托建立国家柑橘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分中心,湖南省柑橘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在永州、邵阳、湘西建立一批柑橘试验站。组织开展好柑橘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重点研究柑橘加工技术,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柑橘疫病防控技术,柑橘产业信息技术,加强柑橘产业经济学研究,在水果主产区、重点县配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施设备,开展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重点推广10项优质高效、无公害水果实用技术;依托科研院校建立省级技术培训中心。并建立相关的信息平台,为广大果农和出口企业提供产销信息。四是建设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依托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等建立全省柑橘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分工协作,开展对柑橘产品质量的跟踪监测。建立快速反应的柑橘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建立柑橘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全程质量管理制度。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农业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制度,不得使用国家禁止及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切实加强柑橘生产加工环节投入品的监管。建立生产档案制度,产品检测制度,基地准出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柑橘安全卫生品质符合出口标准。

3、建议:一是加强规划。做好种植基地、加工企业新建或改扩建的规划布局,避免重复投入、无效投入,防止恶性竞争。二是重点支持。积极向商务部争取我省柑橘出口基地列入国家级基地名单予以支持,省级及骨干企业所在地区在政策、资金、用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形成合力。省级和有关市州的商务、财政、农业、科技等部门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共同促进我省柑橘出口迈上新台阶。

第四篇:柑橘产业发展前景调研报告(共)

一,我县柑橘产业的现状与潜在危机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县19个乡镇、18.1309万户、58.0297万人,拥有耕地总面积60.095万亩,其中旱地20.7597万亩,水田39.3308万亩。主要农作物布局情况分别为:柑橘44.05万亩、年产值4.5亿元以上,蔬菜10万亩、年产值2亿元左右,油菜39万亩、年产值1.5亿元左右,水稻总播面65万亩,粮食作物总播面95.55万亩、棉花3万亩,茶叶9.8万亩。养殖产业尤其是生猪、家禽养殖在我县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纵观全县的农业产业,无论是从覆盖面、生产基础、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影响力、产值、投入产出比、为农民增收的潜力等方面权衡,柑橘产业以成为我县农业种植业的第一大优势产业。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不尽人意的因素已凸显。至使该优势产业在国内乃至出口市场出现了严重危急。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随着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新的水果品种不断缓季涌现、并充实市场,同季内各种不同季节的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抢占市场,让消费者迎接不暇,增强了消费者对鲜食水果的选择灵活性。如北方生产的桃、葡萄、香梨、梨枣,南方生产的荔枝、龙眼、砂糖柑等,诸多鲜食果品冲刺市场,使有限的市场得到了无限的充实,大大削减了消费者对柑橘鲜果的依赖性。

二是全国柑橘主产区的不断延伸,产业势力的不断扩张,同类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氛围。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柑橘适宜产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每年以数十万亩的速度递增,特别是与我省邻近的湖北、四川、江西、本省湘南地区、邻近县市的慈利、澧县、临澧、桃源等省、地区和县市大量发展柑橘产业,并逐年受益,使我县的特色产业逐年失色,日趋平庸。

三是存旧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给我县的柑橘产业戴上了沉重的枷锁。由于我县柑橘生产起步较早,当时的产业发展没有固定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生产模式。因此,难免出现在建园上时的种种缺限;比如,建园标准差、规划起点低。主要表现在:令人头痛的密植园多、品种布局与结构的杂而乱、生产配套设施不完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混乱等等,严重的影响了产品品质。在产品经营方面虽然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大量的补救措施,如:举办柑橘节,承办全国柑橘学会年会和各种以柑橘为主题的联宜会、组建柑橘调运指挥部等一系列措施,但终究无法抵御来自市场的无情打击。

四是较大规模的产业阵容与不适应的栽培管理模式,已生产不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就生产规模而言,我县44万亩柑橘已经够具规模了,但在栽培管理技术上众说纷纭,尤其是在修剪、病虫防治、施肥与地力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因而导致产品品质连年下降。

五是地力严重下降,已不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条件。由于化肥工业的日益发达和橘农对化肥的依赖性的日益增强,以及对三要素肥料迷信成度的加强,化肥用量连年递增,尤其是近几年来化肥生产企业,高养份肥料竞相投放市场,造成橘园土壤的严重破坏。据县土肥站土壤化验室两年来的化验结果显示,全县近60%的橘园土壤ph值小于4.5,明显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从而使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导致诸多养份固定,特别是中、微量元素养份的大量固定,使树体表现出种种缺素症状。从而造成树体未老先衰、产量和品质连年下降的结局。

六是检疫性病虫害严重威胁着产业的安全。严重威胁我县柑橘产业的检疫性病虫害主要有柑橘溃疡病和柑橘大实蝇,这“一虫一病”,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由于我县缺乏对产业的保护力度,苗木滥引乱调,趋于无政府状,使柑橘溃疡病在我县脐橙、柚类柑橘品种中大量传播流行,虽然通过多种控制手段使该病受到了最大限度的遏制,但终究没有得到根治,依然严重威胁着产业安全。对于柑橘大实蝇的防控,县委、县政府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但该有害生物种群在我县与日具增,已形式成南北夹攻的趋势,成为威胁我县柑橘产业的命运大敌。

七是市场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橘农的生产情绪。去年,我县柑橘在鲜果销售环节上出现了暂时滞销现象,全县产地平均每公斤售价下滑0.3元左右,严重措伤了橘农的生产积极性,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统计,全县采后培管农户不足10%,春节清园率不足30%,春肥施用量不足正常年份的40%,橘农在培管上的瞻前顾后,势必将导致该产业产量和品质的再度滑坡,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新的障碍。

二、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前景展望

经过两代人的艰辛努力,我县柑橘产业已揭取了“全国早熟蜜柑第一县”的贵冠。而且,已经拥有了44万亩种植规模、柑农生产经营具备了较好基础,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我县柑橘生产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能够总结出一整套符合产业发展要求、适合市场规律的生产经营模式。此外,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能够较快接受生产新技术的橘农,和有较强技术素质、较高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全县各柑橘主产乡镇农技站,都有一个受个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据县农业局相关资料显示,全县乡镇农技站具有农艺师职称的就有13个,有技术员和助理农艺师职称的就有18个,他们真可谓是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精英。另外,全县培育了几千个柑橘生产专业户,秀坪、龙凤两个5000亩以上的专业生产基地,近千个流通大户,几百个固定的外来客户都是我县柑橘产业发展的优良资源。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提倡并全面实施的“分期采收,分级包装,分级销售,扩大加工,扩大出口”的三分两扩经营理念,为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与抢占市场份额提出新的要求和符合市规律的经营路线。我县柑橘鲜果产后商化加工,已由XX年前的仅出口果品的商化加工,延伸到目前的所有内销、边贸、出口果品一律商品化处理加工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一是XX年以前全县仅有的十几条落后存旧出口商化加工设备,已全部更新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设备。二是高品位的产后商化处理生产线五年内翻了三翻,从XX年的两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加工生产线发展到目前的几十条,涌现出了“金湘源”果蔬初加工、贮藏与出口的专门企业。三是从包装材料上来年,从竹篓裸果上市,逐步向精美纸箱、塑料筐套袋上市的良好商品形象转化。四是鲜果出口量逐年增加,全县出口量从XX年的3万吨,逐步增加到XX年的9万吨。所有这一切,为我县做强、做优、做大柑橘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展望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的未来我们应有实足的自信心。因为,除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外,目前,县委、县政府为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全县人民提出了打造有机产业,营造畅销氛产业发展目标。把我县的柑橘产业引向从“全国早熟蜜柑第一县”向“全国早熟蜜柑品质第一县”的发展轨道上来,将给我县这一优势产业带来无限生机和风光。

三、对我县柑橘产业发展的建议

在权衡我县柑橘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机、优势与美好前景的同时,笔者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完善以下七条产业建设措施,才能确保我县优势产业立于不败之地:

1、更进一步的探索柑橘鲜果保鲜技术,最大限度的延长鲜果市场持有期,尽可能的缩短时令水果的季节差异,满足市场需求,开拓柑橘鲜果季产年销的新格局。

2、加大品种更新换代力度,寻求抢占市场的品种优势。面对全国各柑橘适宜产区的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已拥有的早熟的优势、市场份额的优势、规模优势和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基础优势。在不影响当年产量,有利于平衡橘农和产业当年收入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要统筹全县,有计划、有步逐、划区域引导橘农搞好品种更新换代工作。并下大力气搞好密植园的密改稀工作。

3、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引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为提升产品品质夯实基础。县委、县政府,应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为重,抽调专门的技术骨干,吸纳先进技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柑橘生产技术规范,组织、创建一支专门的产业建设专家队伍,不懈的为产业建设服务。

4、规范技术传播途径,彻底改变多流派、多层次、多载体的技术传播方式,优化技术传播渠道。由于市场机制的转换,农业技术、农业投入品、农产品流通秩序一时出现混乱。尤其是,不少农资经销商,为了抢占农资经销市场,采取道听途说、涅造实事、以段乱真、欺蒙哄骗等手段扰乱实用技术的正常推广。笔者认为,要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与漫延,县委、县政府要清理整顿技术传播渠道,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目前,国家大力支持民间经济合作组织壮大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忽视对民间组织的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技术规范教育,使之真正成为有利于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却实令人忧心忡忡。

5、加强地力培养,改善柑橘土壤环境。土壤是作物生存的根本,也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和较好的克服当前橘园土壤普遍存在的土壤严重偏酸,作物缺素症状凸显等现象。同时,加大生态种植力度,全面推广“猪—沼—果”生产模式,促进产从地力到产品品质的共同提高。

6、采取有力措施,围歼检疫性病虫害,却保产业安全。从目前我县“一虫一病”南北夹击的发展态势来看,却实不容每一个石门人的乐观。笔者认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基层干部和橘农的认识,强化干部工作责任,把每一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只有形成人人皆兵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围而歼之的目的。

7、创办柑橘鲜果深加工企业,打消橘农卖难的顾虑。目前,我县柑橘95%以上鲜食,贮藏量和深加量很少,这不仅只是该产业产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市场波动较大的重要原因。为此笔者认为,县委县、政府应把产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兴办产品深加工企业上,只有当产品的市场负荷减轻到最低限制的时候,产业的发展才有质的飞跃。

总之,居于我县种植业类优势产业之首的柑橘产业,目前正处于危机与前景并存的特殊时期,只要产业建设方针正确、工作措施得当就会前途光明,继续成为全县人民的经济支柱。否则,产业将会失去应有的光彩,成为全县人民的负累。

第五篇: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云南省蚕茧核心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一)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全县累计种植桑园面积****亩,涉及****个乡镇****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累计新建大蚕房****

—1— 座****平方米,改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新建小蚕房****3座****平方米;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场次****人次,发放资料121827份;率先实现生产技术“四个100%”,即100%栽植嫁接苗和地膜覆盖,100%实现黑暗袋收蚁,100%实现小蚕共育,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预计全年可完成养蚕****张,实现产茧量****吨,实现农业产业****万元。其中分发展情况为:

2008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产茧量151.5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11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1.9%,累计养蚕2503张、实现产茧量95.46吨、占计划任务的63.01%,蚕茧综合均价达20.31元/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万元。

2009年,全县计划新植面****亩,产茧量267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5036亩、占计划任务的100.14%,累计养蚕4504张、实现产茧量158吨、占计划任务的58.18%,蚕茧综合均价达20.82元/公斤、比上年增加0.51元/公斤、同比增长2.51%,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2010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量****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亩、占计划任务的125.27%,完成低产桑园改造****亩、占计划任务的105.3%,累计养蚕9127.66张,实现产茧316.8吨、占计划任务的52.8%,蚕茧综合均价达24.06元/公斤、比上年增加3.24元/公斤、同比增长15.56%,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2011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

—2— ****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面积****亩、占计划任务的99.26%,完成低产桑园改造4038亩、占计划任务的100.95%,预计可100%完成计划产茧任务。截止目前,已完成养蚕12170.66张,收购蚕茧403.13吨,实现农业产值1390.17万元。其中,实现张产茧****公斤,张产值达****元,上茧均价****元/公斤。

(二)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欣盛恒茧丝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东桑西移”、“浙商入滇”等发展战略背景下,到我县投资开发建设蚕桑基地和丝绸加工业的首家股份制企业,是一家集蚕种繁育、蚕桑生产、蚕茧收烘、茧丝绸加工销售一体化、全县唯一具有鲜茧收购资格的公司。该公司位于****,于2008年7月22日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2007年11月26日成立的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驻****办事处,公司注册资本金达200万元,在册股东2人,其中,自然人股东****,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法人股东为****有限公司。公司下设办公室、质检部、采购部、销售部、财务部和生产技术部,拥有蚕桑基地5.05万亩,职工70人,建成中心茧站1座,占地面积9330.36㎡,建筑面积7500㎡,建成投产自动烘茧设备1套。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企农“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利益联结机制,尤其是在鲜茧收购过程中,严格执行“随行就市、优质优价、劣质低价、不打白条”的收购政策,认真与农户签订《蚕茧生产收购合同》,明确蚕茧收购最低保护价为每公斤鲜

—3— 上茧23元,有效保障蚕农的实际利益。2010年,鲜上茧实际收购价为26.20元/公斤;2011年,春茧实际收购价为36元/公斤。

(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

按照“重点建设蚕桑核心乡镇、走蚕桑生产专业化道路”的发展原则,2011年,全县共打造****个蚕桑生产核心乡镇,建设****等蚕桑生产重点村28个,成立****酒药蚕桑专业合作社等蚕桑专业合作社6个,建立蚕桑生产记账户28户。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山区面积97.05%,境内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0.4℃,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滞后,大部分桑园都建在坡陡谷深的山地中,生产、灌溉等基础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高优桑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

二是产业矛盾突出。一方面,由于各乡镇产业较多,产业生产时间、生产要素大体趋同,导致产业之间互相争地、争劳力情况现象十分突出。产业规划布局未能较好落实,桑园新植时间与小春种植时间冲突,多数桑园只能向“两荒三边”、山边水尾地块发展,连片种植规划难,种桑不养蚕的农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蚕桑产业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群众普遍难以承受。以2011年为例,农户每新植1亩桑园,当年投入成本大约需700元,而每亩养蚕可产生效益1000元,扣除成本后直接收入仅300元,虽

—4— 然以后的投入成本逐步减少、效益逐年上升,但由于当年的对比效益不明显,群众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是桑园面积不实。老桑园统计面积与养蚕面积差距较大,养蚕户与种植户不配套,部分地块有效桑株严重不足,所有乡镇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挖桑弃管现象。实际调研中发现,全县统计面积43710.8亩,现存有效面积26800.4亩,仅占61.3%;养蚕面积为22268.7亩,占50.9%;低产桑园10103.4亩,占23.1%;不养蚕及毁桑面积面积16910.4亩,占38.7%。

四是桑园管理不到位。部分蚕农对桑园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重视桑树修剪、肥培和病虫害防治,只求产出、不重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发生褐斑病,还有部分乡镇发生红蜘蛛病,导致桑园桑树长势差、产叶量低、质量差,影响养蚕量的增长。根据专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施肥不当,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以及修剪不及时、枝条过密等管理措施不到位。

五是科技措施不力。部分蚕农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淡薄,技术落实不到位,养蚕批次较密、消毒意识差、重治不重防、消毒不彻底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蚕的抗病能力较弱、蚕病发生严重,蚕茧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公司所聘请的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大多是半路出家,培训学习的机会少,技术更新缓慢,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很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是基础建设滞后。由于大蚕房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导致农户投入严重不足,标准化程度较低,普遍缺乏地火龙、对流窗

—5— 等必备设施。此外,蚕室条件差,蚕具不配套,导致蚕房面积不足,难以做到规模养殖,产值效益提高速度较慢。

七是小蚕共育户积极性差。由于蚕茧价格上涨,蚕用物资价格上调,小蚕共育技术性要求较高、任务繁重,但小蚕共育费用收取标准不变,而且小蚕共育室补助不能一次性兑付,造成大部分小蚕共育户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小蚕抚育质量参差不齐。

八是企业服务不到位。公司主要开展原料收购、销售和桑苗、蚕种供应等服务,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不足,整体上对蚕桑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调研中还发现,公司在桑蚕生产技术指导和鲜茧收购过程中存在服务态度较差、收购价格不统一、随意上调蚕用物资价格等问题,蚕桑办、乡镇农技站、蚕农对公司意见较大,影响群众种桑养蚕积极性。

九是奖惩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乡镇农技站、村组干部在产业发展中付出较多,但缺乏工作经费,工作难以开展,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实行的风险抵押金制度取消了对乡镇农技站站长、村级领导的考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2009年以后公司聘请技术辅导员的待遇低、经费得不到保障,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部分乡镇2009年第四季度蚕桑辅导员的考核工资还没有兑现。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各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把宣传工作做到位,引导广大蚕农正视困难,立

—6— 足长远,增强信心,逐步消除“重栽植,轻管理”、毁桑改种现象。同时,强化示范带动,重点打造专业村组,建设示范样板,用比较效益和典型引导、发动农民,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发展蚕桑产业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增收的认识上来。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遵循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各产业之间存在的矛盾,科学制定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蚕桑生产基地,妥善解决好种桑养蚕与发展粮食、烤烟、茶叶、甘蔗等争地的问题,做到互为补充,各自形成规模。

三是提升改造,补实面积。适当减少新植任务,加大低产桑园改造力度,每年由县财政安排老桑园提升改造专项资金。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坚持把低产桑园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大低产桑园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四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以高优桑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蚕桑基地建设、蚕房建设和小蚕共育费用的扶持和补助力度,力争将大蚕房补助由40元/平方提高到60元/平方,推动蚕房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扶持和补助政策,积极推广联村联户种桑养蚕,培养种养大村大户,推动规模化发展。

五是落实科技,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加强科技人员力量配备,每个蚕桑重点村确保配备1至2名蚕桑科技人员。以县蚕桑站和乡镇农技中心蚕桑科技人员为主,进一步加大桑叶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重点做好桑叶褐斑病、红蜘蛛病的防治工作。切实抓好小蚕共育、大蚕饲育批次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落

—7— 实蚕房消毒防病措施,全面做好蚕前、蚕期消毒防病工作。

六要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健全完善蚕桑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密切企业与政府、蚕桑站和村委会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能职责,落实各项服务措施,着力构建“统一指挥、同力推进”的良好格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七是强化考核,健全机制。改进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坚持以规划连片区块为新植任务数对乡镇进行产业任务考核,凡补植和零星栽培均不纳入统计,坚决杜绝以发苗数作为新植任务数完成标准进行考核。坚持把生产一线技术员和辅导员的工资与技术培训的绩效考核挂钩,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机制,适当安排乡镇农技站、村组干部蚕桑工作经费,将乡镇农技站长、重点村支书纳入风险抵押金考核,做到技术联产承包,工作责任到人,强化考核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推进产业发展。

—8—

下载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柑橘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快推进农机产业发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要。我县从2010年初启动农机产业园项目建设,到2012年底获市......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

    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这段时间,我通过整理工作两年来积累的有关资料,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对全乡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日常包村下队的过程中我先后在*......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

    新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对XX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石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石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石材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1.产业总体运营情况 云浮是全国四大石材加工生产基地之一,石材生产能力、年销售量均列全国前列,石材品种95%以上来自国内外各地,......

    制种产业发展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制种产业规范化发展的 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制种产业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全镇制种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镇党委政府安排对制种产业进行调研。通过采取深入农户了解、......

    物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物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物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物流产业是国家“十大振兴规划”产业之一,现代物流业是海南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我市各产业之间的重要纽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