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农民工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农民工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对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我们深切感到,农民工是城镇化、工业化和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农民工党建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的治本之策。基层干部群众讲:“农民工出去散着满天星,回来聚成一团火,乡村振兴大有希望!” 一、把流动农民工组织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从调研情况看,这些年农民工大量外出,但有组织地加强联系服务还不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出地联系断线。许多农民工流出后就成为“失联人员”、党员就成为“口袋党员”,长期处于无联系管理、无组织生活、无关心慰问的“三无”状态。二是流入地管理脱钩。过去流动党组织数量少、覆盖面窄,许多甚至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围绕把农民工组织起来,2018 年底以来全省开展大规模调查摸底,对 2280 万名农民工逐级分类,建立优秀农民工、农民工后备力量、农民工村干部 3 本台账,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民工集中地党
组织建设,主要有 4 种方式:依托驻外办事处和招商站联合建;会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建;依托商会协会和骨干企业挂靠建;根据农民工兴趣爱好、流入地相近等原则分类建。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在农民工集中地建立党组织 1035 个,覆盖农民工党员 14.3 万名,占外出农民工党员总数的 41%,覆盖农民工达 497 万名。
把农民工组织起来,关键是回来要接上头、出去要管到头,依托党组织把两头管起来。一是建好用好全省优秀农民工数据库,坚持统一建库、分级管理、联动运行,做到常态摸排、动态更新、定向联系。二是推进农民工集中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确保党组织就地就近搞好联系服务工作。三是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两个积极性,确保农民工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把农民工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二、把外出农民工吸引回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人才,如果乡村人才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城市,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全省农民工近年来出现了“两个重要拐点”:一是 2011 年全省农民工省外输出规模开始出现减少,并逐步从最高峰时的 1230多万名下降到 2018 年的 1000 万名左右。二是 2012 年全省农民工省内转移就业规模超过省外输出就业规模并持续上扬,2018 年省内转移达 1500 万名,高于省外近500 万名。农民工还存在不愿回、不敢
回问题。一是返乡创业有风险,在外经商务工收入稳定,担心返乡创业不成,多年积蓄“打水漂”。二是回村任职报酬低,村干部每月基本报酬远低于外出务工收入。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重要途径是把有觉悟、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民工引回来。一是建立定向回引制度,落实专人定向联系。二是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服务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细化落实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优秀农民工回乡发展减少“收入差”,做到照顾家庭、建设家乡两兼顾。三是健全回引工作责任体系,把农民工回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县主导、乡主抓、村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把青年农民工培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从调研情况看,主要是把青年农民工培养为党员、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的链条缺失。把青年农民工培养成党员方面,面临“两少一难”问题:党员发展指标少、入党积极分子少,农民工中有入党意愿的仅占 5%;跟踪发展难,农民工出去后分布广、流动大、比较分散,村党组织做好培养发展工作难度大。把农民工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方面,基层反映把农民工引回后直接放到村干部岗位上不托底、不放心,但如果引回后不抓紧用上来,很快又会流失。把农民工村干部培养成致富
带头人方面,主要是会挣钱的不一定擅长带领村民致富,能找到致富门路的不一定会抓班子带队伍。
调研发现,基层探索了不少好做法。青年农民工中发展党员方面,主要有 3 种模式:一是广元市昭化区等地实行原籍吸纳、接续培养、双向考察、两地公示。二是泸县等地依托流动党组织动员农民工提出申请、异地委托培养、综合择优发展。三是石棉县等地由乡镇党委结合日常了解、培训考察从中择优比选。培养农民工村干部方面,主要有 3 种方式:一是定向联系,由县乡村干部定向联系农民工,从中发现“好苗子”。二是同类比选,在乡镇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构建跟踪培养链条。三是顶岗锻炼,安排优秀农民工到基层岗位顶岗锻炼、实践考察。
把青年农民工培养好、发展好,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一是要实施农民工党员发展专项计划,省市县每年在下达党员发展计划中单列优秀农民工党员发展指标,确保农民工党员大幅增加。二是要实施优秀农民工培训提能计划,坚持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分层分类开展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农民工后备力量、农民工村干部培训。三是要建立村级后备力量甄选机制,坚持村推荐、乡遴选、县指导,分层分类筛选确定一批优秀农民工进行重点培养。四是要建立顶岗锻炼制度,推动农民工后备力量到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工作中顶岗锻炼,在实践中锻炼人、考察人、培养人。
四、把优秀农民工使用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支部书记。调研发现,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学历较低、年龄老化、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更新换代刻不容缓。从年龄结构看,到 2021 年村支部书记中 60 岁以上的将超过 5900 名,如果这批人全部退出,则需要补充 6000 名左右。从学历结构看,如果村支部书记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都要替换,则需要补充 2.1 万名。从换届比例看,前两轮换届中新当选的农民工村支部书记均不到 4000 人,仅占 8%左右,如果按照这一态势,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目标就难以实现。
围绕加快提升质量的要求,一些地方开展了探索。比如,遂宁市探索公开遴选“职业村支书”工作,面向 35 周岁以下优秀农民工党员等群体公开遴选职业村支书,明确考核合格后招聘为乡镇事业人员并享受同等薪酬。又如,岳池县探索“岗编分离、县引村用”模式,由县级层面统筹整合乡镇空闲事业编制用于乡村振兴人才公开招聘,聘任后分配到村工作。
引领乡村振兴,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重中之重是大力选拔优秀农民工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一是严格人选标准,实行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制度,科学设置资格条件,做到好中选优。二是建立村干部定向补充机制,今后村“两委”班子出现空缺时,原则上主要从优秀农民工、农民工后备力量中补充选配。三是有组织地面向优秀农民工遴选村干部,源源
不断补充优秀分子进入村干部队伍。四是探索农民工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制度,推行强村带弱村党组织合建联建,推动强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弱村党组织书记。
五、让返乡农民工扎根下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农民工村支部书记大多有“三盼”:一盼能力上有提升,越是外面回来的越感到走出去学习重要,村上发展要开眼界,不能闷着干。二盼政治上有激励,希望打通村干部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的通道,在政治上有盼头。三盼工作上有保障,强化工作岗位经费保障、待遇保障、养老保险保障,让大家安心安业。
调研发现,全省各地努力为村干部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实施村干部轮训计划,每年开展全覆盖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二是打通成长通道。在 2016 年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公开选拔优秀村干部 470 名。三是强化工作保障。全省村支部书记基本报酬比党的十八大前提高了 41%,村工作经费提高到村年均 8 万元以上,一些地方还对村干部实施绩效奖励、购买养老保险等。
抓农民工党建,归根结底是要让优秀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一是实施村干部基本报酬保障计划,健全村干部基本报酬
正常增长机制,推行村支部书记“一肩挑”,鼓励合建联建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适度兼薪,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地方为村干部解决“五险一金”或“三险一金”。二是强化政治激励,加大面向优秀农民工村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完善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常态化机制。三是推行农民工村支部书记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对中央和省级财政重点支持的集体经济发展村,原则上从农民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主任的村中遴选。四是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农民工村干部先进典型,充分释放先进典型的引领效应。
第二篇:新形势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服务等功能,人们能够通过农村社区发现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能够从农村社会生活中听到社区居民最真实的意愿。在农村建立社区组织,开展社区公益事业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调解社区民间纠纷,倡导社区互助精神,树立社区良好社会风气,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把农村建设成为管理民主、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农村是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社区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已成为社区各项工作的龙头,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在农村工作基础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强调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并对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农村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连心桥”、为文秘杂烩网人民办实事的“服务站”、做好基层工作的“稳定器”。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打牢党的工作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其次,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社区身处基层第一线,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人际关系、精神文明建设都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有利于推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使社区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让社区更新、社会更稳、经济更强,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再次,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顺应新时期社会结构变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已经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转化,社区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社区成为了各种群体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承载着越来越繁杂的社会事务,这也为社区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提升社区党组织影响力,使之成为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中坚力量,为社区建设把握方向,把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推向新水平。
二、当前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社区是处在城市化初始、发展和基本成熟阶段上的过渡性社区。它的动态特征明显,新生和存在的问题较多,随之而来的是社区党组织面临着整合社会利益关系难、职能变化大、职责不明确等问题。这是从农村党建向城市社区党建转变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从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不适应”:
一是表现在干部群众观念的不适应。首先是概念上的模糊:有的把农村社区类同于城市社区,认为进入农村社区后,就可以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医疗卫生、养老失业等各种社会保障待遇;有的认为农村社区与原来的行政村差不多,只是改了个名字换了块牌子而已;少数镇村干部对农村社区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农村社区有哪些基本功能,他们说不完整。其次是认识上的不足:有的认为农村社区职能虽说比原来拓展了,但与行政村管理模式相比,对居民的制约途径逐渐消失,担心工作越来越难做;有的认为成立社区后,居民经济独立性增强,党组织对社区建设的保证作用和相应功能会逐步削弱。最后是思路上的缺乏:大部分农村社区依然采用以前行政村的工作方式,立足“自治、自主”。农村社区在发展社区文化、创建社区环境、搞好社区服务、扩大工作覆盖面方面缺乏工作思路,找不到抓手、摸不到门路。
二是表现在班子成员素质的不适应。撤村建社区主要是针对趋于近郊、城市化比较成熟、各方面基础比较好的行政村实施的。因此,农村社区相对于行政村来说,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素质相对较高,但是与城市社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农村社区党务工作者来源还比较单一,多数是从村干部过渡而来,存在着传统农村党建的思维定势。党组织的活动范围主要限于本单位,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展开,党员队伍主要由在职党员以及部分离退休党员组成,并且与党组织之间有归属关系,属于一种比较典型的单位党建工作方式。这决定了他们不能迅速适应社区党组织职能向服务和管理的转变,难以实现从农村党建领域向社区党建领域的跨越。
三是表现在教
育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农村社区区别农村或城市社区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其人员成分复杂,流动性大,党员较难管理。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社区构成会更复杂。一方面是一些单位在职、下岗、退休党员将户口迁入农村社区或跨社区流动,但组织关系不愿转入或未及时转入社区的情况较多,另外一方面则是社区内党员因拆迁过渡在外,而党组织未及时转移的也
不少,这些情况给社区党组织掌握情况、开展活动、教育管理带来新的难度。另外,农村社区党员年龄老化的现象也不容回避。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决定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保持先进性有其局限性。发展党员在农村社区也遇到了困难,社区党支部新鲜血液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吸引力不够,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依附感不强。社区党组织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党组织在如何开展服务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与城市社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农村社区党的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开展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决不是简单地挂牌撤牌,而是要在明确农村社区党组织功能职责、创新组织体系、拓展工作途径、提升党员素质等方面下功夫,这是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当前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中的“必修课”,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需着力把握“五要素”。
一要继续改进农村社区的组织设置。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加强农村社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按照有利于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加强对农村社区基层组织的设置。首先,要理顺农村社区各类党组织管理关系,进一步做好社区一级党组织的设置,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提高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实效。要借鉴城市社区的一些好经验与做法,提高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层次。其次,要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农村社区党组织能否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在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时,注意选优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同时,通过建立社区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机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能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要合理定位农村社区的组织职责。要从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等角度,把社区党组织定位于农村社区的领导核心。在具体工作中,社区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服务和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的需要为目标发挥三项职能:一是政治核心职能。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结合起来,保证社区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发展,为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巩固党在社区的执政基础。二是协调服务职能。社区党组织应在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中发挥协调作用,以广大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的共同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协调好社区内各类群体的利益。通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求助热线以及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等活动,服务居民、凝聚人心。三是思想引导职能。发挥社区与群众贴近的优势,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深入开展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社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组织动员居民群众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小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精神文明创造活动与解决居民群众关心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三要切实增强农村社区的战斗堡垒。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突出抓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的教育要制度化,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社区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致富技能的培训,帮助社区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二是实施“系统完善工程”,重视对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的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善用惩戒手段,使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有法可依,违法必纠;使农村社区党员干部自觉将其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建立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公布于众,让群众来监督、评判干部;要制定考核奖罚办法,联绩计酬,奖优罚劣,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机制。三是实施“廉风和畅工程”,保证农村社区党建的健康发展。广大社区干部以“为民谋利益为最大追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履行干部职责。办事考虑是否合乎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能够长久受益和持续发展,是否合乎有关政策规定。办好事既要讲客观需要,又要讲实际可能;既要强调尽心竭力,又要注意量力而行。为确保和谐的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廉风和畅”教育活动,突出“加强作风建设,服务科学发展”的教育主题,为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
四要不断提升农村社区的党建活力。由于农村社区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服务机制的不完善性,必然会出现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群众互相认知度比较低的情况,必须建立有效的制度,才能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党建活力。一是建立投入多元化保障制度。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党费返一点、财政拨一点、社区内单位资助一点等办法,逐步改善党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的条件。不断规范社区干部待遇发放办法,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纳入财政,并逐步调整社区干部待遇,提高社区办公经费,逐步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主题实践活动制度。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党员教育取得实效不可缺的有力抓手。对于农村社区党建来说,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动态性、多元性的特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是凝聚党心、凝聚民心的一个非常好的措施。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切实取得帮助群众、促进工作等实效。三是建立关爱党员制度。在对党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同时,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理念,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转变。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不断完善保障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保障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和了解。制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制度,进一步增进党员与群众的感情,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建立党员表彰奖励机制,开展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社区党支部书记评比表彰活动,并将荣誉表彰与物质奖励、政治待遇、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建立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下级党组织,各级党组织关心帮助生活困难的党员解决问题,党组织和党员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生动局面。
五要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在社区工作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狠抓“三个载体”:
一是抓思想载体,营造浓厚的社区党建工作氛围。加强社区党建、深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此,要强化核心意识、主人意识、共建意识、服务意识等“四种意识”,以实际行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工作的渗透力。
二是抓组织载体,强化乡镇(街道)党委的职能。农村社区党建是以乡镇(街道)党委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基层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要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党委在辖区内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社区党建的组织体系。乡镇(街道)党委应成为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导力量,担负起领导、组织、指导、协调社区工作的重要职责。乡镇(街道)党委要建立规范的社区党建工作考评体系,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辖区单位创建“文明单位”、参评“优秀党组织”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党委协调辖区单位的功能,促进社区党建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是抓工作载体,构筑社区党建工作网络体系。乡镇(街道)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负责研究、部署、协调工作,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协调议事等;建立社区党员活动小组,根据居民区的地理位置和党员人数的多少,在社区内建立若干个党员活动小组,社区单位党组织可根据党员特长,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服务队,努力做到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和活动;抓好基层党建带团建活动,将社区内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整体格局中,实行党团目标一体化,确保团的工作围绕党的工作、服务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抓好社区党员发展工作,拓宽社区党组织发展党员视野,把那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增添新鲜血液,优化基层党员队伍的结构,使社区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推动农村社区科学发展。
第三篇: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的经济成分、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单一的、纯国有经济成分的企业正在向参股、控股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企业重组、兼并、拍卖、破产等现象层出不穷,原有的企业将面临不同的企业文化的融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到来,中国企业将面临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情况,企业经营形式
将更加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党建将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的考验,分析、研究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___地区电信分公司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重组工作,广大员工在经受了企业改革的洗礼之后,承受改革压力的心里进一步增强,对改革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但从___电信近几年的改革发展过程看,存在着改革的思路、理念超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行为滞后的问题。为较好的掌握___分公司党建工作的现状,分公司党委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党员和员工中开展了一次党建工作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收回问卷36份,回收率达到90%,汇总结果如下:
从以上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目前,___分公司的党建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由于企业的改革重组,使机构调整、人员变动较大,各党支部委员人选随之进行改选,支部委员改选较频繁,造成新手多,新的支部委员对支部工作的经验不足,在工作的开展上有一些困难。随着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年轻化,他们在工作中具有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快,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但由于在管理岗位特别是企业领导岗位时间短,接受政治理论知识培训和党性、党纪锻炼少,因此,加强对新任命的年轻领导人员的党纪、党规教育,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企业党建工作在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要求方面还存在还作得比较欠缺。党建工作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上还不够。
三、由于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企业领导忙于市场竞争、业务发展、经营等方面的时间相应就要多一些,思考企业党建方面的时间相对少一些,如何更好的处理好党建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四、企业中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在人员的配备上一减再减,党务和纪检监察等其他工作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许多工作由一人兼任。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党建工作。由于党务人员的薪酬待遇等问题,也影响了从事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五、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种利益的诱惑都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有些党员在思想上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一些迷茫,存在重专业技术和业务的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的现象。
六、目前,县一级电信局人、财、物权利全部集中在地区电信公司,地区对县局全部实行报帐制,因此,作为县局,已经不是一个独立核算单位,仅仅是一个营业部,县局从内部机构设置上也只有一个综合部和一个业务部。所有员工都是市场营销人员,不存在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当地政府,仍然把县局作为当地的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对待,地方的各种评比、验收及地方的各种活动,一个都不能少,而目前县局又没有这样的部门和这样的人去作这些工作,即使作,也只是勉强应付。在这种情况下,县一级的党支部该如何管理,是仍然进行属地管理,还是集中到地区电信公司党委统一管理?这个问题,有待探讨。
七、近几年,因企业改制、员工辞职、员工与企业协议解除合同等情况,比较普遍。有些辞职或与企业协议解除合同的党员,由于没有固定的单位,而原来党员所在的党委又难以与其本人联系。以上这些原因,造成这些党员游历于党组织之外,无法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给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
八、企业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的情况是:国家为减轻企业社会化职能,对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实行社会化的发放、对生病住院实行社会化医疗保险后,离退休人员与原单位的联系越来越少;离退休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长期不在本地居住,平时联系不便;有些离退休党员由于身体原因,行动不便等。这些情况,造成有相当一部分党员不能正常参加单位党组织的各项组织活动,为企业对离退休党员的管理造成一定的不便和困难。
在目前的电信改革过程中,党建工作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企业改制,人员调整过程中,应适当考虑党组织的相对稳定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年轻领导干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对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和人员,企业从人财物方面应该给予合理的配备。在薪酬待遇上应给予全面的考虑和合理的满足,切实为这些部门和人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从事企业党建人员的积极性。
三、县一级的电信局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___地委组织部门,应尽快出台合理
第四篇: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工素质状况
绵阳市辖六县两区一市(县级),xx年全市总人口5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万人。其文化程度构成:小学及小学以下万人,占%;初中文化万人,占%;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万人,占%。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左右。
xx年全市从事非农产业人数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万人(省外务工万人,省内务工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较少,其构成为:文盲半文盲占%、小学文化占%、初中文化占%、高
中文化占
%、中专及以上占%。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分布上青年壮年居多。20岁以下占10%,20-30岁占30%,30-40岁占50%,40岁以上占10%。
(二)农民工就业分布和收入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业领域分布在建筑施工、加工制造业以及餐饮商贸等行业。其中:二产业从员601583人,三产业人员
414074人。从事建筑业295428人,占农民工总数%;从事加工制造业262856人,占农民工总数%;从事装饰、装修、餐饮、家政服务、商贸、运输等行业551916人,占农民工总数%。xx年全市农民工劳务收入亿元,农民人平增收834元,占整个年收入的1/3以上。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江浙沿海和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省(市、区)。通过调查还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和收入,比文化程度低的要好、要高。如我市游仙区玉河镇,全镇5471户,总人口1792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
10701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
7485人,全年劳务总收入3342万元,外出务工人员人平4465元。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务工人员年人均劳务收入在平均数以下,尚差35元;初中文化年人均劳务收入在6000元,高中文化以上在8000元左右。分别超过平均数34%和79%,同时,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用工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参加过技能培训和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工,更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文化程度和掌握的技能与劳务收入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务工经商,不仅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也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市农民工培训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资源状况
我市农民工培训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大、专院校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各1所,各
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5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104个,镇(乡)成人学校137所,市、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12个,已建立劳务用工龙头企业47个,xx年龙头企业使用农民工3720人。xx 年,我市市县共建立劳务培训基地72个。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农民工88389人,培训输出71004人。
(二)开展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是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
重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把我市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的最基本途径。市委、市府从2001年起就提出了在我市农村实施“人才工程”、“科教兴农”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的优势,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行业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止目前为止,我市从市到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分管市长、县长挂帅,农业、教育、建设、劳动保障、财政、科技、计划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农民工培训、就业与服务等工作。各县(市、区)还将劳务开发列为各镇(乡)年底工作目标考核。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农民工培训格局。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不同。我市在开展农民工培训中,着重根据当地劳动力素质现状和省内外劳务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注重实效。如我市梓潼县、北川县在本县培训机构力量相对较薄弱的情况下,在实施“工业强县,以工促农,城乡互融”的发展战略中,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与绵阳农校、四川建筑学校等签订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议,学校定期到本县与新建企业联
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就地安排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民”带动1500余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而培训资源相对丰富的涪城、游仙等区(县)则将培训安排到各镇(乡),在每年冬春之际民工返乡与外出之前,聘请绵阳大中专院校的学者、企业的专家到各乡镇开展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岗位技巧等方面知识的引导性培训;二是与各厂矿、企业、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上岗技能培训,采取“招生—培训—荐业”一条龙服务方式,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有序向外输送民工。
为了使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同步。我市各县(市、区)的市级和县级培训基地都成立了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心,各镇(乡)组建了劳务开发办公室或劳务保障所,负责农民工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一些镇(乡)还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制度与联系制度。部分镇(乡)配备了专门的
电脑,建立劳务信息跟踪平台。如游仙区玉河镇专门找有关技术人员开发安装了劳务开发软件,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适时管理与指导,制作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档案卡和人才登记表,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培训、择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
(三)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运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农民外出务工逐年出现上升趋势,我市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就业压力大,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文化水平不高,无专门的技能,使得许多外出务工者择业受限制,常常从事城市居民不愿接受的苦、脏、累、险且工资待遇低的劳力型工作,在城市就业不具备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现阶段我市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门路不宽、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外出务工人员绝大多数依靠
亲友、熟人介绍或自己寻找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讲,目前农民工对外输出还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状态,同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引导扶持不力的问题。
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民工培训工作仅停 留在口头上,涉及具体问题落不到实处。有些基层领导认为农民外出务工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可有可无。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运转不灵,农民工培训还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经费作支撑。
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随意性很大,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有些县由于财力紧张,基
本无专门的经费投入,培训资金缺乏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现有的培训规模小、档次低,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对农民工培训仅限于眼前,缺乏系统性的长远规划。
3、对农民工的管理不力,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不够。
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组织管理目前还未理顺,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与此有关的部门间缺少沟通,配合力差,还未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表现为目前外出的农民工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一盘散沙。用工信息、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措施跟不上,农民工培训与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4、多数培训机构基础条件较差,缺乏培训所需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对培训机构的考核与监督不力,农民工培训质量无保证。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我市未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特点,在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时,应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一技之长,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重点,以内转、外输为基本途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为保障,全面开创我市农民工培训就业新局面。
(一)强化政府行为,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是难以完成这项使命的。必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政策,建议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农民工的培训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农民工培训
长远规划。同时,建立一套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证农民工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农民工培训,按照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是农民工培训投入的主体。为使农民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建议国家成立“农民工培训基金”,中央、省、市、县每年按农业人口从财政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构成“农民工培训基金”作为专项培训经费,把农民工培训当作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做。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企业筹资参与农民工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资体系。而不应搞成社会办学形式,以免加重农民负担。
(三)建立培训体系,健全运行机制
农民工培训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培训机构众多,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应明确培训主体,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建设、科技、计划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严格考核与认证各类农民工培训机构。建议由各级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把关,实行一年一度的培训质量资格认证评审制度,对不按要求、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培训资格,严把农民工培训质量关,建立培训、管理与服务三结合的劳务开发络服务体系。疏通就业输出渠道,拓展就业空间,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及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行为。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做好劳务输出法律援助和民工救助工作,解决劳务纠纷和拖欠民工工资等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培训模式,树立新的培训观念
对于农民工培训,要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
建议实行全国统一印制和颁发农民外出务工证或岗前技能培训证书。各用人单位必须坚持凭技能等级证书和外出务工证才能录用的原则,二是降低农民工技能培训办理的技术等级证书费用,以促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学员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在教材开发上,既要讲究规范、统一,又要立足于农民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来编写一些以卡通式、操作说明式、流程图示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乡土”教材;在培训与考核的评价体系上,要按照融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于一体的岗位能力标准,重点考核学员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多实践操作,少理论学习。同时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五)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用于激励调动培训、用人单位企业开展农
民工培训就业的积极性;二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困难补贴或奖励;三是在农村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开设就业转移技能培训课程,并把技术等级证书评定结合起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转载自工作总结
第五篇: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农民工培训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摘要] 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是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贯彻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和省农业厅《关于组织开展农民工培训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期特对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素质及就业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总结分析经验,探讨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关键词:绵阳市
农民工培训
经验
问题
对策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工素质状况
绵阳市辖六县两区一市(县级),2003年全市总人口5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4.11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227.16万人。其文化程度构成:小学及小学以下67.55万人,占29.74%;初中文化123.48万人,占54.39%;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34.65万人,占15.25%。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134.20万人左右。
2003年全市从事非农产业人数111.02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总数88.86万人(省外务工53.33万人,省内务工35.53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较少,其构成为:文盲半文盲占2.4%、小学文化占17.4%、初中文化占55.5%、高中文化占14.6%、中专及以上占10.1%。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分布上青年壮年居多。20岁以下占10%,20-30岁占30%,30-40岁占50%,40岁以上占10%。
(二)农民工就业分布和收入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业领域分布在建筑施工、加工制造业以及餐饮商贸等行业。其中:二产业从员601583人,三产业人员414074人。从事建筑业295428人,占农民工总数26.61%;从事加工制造业262856人,占农民工总数23.68%;从事装饰、装修、餐饮、家政服务、商贸、运输等行业551916人,占农民工总数49.71%。2003年全市农民工劳务收入37.71亿元,农民人平增收834元,占整个年收入的1/3以上。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江浙沿海和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省(市、区)。通过调查还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和收入,比文化程度低的要好、要高。如我市游仙区玉河镇,全镇5471户,总人口1792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701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7485人,全年劳务总收入3342万元,外出务工人员人平4465元。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务工人员年人均劳务收入在平均数以下,尚差35元;初中文化年人均劳务收入在6000元,高中文化以上在8000元左右。分别超过平均数34%和79%,同时,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用工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参加过技能培训和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工,更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文化程度和掌握的技能与劳务收入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务工经商,不仅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也促进
2008-5-28 9:33:08
了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市农民工培训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资源状况
我市农民工培训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大、专院校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各1所,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5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04个,镇(乡)成人学校137所,市、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12个,已建立劳务用工龙头企业47个,2003年龙头企业使用农民工3720人。2003年,我市市县共建立劳务培训基地72个。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农民工88389人,培训输出71004人。
(二)开展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是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
重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把我市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的最基本途径。市委、市府从2001年起就提出了在我市农村实施“人才工程”、“科教兴农”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的优势,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行业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止目前为止,我市从市到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分管市长、县长挂帅,农业、教育、建设、劳动保障、财政、科技、计划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农民工培训、就业与服务等工作。各县(市、区)还将劳务开发列为各镇(乡)年底工作目标考核。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农民工培训格局。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不同。我市在开展农民工培训中,着重根据当地劳动力素质现状和省内外劳务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注重实效。如我市梓潼县、北川县在本县培训机构力量相对较薄弱的情况下,在实施“工业强县,以工促农,城乡互融”的发展战略中,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与绵阳农校、四川建筑学校等签订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议,学校定期到本县与新建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就地安排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民”带动1500余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而培训资源相对丰富的涪城、游仙等区(县)则将培训安排到各镇(乡),在每年冬春之际民工返乡与外出之前,聘请绵阳大中专院校的学者、企业的专家到各乡镇开展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岗位技巧等方面知识的引导性培训;二是与各厂矿、企业、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上岗技能培训,采取“招生—培训—荐业”一条龙服务方式,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有序向外输送民工。
为了使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同步。我市各县(市、区)的市级和县级培训基地都成立了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心,各镇(乡)组建了劳务开发办公室或劳务保障所,负责农民工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一些镇(乡)还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制度与联系制度。部分镇(乡)配备了专门的电脑,建立劳务信息跟踪平台。如游仙区玉河镇专门找有关技术人员开发安装了劳务开发软件,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适时管理与指导,制作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档案卡和人才登记表,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培训、择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
(三)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运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农民外出务工逐年出现上升趋势,我市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就业压力大,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文化水平不高,无专门的技能,使得许多外出务工者择业受限制,常常从事城市居民不愿接受的苦、脏、累、险且工资待遇低的劳力型工作,在城市就业不具备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现阶段我市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门路不宽、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外出务工人员绝大多数依靠亲友、熟人介绍或自己寻找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讲,目前农民工对外输出还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状态,同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引导扶持不力的问题。
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民工培训工作仅停 留在口头上,涉及具体问题落不到实处。有些基层领导认为农民外出务工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可有可无。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运转不灵,农民工培训还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经费作支撑。
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随意性很大,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有些县由于财力紧张,基本无专门的经费投入,培训资金缺乏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现有的培训规模小、档次低,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对农民工培训仅限于眼前,缺乏系统性的长远规划。
3、对农民工的管理不力,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不够。
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组织管理目前还未理顺,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与此有关的部门间缺少沟通,配合力差,还未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表现为目前外出的农民工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一盘散沙。用工信息、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措施跟不上,农民工培训与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4、多数培训机构基础条件较差,缺乏培训所需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对培训机构的考核与监督不力,农民工培训质量无保证。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我市未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特点,在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时,应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一技之长,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重点,以内转、外输为基本途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为保障,全面开创我市农民工培训就业新局面。
(一)强化政府行为,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是难以完成这项使命的。必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政策,建议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农民工的培训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农民工培训长远规划。同时,建立一套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证农民工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农民工培训,按照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是农民工培训投入的主体。为使农民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建议国家成立“农民工培训基金”,中央、省、市、县每年按农业人口从财政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构成“农民工培训基金”作为专项培训经费,把农民工培训当作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做。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企业筹资参与农民工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资体系。而不应搞成社会办学形式,以免加重农民负担。
(三)建立培训体系,健全运行机制
农民工培训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培训机构众多,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应明确培训主体,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建设、科技、计划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严格考核与认证各类农民工培训机构。建议由各级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把关,实行一年一度的培训质量资格认证评审制度,对不按要求、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培训资格,严把农民工培训质量关,建立培训、管理与服务三结合的劳务开发网络服务体系。疏通就业输出渠道,拓展就业空间,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及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行为。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做好劳务输出法律援助和民工救助工作,解决劳务纠纷和拖欠民工工资等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培训模式,树立新的培训观念
对于农民工培训,要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
建议实行全国统一印制和颁发农民外出务工证或岗前技能培训证书。各用人单位必须坚持凭技能等级证书和外出务工证才能录用的原则,二是降低农民工技能培训办理的技术等级证书费用,以促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学员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在教材开发上,既要讲究规范、统一,又要立足于农民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来编写一些以卡通式、操作说明式、流程图示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乡土”教材;在培训与考核的评价体系上,要按照融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于一体的岗位能力标准,重点考核学员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多实践操作,少理论学习。同时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五)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用于激励调动培训、用人单位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积极性;二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困难补贴或奖励;三是在农村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开设就业转移技能培训课程,并把技术等级证书评定结合起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