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乡镇“巾帼行动”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 乡镇“ 巾帼行动” 助推乡村振兴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2018 年 2 月,全国妇联下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要加强思想引领,动员农村妇女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XX 镇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号召,多措并举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助推 XX 镇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一、基层妇联组织发展现状 XX镇下辖X个村,现任两委干部X人,其中女性X人,X 人任村党组织书记,各村委会 X%有女性。XX 镇村级妇联执委 X 人,其中妇联主席 X 人,专职副主席 X 人,兼职副主席 X 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女带头人 X 人,妇女小组长 X 人。各村妇联主席按法定程序 X%进入村“两委”班子。
XX 镇村级妇联执委队伍基本情况如图 1 所示。按照政治面貌分,群众占比 X%,中共党员人数占比 X%,共青团员和民主党派占比 X%;按照年龄结构分,35-45 周岁女性干部占比达到 X%,35 周岁及以下和 46 周岁及以上分别占比X%和 X%;按照文化程度分,初中学历及以下占比 X%,高中学历和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 X%和 X%。
以上数据显示,在 XX 镇村级妇联执委队伍中,非共产党员人数占到四分之三以上,中共党员人数不足四分之一,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自身成员的整体党性、先进性有待提高;从年龄段分布看,35-45 周岁女性干部为执委会中坚力量,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是他们要面临的棘手问题,精力分散; 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学历人数达到三分之二以上,高中学历和大专及以上学历总和不足三分之一,可见,基层妇联组织整体素质不高也是乡村发展受限的掣肘因素之一。
二、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面临困境 (一)对妇联工作重视不够,对妇女“ 半边天” 力量认识不足 一是存在对“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等问题认识不足的现象,对妇女问题和妇女工作关注少、研
究少、过问少,体现了中心意识,却忽略了妇女群众的特殊需要。二是部分妇联干部自我认同感较差,思想认识不高,积极性不够,没有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重要性和妇女群体的特殊作用,导致妇联工作开展“遇冷”,乡村振兴推动受阻。
(二)基层妇联组织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工作开展受自身素质制约,如文化程度偏低、创新意识缺乏、年龄结构不合理、组织观念较弱等,跟不上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所需。二是镇、村妇联组织能够以独立形式存在,但大部分妇联干部身兼数职、精力分散,“千条线一根针”,妇联工作得不到时间保障。三是 “全面二胎”政策全面实施,也使得女性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冲突加剧,“巾帼行动”。
(三)巾帼人才外流严重,重聚巾帼人才迫在眉睫 一是村级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与经济报酬、政治待遇不匹配之间的矛盾,使得各村巾帼人才外流问题普遍存在,而留守女性素质普遍较低,形成村级女干部后备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不良循环,加剧人才短缺的窘境。二是缺少聚才引智平台,巾帼乡贤文化不够浓厚,部分巾帼贤达虽有反哺家乡的愿望,但缺少载体和阵地。三是部分基层妇联干部资历
浅、经验少,接受学习培训不足,虽有工作热情,但缺乏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只能被动地参与上级妇联组织开展的活动。
三、经验与政策建议 (一)选齐配强—— 让基层妇联组织“ 硬” 起来 1.夯实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基础,助推乡村振兴 健全完善镇村两级妇联组织架构,探索村妇联向村民小组、手工作坊、农村合作社等农村妇女生活最小单元延伸,织密织牢基层妇联组织网络,为团结凝聚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加强队伍阵地建设,对镇、村妇联主席、执委开展培训,培育一支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基层妇联工作队伍;健全完善妇女之家,强化阵地服务功能,密切联系、了解情况、倾听呼声、把握诉求,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向党组织建言献策,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参谋助手,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2.推动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助推乡村振兴 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妇女自治组织,引导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妇女议事制度,参与村规民约制定修订、村公共事务管理、婚姻家庭、妇女
儿童权益等议事协商和其它自治实践活动,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素质和有序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坚强阵地温暖之家作用,让顶“半边天”妇联组织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智囊团”和“领头雁”。
(二)多措并 举—— 让乡村振兴巾帼行动“ 传” 开来 1.加强舆论宣传,助推乡村振兴 发挥妇联系统刊物、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作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中央、省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精神,让广大妇女深刻领会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任务措施,深刻认识“妇女是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是党赋予妇联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引领广大妇女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巾帼力量。
2.开展宣讲活动,助推乡村振兴 结合妇联骨干培训、乡村振兴巾帼模范宣讲等活动,组织“两会”女代表、女委员、女性专家学者、妇女理论工作者进妇女之家、村庄开展有深度、有广度的宣讲活动,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说清楚,把党委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传递到妇女群众之中,激发全省广大妇女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新形式宣传,助推乡村振兴 适应基层妇女群众需求,通过视频、微电影、诗歌创作、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村妇女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丰富实践和乡村的巨大变化,振奋广大农村妇女群众的精神,引导广大妇女树立产业兴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斗志和勇气,树立“乡村振兴,人人有责”的强烈意识。
(三)开拓创新—— 让巾帼产业“ 兴” 起来 1.培育巾帼新型经营主体,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示范引领发展家庭农场、农家乐、农业工坊、手工作坊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妇女和家庭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引导小农户对接市场,节本增效,提升抗风险能力,为农村妇女创业提供组织保障。发挥基地示范作用,开发巾帼居家创业就业项目帮扶,让农村妇女在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分享产业收益。开展巾帼乡村旅游公益行动,推动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
2.发展农村家政服务业,助推乡村振兴 鼓励发展内存家政服务,培养农村家政服务员队伍,打造新型行业品牌,大力发展农村家政服务连锁门店,提供更
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四)美丽乡村—— 让青山绿水“ 靓” 起来 1.实施家庭文明行动,助推乡村振兴 通过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评选等活动,动员引领妇女树立精神文明新理念,引导家庭成员维护公序良俗、崇尚义德勤俭,坚决反对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行为。推动移风易俗,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制止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2.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引导妇女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的理念,组织动员妇女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广泛参与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坚持绿色发展,共建共享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宜居家园。
3.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振兴 发挥妇女之家等妇联组织工作阵地和村级公共文化设
施作用,通过党员巾帼志愿服务、巾帼展艺、妇联骨干培训、乡村振兴巾帼模范宣讲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农村妇女日常生活,让广大农村妇女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引领者、倡导者、践行者,为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贡献巾帼力量。
(五)筑巢引凤—— 让巾帼人才“ 聚” 起来 1.促进妇女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助推乡村振兴 培育壮大巾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农村妇女在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中收入有保障,生活有品质,吸引巾帼人才留在农村,推动解决农业后继无人问题。开展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训,争取政策支持,培育农村致富女带头人队伍;开展现代特色农业、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妇女种养技术和管理运营能力,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女农民。
2.促进各行各业妇女人才向乡村汇聚,助推乡村振兴 组建巾帼返乡创业者联盟,鼓励女大学生、进城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引导女企业家、女科技人才等参与支持乡村振兴,为妇女创业提供智力人才支撑,让巾帼人才成为参与乡村建设的生力军。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实物展等形式体现
本村发展的历史变迁和乡风民俗凝聚乡愁,“共话发展、共叙乡情”,为更多有志巾帼之士参加家乡建设创建载体和平台。
第二篇:党建调研:发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调研:发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关键,持续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一、健全基层组织建设,提高组织领导地位。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是加强政治领导。
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干部理论武装、党员经常性学习培训,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在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惠民政策落地、维护和谐稳定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党组织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善于引领各类组织坚持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善于把党组织意图变成各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举措,善于引导各类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把党员、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创新组织体系。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坚实基础。根据基层党组织实际情况,适时将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并以地域相邻的村小组为基础,组建党支部。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三是团结服务群众。
人民是大地母亲,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基层党组织只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才能获得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组织力。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着力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队伍水平。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建强农村党组织,还必须有能战斗的班子和冲在前的带头人。
一是充实头雁队伍。
要切实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动能。要突出政治标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增强政治觉悟,提高政治能力。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把能人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能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着重从优秀“两委”干部及工作人员、本地优秀大学生、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物色书记人选,多渠道优化充实“头雁”队伍。二是提升履职能力。
要强化示范带动,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认真推广一批致富示范村的先进经验、后进赶超村的有效做法、乡村振兴典型村的成功事例,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找差,汇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势能。组织后进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村“两委”进行全员培训,突出宗旨教育、群众路线教育,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三是强化后续保障。
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一线倾斜。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结合实际改革完善基本报酬、养老保险、离任补贴政策,按规定足额保障基层党组织办公运转经费、开展活动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三、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普通党员是基层组织的细胞,细胞有生机,肌体才有活力。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普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不强、群众是否认可是评价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各个行业领域的党员要对自己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不仅要思考做好本职工作,更要思考如何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努力积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民群众提高政治素养、政治站位,切实成为真正的主人。
一是加强日常教育。
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党员观看廉政教育片,实地进入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增强党员党性修养修为,强化党员的政治素养,让党员讲政治不是保留在口头上,而是真切地理解和把握,让每位党员清楚地知道的职责所在。二是约束自身行为。
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员,党员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受党纪的约束。要让每位党员厘清自己和普通群众的区别在哪里,标准有哪些不一样,模范应该是在何处,优秀在哪里,群众会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看待评价,倒逼党员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身。三是提升自身本领。
党员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坚持以严格的要求鞭策自己,讲奉献、有作为,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加大对农村党员和人才“双培养”力度,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是核心。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把党建这个“最大政绩”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绩有机统一,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第三篇: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
XX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根据《XXX决定》文件精神,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书写好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篇章。
二、目标任务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做好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特色农业强优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1.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发展壮大形成“一村一品”,重点做好XXX村豇豆、XX村红仁鸭蛋、XXX村花卉、XXX村老鹅,XX百香果、XX胭脂红番桃、水环境质量。加大对XXX江水库和XXX江水源地保护,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积极引导关停非法禽畜养殖场,推行河长制,任命河段长,层层压实责任。
2.开展矿产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影响土地林地生态的涉矿非法开采行为,对辖区范围涉及非法采矿采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证照不全的砖厂、复粉厂及其他非法加工企业进行取缔清理,严格做好监管长效机制。
(二)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XXX文化长廊,珊瑚、XXX文化休闲广场,中小学校等宣传展示阵地,运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2.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以良好家风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3.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健全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以及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支持鼓励各村每季度组织举办一场以上文艺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继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活动,净化文化市场。
4.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坚持正面引导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常态长效整治不良习俗,重点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乡风评议,褒扬乡村新风。
(三)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落实脱贫后续扶持政策,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2.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建制村通达路线窄路面公路拓宽改造,加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健全农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六)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深化土地改革,抓好特色村庄示范点建设。以XX村民小组2000多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社为示范,以点带面地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积极争取XXX“乡土特色示范区”项目落户采木村垌口自然村,集中力量打造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
(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党旗领航,突出政治引领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举“一面党旗”。引导各村根据村情民风、工作亮点进行一字提炼,并展开针对性的系列巩固提升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推广使用党建“E网通”,充分利用“党建+大数据”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2.强化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中共XXX镇委员会
XXX镇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为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
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努力把XX镇XX村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幸福
新XX,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
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
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
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
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
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75户220人建档立
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
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
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
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
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
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
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
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
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选优配强村组干部,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
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立足XX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
会发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
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
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
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
农业大村向农业强村转变。
1.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
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旱作高效
立体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大力推进特
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
按照逐年推进的方式,到2020年末,全村共种植核桃11822
亩,建成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在25度以上陡坡地、沟
坎、房前屋后等适宜地块建设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每亩按3—5株种植留养管护),扶持发展核桃加工小微企业6
个以上;种植茶叶6665亩,建成标准茶园基地3000亩(在XX路沿线实施茶叶优良品种改良1000亩;在打靶场片区实
施古茶园留养2000亩),扶持发展茶叶加工小微企业6个
以上,建成XX村茶庄园1个、XX自然村茶村庄1个;积极
打造“四个1000亩”林果园建设,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甜
樱桃1000亩(按照每亩10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杨梅1000亩(按照每亩6株的标准种
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山李子1000亩(按
照每亩4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
种植红李子1000亩(按照每亩7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
元)。
2.加快观光农业发展。立足XX村属城郊结合部和XX高速路
XX二级路、XX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
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茶园和
“四个1000亩”林果园等地实施步道建设15公里,建设田
园休闲景观亭15个,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
观光园区和康养基地,力争将XX村打造成“天下茶尊、滇
红凤庆”的“后花园”。在全村范围内扶持8户以上集餐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
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村组,做
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
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扶持有条件的小农户
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
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同时,要成立4个以上花卉
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以茶花、桂花为主要品种的庭院
经济800多户;成立4个以上“四个1000亩”林果园专业
合作社,真正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4.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
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引导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适度
规模有序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村(组)土地股份
合作社。加快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以“三权三
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二)实施人居
环境提升行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
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七改三清”
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升级改造进村主干道3.2公里,实施村
组道路硬化建设30公里,实现村组道路100%硬化。架设农
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管道20公里,建设蓄水池18个1000
立方米,进一步改善800多户32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实施农村电网(低压线路)升级改造40公里,安装变压器4
台,有效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村组道路实施增花
补绿,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池)5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
1000盏,建设公共厕所10个,建设垃圾收集池30个。做好
村庄户用厕所改造,规范村庄露天粪坑、简易茅厕。持续开
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
肥农药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减
量化;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单独建“面楼”、畜厩
等附属用房进行集中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建成病死动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2.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
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
修复工程。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六长制”工作。
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
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
实施生态公益林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3.实施综合服务区建设。我们要抢抓XX公路和XX高速公路
建设的有利机遇,对XX河XX段部分河道实施河流改道,科
学合理规划部分弃土场,通过河流改道规划出的可用地块和
弃土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建设一个集仓储物流、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和苗圃花卉为一
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4.全面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针对XX村47户“四类重点对
象”和其他危房户,按照“一户一方案”的方式,拆除无保
留价值的危房,对其实施拆除重建;对需要保留的旧民房在加固的基础上,对墙体、框架门窗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修缮。
(三)实施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行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
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
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
会文明程度。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民
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提升好“国家级文明村”、“省级
文明村”和“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成果,通过
实施“道德讲堂”建设,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
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实
施“道德广场”建设,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挖掘
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
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道德激励
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巩固好“信用
村”创建成果,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2.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建设XX村集茶文化、益智等多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活动传习
所1个,切实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组建XX村山歌队、合唱队和打歌队等三支文化宣传队,组建一支老年门球队。鼓
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
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
貌。提倡人人遵纪守法,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
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
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儿童之家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4.实施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
胜全面小康,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题,开展村寨文化氛
围营造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党务
公开、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培养
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意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
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
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实施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行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
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
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
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
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践行“头顶理想、脚
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团结干、创新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
范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党总支为核心的自治组织体系。在原
有5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党
员群众,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7个,在各村民小组活动场
所积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
践活动,并通过群众会、火塘会、板凳会、田坝会等形式把
政策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里,引导
群众树立自强、诚信、感恩意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
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引导群众组建
村务理事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
2.加强法治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
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
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
提升运用好XX村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
“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
户普法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
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村组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村治安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
用,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平安XX”。
3.深入实施“五富”工程建设。组织领富,发挥好党组织战
斗堡垒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为
抓手,建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富,发挥好党
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把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人士
和退伍军人培养发展成党员;干部帮富,干群齐心协力抓发
展。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遍访农户、体察民情等回访活动,形成团结协作,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生态促富,加快推进“森林XX”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致富协
调发展;产业致富,脱贫摘帽奔小康。认真种好、管好茶树、核桃树和经济林果树等,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五)实施农村民生保障行动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
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
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
幸福美丽新家园。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
改善XX办学条件和环境,持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
养改善计划。积极发展XX村学前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
率为100%。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大就业创业培训
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养造就新时期农村创业创
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
质量,增加务工收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育一
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
扶持小微企业12户以上(核桃和茶叶初加工小龙头企业各6
户),助推全村核桃、茶叶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3.落实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开展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全村符合条件人员100%
参保、参合。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层服务阵地,创新
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
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强
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
推进“健康XX”建设。
4.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
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
机衔接,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
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现行标准下75户220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全面改善全村生产
生活条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均衡发展。对广大群
众特别是贫困户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
力,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
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
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XX镇XX村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对XX村乡村振兴建设
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指导XX镇、XX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
创建工作。XX镇要对应成立XX村试点村创建领导小组,做
好上下衔接、统筹协调,具体负责抓好XX村乡村振兴战略
各项工作落实。
(二)注重部门协调联动。
县级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能,主动推进XX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宣传、政法、农办、党校、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环保、交通、农业、林业、水务、生物产业、教育、卫计、民政、人社、民宗、文体广电旅游、妇联、团委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点
建设,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约4800多万元,集中力量打造精品。通过
村企结对、部门联村喝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多方筹资、共
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计划。
(四)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建立农村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有村管等方式,加强村
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
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
护。
(五)加强宣传动员工作。
切实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
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
县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入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乡村的局
面,宣传部门要认真总结宣传先进典型,精心组稿向上级主
流新闻媒体报送,形成可复制成熟经验,在全县推广,推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深入开展。
XX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2018—2020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
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
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XX区作为XX市“三农”工作主战
场,为全面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的各项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推动我区“三农”工作迈向新台阶,打造全国先进
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顺应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期,我区研究出台了《XX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
—2020年)》,从“深化改革、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村庄
风貌提升、补基础设施短板、富民强村、基层治理、文明乡
风”八大方面,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升温提速。
(一)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程,焕发乡村发展动力大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增加绿色优质有效农产品
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探索建设以龙头企业为
引领、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用服务和收益
联成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逐步深化集体土地“三权分
置”改革,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入股、转让或
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流转集中,稳妥有序
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全面推进农村集
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运用“科技+制度”创
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手段,进一步完善三资管理平台建
设,到2019年底前实现“三资”管理平台自然村全覆盖;
大力探索“政经分离”改革,大力探索“政经分离”改革,开展“政经分离”试点,实行选民资格、职能分离、议决事
分离、村委会账目与集体经济组织账目分离、干部人员分离的“五分离”;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鼓励建立返乡创业
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
健全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区、镇两级政府在村干
部工资负担中的支出比例;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建立完善农
村土地交易管理制度及农村土地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农村集
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农村
宅基地分配管理制度。
(二)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发展工程,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全面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集中全力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
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实施
农村实用培养计划;积极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生态
休闲农庄、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农业综合体、农业公园
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共享经济在农业农村领域
快速发展;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分别把井岸镇、白蕉镇、XX镇、乾务镇、莲洲镇打造成创新产业小镇、智产风情小镇、智能智造特色小镇、高端产业小镇及岭南水乡小镇。大力推
广运用PPP模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特色
小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农村
建设有效结合,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通过农村产业发展,聚集人气,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新
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大力
开展“三清理”(全面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
堆乱放,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全面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除”
(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
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灯)及“三整治”(整治
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水体污染)行动,全面提升
乡村宜居水平。
(四)全面开展农房风貌提升工程,展现乡村崭新面貌重视
提升规划引领水平,以镇为主体,以自然村为单位,结合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和空间分布,完善村庄规划及村镇规划师下
乡制度;实施农房风貌改造提升行动,着重改造和提升现有
农房的外立面和建筑风貌,切实解决“只见新房、不见新村”
等问题;打造“微田园”式美丽乡村,鼓励引导村民以村周围、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庭院内外、水体旁边、村庄周围
见缝插针进行绿化美化,施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提升乡
村绿化美化水平;积极推进农村旧村改造,按照一户一宅政
策,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加大对农村旧村改造和整治力
度。
(五)全面开展基础设施补短工程,促进乡村环境提档进一
步完善农村交通路网建设,推进农村配电网工程、自然村村
道硬化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光纤入户工程、“三线落
地”(电力线、网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工程及水利基础
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村居文化中心建
设,推动政务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基本养
老保险制度。2020年建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让农民群众生活更有获得感。
(六)全面开展富民强村创建工程,实现乡村繁荣和谐通过
加快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提
高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全面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综合帮扶,逐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和谐发展。
(七)全面开展基层治理创建工程,夯实乡村组织基础大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法治建设、德治建设,不断健全村党组
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促使基
层治理取得新突破。
第四篇:发展民宿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发展民宿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十年前,四都乡作为松阳县整乡搬迁的下山脱贫乡镇,不少农户下山搬迁到县城周边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闲置,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十年后,四都乡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一些贤才能人返乡创业,乡村重新焕发新活力。调研组针对四都乡基层党组织如何利用民宿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课题,展开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四都乡是松阳典型的山区乡镇。2014年以来,该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资源和乡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精品民宿建设。截止目前,全乡共有中高端民宿、农家乐27家,床位283张,餐位1500余个,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四都山居民宿的集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一、四都乡民宿经济发展的成效与启示
(一)品质引领,政府主动作为。
一是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团队参与规划建设,先后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团队开展紧密合作。如平田村26幢民居由多个知名学院的团队联合设计施工。在政策处理之初,村两委干部主动参与难题破解,村民思想不通,实行党员联系户包干制度落实;村庄建设进度延缓,村两委干部齐上阵,确保按时完工。
又如,2015年8月第一家精品民宿“过云山居”试营业,三年多入住率稳定在90%以上。业主与村集体良好互动,多次参与“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为村民送上寒冬里的暖阳;2017年以来,南京先锋书店、云夕酒店、榔树民宿综合体等先后入驻四都,期间,村主要干部全程参与,营商环境和谐。
先锋书店
二是强整合,建设基础设施。四都乡统筹整合,全域谋划,结合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整合资金,在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自来水提升、污水治理等方面优先考虑民宿发展村的配套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力度。2014年以来,共投入政府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村庄和民宿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优保障,提供高效服务。如何利用民宿发展助推村集体增收,四都乡陈家铺村、西坑村、庄河村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资源的道路,将村闲置房产、土地、山林等统一租赁到村集体,为客商提供优质资源。做好政策处理和要素保障工作,主动对接民宿项目建设各阶段存在的难题破解,形成乡、村、民宿三方联动模式,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二)内涵发展,民宿共建共享。
一是立足当地,深挖特色。坚持高品质的规划设计,现已营业的过云山居、云端觅境等除了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也充分展示了在地文化,挖掘和突出当地文化元素,乡村特色,在保留中创新,在创新中显品质。
二是发挥优势,融入乡村。一方面通过举办萝卜节、乡村音乐节、乡村论坛、艺术沙龙等风格各异的活动以及与村民共过传统节庆等形式,进一步融入农村、农民。另一方面村两委邀请设计师、专家等参与村庄建设,为村庄发展把脉,聘请了王维仁、张雷、叶胜海等7人为乡村振兴顾问。
三是注重长效,打造品牌。重视民宿自身文化品牌的建设,积极研发符合民宿特色的logo、伴手礼等,开展员工服务、礼仪等培训,组织参加管家、厨师比赛等。
(三)强村富民,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民宿带动“双增”。四都民宿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苏、温州、上海、杭州等城市为主的客源市场,民宿经济进一步壮大,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500余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1000余人,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
二是民宿促进产业。通过民宿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新成立香榧、番薯、果蔬等村级合作社4家,全乡生态循环农业、文化产业、全域旅游等发展势头良好。
云端秘境
三是民宿改善乡风。随着优秀人才的乡村回归和深入参与,“乡村振兴”讲习所孕育而生,社会治理格局发生新变化,文化修复、人心修复于无声处改变着乡风民风。
调研组也发现四都民宿发展存在一些短板,如民宿的融合度不高,“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深度挖掘不够,功能比较单一,缺乏与生活习俗、生态资源、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民宿的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然景观类似,文化特色相同,不能充分体现民宿主人独特气质、内涵,“故事分享”不多。
二、四都乡民宿经济发展的建议
根据四都乡民宿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应始终放在“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的大背景下谋划,否则就丧失了生命力。下一步,要树立与村集体、村民共融共生的发展意识,最终于村集体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深化一二三产融合。要鼓励民宿业主树立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行业特色、空间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意识;要加强对当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做好“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文章。
通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四都乡在民宿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以党建引领村庄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治理有效等方面走出了乡村振兴的“四都模式”,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迈出了新步伐。
第五篇:乡村振兴战略 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市疾控中心与华融湘江银行邵阳分行联合组队到邵阳县下花桥镇正兴村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工作队3人于5月7日正式入驻正兴村。进村后,我们立即认真对村民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走访察看、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正兴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正兴村现状
(一)村情概况
正兴村位于邵阳县下花桥镇东部,东临和平村,南界五峰铺镇双和村,西接大观村,北连又新村,距镇政府4公里、县城34公里,是一般贫困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是典型丘陵山地,平均海拔350米,全村行政区域面积为3000亩,即大约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2亩(水田1152亩,土地500亩),山林面积1000亩,山塘面积186亩,房屋建筑面积2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大约3余万元。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530户,2052人;党员47人,预备党员2人;村支两委干部6人,6名同志都很年轻,6人中年级最大的是1976年出生,最小的1996年出生,平均年龄只有36岁多一点,村支部书记郭芳其同志年龄也只有30岁。主要姓氏有黎、蒋、郭、昌、金、赵等姓,全部是汉族,没有少数民族。全村总人口530户,2052人,常年居住在村里的共计180户,600余人,在外地居住生活打工1400余人。全村面积不大,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展薄弱,公共服务设明显改观,村民生活水平通过精准扶贫已有较大改善,村民住房主要是砖混结构和土砖房。山林主要种植油茶,村民和村集体共计已经种植1000余亩;水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土壤主要种植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田土通过整顿基本消除荒芜现象。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263人,异地搬迁扶贫18户,其中村内集中安置13户,镇集中安置4户,县城安置1户。五保户14人,享受低保31户45人,其中低保兜底4户8人。2020年底整村脱贫摘帽。
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完成率达百分之百,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500元,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完善了村主干道及部分通组道路的硬化公路,出行比较方便。很多老百姓家门口打了压把井,村内修建了一座自来水厂,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饮用自来水到组到户,但自来水水质感官性状较差,特别是洪水季节不适合饮用,枯水季节没有水饮用,村民有意见,水费收缴困难。居民用电全部是高压照明用电,电力设施做了更新。通讯网络基本建成,但有时信号不强或不稳定;宽带网络已经建设完工,全村人民都可以连接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
村落宜居。村交通便利,村民出行购物方便,村内设卫生室1个,方便群众就医,基本满足群众医疗需求,距学校、幼儿园2公里,村民孩子上学方便快捷。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解决环境脏、乱、差改善村居环境和生活环境,按照建设宜居农村要求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社会和谐的标准,通村路、通组路硬化路面平整与外界交通通畅,出行方便,道路两边进行植树绿化,村道卫生状况良好,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乡风文明。村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传播文明新风尚,强化宣传,让文明之风在农村广泛传播,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涌现“文明家庭”“和谐农家”户数増加,让文明之花在农村盛开,大部分组邻里之间相处融洽。
村级治理有序。村支两委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各项工作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召开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落实各项工作的实施。制定了村规民约制度,选出保洁员4名,建立清洁队为宜居乡村建设夯实基础。为打造宜居村寨,全村重点落实“"绿化”、“净化”、“道路硬化”等工作,同时我村积极推进“改厕”工作,现已改造完成200多户,在推动宜居乡村过程中实施网络化管理机制,网络员积极开展宜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生态理念。村内无“村霸”等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发生率低。
(二)经济发展情况
村集体经济种植200余油茶,油茶要到明年才能出产,还成立了盛民种养合作社和村办榨油坊、木炭生产加工厂已对外承包每年大约有2万多元租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约3万余元,今明两年计划再种植200亩。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种养殖收入和劳动力外出务工,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以及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达到10500元。全村医疗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村内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措施到位,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大部分的土地,土质较好,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花生、红薯、萝卜等农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同时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的种植经济作物有油茶、水稻、玉米、花生、油菜、红薯、萝卜等作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也成为种植业之后的又一个主导产业,养鱼、养猪、养鸡、养鸭、养牛散养业得到较好发展,成为农户经济收入的另一个来源。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表现在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投资信心增加,部分农户水田对外进行承包。水稻产量年年增长,水稻从87年的每亩25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750-900公斤,人均收入也由87年的600元,增加到现在的10500元。全村90%的户有手机,电视拥有率达100%。村庄建设有了巨大的变化,村民多数房屋宽敞整齐,但也有部分村民居住在几十年前修建的土砖房里,存在安全隐患。村主干道和通组路已经硬化,一改过去的脏乱差、出行难的问题,总的来讲,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正兴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正兴村民风淳朴,绝大多数村民民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大部分人各自都在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县扶贫工作队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单纯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乡村振兴前提条件基本具备。
(二)区位优势
正兴村位于邵阳县下花桥镇东部,东临和平村,南界五峰铺镇双和村,西接大观村,北连又新村,距镇政府4公里、县城34公里。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是典型丘陵山地,地势较平坦,山清水秀,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种植、养殖生产条件和基础。
(三)人才优势
正兴村人杰地灵,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高材生和许多政府官员干部,乡贤们都非常关注、关心家乡的乡村振兴建设。他们为正兴村的振兴提供了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
三、正兴村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正兴村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正兴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基础还很薄弱。正兴村属丘陵地区,地势海拔较低,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油茶种植虽然初具规模,但经济效益还不明显。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劳动力主要是在外面从事苦劳力,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实体没有做大做强,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具体有:农田排灌设施老化,羊角组至虎形组1公里水渠合家组内有800米的水渠急需修建;道路交通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矮山组机耕道2公里没有硬化,全村还有2.5公里的通组路、断头路需要硬化,需要资金;社会事业进步缓慢,文化生活单调,农民文化、教育、卫生还需投入大量资金;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垃圾分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居民生活环境需持续改善。
3、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在家劳动力年龄普遍较大,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非常少。即便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产业发展没有真正的带头人。
4、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达59.5岁,文化程度低。多数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多数党员带领其他村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不强;二是没有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许多工作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三是村干部待遇太低,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难以起好带头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建议
正兴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针对目前村党组织现状,精心设计一套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党员会议内容,召开支部委员会议,组织党员上党课。加强完善村级各项制度力度,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好村民代表,健全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针对党员思想存在的问题,加强组织学习,并进行认真整改。同时,加强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认真落实村规民约,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良好。真正使我村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
(二)加快产业发展。
1、针对集体经济收入低的问题,搞好村属油茶基地的管理,确保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搞好榨油加工房和木炭加工房的承包及后续管理,确保承包款及时到位。同时,可采取“近”和“远”的两项措施。所谓“近”,就是一方面帮助村进一步挖潜现有资源进行增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优势,争取后盾单位、相关部门和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大对村的帮扶力度。所谓“远”,就是与村里共同谋划好未来发展规划,使村庄发展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村庄自然地理优势,依托环境好、资源好等优势做好种植养殖业这两篇大文章,为村庄发展奠定基础、蓄足后劲。
2、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继续发展附加值较高的油茶、水稻、油菜、花生、玉米、养鱼种养殖业;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企业务工;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人员成为技术型人才;四是建立防贫返贫监测机制,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家庭。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差的问题,发挥最大能力争取各级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解决村庄实际问题。能够立项的要尽快立项,大力争取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完善自来水工程配套实施建设,保证村民用上安全清洁的自来水。
(四)着力改善民生。
积极推进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充分挖掘村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五)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确保村民引用水安全、清洁、卫生。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
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推进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项;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
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保障措施
乡村振兴建设覆盖区域广,是一项投入大、期限长的系统工程。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依靠群众的共建原则。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抓好我村振兴重点建设工作,健全机制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高效务实的队伍,科学推进各项工作。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划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龙头,必须结合我村实际,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的理念融入到规划中,以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坚持“小尺度、融自然承乡愁”的原则,求精,不贪大,求好,不图快,把我村建设成一个山水人文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精品村。
(三)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乡容乡貌的打造能间接影响招商引资吸引力。要把垃圾、污水、绿化等基础建设作为我村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加强村庄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作。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农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和农村污水治理。村庄绿化实现森林围村,注重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发展庭院经济。
(四)产业支撑,增收致富。继续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油茶产业园区,适度推广规模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
(五)强化宣传,营造新风。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建设的宣传力度,营造广大村民关心、关注、关爱乡村振兴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振兴重点建设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应用《卫生公约》、《文明公约》、“六好”标准等有效手段,促进幸福美丽乡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井然有序的新村新秩序。发挥好“三讲三爱两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内容的年画、宣传画引领好风气,引导群众形成和展现“四好”新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形成广泛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六)整合资金,撬动资本。实施涉农资金整合计划,用好惠农支农政策,应遵循“性质不变、用途一致”原则归类整合各部门涉农政策资金,向乡村振兴倾斜,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切实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发挥有限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撬动社会资本。
(七)加强督导,抓落实。严格落实村乡村振兴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强化督导,落实人员,压实责任,确保正兴村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