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言训练有效性调研报告_2_2[大全]

时间:2020-10-09 12:0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语言训练有效性调研报告_2_2[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语言训练有效性调研报告_2_2[大全]》。

第一篇:提高语言训练有效性调研报告_2_2[大全]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提高语言训练有效性

一、引言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反思当前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教材理解不够准确,尚未确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意识,训练意识还不强等。目前的小语教学,语文素养的天平偏向人文素养的问题,训练意识不强这一点就尤为突出,课堂上,由以往的串讲串问,到强调个人感悟;由以往繁琐的内容分析,到就人文内涵进行无休止的清谈。对阅读教学要训练什么、怎样训练尚不十分清楚,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课堂上“花架子”较多等。早在 10 年前,张庆先生就曾振聋发聩地指出:“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实实在在促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同的呼声。因此,我们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注重语言训练‘点、面’有机结合”为主题进行了调研活动。

二、调研的时间及学校 2006 年 11 月 2 日,缙云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县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成员共 28 人到缙云县新建小学,分别对三位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老师领进门》、《鸟的天堂》进行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注重语言训练‘点、面’有机结合”为主题的调研。

三、调研内容及目的

通过集中听课、课堂观测记录、学生问卷、数据统计、主题探究、交流讨论等方式,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语言训练“点、面”有机结合的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以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数据为根据,以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和现象为切入点,与教师共同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语言训练“点、面”有机结合的策略。以期强化训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全面性、有效性,体现出训练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身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四、调研方式

调研的主要方式是听课并填写主题探究表、课堂观测记录、学生当堂检测、交流研讨等。

集中听课并填写主题探究表。即集中听取三位老师的研究课。每位调研教师认真填写主题探究调研表。

(主题探究调研表表格见附件 1)

课堂观测记录。即运用课堂观察分析法记录课堂上的情况,把听课教师分成几个组,各自针对相应的任务有针对性的作记录,力求通过直观的数据分析课堂:(1)记录分析上课老师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把握情况;(2)运用学生座位方格记录学生发言人均次数,分析个别活动参与率;(3)记录上课老师提问的个数,分析有效问题的个数;(4)观察课堂上 1 一 2 个后进生的表现。

学生当堂检测。每堂课结束,即随机抽取该班的四名学生对检测者提出的二个问题进行书面检测,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共收回检测问卷 12 份。

交流研讨。即对课堂观测记录和学生检测的结果进行汇总,展开交流讨论,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训练“点、面”有机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

五、课堂教学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表 表 1

上课老师对课文重难点把握的情况统计

题 《送元二使安西》 《老师领进门》 《鸟的天堂》 教学重点 品析诗句,体会意境 品味“田老师的什么行为深深打动了我?” 品析“鸟儿在大榕树上快乐生活”的语段。

教学难点 体会意境 理解“春雨点点入土”的含义 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方法 朗读、想象、情景启发 朗读品析、探究发现法 朗读品析、合作探究、情景启发 所用时间分钟 25 分钟

分钟 从表 1 中我们可以看出:

1、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对教材重点和难点都予以了充分的考虑,仅从教学设计来说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较准确。但在课堂上文本 的突破点与整篇文本的整合有点牵强,文本的点不能带动学生饶有兴致的学。

2、教师能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朗读、感悟和探究。可在实际操作上朗读感悟的点多,面不广,缺乏层次,探究时小组中互动不够,优生不能辐射其他组员。

3、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领会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时,都花了大量的时间。花时多,但学生自主潜心研读文本的时间却很少,也没有很好地做到读写结合,迁移拓展。

[ 分析与反思]

1、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要学会与文本进行高效地对话,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抓文章的内在联系,抓语言怎么表达思想内容的规律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找到文章教学的“点面结合点”——即文章的突破口。或抓住一个词,或抓住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并以次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整篇文章这个“面”。也可以由一篇文章带动一组文章,以课内带动课外…… 2、教师要做学生的知音。教师除了要做到“潜心会文本”之外,还要学会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教材,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素质的角度,从众多的“突破点”中筛选设计出能够促使学生认真探究的核心问题。

3、教师要做学生的导师。课堂上教师要深入把握教材,关注学生,抓住学生和文本的融合点、生长点,及时引导,适时点拨,合理提升,带领学生围绕这个探究主题一层一层剥笋似的盘活文本,进行扎实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体验,进行殊途同归的读写迁移,让文本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得以落实。

表 2

课堂上学生发言次数统计 课

题 《送元二使安西》 《老师领进门》 《鸟的天堂》 班级总人数 49 人

人 共计发言人次

人次

人次

人次 发言学生人数

人人人 没发言人数人

人均发言次数

2.08 次/人

2.33 次/人

2.37 次/人 参与率

48%

36%

50% 学生个体发言最高次数

次次次

表 2 的数据表明:

1、上课发言学生的面不够广,参与率较低,人均发言次数都 2 次以上但发言人数最多的班级也仅占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

2、从学生个体发言的次数 5 次甚至 8 次、9 次可以看出,优秀生在一节课中发言的频率过高,而其他学生成了陪客和观众。训练要面向全体的意识有待加强。

[ 分析与反思] 在一堂课中,学生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发言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每个同学,让每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控,不能只让其中的几位学生与教师对话,而应该创设情境,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向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面。

其次,教师要善于把目光撒布教室的各个角落,避免视觉上的盲点,不忽略教室里的任何一个角落,真正使教学面向全体。

表 表 3

上课老师提问个数调查 课

题 《送元二使安西》 《老师领进门》 《鸟的天堂》 教师提问总数 72 个

个 有效的问题

个个个

有效问题率

27%

32%

37%

以上结果显示:

1、教师在一节课中提的问题都很多,仅大的问题就都在 10 个以上,问题多且零散。

2、提的问题多但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不到 50%。

[ 分析与反思]

1、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繁琐零乱的问题既让无效的课堂对话滋长蔓延,又剥夺了学生自主读书、品味、思考的时间。文本像一个具有无限魅力的提问者,读者从中想像、体验、品味,进而受到启发,心生感悟,因此,教师要剔除繁琐的问题罗列,一问一答式的讲解,而要善于对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使一堂课中的大问题少而精,牵涉的面广,研究的角度新,探究的层次深。

2、教师不能只引导学生对大的问题进行蜻蜓点水的面上的品析。而要深入文本细细品评。要及时将学生精彩回答的瞬间新的问题,新的知识探究点,即转化为二度资源进入更高层次的发问与思考,这样的对话才能进入更高境界。

表 表 4

课堂上后进生表现调查 课

题 《送元二使安西》 《老师领进门》 《鸟的天堂》 后进生 1 前半节课玩凳子,老师抽其回答 1 次后认真了许多。

做小动作,基本没认真听过课。

就在书本上画画,不读书,也不举手发言。

后进生 2 注意力不集中,举手 1次,未被抽到。

举手 2 次未被抽到,后来就不认真听了。

读书时举手发言 1次,但注意力不够集中。

通过对后进生的观察记录可以看出:

1、在课堂上老师对后进生关注的程度较低。

2、后进生在得到老师的关注后,学习的兴趣、注意力都会有明显地改善。

[ 分析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的眼中应该有学生,而且是全体学生。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等生,更要关注班级中的后进生,而且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对他们有更多的耐心。后进生更渴望老师关注的目光。当他们有表达的欲望时,教师要积极的给予倾斜政策,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都应肯定他的勇气,鼓励其积极参与的信心。

六、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检测问题附后)

表 表 5

《送元二使安西》当堂检测调查

总人数 全对 基本对 错误 问题 1

人 问题 2

人人

人 问题 3

人 附:检测问题:

1、请你说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 表 6

《老师领进门》当堂检测调查

总人数 全对 基本对 错误 问题 1

问题 2

人 附:检测问题:

1、文章写了谁把谁领进了什么大门?

2、文中的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表 表 7

《鸟的天堂》当堂检测调查

总人数 全对 基本对 错误 问题 1

问题 2

人 附检测问题:

1、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第 12 自然段从那几个方面写出了鸟的多? 当堂检测的问题均根据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调查表反映了如下现象:

1、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还停留在表面上,教师对引导学生深入品位语言的面不广、深度不够。

2、教师的教学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效果还存在较大的距离。

[ 分析与反思] 1、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这些都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建立在“零”距离上。如果不充分地接触文本,熟悉文本,就对深入感悟文本带来很大阻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腾出足

够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通读文本,切不可单独地拎出某一句,某一段脱离整体的感悟,文章知识点的掌握与文本整体要有机结合。

2、重视学生对文本的自读自悟。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才能发展语言,形成语文能力。教师不能以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而应想方设法引领学生钻入文本,读出语言文字的味,看到语言文字的形,听到语言文字的声。尤其是文本的重点,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也能感受它活生生的魅力。例如《送元二使安西》课中,教师尽管运用了生动精彩的课件创设了浓厚 离别的气氛,但 5 人中只有 1 人体会到了离情别绪,可见学生只凭视听的冲击还不够,真切的体验是关键。

3、要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机融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位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的、多元的感悟其间的人文内涵,而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也不能唯教参是尊。例如《老师领进门》一课的检测问题“文中的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所有的学生都回答田老师是个爱讲故事的人。其实,田老师更是一个富有教学智慧,教法独特的老师,他用故事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如果教师不一味强调老师爱讲故事,不把老师的故事演绎得如此完美,或许学生会有更多认知的空间。

七、结语

通过一天的课堂教学调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貌似繁华的课堂教学的背后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语言训练“点、面”有机结合要努力做到:

(一)处理教材方面:文本的突破点与文本整体要有机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与文本要有机结合。依据教材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教材,或由一点牵动一篇,或一篇文章带动一组文章,或以课内带动课外……(二)感悟文本方面:突破点的切入要恰当、准确,以点带面,进行扎实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进行有声有色的朗读体验,进行殊途同归的读写迁移,使面的理解既到位,又有提升,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

(三)学生行为方面: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感悟,合作探究,学生个别活动和集体活动的优化结合。教师既要重视个别学生的优秀表现,又要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此文曾参加 2006 年丽水市教研室调研报告评选荣获一等奖,并发表在 2007年 1 月 22 日《学知报》(《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上。

第二篇:抓语言训练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抓文本训练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姓 名:姚咏梅单 位:新疆昌吉市回民小学邮 编: 831100 电 话:地 址:新疆昌吉市宁边西路

***

173号 抓文本训练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昌吉市回民小学 姚咏梅

[内容摘要] 纵观一个教学内容,可利用的文本训练的信息是很丰富的,教学时如果面面俱到,即缺少层次性,又有可能将课文内容弄的支离破碎,无益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可如果囫囵吞枣,语文的训练点又无法落实。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对文本内容有所取舍,化繁为简以实现训练的目的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细下工夫,即充分感知课文总体内涵的同时,又要找准文本中的训练点,再以点带面,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文本训练点 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召回了曾经被失落的人文性的同时,“工具性”如何更有效的实施,成了老师们探索实践的课题。我们以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承载着“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这一任务,而实现这一任务得依托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完成。纵观一个教学内容,可利用的文本训练的信息是很丰富的,教学时如果面面俱到,即缺少层次性,又有可能将课文内容弄的支离破碎,无益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可如果囫囵吞枣,文本的训练点又无法落实。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对文本内容有所取舍,化繁为简以实现文本训练的目的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细下工夫,即充分感知课文总体内涵的同时,又要找准文本中的训练点,再以点带面,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关键字词为基点,品读感悟。

小学语文的文本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字词,教师若能以此为切入点,紧密结合课文所要体现的文本价值主题,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适时展开讨论,学生顺着浅显的文字表面不断深入,内在理解就会逐渐丰满厚实,情感也会随之得到激发。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小鱼困在浅水洼里的痛苦与难受,就以“蒸”字为切点,演绎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环境:

师:我们看蒸字,从这个字中,你想到了什么?(多媒体屏幕展示:燃烧的“蒸”字。)

生:我仿佛看到下面火在燃烧,上面水分在蒸发的情景。

生:“蒸”字说明温度很高,下面有四点底,就像四团火,让人感到非常热。

师:是啊,上面太阳晒着,下面沙子烤,浅水洼里的水分很快就会蒸发干,这些小鱼就会被活活蒸死、干死,这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生:生不如死的滋味。

生:小鱼一定感觉非常难受,非常痛苦。

生:皮肤一点点被蒸干、烤焦,痛到心里的感觉。

师:请你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动情地读)。

师:这些被困在水洼里不计其数的小鱼是多么孤独无助啊!等着这些小鱼的只能是死亡。多么可怜的小鱼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学生发自肺腑的朗读)

此片断中,教师选取了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情感的字词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心体味、沉吟。由“蒸”字,引发学生的体验感悟再进行朗读。此时,它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如同炙烤的感觉,有着如同触及心灵的痛处。一个蒸字,从音从形从义牢牢牵引这孩子们的心情,孩子们的担心、着急是在读、品、物中自然升腾的。纵观整个教学环节,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情感得到升华,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厚度而且有力度。可见,找准关键字词实现解读文本,就如同庖丁解牛,找准骨节的缝隙处,入刀时便胸有成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当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一束、一束束”和“一朵、一朵朵”这两组数量词的时候,教师运用了“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塑料花朵。教学时先出示“一朵”,然后一朵一朵往外拿,学生马上明白了:“一朵朵”表示数量多。老师再把“一朵朵”扎在一起,告诉学生这就是“一束”,理解了“一束”,“一束束”的意思就不讲自明了。最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如“一片片” “一条条”“一排排”„„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既省时又有用,学生印象也深刻。

还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燕子专列》这篇课文的时候,她是这样做的:学生理解“专列”后,让学生说说其他类似的构词,如:专家、专柜、专人、专机、专卖、专场„„理解“饥寒交迫”是顺势而为,当学生说“昆虫被冻死了”、“燕子找不到食物”时,老师马上引导:“把两位同学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又冷又饿,也就是——饥寒交迫。”理解“长途跋涉”,老师创设了言语情境:“燕子飞过„„飞过„„飞过„„飞行5000公里,每天飞行„„”既给学生补充了一定的资料,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样的理解不是生硬的,而且坚持从形象到抽象,符合了儿童的认识规律。

二、以重点句子为切题,反复悟读。

所谓重点句子,指一篇文章或具体语段中的中心句,也指文章中的那些含义隽永、深刻动人的语句,它在文章中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透过这些语句可以领会作者的写作匠心,窥视整篇文章的内蕴的美。它就好比是学生学习理解文章的一把行之有效的“钥匙”,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捷径。因此,教师若以这样的重点句子为基点来构建课堂,辐射全文,并以此作为训练点,由一点带动一篇,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感悟诵读,这样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又能突破难点。

如我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就是抓重点句子落实感悟,让学生获得成长的一个很好的版本。“好好儿活”是窦桂梅老师为本节课教学确定的主题。为了突出这个主题,窦老师精心抓住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把这句话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并以此为基点,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在重点句子的带动下,搭建了三个梯度,把研读的视线扩展到了整篇课文。期间,教师的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于入情入境的诵读推动着感情的自然高涨。在层层推动中,学生感受到了咱俩“好好儿活”,体会了“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着“我们”的“好好儿活”。

三、以模糊的数字为疑点,放大凸显。在我们的文本中,常会出现一些看似平常的数字,如3万公里,6500多公里,1.5亿千米„„有些数字,学生只需联想已有的生活经验,便会一目了然。可是有些数字,学生看了并不能真正领会这些数字所要表达的含义,自然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产生了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这些模糊的数字为疑点,把数字放大,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作者写作的目的便会不言而喻。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已经挖了36个小时,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36个小时,而要这样一一罗列时间词呢?

师: 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

师:你能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缓慢?

师:这样把时间词延长,可以感受时间的久,但读时要注意不要太平,要有起伏。

师:谁还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吗?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快?

师:你读出了父亲的心理。简简单单的四个数字词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劳累、艰辛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独具匠心,这就是语言魅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好好地读一读这段话。读好这段话。此时学生读出的不只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融进了对这位父亲的崇敬热爱之情。

四、以课文插图为视点,联想表达。

语文文本中的插图是编写者精心设计选编的,它提供了文字描述中某一重要场景或某一特定视角,直接表现一定的主题或重难点。它延伸拓展了教学视野,烘托衬映了文字情境,丰富了情感意蕴。教学中若有教师引导下的画面的参与,这就会给学生多指引了一条更为有效的理解或想象路径,为学生的感悟开启更多的“窗口”,学生就能够运用一定的联想或想象填补文本的空白,深刻领悟文本的主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当熊熊的烈火吞噬者邱少云,然而他仍“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配合这一情节书本上有一幅画面,此时,教师便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上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然后展开想象:

师: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为什么一动不动?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1:他想,为了战斗的胜利,我一定要挺住,就是烧死,也要坚持到底。

生2:他想,如果我动一下,敌人就会发现我们,不但周围同志的生命难保,整个战斗计划也会落空。

就是这张插图让学生看到了一位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的邱少云,勇于献身的邱少云,具有顽强意志的邱少云。使邱少云熠熠闪光的高大形象更为清晰。此时,作者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便会被学生自然的接纳或吸收,实现了“言”和“意”的和谐统一,这样的效果是文字所不能达到的,因为这幅插图绝不仅仅是一副静止的画面,而是一颗跳动的音符。

五、以特殊的标点为想点,引领延伸。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及作用。因此,标点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也具有“表情达意”的独特功能。只要细细咀嚼,就不难发现标点的意味深长,丰富意蕴,自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凡卡》,在凡卡给爷爷写的信中,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面对这些较为特殊的标点,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中间的省略号究竟省略了什么?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学生知道了“„„我给您跪下了”是表达了凡卡由绝望到希望的心情,“我就要死了!„„”又一次体现出凡卡的绝望。

这一段语言,具体表现了凡卡孤独、无助,对爷爷仅存的一点希望的心理。小小的标点,竟包含如此丰富的信息量。因而,作为一名教师,在与文本对话时,应努力用慧眼发现文本的表达手法,才能拨开层层云雾,领略文章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六、以口语交际为训练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同时,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及基础训练题中,也都有编排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为此,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坚持每课一练。将口语训练贯穿于每一节语文中,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中发展个性化语言。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时针对这句话“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想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她是这样安排学生语言训练的:首先让学生说说见过哪些颜色的蝴蝶,最好能用上比喻句。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见过像白雪公主一样白的白蝴蝶、有的说见过像油菜花一样黄的黄蝴蝶、还有的说见过像丑小鸭一样难看的灰蝴蝶„„接着教师话锋一转,问:孩子们,你们捉过蝴蝶吗?孩子不约而同地高声回答:“捉过。”“那你是怎样捉蝴蝶的?”同学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先轻轻地靠近蝴蝶,再猛地用手一捏;有的说用衣服去盖住蝴蝶;还有的说用网来罩着蝴蝶„„同学们讲出许多有趣的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如果你就是来到蝴蝶谷的小客人,看到这么多五彩缤纷、热情好客的蝴蝶仙子,你还会捉他们吗?那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结合你当时的心情和表情想象一下。通过教学的实践活动,既发展了语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一节语文课中贯穿口语训练也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以文本写法为练点,指导习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做到这些,最重要的凭借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正像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往往习惯于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落实到段落中,由句到词,条分缕析,其实效果并不好,会引起学生读的疲乏。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体验,才能对文本的理解产生催化作用。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她没有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作为学生理解的重点,而是在整体感知后,以作者的写法为训练点,让学生探究学习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故事的方法,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 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句子议一议,并用笔在书中画出来。

1、学生读文,找句子。

2、指名汇报,师总结:

(1)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3、学生练笔:请你联系一个生活环境,也运用这样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对于高段教学,这样的设计就把看似简单的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到对写法的指导上。训练的切入点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比较感兴趣,他们也乐意写,愿意写。

那么对于低中段的学生来说,也需要教师潜心研读教材。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她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学完第二自然段后,老师出示了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

师:这几个句子得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师: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再读一读? 生:(齐念)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生:(念)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节)师:这个自然段写什么? 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个自然段写的就是桂林的水的特点。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课文。生:(读课文)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练笔:(出示课件: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改成个排比句。可以先与同桌说一说,然后再写下来。

这样的训练,不仅理解了作者的写法,而且还把这种写法加以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言训练必须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一篇文章(一个语段),文本训练点是很多的。一节课上,朗读要训练,造句要训练,写段要训练„„名目繁多的训练,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是很难收到效果的。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文本的特点,舍次要的语言训练,突出主要的语言训练点,做到“一课一得”,循序渐进地训练。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训练,让他们实实在在学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文本的训练点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教师根据课文的语言、文本特点,从中挖掘出有效的训练点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语文教师只有努力修炼这一内功,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言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不再是互不相干的两项内容了。

作者简介:姚咏梅,女。1967年9月15日出生。籍贯,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大专学历,毕业于新疆昌吉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9月起至今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8级)。分别荣获新疆昌吉市第二届、第四届“学科带头人”称号。联系电话:***.

第三篇: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语言教学有效性

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语言教学有效性

【摘要】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问题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核心,也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最重要的“激活”因素。为了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个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让孩子听得懂,更要具有灵活性、启发性、双向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语言;问题设计 ;有效性

幼儿园语言教学是以各种文学作品为载体,让幼儿在理解和感悟中学习书面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是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前提,也是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的催化剂。

1问题设计要具有挑战性

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避免平铺直叙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才能逐步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中,过去设计的提问常常是这几个:“小蝌蚪刚开始遇到了谁?“鸭子怎么说的?”“又遇到了谁?鱼又是怎么说的?……,现在我把这些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找到妈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很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幼儿在不断寻求答案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拓展,语言得到了发展,同时明白了认识事物不能只看到局部,要把握整体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事物。

2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提问与传统的提问有很大区别,传统的提问往往是一个问题只有一种答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注重的是对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思维指向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看了这副图,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等问题,像这类问题,幼儿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思考,给出不同的答案。由于这样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积极观察、想象、理解,还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是积极主动的,所构建的知识是自主的,极大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如语言活动《冬天》,设计的问题是“能用什么办法让自己暖和起来?”,刚开始,幼儿想的最多的是“穿棉衣、戴棉帽、围围巾、戴手套……”当老师提示幼儿:“每天锻炼时是什么办法使自己热起来的?”幼儿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拍皮球、跳绳、跑步……”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励幼儿进行联想,从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找出不同的答案,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问题设计要有双向性

传统的提问方式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做出回答,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幼儿缺乏构建知识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如出示一幅看图讲述的画面,请幼儿先观察,然后问:“孩子们,看了这副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相信你们肯定有一些问题想搞清楚,不是吗?这样,老师就把问题留给了孩子,更能激发孩子进行仔细观察,积极寻找要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幼儿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好奇、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

4问题设计要有灵活性

一个教学活动所设计的问题都是课前预设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如在《大象手帕》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大象先生的手帕被风吹落掉进了河里,小青蛙捞起了并玩耍,大象告诉小青蛙这是它的手帕,并要小青蛙还给它。当我问:“大象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青蛙说的呢?”有的幼儿说“高兴的、”有的说“生气的”,但是没有人想到用请求的语气。后来,我就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如果别人捡到了你丢失的东西,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让别人还给你呢?高兴的语气该怎么说?生气的语气怎么说?请求的语气又是什么样的?”请幼儿表演三种不同的语气,加以比较,最后请求的语气最合适。如在欣赏诗歌《春风》时,我开始设计的问题是:“春风吹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孩子们似乎无从说起,于是我把问题缩小了,更具体化了,“春风吹来了,树有什么变化?小草有什么变化?小朋友有什么变化?这样,幼儿活跃起来了,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提问,能使课堂精彩叠出。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问题的设计上,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育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促进每位幼儿在智力、能力、情感、个性上得到全面可持续性的发展。

第四篇:提高学员党性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调研报告

提高学员党性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调研报告

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重要体现。党校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而且是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为了切实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中共奉贤区委党校主体班学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对中共奉贤区委党校学员党性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问卷调查、邀请学员代表参加座谈会、到基层听取意见建议等形式,内容主要涉及党校对学员进行党性教育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等方面。

一、党校党性教育现状分析

区委党校近年来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有关加强对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1、认真贯彻两个《教育培训大纲》,精心设计教育培训方案,将党性教育贯穿整个教育培训的始终,让学员时时处处都能接受党性教育。

2、针对当前干部党性修养中存在的问题,突出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党性锻炼,提高了学员党性锻炼的针对性。

3、严字当头,加强学员管理,制定学员党性锻炼计划,实行严格的学员管理制度,提高了学员党性锻炼的有效性。诸如中青班实行政治指导员制度等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有85.1%的学员对区委党校的党性教育是比较满意的。

二、当前党校学员党性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们在提高学员党性教育针对性有效性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实践途径,但从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员党性教育的内容重点突出不够,普遍存在注重革命传统教育,缺乏弘扬时代精神的教育。

党性教育的内容与提高干部党性修养的要求脱节,特别是对触动干部思想深处的内容涉及少,使教育内容显得比较空洞,没有很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影响了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学员党性教育形式单调,缺乏多样性。

教育方法比较老化、单调,局限在听讲座、看电教、参观考察、讨论交流等有限的形式,而实践机会太少。党性教育缺乏震撼力,化力气不少,但效果不明显。

3、学员党性教育管理与考核存在形式化倾向,缺乏严格性与严肃性。

如何完善对党校学员的管理,确实是一个管理上的难题,党校学员一般都担当一定的职务,一方面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另一方面,长期管理别人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一时难以接受别人的管理。而目前对学员的管理一般也只停留在制度的制订和号召上,实际操作中,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同时,考核与评估手段缺乏有效性,考核制度的执行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基本上是只要参加就能通过。

三、提高党校学员党性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措施

(一)突出学员党性教育的重点,找准方向,注重传统与时代的结合,提高党性教育针对性。

根据党校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和当前学员的思想实际,党校对学员的党性教育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

要教育学员党忠诚老实,做到言行一致。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对党、对组织、对同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就要言必信、行必果。

2、尽职尽责干工作的教育。

要教育学员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3、道德情操的教育。

用共产党人的道德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员,引导他们加强道德修养,始终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4、拒腐防变的教育。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用党章党纪和法律法规教育学员,用典型案例警示学员,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防微杜渐、拒腐防变。

(二)多种教育形式并举,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抓好入学教育

利用开班仪式做好入学动员,要求学员对入学教育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从组织上、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落实入学教育的具体要求。重点思考“三个什么”:为什么来

党校,在党校学什么,回单位带什么,努力提高对党校学习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要寓党性教育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之中,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教师在专题课的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党性教育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把党性教育的目标落实到位。

(2)在主体班教学安排上,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设计好党性教育单元。

(3)精选和自编针对性强、有现实意义的党性教育学习材料和音像资料作为学员必读必看的教材。

3、开展党性分析

开展党性分析是党校党性教育的重点内容。它要求党校学员在经过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总结自己在党性修养上的认识和收获,认真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思想交流,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好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寓党性教育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党校内部要积极营造党性教育的文化氛围,同时要积极开发党性教育资源,建立和利用好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增强党性教育的现实性和时代感。要积极培育校外党性教育报告员队伍,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在职领导干部、英模人物的传帮带和示范作用。要组织学员深入困难群众、艰苦地区和矛盾集中地方开展社会调查,经受锻炼和教育。

(三)从严治校,严格学员日常管理,加强考核,提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

学员管理要贯彻从严治校的原则,把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有关规定与要求纳入党性锻炼的范畴,使学员自觉地把学习生活与党性修养结合起来,确保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生活秩序。

1、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机制。

加强对班组干部和学员支部工作的培训,建立学员自主管理机制。完善政治指导员制度,充分发挥好学员党支部的作用,指导学员党支部根据党章和党校的要求,运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党性教育,重点是从学员的实际出发,组织好党性分析活动,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积极营造良好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的环境和氛围。

2、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学员必须参加学习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的听课、讨论和自修。学员上课和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都实行考勤。每日考勤由班主任负责,考勤情况每周公示。学习结束时,考勤表备案。

学员在党校脱产学习期间一般不再承担原单位工作,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到校上课的,必须按程序履行请假手续。请假需由学员本人书面申请并经所在单位同意,由组织部批准。未按程序请假或请假未批而未参加学习的,一律按旷课处理。

3、严肃学习纪律。学员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学员守则》。学习期间,严禁出现公款请吃、送礼、娱乐等违背干部廉洁自律的现象。

4、实行“双百分”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学员考核工作,对主体班次学员进行“双百分”考核,即学员学业成绩考核(100分)和党性修养考核(100分)。学业成绩考核,主要考核学员的读书笔记、听课笔记、讨论交流、调研报告(工作案例)、考试成绩、干部在线学习等方面内容。党性修养考核,主要考核学员的军训、参加集体活动、廉洁自律、党性分析报告、课堂纪律、出缺勤等方面内容。考核情况经组织部和党校审定后,存入干部培训学习档案。

5、建立学员学情通报制度。为了让学员所在单位能全面了解学员在党校的学习表现情况,建立主体班次学员学情通报的制度。学情通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员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考核成绩等方面。

2009年4月

第五篇:激发情趣、扎实训练提高课堂有效性

激发情趣、扎实训练 提高课堂有效性

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xx县新教育实验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研讨会”活动,这次上课的老师是镇中小学的辜静、实验小学的王雪晴、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哓莉,他们执教的都是《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她们的课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辜静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扎实特点、王雪晴老师的课体现了人文性的风格、杨哓莉老师的课凸现了工具性的功能。三节课体现了共同的特征“有效”。

我想“有效的课堂”是该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到了多少知识,语文素养是否得到了发展,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简单地说就是看学生在一节课中收获有多少。我想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包括熟悉《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了解学生、教学环境,媒体准备……教师面对的是“人”,而不是一台机器,因此教学的过程也不是程式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教师也只有熟悉一切,面对“意外”,才能有游刃有余、柳暗花明的境界。

我说的“熟悉一切”不是简单的预设,简单的预设只能是老师牵着学生走,与“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我认为“预设”更应该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的充分准备,是教师寻找高效的教学策略,探寻轻松愉悦的学习途径。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一节课中,能主动、愉悦的学习,语文的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这样的课堂才能说是有效的课堂,辟开时间来谈有效性,我觉得就如同是缘木求鱼!

从有效性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她们的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位老师的语文课都有词语的训练,包括词语的听写,词语的理解。如辜老师设计的让学生默写词语,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语,再让学生说一说根据这些词语你想到到了什么?她把枯燥的词语教学,溶进了朗读、想象的训练,这是“一石三鸟”,可谓独具匠心,效果显著。王老师的词语教学,采用了映示描写黄河的四字词语让学生去读,读后问学生在读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接着播放黄河的录象,把学生的想象与黄河的实景结合起来,当黄河的气势定格在学生头脑中的时候,教师又让学生吟诵描写黄河的诗句,可谓是水到渠成、雁过无声。杨老师课中,通过让学生读改写的句子与原句,比较那种写法好。这些做法其实就是在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打基础,有了扎实的基础,还愁建不起高楼大厦吗?

重视朗读的训练。

三节课都重视朗读训练,读词语、读句子、读段落,把朗读的水平的提高,与对文本的感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三节课中,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我觉得王老师的指导是更胜一酬。如在指导读“再定睛一看,啊!哪上面还有人呢,一、二……”一句时,让学生读这句话,当学生读不出惊讶之情时,她就引导学生说你从“啊”中体会到到了什么,再让学生带着体会去读这句话,这时学生读的情感立刻蕴涵其中。总之,她的指导真是妙不可言,令人折服!

设计新颖。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莲~山 课件 ]检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程度,三位教师都设计了采访的环节,但是在具体设计的语言,环节等方面又各不相同,因此听课的老师也不会因为因雷同而有厌倦之感。

教学中训练语言的题型设计也很新颖。如王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艄公的机智、勇敢,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不好,前面有一个巨浪向羊皮筏扑过来,只见艄公。

啊!前面有一个暗礁,只见艄。

…………

抓的重点相同。

听课时,我们发现每位老师都抓住了“这就是羊皮筏子!”、“再定睛一看,啊!上面还有人呢!

一、二、……”、“他凭着勇敢和机智,镇定和机敏……”等句子对学生进行训练,有的采用顺序,有的采用倒叙,方法不一样,有异曲同工之效。

情趣盎然。

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多媒体的渲染,让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昂,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妙语不断。

三节课的教学使我受启迪,大有所获,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坚信高效的课堂,无论谁去上都会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有效!

下载提高语言训练有效性调研报告_2_2[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语言训练有效性调研报告_2_2[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说话能力

    第十三届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型:小学语文 加强语言训练 提高说话能力 摘要: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与别人......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调研报告

    聋生课堂教学有效性调研报告 聋生课堂教学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

    评价语言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教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欣赏,是激励,是点拨,是导向。课堂评价在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各种评价手段也被广泛采用。......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棠口西村小学黄根城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

    语言训练

    怎样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 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我常常是“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就是让学生先直接接触整篇课文。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

    提高课堂有效性

    摘要: 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提高课堂实效性,一、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二、课前准备要做到位;三、教师授课一......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张江平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