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作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XX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状况,课题组对全县民主党派成员做了一个包括个人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整个队伍的思想状况是正面的、主流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成员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也发现,个别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一、XX民主党派基本情况
XX现有民盟、民建两个民主党派,民盟盟员X人,民建小组成员X人。两个党派中50岁以下的青年成员共有X人,占总人数的X%;41-50岁的为X人,占总人数的X%;40岁以下的为X人,占总人数的X%。可见,中青年成员已成为XX民主党派的主力军,保持了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力。与老一辈成员相比,中青年成员的思想呈明显的时代特点: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成共识。他们出生于60年代至80年代初,对祖国的沧桑巨变有着深刻的感受,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再加上普遍接受过红色教育,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在内心深处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的选择并不影响他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初心。二是知识层次高,参政议政能力强。X%的民主党派成员接受过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基本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和业务骨干,其中X%的成员拥有中级职称,X%的成员拥有高级职称,具备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三是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化。他们敢于打破惯性思维,跳出“盆地”意识,以更强的战略思维、更高的站位格局,分析形势,把握大势。面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能从多视角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观察,并以务实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当前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部分成员存在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部分成员思想有庸俗化倾向,对组织有倦怠和冷淡思想。二是部分成员对参政党的作用和地位产生了质疑,滋生了民主党派只是“政治花瓶”的错误观点,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受西方民主政治观点的影响,部分成员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认识还不到位。三是参政党意识还比较薄弱。随着整个队伍年龄结构的年轻化,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与老一辈相比,年轻成员缺少对多党合作制度的深刻认识,角色意识缺乏,对参政党与群众组织、社会团体的区别认识模糊,参与意识较弱。四是参政议政愿望强烈,但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缺乏信心,如对社会治安、精准扶贫、中美贸易战、香港修例**等问题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政党理论建设滞后
实践证明,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都需要不断加强党派理论建设,以成熟系统的理论支撑增强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中,部分领导干部对参政党理论建设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认识,认为其可有可无,基本上采取被动和应付的态度。再加上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是专兼职结合,并以兼职为主,导致专职干部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难免对理论建设工作抓的不够;兼职成员多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本职工作时常与党派工作发生冲突,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参政党理论。此外,由于具有参政党特色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在面临问题的时候,经常会产生理论上的困惑、认识上的模糊,间接导致党派成员政治信仰不够明确、政治敏感性不足及参政能力不强等,影响了参政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果。
(二)思想政治工作缺位
当前,思想政治建设制度还不够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与之配套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很多工作都是浮于表面,如用组织活动代替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对成员的教育培训活动组织不多,在学习上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更缺少思想教育、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结合运用的“组合拳”,思想政治建设多流于形式。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纪律约束、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以基层盟支部为例,支委成员均为兼职,各自都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只能挤占休息日开展盟务工作,如果盟务活动与单位或个人行程冲突,很难克服困难参与活动,诸多有意义的活动就此流产或流于形式。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成员期望有落差,如在形式上,仍采取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传统形式,带有强迫性和灌输性;手段上,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较少采用,党派内部刊物仍是提高个人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渠道上,交流和信息传递缺少有效的途径,导致成员对组织冷淡和疏远。
(三)参政议政作用发挥不够
调研发现,一些具有理想追求的党派成员对于加入该组织而未能很好发挥作用感到苦闷,导致参政议政热情受挫。一是参政议政的平台较少,参政渠道狭窄。大多数基层支部只重视“两会”期间的提案,不注意在平时组织成员开展调查研究,运用调研报告的形式向党委政府提供建议和思路。以基层盟支部为例,一般只有在每年的“两会”上,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能直接发言,提意见建议。其他大多数盟员能直接参政议政的机会较少。他们不愿意通过撰写社情民意、提案、意见建议、调研文章等方式间接参政议政,导致参政议政意识淡薄。二是有参政议政能力的成员相对较少,参政议政的层次不深。民主党派成员绝大多数是专业工作者,对本领域、本部门的工作比较熟悉,而涉及到社会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则知之不多。由于平时不注意收集社情民意,不注重调查研究,导致不会有较深刻的见地,往往不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三是党派工作和荣誉得不到单位认可。调研发现,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工作非常积极,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组织活动,积极参政议政,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嘉奖。由于制度设计的缺失,在党派的工作和荣誉在本单位得不到任何认可,打击了成员从事党派工作的积极性。
三、提升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践,加强理论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将理论建设提高到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同样的高度,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理论研究工作争取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交流、年末有总结,保证此项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培育理论研究队伍,将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作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除了传统的学习、培训等形式外,支持有条件的基层民主党派组织成立理论研究会或学会。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为理论研究工作者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三是每年形成一批质量高、接地气的研究成果,并促进成果的转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组织出版专著,以此宣传、推广研究成果,从而更好地指导民主党派的实践工作。四是加强与党内外的交流,常态化开展研讨会、座谈会,重点交流探讨民主党派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外部交流,通过与政府部门、政协专委会、兄弟党派、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与联动,建立联合调研机制。(二)加强思想建设,提升参政意识
一是建立健全思想建设的各项制度。
制定思想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思想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对盟员的思想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规范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可依托社科院、小平干部学院、广职院等对领导干部、骨干队伍和新党员进行分批分期培训。二是创新思想建设形式,增强思想引导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除传统的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外,还可采取参观、调研、知识竞赛或辩论赛等形式,将思想教育工作融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稳妥利用好新媒体在思想建设中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思想建设”平台,宣传和普及民主党派理论的最新成果。三是丰富思想教育内容,适当增加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民主党派史等内容的比重,引导党派成员树立参政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成员分散在各个单位,联系机会不多、组织结构松散的事实,有计划地开展走访、谈心和交心活动,及时掌握成员的思想动态。四是促进思想建设与参政议政相结合,结合成员的先进事迹和参政议政实践开展思想工作,让成员在参政议政过程中理解统战理论、参政党理论和政党制度的内涵,从而深化对多党合作的认识。(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参政议政水平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准确把握选拔、培养标准,将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这三方面融入到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过程中。
选拔方面,要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沟通,加大民主党派干部的选拔范围,打破后备干部使用的制度障碍。培养方面,要坚持业绩标准和政治标准并重,避免以业务能力代替政治标准的现象;综合运用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群众基础好、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新人。二是提升骨干成员履行职能的综合能力,在开设培训的时候,要根据民主党派的特点,增设有关履职方面的教学内容,如“政党与政治文明建设”、“社会调查方法”、“提案的写作方法”等课程,以及有关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党派成员开展课题研究不应局限于各自的专业领域,还应多关注社会民生,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经济、法律、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研究。三是扩宽参政议政渠道,调动广大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如在各级统战部网站上建立“参政议政论坛”,并使它成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党员参政的平台,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一般成员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共和民主党派组织要及时处理和反馈。四是探索建立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对口联系制度,通过召开专题对口协商会的方式,向政府职能部门征集重点调研课题,了解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弥补县委县府信息不对称的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参政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