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0:4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第一篇: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4月中下旬,市发改委调研组深入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北湖区石盖塘镇等地就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郴州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

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

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2015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2015年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2016年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

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浙江特色小镇先进经验及做法

浙江省从20XX年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获得了习总书记、克强总理、高丽常务副总理等多方肯定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2015]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4.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一是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 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二是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三是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四、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

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

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

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5.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

切实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小镇居民提高认识,自觉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小镇真正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外一致、人与自然协调的亮丽风景线。鼓励新闻媒体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对我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邀请国内外主要媒体前来考察、采访和报道,组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吸引力。

第二篇: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组建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镇长和城建办人员任工作员,全程负责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2015 年,建设成容纳 400 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 4 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 38 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区配套建设工作,投资 15 万元建设城镇化小区灯光篮球场,投入资金 500 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15 万元安装路灯 60 盏;投入资金 270 万元建设了上下水系统;投资 935 万元完成城镇化小区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资金 300 万元修建垃圾处理场。镇区内硬化路面 14 公里,绿化、美化铺满盖严,投资服务设施完善,有公共服务大厅、客运站、邮政、银行等服务设施。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情况

我们秉承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宜业人文环境的理念,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镇村布局。

(一)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产业特色

一是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农林渔类产品生态绿色品牌。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实验控制中心、智能温室、阳光节能温室、阳光大棚、菌类栽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

二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境内蜂蜜山、兴凯湖、21 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自然旅游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的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游”、“农家游”;通过对镇域内蜂蜜山景区、白鱼湾景区、莲花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新建、扩建、修缮、整合挖掘历史文化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企业资源“三资融合”。因地制宜,精准导入特色产业,引进

勤农饲料加工、蜂蜜山水泥管厂、黑龙江湖润湾田观光蔬菜棚室、莆田系养老养生等产业项目。

2、带动作用

全镇 83 条渔船,近200 户农家游,直接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 3000 人,实现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增加了农业产业附加值,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推进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协同发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

(二)营造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1、土地利用情况

建设成容纳 400 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 4 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 万平方米;引进的勤农饲料加工项目、湖润湾田太阳能温室果蔬项目可带动 300 人就业,同时在洽谈利用 8 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引进莆田系资金开发养老养生产业。

2、项目建设情况

先后引进投资 6000 万元占地 1.6 万平方米的兴凯湖水产品加工厂、投资 8200 万元占地12.2 万平方米的勤农饲料加工厂、投资 1250 万元的良好湖泊项目、投资 700 万元占地 1.1万平方米的蜂蜜山水泥管厂和投资 3 亿元的黑龙江湖润湾田田园综合体项目;新建完成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投资 500 万元新修硬质路面 8.35 公里和村级文化广场 9 个、完善了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80 万元在莲花、蜂蜜山 2 个景区建设公共厕所 3处 190平方米。

3、主要成效

白鱼湾镇南依兴凯湖,北倚蜂蜜山,境内有 21 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气候宜人,是一处生态旅游区。镇区环境优美,水泥硬质路面通村通户,街道整齐,卫生优良。2016 年,投入资金 300 多万元,建成湖沿村和蜂蜜山村 2 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安装太阳能 138 户,安装路灯 140 盏,新建铁栅栏 1 万延长米,修建组组通、户户通硬质路面 5.7 公里,石砌明排 2.2 公里,新建花坛 2 个,全镇 9 个村 2 所学校全部完成文化广场建设。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保护

在蜂蜜山建设 7000 年前新开流文化陈列馆;挖掘出黑龙江省兴凯湖冬捕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徐义宝,把渔民传统的每年祭祀活动演变为今天的“渔猎把头节”;春季开湖季节有“开湖节”、“杏花节”等活动。

2、文化传承

在蜂蜜山建设 7000 年前新开流遗址文化陈列馆,每年在兴凯湖边进行“渔猎把头节”祭祀活动,乡村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弘扬传统文化,在杏花开放季节举办“杏花节”,让群众在享受高雅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开发胜利村祥发东庄园东北抗联国际交通站红色遗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主题教育,引导全镇干部群众继承革命传统文化、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和北大荒精神、弘扬革命传统美德。

(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1、基础设施建设

镇内交通便利,修建了组组通、户户通硬质路面 5.7 公里,石砌明排 2.2 公里。2015 年投入资金 500 万元,新建村级文化广场 3 个,新上太阳能路灯 85 盏,新修硬质路面 8.35 公里,完善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全镇修整边沟、平整树台 12 万延长米,栽种花草 10 万株,紫穗槐 20 万株,新建铁栅栏 6000 延长米,安装太阳能 135 户,新建花坛 2个。2016 年投入资金 300 多万元,建成湖沿村和蜂蜜山村 2 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安装太阳能138 户,安装路灯 140 盏,新建铁栅栏 10000 延长米。投入资金 500 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各一处。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全镇 9 个村 2 个学校全部完成文化广场建设,新修硬质路面 14 公里,完善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修石砌明排 2.2 公里以及公共服务大厅、供水供热设施、污水处理站、垃圾处理站和 6000平米集贸市场。

(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1、规划建设管理创新

一是规划为纲。制定了《白鱼湾镇加快培育建设特色小镇总体规划》,立足我镇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准确定位我镇在农业、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挖掘产业优势、旅游特色、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小镇。

二是宜居为先。坚持精而美,按照节约集约发展、“多项融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的环境优势和存量资源,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等空间布局,规划区域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一般控制在 1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不超过规划面积的 50%。

三是产业为根。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带动本地发展的产业项目,以产业带动小镇发展。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 500 栋阳光温室生产绿色果蔬、集结镇边 280 公顷耕地与京都集团开发湖边鸭蛋、溜达鸡等绿色养殖业,走订单农业发展之路;依托 3 万亩水田发展生态农业,培育有兴凯湖特色的鱼湾香稻。

四是特色为本。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整合镇内蜂蜜山景区、白鱼湾景区、莲花旅游景区,利用绿色蔬菜开发生态菜馆,打造集吃住玩于一体的“民宿游”“农家游”特色旅游项目,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业。

2、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建有综合服务大厅,以“便民利民、公正规范、廉洁高效”为目标,推行四个一(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水、给一个满意的答复)的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镇村便民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将行政许可项目全面纳入服务中心,权力下放,实行窗口服务,做到窗口受理、全程代办。

二是搭建与群众沟通平台,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临时性救助对象的救助工作,按照首问责任制的要求,限时审核发放,减化程序,方便群众。

三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对纠纷重点村、重点户、重点人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为核心,以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大力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引进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集约土地 1500亩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集体流转土地的农民在土地收益不减少的情况下进入企业打工,每人每年可增加 3 万元收入。企业产品采用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模式。线上销售主要使用 PC网上平台(公司主网站商城)、天猫旗舰店、京东一号店、顺丰优选、追味寻源、移动端微信公众商城等网上平台,主要营销大米,粗加工干菜,杂粮,山珍(菌类、干果等)白鱼湾香鸭蛋,白鱼湾湖产品等;线下销售主要利用礼品团购、商超、大宗贸易供货等方式进行,主要营销蔬菜类等不易保管的产品。

4、省、市、县支持政策

市政府对落户小镇的产业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免收一切手续审批费用,三年内不缴纳地方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当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内涵有待提升。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没有文化创意,缺乏个性和特色。

2、要素制约较为突出。我镇土地指标十分紧缺,远远无法满足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小城镇要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来提高其建设标准、档次和品味,但目前我镇比较缺乏这类人才,现有的技术人员也已适应不了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

3、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资金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第三篇:关于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关于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2016年5月,按照浙江省援青指挥部陈伟指挥长的指示精神,德令哈市援青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许德清带队,走访了杭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进行考察学习,了解掌握了一些情况,并作了一些思考。

一、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情况

杭州市近些年正在打造一大批有本地特色的创业平台,比如互联网创业小镇、基金小镇、云计算小镇,进一步集聚风投、基金和创业人才。杭州的“三镇三谷”(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谷、西溪谷和传感谷)正是这样的创业平台,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推动互联网创业,还是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都为“三镇三谷”带来了新契机、增添了新动力。本次的调研考察着重对“三镇”中的云栖小镇和梦想小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云栖小镇考察情况

云栖小镇,是杭州市西湖区计划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地处之江核心区块,园区规划用地3415亩,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万平方米,预计3年内逐步会有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可以用于发展。园区内现已有涉云企业80多家,包括有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目标通过3-5年的发展,在那里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涵盖云计算应用,如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以上。另外,在“云栖小镇”里,将建一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IT信息产业历史博物馆,展示以云计算为特色的互联网IT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跟阿里云公司合作,园区里还将成立一个阿里云技术学院,为园区企业提供云计算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

(二)梦想小镇考察情况

梦想小镇”坐落在杭州市西部余杭区,是在国家号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背景下,依托余杭区未来科技城蓬勃的产业前景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和创新资本集聚高地。2014年9月,“梦想小镇”正式启动建设,并明确了“双镇联合”的发展思路,即打造互联网小镇、天使小镇。其中,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企业;天使小镇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着力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梦想小镇在空间布局上,按创业办公空间、精神文化空间、世俗生活空间三个1/3来设置,理念是“先生态、再生活、再生产”,得到了很多企业共鸣,阿里巴巴淘宝城、中国移动4G研究院、奥克斯研究院等项目已入驻。小镇的梦想是,力争在3年内积聚大学生创业者10000名,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及投资机构300家以上,资金管理规模达1000亿元,金融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

二、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做法

(一)组织有保障。省、市各级领导坚持把支持创业创新作为推动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和重要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出台了支持创业创新考核实施细则和统计制度,对考核目标进行了任务分解和下达。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杭州梦想小镇调研时强调,梦想小镇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在服务新经济、扶助人才创业上闯出一条新路,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更好地推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由省政府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浙江省天使梦想基金,重点支持梦想小镇优质初创团队。基金采取“资助+期权+激励”的模式,给予每家团队20万元资助,以更好地发挥对创业创新的引导激励作用。杭州市委召开全委会专门制定了智慧杭州2014-2016年的实施方案,明确把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作为杭州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方向。杭州市政府确定在杭州还要创建十个左右创业创新小镇,为创业企业及创业人才提供物理位置、投资基金、服务体系,广泛吸引年轻人,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

(二)政策有力度。为加大对创业创新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杭州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工作意见》和《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3个部门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配套政策,形成了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洼地。同时各创业创新园区通过开展为企业“送政策”活动、召开政策新闻发布会等,向企业和社会进行了广泛宣传。本次考察的创业创新小镇针对不同企业给予不同的政策。

1、云栖小镇政策介绍。(1)给予新设立企业,最高第一、二年给予年房租额10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第三、四、五年给予年房租额5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2)给予新设立的孵化器运营商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并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服务完善的孵化场所。(3)设立的涉云企业,当年实到注册资金每增加1000万元人民币,给予增资部分0.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引进境外投资,实到外资每增加1000万美元,给予增资部分0.3%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4)设立“股权+激励”的产业发展基金。

2、梦想小镇政策介绍。(1)三年内,对于经核准的梦想小镇企业,为其提供人均10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50平方米的免租金办公场地。(2)企业经核准后,可申请三年累计最高30万元的商业贷款贴息。(3)对于获得首轮300万元及以上融资的梦想小镇企业,增加两年免租期,单个企业最高可享受五年免租期。同时,三年内给予企业60%的物业、能耗补贴。(4)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投向进驻企业,支持企业创业创新。

(三)平台有搭建。“三镇三谷”的建立是创业创新类企业落户杭州重要的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办公场所等一系列的创业硬件条件。云栖小镇紧扣科技发展的脉搏,以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和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两大平台为载体,力争打造“中国云谷“。杭州云计算产业园是以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和服务基地,云计算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为目标,重点发展培育以云计算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力争形成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高度集聚区;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是由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合作共建,拟依托阿里云计算平台,集聚上千家创新科技类企业,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建立创新型企业的生态圈,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力争把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创新基地。梦想小镇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在摸清底数、确定目标、明确步骤的基础上,编制梦想小镇发展规划,并认真做好建设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并向耦合衔接,做到主体办公、配套设施先建设后筛选项目和创业公司进驻。

(四)人才有集聚。集聚创业创新的关键是吸引创业人才的集聚。一手抓产业公共交流服务平台建设,小镇举办各创业大赛、电子商务论坛、云服务论坛等活动,为各企业之间交流和企业自身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搭建平台,从生产性服务方面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手抓各小镇等品牌建设和周边生活类项目,从生活性服务业方面为人才集聚提供优良的环境,形成生活休闲、环境优美的生活圈来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云栖小镇通过“云咖啡”、“IT茶馆”等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以及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借助信息产业工程师、开发团队等高端人才开办的个人工作室,实现工程师在园区的独立办公,促进高端人才与入园企业的双向服务与需求,打造园区独特的工程师社区。定期举办云计算产业发展论坛、讲座、展会等相关活动,吸引行业知名人士现场交流互动,不断凝聚创业创新氛围。梦想小镇邀请国家知名专家、企业家对进驻企业进行考察评估,并聘请多位国家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评估小组,经常性指导和推动创业创新工作,有效发挥智囊团作用。在做好引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好留才、用才、助才的新篇章,创新引才模式,继续加强与名校名会、大院大所的联系,持续拓展引才留才平台,力争实现院士级人才、海外科研院所招引的新突破;建立对新评审项目落户率的动态跟踪机制,加快人才创业项目实质性落户,并为人才落户提供充沛的承载平台和健全服务保障;完善服务体系,把人才服务工作向细化、量化方向纵深推进。

(五)服务有针对。为进一步完善服务创业创新的工作体系,杭州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市领导联系重点创业小镇和创业园区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通过设立管委会,建立组织联系网络、组织支持创业创新业务培训、开通创业创新项目绿色通道、开设投资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等多种手段,有力推进创业创新整体工作的快速、高效。

三、几点启示

一是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要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蹲点调研,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可跨越相连接的几个镇街,划出一定的区域,准确定位,科学编制。必要时,聘请专家学者审查把脉,使规划能够实实在在落地生根。

二是高起点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和功能分区要求,政府优先启动先导区,带动周边地块的社会资本投入,同时辅以一定地块的高品质商业开发,完善功能配套。

三是高起点经营。创业创新类小镇要具有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独特的创业理念吸引企业到来,富集的创业资源能留下企业和创业者。因此创业创新园区开发涉及面广,具有极强的市场性和专业性,因此必须有一个专业的优秀操盘手和经营团队进行全面策划和整体开发。

四是高起点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企业主体力“三力合一”作用,着力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商会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发展联动,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工作。

四、德令哈市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设想

(一)规划入手,科学谋划。一是从推动全市创业创新工作的角度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高标准编制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二是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区,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合理确定开发建设范围,做好与镇街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相融;三是统筹安排,分步实现规划目标,按照招商进度和资本投入能力,科学提出预期目标,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分年,逐批建设,将总体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

(二)做好选址,打造精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业创新小镇的选址要考虑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服务便利等因素。建议德令哈市要将创业创新小镇建在巴音河畔两侧从格尔木桥至都兰桥段,跨越河东、河西两个街道,取名为星空小镇(暂定名),意为高原新城,星空闪耀,高原新城似辽阔的夜空,容纳着闪烁光芒的新星创业企业,政府投入可优先启动半步桥地块作为星空小镇先导区。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考虑德令哈市财政资金的现状。积极整合国家专项资金和援青资金,推进星空小镇先导区硬件建设。二是加大招引力度,以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质的创业资源、优惠的税收政策,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开发周边地块。三是德令哈市政府成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采用“奖励+股权”等形式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和人才创业。

(四)完善机制,政策扶持。一是把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到全市总体工作的大局中,由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建设,必要时成立专门的工作办公室;二是加强与杭州市创业创新类小镇的联系,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行业领军人才作为特邀顾问,指导和把关小镇开发建设运作工作;三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融资、办公房租金、税收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五)持续发展,强力推进。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这项工作是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的事业,要明确目标任务,强势予以推进。通过培养一批熟悉创业创新产业体系的专业人才,增加一批创业创新类的就业岗位,带动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使德令哈市跟上未来产业发展的步伐,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查看。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研修班,全市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除聘请专家和当地领导进行授课以外,还组织学员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现场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5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考核、验收命名”,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如何创建等作了具体规定,目前,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再如杭州市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与“特色镇”,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特色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特色小镇”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社区特征,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载体。“特色小镇”区块概念更强,它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导向:根据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将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具体要求:

空间规范围,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规定每个特色小镇都要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凸显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投资规模,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须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此外,浙江省还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镇必须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则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政策支持:

在组织协调方面,建立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厅、建设厅、商务厅、文化厅、统计局、旅游局、省政府研究室、省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为创特色小镇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土地资源保障方面,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新增的建设用地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规划目标的特色小镇,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则按60%奖励。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财政支持方面,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

二、浙江省推进特色镇建设的几点启示

目前,浙江省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全国千强镇浙江已占三分之一。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为我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下:

一个产业(一个特色)。特色小镇以一个产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做真正的产业集聚。浙江提出,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集中、专业化强、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引进资本、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市虽然也强调“一镇一业、错位发展”,但实际乡镇产业集中度较低,有的虽有特色产业,但市场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以低端为主,如头桥镇医疗器械特色产业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液产品,杭集镇日化特色产业主要生产宾馆一次性洗漱用品等。

一个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浙江提出,每个特色小镇均应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重点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政策完善等工作。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提供规划、土地指标、税收返还(有税收才有返还),不但减轻了政府负债压力,也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与分工。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以阿里巴巴为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基于云计算产业的特色小镇;嘉兴海盐核电小镇围绕秦山核电站,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中国核电城”;衢州龙游红木小镇则由年年红家具(国际)集团公司投资80亿元建设等。这种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运作方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融资难的问题。

一个区域(打破行政管辖权)。此次浙江出台的《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的最大突破,就是明确了特色小镇既可以设在市区内,也可以依托乡镇传统特色产业设在乡镇工业区或者某行政村里,且面积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体现了“小而精”的理念。如杭州市9个特色小镇中有5个位于城市区域内,这既有利于提高投资密度,又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相比我市城镇化的传统理念,重点抓乡镇经济发展,容易忽略城市对城镇化引领带动以及城市产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作用,如江广融合地区虽属市区范畴,但也可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一个运作方式(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浙江明确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借助企业招引企业,通过产业集聚产业,政府主要做好规划编制、完善政策、设施配套、评估奖惩等,大部分特色小镇成立了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展沟通协调与服务,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

三、对推进我市乡镇特色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实力总体较弱,2014年全市乡镇GDP在2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50.7%,GDP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15.49%,急需要通过特色发展,做优做特进而做大培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初步提出了“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特色镇”,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我市下一阶段推进乡镇特色发展有两条路径,对比如下:推进特色镇建设其优势是符合省“十三五”规划对乡镇发展的要求,若“十三五”期间我省出台特色镇建设扶持政策,我市可迅速对接争取,且乡镇整体推进组织领导有力,打造成功后对乡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明显;不足之处是乡镇整体推进投入大、周期长,在各乡镇现有经济结构下,形成显著特色困难,我省是否出台扶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优势是从规划策划以及建设规模、周期和投入等方面来看易于打造,其形成的特色更加集中和显著,示范效应明显,且有成法可学;不足之处是小镇建设更多依靠市场运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缺乏省级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地方招商引资压力较大。

当前,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整体推进特色镇建设难度较大。而各乡镇在原有基础上,打造特色小镇,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与原来发展特色、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更加符合当前乡镇发展实际需求,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下一阶段,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

一是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在《扬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5-2020年)》、《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基础上,加快推进《扬州市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扬州市城乡统筹规划》及各县(市)规划编制工作,学习浙江省特色小镇做法,启动编制重点中心镇、特色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扩大“美丽乡村”村级规划编制范围,形成市、县(市)、镇(乡)、村四级较为完整的城镇规划体系。

二是出台乡镇特色发展工作意见。围绕培育特色小镇,出台培育相关工作意见,针对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批准等程序,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科技创新型、金融服务型特色小镇,打破行政区划,在市区、县市城区的周围或部分乡镇,探索设立一批特色小镇进行培育。如宝应县曹甸镇可围绕教玩具产业设立“教玩具小镇”,仪征市月塘镇可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和捺山生态公园打造“生态休闲小镇”,江广融合地带可围绕信息和文化产业打造“信息小镇”、“文化小镇”等。

三是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整合成员单位资源力量,制订完善加快城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的政策意见。同时推动各县(市、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组织领导机构等。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创建模式,研究制订我市特色小镇创建标准、考核办法,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创建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四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市级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所含子项目可享受重大项目优惠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出让收益共享机制,将建设用地不紧张的一般乡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所在县(市)的特色小镇所在地。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划定边界范围,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所在市和县(市)国土部门可适当给予指标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按照市区每年1亿、县(市)每年5000万的盘子,分别设立市区和县(市)特色小镇培育专项引导资金,按照20%的比例给予补助,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优先考虑特色小镇需要。对特色产业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推动商业银行、市金融集团、小贷公司为小城镇提供中长期贷款,各级财政视项目情况给予利息补贴。

五是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继续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和乡镇申报国家、省级新型城镇化及相关试点,重点支持高邮市、氾水镇、月塘镇、邵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做好试点总结提炼及深化拓展工作,将培育特色小镇工作与国家、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创新现行,在全市乡镇中发挥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第五篇:关于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4月中下旬,市发改委调研组深入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北湖区石盖塘镇等地就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郴州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2015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2015年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2016年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浙江特色小镇先进经验及做法

浙江省从2014年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获得了习总书记、克强总理、高丽常务副总理等多方肯定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2015]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一是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 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二是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三是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四、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5.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切实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小镇居民提高认识,自觉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小镇真正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外一致、人与自然协调的亮丽风景线。鼓励新闻媒体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对我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邀请国内外主要媒体前来考察、采访和报道,组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吸引力。

下载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级特色小镇状况调研报告

    江苏省级特色小镇状况调研报告 2017年5月,江苏公布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力争为江苏转型发展探路。为反映全省特色小镇建设进展情况,省统计局联合13个设区市统计局展......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全文5篇)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浙江大......

    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召开,为中国城镇化走向献计献策 8月22日,2017特色小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金诚集团主办,清华大学PPP研究......

    特色小镇名录(优秀范文5篇)

    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发布 105个小镇入选 和顺古镇。新华社记者 李琰 摄 新华网昆明6月16日电(罗春明)云南省16日正式向社会公布《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共有105个小镇......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精选合集]

    特色小镇申报材料一、申报名称:中国﹒鸡鸣山文化小镇(下花园区)二、占地面积:规划面积约 7000 亩(4.66平方公里),建设面积 4300 亩(2.86平方公里)。三、基本情况:中国鸡鸣山文化小镇......

    【特色小镇】东海水晶小镇

    小镇名称: 规划面积: 基本情况 东海水晶小镇 | 所属产业: 时尚产业 3km² | 小镇位置: 东海县中华北路 东海水晶小镇总占地面积452亩,总投资50亿元;其中一期已建成363亩,投资3......

    浙江特色小镇借鉴

    浙江特色小镇可以借鉴的一些经验 FL 2016-07-28 13:44:39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一个产业园区的一个区,也不是风景区、开发区、......

    全国特色小镇

    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大全 据住建部网站今日消息,住建部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精神和相关规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