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云希望小镇调研报告
以党建为龙头
打造首都模式密云版希望小镇
密云县穆家峪镇位于密云县城东北部,与密云水库相连,处于平原和山区的交接地带,是北京市42个重点镇之一。2010年11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密云县与华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穆家峪镇建设华润希望小镇。希望小镇建设共涉及六个行政村,3296户、6435人,沟峪总面积33084.6亩,其中村庄建设用地3343亩,整个布局在穆九沟峪经济产业带里,全长4.36公里。希望小镇的建设是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党组织、政府、企业、农民“四位一体”合作共建北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创新,开创了“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首都新模式。
一、首都模式密云版希望小镇的特色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北京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首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依然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 1 续扩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多点支撑、均衡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努力使首都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必然要求。
小城镇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加快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推动人口集中居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全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集约高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推动郊区非农产业集群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城乡劳动就业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城市外迁人口和农村转移人口在小城镇集中居住,实现城乡社会管理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改变当前中心城一枝独大的发展格局,在全市范围内科学布局产业、合理分布人口,加快形成“国际化中心城——现代化新城——特色化小城镇——社区化新农村”的新型城镇体系。
穆家峪镇华润希望小镇就是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中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尝试,是“三个北京”发展战略的有力实践。希望小镇既是密云县的一号工程,也是北京 2 市的重点工程。在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县镇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进展顺利,初步探索出一条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密云希望小镇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承担首都城市功能的小城镇建设。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城市产业和功能需要不断向郊区扩散。密云希望小镇地处密云水库生态涵养区,具备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小镇积极发展资源节约、技术密集、功能多样、品质安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以及适合农村特点的服务业和制造业,满足城市商品市场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而且充分利用城市的资本、人才和科技等资源优势,使农业由生产拓展到生态、社会和生活等多方面。
二是体现人文、科技、绿色理念的小城镇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首都新的发展目标。休闲农业是人文北京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精品农业是科技北京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绿色北京的必然要求。希望小镇建设充分考虑当地区域优势和环境特点,在住宅建设中,大量应用新能源技术和节能环保材料;在产业规划中,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林下经济、特色养殖等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是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小城镇建设。希 3 望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新民居建设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农民的居住习惯和后期开发利用,努力把改善居住条件和发展民俗旅游联系到一起,统筹考虑,精心实施。农民的集中居住,带来的不仅是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有利于公共服务资源集约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通过宅基地置换,为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后期各项产业项目的落成,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二、以党组织引领构建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首都模式密云版的希望小镇,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作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建结合产业、聚合组织、整合资源、融合力量的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理念先行、组织覆盖、作用贯穿、功能辐射实现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步与合一,通过党组织引领确保项目建设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农民满意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让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党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让农民感觉到“有了共产党,就是不一样”。“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基础是党组织重构,关键是党组织引领,核心是实现农民利益,根本目的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高起点顶层设计,在统筹谋划上引领。首都模 4 式密云版的希望小镇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吕锡文同志在学习借鉴广西百色希望小镇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引入建立的,作为组织部长推进这一项目,旨在破解郊区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难题,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党组织引领是希望小镇建设的“魂”。一是理念驱动。为了探索党组织如何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希望小镇建设按照“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设计,根据首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形势任务,立足小城镇建设,引入国有企业优质资源,以“党组织+产业”为发展模式,重塑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创新经营模式和治理模式,在党的建设引领下建立政府、大型央企、农民合作共建新农村的新机制,从起点上实现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一。二是组织驱动。为把希望小镇建设成极具发展活力和鲜明特色的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党组织通盘考虑、超前谋划,统筹设计了组织框架和发展模式。建设过程也立足各级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市领导密切关心,按工期指导协调;市有关部门全力帮助,积极选派干部、人才并配置各种资源;密云县镇村各级党组织植入到希望小镇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和每个节点上主动作为。这样,党组织和项目紧紧“捆绑”在一起,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切实体现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始终。三是 5 目标驱动。希望小镇建设突出农民主体,项目决策、民居设计、产业规划、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尊重农民的意愿,最终实现农村“住房根本改善,集约土地入股,整体环境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民生保障加强”,实际上是一项民生工程。民生连着民心。党组织引领发展,将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为“住有宜居、劳有多得、业有支撑、地有增效、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的多赢目标,就从根本上将党组织和农民、党的建设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服务群众的核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变民生工程为民心工程,通过新农村建设充分坚定广大农民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二)大纵深体系重构,在组织领导上引领。在希望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区域内农民集中上楼,产业升级转型,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新变化对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也必然要求从纵深上进行体系重构,整合各方力量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体系,以党的组织全覆盖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密云县围绕希望小镇的建设、管理、服务、运营等创新设计党组织架构。在县级层面,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的希望小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发改、土地、规划、住建等相关部门成立综合、党建工作、产业发展、政策集成、新农宅建设、社会建设、市政建设 6 协调等职能工作小组,负责总体协调推进希望小镇建设。在镇级层面,组建希望小镇党委(管委会),由穆家峪镇党委书记任书记,镇长、镇党委副书记、华润项目经理、副镇长任副书记,在县委总指挥部领导下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并成立项目宣传、组织建设、民主建设、产业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协调、信访维稳协调等工作组(党小组),协调项目建设。同时,建立党委联系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党员干部培训机制、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在村级层面,根据小镇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拟在区域范围内成立村级党总支,下设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等,在产业链上依托企业建立党支部并成立党总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也相应建立党总支和党支部,实现在项目建设的每个节点上都有党组织,每一个党组织都能够发挥作用,并将各类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构建职能,希望小镇纵向的三级结构、横向的各个节点、党建制度和机制的保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各种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有效实现农民主体、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多方位组织共建,在实施推进上引领。创新组织设置形式为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打下了静态的结构基 7 础,而创新组织建设模式则为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创造了动态的功能机制。希望小镇按照“以服务促建设、以共建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开展党的建设,以组织共建整合资源,以组织示范推进项目,在希望小镇整体设计、分步推进的过程中,党组织始终做到空间方位和时间节奏上的引领发展。一是党委共建。项目开工伊始,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和穆家峪镇党委结成共建对子,积极探索全方位、多领域的战略合作模式,将华润集团资金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与穆家峪镇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有机结合,转化成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优势,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共促进”、“双提高”。二是党支部共建。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基层党支部也和穆家峪镇阁老峪村、西穆家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和党员在各个领域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展示新风采,共建新农村”主题党日等活动,教育引导双方党员要树立“务实、高效、创新”的团队精神,为项目建设提供党建助力。三是党组织示范。“希望小镇”项目是在农村开展小城镇建设,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让农民接受起来并不容易,他们往往存在着顾虑、表现出观望。在希望小镇前期筹备和一期建设中,镇村党组织在涉及到农民的土地流转、房屋拆迁和农村的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通过组织共建等时时处处示范引 8 导,以党组织先行带动各种组织和广大群众后效。通过党委与支部层面的组织共建,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构建了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以基层党建新格局带动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党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四)全过程发挥作用,在服务管理上引领。“希望小镇”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程,也是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样板工程,目标大、要求高、任务重、困难多,推进工作既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组织引领作用落实在服务管理职能上。一是服务农民。穆家峪镇阁老峪村建立了干部联片、党员和村民代表包户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在宣传发动、土地流转、地上物补偿、维护稳定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组建了党员服务队,党员根据项目建设的进展实行动态承诺;党组织严格推行民主决策“八步法”,以票决方式通过“希望小镇”建设项目,几上几下征求群众在建设方案、户型设计、产业规划等方面的意愿,切实保证农民利益。二是服务企业。将企业方党员纳入希望小镇党委成员并担任副书记,将建设方党员纳入项目组党支部,并选举出代表出席镇的党代会,以组织方式吸纳企业参与项目运营;建立党员质量监督队,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一起监督保障新民居建设工 9 程质量,服务企业做好工程建设;通过党组织集成政策、制定机制为投资企业、施工企业等提供服务,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三是服务项目。以次序动员机制推动项目开展,党员带头签订协议,并积极做好亲朋好友的工作,顺利完成土地流转,没有出现抢栽抢种和上访,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党支部通过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和企业进行沟通协调,按照“一均等三优先”原则(即村民利益均等化、优先安排土地已流转的劳动力就业、优先安排企业所在村民小组的劳动力就业、本村的劳动力就业优先)达成用工协议,既满足了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又解决了农民的就业。在希望小镇建设中,在党组织全程植入和党员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全过程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以党组织在服务管理上的引领保障维护农民的主体性、调动激发企业的主动性,具体实现“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
三、希望小镇探索实践的思考与启示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既涉及思想观念和政策措施的转变,也涉及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既涉及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涉及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调试。希望小镇的建设是党组织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范例,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加以研究,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 10 个方面启示。
(一)坚持党组织引领,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力量。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北京虽然整体发展格局是“大城市、小农村”,但农村、山区面积大,农民比重和整体素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三农”工作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尤其要重视发挥党组织的规划统筹作用。通过规划来拓展空间、配置资源,大力推进首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是我们的责任所系和使命所在。希望小镇按照“党组织引领、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把产业支撑作为关键,把基础建设和建设美好家园作为重点,通盘使用党建阵地,加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整合,进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政治资源与执政基础。在北京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要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转化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全局和新的历史高度认识北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11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带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新形势下,只有把党组织对城乡统筹的主导作用转化为促进农民群众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城乡资源要素上的基层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建设实践,才有事办功倍的效果。希望小镇坚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最终实现增进农民群众民生利益的目标。我们认为,在建设首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一是要组织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按照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和区县功能定位,按照自愿、民主原则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资源节约、技术密集、功能多样、品质安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适合农村特点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二是要工作创新,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程和产业中拓展党的工作。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因地制宜,或跨区域联合建立党组织,或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或“结对共建”,创新组织设置,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延伸党建触角。三是要推动 12 发展,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产业上。“群众要致富,党员来引路”。党员带头致富,并在联系服务群众、助推产业发展、引领群众致富增收中充分彰显党员先进性。四是要加强培训,把农民培养成人才。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他们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本领。
(三)创新管理模式,重塑组织设置,是扫除城乡二元制体制障碍的重要保证。随着城镇化建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农民思想观念、城乡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农村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和创新与农村社会阶段变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成为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如何处理农民身份转换、农村产权和债权债务问题,如何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如何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如何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架构,都是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课题。我们认为,在首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政策帮扶力度,让农民合理享有土地增值收益,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成为有职业的农民和有土地的市民,过上体面的生活。二是建立、完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调动社会、群众参与乡 13 村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强化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强化农村社会矛盾的调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矛盾动态协调化解机制,妥善处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培训,使广大农民了解当前的形势、摆正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适应城镇化后的工作需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转变生活观念,引导其成为具有现代思想意识和能够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的新型农民,实现“人与思想同上楼”。
(四)坚持市场机制、政策支持和产业创新,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小镇现代农业的建设上紧紧抓住农业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发挥其特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形成党政主导、农民做主、市场运作的创新性建设机制,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北京农业的现在与未来,既要瞄准国际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农业,又要从本国国情、市情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都市型农业。一是依托郊区资源发展生产,以市民的多元化需求和城市发展要求为导向,由单一型生产向生活、生态型多功能转变,培育区域特色的 14 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配置城乡资源要素上的基层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大幅度增效、农民大幅增收。二是依靠科技进步,运用现代手段,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是首都新农村成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辐射的腹地、市民休闲旅游度假的胜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三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系统,使之符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圈层布局,丰富市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使农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相互依托,互相促进。四是加强政策支持和政策创新,积极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北京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首都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资源优势,通过开展结对帮扶、专项对口支持、资金或实物扶持、开展志愿推进行动等方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完善新农村建设有关土地、规划、产业发展和人才等配套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密云希望小镇的建设不仅承载了穆家峪镇6个行政村全体村民的致富希望,同时也承载了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对于希望小镇建设经验要不断总结和提炼,并可成功复制到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中。
第二篇: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组建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镇长和城建办人员任工作员,全程负责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2015 年,建设成容纳 400 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 4 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 38 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区配套建设工作,投资 15 万元建设城镇化小区灯光篮球场,投入资金 500 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15 万元安装路灯 60 盏;投入资金 270 万元建设了上下水系统;投资 935 万元完成城镇化小区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资金 300 万元修建垃圾处理场。镇区内硬化路面 14 公里,绿化、美化铺满盖严,投资服务设施完善,有公共服务大厅、客运站、邮政、银行等服务设施。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情况
我们秉承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宜业人文环境的理念,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镇村布局。
(一)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产业特色
一是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农林渔类产品生态绿色品牌。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实验控制中心、智能温室、阳光节能温室、阳光大棚、菌类栽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
二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境内蜂蜜山、兴凯湖、21 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自然旅游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的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游”、“农家游”;通过对镇域内蜂蜜山景区、白鱼湾景区、莲花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新建、扩建、修缮、整合挖掘历史文化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企业资源“三资融合”。因地制宜,精准导入特色产业,引进
勤农饲料加工、蜂蜜山水泥管厂、黑龙江湖润湾田观光蔬菜棚室、莆田系养老养生等产业项目。
2、带动作用
全镇 83 条渔船,近200 户农家游,直接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 3000 人,实现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增加了农业产业附加值,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推进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协同发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
(二)营造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1、土地利用情况
建设成容纳 400 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 4 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 万平方米;引进的勤农饲料加工项目、湖润湾田太阳能温室果蔬项目可带动 300 人就业,同时在洽谈利用 8 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引进莆田系资金开发养老养生产业。
2、项目建设情况
先后引进投资 6000 万元占地 1.6 万平方米的兴凯湖水产品加工厂、投资 8200 万元占地12.2 万平方米的勤农饲料加工厂、投资 1250 万元的良好湖泊项目、投资 700 万元占地 1.1万平方米的蜂蜜山水泥管厂和投资 3 亿元的黑龙江湖润湾田田园综合体项目;新建完成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投资 500 万元新修硬质路面 8.35 公里和村级文化广场 9 个、完善了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80 万元在莲花、蜂蜜山 2 个景区建设公共厕所 3处 190平方米。
3、主要成效
白鱼湾镇南依兴凯湖,北倚蜂蜜山,境内有 21 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气候宜人,是一处生态旅游区。镇区环境优美,水泥硬质路面通村通户,街道整齐,卫生优良。2016 年,投入资金 300 多万元,建成湖沿村和蜂蜜山村 2 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安装太阳能 138 户,安装路灯 140 盏,新建铁栅栏 1 万延长米,修建组组通、户户通硬质路面 5.7 公里,石砌明排 2.2 公里,新建花坛 2 个,全镇 9 个村 2 所学校全部完成文化广场建设。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保护
在蜂蜜山建设 7000 年前新开流文化陈列馆;挖掘出黑龙江省兴凯湖冬捕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徐义宝,把渔民传统的每年祭祀活动演变为今天的“渔猎把头节”;春季开湖季节有“开湖节”、“杏花节”等活动。
2、文化传承
在蜂蜜山建设 7000 年前新开流遗址文化陈列馆,每年在兴凯湖边进行“渔猎把头节”祭祀活动,乡村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弘扬传统文化,在杏花开放季节举办“杏花节”,让群众在享受高雅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开发胜利村祥发东庄园东北抗联国际交通站红色遗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主题教育,引导全镇干部群众继承革命传统文化、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和北大荒精神、弘扬革命传统美德。
(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1、基础设施建设
镇内交通便利,修建了组组通、户户通硬质路面 5.7 公里,石砌明排 2.2 公里。2015 年投入资金 500 万元,新建村级文化广场 3 个,新上太阳能路灯 85 盏,新修硬质路面 8.35 公里,完善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全镇修整边沟、平整树台 12 万延长米,栽种花草 10 万株,紫穗槐 20 万株,新建铁栅栏 6000 延长米,安装太阳能 135 户,新建花坛 2个。2016 年投入资金 300 多万元,建成湖沿村和蜂蜜山村 2 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安装太阳能138 户,安装路灯 140 盏,新建铁栅栏 10000 延长米。投入资金 500 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各一处。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全镇 9 个村 2 个学校全部完成文化广场建设,新修硬质路面 14 公里,完善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修石砌明排 2.2 公里以及公共服务大厅、供水供热设施、污水处理站、垃圾处理站和 6000平米集贸市场。
(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1、规划建设管理创新
一是规划为纲。制定了《白鱼湾镇加快培育建设特色小镇总体规划》,立足我镇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准确定位我镇在农业、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挖掘产业优势、旅游特色、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小镇。
二是宜居为先。坚持精而美,按照节约集约发展、“多项融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的环境优势和存量资源,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等空间布局,规划区域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一般控制在 1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不超过规划面积的 50%。
三是产业为根。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带动本地发展的产业项目,以产业带动小镇发展。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 500 栋阳光温室生产绿色果蔬、集结镇边 280 公顷耕地与京都集团开发湖边鸭蛋、溜达鸡等绿色养殖业,走订单农业发展之路;依托 3 万亩水田发展生态农业,培育有兴凯湖特色的鱼湾香稻。
四是特色为本。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整合镇内蜂蜜山景区、白鱼湾景区、莲花旅游景区,利用绿色蔬菜开发生态菜馆,打造集吃住玩于一体的“民宿游”“农家游”特色旅游项目,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业。
2、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建有综合服务大厅,以“便民利民、公正规范、廉洁高效”为目标,推行四个一(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水、给一个满意的答复)的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镇村便民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将行政许可项目全面纳入服务中心,权力下放,实行窗口服务,做到窗口受理、全程代办。
二是搭建与群众沟通平台,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临时性救助对象的救助工作,按照首问责任制的要求,限时审核发放,减化程序,方便群众。
三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对纠纷重点村、重点户、重点人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为核心,以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大力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引进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集约土地 1500亩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集体流转土地的农民在土地收益不减少的情况下进入企业打工,每人每年可增加 3 万元收入。企业产品采用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模式。线上销售主要使用 PC网上平台(公司主网站商城)、天猫旗舰店、京东一号店、顺丰优选、追味寻源、移动端微信公众商城等网上平台,主要营销大米,粗加工干菜,杂粮,山珍(菌类、干果等)白鱼湾香鸭蛋,白鱼湾湖产品等;线下销售主要利用礼品团购、商超、大宗贸易供货等方式进行,主要营销蔬菜类等不易保管的产品。
4、省、市、县支持政策
市政府对落户小镇的产业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免收一切手续审批费用,三年内不缴纳地方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当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内涵有待提升。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没有文化创意,缺乏个性和特色。
2、要素制约较为突出。我镇土地指标十分紧缺,远远无法满足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小城镇要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来提高其建设标准、档次和品味,但目前我镇比较缺乏这类人才,现有的技术人员也已适应不了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
3、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资金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第三篇: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查看。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研修班,全市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除聘请专家和当地领导进行授课以外,还组织学员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现场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5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考核、验收命名”,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如何创建等作了具体规定,目前,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再如杭州市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与“特色镇”,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特色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特色小镇”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社区特征,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载体。“特色小镇”区块概念更强,它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导向:根据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将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具体要求:
空间规范围,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规定每个特色小镇都要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凸显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投资规模,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须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此外,浙江省还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镇必须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则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政策支持:
在组织协调方面,建立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厅、建设厅、商务厅、文化厅、统计局、旅游局、省政府研究室、省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为创特色小镇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土地资源保障方面,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新增的建设用地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规划目标的特色小镇,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则按60%奖励。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财政支持方面,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
二、浙江省推进特色镇建设的几点启示
目前,浙江省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全国千强镇浙江已占三分之一。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为我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下:
一个产业(一个特色)。特色小镇以一个产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做真正的产业集聚。浙江提出,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集中、专业化强、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引进资本、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市虽然也强调“一镇一业、错位发展”,但实际乡镇产业集中度较低,有的虽有特色产业,但市场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以低端为主,如头桥镇医疗器械特色产业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液产品,杭集镇日化特色产业主要生产宾馆一次性洗漱用品等。
一个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浙江提出,每个特色小镇均应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重点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政策完善等工作。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提供规划、土地指标、税收返还(有税收才有返还),不但减轻了政府负债压力,也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与分工。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以阿里巴巴为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基于云计算产业的特色小镇;嘉兴海盐核电小镇围绕秦山核电站,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中国核电城”;衢州龙游红木小镇则由年年红家具(国际)集团公司投资80亿元建设等。这种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运作方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融资难的问题。
一个区域(打破行政管辖权)。此次浙江出台的《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的最大突破,就是明确了特色小镇既可以设在市区内,也可以依托乡镇传统特色产业设在乡镇工业区或者某行政村里,且面积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体现了“小而精”的理念。如杭州市9个特色小镇中有5个位于城市区域内,这既有利于提高投资密度,又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相比我市城镇化的传统理念,重点抓乡镇经济发展,容易忽略城市对城镇化引领带动以及城市产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作用,如江广融合地区虽属市区范畴,但也可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一个运作方式(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浙江明确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借助企业招引企业,通过产业集聚产业,政府主要做好规划编制、完善政策、设施配套、评估奖惩等,大部分特色小镇成立了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展沟通协调与服务,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
三、对推进我市乡镇特色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实力总体较弱,2014年全市乡镇GDP在2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50.7%,GDP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15.49%,急需要通过特色发展,做优做特进而做大培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初步提出了“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特色镇”,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我市下一阶段推进乡镇特色发展有两条路径,对比如下:推进特色镇建设其优势是符合省“十三五”规划对乡镇发展的要求,若“十三五”期间我省出台特色镇建设扶持政策,我市可迅速对接争取,且乡镇整体推进组织领导有力,打造成功后对乡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明显;不足之处是乡镇整体推进投入大、周期长,在各乡镇现有经济结构下,形成显著特色困难,我省是否出台扶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优势是从规划策划以及建设规模、周期和投入等方面来看易于打造,其形成的特色更加集中和显著,示范效应明显,且有成法可学;不足之处是小镇建设更多依靠市场运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缺乏省级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地方招商引资压力较大。
当前,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整体推进特色镇建设难度较大。而各乡镇在原有基础上,打造特色小镇,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与原来发展特色、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更加符合当前乡镇发展实际需求,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下一阶段,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
一是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在《扬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5-2020年)》、《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基础上,加快推进《扬州市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扬州市城乡统筹规划》及各县(市)规划编制工作,学习浙江省特色小镇做法,启动编制重点中心镇、特色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扩大“美丽乡村”村级规划编制范围,形成市、县(市)、镇(乡)、村四级较为完整的城镇规划体系。
二是出台乡镇特色发展工作意见。围绕培育特色小镇,出台培育相关工作意见,针对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批准等程序,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科技创新型、金融服务型特色小镇,打破行政区划,在市区、县市城区的周围或部分乡镇,探索设立一批特色小镇进行培育。如宝应县曹甸镇可围绕教玩具产业设立“教玩具小镇”,仪征市月塘镇可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和捺山生态公园打造“生态休闲小镇”,江广融合地带可围绕信息和文化产业打造“信息小镇”、“文化小镇”等。
三是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整合成员单位资源力量,制订完善加快城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的政策意见。同时推动各县(市、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组织领导机构等。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创建模式,研究制订我市特色小镇创建标准、考核办法,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创建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四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市级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所含子项目可享受重大项目优惠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出让收益共享机制,将建设用地不紧张的一般乡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所在县(市)的特色小镇所在地。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划定边界范围,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所在市和县(市)国土部门可适当给予指标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按照市区每年1亿、县(市)每年5000万的盘子,分别设立市区和县(市)特色小镇培育专项引导资金,按照20%的比例给予补助,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优先考虑特色小镇需要。对特色产业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推动商业银行、市金融集团、小贷公司为小城镇提供中长期贷款,各级财政视项目情况给予利息补贴。
五是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继续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和乡镇申报国家、省级新型城镇化及相关试点,重点支持高邮市、氾水镇、月塘镇、邵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做好试点总结提炼及深化拓展工作,将培育特色小镇工作与国家、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创新现行,在全市乡镇中发挥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第四篇:关于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关于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2016年5月,按照浙江省援青指挥部陈伟指挥长的指示精神,德令哈市援青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许德清带队,走访了杭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进行考察学习,了解掌握了一些情况,并作了一些思考。
一、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情况
杭州市近些年正在打造一大批有本地特色的创业平台,比如互联网创业小镇、基金小镇、云计算小镇,进一步集聚风投、基金和创业人才。杭州的“三镇三谷”(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谷、西溪谷和传感谷)正是这样的创业平台,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推动互联网创业,还是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都为“三镇三谷”带来了新契机、增添了新动力。本次的调研考察着重对“三镇”中的云栖小镇和梦想小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云栖小镇考察情况
云栖小镇,是杭州市西湖区计划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地处之江核心区块,园区规划用地3415亩,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万平方米,预计3年内逐步会有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可以用于发展。园区内现已有涉云企业80多家,包括有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目标通过3-5年的发展,在那里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涵盖云计算应用,如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以上。另外,在“云栖小镇”里,将建一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IT信息产业历史博物馆,展示以云计算为特色的互联网IT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跟阿里云公司合作,园区里还将成立一个阿里云技术学院,为园区企业提供云计算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
(二)梦想小镇考察情况
梦想小镇”坐落在杭州市西部余杭区,是在国家号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背景下,依托余杭区未来科技城蓬勃的产业前景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和创新资本集聚高地。2014年9月,“梦想小镇”正式启动建设,并明确了“双镇联合”的发展思路,即打造互联网小镇、天使小镇。其中,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企业;天使小镇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着力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梦想小镇在空间布局上,按创业办公空间、精神文化空间、世俗生活空间三个1/3来设置,理念是“先生态、再生活、再生产”,得到了很多企业共鸣,阿里巴巴淘宝城、中国移动4G研究院、奥克斯研究院等项目已入驻。小镇的梦想是,力争在3年内积聚大学生创业者10000名,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及投资机构300家以上,资金管理规模达1000亿元,金融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
二、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做法
(一)组织有保障。省、市各级领导坚持把支持创业创新作为推动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和重要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出台了支持创业创新考核实施细则和统计制度,对考核目标进行了任务分解和下达。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杭州梦想小镇调研时强调,梦想小镇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在服务新经济、扶助人才创业上闯出一条新路,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更好地推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由省政府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浙江省天使梦想基金,重点支持梦想小镇优质初创团队。基金采取“资助+期权+激励”的模式,给予每家团队20万元资助,以更好地发挥对创业创新的引导激励作用。杭州市委召开全委会专门制定了智慧杭州2014-2016年的实施方案,明确把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作为杭州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方向。杭州市政府确定在杭州还要创建十个左右创业创新小镇,为创业企业及创业人才提供物理位置、投资基金、服务体系,广泛吸引年轻人,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
(二)政策有力度。为加大对创业创新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杭州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工作意见》和《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3个部门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配套政策,形成了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洼地。同时各创业创新园区通过开展为企业“送政策”活动、召开政策新闻发布会等,向企业和社会进行了广泛宣传。本次考察的创业创新小镇针对不同企业给予不同的政策。
1、云栖小镇政策介绍。(1)给予新设立企业,最高第一、二年给予年房租额10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第三、四、五年给予年房租额5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2)给予新设立的孵化器运营商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并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服务完善的孵化场所。(3)设立的涉云企业,当年实到注册资金每增加1000万元人民币,给予增资部分0.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引进境外投资,实到外资每增加1000万美元,给予增资部分0.3%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4)设立“股权+激励”的产业发展基金。
2、梦想小镇政策介绍。(1)三年内,对于经核准的梦想小镇企业,为其提供人均10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50平方米的免租金办公场地。(2)企业经核准后,可申请三年累计最高30万元的商业贷款贴息。(3)对于获得首轮300万元及以上融资的梦想小镇企业,增加两年免租期,单个企业最高可享受五年免租期。同时,三年内给予企业60%的物业、能耗补贴。(4)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投向进驻企业,支持企业创业创新。
(三)平台有搭建。“三镇三谷”的建立是创业创新类企业落户杭州重要的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办公场所等一系列的创业硬件条件。云栖小镇紧扣科技发展的脉搏,以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和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两大平台为载体,力争打造“中国云谷“。杭州云计算产业园是以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和服务基地,云计算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为目标,重点发展培育以云计算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力争形成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高度集聚区;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是由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合作共建,拟依托阿里云计算平台,集聚上千家创新科技类企业,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建立创新型企业的生态圈,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力争把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创新基地。梦想小镇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在摸清底数、确定目标、明确步骤的基础上,编制梦想小镇发展规划,并认真做好建设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并向耦合衔接,做到主体办公、配套设施先建设后筛选项目和创业公司进驻。
(四)人才有集聚。集聚创业创新的关键是吸引创业人才的集聚。一手抓产业公共交流服务平台建设,小镇举办各创业大赛、电子商务论坛、云服务论坛等活动,为各企业之间交流和企业自身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搭建平台,从生产性服务方面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手抓各小镇等品牌建设和周边生活类项目,从生活性服务业方面为人才集聚提供优良的环境,形成生活休闲、环境优美的生活圈来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云栖小镇通过“云咖啡”、“IT茶馆”等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以及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借助信息产业工程师、开发团队等高端人才开办的个人工作室,实现工程师在园区的独立办公,促进高端人才与入园企业的双向服务与需求,打造园区独特的工程师社区。定期举办云计算产业发展论坛、讲座、展会等相关活动,吸引行业知名人士现场交流互动,不断凝聚创业创新氛围。梦想小镇邀请国家知名专家、企业家对进驻企业进行考察评估,并聘请多位国家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评估小组,经常性指导和推动创业创新工作,有效发挥智囊团作用。在做好引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好留才、用才、助才的新篇章,创新引才模式,继续加强与名校名会、大院大所的联系,持续拓展引才留才平台,力争实现院士级人才、海外科研院所招引的新突破;建立对新评审项目落户率的动态跟踪机制,加快人才创业项目实质性落户,并为人才落户提供充沛的承载平台和健全服务保障;完善服务体系,把人才服务工作向细化、量化方向纵深推进。
(五)服务有针对。为进一步完善服务创业创新的工作体系,杭州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市领导联系重点创业小镇和创业园区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通过设立管委会,建立组织联系网络、组织支持创业创新业务培训、开通创业创新项目绿色通道、开设投资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等多种手段,有力推进创业创新整体工作的快速、高效。
三、几点启示
一是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要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蹲点调研,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可跨越相连接的几个镇街,划出一定的区域,准确定位,科学编制。必要时,聘请专家学者审查把脉,使规划能够实实在在落地生根。
二是高起点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和功能分区要求,政府优先启动先导区,带动周边地块的社会资本投入,同时辅以一定地块的高品质商业开发,完善功能配套。
三是高起点经营。创业创新类小镇要具有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独特的创业理念吸引企业到来,富集的创业资源能留下企业和创业者。因此创业创新园区开发涉及面广,具有极强的市场性和专业性,因此必须有一个专业的优秀操盘手和经营团队进行全面策划和整体开发。
四是高起点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企业主体力“三力合一”作用,着力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商会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发展联动,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工作。
四、德令哈市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设想
(一)规划入手,科学谋划。一是从推动全市创业创新工作的角度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高标准编制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二是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区,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合理确定开发建设范围,做好与镇街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相融;三是统筹安排,分步实现规划目标,按照招商进度和资本投入能力,科学提出预期目标,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分年,逐批建设,将总体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
(二)做好选址,打造精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业创新小镇的选址要考虑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服务便利等因素。建议德令哈市要将创业创新小镇建在巴音河畔两侧从格尔木桥至都兰桥段,跨越河东、河西两个街道,取名为星空小镇(暂定名),意为高原新城,星空闪耀,高原新城似辽阔的夜空,容纳着闪烁光芒的新星创业企业,政府投入可优先启动半步桥地块作为星空小镇先导区。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考虑德令哈市财政资金的现状。积极整合国家专项资金和援青资金,推进星空小镇先导区硬件建设。二是加大招引力度,以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质的创业资源、优惠的税收政策,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开发周边地块。三是德令哈市政府成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采用“奖励+股权”等形式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和人才创业。
(四)完善机制,政策扶持。一是把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到全市总体工作的大局中,由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建设,必要时成立专门的工作办公室;二是加强与杭州市创业创新类小镇的联系,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行业领军人才作为特邀顾问,指导和把关小镇开发建设运作工作;三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融资、办公房租金、税收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五)持续发展,强力推进。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这项工作是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的事业,要明确目标任务,强势予以推进。通过培养一批熟悉创业创新产业体系的专业人才,增加一批创业创新类的就业岗位,带动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使德令哈市跟上未来产业发展的步伐,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原创】重磅报告:聚龙小镇调研报告
【原创】重磅报告:聚龙小镇调研报告
一个楼盘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是让你写篇文章赞美它?是三番五次的来看它?还是心甘情愿在这儿落地工作、在这儿买房安家? 以上全选。
聚龙小镇满足了我们对一个理想社区的全部想象。1项目概况聚龙小镇,位于福建省惠安县西部聚龙山麓。十年前,这里原本是当地经济最为贫穷落后的黄塘镇。而今,这里已成为国内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四大神盘”之首,生活着来自全国30多个省份的6000多户居民。其实它并不是一个行政概念上的小镇,约20000亩的体量,让它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生态宜居社区。聚龙小镇以“森林”、“湖泊”、“运动”、“人文”为主题,规划建设多种配套设施,是一座集养生、休闲、文教、商务、酒店、医疗、运动、人居于一体的综合园区。项目宗旨
以“倾力构建人间桃源真品质人居幸福小镇”为开发理念,打造“最有人情味的生活圈”、“没有陌生,心有所安,情有所归”人间桃源。
据统计,聚龙小镇业主中,福建省的居多,有约39%来自福建省外,港澳台的约3%,约1%来自国外。随着聚龙小镇名声大噪,相信业主构成中省外比例还会更高。
2特色配套青山绿水间的聚龙小镇显得格外秀丽,这里的湖光山色为整个项目增值不少。以50万平米聚龙湖为主的大大小小的湖滨公园有十来个,甘泉湖、逸龙湖、逸翠湖、运动公园水系、桃花源水系、大门口及黄塘溪水系等等,水系面积上千亩。聚龙会客厅信用良品店邻里情厨房龙谷山房小镇教堂聚龙爱心屋业主开心菜园3社群文化 核心价值观
聚龙小镇是一个桃花源,适合在此处喝茶、闲聊、畅谈人生。明德:根植内心的修养;慎独:无需提醒的自觉:自在: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利他: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知行合一:在感恩中用心奉献;呵护家园,我的责任。这里倡导一种“远亲不如近邻,这里没有陌生”的邻里关系。社区公约
我们见面主动微笑问好;我们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尊老爱幼;我们积极参加小镇活动,热心公益,分享快乐……《聚龙小镇文明公约》共有15条,像前三条一样,罗列了业主应有的文明规范。这是成为聚龙小镇业主必须签署的一份公约。这些公约的字句,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公共场合都可以见到,它们或者书写在板报上、粉刷在围墙上,成为中国人公共空间的鲜明特征。当然,这些倡导性的话语,往往只有提示的作用,被人们习惯性地忽视。在日常的社会环境中,如果对陌生人微笑,会不会被误解为有所企图呢。社区生活
有山,有湖,有蓝天,有农田,有健康美食。有从幼儿园一直读到高中的聚龙外国语学校,有方圆几百里水质最好的温泉公园在建。
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将十年心血倾注于此的老板郭无争,不计成本、立志打造一个“有人情味的生活圈”,一个“让现代社会仰望的社区”。他用十年造家园,带领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建设这个占地2万亩的理想小镇、世外桃源,时至今日,他的发心已经成为整个社区的共同信仰!你知道来聚龙最美好的感觉是什么吗?
是当你走近社区门口,整个人忽然放松下来。你知道走进这里之后,遇到的每个人都是亲切、友善的,每个人都会对你露出笑容。你在这里不需要任何防备,你不会丢东西、丢了也能找回来。你会不自觉的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这里人过地净、步行不吸烟,人们约定文明驾驶,不超速、不鸣笛、不开远光灯。
这种心情就像凡人走进佛寺,庄严氛围令人心生敬畏;又像自驾来到以交通文明著称的瑞士,开起车来就自然而然礼让行人。
是的,聚龙小镇已经成功营造出了这样一种人人友善、互相关怀、人人以热情互相照亮的正能量场!这样的氛围在社区配套里更是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这里变得温情、透明。
包括供业主喝茶、写字、交流的聚龙会客厅,厅内供应的商品也是全程自助。小镇家人们时常聚在一起包水饺,过年时还有义工为新装修新入住的邻居们送年货。只要你住在这个社区里,就会时不时收到一些邻居家种的蔬菜瓜果,有时亲自送到你手里,有时悄悄挂在你家门口。为了保护聚龙湖的美丽,每隔一段时间,业主家人们就会自发组织一起去清理湖岸淤泥。逢年过节大家也会聚到广场上吃团圆饭,它又被称为“邻里宴”,因为每一道菜都是由业主家人们亲手做好、端过来与邻居共享的。上图右上角是一句小镇标语,上面写着,“人过地净,呵护家园,我的责任”,还有一条“远亲不如近邻,小镇没有陌生”。类似的宣言在聚龙小镇随处可见。对于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助人和分享就是最快乐的事,最令他们骄傲的一句话则是,聚龙小镇我的家!
他们在各种场合下说着这句话,总是难掩脸上的幸福。老板郭无争曾在一次访谈中跟许多学者、专家说过一句玩笑话:我想让聚龙小镇成为一个能够改变坏人、坏习惯的地方!说是玩笑,却又确实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4商业模式聚龙小镇没有投放任何广告,但它在整个地产圈早已声名鹊起。2016年一整年,同行业共5000多人来到小镇参观考察,其中绿城地产来了近100批次近2000人。国内知名的地产公司,包括保利地产、恒大地产和万科地产纷纷来这里考察,期望将聚龙小镇的社区建设经验借鉴回去。?老带新比例极高
聚龙小镇2015年,成交426套,其中老带新397套,占比为93.2%;
2016年春节期间,成交36套,老带新比例为35套,占比为97.2%;老带新还有一个特点,因为其购买者有39%为福建省外人士,所以,经常出现一人定居带动一群人来定居的现象。
?营销费用占比极低
一般的开发企业,营销费用如果能控制在2%一下已经是相当给力;2015年,营销费用占比为0.12%,其中销售提成占了其中53%。?员工幸福指数高
老员工的比例高,工资也高于平均水平;从来不用担心被业主拉横幅,反而常常可以从业主中收获感恩;营销总监不用背负销售指标的考核,工作重心是为业主提供最好的服务。2016年底,一场主题为“社区治理再造中国公共文明”的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聚龙小镇的现象,是这次研讨会的焦点。有学者在发言中谈到,跟国外城市比较起来,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社会组织发育滞后,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治理方式薄弱,城市缺乏对人的尊重,而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也非常差。聚龙小镇的出现,为人们总结中国式公共空间治理提供了一个样本。
知名建筑师东梅也认为,聚龙小镇10年的探索,可以概括为干了两件事儿。第一件事儿,把一个陌生人社会变成了熟人社会,大家拥有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第二件事儿,公共空间不止是生活的空间,也是记忆和文化的载体,聚龙小镇通过重建和培育,找到了我们曾经熟悉的乡邻文化。小镇操盘手必看:从中粮祥云小镇、万科集等看小镇开发运营新思路中粮祥云小镇揭开“城市微度假”的面纱,上海万科集展开社群文化商业的大旗,这些小镇的改变,来自于生活方式的转变。而生活方式变迁所带来的,则是小镇再造的商业DNA与重塑的场景。纵观国内外各类小镇,我们把小镇的类型分为如下四种:
1、以郊区化生活为核心驱动
一般位于都市边缘地带的特定区域,如交通便利的高端居住区、风景区等,如主打“城市微度假”的中粮祥云小镇,如德国Schwenningen小镇。
2、以旅游、度假、娱乐为核心驱动
从区位上没有明显特征,主要是其大型的度假娱乐休闲功能的配属而形成的商业形态。如城市特征明显的上海迪斯尼小镇,亦如华侨城的大盘综合开发型小镇等。
3、以特定功能主题体验驱动 可能是产业型的,也可能是特定旅游度假型的,同样无特定的位置特征。如美国韦尓滑雪小镇、北京爱斐堡红酒小镇、云南腾冲瑞丽等地的温泉度假小镇等等
4、以历史、文化、风情、体验为核心驱动的小镇
多以古镇形态出现,江南如乌镇、周庄、同里等,西南如丽江(大研古镇、束河古镇与白沙古镇)、驷马古镇、周子古镇等,贵州、江西亦多分布,北方亦有如山西平遥、河北蔚县古镇等等。
小镇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品质生活体验。而小镇商业的主题、功能及场景设置,因其驱动因素的不同而商业模式差异明显。
本文主要结合中粮祥云小镇和万科集2大案例解读郊区化小镇商业的开发策略与运营模式,分析郊区化小镇商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商业借鉴点,以及此类商业的发展走向。以郊区化生活为核心驱动的小镇
有哪些商业借鉴点?案例一:北京中粮祥云小镇
祥云小镇商业属于自身大盘项目打造的商业配套,同时满足自身项目居住者(周边别墅区及空港客群等)需求,自身亦具备郊区化特性,集合三者特性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小镇型商业。
1、项目区位及周边环境
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13公里,开车约22分钟。距离市内天安门约35公里,开车50分钟左右;距离顺义区约13公里,开车20分钟左右。坐落于中央别墅区与临空经济带融汇区域,毗邻首都机场及新国展,周边密布机场高速、京承高速、京密路等多条主干道。所在区域辐射了北京传统的别墅区,中央别墅区、亚北和潮白河别墅区。高端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及国际名校和众多顶级会所等。
2、项目整体规划 中粮项目规划初期,就立足于市场需求更大的城市区域中心,来打造“中粮·祥云小镇”商业项目。该项目将面向城市中高端客群,并重点立足于京北中央别墅区、亚北别墅区等高端住宅区。在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下,激发并满足目标客群的高层次精神需求,打造高品位、生活型、国际化的街区型主题商业。
中粮祥云小镇定位:“希望倡导一种午后静静地享受阳光,喝一杯下午茶,品味咖啡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小镇把这样的生活状态传递给更多的人,把这样的生活情怀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让大家从钢筋混凝土中走出来,回归一种初心、回到一种自然的生活中”。
3、目标客群的定位
锁定为高端人群、有品质、高产家庭、国际人士家庭和青年客群。提供360度全景式国际生活方式的主题化、体验型商业,真正打造国际生活新样本。
4、功能及业态组合
祥云小镇规划初期已经规划划分为“国际生活广场”、“文化生活体验区”、“家庭亲子主题区”、“主题餐饮街区”、“健身休闲区”等六大主题区块,分两期开发。由4号楼、5号楼、6号楼、7号楼、8号楼、9号楼、10号楼、11号楼共8栋单体建筑组成。
5、核心亮点
?
精准需求的“城市微度假”概念与场景设置
项目在该区域本身就稀缺,加上自身空间场景的营造,简约设计同时融入欧式风格,满足周边居住人群及城市人群需求。该项目周边多为别墅区,加上自身项目高端住宅部分的建设,区域本身就缺少商业配套,加上位于郊区,故同时结合“城市微度假”的需求打造;小镇的广场内铺设了大量的喷泉,夏季成为嬉闹玩乐的场所;建筑风格融入欧式元素,不出门便可享受异国风情。
?
设计多样化、跨界的新颖业态
项目引入“天空农场”2000多平米的屋顶农场,并设置多个主题区域增加趣味性,让年轻休闲客群体验“自给自足”的绿色生活,让小朋友体验寓教于乐式的亲子体验。同时加上阳光花房的设计,打造一座会呼吸的绿色小镇概念;北平咖啡,除了享受香醇咖啡外,还可以学习花艺手做,让年轻客群远离城市喧嚣;BAG的儿童运动体验馆,为小朋友提供剑道训练,满足社交需求,众多创新业态品牌满足细分化客群的各种需求,不一而足。项目总结从祥云小镇基本信息、业态功能配比、定位及品牌引进看,虽然结合周边资源打着“城市微度假”的概念,但是项目的商业部分体量达20万㎡之多,业态功能配比偏家庭,主要满足家庭、青年客群社交、短游一站式需求,可见初期定位已经锁定区域商业中心类型,这一点与中粮朝北大悦城定位有相似之处。
朝北大悦城初期建设也为不成熟区域,周边多为高端住宅小区,相应配套功能不完善,朝北大悦城填补了空白。前期地铁未通及周边区域发展不成熟时,项目运营情况一般,但是随着周边人口入住及相关配套及交通的畅通,项目逐渐发展为超区域型购物中心,中粮的祥云小镇,通过分期开发方式规避了这一弊端,于朝北大悦城不同之处是消费客群更加高端、国际化、品质化。
项目商业打造融合了项目自身人流、周边居住环境人流、空港客群及城市度假的家庭和青年客群,在商业规划初期就针对客群打造商业,保证了项目后期运营流量。案例二:上海安亭新镇和万科安亭万科集
安亭新镇是“一城九镇”中率先建设的小镇,也是上海首个建造的德国风格小镇,既具备国内小城镇化的政策因素,同时也具备风情小镇开发的要素与特征。
1、安亭新镇的规划目标
成为宜居、生态的大型配套居住社区,它依托快速发展的嘉定新城及上海国际汽车城,导入产业园区内的工作人员。最初设定新镇建筑风格为德国式风格就与安亭的汽车产业过于深入人心有关。汽车产业就业人口众多,是新镇设想的住宅主要购买群体。安亭新镇计划以坚实有力的周边产业支撑,促使人口集聚。
上海安亭小镇整体规划效果图△
2、商业定位及业态功能 万科小镇位于上海安亭新镇,2016年5月28日开幕,万科·安亭新镇将全面引入万科式商业体验——万科集,一期开放包含万·市集、万科食集、7-11连锁便利店、JPS艺术文化中心和创意联合办公空间。
万科安亭新镇是上海万科实施城市配套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后首个项目。这一位居上海西大门,定位为“百万方国际智慧新市镇”的超级大盘,是近年来上海万科商用重点打造的产品系列。
其以青年公寓、创业办公、社区商业等融合多种功能,为城市更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3、商业功能定位
采用“文化”+“社群”+“商业”的定制化C2B模式,从而形成商业社群生态文化,营造并成就高素质社群。?
生活服务配套
超市菜场集合店、便利店、零售店、多功能服务中心等生活便利服务。中高端的品质生鲜果蔬集合店,具有专业的品质保证。▽?
餐饮服务配套 小镇食堂、特色餐饮、咖啡店、档口美食等多样丰富的品质美食。▽?
儿童教育娱乐
儿童教育机构、娱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环境。▽?
社区医疗养老
为老人提供社区医疗便利,老年活动场地提供及相关活动组织。设立了社区药店医疗点,对年长居民提供专业身体检查和基本救急服务。定期举办读书放映会,扩大老年朋友的业余生活,并设有城市菜园,让老人和孩子享受田园农垦乐趣。▽?
社群文化营造
图书馆、社区剧院、沙龙、主题书吧等,结合以上四种功能延展,营造社群文化。通过街角的地理优势,将咖啡书吧与花店整齐划一,不仅可以享受生活,亦可参与互动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打造人与人之间的品质生活。▽
4、遇到问题? 德国建筑风格、设施管理水平与中国气候、社会风情等之间的不协调,入住成本高;? 定位购买群体为归国人士及高收入者,但周边生活发展水平尚未达到此类人群需要的标准;? 周边楼盘对安亭新镇的人口导入起到一定的分散作用;? 汽车零配件产业科技含量低,产业支撑力度不够,发展较慢;? 教育、医疗、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5、商业借鉴点:
? 区域发展不成熟,新镇商业部分跟新镇开发一样分阶段开发,且区域不成熟时,前期商业多提供便民设施、餐饮设施及特色商业为主。大规模、高规格设施并不适用于人口导入不足的时期,反而容易设施空置,增加运用成本;? 小镇定位模仿国外定位,但是商业融合了本土化元素,没有完全照搬国外模式,例如融合小镇汽车主题,开展汽车主题游;? 万科商业部分定位与业态新颖,大胆创新;? 新镇中某一局部项目商业定位要充分考虑到整个新镇的商业规划。可见,无论是近期大热的主打“城市微度假”的中粮祥云小镇,还是更注重生活本身配套的万科集,还是放眼国外郊区化生活样板,其本质都是都市生活的郊区化外延,其商业将共同关注都市人群的生活方式,同时提供场景化的商业功能与主题营造。
项目总结该类为政府新规划新镇为单位,一般对新镇整体居民进行配套商业设计,例如安亭新镇规划5-8万居民,商业12万+综合图书馆公共设施共14万平米,是合适的。但是没有考虑到新镇所处区位与周边区域的竞争及新镇与新镇之间同质化的竞争问题,导致商业建设前期新镇整体导入人口不足,且假设导入人口特征无法与设定规划商业相匹配,造成规划的商业不能满足整体新镇需要。
这时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新镇周边区域发展逐渐成熟,那么新镇中某一项目,例如万科规划的10万㎡商业,后期就具备可发展空间,但是同样要考虑整体新镇商业规划情况,自身商业也要进行分期开发,前期以社区配套为主,后期开发节奏和规模及定位则结合新镇及新镇外区域发展程度而定。郊区化小镇商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所处新区刚规划小镇普遍存在规划前期不科学、执行和管理混乱,造成后期小镇发展不健康,商业规划和执行困难;项目周边配套不完善,人流导入困难;项目定位不准确,核心驱动因素不明显或失误,主力驱动因素吸引力不足;模仿国外建筑风格较多,硬件条件可以,但是有些过于模仿,没有结合自身区域人文等特征,软性经营及人文环境与风格不匹配;前期商户对项目开发商要求较高,商户较为谨慎,对项目信心指数不足;项目养商期时间太长,运营操作风险较大。
2、问题思考
项目选址是关键,选址需要注意周边区域规划及现有环境,预期未来发展进度;定位前期锁定项目核心目标客群,预期分阶段导入人流特征;开发前期不能先引入大规模、高规格设施,应以多提供实用的便民设施、餐饮设施及特色商业为主;确定项目核心驱动因素及主力品牌,项目功能和品牌商双轮并齐开展,确保核心功能对消费者一定吸引力外,招商有保障,降低风险;核心功能及附加功能具备后期调整变化空间,定期进行功能改造,保持新鲜感;项目运营结合持续营销活动及开展各类节目活动,丰富消费者业余生活。郊区化小镇商业要略与模式解析诚然,此类小镇生活方式本质是都市人群及生活方式在郊区化需求上的模式表达,它既不完全趋同于纯都市型商业,同时也与其他主题商业、旅游商业不同。虽如此,此类小镇商业营造当自有其轨迹可循。首先,城市的扩张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主动郊区化的发展趋势。
其将承载都市人群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生活轨迹的转移。人们选择郊区作为居住、短期度假、游乐已成为常态,生活和工作往来与城郊甚至城市之间,城界已经不再清晰。为此,从需求层面而言,此类项目须完成两个使命:其次,小镇商业体系来自于自身魅力体系的打造。
抛开其他,田园都市商业体系主题应契合本身属性需求,重在主题、功能及商业调性的雕琢而非大开大合,浑然田园;而时尚都市,则重在宏大主旨,面向未来。第三,作为核心载体与心灵家园,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田园都市”里的“魅力小镇生活”。
任何此类小镇当有此共性特征。同时,虽非如楚河汉街、欢乐海岸、李公堤、甚至博多运河中心构建型项目,但商业代表城市魅力的时尚地标、传承城市的精神轨迹,以休闲、文化、体验、互动来发展城市魅力生活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为此,小镇营造的,是一个“面向郊野,春暖花开”的地方,是一个有归属感的“休憩梦想、熨帖心灵、精致生活”的“幸福小镇”。而对于商业功能与主题的整合,则从区域及人群构成的“唯我”市场出发,做好以下几点:
? 从消费人群出发,满足区域核心居住的中高端群体、城市外延休闲度假人群及主题消费群体,完善基础精致生活需求,并配合主题型配套需求。如以精致超市、影院、个人护理、健身户外等,结合其他针对性业态,满足基础客群的核心需求,并将其有效整合;
? 以健康体检、艺术创意及休闲运动、儿童娱乐、天空农场等驱动性强业态,形成特定的聚焦,吸引远距离目的性消费客群,保持项目的穿透性和消费粘性;
? 将精致生活零售、健康休闲体验、艺术生活群落、主题精选零售(户外/运动/高尔夫等主题店)等核心功能组合,创新组合模式;
? 在商业空间场景筛选营造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特色主题与概念空间,结合主题餐饮、创意书吧、烹饪教学等业态,突出创新、差异等理念,形成自身独特经营亮点。某项目功能与业态组织示意图:(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如此,具有区域中心特征,同时兼具郊区化小镇主题的商业便具有了自身商业特色与吸附力。郊区化生活小镇商业发展趋势郊区化也好,购物休闲体验也罢,此类小镇本质上依然是对都市化生活方式的商业迎合与阐释。而随着都市人群消费需求品质的提升和社群化的进一步细分,所谓“城市微度假”与“主题休闲购物”的类型应该异彩纷呈才是。趋势一:微型化、精致化当道
社群分化的商业需求结果是精准、个性与小微化,而郊区化小镇的社群聚集导致商业空间和功能组合大而全的需求改变,满足特定人群的心灵熨贴感受才是未来此类小镇商业的王道;趋势二:多元IP驱动的场景化营造
即便如以购物休闲体验为核心动力,而心向往之才是心灵归属的地方。为此,未来越来越多的小镇将同历史、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自身特色或借用其它主题的IP化场景营造,类似古镇所形成的独特引力,与之形成异曲同工的文化符号应该才能形成最终的商业核心吸纳。趋势三:生活体验型与文化体验型业态将越来越多的呈现
如艺术、会所、博物馆、手作、文化展厅等,提高“城市微度假”的内涵,而购物出特定需求与基础配套之外,更多的以创意类出现。趋势四:商业功能泛化,同度假衔接更加紧密 引入不同的主体参与到项目过程中,例如个性酒店、山间别墅、私家会所等,参与建筑的设计与创意,参与和完善功能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