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高校作为培养祖国栋梁的聚集地,凝聚了高等教育之精华,是我国实施教育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障。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显得至关重要,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是高等学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承担者,如何建设一支高精尖的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成了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就目前来看,由于党中央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国高校党务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党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难题,党务工作队伍也有了新的建设意义。从当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提出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新时代赋予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一般情况下包括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党务秘书、组织员、学生辅导员,学校党委各职能部门、团委、工会等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他们是学校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承担者,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维护安全稳定的组织保障,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成败。
高校党务工作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中流砥柱,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贯彻者和执行者,肩负着不断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由此拉开了承前启后、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序幕,高校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党务工作队伍不断壮大,新时代赋予了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新的历史使命和工作要求。
(一)新时期要求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是指在高校党务工作者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学习高校党务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在党务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从而成为专职党务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高校党务工作者个人通过入职培训,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合格的党务工作者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整体从一个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职业进步的过程。
(二)新时期要求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理论化水平高、政治觉悟高
新时期,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优秀的道德质量、过硬的政治素质,在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有深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关于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知识储备和学问构造,不仅可以团队协作完成日常党务工作,也可以在关键时刻“独立作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独立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
(三)新时期要求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人才化
新时期,要求党务工作者要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有崇高的道德素质,有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身为一名高校育人者,只有自身素质过硬,有绝对过人的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说出的话才具备让大家信服的可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需要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打造一支精气正、干实事的党务工作队伍,一支具备纯良精气的队伍是一切党内事务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
二、当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党务工作者人事制度改革存在一定的盲区或盲点
目前,我国高校党务工作机构设置仍然是很多年以前的编制和体制结构,很难满足现阶段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同时,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党务工作队伍严重缺编,党务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很难保证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状态。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校党委重视不够,把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大学功能无限扩大,在这些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可以达到很高的产出比,但是在党建工作方面投入较少,即使投入也很难见到立竿见影的产出比,所以造成高校忽视党建工作,进而忽视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对加强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缺乏刚性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缺乏有效的机制约束。不能给广大的基层党务工作者一个明确的工作岗位和“身份”,也严重挫伤了党务工作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部分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里,高校党务工作属于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在选聘党务工作人员时,门槛也较低,很多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专业与党务工作不对口,缺乏科学合理的选聘机制。再加上,高校缺乏系统的党务工作队伍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导致党务工作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偏低。在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基层党务工作者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他们很难将先进的管理工作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工作方法仍然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除此以外,部分高校的党务秘书都是由人事秘书、办公室秘书、学生辅导员兼任,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他们没有时间去系统学习党务工作方面的知识,经常是“应付差事”,党务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双肩挑”干部存在的实际难题
“双肩挑”管理干部是指,高校从教师队伍中选拔出既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干部,他们既具有教师的特点,又要遵循高校党委组织部门的管理,既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又是学校管理职能部门的“领头羊”。在高校党务工作队伍中,各级党组织书记中“双肩挑”干部占很大比例。但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无论是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还是学校进行的党建工作,这一类人都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做事浅尝辄止,不够深入透彻。若本身是一个教师身份承担起了高校的党务工作,即使有心而力不足,由于实际的党务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党务工作决策时存在着一定的决策隐患。
(四)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教育培训不充分
高校党务工作队伍教育培训不充分。首先,针对刚入职的党务工作者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没有形成一个集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综合应用能力培训于一体的系统培训,使新入职的党务工作者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只能靠时间的积累来提升工作能力,这种形式使得高校党建工作大打折扣;其次,虽然大多数高校表面上都有正式的党务干部理论培训和业务教学,但也仅仅是停留在机关党委组织的党务工作培训和网络在线学习,因其培训质量不高,内容不够丰富,导致整个落实过程就是简单地走个过场,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升较慢,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任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最后,高校党委职能部门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基层党务工作者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学习培训中,学习热情也不高。
三、当前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加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组织建设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完善黨务工作者人事制度,以制度作保障。首先,要健全选人用人制度,提高选聘门槛。优秀的党务工作干部是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要严把“入口关”,调高选聘门槛,选拔真正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专业对口、勇于奉献的人员从事基层党务工作,从“源头”上提高党务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增加校内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编制,减少一线党务工作者的兼职情况,拓宽党务工作队伍来源,可从校内优秀毕业生中选留,也可以从本校优秀教师中选调,或从校外选调;最后,提倡专职党务工作干部从事一定的教学、科研工作、部分业务教师兼做一些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各高校可以要求,兼任行政职务的各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用于党务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整个工作时间的二分之一,兼职的党支部书记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党务工作。
(二)努力提高党务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学校党委对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对毕业留校从事若干年党务工作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的发展方向,应统筹安排,着力培养一批既熟悉党务工作,又熟悉教学、科研业务和高校工作规律的党务工作骨干。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高校党务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当前主要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来完善。
首先,提高入职培训质量。对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或者从其他岗位选调后从事党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务工作“新人”,在上岗前要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脱产培训。重点学习党的建设理论、思想教育理论、管理知识和工作方法等,增强对高校党重要意义的认识。其次,增加岗位培训时间。各高校组织部门应该重视党务工作队伍的岗位培训工作,每年参加岗位培训的时间累计应该达到15个工作日,每年应该有一次脱产的系统培训,时间可长可短,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再次,学校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党务工作干部在职攻读第二学士学位或硕士、博士学位。特别要鼓励他们攻读思想教育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学位,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三)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合理解决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政治、生活待遇问题,激发党务工作队伍活力
首先,完善党务工作的队伍考核激励制度,深入调研关于党务工作队伍考核办法中的各项指标参数,确保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被考核人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对于党组织有贡献的同志,应及时表彰,以资鼓励,但若是有重大违法犯纪的同志,也应受到惩罚,以示警告。其次,对党务工作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问题,应采取分流的办法妥善解决。对兼做教学科研工作的党务干部,按教师系列和研究系列评定职称;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按研究系列评定职称。各高校应该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系列职称评审组。评审组应党委书记、学科专家、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再次,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要积极帮助党务工作人员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在住房安排、岗位津贴、外出进修以及其他生活待遇等方面,党务工作干部要与同届毕业的教师基本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