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2025年某街道十四五规划期间发展思路和某县全县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提纲合编
2021 —5 2025 年 某 街道 十四五规划 期间发展思路 和 某县 全县十四 个 五 年 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提纲合编
0 2020 年某 街道 十四个五年规划 期间发展思路 0 1710 字文
2020 年是“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xxx 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定位,结合辖区实际,在长期调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积极认识和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的规划设想报告如下。
一、辖区发展现状
xxx 街道办事处成立于 1998 年 2 月,辖区是由友谊、少先、林荫、黄河四个办事处分离出来的地界,东起林荫路,西至昆仑河与包钢厂区相望,南至 xxx,北至友谊大街,辖区总面积 3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 10715 户,24530 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8177 人,居民多以老年人为主(其中 60 岁以上老人 6838 人,占比 28%),是纯居民小区。街道下设东友谊 22#社区、西友谊 22#社区、友谊 25#社区和友谊 31#四个社区,下设社区服务站 2 个(根据地理位置及
硬件设施情况分别设置于东友谊 22#社区和友谊 25#社区内),辖区单位 883 家,学校有包钢一小、包钢十小、友谊二小、包钢九中、新华幼儿园和包钢艺术幼儿园。
“十三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街道上下沉着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全民社保工作有序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民政救济工作全面保障,人口计生各项任务指标稳控在合理区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繁荣,社会服务精耕细作,惠民政策覆盖各类人群,信访维稳工作稳中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城市基层党建深入推进,党建水平不断提高,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从严治党持续加强。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二、区域发展的形式
xxx 街道是老城区城乡结合过度带,城市现代化程度较低,城市精细化管理基础欠缺。辖区大型商业、医院、教育资源等相关配套严重不足,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比较缺乏,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xxx 街道地处昆区西南部,属于老旧小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随着城市发展建设,辖区资源发展不平衡、民生诉求多元化的特点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
1、辖区内主要以老旧小区为主,楼房大多建于 80 年代,居民以包钢、二野、一化等离退休职工为主体,老年人口居多,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薄弱,出行不便,便民服务需求大,从而形成流动摊贩聚集地。民生诉求主要是:加大便民利民设施建设,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建设养老服务项目。
2、辖区内有三处平房区,分别是友谊 25#社区平房区,总面积 2052平方米,15 栋平房,380 户,760 余人; 友谊 31#社区南平房区面积 6000平米,6 栋平房,50 户,110 余人; 幸福村平房区 10000 余平方米,6 栋 100 户,270 余人。平房房屋年代久,基础设施薄弱,旱厕,自来水管网老旧,无排污排水管网,每年雨季内涝严重。且平房区流动人口、老弱病残人群居多。民生诉求主要是:改善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得到改造特别是排污排水管网改造,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四、“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
1、星河城移交后,将打造 1000 多平米日间照料站,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养老服务体系,针对老年群体提供就餐、就医等综合性社会化服务。
2、辖区内友谊 25#社区平房区、友谊 31#社区平房区,社会治理难度很大,迫切需要拆迁改造,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市容市貌水平。
3、包钢“三供一业”改造为契机,引进物业公司,实现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全覆盖,提升老旧小区品质。
五、对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建议
一是全面深化街道改革,切实找准基层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注重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加大民生投入,尤其加强对老旧小区的政策倾斜,降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
三是加大养老服务项目的扶持力度,要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相适应、与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相配套的养老保障体制。同时,要结合国家深化机构改革,统筹好养老服务管理机构归并工作。
四是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地产开发商的监管,提高“准建”门槛。房地产开发要长远规划,科学布局,充分考虑居民需求,符合现代化新都市要求,从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产生。
0 2020 年某县 全县十四 个 五 年 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提纲 0 2680 字范文
根据本次座谈交流会议议程安排,现将县发展改革局牵头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筹备启动编制工作
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全省“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文件和市发改委工作安排,县政府于 XX 年 X 月 X 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和省、市安排的前期工作配合落实会议,正式启动县“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
二、落实意见征求征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发改局立即启动规划编制的前期重大 课程和行业规划意见征求征集工作,向全县各部门、县级领导干部征求征集意见。及时召开班子会,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确定编制内容,印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参考全市规划编制前期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内容,在各级 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已全面确认,县人民政府于 X 年 X 月 X 日印发了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明确了本次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室)、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
成员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同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编制工作专班,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协调服务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四、“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和专项规划情况
本次规划,县政府确定了 X 个重大前期课题和 X 个专项规划。重大前期课题涵盖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包装、高效推进研究,深化区域合作、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县域副中心建设研究,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等方面;专项规划包括: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信 息化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水利发展,林竹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交通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应急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
X 个重大前期课题计划采取分类打包方式,以竞争性磋商或直接委托等方式招标落实,目前,具体招标方案正在起草中。
计划在 X 年底前重大前期课题拿出成果,指导“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步在 X 年年底形成。X 年,将
全面铺开“十四五”规划编制,X 年两会时印发。X 个专项规划,在县“十四”五规划印发后一年内完成编制印发。
五、存在问题
从前期的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意见征集情况看,存在认识 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六、下步打算
下步,我局将认真执行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脚踏实地的做好大走访、大调研,引导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建议献策,参与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争取在未来五年,让规划引领县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落地落实。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看建筑类央企发展趋势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十四五”建筑行业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潜在的市场风险,将会对建筑行业央企的市场经营提出更大的挑战,建筑类央企在“十四五”期间应该朝着业务细分方向更精准,区域布局更加聚焦,打造“大经营、强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经营体系。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方向来看,“改革创新”依然是主旋律,“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时,重点围绕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筑类央企“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纵深发展。
国际化——手拉手一起“走出去” 基于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步饱和,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各大建筑央企国际化步伐将会进一步加速,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国家政府框架项目的进一步收紧,“十四五”建筑央企在国际上面临的不应该中资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与国际工程承包商之间的竞争。
从南北船合并的背后逻辑上来看,“十四五”央企改革也将会朝着世界一流的方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的推进国际化,依靠技术、质量、资金等综合实力与国际标杆企业开展竞争,业务同质化的央企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合并,减少海外之间的竞争,不仅要“做大做强”,还要“做强做优”,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
市场化——占领细分领域品质至高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建筑业也将会朝着“高品质、高科技、惠民生、强运营”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大建筑类央企尤其是下属二级单位,作为国家队在细分业务领域上做精做优,而不是同质化竞争,为了短期考核目标到处
打猎,鳄鱼老虎一起抓,忽视建立细分业务核心优势,则会导致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即使抓住短暂的政策机遇,后续增长动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面临“群雄逐鹿”的建筑市场,各大建筑央企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解放思想,合作共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纵连横,提升综合项目运作能力,打造细分市场的品质项目。笔者认为,未来只有具备专项细分领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而在细分领域的选择上,“十四五”规划上一定要开展排查式、系统性的外部市场研究,并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优势,内部与外部两者步调一致才能够走的更快更远。
区域化——守住重点优势区域几座城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国家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区域政策至关重要,如何紧密结合自身区域情况,开展区域布局,笔者认为在守住自身区位优势的同时适度区域布局。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区位优势,有些企业盲目加快全国区域布局,但由于人力资源、资源投入的限制,往往导致区位优势区域的项目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守住自己的“山头”,充分挖掘自己“山头”的优质项目,这就要求企业在区域发展上,立足区域长远发展,站位更高,从政府的角度看待项目,从民生的角度看待
项目,解决区域发展的痛点,集合项目前后端的优势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打造区域生态圈,建设一批惠及民生的高品质大项目。
同时,打造狼性的经营文化,在经营机制改革、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针对央企下属三级企业且主要市场来源于集团内部市场,加大这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向外要市场,向外要效益,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第二篇:党办:**县“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县“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对于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根据国家、省、市的部署,结合**县实际,制定本研究(编制)方案。
一、编制背景和总原则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十四五”时期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融入新格局抢抓新机遇,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县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这些政策必将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如何在“十四五”时期利用这些政策机遇,科学定好位,下好“先手棋”,对我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对我县脱贫摘帽后由贫转强,非常关键,非常重要,意义重大而深远。
同时,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规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为我县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提供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好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也尤为重要。
编制“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是今明两年的大事,今年3月19日和4月26日,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相继组织召开全国和全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6月11日市发改委下达了《关于做好“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岳发改综[2019]196号)》,以及根据《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湘发改农〔2018〕639号)和关于召开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编制会的通知等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省、市发改委的一系列政策精神,是我们编制好本次规划的总原则和基本思路,我们有必要对国家、省、市的指导思想、安排部署、工作要求进一步学习、研究、贯彻。
二、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1、十三五”规划执行评估。对**县“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我县“十四五”规划奠定基础。
2、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加强发展环境分析,深化对县情和各领域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的认识,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学研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形成规划研究报告。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由县发展和改革局和第三方机构统筹安排,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开展本部门的前期工作研究。
3、编制规划纲要。结合前期思路研究成果,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草案),明确规划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项目布局,以及实现措施等,为编制好我县“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报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4、编制部门专项和乡镇规划。围绕“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规划总体目标任务,组织编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24个乡镇等专项发展规划,使之成为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指导该领域、该行业发展,决定重大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基本依据。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领域有关部门和乡镇具体负责编制。
5、重大项目库建设。重大工程和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支撑。由县发改部门牵头,各部门和乡镇配合,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和项目。需要国家、省、市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项目,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做好与国家、省、市的衔接,力争将更多的项
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
三、进度安排
1、县“十四五”规划纲要
根据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目标、任务,“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动员准备阶段、基本思路形成阶段、《纲要》框架形成阶段、《规划》形成阶段、《规划》审议阶段。
(1)动员准备阶段(2019年10月)
召开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会议,进行工作动员,部署规划编制工作任务。
(2)基本思路形成阶段(2019年11—2020年3月)
11月召开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部门座谈会;
12月-2020年2月,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系统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020年3月,在吸收“十四五”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十四五”基本思路,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3)《纲要》框架形成阶段(2020年4--6月)
4-5月,组织起草《纲要》框架初稿,征求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
6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纲要》框架。
(4)《规划》形成阶段(2020年7--10月)
7月,衔接专项规划、上级规划和周边县市规划,对全县重点项目库进行整理,形成《规划》初稿。
8月,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部门、乡镇和社会各界意见。
9月,形成《纲要》送审稿,组织专家评审。
(5)《规划》审议阶段(2020年11月--12月)
11月,《规划》送县委、县政府审议。
12月,《规划》提交县人大会审议批准。
2、各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1)思路形成阶段(2019年11月-2020年2月)
11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会同参与单位提出工作方案;
12月,开展前期调研;
2020年2月底前,形成各重点专项规划基本思路,并报送县发改局;
(2)规划编制阶段(2020年3-6月)
2020年4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完成初稿,并报送县发改局;
2020年5月底前,县发改局就重点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研究,并提出完善意见;
(3)规划审定阶段(2020年7-10月)
各专项规划、乡镇规划与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后,会同县发改局联合上报县人民政府审定。
3、乡村振兴规划(2019年10月—2020年2月)
10月底前,开展前期调研,与“十四五”编制合并召开动员大会。
11月,形成规划基本思路,并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12月底前,完成初稿,并征求各乡镇各部门意见。
2020年元月,组织专家评审,形成送审稿。
2020年2月,形成正稿报**县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
四、工作保障
1、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1)成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2)**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肖湘晖任组长,陈淼、徐教凡、谢淼泉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3)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基本思路、重大项目、主要指标的审定,人员抽调、经费安排等,组织指导、协调部门、乡镇规划编制。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相应成立班子,负责本行业、本地区”十四五“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
2、成立规划编制办公室。领导小组均下设办公室,由发改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十四五”和“乡村振兴“规划调研、上下对接、规划编制、项目收集、意见征求送审等,办公室需从部门和乡镇抽调专职工作人员7人,人员由办公室提出,报组织人事部门抽调,抽调时间为1年。
3、聘请科研单位专家技术指导。为准确把握政策,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聘请湖大或社科院等科研单位及专家参与规划编制。
4、经费保障。“十三五”安排工作经费275万元,由于本次规划编制增加了乡村振兴规划,同时安排了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需增加经费约80万元,因此共需经费350万元,工作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设立专帐。
第三篇:习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习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县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省市驻习机构及县属企事业单位:
《习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2009年第17次县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习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习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谋划好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有利于准确把握科学发展内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小康建设和“四县”战略
工作重点,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综合实力;有利于充分发挥规划编制对实现战略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习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围绕市委、市政府“西部突破”和县委“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战略,发展“四色”经济,打造“一镇两路三流域四园区”,在统筹规划、交通建设、城镇化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特色旅游、民生保障、平安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突出工业提速、农业增效、旅游壮大、城镇发展、民生保障五大重点,形成区域增长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力争早日实现“脱贫、强县”双跨越目标。
二、规划原则及要求
(一)规划原则
注重扩大经济总量和推进结构调整,突出习水特色和发展重点;注重促进科教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全面进步;注重增强规划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突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认真开展基础调查和重大问题研究,深入分析面临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智慧;注重以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把握政策走向,科学制定“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二)规划要求
1、前期研究上要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前期研究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选题上要针对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通过多领域、多要素、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同时,要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抓住影响我县中长
期发展的趋势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寻找破解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课题研究主要以自主研究为主,研究成果要能够直接为提出《规划纲要》总体思路以及起草《“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服务。
2、规划编制上要突出科学性和操作性。《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要紧扣科学发展观这一主线,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对“十二五”时期的统一部署,以战略的眼光,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发展阶段,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明确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为编制《规划纲要》理清思路、打好基础。规划要立足我县区域发展实际,充分吸收和深化前期研究成果,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规划目标体系,强化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明确现阶段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要强化规划的项目支撑,谋划和梳理一批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项目,增强规划的操作性。
3、方法理念上要突出过程性和实用性。要开门编规划,既要重视规划成果、更要重视编制过程,提高社会参与度和规划透明度。规划的讨论过程。就是了解习水县情、统一各方思想和增强发展信心的过程;规划的论证送审过程,就是宣传习水发展战略、对接国家政策,争取上级支持的过程。要坚持自主编制和借用外力相结合,尽可能将习水县的课题成果、发展思路和重大项目更多地纳入国家或省级、市级政策、规划和项目盘子中,切实提高基层规划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规划体系上要突出有效性和系统性。专项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深化和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区域发展实际,合理界定和明确需要编制专项规划的领域,适应投资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做深做实专项规划,使之达到作为项目审批或安排投资依据的深度。要强化规划的衔接和审核,所有规划要与已颁布的中长期规划、空间规划等紧密衔接,建立和完善规划的前置性审查制度。逐步建立以《规划纲要》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各类专项规划为支撑的统一衔接、层次分明、功能清
晰完善的规划体系。
三、《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规划期为2011—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为开展前期研究、做好重点专项规划(含项目库建设)、编制《规划纲要》。
(一)开展前期课题研究。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各级各部门要对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影响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总体思路、区域环境、发展目标、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城乡统筹、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环境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各级各部门要立足自身实际和区位条件,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综合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研究名单附后)
(二)做好重点专项规划。“十二五”专项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规划要立足我县实际,充分体现本领域的特点,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项目支撑、保障措施到位,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使之真正成为能够指导该领域发展,并作为该领域重大工程和政府安排投资的主要依据。按照务实、精简、有效的原则,县政府将根据发展实际需要安排若干项重点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名单附后)
(三)编制《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重点针对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领域,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框架,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任务,提出重大工程和产业布局,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谋划梳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等。
四、时间安排
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时间为2009年12月—2010年6月,分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底):调查研究阶段。各有关部门
要按照拟定的17个调研课题开展重大问题研究,2010年1月底前完成调研任务,将课题研究成果送规划办公室。
第二阶段(2010年2月-3月):完成专项规划和形成《规划纲要》框架草案阶段。各部门负责编制的专项规划要在3月底前完成初稿送规划办公室。同时做好各专项规划成果的消化吸收及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意见等,形成《规划纲要》框架草案送领导小组审查。
第三阶段(2010年4至5月):编制《规划纲要》草案阶段。主要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送领导小组审查,并按审查意见及时予以修改。
第四阶段(2010年6月):《规划纲要》草案的征求意见、修改、审定阶段。6月底完成《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和修改,送县委、政府审定。2011年初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习水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另行文),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局,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规划编制组织机构,并对照县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度安排和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机构建立情况于2009年12月30日前报送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二)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县政府将与相关责任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质量和时间要求,并进行考核奖励。对照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分进行考核奖励。2009主要针对前期研究重点课题进行考核奖励,2010主要针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考核奖励(考核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三)落实工作经费。县财政安排“十二五”规划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邀请专家咨询论证、规划编制费用补助、规划资料编印和规划编制工作的考核奖励。各级各部门也应积极筹措工作经费,确保经费落实、工作到位,全力推进相关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圆满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任务。
第四篇: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思路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思路
2010-05-21 | 作者:冯经明 | 来源: 国土资源信息化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特点,取得的主要成效,在深入分析当前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拙上,明确提出了今后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思路,包括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主要情况;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P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95-(2010)01-03-0
5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成为带动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上海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落实部市合作,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国土资源新机制备忘录为契机,努力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切实管好土地、用好土地,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1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情况
1.1以信息化为支撑,构筑“一三三二”的管理新格局
近年来,上海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的原则,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逐步构筑起“一个平台、三条主线、三个层面、两个要素”的管理新格局。
“一个平台”:即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着力构筑全市统一的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平台。尤其要牢牢把握规划和国土资源机构改革的契机,通过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地形图、地籍图“两图合一”等工作,加快基础信息整合,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底板,作为行政审批和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各部门、各单位作为应用单位,负责落实与本业务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工作。
“二条主线”:即按照加快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约、相协调的行政管理格局的要求,实行管理、办理和监测“三分离”的工作制度。在管理方面,明确各业务处室的职能定位,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一桩一件的事务性审批转向宏观管理;由既制订规则、又负责审批,转向主要负责制订政策和业务指导。在办理方面,以建立规范、透明、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制度为目标,建设集事务受理、协助办理、信息采集和行政终端为一体、“既受又理”的一门式综合服务平台。在监测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对行政行为进行自动监控,对行业情况实施在线动态监测,对前后关联项目进行信息跟踪,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二个层面”:在网络支持方面,加快构筑市局、区(县)局和乡镇管理所三级管理架构,建设简便易行和运作有效的网络办公平台,实现市局、区(县)局和乡镇管理所在统一基础平台上协同办公。形成市局重在政策设计制定和监管,区县局重在组织协调和推进,规土地管理所具体负责操作落实的管理新模式。
“两个要素”:要求所有的业务数据信息必须“落地”,图属对应所有的业务数据信息必须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1.2依托信息技术,提升规划国土管理水平的主要成效
(l)全力推进规划国土资源统一数据底板建设
2006年,组织了全市范围的土地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土地的总量、结构和分布情况。2007年以来,按照徐绍史部长反复强调的实施“一张图”管理的要求,结合全国第 1
二次土地调查,着眼于全市空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准,整合规划建管、土地管理、地矿管理等专题空间数据,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空间数据框架,构筑全市“一张图”。
全市统一数据底板包括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图层。基础数据图层包括全市国土资源影像、宗地、现状、地形图,涵盖了整个土地资源行业的最小管理单元,中心城区数据达到1:500精度,近郊达到1:1000,其它部分为1:2000;专题数据图层沉淀了各业务系统管理的数据,包括开发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复垦、建设用地、违法用地等。
全市统一数据底版具有“全、通、新、用”的特点。“全”,所有涉及的业务数据必须汇集到统一平台,全市土地、地矿、规划信息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所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统一分类代码、统一命名规则、统一数据结构、统一的数据格式,打破各个管理主体、各个管理环节之间存在的鸿沟壁垒,努力实现业务无缝管理、数据互联互通;“新”,所有数据确保准确性、现势性,建立起“发现-调查-处置-反馈”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要求,通过一季度一次的遥感影像比对旧常的三级网络巡查、每天的执法巡视等三种发现机制,实时监控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用”,所有管理行为必须在统一平台上进行,所有管理行为产生的结果必须归集到统一平台中来。
(2)积极推进“管理、办理和监测”三分离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行政效能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的要求,以“管理、办理和监测”二分离为重点,大力进行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再造,努力达到规范透明、提高效率、加强监管、方便群众的目的。
在管理方面,各业务处室原则上不再碰一桩一件的事务性审批业务,工作重点逐步转向规则的制定、标准的梳理、以及对业务监管的思考。随着管理观念的转变,业务繁忙不再是一个部门工作繁重、责任重大的唯一标志和象征,有时反而成了该部门管理水平低下,规则标准混乱的嫌疑。各业务处室开始重新定位,积极开展政策制定、业务指导、标准梳理等工作。在办理方面,专门组建了行政事务办理中心,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实行“一个窗口进出”;规范了四种审批模式,即合并受理、合并审批、并联审批、前置征询等方式,通过内网在线监控和外网信息公开,实现阳光审批。最近,上海在推进国土资源业务管理、审理和监测“三分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形成了规划土地整合审批流程的改革方案。现正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形成标准化、公开化、规范化、格式化审批流程,加快试点,争取尽快覆盖全市、实施到位。在监测方面,“放手不放眼”,建立行业在线监测机制,建设行业在线监测系统;明确行业在线监测对象,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有效监测;设定行业在线监测指标,分类处理不同预警事项;构建行业在线监测报告体系,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努力推进“市-区(县)-乡镇”三级管理联动
首先,在原来覆盖市、区(县)两级网络体系基础土,向下延伸了乡镇(街道)基层管理部门的专网建设。实现全市19个区(县)局、260多个基层管理所三级网络点的连通。其次,以规划和国土整合为契机,将规划、土地、地矿的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网点进一步整合,形成更加完备的网络体系。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管理所的职能、制度、人员、场地、设施设备等,以标准化、信息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为抓手,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为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协同办公的平台。
(4)依托信息技术,大幅提高各单项业务管理水平
l)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土地交易阳光操作平台
国务院2004年28号文件明确,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应当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进行。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要求把建设全市统一、透明、规范、法治的土地交易市场作为
培育和规范土地要素市场的重要领域,作为深化土地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我们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土地交易市场,2008年3月起正式运作,在以信息化规范土地交易、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做了探索。
按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的要求,土地交易市场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施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入市的交易管理,覆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覆盖产业用地、经营性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各类建设用地。土地交易阳光操作平台实现了从土地审批到入市交易,以及后期合同签订的上线操作,实现了业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做到了入市流程透明化、信息掌握分散化、业务操作模块化、业务数据关联化。
2)加强地质信息集成管理,创新地质成果表达方式
按照徐绍史部长关于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要求,把分散资料集中管理,把纸质资料转变为数据,通过信息化工具把数据整合成为可利用的信息。建立了地面沉降实时动态监测体系,形成了城市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地下三维模型,提高服务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建立长江河口海岸数据库和三维演化模型,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
实践中,上海按照“一三三二”要求,结合业务工作实际,打破管理上的鸿沟壁垒,开发了大量应用系统,促进了诸多业务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
2今后上海规划国士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思路
尽管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喜人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规划和国土职能刚刚整合完毕,百业待兴。信息化工作既迎来了发挥更大作用的良机,同时也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
2.1当前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主要问题
当前信息系统尚未成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有关管理行为未能完全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基础数据库覆盖面不够全,现势性不够强,数据重复、不一致、图属不对应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存在,管理类数据标准化、完整性还有待提高;系统建设条块化、分散化,还没有完全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打破各个管理主体、各个管理环节存在的鸿沟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化对资源管理的有效支撑能力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系统建设对区(县)、乡镇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支撑还不够理想。
2.2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深层次原因:
一是在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中,国土、地矿、规划等各类信息系统没有按其共有的资源属性进行统一考虑、统筹安排,影响了管理的融合与统一。
二是在信息系统设计理念上,没有按照政府管理创新、流程再造的要求突破现有体制和条块分割的限制,不利于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重组,影响了数据流程与工作流程的统一,也影响了数据的及时汇集、更新以及数据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三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没有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需求导向和集中开发、集成部署,市局机关、各直属事业单位、各区(县)局和乡镇管理所的管理行为没有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其管理行为产生的结果也没有收集到统一的平台中来。
2.3关于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定位
规划和国上资源系统信息化的总目标是建立覆盖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体系,实现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为规划和国土资源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全面有效的技术支撑。这是促进流程优化,提高效率,科学决策,有效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
具体来讲就是围绕精细化管理要求,采取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规划和土地业务、数据、应用、技术构架,理清规划和土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信息化建
设内容与管理业务的关联,通过市、区、乡镇规划和国土部门广泛和充分的应用,将信息化贯穿于规划、土地、地矿的调查评价、日常管理、监测监管、政策研究,社会服务等业务的全过程,使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
(1)在系统设计上,构建“二网、一中心、一平台、一门户”的系统框架,促成市、区、乡镇规划和国土行政审批流程的标准化规范重组,实现三级管理业务和信息系统的实时在线运行,实现标准化、多维度、多层面的数据大集中,形成协调一致、互联互通的网络化集成办公大平台,构建及时、可信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大门户。
(2)在系统建设中以数据为中心,建立集中统一的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要素数据库,促进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机融合,实现地下、地表、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类用地统一管理。集中统一、内在关联的各类信息数据库为行政审批、执法监察、应急监管、辅助决策奠定必要的数据基础。
(3)在系统应用中,一是系统安全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安全的常态化管理;二是市、区、乡镇规划和土地主要业务审批过程实现网上综合管理、办理,业务系统、公务系统、内部管理实现有机集成;二是所有非涉密公务全部在网上单轨运行,全面实现文档一体化、办公督察催办自动化、文件分发归档智能化,做到系统内的上通下达。四是应用系统实现统一开发,三级联网垂直集成布署,有效解决应用集中化、数据集中化、管理集中化、监测集中化。
(4)在规划统一、实时在线的数据基础之上,为全社会提供及时可信的规划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产品。针对个人、企业法人、相关政府部门对规划和国土资源系统的不同需求,形成标准化、制度化、分层公示的规划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产品,全面提升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类信息的服务水平,增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社会影响力。
2.4关于推进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几项措施
(1)全力推进规划土地资源统一数据底板建设
着眼于全市空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准,整合规划建管、土地管理、地矿管理等专题空间数据,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规划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框架,构筑全市“一张图”,充分反映规划、土地、地矿资源的数量、质量、布局、潜力、变化趋势等,为加强规划国土资源行业管理和保障全市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级规划国土资源业务网,实现各级规划国土资源业务数据的远程传输和交换。使之成为服务全市的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底板。
统一底板的数据集中:统一底板必须囊括全市所有的规划、土地、地矿信息。从数据类型上看,包括各类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属性和综合研究数据等四种类型。不仅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还包括各类专题或专业数据如土地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规划、建设用地等)、地质数据、以及规划数据(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重要地区的详细规划等)。
统一底板的数据标准:目前土地资源数据和规划数据之间由于来源不同、法律授权不同、技术标准不同、统计口径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等原因存在不衔接和不相融之处。为实现业务无缝管理,数据互联互通,必须按照统一的分类代码、统一的命名规则、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数据格式等要求,统一数据标准,整合各类数据。
统一底板的数据更新:只有数据保持动态更新、准确现势,统一底板才具有生命力。一方面集中在统一底板的数据要结合业务工作,建立起“发现-调查-处置-反馈”的长效管理机制,保持常变常新。另一方面统一底板的数据要实施全过程管理的模式,维护统一底板的准确性、现势性。
(2)全力推进规划土地资源管理业务架构的梳理和再造
从全新的视角和更高的层面审视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工作,提出适应于政府职能转
变,管理创新需要的行业管理战略规划愿景,构建规划国土资源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
确定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厘清规划国土资源管理中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地矿管理、综合事务、监测监管、辅助决策等主要板块的业务,设计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框架。
根据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框架,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重新梳理优化各板块内部以及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业务流程,细化每个环节的责任部门、承担角色、前后关联关系,并根据转变职能、管理创新的要求,大力推行合并受理、合并审批、并联审批、前置征询等方式,大胆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和再造,达到规范透明,提高效率,加强监管,方便群众的目的。
结合定岗定责,将优化和再造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并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3)全力推进规划土地资源管理总体框架的设计和实施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以“一个平台,三条主线,三个层面,二个要素”为统领,通过总体设计,层层递进地的,梳理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的总框架、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及具体内容,制定新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计划,进一步完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及其相互关系。
综合上述,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将继续“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倒逼,进一步提升各部门规划、计划编制水平,并促进各类规划的协调、衔接,提高整个行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进一步促进各项管理的标准出台,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整个行业管理的精细化;进一步对行业管理的共性问题,如规划编制、计划执行、标准调整、指标体系、各类市场管理、资质主体管理等,加强管理,形成机制,提高整个行业管理的规范化;进一步加强行业整体和各类数据信息的综合利用,更好地为企业和公众服务,更好地辅助决策和科学发展。我们将在国土资源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往开来,扎实进取,努力开创规划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精编2020-2021年县委书记县长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度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0年市委书记在市委理论务虚会上关于十四五编制工作调度推进会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专门安排两天时间,召开市委理论务虚会,主要是出于这样一个考虑:今年是我们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之年,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又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候专门召开市委理论务虚会,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深入研究讨论“十四五”期间的若干重大问题,为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做好准备,对于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并形成共识,推动**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意义十分重大。
为了开好这次理论务虚会,8月下旬,市委办公室根据我和*市长的意见,专门发出本次会议的预备通知,明确了与会领导的发言议题等有关事项,为会议的召开做好了准备。两天来,9名(视具体中心发言的人数)领导同志围绕确定的重点议题作了中心发言,其他领导同志也就我市“十四五”发展的预期目标、战略重点、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工作建议,思考得比较深,讲得比较透,听了以后很有启发。可以说,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谈三个方面的意见,与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十三五”时期,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发展指标。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GDP总量连续*年在*各县(市、区)保持第一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总收入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长*%。县域经济竞争力稳步提升,从年的第*位,提升到年的第*位。
二是产业发展具备新实力。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进,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调整为年*。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向高效型、生态型发展;工业生产总量稳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从年的797.31亿元增加到年的1087.92亿元,成为温州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县市,同时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规模化、集群化、科技化趋势进一步明显,规模以上企业从年1048家增加到年1794家,其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5家、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3家企业成功上市。扎实推进工业电气转型升级,工业电气产业列入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名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全市高科技企业达46家,(据科技局解释,省厅和温州已不将科技贡献率作为考核依据,故近几年没有统计)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6.81亿元亿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占温州市总量的57.1%,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年的贡献率达到了49.5%,特别是旅游业进一步壮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等称号,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同时景区建设迈出新步伐,雁荡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三是城乡面貌呈现新形象。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从年的52%增长到年的59%。明确了“一心两翼”的中心城市建设格局,完成市域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和滨海新区控规修编,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八纵十横的城市骨干道路网初具雏形,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电网攻坚、楠溪江引供水工程、海涂围垦等工程扎实推进,水、电、地等要素制约问题得到较大缓解;城市防洪工程及综合整治工程、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污水处理管网等民生工程有序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铁路和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段、104国道**段改建、城市中心大道、农村联网公路、山老区联线公路等工程的完成或即将全面完成,使市域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共创建省级“村庄环境整治合格村”104个、“全面小康示范村”29个、“全面小康农村社区”4个;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并顺利通过省级初级阶段生态市验收,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五动富民”攻坚成效显著,9个欠发达乡镇实现全部摘帽,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43元,比年提高了6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268元,突破万元大关。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市、省级体育强市等,2007和被评为省“平安县(市、区)”。社会民生得到长足发展,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及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五是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五年来,我们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活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工作中呈现出许多亮点和创新举措。如,大力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率先在温州地区开展空缺职位预告,面向全市共竞争性选拔选拔正科(局)级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后进村集中整顿,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稳步推进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以“四化一核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民主制度基本框架;深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四好科室”和“六型机关”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机关作风、工作作风逐步改善,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同时,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并出现了一些亮点:像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召开了城市建设与管理千人动员大会,城市建设掀起高潮;开展了“百亿投资大攻坚”活动,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大攻坚大突破的热潮;平安建设趋势较好,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以上这些,都为我市“十四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全面分析“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背景,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途径
今后一个时期,**将处于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凝聚好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既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第一,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全国范围来看,**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一方面与先进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方面与被追赶城市的差距在缩小。从自身发展来看,**与全国各地一样,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水、电、土地等资源要素持续紧缺,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差别以及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亟待调节,各种“成长中的烦恼”依然没有较大改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结构分析,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二低一高”。即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年仅为35.9%,与“十三五”规划中40%的目标差距较大;大企业大集团比重偏低,特别是航空母舰式的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能耗偏高,完成“十三五”节能降耗任务的压力极大,-年,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5%,只完成五年目标的75%,化学需氧量不降反升,比2005年上升5.37%。从城市化推进角度分析,中心城市规模过小,这是下步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目前,**建成区面积仅为26平方公里,落后于省内较发达的兄弟县市(在全省6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20位),对三产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招商选资、人才引进等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由于受到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固定资产投资进展缓慢,年投资率只有26%,低于温州全市(33%)的平均水平,严重影响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从统筹城乡发展角度分析,我们与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差距还不小。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在继续拉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缺乏足够投入,规划不系统,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共享性较差;城乡公共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卫生资源相对贫乏,等等。从社会结构分析,主要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社会保障不适应。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广,困难群体总体保障水平还不高。二是社会服务管理不适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加快调整,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人民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同时人口流动性的大大增强,使引发社会矛盾的因素不断增多,社会服务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总之,我们对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充分看到成绩,以增强信心,又要充分看到问题,以保持清醒,从而摆正位置,扬长补短,谋求新的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必须认清形势和把握机遇。“十四五”时期,将是我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和加快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把握的好,就将成为**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在“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复苏期。
“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缓慢复苏和低位调整时期。但是,21世纪初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并未因经济危机的出现而改变。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之中往往蕴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文化创意、低碳经济等领域不断出现重大突破,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层出不穷。这些都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快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二是经济发展进入战略转型期。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生产总值从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过渡的发展阶段,这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关键阶段,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趋向高级化,并逐步向产业融合型经济转型。消费结构将显现宽裕型社会的特征,由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为主转变。投资结构趋于集约化、规模化,经济增长将逐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三是城乡统筹发展进入加速融合期。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处在由工业化主导向城镇化主导的转变之中,随着我省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沿海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加快编制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县域城市化进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城市功能提升将越来越迫切,群众对城市宜居性的诉求愈加强烈,同时**中心城市框架的全面拉开,“一心两翼”城市格局的加速形成,使城乡统筹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凸显。这一时期,农民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呼声会更高,对农村民生加快改善的需求会更加强烈,三次产业与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统筹城乡发展会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新阶段。四是生态文明进入全面推进期。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五位一体”发展的战略高度。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可以预见,进入“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涉及面会更加广泛、内涵会更加丰富,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必然要顺应这一形势。五是文化发展进入多元活跃期。
今后五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将向高层次、多样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面临巨大发展空间,以多元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文化经济将会有突破性增长,网络信息的影响会日益广泛,我们将进一步共享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和先进观念。六是新型社会化进入稳步发展期。
今后五年,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新型社会化进程将稳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将不断加强,社会公众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将明显增强。人力资本将进一步积累,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将逐步形成,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将明显加快,社会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第三,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战略途径。根据以上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温州市委的总体要求,结合前段时间的工作调研和思考,以及刚才大家发言的启发,我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概括为: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个**”,着力打造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具体就是:围绕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三大任务,着力实施大平台、大城市、大民生建设三大战略,重点抓好沿海开发工程、产业提升工程、城市带动工程、文化引领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和惠民安民工程,扎实推进实力**、魅力**、和谐**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着力打造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其中,打造“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全市上下的奋斗目标;“推进实力**、魅力**、和谐**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是我市“十四五”发展的工作目标要求;“实施大平台、大城市、大民生建设战略,抓好沿海开发工程、产业提升工程、城市带动工程、文化引领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和惠民安民工程”是实现工作目标的战略途径和抓手。在这个总体思路中,核心的要点就是实施好“三大战略”。
1、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实施大平台建设战略。进一步拓展现有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积极推动环**湾产业集聚区上升为省级战略,使之成为我市大产业大项目建设的战略性平台,成为产业、科技、人才的集聚示范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区。这是拓展发展新空间、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举。
2、围绕城市转型升级,着力实施大城市建设战略。强化大城市理念,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整体规划、统筹发展、共建共享,促进空间布局合理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加速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这是城市化演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域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
3、围绕社会转型升级,着力实施大民生建设战略。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管理,更加注重发展的普惠性,使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平等地惠及全市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三大战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三大战略”中,大平台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主战略,决定着**未来发展的实力和地位;大城市建设是系统平台,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大民生建设是执政理念的新要求,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思路,既是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温州市委的工作要求,也是**加快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是,今年以来,省委提出了“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战略部署,7月份,我省又被确定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对地处温台沿海产业带重要节点的我市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去年市委把沿海产业带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以来,深入推进沿海产业带平台建设已经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前不久我们又提出与玉环、温岭联合申报“环**湾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无论**沿海产业带的“四片四区”建设,还是“环**湾产业区”的概念,均涵盖了**经济的现有主体,目的都是为下一步**发展的空间拓展、产业提升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平台支撑。为此,扎实推进大平台建设战略,不仅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抓手,也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和竞争优势。二是,**作为百万人口大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59%,已总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推进黄金期。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把**作为大城市来培育,温州市委陈德荣书记来**调研时明确指出“**要以大城市建设推进大转型”,这为我市加快城市转型提升、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因此,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大城市建设战略,推进城市转型升级,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干部群众意愿、改善民生环境的迫切需要。三是,“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总体上看,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将是我们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在“十四五”期间,把民生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实施大民生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抓好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战略途径和工作举措,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实施大平台、大城市、大民生建设战略,推进实力**、魅力**、和谐**建设是战略途径,具体的工作举措是抓好“六大工程”,即沿海开发工程、产业提升工程、城市带动工程、文化引领工程、环境优化工程、惠民安民工程。其中,沿海开发工程和产业提升工程是实施大平台战略的主要抓手,通过加快沿海新区开发和产业提升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发展主平台;城市带动工程和文化引领工程是实施大城市战略的主要抓手,通过加快城市硬件和文化软件建设,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和特色;环境优化工程和惠民安民工程是实施大民生战略的主要抓手,通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进一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抓好六大工程,实现六大提升”,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抓好沿海开发工程,提升区域率先发展优势。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沪苏经济发达的八县(市)学习考察,回来以后大家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这些地方这几年建设的大手笔和超常规、跳跃式的大发展,让人震憾,催人奋进。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们始终坚持把大平台建设作为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非常注重大平台的支撑带动作用。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提升**区域发展优势,赶上或缩小同这些标兵的差距,必须先要认清自身的发展潜力在哪里?跳出**看**,沿海开发就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和优势所在。从实践看,只有筑好大平台才有大发展。实施沿海开发工程,就是要做好“海”字文章,紧紧抓住我省被列为国家海洋经济试点省,深入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机遇,加快沿海开发步伐,进一步构筑好发展的大平台。重点就是要大力推动环**湾产业集聚区上升为省级层面战略,争取省级优惠政策,立足现有沿海产业带的“四区”,以大港口开发为龙头,以大产业集聚为重点,以大配套建设为支撑,以统筹协调为手段,坚持港口带动、陆海联动,着力推进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体制创新的先导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和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实施沿海开发工程,关键靠大投入,核心在大项目。就**来讲,投资不足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把沿海开发工程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就必须重视和强调这个问题的解决。下一步,必须强化投资驱动。要围绕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三大领域,强势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大攻坚大突破,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潮。同时,在深化“四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做好招商选资工作,特别要注重把在外的“**人经济”和**经济有效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在外**人发挥独特的优势,着力引进大项目,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2、抓好产业提升工程,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上级领导对我们“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寄予厚望,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第一次来**调研时就指出,**要争当勇当敢当温州的领头雁和全省的排头兵。要落实这个要求,“十四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做到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在扩张中还要实现结构不断优化,不断升级。这也是我们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就是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力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做优做强工业。这是产业升级的重点领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并不是人为地放慢工业发展,以达到低水平的结构优化。毕竟我们的经济主体是工业、依托在工业,抓好了工业转型升级,就抓住了全市产业升级的主枝干,所以对工业发展的要求要“强者恒强”。一要抓传统优势产业的提升,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促进块状经济集群化发展,以工业电气、风电装备、电子信息、船舶制造、电线线缆、包装印刷、服装、LED等8个重点产业为核心,加快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风能装备基地、**湾港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环**湾产业集聚区”,形成1个“千亿级”国际性电工电器产业集群和4个“百亿级”产业。二要抓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扶持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产业的研发,大力扶持LED、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三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和紧缺人才,加快国家工业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科技创新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标准的企业群,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其次,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做强水产养殖、铁皮石斛、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东部沿海水产养殖与加工产业带、南部沿海和中部平原粮蔬产业带、西北部丘陵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等三个农业产业带,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第三,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要有大的突破,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深入实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滨海新区城市综合体、中心区CBD集聚区、**湾港口物流园区、雁荡山旅游服务集聚区、虹桥现代商贸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先进制造服务集聚区等6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平台,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3、抓好城市带动工程,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这两年,我市城市化和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放在温州大都市区北翼中心城市的大格局中去比,以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去衡量,还有不小差距。“十四五”期间,是**城市建设大推进,功能大完善、品位大提升、面貌大改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城市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关系到我市大城市定位的成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关系到各项民生事业的大发展。实施城市带动工程,就是以现代化大城市理念指导城市建设,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通过城市化的全面推进,增强中心城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并促进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合理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区域联动发展。一方面,要切实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坚持“南承,中拓,北控,优山,强海”的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市域总体规划,强化政府投资,并带动民间投资,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着力完善城市功能,特别是增强城市对各类人才、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功能,打造一批有特色的重要功能区块和城市综合体,加快构筑“四纵五横”的对外交通体系和“两环一线”的内部交通体系,争取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60平方公里。另一方面,要把农村纳入到城市化进程的整个体系中去统一思考,统一规划,分清轻重缓急,分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优先安排一些与乡镇关联度大、辐射性强的项目,推进村村之间、村镇之间、镇镇之间基础设施的相互接轨、互相衔接,形成全市整个区域融会贯通的大循环,全面推进城乡融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和有效整合建设资金,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千百工程”和“清洁乡村行动”,合理有序推进中心村培育和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供电、供水、交通、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加大农房改造力度,有机整合农村新房建设、危旧房改造、下山移民、宅基地置换等工作载体,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切实改善农村居住条件。要加快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让欠发达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能够体现生态效益的经济效益。
4、抓好文化引领工程,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在当今社会,文化和经济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正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最根本、最持久、最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进入“十四五”发展阶段,人们对文化的消费和需求将空前旺盛,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也将更加突出。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目的就是把文化建设放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来布局、来推动,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市民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切实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重点是把文化大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来抓,做到把握“一个根本”、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五个一批”。把握“一个根本”,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的新时期**人精神,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宽容失败、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让一切创新活力在**充分迸发。突出“两个重点”,即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一起抓,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抓好“五个一批”,即推进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打造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和文化品牌,办好一批重大文化展会,培育壮大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既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又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抓好环境优化工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优化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我们这里讲的环境优化,主要是指优化发展环境,一个方面是生态硬环境,另一方面是发展软环境,我们要通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体来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朝着建设国家级生态城市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努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安静”四大工程,开展生态系列创建活动,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811”环境污染整治,同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我们的目标要以政府转型为主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打造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一要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坚持依法行政,改善行政执法,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四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并积极创造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6、抓好惠民安民工程,提升社会和谐发展水平。“十四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对生活质量会有更新的追求,而且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将会有更高的期盼和要求。实施惠民安民工程,就是进一步加快发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管理,更加注重发展的普惠性和共享度,努力使社会公共服务更加平等地惠及全市人民。一方面,要强化民生保障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我们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发展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导向,就是要推动发展从注重物质财富积累向注重民生全面改善转变。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民生改善和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深化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着力推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由制度覆盖向人群覆盖、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并加快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福利、人口计生、慈善救助等事业的协调发展,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同时,在“十四五”期间,要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真正实现民生改善和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管控力。只有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更好地促进和谐。尤其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各类社会矛盾日渐凸显,这对我们加强社会管控,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法治**”、“平安**”建设,更加注重社会矛盾化解,更加注重协调各方利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培育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增强社会管控的预警性和超前性,全力抓好民主法治、政法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这次务虚会开得很好,成果也很显著.会后,办公室要根据这次会议精神,抓紧起草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建议。市发改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吸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体现好这次会议的成果,起草好规划纲要文本。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传达本次会议精神。各乡镇要结合会议精神的学习,进一步谋划好本地的发展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要修改完善好各个专项规划,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描绘好**“十四五”发展的新蓝图!
市长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市人民政府今天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度会议,听了市发改委和有关市直部门的汇报。总体来看,我市“十三五”规划执行非常认真,任务完成得比较好,但有少数指标可能难以完成,是因为形势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比如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确定的,这和后来中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中国经济提质换挡的现实是有区别的,难以完成可以理解,也是属于正常调整的。听了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和目标任务的一些构想,总的来说,各部门都做了扎实的工作,有些部门开展了调查研究,有些部门有比较成熟的意见,比较具体的目标、项目和措施,但是综合来看,因为今天是第一次听汇报,“十四五”规划编制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这项工作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了,但是有些部门还没有进入规划的语言体系,思路还没有转到怎样制定新一轮的规划上来,我们的工作还没有深入到比较深的层面。现在只差三四个月规划编制工作就启动一年了,后面的时间非常紧迫,我们要抓紧抓好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动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好“十四五”规划对我市发展具有几个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更好地融入国省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要站在全国全省全局的角度来谋划X未来发展,所以有利于我市更好地融入国省发展战略,争取到更多的项目、资金、优惠政策,推动X发展。二是有利于认真总结过来的成绩、经验,发现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更好地扬长避短,推动X新一轮发展。“十三五”规划执行以来,很多工作指标都已经完成,也有少部分工作没有完成,所以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成败得失,这对于我们在过来的基础上做好规划工作,行稳致远、提档升级大有好处。三是有利于推动X特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X实际,把国省发展战略和X实际相结合,对推动X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四是有利于提升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不研究规划,不抬头看更远的路,不站在更高的平台,我们就很容易变成具体的事务工作者,变成目光短浅的忙于具体事务的人,很难有战略远见,很难有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很难有一种很高的驾驭能力,所以,研究“十四五”规划最终是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做好这项管长远的战略性工作。做好规划,既是务虚、更是务实,要从虚处入手、实处着力,最终使“十四五”规划为我市未来发展绘制出美好的蓝图,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集各方智慧科学编制规划。规划编制工作绝不是哪几个人就能做好的,不是某个执笔人就能完成的。一是做好调查研究。必须要以科学调查研究为基础,把重点放在对“十三五”规划完成和执行情况,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的总结上搞好调查研究。要研究好X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找到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需、最盼问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避免规划脱离实际。要研判国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国省政策的未来走向。既要研究国省这个大板块,又要研究条条的,就是要研究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不研究好上级政策,就会坐井观天,成为井底之蛙,就永远只会讲X话,不能讲普通话,所以,X人要实现高速发展,既要讲好X话,还要会讲普通话,要对接更加广阔的天地和舞台。二是广泛听取意见。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要认真听取各板块规划中涉及老百姓最多的是什么问题,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要听取各县市的意见,不能让市直单位的子规划和县市的发展脱离,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和他们对接。要听取实体经济和服务对象的意见,比如,经济发展部门要多听听企业家的意见,教育和卫健部门要听取学校和医院的意见,要和你们的服务对象好好对接。要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比如工业发展,我们搞五大新兴优势产业,这个定位要进一步完善,优势产业要举足轻重、占比较大。比如讲新型智能小家电目前来讲只能是新兴产业,还不能作为优势产业。比如讲X和X完全可以整合,生物制药、文化旅游、文创产业来势都很好,可以成为优势产业。我们不能只从某一个角度看,要根据专业意见多方分析。再比如农业提质增效的问题,因为现在柑橘老化品种多,已有面积是不是可以调整X,同时,X产业市场需求到底怎么样,饱和度如何,要广泛征求意见,看看专业机构怎么测算。这里要表扬统计局,每次都认真测算,他们和全国、全省的测算方法是联系到一起的,不是凭自我感觉,是有科学的测算标准,我们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在广泛征求意见之外,集中各方智慧是我们编制规划的基础,各部门都要做好这个基本功,了解规划的基本和要件,规划的要素有哪些,要抓哪些,一把手要亲自过问。
三要坚持解放思想,不断与时俱进,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定位,做好“十四五”规划。最重要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制定规划。如果抱着过来的条条框框、过来的观念几十年不变,“十四五”规划就没必要制定了。我们的社会是日新月异的社会,时代每一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几十年前讲一句话,几十年后还一成不变,这个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社会是滚滚向前的,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接受新理念、接受新思路、认清新形势,与时俱进,我们可以打破陈规,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周边地区、兄弟地区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理念,科学定位工作、科学定位X未来发展,这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思想基础。特别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要解放思想,跳出约束,站在X市未来长远发展的基础上编制规划,总是和过去一样,一成不变就没有价值,凡是过去好的要继续坚持,凡是时代需要的新东西要敢于纳入,一定要做好这两个结合。
四要认真研判现状与趋势,科学提出目标任务、措施和项目。有没有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是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要有精准的目标指引,统计局和各个部门要认真测算,不要摸脑壳定指标。“十三五”规划的一些目标实现了,一些没有实现,一方面是形势发生变化,这是客观原因,但也有些是主观目标确定得不精准,这次我们要总结教训。首先就是要实事求是,脱离了实事求是,所有的目标就都是假的,特别是有些园区规划,必须和国省国土政策对照,国土政策也是越来越严格,对于不符合实际的规划,即使提出了也没有意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这是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出发点,没有这个出发点,规划就变成了鬼话,这是很严肃的。一定要研究现状、政策、趋势,科学提出目标任务和措施,特别是要有措施、有项目、有保障,要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具体落地的项目、具体的要素保障做支撑,没有这些,规划就无法变成成果,就是一纸空文,这几个关键的要素一定要有,有多个部门这方面要加强,要认真研究到具体项目上去。
五要强化上下衔接、左右联动,争取更好地实现多规合一,更好地融入国省战略。把各个部门请到一起研究这个规划,就是让大家相互知道别人怎么搞的,取长补短,知道他的规划和我的规划怎么匹配,很多是相互关联的。比如住建、环保、污水处理和水利,很多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自然资源就和所有部门都有联系,比如发改的项目的都是来自于各个板块领域,和所有部门也都有关联,大家要互通信息,互相掌握情况,多沟通工作,努力做到多规合一。同时要积极和省里的主管部门沟通,和国家主管部门沟通,了解国省规划的制定情况,弄清楚哪些项目在全省有一席之地,哪些板块能够纳入省里的规划,要在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六要强化协调指导,认真组织编制规划,推动形成更多规划成果。每个部门都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集中力量,尽锐出战,搞几个月,反复打磨研究;发改委要加强培训指导,明确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和业务知识;副市长要加强对分管部门的子规划的具体指导、反复牵头研究;各位副市长要明确自己分管领域哪些规划要编制,对编制规划的关键思路、关键目标、关键任务,关键项目,都要亲自过问,让“十四五”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思路切合得更好更紧。
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各位领导、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发展谈了很好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国家宏观大势的了解,体现了对X县情实际的把握,体现了对X发展的期盼和负责,体现了对X的热爱和感情,这对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好《规划》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请起草组对会上各位领导的发言及会后收集到的各位领导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的搜集、整理、汇总、吸纳。应该说起草组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总体看,目前形成的这个规划纲要框架基本合理,思路比较清晰,也比较符合上级要求和X实际。接下来,请X县长牵头,发改委负责,尽快按照这次会议要求,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深度、厚度、特色上下工夫,增强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广泛听取各阶层、各方面意见,成熟后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报县委审定后提交县人代会审议。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编制“十四五”规划是县委、政府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县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作为中长期规划,“十四五”规划对我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引导作用。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对于X“十四五”期间推动科学发展、循环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实现追赶超越,争取国家和省市各方面的支持,至关重要。
一要结合自身实际体现特色。我们的规划一定要立足自身,发挥优势,激发潜能,符合X实际,体现X特色,既有前瞻性、引领性,也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要一看就是X的规划。一要体现X特色的发展路径。X是限制开发的主体功能区,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保护生态、加快发展、改善民生都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最紧迫的任务,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县情。我们立足县情提出的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的,也是与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相契合的,在实践中证明是可持续的,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思考如何按照中央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和省市新的要求,结合X实际,在坚持中赋予新的内涵,谋划新的支撑,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与生态融合互动,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更加符合县情实际、更能体现X特色的发展路径,避免同质化,促进差异化发展。
二要放大生态X的竞争优势。生态X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十四五”期间要挖掘潜力,壮大优势,引领全市、全省、全国X产业发展。我们X资源是全国一流的,也是X名符其实的“X”,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X产业打造成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十四五”我们要在X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突破,占领高地,要推动X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有标准、有品质、有含金量,真正是绿色健康的,做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从粗放发展向高端、集群、链式转变。比如,我们的X茶和X,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在扩大和提升,但我们的产业规模、发展质量、综合效益与富民强县的目标还有差距,“十四五”要更加突出主导地位,要有强有力地举措,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提质,提升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度,提高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真正使两大产业既富民又强县。比如,我们X中药材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还处于开发链的低端,“十四五”要在X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上下功夫、求突破,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X产业新的增长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我们的特色,要立足“XXX”旅游品牌,按照打造X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山水休闲度假养生胜地的目标定位,采取“党政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突出“生态、休闲、养生、文化”四大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善、突出旅游文化挖掘、突出旅游商品开发、突出旅游宣传推介,统筹推进茶旅一体化、休闲养生一体化、观光体验一体化和游购娱一体化,努力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新格局,做特、做优、做强X旅游业。要大力扶持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推动X三产发展的有力抓手。
三要发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引领带动。天猫2019年双十一,全天成交额达到XX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X%,X双十一单日网上销售额突破了X万元,再一次证明了“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和每个人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对消费的巨大拉动作用。“十四五”要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和新型业态的培育,把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作为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带动健康养生、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业态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之,在规划编制中要立足我们的优势,把最大的潜能激发出来,大胆去想、科学论证、求实去干。
四要坚持问题导向弥补短板。近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民计民生得到较大改善。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县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够优、产业质量效益不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需求拉动不够强等等。民生改善上也存在一些差距:在社会保障方面,还有占全县总人口X%贫困人口没有脱贫、X万城乡居民处于低保水平;在教育发展方面,城乡教育资源还不够均衡,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在医疗卫生方面,全县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仅有X张,医疗卫生资源还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缓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道路等级不高,区域交通环线还没形成,还有近X%的行政村群众没有用上优质安全电,等等,这些都是发展中的短板。一方面要充分总结“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用“十三五”的成果坚定我们的发展信心,用“十三五”的成果激发我们的发展潜能,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要坚持,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分析县情,找准问题,抓住矛盾,看清差距,明确补上什么短板、突破什么瓶颈、解决什么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最大限度争取获得更多项目资金支持,把影响发展亟待拉长的短板和缺项一一补齐,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要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突出改革创新、思想解放,要突出转方式、调结构,要突出生态文明和扶贫攻坚,要突出追赶超越、稳中求进,要突出对外开放和协调发展。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分工要求,扎实做好本行业、本领域的编制工作,需要联合编制的专项规划,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搞好配合。各位分管副县长要亲力亲为,督促检查,严格把关;各相关部门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专人负责。同时,各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服从县发改局的总体安排。
六要加强宣传,广纳谏言。要提高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进一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要邀请专家参与讨论和论证,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县政府网站要开辟专栏开展建言献策、县民调中心电话征询等活动,广泛征求意
见建议,使规划充分纳民意、接地气;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使规划决策更科学、更民主。
七要上下联动,搞好衔接。要加强与市上规划的衔接。
请继*县长牵头,就“十四五”总体规划专题到市发改委汇报一次,必要时再到省发改委或相关部门去汇报。各分管县长就分管领域的专项规划也要到省市相关部门衔接汇报,确保规划与上级部门专项规划同步。各个专项规划要加强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同级专项规划之间也要加强衔接,保证规划目标、生产力布局、投资安排和政策手段的有效对接,使规划更具有操作性。四要把握节点,按时推进。县发改局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于12月中旬前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12月下旬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2021年初提交县“两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