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区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情况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根据江《上饶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饶常发{2018}16号)文件精神,我区高度重视,成立了信州区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开展详实的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信州区,古称信州府,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至2010年,信州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16个项目列入了信州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姚金娜民歌》、《夏布制作技艺》和《信州火针》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陈氏石雕石砚》、《信州茶灯》、《信州串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开展自查自检工作
自非遗工作开展以来,信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全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全面系统挖掘整理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区域及存续状况为基础,将工作重心放在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上,紧紧依托“七个抓手”,推动了非遗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一)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区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宣传工作。自2008年以来,每逢重大民俗活动日、非遗宣传日,均派专业人员和车辆,在人口聚集的乡镇逢集日和广场等地滚动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录音140小时,印发宣传资料800份,着力提高我区群众非遗保护意识。同时,制作非遗展板10块,就非遗项目的基本内容、历史渊源、主要特征、保护价值以及存续状况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深入沙溪镇、秦峰镇等地大张旗鼓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对非遗工作的保护、传承意识。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进行宣传非遗法的同时,邀请非遗传承人作电视节目访谈,举办非遗项目图片展、专题讲座等,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在非遗知识的推广普及中实现传承与保护。(二)开展非遗调查,建立非遗档案及相关数据库。
我区始终将非遗普查工作放在文化工作的首位,对每一项非遗项目做到相关文字和影像资料记录,对《信州区民间故事(传说)》、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传统戏剧、民间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文化遗产民俗等多个项目在深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多次视频拍摄,完整记录技艺传承过程。并通过文字、录音、视频等手段对非遗项目进行完整记录,制作微视频刊登在信州图书馆网站非文化遗产专栏,实现了影像资料的还原与再现中实现传承与保护。同时,对我区省级、市级、区级传承人,对传承谱系进行文字记录,初步建立信州区非遗数据库。(三)开展非遗传承、传播活动。
夏布制作技艺:信州区沙溪镇等地的夏布制作技艺传统源于清代,并于古代服饰的发展有紧密联系。夏布制作为家庭作坊式。夏布生产技艺是传统手工布的杰出代表。2017年5月联合区总工会开展了匠工技艺大赛,把传统文化再一次展现到人民大众眼前;上饶采茶戏:上饶采茶戏,俗称灯戏,三脚班,半班,曾名赣东北采茶戏,流行于江西省东北,也叫灯戏。演出剧目有《三矮子放牛》、《三姐妹看灯》、《扳笋》、《秧麦》等。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用上饶采茶戏曲调填词改编的红色歌曲有《打横峰》、《打上饶》、《弋阳出了个方志敏》等。在信州第五中学开设了社团,配备了各项道具,每学期开展培训50课时。通过在城区中学建立社团、开设课堂等举措,让少年儿童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在探索与实践中实现传承与保护。
(四)设立3所非遗展示传习所。
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相继成立了《上饶民歌传习所》、《夏布制作技艺传习所》、《陈氏石雕石砚传习所》等研究保护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传承人进行切实的保护。并在各种媒体上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广泛宣传,我们还联合区教体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从娃娃抓起,走进学校进行非遗文化面对面教学,联合区总工会等单位组织夏布制作技艺大赛,“非遗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正月十五举行隆重的“元宵灯会”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宣传信州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传承断档:一些古老的传统技艺由于传承人去世或高龄等原因已出现断档,没有年青人愿意研习,古老技艺频临灭绝。
(二)资金短缺:我馆每年四万元的传承保护资金对于众多非遗项目无异于杯水车薪。
由于缺少保护资金,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面临失传危险。(三)转化困难:除夏布项目和石雕石砚项目已产业化外,其他非遗项目转化为文产项目相对困难,项目本身及人员传承都不具备转化条件。
四、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自查中发现的不足,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自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到位。
(一)传承保护工作思路。
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面普查全区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摸清家底。按照“全面普查、广泛采集、确立重点、建档立卡、分类制作、图文并茂”的工作要求和统一的格式,分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字、图片、音像档案。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妥善保管实物资料,防止损毁和缺失。(二)建立更加完善的保护机制。
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现时性、完整性,优先抢救和保护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且处于濒危状态的品种、项目和传承人。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注重传承创新,合理开发,保护我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保护体系、制度保护体系、平台展示体系、宣传推广体系和产业运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