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教育系统多措并举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教育方针在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工作,根据《XX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专项行动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XX县教育局多措并举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统筹推进走深走实。我校积极开展专项行动,现将我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情况作以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推进。
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认真学习文件精神,领会专项行动精神实质,深刻理解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和战略意义,班子成员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达成一致共识。并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我县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成立以县长XXX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为确保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二、强化学习教育,营造专项行动舆论氛围。
一是召开专项行动动员会,传达教育党委专项行动方案。二是以教研组、学年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党的教育方针,就党的教育方针基本内容和内涵进行了解读,广大教师能够深刻学习领会党的教育方针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属性,宗旨方向和目标任务,把牢政治方向。三是把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纳入学校党支部组织学习、组织生活和教师培训研讨的重要日程,推动党的教育方针成为师生员工耳熟能详,自觉运用的日常规范。四是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的标语口号,为专项行动创造了强有力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注重将党的教育方针纳入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题学习2次。将党的教育方针同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开展了“童心向党”演讲比赛、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参观红色基地缅怀革命英烈等活动。对各校党支部建设做出部署,要将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五个一百等常态化教育,推动广大干部师生深入学习研讨。将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学校干部培训和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由学校组织干部教师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时间进行重点培训。四、深入对照检视问题。
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全面强化党的领导。各党支部都建有标准的党员活动室,活动规范,档案齐全,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坚决打击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与党的教育方针相偏离的行为。把维护教育环境安全稳定作为重中之重。学校各项管理较健全,形成了本校的校风校训,能找准定位,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逐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切实加强中小学“双减”工作督导检查力度,有效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五、对标推进五育并举。
把立德作为育人首要任务,能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并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学校教学管理规程健全,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各学段德育目标和德育活动均按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和设计,逐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学党史活动,增强“四个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加强体育教学常规管理,参加全市小学生篮球比赛并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加强艺术学科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体音美展播活动,并按活动要求将25个优秀作品影像资料和相关材料报送市局体卫艺科。举办了“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百年专场文艺晚会,集中展现了XX县教育系统教职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宏图大志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良好精神风貌。六、对表梳理思政工作。
成立了XX县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将《XX县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方案》下发到各校,组织各校学习。针对疫情,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安排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情况,尝试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明确思政课教师准入要求,要求各校严格按照思政课教师的配备标准安排思政课教师。安排XX县教师进修学校将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列入年度教师培训计划中,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将逐步开展。引导教师自觉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七、开展文件专项清理。
按照《方案》要求,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文件清理工作,压缩文件制发数量。依据《XX县各级各类学校制度管理评估考核方案》对全县学校工作开展全面考核,不存在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教师等内容,不存在以中高考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奖励师生情况,不存在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行为。八、组织校园文化排查。
XX县全面排查清理了校园各类标识标识、条幅口号,建设健康、平安、文明校园。部分学校举行开学和毕业典礼等仪式庆典活动,发挥了校园文化对师生思想浸润的积极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