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子口驻村帮扶工作队全年工作总结
(2019年12月)
一、一年来,贯子口村驻村工作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及驻村工作队制度,严格按照锹峪镇镇党委、政府的安排,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明晰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紧扣时间节点,狠抓落实,使各项工作均有序推进,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贯子口村位于锹峪镇中部,距镇政府1.5公里。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271户1078人。有耕地面积2703.94亩,人均2.5亩。全村低保户28户66人(其中一类低保5户9人,二类低保15户39人,三类低保7户15人,四类低保1户3人),五保户15户15人,残疾人42户52人,党员5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67人,2014年脱贫2户8人;2015年没有脱贫人口,2016年脱贫42户180人,2017年脱贫29户124人,2018年脱贫12户46人(其中兜底脱贫3户7人),2018年底剩余未脱贫人口2户1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3%,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剩余未脱贫2户10人,计划2019年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二、贫困状况
1、贫困人口。2019年已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3800元以上。“两不愁”:全村群众均已实现不愁吃,不愁穿,截止目前已接通自来水269户,井水2户(水质达标),均有安全饮水。“三保障”:全村群众均已参加医疗保险并享受基本医疗优惠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接受学前、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均享受了两免一补营养餐相关特惠政策。经第三方评估,全村农户均有安全住房。
2、贫困村。对照《甘肃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贫困村退出4项标准测算。
——贫困发生率。2018年底脱贫12户4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93%,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对尚未脱贫户2户
10人(王万才6人,马尕录4人)实现政府兜底保障。
——产业发展。全村以中药材种植为主。中药材以黄芪为主,中药材面积年均1000亩左右。养殖业以发展养牛、养羊为主,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很小,劳务产业是全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约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2018年依托产业到户奖补项目,中药材增量奖补10户,马铃薯增量奖补7户,产业到户项目养牛5户5头。产业带动方面,全村实施中药材项目带动7户,光伏项目带动10户,金鸡项目带动9户;2019年新增托养牛5户5头。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大幅度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
全村原有专业合作社2个(渭源县绿源综合农业专业合作社、渭源县祥峰生态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渭源县锹峪镇贯子口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渭源县锹峪镇贯子口村晓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渭源县金秋山谷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本村,2019年合作社与农户种植高原夏菜109.45亩(甘蓝、娃娃菜),带动
87户贫困户增收。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1522.05元,其中现有村级公益林补助1522.05元,金鸡分红2万元;2018年在刘家河社建设301千瓦投资225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增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带动10户贫困户逐年增收。
——基础设施。本村共有两个社,贯子口社西五路穿境而过,刘家河社2010年完成贯古路水泥硬化项目。2016、2017年通过项目完成3.74公里巷道硬化,2019年完成完成贯古路水泥硬化项目油返砂项目,覆盖全村所有户,根本性的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截至目前,全村已完成农网改造,2个自然村动力电、通村道路全覆盖,结合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在人口密集区摆放垃圾桶22个,分类式垃圾箱3个,配备手推式垃圾车3辆、电动垃圾车4辆,清扫工具6套,聘用镇级公益岗位保洁员4名,村级卫生保洁5人,划片包区责任到人,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统一处理,每周二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并形成长效机制。按照村规民约逐步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无辍学学生。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户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98人,接受义务教育98人,落实两免一补、营养餐资助政策98人。
2015年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面积60㎡,有诊断、治疗、药房功能,公共服务四室分离。对贫困人口采取“4+1”签约服务,一户一策签约率100%。并配备村医1名,方便群众看病,解决了因感冒头疼跑远路看病取药的不便。
全村2019年应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贫困人口275人,参保275人,参保率达到100%,建档立卡户参保率100%,续保率100%。
2019年最低生活保障覆盖本村所有需要救助的人,全村低保户20户49人(其中一类低保5户9人,二类低保8户24人,三类低保6户13人,四类低保1户3人),五保户22户22人,残疾人52人。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目前来看,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可以实现的。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倾向性问题不断显现。
(一)产业发展后劲尤显不足。
全村粮食作物以小麦、马铃薯、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以黄芪、大豆为主。农业生产技术较为传统,机械化程度不高,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造成农业产量低、收入低。牛羊养殖起步较晚,多以分散养殖为主,规模养殖大户少,养殖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薄弱。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狭窄,收入有限;村级组织负责人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对新事物、新理念接受能力低,干事创业的魄力和劲头不够足。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致富带头人带动,作用未发挥。(三)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就业层次不高。
部分贫困户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加上缺乏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自我“造血”脱贫致富能力不强。一是文化水平偏低,全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劳动力素质不高。二是进取意识不强。
村民思想较为保守,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较为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思变、图新、寻求突破的新风尚未形成。三是缺少致富带头人。2个村民小组中能够带头创业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屈指可数,绝大部分群众在守业受穷中徘徊不前。(四)村容村貌不够整洁。
受地域条件限制,村民宅基地过于聚积,村民生活资料无处存放,以及村民生活卫生习惯差,保持村容村貌整洁的意识不强,造成村容村貌还够不整洁。(五)劳动力就业层次不高。
2019年全村142人外出务工人员大都集中在城市建筑等重体力劳动行业和餐饮服务等低收入行业,务工技能缺乏,收入水平低,且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组织。四、工作措施
(一)大力发展产业。
一是拓宽种植业品种。通过积极争取产业扶贫贷款等扶持项目在本村发展黄芪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在贯古路两侧种植蔬菜109.45亩,形成蔬菜种植示范点。根据产业效益,逐年扩大种植规模,鼓励建档立卡户积极参与种植,增加可支配收入;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重点发展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种植和蔬菜大棚等特色种植,计划建设中药材烘干烤房一家,发展壮大中药材无硫加工产业,多方面开拓群众增收渠道。二是壮大养殖规模。依托已建成的渭源县锹峪镇贯子口村晓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奶牛、瘦牛育肥等养殖项目,利用农村“三变”政策指导,建档立卡户入股分红形式扩大养殖产业,根据效益逐年扩大养殖规模。三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利用光伏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种植20亩,在刘家河社建成301千瓦光伏发电,鼓励农户积极入股分红,提高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利用现代网络等新型媒体扩大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依托已建成的渭源县锹峪镇贯子口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贯古路两侧种植蔬菜109.45亩,形成蔬菜种植示范点,鼓励建档立卡户积极种植蔬菜。依托已建成的渭源县锹峪镇贯子口村晓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奶牛、瘦牛育肥等养殖项目,壮大养殖规模。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定期组织群众,集中宣讲各项惠农政策和创业致富的名人事迹。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培育其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志气和本领。一是强化群众思想扶贫。实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扶贫扶志扶精神,脱贫脱困脱俗气,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鼓励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发展产业、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二是强化智力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三是强化能力扶贫。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通过对他们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能力和信心。(四)改善村容村貌。
一是大力争取实施环境改善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开展面山绿化100亩,购置垃圾车、垃圾箱等环卫设施。二是大力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保洁队伍,着力开展日常环境卫生治理,同时组织乡村社干部,特别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对辖区内主干道路、渠道、村委会周边、群众庄前屋后等范围内的柴草、塑料袋等各种垃圾进行集中清理、转运。三是培养群众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维护良好的村容村貌。积极引导、组织村民参与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使环境卫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实践中逐步建立村民自主、自治、自律与村委引导、管理、推动相结合的农村环境卫生机制。
(五)提升劳动力素质。
加强对农民特别是村社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骨干等适用农业技术、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使每户至少有一人真正掌握1门实用的农业技术,提高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一是针对劳动力培训需求,衔接专业机构进行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二是争取项目扶持资金,每年分期对村、社干部、致富能人、贫困户代表到产业发达的地区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三是对一些从事家庭种植、养殖的农户强化科学种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培训,有效提高种养殖业水平。四是结合东西部协作、赴疆人才人口集聚等优惠政策,组织劳务输转,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每户至少输出劳动力1人,并且保证务工时间在6个月以上,使贫困户获得稳定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