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街道
2022年生猪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发展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种植业再生产的畜牧业,既能促进种植业,又能带动加工业和服务业,形成农业内部产业和三次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我街道畜牧业养殖以生猪为主,为推进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我对当前生猪养殖的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XXX街道发展生猪养殖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基本现状
(一)养殖现状。
截止2022年5月底统计,由于处在“猪周期”低价阶段,生猪养殖量同比下降20%,全街道共有生猪养殖场、户620户,共计存栏8650头,共中能繁母猪1286头。养殖场、户中,20头以下的散养农户640户,20至200头的16家,200至500头的7家,500-1000头4家,1000-2000头4家,2000头以上1家。(二)拥有市场潜力优势。
人均肉食品占有量是反应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人均占有肉食品量也将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近几年来,我街道生猪养殖业虽然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但产业化起步较晚,畜禽存栏出栏基数依然不大,2022年底生猪出栏1.8万头;牛出栏0.02万头;要达到内部市场的供需平衡,尚有内部消费市场潜力可以挖掘,生猪养殖发展数量再翻一番才能饱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二、存在问题
(一)科技推广进展缓慢。
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生态养殖模式普及率很低,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毗邻县城的交通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生猪品种改良仍然滞后于生产发展,整体质量不高。同时,能繁母猪在1000头上下徘徊,受市场影响数量浮动很大,品种改良尚未起步。(二)畜牧技术力量难以满足现有建设规模的服务需要。
目前街道畜牧技术干部只有1人,且即将退休,畜牧技术干部处在不断的摸索学习阶段,科室其他人员又缺乏实践经验,新培养的农民技术人员还难以达到饲养管理的要求。(三)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我街道生猪养殖目前还属于小农经济,家庭经营模式还占很大比重。养殖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粗放,难以完全形成产业化。过去那种每户饲养几头几只、分散养殖自食为主、传统养法不计成本、饲养长命憨畜为荣、病死听天由命的生产方式还普遍存在。(四)内部结构还不合理。
目前在畜禽结构中,生猪所占的比重高达92%,而牛比重只占8%;在畜产品结构中,猪禽肉占97%,牛羊肉仅占3%。这种耗粮型的猪禽养殖结构对粮食生产的依赖性大,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差,与畜产品消费市场的迅速变化不相适应。(五)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一是养殖场项目主要依托县级部门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补助,在此情况下环保等配套设施还是需要整合其他资金投入才能完成。二是缺少必要的技术设施与装备,街道畜牧部门化验室还未开展过生猪血检诊断工作。三、几点建议
(一)切实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优化生产布局。
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花大力气教育、引导和帮助养猪户尽快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大力培植一批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猪养殖典型户,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显著的经济效益吸引和带动广大养殖户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步伐。(二)强化技术培训。
整合培训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培训,加强对项目农户的培训和引导,使其尽快接受生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增强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实现规范化、科技化养殖。(三)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生猪养殖产业化进程。
高度重视和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壮大。XXX街道仅有奉节县金盆家庭养殖场有限公司一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和影响周边农户能力有限,要尽快成立生猪养殖协会等中介组织,作为联接龙头和农户的桥梁,组织养猪户开展自我服务、自我协调,扩大规模,实现标准化生产。(四)积极作好风险防范,促进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加强养殖、屠宰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宣传。专门用于补偿因生猪免疫反应和扑灭生猪疫病等原因给农户造成的死亡损失。二是鼓励和支持农户多投保新型生猪保险,既可以分散风险、降低损失,还可以互惠互利、稳定市场。(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目标考核机制。
要把发展生猪产业作为重点任务,纳入经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运作,严格目标考核,务求抓出实效。成立生猪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生猪产业的组织领导、综合管理、协调监督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政府要把生猪产业作为目标责任制管理的重点内容,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具体、科室分工协作、多方齐抓共管,在全街道上下形成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