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调研报告调查研究
由口县人民医院与口乡、口乡两个卫生院组成的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两年来,县人民医院派驻医师完成门诊量9458人次,填补了基层卫生院理疗、中医、妇儿、口腔等8个学科空白,使群众真正实现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切实解决了患者域外看病耗时长、花钱多等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作为全国和口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口县大力推进由口县人民医院与口乡、口乡两个卫生院组成的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着眼“在家门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聚焦“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统筹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调配,不断深化区域内医疗水平提升、医疗资源共享,医共体成立两年来,初步建构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
走进医共体成员单位,近距离感受基层医疗体制机制改革给群众带来的医疗服务新变化。
“紧密型”联结:让“1+2>3”
日前,口走进口乡卫生院。住院部病房内设施齐整、床单雪白,7位村民正在病床上输液。
“你看多干净,还有中央空调,叫医生也不用喊了,按下床头的按钮就行。”口乡口村村民口大妈,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在这里住院,她对现在乡卫生院的住院条件频频赞许。
在口乡卫生院,后院两层楼的住院部门口上方,“国医堂”3个大字非常醒目。底层西边的针灸理疗室内艾香浓郁,6张病床上住满了病号,或躺或卧或坐接受针灸、拔罐、艾灸、按摩等中医治疗。
乡卫生院加入医共体最大的变化是就医环境极大改善,医技、医疗水平显著提升,就医人数大幅增加。为补齐医共体内成员短板,作为医共体主体单位,口县人民医院先后投资为两所成员卫生院添置麻醉机、生化分析仪、DR机等医疗设备;严格按照县人民医院“6S”标准,改建成员单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安装了中央空调,设置冲水式卫生间、洗澡间,大幅改善了乡镇卫生院就医环境,住院舒适度显著提升。
口县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彻底’,这也是‘紧密’二字的内涵所在。县卫生健康局充分放权,医共体内实现了人事、财务、质量、后勤洗消、药品耗材和信息化6个方面的统一管理,医共体体制机制的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
人民医院院是因为有了县里的充分放权,医共体建设才能够更好地统筹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实施,在家门口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口县长刘玲说。
为发挥融合效益,医共体对成员单位精准定位,使之产生“1+2>3”的效果。
作为医共体的主体单位,口县人民医院着力加强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口县人民医院已与口多家知名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已经能够实施心脏搭桥等一些高水平手术。
考虑到口乡距县人民医院有一小时左右车程,而口乡只需要20分钟左右,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位置偏远的口乡卫生院着力健全内外妇儿等专科,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规模加强全科接诊、治疗能力,方便群众就医;口乡群众到县医院看病很方便,就强化乡卫生院的中医慢病治疗和康复理疗服务能力,逐步建成具有康复专科特色的卫生院。
深化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梗阻。除加强两个乡卫生院自身的硬件建设,医共体内还组建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宣传教育”五大中心,实现了“检验、心电、病理、影像、消毒供应、物资供应、后勤管理”七个方面资源共享,建立起“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专家派驻和健康管理”四大机制,提供全方位业务支持,两个乡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就医满意度、认可度显著提高。
加入医共体第一年,口乡卫生院门诊量同比增长123.52%,住院人数同比增长20.55%。口乡卫生院门诊量同比增长19%,住院人数同比增长17.13%。今年截至11月底,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位置偏远的口乡卫生院门诊量仍然同比增长51.21%,住院人数同比增长1.34%。
“数字化”赋能:让群众看病不出乡
“慢病在乡治,急病能乡诊”,是口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中着力实现的目标之一。而“数字医共体”的建设,加速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作为一家县级医院,口县人民医院数字技术的应用,超出了口的想象。
在县人民医院的慢病管理平台,鼠标轻点,在医共体内进行过慢性病诊治的患者的详细情况立刻显示在屏幕上。
我们与技术合作单位联合开发的这套系统,实现了与物联网的对接。患者使用血压表、血糖仪测量的数据,可实时上传。出现危机值时,平台会进行语音报警,并精准定位居民档案信息,责任医生可及时进行干预或协助患者来院复诊。慢病管理中心对慢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管理,已由最初的功能性闭环型管理发展到精细化管理,目前正向智能化管理迈进。
慢病治疗和康复理疗因其病情明确,治疗路径清晰,是乡卫生院大有作为的领域。对此,医共体注重发挥乡卫生院作用,为辖区内的慢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口乡后康村崔建华是村里的电工,患高血压多年。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为他提供了一只血压表,每次测完后数据就实时传送到医共体慢病管理系统,专家会根据血压情况进行调药、换药、饮食、运动等指导,他还能就近在口乡卫生院取药、理疗,实现了在家门口让专家看病、治疗。“借助‘数字医共体’建设,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下沉。”
远程会诊系统可有效解决基层医疗人员水平不足的问题,成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新渠道和新方式。
口县人民医院为医共体成员单位配备了远程医疗视频系统、心电图设备及传输系统、医生工作站等,搭建起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向上对接口三甲知名医院,向下覆盖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提高了基层首诊能力,从而让“数据多跑腿,基层患者少跑路”。
依托大幅提升的医疗服务能力,医共体在口乡卫生院建设了急救站。急救站运行当晚20时30分左右,就接到第一个急救电话,接诊人员仅用了不到5分钟就到达患者家中,比从县医院本部出车节省了40多分钟。患者经初步诊断为消化道出血,医务人员立即为患者进行初步治疗,并紧急转往县人民医院救治,病人转危为安。
依托医共体,乡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无缝衔接的急救模式成效凸显。自运行以来,已安全接诊172人次,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2020年截至目前,医共体内实现双向转诊1670人次,使群众真正实现在家门口看病、看好病,切实解决了患者域外看病耗时长、花钱多等问题。
县乡村统筹:医务人员上下流动成常态
从工作实际看,制约分级诊疗、乡卫生院留不住病人的关键因素就是没有好医生。口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聚焦这一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医务人员上下流动“新常态”。
在口乡卫生院,县人民医院下派医师口正在接诊。医共体出台派驻人员制度,并给予绩效奖励和下乡补助,充分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派驻医护人员已实现4次轮岗。
县人民医院还建立了名医下沉带学生,抽调成员乡卫生院优秀医护人员特别是新入职人员,到县人民医院学习交流,待技术成熟后返回成员单位,为成员单位打造一支高水平医护团队,变“输血”为“造血”。
口县人民医院鼓励原籍优秀医护人员回乡工作。这些人员有服务家乡的热情,在当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声望,广泛吸引了群众就近就诊。医共体成立以来,县人民医院派驻医师完成门诊量9458人次,填补了基层卫生院理疗、中医、妇儿、口腔等8个学科空白。
此外,口县人民医院还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作载体,推进优秀医务工作者“下沉”,主动服务基层。启动“双百双千”工程,即每年进百村、培训百名家庭医生;免费筛查千名脑卒中患者、千名白内障患者;开展移动医疗车巡诊,购置了集合彩超、透视、心电仪器等多种类医疗设备的移动医疗车,所有检查结果都由县级专家审查诊断,弥补了乡镇卫生院人才不足的问题。
医共体的建设,让两个成员乡卫生院重焕生机。现在,辖区内的村医也纳入了医共体建设范围,为他们提供到县人民医院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村卫生室的诊疗数据也能实时传入医共体的数据平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员成了“一家人”。
通过医共体建设,县人民医院更强、乡卫生院更活、村卫生室更稳。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持续推进在家门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