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稳六保工作汇报2020
篇一 今年以来,XX 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年度目标保速保量、经济发展保质保效。在6 月19 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对 2019 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XX 市获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市、县(市、区);推动制造强省建设、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县(市、区)以及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1-5 月份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 225.4 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 94.3%,其中 5 月份完成 56.1 亿元,同比增长 2.6%;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3.6 亿元,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工业税收5.2 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1%;“两新”产业完成产值203 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总量的 84.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 104.5 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 43.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98.5 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1.2%。预计上半年可
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80 亿元、工业税收7 亿元。
(一)以创建为抓手,推动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推进高新区法定机构试点,打破传统治理结构,促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调,营造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增强高新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目前,申报材料已上报省政府,正在与省直有关部门对接运转之中,有望在近期获批阜阳市第一家全省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单位。积极争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进一步壮大产业综合实力,努力打造“千亿园区”,打响XX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全国品牌。目前申请报告已上报省政府。
(二)加大政策落实,抢抓机遇促发展。落实《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工业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政策》22 条措施。落实《关于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五大项18 条奖补内容。在市每年安排3 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2020 年追加2 亿元抗击疫情、支持工业发展的专用资金,引导带动企业投入6 亿元,重点支持大企业+孵化双创平台、综合型双创平台和行业双创平台等三个平台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今年 5月,财政部安徽监管局完成对 XX 高新区双创升级项目资金3500 万元的使用验收评审工作,在四个开发区(XX 高新区、合肥经开区、包河高新区、新芜经开区)中取得了第一名的 好成绩。
(三)立足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坚持树牢“招商第一、项目为王”的理念,实践“问、磨、盯、钻”招商四字工作法,立足“一主双优”产业格局,针对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需求,面向重点区域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截至6 月份,高新区共赴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南、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商30 余次。在谈项目73 个,意向总投资182.25 亿元;签约项目6 个,总投资109.42 亿元。
(四)突出重点项目,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契机,紧抓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ppp 项目、智慧园区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28.3 亿元的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附属工程PPP 项目已经启动,稳步推进。新开工项目4 个,总投资37.6 亿元等。重点在建项目28 个,总投资 157.96 亿元。6 月21 日,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暨全省第六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高新区田营科技园举行。其中XX 高新区有3 个工业项目参与本次集中开工,共计投资额43.4 亿元。
(五)开展“四送一服”,助力企业发展。积极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政策服务为重点,落实“三个在企”,深化创新“四问”工作法、“五个遍访”“两个问计”等工作方法,助力企业发展。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建立“四送一服”专班服务机制,抽调精兵强将330 人,组成62 个专班,走访600 多家市场主体,其中工业企业400多家,为企业提供用工、金融、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政策宣讲等服务,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对接优质资源、理清发展思路,激发企业发展潜能。共计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实际问题331 个,实际发放贷款17.89 亿元,落实无还本续贷7.3 亿元,办理展期贷款0.63 亿元。截止到6 月底,共减免38 家企业房租租金8247338.5 元。及时足额拨付企业奖励资金15337 万元,支持约40 家重点企业升级改造发展,其中兑现企业固定资产奖补资金4399 万元,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奖扶资金10938万元。今年以来,共计谋划融资项目14个36.49亿元,目前已完成6 个项目1.8 亿元。积极谋划开展“余值抵押担保”“企业联保”等多种业务,丰富企业融资模式。累计受理全市各类实体经济融资担保申请195 笔,申请担保贷款金额12.22 亿元,共办理融资担保业务149 笔,担保贷款超8 亿元。目前,全市规上企业325 家,应复尽复率达100%,整体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复苏。
(六)集聚创新要素,强化双创载体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推进双创载体升级,双创平台绩效评价获得优秀成绩,有望获奖金 1000 万元。XX 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五星级基地。XX 市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2019 年度全省27 家县
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获全省第一位次。现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 个,省级众创空间1 个,孵化面积约11 万平方米。现有院士工作站8 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 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6 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 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 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0 家。加速科技型企业发展,2020 年上半年已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7 家。
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安徽冠泓塑业有限公司的废旧塑料的清洁增值再生技术开发及在5G、汽车领域的应用示范、XX市金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粮食仓储智能精准检测及成套装备研发2 个项目获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将分别获得100 万元和50 万元的支持。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废旧铅蓄电池全组分清洁高效利用成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孔结构可控的泡沫铝连续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等6个项目获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6 支,签署产学研协议400 余项。累计获批授权专利1276 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开展金融服务创新。2020年5 月成立安徽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X 市分公司,并在合肥正式揭牌。在全省率先成立科技业务部,与省科技融资
担保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纳入新型政银担体系的同时实行联动分保机制。2020 年共计办理科技担保业务39576万元,与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分保”业务 4笔,金额3000 万元。
(七)积极协调对接,推动园区合作建设。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实地考察高校创新平台建设,对接高校创新资源和技术。积极推进招商项目合作,与普洛斯集团就 XX 现代物流园项目达成共识,正开展项目前期合作;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就在界设立有色金属期货交割仓项目达成合作共识。与杨浦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信隆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等多家机构、平台及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承接长三角优势科技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高新区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部分项目不能及时洽谈对接,科研和人才项目落地延缓。虽然相比较一季度,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比如:1-5 月份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 225.4亿元,但同比下滑5.6%;完成工业税收5.2 亿元,但同比减收5 亿元,同比下滑50.34%。此外,当前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土地、人力、环境容量等硬性指标还不足。循环经济产业对环境容量和能耗指标的需求相对其他产业要大,部分待建项目需更多指标。部分项目建设用地所需土地属于公益性林地、经济林地、基本农田等原因,造成不能尽快开工,全市每年的工业用地缺口2000 亩以上,项目排队等土地的问题日益严重,需要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专业技术工人、综合管理型、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均存在不同程度欠缺。二是发展平台质量还不够高。缺乏国家创新平台和省综合平台支撑,在争取更大支持、建优平台方面还需要努力。三是产业集聚性还不够好。缺乏很多配套项目,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还需要努力。四是本土龙头企业培育还不够强。缺乏本土上市企业,在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培育方面还需要努力。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优。新材料、大健康、智能机械等战略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做强、做优、做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科技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六是融资渠道和路径还不够广。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批好的项目因资金不足而不能快速形成产能。
下一步,XX 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机遇,按照国家高新区“科技、绿色、新城”发展理念,以“双创高地、产业新城”为目标,凝聚高质量发展要素,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构筑开
放共享新高地。具体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精准对接,加强政策供给。深入开展“四送一服”“进访惠聚”“三个在企”“两个问计”“高新夜话”等调研服务活动,积极研究国家宏观产业经济政策,超前精准对接上级政策,持续深化企业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育,对科技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支持等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优化载体平台建设、风险投资、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创业环境。
(二)坚持一线工作法,加快项目建设。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契机,紧抓重点项目建设,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面上统筹、线上指导、片上推进、点上攻坚的总体机制,发挥好指挥部、督导组、尖刀班作用,下沉现场调度项目,压实重点项目包联人员责任,严把任务时间节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化及时兑现企业奖励资金;推动产业基金、高科基金落地、实质运作;用好退税贷、过桥贷等措施,发挥好担保公司作用。推动落实既定融资目标任务,拓宽融资渠道。按照国家政策变化及时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最大限度科学谋划融资项目,继续推动落实融资计划任务,预计下半年完成融资项目9 个,计划融资总额22.6 亿元。
(四)坚持创新驱动,挖掘存量潜力。加快国家创新型
县(市)建设,继续推进产业高端化与特色化,瞄准高端市场,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加快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铝基新材料、高性能塑胶市政管道等百亿产业园建设。围绕高分子新材料、动力电池、铝基新材料、营养健康等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对接一批专家、人才,对接一批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项目,为园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篇二 今年以来,XX 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措施,全县1-6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回升幅度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稳就业、保就业 1.引导群众到园区企业和扶贫车间就业。一是通过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会,帮助园区重点企业新增招工 2500余人,园区企业吸纳本地就业12491 人;二是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点对点”包车集中输送的方式,为县园区企业输送员工3600 余人,2 月6 日合力泰率先复工复产,至2 月底,园区165 家企业项目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园区73 家规上企业全
部实现复工复产、复工率100%;三是积极引导群众到扶贫车间就近就业,全县42 家扶贫车间吸纳就业865 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62 人。
2.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我县因地制宜,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科学开发了保洁、河道管理、生态护林等公益性岗位3091 个,全部用于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3.发放创业贷款扶持创业。全县已发放创业贷款 6000余万元(其中为城乡贫困群众发放251 万元),小微企业700万元,共计6700 余万元。
4.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已开展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创业、企业以工代训等技能培训班 38 期,培训人数1224 人,其中城乡贫困人员187 人。
1-6 月全县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564 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334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1.01%,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620 人。
(二)稳金融 疫情期间,人行XX 县支行引导中小微企业通过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申请贷款,支持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春耕生产,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及时对接疫情防控重点名单内企业。给两个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支小再贷款金额11620 万元。累计发放再贷款48000 万元,再贷款余额31500 万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企业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共为43 户企业和13 户个人信贷投放14878 万元,其中最大单笔 1100 万元。截止 5 月 30 日,县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558539 万元,比年初增加 85076万元,与去年同期增加156888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066712万元,比年初增加 135252 万元,增幅 14.52%;比去年同期增加230512 万元,增幅27.58%;其中:企业贷款余额463582万元,比年初增加93686 万元,增幅27.32%,比去年同期增加151567 万元,增幅48.58%;个人贷款余额616785 万元,比年初增加21692 万元,增幅3.65%,比去年同期增加102953万元,增幅,20.03%。比全市贷款平均增速 9.39%高 5.13 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一,已完成全年新增贷款18 亿元指导任务的78.17%。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8.447%;与全市5个国定贫困县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长为7.7%,高出贷款平均增速6.75 个百分点。
(三)稳投资 1.抢抓重点项目建设。2020 年,全县安排了87 个重点项目(其中:市重点项目36 个、省大中型项目17 个),涉及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交通等八个板块,总投资约 281.45亿元,其中,2020 年计划完成投资约 101.77 亿元。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调度督导帮助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截止 5月底,全县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36 亿元,占年计划的24.1 %;1-5 月计划新开工项目 16 个,实际开工 12 个(提
前开工项目2 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率75%。87 个项目中除3 个项目暂缓实施外,达到计划进度要求的项目有61 个,达标率 70.1%。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9.99 亿元,占年计划的40.1%。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14 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43.4%。
2.狠抓争资争项工作。一是结合中央、省投资方向,制定下发《XX 县 2020 年立项争资工作指南》。指南对 2020 年拟争取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投资方向以及 2020 年重点争取上级支持的79 个重大事项进行了明确。二是做好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储备。紧扣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储备并申报专项债项目37 个,总投资159.74 亿元。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通过的项目13 个,总投资52.68 亿元,拟申报政府专项债资金 28.04 亿元。目前,已分两批共下达政府专项债资金 5.14 亿元。三是做好新增中央预算投资项目储备。分投向储备新增中央预算投资项目45 个,总投资36.92 亿元,申请中央投资18.78 亿元。
3.帮助企业开展融资。抢抓机遇,结合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及7 家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补短板促升级稳投资专项贷款的通知》,积极为企业及重点项目开展融资,共上报对接项目 7 个,总投资30.61 亿元,申请融资20.62 亿元。
(四)稳外贸、外资
1.大力开展线上招商。积极推广不见面招商,对成熟且有签约意向的项目,全力进行网上对接、加大洽谈力度,推动尽快签约。今年2 月26 日,在疫情形势较为严峻时,通过面对面、戴口罩方式,成功签约了投资21.8 亿元的松展高端线路板项目,招大引强取得开门红。
2.大力开展企业精准帮扶。制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安排专人靠前对接企业,协助企业制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短缺问题,全县外资、外贸规上企业复工率达100%。
3.推动外贸出口。推动我县出口企业与中信保南昌分公司有效对接,当前8 家有出口业绩的企业已有7 家在中信保投保,享受免保费优惠;主动深入园区摸排企业,上门为有出口意向的吉宏辉、柔显、裕维等项目办理外贸出口备案,协助相关企业加快办理海关登记,取得出口资质。
(五)稳预期 县委、县政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精准把握经济运行走势,精准分析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精准采取应对之策,持续跟踪重点工作进展,推动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加快恢复,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好于预期。1-5 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财政总收入完成61158 万元,同比增长15.5%,全市排第1,二类县
排第1;税收收入完成50000 万元,同比增长3.6%,全市排第2,二类县排第1,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完成8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37997 万元,同比增长 15.9%,全市排第1,二类县排第1;工业用电量完成13974 万千瓦时,同比增长 9.69%;1-4 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全市排第6,二类县排第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6,全市排第4,二类县排第1;贷款余额完成1132034,28.6,全市排第1,二类县排第1;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完成10.46亿元,同比增长 6.7%,全市排第 1,二类县排第 5;生产企业出口完成231 万美元,同比下降44.6%,全市排第13,二类县排第6。
(六)保基本民生 1、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一是及时办理已缴社保费退费。对今年2 月已缴纳了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所有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等符合减免政策单位的单位缴费部分,进行了批量全额退费。对减半征收的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此次先行全额退费,待后再按减半征收政策进行调整补缴。全县累计先行退费 264.8 万元,其中养老保险 177 户、258.2 万元;失业保险9 户、0.2 万元,工伤保险 44 户、6.4 万元。二是认真开展企业划型。据统计,全县参保企业分类划型786户,其中企业775 户(大型企业21 户,中小微企业754 户),个体工商户 6 户,民办非企业、社会团体等其它经济组织 5户。对划型结果,于3 月23 日进行了公示,并对实施减半征收的企业再次进行了走访宣传,告知企业如有异议,及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按程序予以确认企业划型。根据企业初步划型测算,2-6 月养老保险缴费减免1130.3 万元,工伤保险缴费减免72.6 万元,失业保险缴费减免27.5 万元。
2.全面落实各项医保政策。一是因疫情期间对城乡居民采取了未缴纳医保费用的群众可继续享受医保待遇的办法,并延长了参保缴费期限。截止目前我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271514 人,完成参保任务的97.32%。二是对企业参加医保实施减半征收。3 月至 5 月,对全县企业缴纳的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减征期限为3 个月,目前为企业减征费用907238.63 元,并免收缓缴期间的滞纳金三是确保新冠肺炎救治费用顺利结算。为确保新冠肺炎费用及时结算,县医保基金预拨100万元给XX县人民医院用于新冠肺炎的救治。目前县人民医院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2 人次,基本医保支付23909 元。四是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组织业务人员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日做好建档立卡参保和享受免缴参保费及各项优惠待遇等信息提取比对工作,确保了全县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人员、建档立卡户等51088 名贫困人员各项医疗保障保险费用代缴和待遇全部落实到位。五是落实住院报销90%适度要求。全面筑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
充保险“四道保障线”,调整完善医保制度,规范医疗报销费用,严格落实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报销补偿比例达到 90%的适度要求。六是简化特殊慢性病种办理手续。贫困人口确诊患有符合规定的慢性病可凭相关材料申报特殊慢性病种,不受时间限制。
3.强化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一是摸清底数。对辖区内重点贫困家庭开展全面摸排。共排查“五类”重点困难户2221 户,其中分散特困人员529 户,精神病患者888 户,政府代建房户262 户,独居老人199 户,其它人员343 户。排查的困难户都建立了台账,全部落实了巡防责任人。对摸排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登记和解决,确保不发生因疫致贫、返贫等问题。二是开辟临时救助、城乡低保发放资金绿色通道,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等方式,简化程序、优化服务,提高资金下拨效率,确保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疫情期间将低保、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收集申请人基本资料后,通过村(居)、乡镇(街道)两级审核审批,直接报县民政局发放低保金,共上报农村低保578 户694 人。放宽了临时救助户籍地申请限制,对困探亲、旅游、务工等原因在我县感染疫情或隔离的流动人口或滞留人员,其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由急难发生地乡镇或民政局实施临时救助,帮助其渡过难关。疫情期间各乡镇积极开展救助工作,对困疫情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采取先救助,后补办资料的形
式,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对因封路、隔离等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由乡镇(村)统一采购粮油、蔬菜、方便面和饮用水等生活和防疫必需品,及时发放到救助对象家中。全县共使用临时救助备用金16.3 万元,统一采购物质或发放现金,对330 户926 人实施了救助。三是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20 年民生实事工程安排方案的通知》要求,从2020 年1 月起,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5 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450 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7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325元。1-6 月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0980415 元;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从3 月份起提高了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标准,3 月份农村每人每月62 元城市每人每月94元、4 月份农村每人每月 46 元城市每人每月 70 元全部发放到位。1-4 月发放临时补贴资金 1344992 元;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915 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标准是615 元。
4.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一是提升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能力。失能特困人员护理费每人每月1200 元,半失能特困人员护理费每人每月300 元,生活自理特困人员护理费参照重度失能护理补贴每人每月70 元,失能半失能供养标准参照城市特困标准执行。失能特困人员集中在县级养老机构恒祥源养老院
照护,落实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措施。二是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提升改造,提升养老服务兜底保障能力。五丰镇桂江敬老院建设项目已复工,宝山乡敬老院新建院民楼、高陂镇新建院民楼已立项,百嘉、罗塘、夏造、窑头镇等敬老院实施提升改造。三是提升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开展“党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建设并运营具有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之家。落实农村留守和分散特困定期巡访制度。
5.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1-6 月,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3033 人,护理补贴2833 人,资金2428850 元。
6.积极开展城镇脱贫解困工作。一是加大基本生活保障力度。1-6 月发放城市低保金 533.1015 万元、特困供养金18.3915 万元、孤儿基本生活金 3.135 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6.72 万元、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0.72 万元,对因疫情影响或因灾因病的 14 位贫困群众开展临时救助共计2.5 万元。二是加大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目前已有121 名贫困群众在园区实现稳定就业;为10 位贫困群众发放创业贷款 155 万,为 24 位贫困群众发放职业培训补贴 1.8万元。三是加大医疗帮扶工作力度。1-5 月以280 元/人的标准为2347 位贫困群众代缴基本医疗保险;为1897 位贫困群众购买了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共计 56.91 万元;5 个月内为贫困群众开展医疗救助256 人次共计29.43 万元;所有贫困群
众住院报销比例均达到 90%以上。四是加大社会保险扶贫力度。全面摸清掌握城镇贫困群众应参保和未参保人员底数,对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人口1378 人,由县政府出资100 元资助缴纳最低标准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共计13.78 万元。五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已实物配租廉住房538 户、公租房103 户,切实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面积不足的问题。六是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全县贫困群众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上门入户走访5000 余次,为贫困群众解决各类生活困难。帮扶单位为社区解决脱贫解困工作经费11.6 万元,县总工会对 432 名贫困群众发放各类帮扶资金44.646 万元,妇联对1 名贫困妇女发放帮扶资金1 万元。七是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截止目前为1008 户贫困家庭、免电费3.024 万元、918 户贫困家庭1.9507 万元、1074 户减半收取收取 21.94 万元、32 户免天然气费用 0.06 万元。八是为贫困人员发放助保贷款。给69 人、发放贷款金额270 万元。
7.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投资新建多所幼儿园、小学和职业学校。园区学校(含幼儿园)项目、芙蓉中心幼儿园,8 月份投入使用,届时可满足当地村民及周边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缓解城区幼儿园入园难和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职校整体搬迁入园项目总投资约1.4 亿元,用地面积100亩,计划2021 年7 月实现竣工并验收,9 月份投入使用,届时可每年为园区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工人500 人左右,以校企
合作形式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促进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七)保市场主体 1.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今年上半年,新设立企业共310 户,均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提交办结,企业变更登记共 534 户,企业注销登记共 74户,企业备案登记共27 户,企业名称核准共490 户,咨询查询服务共18000 条,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完善信用监管,共推送企业登记信息 844 条,发放《告知承诺书》844份。
2.全面推动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拓宽办事途径。企业和群众群众通过实体服务大厅、网上服务平台、移动客户端、银行代理网点、微信等途径办理营业执照渠道。企业登记注册实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实现“线上申请、线上受理、线上审批”一链式服务。今年上半年,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业务共办结1420 件,占总业务量的99%。
3.积极为园区企业减负。将企业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的50—100%,返还给不裁员的企业;减免疫情期间园区企业应交付的政府租金2 个月,总共减免9 家企业154 万元;组织企业积极注册登录“汇就业”求职平台,注册企业 112
家,注册率近80%。
4.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园区融资平台的扶持功能,对在“财园信贷通”和园区担保融资平台上的贷款,无条件支持延贷、续贷,不抽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拨付产业引导资金,保证工业企业资金需求。今年以来,为江西豪越群电子有限公司等 7 家企业提供续贷转贷周转金 1830万元,为科霖环保等18 家企业拨付产业引导资金2.73 亿元,为首普实业等35 家企业在“财园信贷通”融资1.587 亿元。
园区经济在连续4 个月的同比下降之后,各项措施初见成效。5 月份,企业扭转负增长态势,园区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 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润1.65 亿元,扭亏增盈,并有望在6 月份实现正增长。
(八)保粮食能源安全 1.创新举措,落实责任。圆满完成省下达我县的早稻生产任务28.87 万亩,比任务数28.3 万亩超0.57 万亩,预计早稻产量可达11.81 万吨。一是县领导高度重视早稻生产和耕地抛荒整治工作,县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早稻生产工作。二是创新生产方式。我县对当前粮食生产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创新生产方式。扶助种粮大户,出台措施对50 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种植早稻进行资金奖补和化肥农药等农资补助;推行集中育秧。高科技手段应用,聘请测绘公司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发现边边角角未种植早稻
的田块立即补种。
2.加大财政投入。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抓好早稻生产的若干举措》(万府办字[2020]55 号)等文件,做到早动手、早部署、早安排。全县安排资金2800 万元(其中县财政600 万元,乡镇财政2200 万元)用于早稻生产。同时购买了90 万元种子,80 万元化肥,60 万元农药,重点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水稻种植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及村委会兜底种植,确保完成早稻种植面积。
(九)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稳定。落实已经出台针对商贸行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用工、房租等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商贸企业稳定生产、渡过难关。目前我县有14 家商贸企业在“财园信贷通”“应对疫情20 条”等相关银行申请助力复工复产贷款,银企正在对接中;发展“互联网+商贸服务业”,持续推进传统零售、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发展“线上交易+线下服务”模式;发展“电商+基地”、“电商+农产品”“电商+餐饮”,支持“无接触服务”配送。在疫情应急响应期间,我县国光、步步高、万佳等商场联合e 了么、美团等外卖企业全力开展“线上下单无缝对接”配送服务,交易金额达到600 万元。
2.全力保障市场流通。交通运输局主动对接财政与银行,对疫情期间经营困难的道路运输企业,落实续贷增贷
2800 多万元。落实财政决策道路运输,企业资金664 万元。开辟业务办理绿色通道。积极开展,道路客货运输网上办理简化办理程序,确保办理事项快速办结,允许年审周期自动延续至疫情结束之后 45 天,积极对接与协调相关业务服务商,免收疫情期间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卫星定位系统,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等运维服务费用15 万元。
3.结合我产业发展实际,明确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房地产建筑、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大健康、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八大产业。由分管县领导担任“链长”,牵头推动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牵头部门主抓,其他部门协调,加强工作联动确保工作落实。目前,电子信息首位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7 家,复产率达100%。
(十)保基层运转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本就财力拮据的XX 财政运行增添了更多困难。防疫工作开支增加,而税收减少,收支矛盾加剧。面对如此诸多困难,我县通过开源节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等办法,保障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了基本民生资金需求,保障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行。
1.开源节流,统筹盘活各类资金。统筹各类资金优先用于保基层运转。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共收缴结余结转资金11539 万元,。严格预算约束,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三公”、会议、培训、差旅等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压减力度,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一般性支出按 10%压减,腾出资金统筹用于保基层运转等重点领域投入。
2.加大基层转移支付力度。财力向基层倾斜,逐步提高基层运转经费保障转移支付补助标准。未对乡镇下达收入任务,乡镇所有支出均按县本级预算标准全部给予保障,每乡镇保运转转移支付就达150-160 万元,每个村村级转移支付达19-25.7 万元不等,已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绩效奖励资金1274 万元。在落实省、市现有转移支付的基础上,从2020年起用三年时间,确保到2022 年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转移支付分别达到22 万元、21 万元、20 万元,一类社区、二类社区、三类社区转移支付分别达到 30 万元、28 万元、26万元。已累计拨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 1799 万元。
3.防范债务风险,通过合法合规途径满足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保证全县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截至5 月底,已累计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6.87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71%。其中,一般债券1.73 亿元,比上年增长50%;专项债券 5.1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8%。主要用于教育、卫生健康、交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抵冲了疫情对我县经济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我县还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2019 年
我县隐性债务化解任务 1.83 亿元,实际化解隐性债务 3.8亿元,完成率达208%。2020 年隐性债务化解任务2.62 亿元,1-6 月预计化解1.58 亿元,完成当年化解任务60%。
1-5 月份财政收支完成情况良好。1-5 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1158 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2.8%,同比增收8216万元,增长 15.5%(全市排第 1,二类县排第 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000 万元,税收比重81.8%(全市排第2,二类县排第1),同比增长3.6 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997 万元,同比增长15.9%(全市排第1,二类县第1);上划中央/省级收入完成23161 万元,增长15%;1-5 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8721 万元,同比增支27314 万元,增长 19.3%。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完成 145358 万元,同比增支27081 万元,增长22.9%。
二、存在困难 1.受疫情影响,我县一季度的招商引资工作转为线上招商,部分意向客商的考察和洽谈行程推迟,项目落地速度放慢;外贸出口企业订单大幅减少,今年实现出口的企业数量从去年的13 家大幅下降到8 家,且这8 家出口业绩也同比下降30%,外贸出口形势较为严峻。
2.要素保障不充分,工业用地不足,产业引导资金筹措
难度大,严重制约重大外资项目落地。
3.出口企业规模小,市场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今年未实现出口的5 家企业有3 家由于国外订单取消迄今没有复工复产。
4.出口转回有困难。我县已投产的较大项目比如联创宏声、裕维电子等公司均在其它地方有较大出口,我局多次与其沟通,希望能够将出口转回我县,但由于出口奖励力度有差距、以及人才缺乏及市场便利化等原因,工作进展不大。
5.商贸企业负重经营。因疫情下降的消费难以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加上银行的贷款速度较慢,部分商贸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6.医保基金风险。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同时各项医保待遇的落实,如门诊特殊慢性病种、重大疾病救治、门诊统筹、健康扶贫等等,造成医保基金存在一定的风险。
7.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的困难:基于目前持证残疾人日益增加、对象类别复杂、享受时间复杂、残疾人员因户口婚嫁等原因流动、两项补贴系统未与中残联、低保、特困、殡葬、工伤、儿童系统共享数据等原因,导致比对结果滞后。
8.少数偏远乡镇城镇贫困群众住房保障力度不足。有少数居住在偏远乡镇的城镇贫困群众仍住在疑似危旧房中,因缺少相关政策支持,缺乏资金对其住房条件进行改善,仅仅
只能以租赁补贴的形式对其进行帮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住房保障问题。
9.城镇贫困群众就业帮扶力度还不足。因疫情影响,部分原定在外务工的城镇贫困群众无法正常外出务工,严重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对这部分贫困群众就业帮扶力度还不足,没能有效地解决逐步复工复产过度期的收入问题。
10.网络服务平台服务不稳定。网络服务平台服务上线以来,信息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化政务服务,让企业和办事群众享受到十分便捷的办事体验,但由于服务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大量的访问人数,造成服务系统不稳定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和群众对办事便利的获得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审批效率。
11.企业订单减少。因客户受国际疫情影响导致出口大幅下降,占园区比重超过六成的电子信息企业因此普遍订单减少,产能恢复不足,目前只有裕维一家企业因 5G 订单暴涨而实现满负荷生产,企业正在抓紧进行技术改造,但受限于自身产品和规模,很难享受到省里关于5G 发展的优惠政策。
12.农民种早稻的积极性不高,后劲不足。虽然今年大力抓了早稻生产,加大了对农民种粮的奖力度,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提高,但后劲不足。其原因,一是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种粮成本上升。三是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
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四是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五是去年上半年我县连天阴雨天气致使早稻品质差,粮食收购价格低,影响农民早稻种植积极性。六是因缺水、野猪吃食、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经济效益不高等不利粮食生产客观条件仍然存在,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绝大部分这些抛荒地目前是由村组兜底播种,如长此以往不仅增加村级工作压力而且将造成负面社会影响。七是部分山区乡镇气温偏低,农户习惯于种植中稻。
三、下步工作建议 1.扩大对外开放,拓宽外资投资领域。以我省被列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重大契机,借助赣深高铁明年开通这个利好,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突出抓好工业领域外资招商的同时,积极引导外商投资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聚焦项目推进,促进项目早日见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对有出口业务的吉宏辉项目、弥伽科技、柔显等一批投产项目促达产,推动企业尽快实现出口;适时推动松展项目启动,力争金贝士科技项目6 月份实现资本金现汇进资,推动企业尽快开工。
3.聚焦要素保障,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对重大项目,实行要素供给差别化政策,预留重大项目工业用地,加快投融资改革创新,做大做强产业引导资金规模,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需求,推动在谈的外资重大项目杨洋国际项目尽快落地。
4.出台政策套餐,推动出口止跌回升。加大出口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奖励力度,从以往的单纯补贴展位费转为补贴参展全部费用,并提高补贴上限,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外贸出口奖励幅度,优化完善市场环境,推动出口转回工作取得实效。从紧张的县财政挤出1200 万元作为企业出口周转金,加紧出台并施行XX 县企业出口周转金管理办法,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降低企业成本。
5.打造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引导万花世界、夏木塘、田北农民画村力创“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展会”,扎实做旺应季消费。积极促进夜间经济,着力培育万象国际、云龙财富中心、沿江路、园区一条街等夜市集聚区,满足多元化夜间消费需求,激发夜间消费潜力;实施“千亿行业、百亿市场”培育工程,推进二手车交易市场和建材交易市场建设,推动二手车、家电、家具交易等市场转型升级。
6.提升医保保障水平。一是继续推进门诊统筹。对有条件的非公有产权村级卫生室开展门诊统筹业务;二是规范医保基金管理。在全面落实医保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医保基金
风险预警机制,持之以恒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保持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三是做好医保扶贫工作。实现参保缴费有资助、待遇支付有倾斜、基本保障有边界、管理服务更高效、就医结算更便捷。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受益水平,确保高质量完成医保扶贫目标。
7.加大特殊人群的保障力度。及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困难人员,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新增贫困人口、返贫人口、建档立卡边缘人口纳入低保范围;落实“单人保”政策,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城镇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一、二级重度残疾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重病(获得大病医疗救助)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按照单人户形式纳入低保保障范围。
8.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鼓励恒祥源养老院(县福利院公建民营)签订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协议,督促恒祥源养老院加快医养康养结合项目建设;全县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力争达到90%以上。
9.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对暂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群众,帮扶干部和社区要积极上门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其自主创业或到园区务工。同时针对无法在园区正常务工等情况特殊的贫困群众,要积极开设公益性岗位帮助其落实就业问题。
10.稳定粮食生产。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
观念,切实增强抓好粮食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各乡镇场要担负起抓好粮食生产安全稳定主体责任,县农业农村局要切实做好粮食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实现粮食增产丰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奖惩力度,要尽快完善奖补机制,充分调动粮农种植积极性;落实村级兜底责任制。对难以落实耕种主体的抛荒耕地,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奖补扶持措施,鼓励水稻种植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代耕代种,允许村组干部代耕代种,剩余抛荒耕地由村委会组织农机统一翻耕,集中育秧,实现兜底代耕代种。同时严格执行“谁耕种补贴谁”的原则。四是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县粮食生产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要下大力气抓好农田机耕道、灌溉沟渠及山塘水库等建设,提高农田旱涝保收及机械化、规模化种植能力。五是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大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稳步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打造一批效益良好的示范性社会化服务组织。
11.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通过设立专项帮扶资金、进行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道路客、货运企业对冲疫情影响,加快恢复自身活力。积极出台行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推动道路客、货运经营者、汽车客运站转型
升级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帮助道路客货运企业渡过困难。
篇三 一、保就业(一)建立完善促进就业工作机制。认真执行就业工作会商制度,定期开展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状况调查分析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形成报告和报表,动态掌握就业形势,研判居民就业、收入分配情况,并上报按时人社部、省人社厅和市局人社局,为上级领导部门精准决策依据。
(二)落实“保就业”相关政策。一是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强化风险应对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的通知》(皖人社密电〔2020〕2 号)精神,制定《关于强化风险防范应对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农民工集中回流帮扶应急预案》、《失业人员帮扶预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预案》、《处置欠薪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四个预案。二是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群体、重点地区,加强风险排查力度和强度,建立风险隐患清单、重点关注企业清单、重点群体实名制清单、重点地区区域清单等“四单”,并要积极落实相关服务政策,切实稳定就业,有效防止规模性裁员和群体性事件发生。三是降低创业者融资成本。截止目前,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万元,由财政按规定予以贴息(个人贷款全额贴息,小微企业贷款按人民银行发布基准利率50%贴息),占全市70%以上,切实解决了创业者融资和成本降低问题。
(三)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建立工作专班。由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建立全县强化风险应对做好保...
第二篇:研讨会发言材料“六稳六保”
研讨会发言材料“六稳六保”
研讨会发言材料“六稳六保”一
同志们: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28日正式闭幕。至此,2020年两会圆满结束。在今年两会上,“六稳”“六保”被高频提及,成为两大关键词。其中,“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应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球尚未结束之时,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为,“六稳”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思维导向,“六保”则是“六稳”工作在特殊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实践路径。面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从近几年整个宏观形势和宏观目标的发展来理解“六稳”与“六保”之间的关系,坚决贯彻执行“六稳”与“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面,我就进一步落实好“六稳”“六保”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集中精力抓好“六稳”与“六保”,厘清二者辩证关系和优先顺序,扎实“六稳”基础,提升“六保”高度
“六稳”在本质上是一种稳增长的分解。20xx年,我们国家提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发展目标。20xx年,我们提出了更为成熟的“六稳”政策。“六稳”是我国熨平经济波动和提升经济发展基础的系统方案:稳就业,就是要夯实经济社会运行的微观基础,提供居民获得收入流的保障;稳金融,就是要保障经济运行的“血液”正常循环,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稳外贸,就是要塑造良好的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稳外资,就是要保障并集聚经济运行的资本要素;稳投资,就是要稳住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稳预期,就是要稳住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毅力。可见,“六稳”工作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之所以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提出把“六稳”作为实现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党和xxxxx准确研判出我们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进一步抬头。因此,2020年4月,我们国家在“六稳”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
“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不得不说,“六保”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经济社会停摆的产物。当然,“六保”实质上是特殊情况下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底线保障的系统方案:保居民就业,就是要保障居民收入流“不断流”;保基本民生,就是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生活服务“不断供”;保市场主体,就是要保障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正常复工复产以及新增市场主体的成长发展;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要保障“民以食为天”的生存之本和产业“动力安全”的生存之本;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是要保障上、中、下游产业链各环节和各企业正常分工协作稳定运营的底线保障;保基层运转,就是要保障基层组织人、财、物进而保障社会正常运行,通过社会治理为经济治理提供有效支撑。可以看到,“六保”是“六稳”工作在特殊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实现路径,着眼于实际及具体的关键问题。我们只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发展基础。
二、突出保民生与经济主体的思路,赢得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持“六稳”政策,着力“六保”落实
要想达到“六稳”,必须以“六保”作为前提和着眼点。一直到2020年初疫情发生之前,“六稳”工作持续推进,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内外部各种不确定性的冲击,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经济情形。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我国现代化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的提升。但是,世事皆有意外。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导致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情况发生广泛、深刻、复杂的重大变化。当前,我国面临较大规模的失业问题与民生问题、市场主体破产,供应链、产业链断链,粮食和能源超级波动,还有基层运转不畅等问题。每一个问题相互联系,形成链条,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六稳”政策面临着一系列危机和风险。所以,我们在政策目标和政策转换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六保”是我们在超级状况下所采取的精准应对的政策举措和政策目标。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危机救助和危机复苏过程中,保生存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核心。更进一步说,疫情救助很重要的落脚点就体现在保障民生的基本运转以及保证经济主体的基本运行。其中,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千千万万人的就业。我们应该极力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共渡难关,出台各项干货满满的优惠政策措施,开展企业救助扶持等行动,忧企业所忧、急企业所急,让居民就业有基本保障。建设高标准农田,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为确保全省粮食总产量奠定坚实基础。各地区要加速拥抱数字化转型,借助新消费展现出来的新优势,打造“淘宝村”,稳定增长产业,保证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
三、以改革化解危机,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抓牢“六稳”与“六保”两个支点,通过“六保”推进“六稳”
我们需要改革,特别是市场化、开放化改革,才能化危为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是一场巨大的经济社会压力测试,是一场巨大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自然实验,更是一场巨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考验。各个国家(地区)都要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局面,都要探索前进,都要相互借鉴。目前世界银行、IMF、WTO以及联合国贸发会议、OECD等国际机构都在不断地调整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的预测。就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来看,一次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可能会演化成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我们要想防止公共危机向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危机蔓延,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就业问题和保障民生。
改革扩内需,改革提信心,改革振民心。因此,我们在保就业方面,必须使复工复产加速进行,必须加大稳企业、扩需求、促发展的力度,使经济循环常态化。同时,我们要通过提振综合治理能力的改革来扩大有效市场需求量,来使供需循环常态化,从而稳定各个市场主体,稳定就业,使我们的“六保”做得扎扎实实、实实在在,把短期的稳定和中期的发展结合起来。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改革就业政策来缓解目前就业供需之间的缺口,比如通过研究生扩招等方式来解决200万就业问题,通过给予更多企业贴息贷款,各种保岗就业的补贴,使很多没有效益的企业能够稳产保岗、创造就业。从“六稳”到“六保”的理念演进与具体部署,通过“六保”着力推进“六稳”的系统方案与具体路径,都集中体现了应对与解决重大问题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不仅提升我国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更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注入新动能、展现新理念。
四、稳住经济基本盘,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守住“六保”底线,筑牢“六稳”根基
筑牢“六稳”根基,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稳住经济基本盘是疫情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的重大考验,是我国经济治理效能增进的具体体现。作为对经济系统的意外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可能造成供应链“断链”、订单“断需”、资金“断流”,长期可能改变支撑经济运行的劳动、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条件。我们今年把稳企业、保就业作为优先选项,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疫情阻击战、行政性复工复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优先全面强化就业,即使是财政、货币政策也都要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促进就业的政策是应出尽出,增加岗位的办法是能用尽用。这就更加凸显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不过,“六保”本身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着眼于增长本身,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世界疫情蔓延和全球经济同步深度下滑所带来的各种冲击、风险和超级问题而进行的优化布局与升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把就业问题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从“六稳”到“六保”,就是要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剧烈变化情况下稳住经济基本盘,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又聚焦于底线保障,提升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
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这一政策理念和政策优先顺序至关重要、影响远大,这是在疫情冲击之下经济治理重点取向的有效应对。需要强调的是,“着力点”有短期与长期两层含义。短期的含义是留得青山:通过“六保”保障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正常运行,人在、企业在、生产要素在,从而留住“六稳”工作的基础。长期的含义是赢得未来:通过“六稳”工作熨平经济波动并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条件,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规模扩大、质量提升,进而赢得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从稳住经济基本盘,到提升经济基本盘,这是“着力点”的要义所在,更是“六保”与“六稳”的功能所在。无论是短期含义,还是长期含义,都是要提升我国的经济治理能力与治理效能。“六保”是“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就是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具体实践。x曾多次指出,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同志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个最大看点,那就是没有提出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x就此做了清楚的说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设定GDP增速目标,核心原因是疫情和经贸形势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妨碍各级单位对“六保”政策的落实,因而今年暂时不设GDP增速目标。对此,大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实际上,不设定GDP目标不等于我们不会完成全面小康目标,不设定GDP目标不等于对经济增长没有要求。相反,保居民就业、保民生、保经济主体等一系列经济目标都要求经济要有很高的增长。所以,我们解读这一做法时,要认识到今年遇见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冲击。这个冲击力不仅仅导致整个经济增速出现回落,更为重要的是疫情本身以及应对疫情的各种政策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所以说,这样做更有利于引导国家各方面主体集中精力、团结协作抓好“六稳”“六保”各项工作任务,将各种宏观政策形成一揽子统筹力量。
同志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需要谋实招、务实功、求实效。我们要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把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谢谢大家。
研讨会发言材料“六稳六保”二
按照安排,我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结合自身岗位职责,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握世界大势和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会前,我收集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建议相关资料进行了自学,并对下步工作作了如下思考。
一是聚焦精神学习抓贯彻,把准纪检监察工作新要求。
一方面,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纪检监察职能结合起来,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另一方面,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落实“十四五”规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抓贯彻,立足监督首责强化履职担当。
一要始终坚持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开展,紧扣工作大局,紧贴领导工作思路,紧靠基层群众实际,突出“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工作职能,加强对县委中心重点工作工作的认识、分析和研究,强化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监督保障就跟到哪里,不断扩大监督范围,提升监督执纪能力水平。
二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战略部署,更加突出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保障党中央政令畅通;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自觉适应现代化建设内在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三要继续以省委X届X次、市委X届X次全会精神、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和省纪委X届X次、市纪委X届X次全会精神和县纪委X届X次全会为引领,结合好前期召开的“防风险、守底线”专题会议,认真梳理细化查摆出的问题,进一步堵塞监督执纪工作中的风险漏洞,积极将监督“探头”聚焦到辖区各党组织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中去,争做党委各项中心工作的推动者、践行者,竭力推动辖区高质量发展。
三是聚焦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注重监督执纪问责成果运用。
准确把握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密监督体系防范风险挑战、筑牢安全屏障。
更加注重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保障各类惠民富民政策落实。重点围绕推进“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方面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以及持续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对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各种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问题,坚决快查快处快警示。
更加注重发挥监督治理效能,持续完善政治监督活页、廉政档案建设,以高质量的监督,推动纪检监察监督的治理体系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扎实开展好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工作,深化纪检监察工作成果,增强辖区各党组织领导干部法纪意识,严守清廉底线。
更加注重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充分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内生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严守“三个不发生”的工作底线,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持惩贪治腐的高压态势,坚决为脱贫攻坚、“十三五”收好官、“十四五”起好步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三篇:2020年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落实“六稳”
“六保”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不低于新增岗位的50,不低于2019年;扩大社区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就业;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造。
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开展毕业、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2.做好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
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对吸纳省外贫困劳动力的给予跨省务工奖补。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抓好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4.强化企业稳岗就业。适当放宽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
5.优化就业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二、保基本民生
6.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人均每年x元提高到x元,xx区县低保、特困供养资金补助在原比例基础上再提高10。
7.加大临时救助力度。2020年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对xx区县资金倾斜。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关注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8.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今年x月至x月,阶段性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对相关优抚对象、保障对象,以及阶段性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1倍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补贴金额与物价涨幅同比例变动。
9.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三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复工复产。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10.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xx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11.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开工建设x所左右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x万个。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
1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老旧小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
1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革命四行动”。继续实施一批危废处置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三、保市场主体
14.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坚持抓两头带全局,以打通政策链、服务链、操作链等“三个链条”为突破口,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为切入点,选取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15.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用好进出口银行xx省分行x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外贸出口企业到期贷款不抽贷、不压贷,到期给予续贷。至今年x月底,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载体带头减免承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不动产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各项政策优惠。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16.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设立首期x亿元贷款额度的xx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整合设立规模x亿元的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对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机构,予以正向激励奖励。
17.帮助企业稳定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稳住海外市场和订单。引导外贸企业线上洽谈接单。推动生产型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举办若干场大型“闽货华夏行”促销活动。举办“全福游、有全福”主题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18.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遴选公布一批数字经济“瞪羚”等创新企业清单,大力发展新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平台型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扶持“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9.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年粮播面积x万亩、总产量x万吨。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调整优化粮食储备结构。
20.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x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x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强x万亩蔬菜田间管理。推进x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落地投产,确保完成年存栏x万头目标。推动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一品一策”对接销售。
21.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天然气供需平衡调度。有序提升煤炭储备规模。增强油气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加快构建我省产业链自主配套体系,培育形成x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快推动“xx”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石化下游塑料加工、纺织、鞋服、家装等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接。大力培育5G、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23.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三个一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x家以上。大力培育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
2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短板,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群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和省创新实验室,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制。
25.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龙头品牌带动、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集约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专项,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首批x家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创新工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
26.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推进“云招商”、“云签约”,抓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相关工作,做好“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境外客商资源维护,办好“618”创交会云上展会。
六、保基层运转
27.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8.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切实缓解基层财政资金压力。
29.强化支出保障与约束。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足额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各项支出。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
七、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
30.畅通产业循环。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多方需求,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堵点。实施打通外贸全链条发展十大行动。推进“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
31.畅通市场循环。加快推动居住、商业、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鼓励社会与个人创新创业。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推动形成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
32.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坚决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兜紧“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下大力气解决好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八、激活消费需求
33.重振线下消费信心。落实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系列政策,鼓励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五一黄金周之前出台消费券政策。开展“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打造地标性商圈。推动传统消费行业调整营销方式、产品供给等。
34.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生鲜电商、物流直配、网络诊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推进名优特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环保商品消费。科学引导居民理性扩大健康类消费。
35.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出口企业参加“闽货华夏行”等国内重点展会。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xx出口产品内销专区。引导优质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投保的支持力度。
九、扩大有效投资
36.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落实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18条措施,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华为鲲鹏超算中心等52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投资动能。
37.强化重大项目攻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全流程保障,优化施工组织,千方百计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xx机场、xx机场二期等今年计划新开工的xx个重大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梳理百项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继续组织实施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38.加强资金保障。用好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政策,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落实好今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进一步做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准备,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支持。及时转下达或分解下达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加快实施500项省重点技改项目。用好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
39.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城乡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组织一批央企、民企和外企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点对点”精准服务。
十、加强组织保障
40.抓好政策落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一体化政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惠企政策“掌上知”等渠道,拓展政策知晓度和申办便利度。储备一批重大政策,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
41.强化要素保障。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服务,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堵点断点,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用海、用工等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为企业纾难解困。
42.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困难企业救助机制,要快速办理、快速协调,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在“六保”工作具体操作层面上要精准、便民、可操作,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便捷享受“六保”各项惠民政策和服务。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4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协调保障,实行“一个保、一个协调机制、一套工作方案”,抓紧抓实抓细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和协调推动力度,确保“六保”保得住、保得好。
第四篇:2020年全市六稳六保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市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动员会。这既是一次工作动员部署会,也是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刚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人行××中心支行和×县等单位作了发言。明亮主席主要从工商联和工信系统帮联企业角度,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市财政局就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行长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政策要点、创新推进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行动计划开展情况等。×县介绍了开展“一联三帮”专项行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结合工作实际,积极采取务实管用的办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质行动和“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是应对当前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现实需要。目前,民营经济是我市高质量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力军。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对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次疫情中,我市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微企业占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可以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对我们基层来讲,落实“六保”任务最紧要的就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我们要以促进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市场主体,以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以保居民就业保居民收入,以保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以促进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要全面落实“两个行动”,“一企一策”实施精准帮扶,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持续保持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良好态势。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落实“两个行动”,做到真、准、实
(一)落实好“两个行动”贵在“真”。
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当下,中小微等民营企业最紧要的是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刚才为什么说人行××中心支行采取的措施务实管用呢?关键原因是他们真正认识到了银行和企业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只有让企业生存下去,银行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他们探索实施的强化名录库动态管理、推动“三个全覆盖”(对辖区内民营小微企业走访全覆盖、当年新设民营小微企业财务辅导全覆盖、名录库企业授信全覆盖)、开展“三新活动”(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提供“第一次开户、第一次授信、第一次贷款”金融服务)等措施,都是用的真情、出的真招,也一定会见到真效。全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今天在座的同志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开展好“两个行动”,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做到用真情、出真招、见真效。
(二)落实好“两个行动”贵在“准”。
要做到定准位、精准帮。定准位,就是要定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因为党员领导干部到企业进行所谓的调查研究、开会座谈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增加企业负担,要用心为企业办好“围墙外的事”,让企业安心做好“围墙内的事”。精准帮,就是要通过12345马上办便民服务热线(企业服务110)等诉求平台,发挥各职能部门数据资源优势,在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精准分析每一家被帮联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一企一策”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如果做不到精准帮扶,落实“两个行动”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要通过定准位、精准帮,真正了解企业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做到既解决好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解决好每个企业的个性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因土地纠纷无法办理土地、房产等手续而难以实现规范化生产经营;有的企业因地方拆迁不到位而无法完成投资;有的企业因变电站建不成而无法正常开工;有的企业因污水无法及时排放而无法正常生产。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下功夫解决好的具体问题。
(三)落实好“两个行动”贵在“实”。
要重实务、见实效,而不能出虚招、务虚功,更不能摆“花架子”、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通过务实管用的举措解决好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真正让企业感受到“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统战部门和工商联要坚持月评价通报机制,坚持把为企业帮扶成效、为企业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绝不能简单地看帮扶小组到企业去了多少次、哪个领导干部带队去了多少次。要把最后的评价权交给企业,倒逼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真”“准”“实”上下功夫。二、突出帮扶重点,明确帮扶内容
(一)帮企业办理完善各种审批证件。
目前,我市部分企业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各县(市、区)要通过落实“两个行动”,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调查摸底,真正摸清企业四证办理、规范化经营、银行贷款等情况。要切实帮助既有企业和在建企业办理完善各种行政审批手续和证件,为企业规范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各县(市、区)长要高度关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以攻坚克难的魄力,对遗留问题该决策决策、该拍板拍板;对没有争议的项目,该办证办证;对在建的重点企业,要加快办理土地证、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和房产证等;对问题复杂的共性问题,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集中进行研究解决。
(二)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增强企业信誉。这次“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既要着眼于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当前的问题,也要着眼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在昨天召开的全市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宋崇江在发言中讲到,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完善、财务不透明、信息不对称、银行贷款风险太大等方面。如果民营企业不能实现规范化经营管理,信誉度不能有效提升,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要通过“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家聚焦主业、坚守实业,遵循市场规律,立足长远企业发展,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自身健康成长、企业健康发展。(三)帮企业精准对接金融机构。
当前,我市已有一大批规范化管理的民营企业,与某些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联系。但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核心业务,要真正帮助企业获得贷款,就必须了解掌握哪些银行可以做无抵押贷款?哪些银行主要针对工业企业贷款?哪些银行主要针对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哪些银行主要针对商贸企业贷款?目前,我市股份制银行已有5家,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各有特色,即使没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浙商银行等也在××开展了业务。要发挥好这些股份制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优势。帮扶企业的领导同志要与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的主要负责同志勤沟通联系,引导各家银行落实好国家新增贷款支持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精准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希望各家银行要主动服务,通过印制“口袋书”、小册子等,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和创新举措,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落地率。同时,希望各帮扶单位积极帮助企业到主板、科创板、二板、三板、四板上市挂牌,通过各种资本市场融到更多资金。(四)帮企业开拓市场。
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学习借鉴沿海地区经验做法,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消化库存。要依托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电商平台,举办形式灵活、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精准产销对接活动,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产业链带动链条上的中小微市场主体产销稳定、订单饱满、健康发展。要动员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和省市名优产品拓展销售活动,组织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和电商企业对接,运用好阿里巴巴(××)产业带,推广一批“新电商”模式,促进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开拓销售市场、实现健康发展。(五)帮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当前,我们既要看到疫情给企业带来的销售不畅、上下游衔接不顺、企业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存在断裂风险等实际困难,也要看到国家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给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既要看到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很大,也要看到一部分企业产销两旺、发展势头强劲。要引导企业家认识到,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我们绝不能被困难吓到,而要以积极的态度,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引导企业提质、加速发展。要帮助产销两旺、正常生产的企业抓住国家降低贷款利率、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新增贷款必须投向实体经济等政策机遇,持续实施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升装备水平,创新产品和业态,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市场空间,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要学习借鉴柘城产业集聚区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做法,贯彻落实好市政府出台的“创新十条”,引导企业引进培育各类创新团队,建立完善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等,切实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抗风险的能力。三、坚持能帮必帮、应帮尽帮,做好全方位帮扶
(一)做到规上企业全覆盖。
要对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进行全方位帮扶。工信、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发挥好牵头单位作用,引导各帮扶责任单位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二)建立科技型、外贸型、高成长型小微企业全方位帮扶清单,实施帮扶全覆盖。
各县(市、区)要切实摸清底数,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帮扶责任,抓好工作落实。我将适时听取大家工作汇报。同志们,实干是最好的作风,实战是最好的检验。希望各级各部门要践行初心使命,恪守亲清底线,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扛牢责任担当,务求工作实效,确保把过硬作风展现在项目现场,把良好形象树立在企业家心中,为奋力夺取“双胜利”,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贡献力量!
第五篇:扶贫办“六保六稳”工作落实情况
“六保、六稳”工作落实情况
2020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收官之年,为扎实做好
“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们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结合工作实际,做到“稳就业,保就业,稳增收,保贫困户基本民生”。
一是开发公益岗位、扶贫特岗,稳就业。
制定下发了《双辽市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实施方案》,健全公益岗位实名制管理台账,按照“谁开发、谁管理”原则,合理确定数量,签订用工协议,强化公益岗位人员责任意识、职责意识,做到人岗相适、履职尽责。开发临时性岗位34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4人,分别安置在劳动力信息采集、疫情防控、村屯保洁和护林岗位;开发扶贫特岗597名,签订3个月用工协议,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已全部上岗。二是科学设置就业岗位,保就业。
针对贫困人口年龄偏大、劳动力偏弱的实际,有针对性设置保洁员、护林员、防疫巡察员、护青员、护路员、护理员、光伏管理员和政策宣讲员、纠纷调解员等岗位,已安置贫困劳动力2127名,月工资200至800元不等。形成长期和临时性公益岗位结合设置的助力脱贫方式,增加贫困劳动力收入。
三是建立防贫保障体系,保基本民生。
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制定脱贫退出巩固提升方案,凿实教育、医疗、保险、民政、住房、饮水等保障兜底措施,确保贫困户吃穿不愁,生活有保障。紧盯“三个一万人”,落实措施,一户一策,一人一措。针对剩余未脱贫人口多数为无劳动能力的实际情况,强化包保帮扶措施。在原包保人不变的情况下,新增市级领导和乡科级干部包保,逐户落实帮扶措施,“一户一策”,“滴灌式”帮扶。将未脱贫人口人均5000元投入的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春天米业。同时,市本级财政和慈善捐赠每人追加1980元,总入股资金44万元,签订协议,每年每人分红1100元。坚持摘帽不摘责任。建立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督战作战指挥部,下设“四个不摘”主要责任落实工作、住房安全工作、饮水安全工作、“三个一万人”脱贫、减贫、防贫工作、专项巡视“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和医疗健康扶贫工作6个作战室。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贫困群众基本民生有保障。坚持摘帽不摘帮扶。继续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确保包保帮扶工作全覆盖。坚持摘帽不摘监管。针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等特殊情况,在确保国家、省、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的同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全面落实“防贫保”保险政策,确保农民群众在遭遇重大疾病或突发事故后依然有保障。
四是开展“雨露计划”专项工作,保技能。
开展2020年春季雨露计划专项工作,经贫困家庭申报、乡镇初审、市扶贫办复审程序,2020年春季共补助贫困家庭子女288人。下发补助资金43.2万元。通过政策扶持使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初、高中毕业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比例逐步提高,提高人口素质,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提升,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占比明显提高,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