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制教育宣传教育计划2021年
法制教育宣传教育计划2021年
一、认真实施普法服务大局工程
1、重点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入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中关于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的要求,推动工作落实。
2、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重要论述,加大对《党章》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宣传普及宪法法律。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建立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进万家”的长效机制,深化宪法法律宣传进宾馆、进商超等活动,提升宪法法律的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会同宣城市第十小学开展“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2020年“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坚持整体联动,形成各单位共同学习宣传宪法的浓厚气氛。
4、宣传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热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等法律法规宣传和以案释法活动,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依法惩治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在全处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
5、宣传普及地方性法规。深入开展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情况调研,摸清工作现状,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
6、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分工方案,推进全民守法普法,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
7、宣传普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针对普法的薄弱环节——农业、农村、农民,组织开展“法惠三农”活动,以法治助力脱贫攻坚,积极打造“法治扶贫”创新品牌。围绕“有黑打黑,有恶打恶、有乱治乱”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认真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
8、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规定,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领导干部述职述德述廉、带头上法治课等制度。持续开展“机关集中学法月”活动,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考法工作。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按照分管业务领域分别明确应知应会法律目录,作为领导干部学法基本任务、法治素养评估基本依据和年度述法基本内容。
9、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全面贯彻《关于完善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狠抓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有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进普法责任制清单、公告制、报告制。严格落实《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结合“12.4”宪法宣传周、“机关集中学法月”等主题活动适时安排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将每年的6月定为“谁执法谁普法谁开展法律服务暨法治家庭建设”宣传月活动,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入户走访送法进家庭”、“联点共建送法进社区”、等主题活动,有效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群众参与率、知晓率。加强对落实普法责任制的考核检查。
10、推动青少年学法用法。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积极申创宣城市第二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推出青少年法治旅游打卡路线,增强青少年学法用法的趣味性、有效性。教委将开展法治教案评选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有效融入开学第一课堂内容。深入开展“法德携手校园行”主题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认真实施法治文化繁荣工程
11、持续推进部门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建设。根据上级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设镇文昌公园法治文化公园,继续督促指导各村(社区),“一村(社区)一主题”的工作思路,打造自己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
四、认真实施依法治理创建工程
12、深化法治创建工作。扎实做好“七五”普法总结工作,迎接上级的验收工作,严格对标找差距、认真补齐短板,积极争创市级“七五”普法先进集体。组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和“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法治创建根基,丰富法治创建形式,增强创建工作实效。
13、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党建+三治”乡村治理模式,加快推进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加强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动态管理,持续推进“法治家庭”评选活动,培育扶持“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定期开展针对基层普法骨干的法治培训,有效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推进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建设,加强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推进。
五、认真实施智慧精准普法工程
14、推进法治宣传智能化建设。充分发挥镇微信群及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作用,及时响应不同人群的法律需求,在线供给个性化、定制化的普法宣传产品。推动形成“全方位”、“一站式”、“智能化”网络普法新模式。
第二篇:法制教育宣传
农村民事纠纷案例,律师或懂法律的进~在线等,谢谢~ 浏览次数:2108次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8-22 17:35 | 提问者:litchix
家里以前与邻居一直有纠纷,邻居一农村妇女于周日挑起事端对我未成年的妹妹进行打骂,然后自己躺倒自己大门里还抱着我妹妹的腿,我妈看见情况上前拉架,在拉扯的过程中踹了她腿一脚,妈妈是老实人已经在口供中承认,我也听见声音后从家里出来,并未参与,然后我妈妈把我妹妹拉回家之后,此女人就一直躺在地上然后打110报警,最后警察来了后,她就去住院了,一直赖在医院里半个月,出院后派出所调解无效,现在她已上诉,她身上根本没有伤,就没做出法医鉴定结果,但是病例描述很严重,说是被人殴打2小时,是脑震荡,胸腔外伤,四肢外商等,她很无赖因为我上班,她就告我妈妈和我打她,要求索赔各项费用,她在派出所的口供没有打我妹妹,只是说我们打他,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在法庭上怎么辩解~真是无赖,要是这种风气助长了,那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又想赖钱了~望解答,谢谢~ PS:双方都没有证人证据~ 最佳答案
1)她说的多么严重不要紧,关键看医院病历记载和法医鉴定结果; 2)双方都没有证人证据,那么你们就什么都别承认得了,没有证据嘛; 3)双方都有过错,按照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浅论涉农民事案件的处理对策
发布日期:2011-05-23 文章来源:互联网
农村社会稳定是事关我国农村乃至全国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和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依法审理涉农民事案件,正确调整民事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及时有效地解决有激化矛盾苗头的涉农民事纠纷、制裁民事违法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是人民法院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凸现“司法为民”、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的重要方面。人民法院在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应该分清当前涉农民事纠纷案件的主要类型,认真分析其存因和发展趋势,从而找出妥善解决的途径。
一、当前农村涉农民事纠纷主要类型
(一)农村土地承包、流转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在土地承包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农作物价格上涨而提前擅自终止与承包户的承包合同;违法把同一块土地发包给多人,从而引发矛盾;农村基层组织未经村民民主决议,擅自将集体土地承包和流转给村外的个人或单位,而村民不予承认引起的纠纷等。
(二)乡村两级基层组织与农户之间、农户与农户个人之间的各类债务纠纷。该类案件以民间借贷现象居多,如村委会因公向个人借款归集体使用,村委会以集体名义出具借款手续,并约定支付利息,由于村委会长期不予偿还而形成借贷纠纷;村民之间因生产、生活需要产生的借贷纠纷等。
(三)农民家庭婚姻、财产、生产生活中的纠纷。此类案件占涉农民事纠纷案件的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些农民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受大环境的影响,对婚姻和家庭责任的认识有所改变,且长期两地分居,导致双方在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方面产生差距;生活压力过大、夫妻沟通少也容易引发离婚纠纷。此外,因赡养、抚养、财产等类型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四)政府、企业、单位用地征用、补偿、失地农民就业、生活问题而引发的纠纷。近年来,一些地方借“开发区”、“工业园”、“城市扩建”之名大量征用农村土地,在征地过程中产生很多土地纠纷。在土地被征用之后,由于在征地补偿数额上产生分歧,经常会引发村民集体上访或诉讼。此外,农村城市化后,失地农民因其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要求相关部门解决安置和就业,往往也会引发纠纷案件。
(五)规划新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拆迁问题。突出表现在因政府移民建镇过程中引发的不愿搬迁、补偿不满意、涉及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实现村级公路畅通等引发的纠纷。而此类纠纷一旦得不到及时解决,往往带来的是涉农群体性纠纷和涉法涉诉上访事件的发生。
(六)与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类纠纷。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排灌、用电等方面的纠纷;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资方面的纠纷;涉农社会救助、救灾中产生的纠纷;涉农专项重点工程、防汛工程建设中的纠纷等等。
(七)涉农人身损害、财产损害赔偿、权利权益保障方面的纠纷。主要表现在农村因邻里纠纷、建房、帮工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因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集约化养殖厂的建立以及农村废弃物和生活污水、肥料企业的生产等诸多原因,严重的污染了农村的环境,造成了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损害导致纠纷。
(八)民营企业劳动争议、劳动合同、用工工时、劳动报酬等引发的纠纷以及农民工工资纠纷。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各种经营实体、农民办企业的积极性,各类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由于相关社会生产、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所带来的各类纠纷也逐渐增多。此外,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群体,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是社会的顽症,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二、涉农民事案件的新特点
一是案件类型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适用法律难度增大。主要是涉及土地征用、征地补偿款的发放、农村集体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案件、医患纠纷、建筑事故赔偿等案件,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在适用法律方面往往易与民情、传统观念、政策相互冲突。
二是审理成本高。因农村范围大,当事人分布散,办案出差次数频繁,审判费用投入增大,对涉及农村案件的审判绝大多数出现诉讼费成倍超支现象。尤其是在审理涉婚姻、相邻、损害赔偿等涉农案件时,诉讼费收入与审判费用支出形成鲜明反差,每件案件的法律文书成本、邮资或电话费、庭审设施使用和耗电费以及直接送达用车耗油、出差补贴等费用就超过百元,加上办案中现场勘察、巡回开庭、实地调解的,审判费用支出则更高。
三是敏感性强。涉农案件的社会敏感度和社会影响力都呈增强态势,部分案件呈现群体性态势。离婚、赡养、抚养、相邻纠纷等案件,当事人感情色彩浓、情绪不稳定,对抗性强,易产生对抗、报复心理;荒山的开发、土地的征用、承包土地的更换等案件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影响大;交通事故赔偿、工伤赔偿、建筑事故赔偿、合伙纠纷等案件经济利益明显,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审理这些案件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恶性事件或缠诉缠访。
四是农民当事人诉讼能力弱。有不少农民当事人文化素质较低,法律知识欠缺,证据意识不强,不知道诉讼程序,不知道如何起诉、如何举证、如何参加庭审,不知道如何收集证据和保留证据,有理说不清。有的当事人家境困难,劳动只能养家糊口,没有钱请具有律师资格的代理人,甚至根本无能力请代理人,更无力向法院缴纳诉讼费用。
五是季节性强。农村土地承包、养殖、种植等案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果审理时间过长,错过农事季节,就会影响农民的收成。
三、人民法院处理涉农民事纠纷案件的对策
一是人民法院应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当前由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多元,致使农村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矛盾和问题的类型增多、经济利益性突出、群体性增强、危害性增加、解决难度加大等等。这给人民法院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民法院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依法调节经济关系,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坚持从监督和支持依法行政入手,依法公正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等各类行政案件,为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化解矛盾、搞好保障。具体做到:要依法审理好农业承包合同、农副产品流通等农业市场化进程中的各类纠纷,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依法流转,保护农民从事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要依法审理好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民营经济主体的各类纠纷案件,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鼓励、引导依法生产经营;要依法妥善处理好土地征用等涉及群众基本利益的案件,优先审理和执行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追索医疗费、抚养费、赡养费等案件,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要认真审理好婚姻家庭、民间借贷、损害赔偿、相邻关系等民间纠纷,维护和谐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在实际审判工作中要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与政治、经济、社会效果的统一,大力强化诉讼调解,坚持“能调则调、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方针,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严格落实司法为民,依法调节涉农各类经济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人民法院必须把加强审判工作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人民法院在强化审判职能的同时,要把握好个案与全局、条文与目的的关系,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践行司法为民。一是对涉农案件坚持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必要时可设立专门合议庭或配备专门人员审理或执行。二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农村弱势群体在追讨工资、工伤抚恤、赡养、人身损害赔偿等诉讼,凡符合条件的依法对其缓、减、免收诉讼费。三是针对一些金额小、涉及面较广、需要尽快办理的案件,开通立案、审理绿色通道,依法扩大“速裁庭”审理范围。四是注重实行巡回审理制度,对矛盾尖锐、影响大的赡养案件、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将纠纷及时解决在当地。五是针对春耕、“双抢”生产时间紧迫的特点,对农村民间借贷纠纷、农田通路、排水等纠纷案件,采取集中优先审理、就地开庭等方式,尽快排除农村耕种生产中的障碍。
三是加大调解力度,依法调处民事纠纷。
人民法院应大力加强调解工作,全程跟踪调解,快立、快审、快结涉农案件。调解工作应具有连贯持续性,应渗透到民事审判的全过程。在送达应诉手续、庭前交换证据、庭前、庭中和庭后等五个阶段都可以多方位立体进行调解。同时,应该创新调解思路,强化调解艺术,讲究调解方法,及时化解当事人矛盾。审判人员可以携卷下乡、深入田间地头、进入农户家中调解,邀请村居两委成员、双方当事人亲友以及当事人周围有威望、有影响的人参与调解的方法进行调解;也可以用成功强制执行的案例,向当事人说明判决执行与调解自觉履行之间的关系,让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并能够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调解协议,达成调解与执行效果的统一;对与已结案件相类似案件,可以用已审结的典型案例去引导当事人,让当事人自己加以对照,以此解开当事人的思想疙瘩,并结合具体案情对当事人进行针对性法制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做好审判延伸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司法职能作用。在审理因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向现代化和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发生的农村土地征用纠纷、征地补偿纠纷以及务工纠纷时,时刻把依法维护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2、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不断提高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水平。实践证明,人民调解是群众定纷止争的“金钥匙”、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它组织遍布基层、人员植根群众、调解员熟悉社情民意,广为群众所接受,这对把面广量大的民间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防患于未然,起到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我们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职能,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能力。一方面,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向他们传授调解、处理各类民事纠纷的方法、技能,提高他们调解、处理纠纷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求各法庭法官要争做“四员”:一是当好“调解员”。要树立新的诉讼调解理念,积极探索和加强诉讼调解工作的新措施、新办法,对民事案件,在法定审限内多做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解决矛盾纠纷。二是当好“宣传员”。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优势,通过庭审说法、送法到农村等形式,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三是当好“指导员”。要积极做好民间调解组织的工作指导,协助他们调处好各类民事纠纷,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四是当好“协调员”。要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主动协助辖区党政部门妥善处理好非诉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农村的安定团结。
五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方便农民诉讼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加强法院尤其是人民法庭的物质装备建设,为人民法庭提供物质保证和审判、执行力量配备,满足巡回审判工作的需要。人民法庭要将涉农案件的处理列入重要工作之一,结合实际情况加强诉讼指导和诉讼风险提示工作,帮助农民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充分发挥民事简易程序及时、简便、快捷解决纠纷的功能,以降低诉讼成本,及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应不断加强对涉农案件的调查研究,提升审理涉农案件的司法水平。要经常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和解决涉农案件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决策和审判工作做好服务。
第三篇:禁烟宣传教育计划
禁烟宣传教育计划
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我国每年100多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疾病,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根据“限定场所、分类管理、单位负责、公众参与”的原则,定期开展烟草烟雾危害和控烟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制定本计划。
一、结合每年的禁烟日(5月31日)开展禁烟宣传教育活动。
二、每半年组织一次呼吸内科教授等专业人员进行吸烟危害健康教育。
三、四、在院内醒目位置张贴禁烟宣传海报、标语等。充分发挥戒烟门诊的辐射作用,治疗一个人影响周围一圈人。
五、六、设置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
成立禁烟领导小组,发动全院职工自身戒烟、宣传禁烟。
七、指定专人负责禁烟日常工作,在全院各区域设置禁烟宣传员开展禁烟监督及宣传工作。
第四篇:普法宣传教育计划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税务部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践行税务机关“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税务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国税发〔2006〕135号文)的通知精神,结合攀枝花国税局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五五”普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务宗旨,在全社会普及税收法律知识,在税务系统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促进,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
(二)“五五”普法的主要目标:
1.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实践,进一步推动攀枝花国税局建立健全依法决策和防范法律风险体系;进一步提高税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治税、依法征税、依法行政的能力;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构建和谐税务局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实践中,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完善各级各类人员的学法制度,确保每位职工年集中学法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完成规定的学法内容,以推进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税收司法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的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3.加强税法宣传教育,以普及税法知识,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为目标,加快建立完备的税法宣传体系,使纳税人遵从税法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五五”普法工作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依法行政“十一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安排和落实税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改革开放,服务构建和谐攀枝花国税局。
2.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要牢牢把握建立健全我局法制风险防范机制这条主线,抓住规范程序、依法征收、依法管理等主要问题,探索普法工作的需求和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式。
3.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着力围绕群众关心的税收热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政策法规和税收管理要求,通过分类施教、因人施教,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不断拓宽法制宣传渠道,确定普法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制定工作计划,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开展税收法制宣传教育。
二、对象和任务
税务系统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对社会负有宣传普及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加强税法宣传教育的任务;对税务系统内部各级各类人员,负有学习宣传各种通用法律法规以及税法的任务。
(一)面向全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我局按照全国普法办的要求,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六进”活动,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税收法制宣传教育。
1.对地方党政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举办税法专题讲座、赠送税法知识出版物、依托地方党校开设税法讲堂、呈报专题信息和报告、召开专题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税收政策法规,大力宣传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使他们了解税收工作,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治税。
2.对公务员:要采取税务公告、税务网站在线咨询、送税法进机关、举办税收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题展览及讲座等形式,引导他们了解税收在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意义
3.对青少年:要以普及税收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进一
步推动税法宣传教育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课外读物、进趣味活动的工作。通过卡通读物、法律知识读本、影视专题片和小板报、小广播、小活动等教育形式,发挥好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4.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大力宣传“依法诚信纳税”和“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内容,加强办税服务和税法咨询,积极展示税务机关推进依法治税的积极成效,积极引导企业自觉遵从税法、依法诚信纳税、依法经营管理。
5.对首次列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对象的农民群体: 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通过巡回展板、散发宣传品、现场解答等形式,把学习宣传的重点放在通过税收政策等手段、促进农村教科卫文等社会事业发展上,放在落实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上。
(二)税务系统内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学习宣传与税收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税务干部要加强各种通用法律法规及税法的学习宣传。坚持以讲促学、以用查学、以考督学的学法机制,学习宣传《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新颁布、新修改的法律法规,着力培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知识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切实落实公务员学法每年不少于40学时的要求,并把学法情况和考试考核成绩
记入档案,作为考核、任职、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2.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是法制宣传教
育的基础性、根本性的重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等法律法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和长期任务来抓,掌握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自觉维护宪法权威。要认真学习宣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树立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观念。要继续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讲法,结合国家新的法律法规出台,采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领导干部法制培训班等形式,将法制教育内容纳入培训和考核计划,加强法制课程建设。
三、“五五”普法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把“五五”普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计划,统一考虑,统一部署,要确保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市局将成立由王小明局长任组长,李泓渝总会计师任副组长,办公室、法规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五五”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在法规处设立普法办公室,具体负责税务系统的“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法制宣传载体建设
税务系统内部要充分发挥局域网、“两刊一报”(《中国税务》、《税务研究》和《中国税务报》)、专项宣传资料等宣传作用。对外要通过报刊、电视、电台、互联网的法制宣传专栏、专题节目、系列讲座、公益广告等形式,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影
响力和辐射优势,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针对性。
(三)坚持普法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
在利用每年“全国税收宣传月”、“诚信兴商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集中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日常宣传工作力度,确保税法、政策咨询、办税服务内容的宣传不间断,“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内容的宣传不间断,依法诚信纳税要求的宣传不间断。各基层单位应注意收集“五五”普法工作信息,及时上报普法工作的经验做法,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坚持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1.要规范税收执法,认真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依法加强税收征管。
2.要将普法宣传工作列入基层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和税收管理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增强在执法中普法、在服务中普法的意识。
3.要严格税收执法监督,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认真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加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
4.要围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深入开展税收征管法制宣传,树立依法诚信纳税的典型,严厉打击和曝光偷税、骗税、非法减免税等涉税违法行为。
(五)搞好协作配合
1.各单位要根据当地实际,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人
大、政协等机关的支持和帮助;
2.要加强和当地地方税务局的联系和配合,积极整合宣传
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创造更大的法制宣传教育效益;
3.要与财政、教育、法制、工青妇等部门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强协作,以利于“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
四、步骤安排
1.普法的时间安排:“五五”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各单位应根据本规划分别制订本单位的普法工作活动方案,并上报市局法规处备案。
2.普法的主体内容:2006年下半年,全国税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是“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和个人所得税。2007年,将以《税收征收管理法》出台15周年为契机,大力开展税收征管法及依法治税为主要内容的税收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008至2010年的法制宣传主题,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相应普法工作要点确定。
3.普法的考核验收:市局法规处负责全系统 “五五”普法的组织协调、检查督导和考核验收工作。从2007年开始,将不定期对各单位普法工作的情况进行抽查、督导检查活动,2010年开始对各单位税务机关实施规划的情况组织总结验收,具体时间、标准及考核验收办法届时另行通知。各单位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
“五五”普法规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每年年终,要将“五
五”普法工作情况书面报市局法规处。
第五篇: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计划
2011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计划
局各科室:
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举措。为了认真做好反腐倡廉宣教教育各项工作,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反腐倡廉的主要精神,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二、宣传教育工作重点
1、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关
反腐倡廉、拒腐防变重要精神。大力宣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大力宣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大力宣传党中央确定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宣传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对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宣传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明显成就。
2、宣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宣传深刻认识贯彻《实施纲要》的重要意义。
3、宣传当前反腐倡廉任务仍十分艰巨,全局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宣传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引导广大干部人情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完全有能力解决腐败问题,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4、宣传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廉洁从政的意识,引导领导干部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宣传勤政廉洁的先进典型,用典型精神呢和榜样力量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
三、宣传教育工作内容
1、加强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理论学习,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上党课制度。
2、认真参加廉政文化活动,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反腐倡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