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研究现状
上学期,我们学校成功创建了**市“新优质”学校。在整个迎接创建的过程中,通过回顾以往的研究历程,我们可喜地看到我们组这几年的研究成果和组内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我们也充分地意识到抑制我们组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教师发展进入瓶颈期。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
1、缺乏学科教学的高位引领
由于近几年华师大专家来常来校指导和**本土“新基础”英语学科活动频次不多,组内教师对于“新基础教育”的理论认识水平和课堂教学研究能力还基本停留在我校“新基础”中期评估那个阶段。对于那些核心词汇虽然还能耳熟能详,但是因为长时间没有获得太多来自专家更进一步的高位引领和来自兄弟学校的实践交流,大部分老师的研究状态还只是停留在原有的基础水平。
2、缺乏学科活动的节点刺激
尽管每个学期我们也尽量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层面策划一些小专题研究,但和之前的“中期评估”相比较,都属于日常性工作,没有“强制性”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节点,并没有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大部分老师安于现状,要么吃着自己前几年积累起来的“老本”,要么索性慢慢“退化”,缺乏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3、缺乏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
由于各位教师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论认识不足,具体思考不够,课堂教学呈现出各类问题:
(1)
缺乏对单元的整体思考。教师没有根据单元主题进行目标、教学活动、作业设计等方面的整体设计,课时与课时之间缺乏前后之间的递进和逻辑关系,更缺乏和主题相关内容的拓展和补充。
(2)
过于关注学科知识教学。部分老师的课堂总以教学每个单元的词句、语法等知识目标为主,忽略了学生情感、思维、文化、合作等一系列能力方面的培养,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
(3)
课堂教学照搬照套。由于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并准确解读教材的文体、结构、内容等,因此经常会出现照搬照套原有研究总结出的一些课型教学模式;此外,有些教师还“拷贝”原先别人研究过的课例教案,没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实际课堂只有教案而缺乏教与学的真实互动,课堂缺乏生长感。
二、研究目标
1、加强学习,努力开发学科育人价值,更新教师理论认识。
2、基于实践,致力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日常研究品质。
三、研究策略
(一)加强学习,努力开发学科育人价值,更新教师理论认识。
本学期,我们组将围绕“如何开发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周期性地长程设计
教研组活动。通过期初研讨,选择我们组亟需学习和解决的几大问题作为我们本学期的研究内容,然后依次把以下四个环节作为一周期来进行教研组活动的安排:
活动任务
具体要求
第一次
主题沙龙
围绕沙龙主题,由导读教师进行主题式发言,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在组内展开讨论和分析,帮助教师了解清晰学科育人价值的相关理论,为后期如何开发学科育人价值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次
集体备课
基于前期理论学习,选择一个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从教材解读、目标制定、活动设计、过程推进等方面进一步清晰学科育人价值的内涵和开发路径。
第三次
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研讨,把如何开发学科育人价值的过程具体化,帮助教师进一步清晰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第四次
反思小结
基于前面几个环节,及时把在整个研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得记录下来。只有在这样的深入学习和不断实践中,我们对“如何开发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解才会越发清晰。
(二)基于实践,致力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日常研究品质。
1、制定教研机制保日常
(1)备课组活动
各备课组围绕“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制定本年级的备课组专题和计划。由于我们组人员不多,理论学习可以和教研组活动相结合,把集体备课、课堂研讨和反思小结这三个环节和本年级的日常研究相结合,继续原来的“每日一议、每单元一反思、每学期一汇报”等优秀传统,力争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所得,努力提升备课组活动的实效。
(2)
日常调研
为更好地了解教师日常课堂常规的落实以及学科育人价值开发的日常状态,我们尝试改变以往由上至下的单一的课堂调研模式,在原来教研组长随机听课的基础上,增加备课组内部的互相约课、不同备课组之间的主题观摩等方式,让老们扎根日常,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努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老师们通过开放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能够相互学习和交流,以提高教师们日常教学的效率。
(3)结对互助
我们组没有新教师,但是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鼓励组内教师进行两两结对,可以是同一备课组的老师,专门探讨单元整体教学;也可以是三四年级老师共同探讨自然拼读,或是向有经验的老师探讨教学小妙招。通过这样不同形式的教师结对,尽量避免闭门造车,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盘活一些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安于现状的老师,帮助她们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她们日常研究的积极性。
2、深入研究专题促思考
前期,我们在各个备课组进行了小专题研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
成效。
首先,要从“学科育人价值”层面反观我们前期的研究,两者是否相符合?我们的研究是否足够深入、准确和全面?
其次,基于我们前期小专题的研究基础,我们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细化。如:从三、四年级自然拼读教学思考如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从五年级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如何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如何从课内阅读能力培养转化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等等。我们需要重新梳理研究思路,整合前期研究资源,促使教师对“育人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
3、自制研究节点求发展
为促进组内教师走出舒适区、瓶颈期,更快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除了一些
基本日常机制和常规的保障外,我们还要自定一些研究的节点给我们老师提供更多平台,增加日常研究的频次,提升日常研究的效度,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获得自我成长。
(1)
期初组内普查
期初,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起对本组所有老师的课堂进行普查,了解老师们在“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和落实方面的具体情况,并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教研组给出改进建议。
(2)
课堂研讨展评
通过同课异构、主题教学研讨、骨干观摩课等形式,让老师们基于“学科育人价值开发”,在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过程推进、反思总结等方面不断研究,努力在日常教学中锤炼教学基本功,加速个人成长。
(3)研究专题小结
延续原有传统,我们将在期末将进行各备课组专题研究小结,对本备课组研究专题的情况进行小结。为了使小结尽量详实具体,要求各备课组提供日常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如:理论沙龙的会议记录、案例学习的讨论实录、课堂教学的教案、说课评课稿等等,以提升每一位教师日常研究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