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时间导向的享乐与功利型消费的支付方式研究社会学论文
一、引言
消费者选择往往受到享乐主义(Hedonic)或实用主义(Utilitarian)倾向的影响。这些倾向驱使消费者基于不同产品的享乐主义或实用主义特性做出相应的评价和选择。营销学者们普遍地认为.享乐主义特性和实用主义特性并非一个单维度量表上的两个极端。对单一产品而言,其往往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享乐主义特性和实用主义特性。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消费消费者功利、享乐选择的支付时间,支付金钱的倾向,以及不同时间观念消费者支付时间/支付金钱的倾向差异。
二、研究问题与假设
不同类型的消费决策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辩护难度.同样的.不同类型的支付方式也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辩护难度。Okada和Hoch(2004)认为消费者往往通过付出金钱或时间(精力)代价交换某种产品,从而将金钱和时间视为两种典型的消费支付方式。其中,消费者倾向于为高风险、高回报的消费决策支付时间,而为低风险、低回报的消费决策支付金钱,因为时间价值中的模糊内涵使得时间的支付方式更容易获得辩护,而当消费者对其所面临的消费决策产生需要辩护的预期时,他们将倾向于为该决策支付时间。Okada(2005)指出由于消费者在享乐主义消费上的辩护需要,以及时间支付方式较易获得辩护的特征,消费者对享乐主义产品具有较高的支付时间愿望(Willingness toPay in Time,WTP in Time),对功利主义产品具有较高的支付金钱愿望(WTP in Money)。
然而,时间导向(也可以称之为时间观念)理论的引入再次深化和扩展了Okada的上述研究结论:对于现在导向的消费者而言,其对即时即刻体验快感的追求可能提高其为享乐主义产品支付金钱的愿望;另一方面,未来目标和既有传统的作用往往限制了未来和过去导向消费者为享乐主义消费支付金钱的愿望,反而推动了他们支付时间的愿望。对此,本课题提出下列相关研究假设。
假设1:现在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予为享乐主义产品支付金钱:
假设2:现在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功利主义产品支付时间:
假设3:未来或过去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享乐主义产品支付时间:
假设4:未来或过去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功利主义产品支付金钱。
三、实证分析
1.样本选择。基于Dhar等对产品属性的测量结果,我们选取了笔记本电脑作为消费者选择的客体。因为笔记本在功能属性和享乐属性上得分都较高。实验主要共分为三个部分:用普通问卷的方式测量消费者时间导向(TemporalOrientation),而用情景投射的研究方法来测量消费者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态度(Hedonic/Utilitarian Attitude).以及测量消费者支付时间/支付金钱的倾向。整个试验和问卷调查是连续进行的。
一个科学有效的调查问卷的形成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文献阅读、访谈法、预调研、正式问卷调查等。因此,在我们发放正式问卷之前,我们首先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预研究,访谈对象是20名大学生。让他们回忆并描述最近购买笔记本的经历,详细询问了消费者购买前的计划,对笔记本各种属性的评价,以及导致购买的原因。他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及时纠正了可能出现的潜在疏漏,保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保证研究数据来源的随机性,正式调研分别选取了在校大学生、外企白领和商店店员等社会各个层次、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作测试。为了调动被参与者的积极性,每位参与者在做问卷之前得到了一枝精美的水笔作为回馈。
本研究采用现场填写和电子邮件的方法来收集实证研究所需的数据。现场填写是指在调研现场进行讲解,采用PPT演示的形式阐述情景假设.并要求受访者当场就本次情景进行问卷填写。Email的方式主要面向研究者的一些好友及好友的同事,请他们填写问卷。
2.消费者功利。享乐选择与支付倾向情景投射实验设计。对于消费者消费者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选择和支付时间和支付金钱倾向的测量.本研究采用情景投射的方法。基于对定性访谈资料的分析,选取苹果MacBook466作为享乐性产品选择,联想ThinkPadT400作为功利性产品选择.本研究使用PowerPoint进行真实产品的图片演示,配以对产品属性的文字说明,并在实验现场进行演说,综合采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模拟出真实的消费选择情景。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引导性的产品描述,突出了苹果Macbook在外观设计、材质、款式、多媒体体验等享乐性的属性,而突出了联想ThinkPad在稳定性、电池耐用性、散热等功能性的属性。
实验流程为:受访者完成消费态度测量问卷之后,进入实验设置的情景做出支付时间和支付金钱的选择。情景前提如下:“由于工作(学习)的需要,你打算购置一台新的笔记本。你刚好领到了10 000元的奖(学)金,打算作为买新笔记本的预算,现在你来到了电子商城选购笔记本。”为了让受访者对自己将要做选择的产品有一种直观的了解.现场准备了苹果Macbook466笔记本和联想ThinkPad的T400笔记本各一台以供受访者进行产品试用体验。
第一个实验情景提供了苹果笔记本和联想笔记本两款产品,结合PIyr演示,突出展示了前者享乐属性和后者的功利属性.让受访者在正常情况下就自己个人喜好选择“买苹果”或“买联想”。第二个试验情景如下:“从现在算起6个星期之后,你所选择的笔记本有降价活动,优惠价为9 000元人民币,比原价便宜1 000元人民币”。受访者需要选择“立即支付10 000元购得产品”或是“等待六周时间节省1 000元”。
很显然.第二个情景是在消费者在选择愿意支付更多时间(等待六周时间而节省1 000元)和支付更多金钱(立即支付10 000元购得产品)中做出选择的一个关键选项。通常来说.消费者由于消费了给大家带来愉悦感觉的享乐型产品后.常常伴有负罪感,因此他们选择时间——这一比较容易解释的支付方式来获得享乐型产品(Okada,2004)。通过消费者做出的选择,结合之后的时间导向问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不同时间导向的消费在对于获取不同产品(享乐主义产品和功利主义产品)时支付方式的倾向.从而检验本研究的4个假设。
3.消费者时间导向问卷测量。基于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消费者访谈,形成调研问卷。首先,采用上海高校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预调研,共计收回52份有效问卷。由于在预调研问卷中,时间导向量表问项达47个,经过对预调研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在正式调研问卷中剔除了表现较弱的25个问项,保留了22个构成正式问项(见表1)。随后我们扩大了调研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还针对一些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了正式的调研。共对304个样本进行了问卷调研和情景模拟试验,回收有效调研问卷289份。
使用主成分提取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四个潜因子。并对四个因子进行命名.第一个因子命名为现在随意时间导向因子.第二个因子命名为过去时间导向因子.第三个因子命名为未来时间导向因子,第四个因子命名为现在谨慎时间导向因子。整个数据的KMO值为0.784.巴特里特检验的P值为0.000.说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标准化后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说明22个问项都是有效的,各因子对测量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四大因子共解释了53.96%的方差。
使用AMOS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各观测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533.符合因子载荷大于0.4的标准.说明各因子对测量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用标准化因子载荷和各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方差对潜在变量的综合信度(CR)进行计算,结果介于0.82~0.89之间,符合建议值0.7.反映了观测变量量表内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度。测量模型的会聚效度可以从潜在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来进行判断.
4个潜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均大于0.5的最低标准.因此测量模型的会聚效度较为理想。
4.实证结果。运用SPSS16.0对所收集的数据按照时间导向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并得出每一类的具体样本值。结果表明,在289个有效样本中.偏享乐型消费的样本有104个,其中倾向于为产品支付更多金钱的样本数为33个,倾向于为产品支付更多时间(愿意等待)的样本数为77个:偏功利型消费的样本有185个,其中倾向于产品支付更多金钱的样本数为34个,倾向于为产品支付更多时间的样本数为151。我对消费者的选择态度与问卷第二部分情景实验中的选择进行关联分析。偏享乐主义的消费者中有32%的人选择了支付金钱.而偏功利主义的消费者中只有1 8%的人选择了支付金钱。
可以看出.无论是侧重产品的享乐属性还是功利属性,大部分的消费者还是倾向于支付更多的时间(等待时间)来获取产品或者是服务,倾向于少支付金钱。但侧重产品的享乐属性(享乐主义选择)的消费者要比侧重产品的功利属性(功利主义选择)的消费者支付金钱的倾向要更大。也可以说明侧重享乐选择的消费者支付金钱的倾向要比侧重享乐选择的消费者支付金钱的倾向更明显。
引入消费者时间导向后.运用SPSS16.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得出每一类的具体样本值。此时,可以观察消费者功利、享乐选择和时间导向两个因素影响下的消费者支付时间/支付金钱倾向,结果如下:
在289个有效样本中.属于过去导向和未来导向的消费者有205个,现在导向的消费者有84个。
过去导向和未来导向的205个消费者中有,享乐型消费的样本有48个.其中倾向于为产品支付更多金钱的样本数为10个,占21%.倾向于为产品支付更多时间(愿意等待)的样本数为38个,占79%:偏功利型消费的样本有157个,其中倾向于产品支付更多金钱的样本数为28个.占18%.倾向于为产品支付更多时间的样本数为129个.占82%。其中,过去或未来导向享乐选择的消费者支付金钱的倾向要比现在导向功利选择的消费者支付金钱的倾向要高(21%>18%),而现在导向功利选择的消费者支付时间的倾向要比现在导向享乐选择的消费者支付时间的倾向要高(82%>79%),但相差不大。
现在导向的84个消费者中有.享乐型消费的样本有56个,其中倾向于为产品支付更多金钱的样本数为23个,占41%.倾向于为产品支付更多时间(愿意等待)的样本数为32个,占59%:偏功利型消费的样本有28个,其中倾向于产品支付更多金钱的样本数为6个,占21%,倾向于为产品支付更多时间的样本数为22个,占79%。其中,现在导向享乐选择的消费者支付金钱的倾向要比现在导向功利选择的消费者支付金钱的倾向要高(41%>21%),而现在导向功利选择的消费者支付时间的倾向要比现在导向享乐选择的消费者支付时间的倾向要高(79%>59%)。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未来或过去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享乐主义产品支付时间.现在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功利主义产品支付时间。现在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享乐主义产品支付金钱.未来或过去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功利主义产品支付金钱。这验证了我们的原假设。
四、讨论
消费者无论是现在导向还是过去、未来导向,无论他们是偏享乐型消费还是偏功利型消费.大多数的人还是倾向于为获取产品/服务支付更多的时间,而少支付金钱。未来或过去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享乐主义产品支付时间,现在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功利主义产品支付时间。现在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享乐主义产品支付金钱.未来或过去导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功利主义产品支付金钱。
零售商可以利用这一结果,一般情况下,对于侧重享乐属性的商品可适当提高价格,一些商品的享乐属性多于功利属性.消费者往往愿意为享乐属性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因此,此时,可以适当提高商品的价格以迎合消费者的感知。对于侧重功利属性的商品可以采用多种样式的促销活动.但对于一些比较侧重功利属性的商品,消费者往往愿意较少的为功利属性支付金钱.此时的消费属于理性消费,因此,提供一些促销活动,例如:折扣、特价商品等,可以吸引更多的购买。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的时间与研究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围绕培育小学精神营造良好校风、创新文化载体营造和谐氛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也暴露出相当问题。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考是:一要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二要增强校园文化个性,培育校园精神;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提高品味,打造品牌;四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思考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普通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加强文化建设发展的要求,系统推进以营造良好校风为重点、以营造和谐氛围为归宿、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培育小学精神营造良好校风
集体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机构成,是凝聚师生文化共识的重要平台。发挥特色鲜明的优秀集体作用,倡导人人都参与、个个求特长、集体有特色的建设理念,在学生中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星级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在机关单位中开展文明窗口、示范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可以实现师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凝聚人心和共识,使其成为构建学校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成优良校风校貌。“以德执教,至真至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实践《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大教师学习、宣传和践行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坚持每年评选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形成良好师风,引领浓厚学风。百善孝为先,大力弘扬孝文化,推荐在校小学生包天洋当选四川省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让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回报之义,继承孝老爱亲优良传统。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充实校园文化。发掘以《三国志》作者陈寿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历史底蕴,利用伟人邓小平、朱德、张澜、罗瑞卿故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演绎以大木偶为代表的川北传统文化经典,推进高雅艺术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控学校意识形态主导权。
(二)创新文化载体营造和谐氛围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校园文化也是有形的。小学校园不仅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只要徜徉其间,就能被其承载的文化所感染。
优化校园环境,使每处景观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承载起文化的价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哲学启示、道德规范、理想追求等精神因素,是校园精神的体现。努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积极创建文明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丰富校园的文明内涵。如,高师院校较普遍树立的孔子塑像就寓意着传承和尊师重教;又如,骏马奔腾和雄鹰翱翔雕塑则寓意着拼搏奋进。
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这就需要抓住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等契机,结合主题教育,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主题教育等,组织开展“六·一”、活动,积极营造活动气氛;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日活动和敬老月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依法治校示范校要求,积极推进学校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等等。
同时,还需要继承和创新活动载体,形成周周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举办文建明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连续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新年晚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文娱体育活动一道成为学生展现才艺、增长才能的舞台;不间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进行心理咨询与测量工作,维护师生心理健康;举办新生篮球赛、教职工篮球和排球联赛、田径运动会、元旦校园环跑活动、女职工“三·八”节登山活动、教职工双扣比赛等,践行全民健身、人人参与,增强了体质,增进了友谊。
这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师生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思考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经验,也暴露出相当问题。这需要深入思考应对之策,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育人为中心,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设校园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掌控校园意识形态。
二是坚持正确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校园精神。近年来,普通学校不断深化、强化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实践性的理解与支持,扩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面和辐射面,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长远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纳入学校建设发展的议事项目,给予了人、财、物各方面的配合支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科学研究,发挥校园精神的凝聚力作用和励志作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作风的建设,健全多层次的熏陶培养和激励体系及情感支持体系。
三是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明建设和校园精神培育的载体,是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构建精神家园、营造健康心理氛围的有力保障,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普通学校大力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和学校教育活动之中,贯穿于文明修身工程之中,致力于学生
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校地合作,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使师生在服务社会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丰富师生社团文化活动,为繁荣学校校园文化,促进师生个性发展,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发挥积极作用。完善校园文化环境综合治理,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存在误区。首先,把校园文化只看成是学生的文化、学工部门的文化。其次,对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对教师作为青年学生榜样和引导者在青年学生成长成熟过程中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其三,对师生的主体性作用不够重视,对师生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引导不够。
二是知行结合不够。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过分注重功利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从理论上普遍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很多学校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知行脱节问题,以至于体制、机制上不健全,工作上不协调,效率不高,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实际效果。
三是特色不够鲜明。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意识不够,品牌形象没有树起来,缺乏在师生中叫得响、作用大的大众活动,缺少在社会上影响大的品牌活动。同时,利用网络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对师生文明上网的教育和引导乏力,缺少自由、真实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信息收集处理、科研辅助、学习辅导等方面做得不够。
四是投入相对滞后。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投入相对处于滞后状态,无法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各项功能。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考
一是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共同体,是师生共建的文化,是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辅助手段。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校园文化具有辐射、导向、陶冶、凝聚、激励和社会化的功能,对学生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建构健康的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制定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健康有序地发展校园文化。
二是增强校园文化的个性,培育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高校师生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的综合体现,是全体师生共同理想追求、共同情感品格、共同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体现,是学校整体发展的潜力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高校应结合自身历史传统、办学理念、文化环境,着力培养积极健康、文明向上、自信拼搏、诚信博爱、奋发进取、富有个性的校园精神。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提高文化品味,打造文化品牌。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增加人财物投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管理和指导。建立全面的规划、领导、管理、协调、指导和评价体制,整体规划,统一部署教学、科研、生活、文娱等各方面活动;引入
激励、竞争和创新机制,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等。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是事关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高校行业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课题的科学研究和经验交流,深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经验与对策举措,以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拓展文化活动的辐射面,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高校文化事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高校德育领域与功能发展,清华小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焦盛荣,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3]胡秀英,高校先进校园文化建构中的德育功能,求索2004年第5期。
[4]王德勋,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实施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5期。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光明日报
第三篇: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分析与推广方式的研究
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分析与推广方式的研究
【摘要】中国移动在手机支付上的探索由来已久,从推出STK方式的手机银行起,中国移动就不断发展手机支付业务,但是并没有被用户大规模地接受。本课题致力于研究移动手机支付业务中所面对的难题,汲取国内外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种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并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网络经济理
论、虚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微观个体与宏观角度分析其可行性及实践意义。本课题寄希望于为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为人民消费支付提供新途径,为我国做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手机支付业务 移动 信用
一、背景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已变的相当普遍。与此同时,伴随着消费需求的与日俱增,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又安全的支付方式———手机移动支付业务由此产生。“十二五”期间,3G网络、智能终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重点发展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作为3G重要应用之一的手机支付业务快速崛起,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87亿户,预计该市场规模在未来3年将持续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用户规模有望达到3.87亿户。然而,相对于9.4亿的中国手机用户来说,手机支付业务远没有得到深远的推广。因此,对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分析与推广方式的研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中国手机用户的增加以及3G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国家构建物联网设想的实施等,为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7.8%。而国内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运营商也都在加紧布局手机移动支付应用。同时,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发展潜力与问题并存。手机支付业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仍存在着较多缺陷:①产业合作少,用户无法全面享受各种支付业务。②手机支付的安全无法保障,用户有所顾虑。③用户难以接受新的消费观念,产业推广力度不够。
三、核心问题分析
从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产业特征、产业链条、用户体验等方面对当前手机支付业务和成功的国内外手机支付业务的成功案例相对比,并运用网络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虚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存在的问题。我们初步总结出当前移动手机业务存在的问题根源是各产业合作不全面、各自为营。
四、经营模式创新
1、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从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移动手机支付案例,我们提出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的构想,即用利益绑定、联盟等方式吸引各产业———包括手机支付各功能研发产业组织、手机服务商和运营商、政府机关、各银行、商场商户等等———进行合作,推广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以便用户能完成手机支付、手机购买等,以达到完善并推广国内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目的。
2、技术水平及应用范围。通过对中国移动手机业务状况的查找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国内业务发展趋势良好,但现状仍亟待进一步的改善。结合中国特色与国内外成功的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经验得出的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是针对国内移动手机业务的主要问题———产业合作不完善———而提出的,此模式可以很好的运用于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同时,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是全国范围内的问题,因而对这些问题研究而得的结论和建议具有普及意义。
五、实施该项目所具备的基础、优势和风险
1、基础:
1)现实性:手机支付这项个性化增值服务,可以实现众多支付功能,此项服务强调了移动缴费和消费。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网络应用的不断成熟,移动支付作为一项便民的增值服务,已成为新兴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业务。
2)潜力大: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9亿手机用户的国家,巨大的市场空间、庞大的潜在用户需求,使移动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移动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个性化”,与以往的付费模式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销售与促销渠道。
2、优势:
1)可行性: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是让科技造福人类,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化,舒适化,因此对这一项目的创新与研究是与时俱进的。该设想是在对市场和技术做充分的分析后,结合人们生活的普遍需求构建的。
2)经济性:手机支付是支付方式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手机支付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商户,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消费模式,推动社会潜在消费。3)广泛性:移动手机已走入千家万户,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使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条件基本成熟,移动支付业务必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六、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对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移动支付在国内外发展并不顺利,除了面对来自信用卡,借记卡等传统消费模式的挑战,人们的固定不变的消费观念也使得移动支付业务一直处于徘徊阶段。如何针对它的缺陷,发挥出独特优势,整合同时依托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消费群体,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消费模式,推动人们的生活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多元化的支付渠道共同促进了手机支付创新模式的诞生,人们也渴望着手机支付模式的普及,因为手机移动支付在便捷性上毫无疑问的成为所有消费品中的NO.1,只需要通过点击就可以完成整个交易过程,而多元化的支付渠道以及支付空间的扩展。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小组认为本项目的研究具有独特之处和普及意义,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并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
移动支付业务是在我国移动通信业不断发展,手机逐渐普及,金融支付手段的局限性逐渐显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兴业务,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而且,从国家政策方面看,《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大力推广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与推广,适应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有利于促进金融服务发展;有利于使消费便利化、个性化,开拓和完善中国的移动消费市场;有利于改善贸易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构建更加健全的市场机制。同时,移动支付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也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增强人民的信用意识,从而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四篇:电力工程管理思路与改进方式研究论文
电力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工程而言,安全风险更高,加强工程管理十分必要。就电力工程管理现状来看,管理流程混乱、监督机制缺乏等问题还显著存在,对管理效率及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强化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流程已迫不及待。
1电力工程管理现状
与以往相比,在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下,我国电力工程管理较以往相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其中仍存在着大量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流程混乱
管理流程混乱,是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复杂性较强,环节众多,单一部门无法达到具体的管理要求,因此通常将管理内容,分配给不同的部分,实施分散化管理。上述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能够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样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责任制未落实:各部门责任制未落实,发生问题时,追究责任困难,部门人员互相推脱,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对管理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影响,同时也造成了管理流程的混乱。(2)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各部门在管理职能方面存在交叉,管理流程极其混乱,管理效果差,对电力工程的顺利开展影响严重。
1.2监督机制缺乏
就目前电力企业的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属于主要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常以国家作为监督的主体,监督面大,监督内容整体性强,无法从细节上进行划分,因此很容易导致工程在细节方面出现差错而未被发现的问题发生,长此以往,对工程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
1.3资金与安全管理水平低
资金管理与安全管理,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属于两项重点内容。两者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资金管理:对工程造价重视力度不足,施工方、建设方等,未能有效联合,完成工程造价的过程,资金管理水平低,资金浪费现象较严重,且容易拖慢工期。(2)安全管理:电力工程安全风险高,专业性强,需要具备较高理论以及实践素质的人员进行施工,并加强对风险的控制,才能使施工安全进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是导致电力工程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管理十分必要。
2电力工程管理的强化思路与流程改进方式
2.1改进流程
考虑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流程混乱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1)明确部门责任:明确各管理部门责任,技术部门负责管理技术上出现的问题,如工程技术落实不到位等。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安全方面的问题,如对施工人员安全帽的佩戴情况的管理与检查等。(2)落实责任制:在各部门中落实责任制,由某一人员具体负责某一事项,一旦某事项发生问题,必须及时严厉地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其进行严格处罚,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2建立监督机制
鉴于国家在监督方面存在的漏洞,电力领域应从自身出发,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从内而外地使问题得到解决。可以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在确保其素质达标的前提下,要求其对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如工程出现了质量问题,要追究其责任,以使监督机制得到完善。需注意的是,监督需从细节入手来实现,应细化到施工的每一个流程中,使管理水平得到强化,使管理流程混乱的问题得到解决。
2.3提高资金与安全管理水平
(1)资金管理:加强对工程造价的重视,建造方、施工方等,共同集结在一起,通过对工程规模等的评估,完成工程造价过程,并拟定具体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能够在工期内顺利完成,避免由延期而导致的成本浪费的问题发生。(2)安全管理:从整体上看,应加强对工程本身施工安全的管理,提高工程的安全性水平,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从细节上看,应从安全帽的佩戴、安全标语的张贴、施工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加强对安全的关注,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3注意事项
电力工程管理应将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作为主要问题加以重视,需保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以及实践素质,保证其能够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并在出现问题时,临危不乱,这样才能使管理质量得到根本上的提高。
4结语
应强化电力工程管理,改进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内容的全面性,提高监督的细致性,降低安全以及质量等风险的发生几率,确保工程管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建.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25):231-232.[2]杨神洲.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科技视界,2015,5(08):215-215.[3]王英权,王凤涛,马海旭,等.关于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2(01):206-207.
第五篇:试析高师声乐的就业导向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当今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高师声乐教学应该以突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就业需求的为重点。通过对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培养目标、教学改革等情况的分析,认识到应该加强素质教育与就业目标的结合,提高教学理论系统性与技能实用性的结合,坚持师范特色与学业范围多角化的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单位需要、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和建设者。就业导向与教学实践的研究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具有理论与现实意声乐课是高师义。
论文关健词:高师声乐 就业导向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和声乐教学能力。面对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高师声乐专业培养的学生可能要走向讲台,也可能像音乐学院培养的声乐表演人才一样走向舞台,或者是其他工作岗位。在多种就业导向的需求情况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就更为重要。
一、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1.1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情况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比2000年高出近两倍之多,但生源整体专业水平却并没有体现出较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以四川省为例,尽管考生的声乐演唱曲目越来越大,但部分考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却是逐年下滑。由于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考生在专业学习上急功近利,专业基础学习不扎实,为追求在专业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选择与自身歌唱能力不匹配的声乐作品,可想在考试中会有怎样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才学习三个月的声乐,就去演唱《黄河怨》之类的歌曲,令评委老师感到忧虑。快速应试的学习方法可能会获得歌唱的音色、音量,但是不能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较大地危害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尤其是考入大学后,专业老师还要花很长的时间来纠正学生形成的坏习惯,浪费大量宝贵的教育资源。
1.2高师声乐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实践能力包括声乐演唱实践、声乐教学实践两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就业方向为音乐教师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音乐骨干力量等,这个培养目标决定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范畴是音乐基础教育。声乐教学尤其如此,高师音教专业学生毕业后不仅仅要解决会唱的问题,也要解决会教的问题。但是高师声乐现在教学的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在教学方式、教学曲目、歌唱要求上习惯于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忽视学生的主观条件和培养目标而盲目地追求高超的演唱技巧和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这种教学方式与学生应具备的声乐实践能力相背离。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少数专业素质较好的学生对声乐演唱技巧掌握较好,但往往过于注重歌唱技巧而忽视声乐作品的音乐表现,无法掌握音乐教学的本质。“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基础”,也就是高师的学生演唱作品的目的是培养他们领悟作品的审美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他们在教音乐课的同时挖掘、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二是大部分基本素质一般的学生经过歌唱技巧学习训练之后,既没有熟练运用歌唱技巧的能力,对科学的演唱规律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学生无法解决会唱的问题,更谈不上会教了。
二、把握就业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高师声乐教学要体现出时代与社会的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为目标。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教学单位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工作,即教学本职工作(学校规定的音乐课程,主要以传授乐理知识和音乐鉴赏为主)和学校社团工作(主要有合唱队和乐队两种,条件好的学校通常有管乐队和民乐队两类)。因此,声乐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2.1培养学生教学工作能力
键盘和声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音乐课程的教唱内容就要求教师自弹自唱。因此,钢琴即兴伴奏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即兴伴奏应是声乐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高校个别课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区:教师总是对学生寄予较高的希望,教学中用表演专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种现象必将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将来的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对于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有很强的声乐基础教学能力外,还要有高超的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声乐教师不能对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不问不管,钢琴教师也不能过于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弹奏作品的数量,而忽略了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实用性—钢琴伴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学生技术的提高,而且应与社会需求接轨,注重教学的实用性。所有对学生将来工作有用的能力都应该予以培养。
2.2重视培养综合理论素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分类过细,人为割裂了教育的整体性,过多地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综合素质较差,融合性相对薄弱。而音乐教育中的声乐课教学,长期因袭音乐院校培养专业演员的教学体制,有,一些学校只开设声乐个别课(师生一对一上课),缺乏师范性,教育的整体性更是难以实现。由于各学科之间分类过细,教师只重技能训练而轻理论研究,致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更少,陈旧单一的声乐个别课授课模式因其信息含量低,导致学生声乐知识结构不合理。当然有一些师范院校已经采用小组课的授课方式,但是声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他们只是把一节课的时间平均分配给几个学生,他们还是只强调学生的演唱技术层面。因此,必须从传统的陈旧观念即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树立现代音乐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新知识,构建声乐教学新体系,使其更具时代的特征,更具实效性、普及性、适应性,使学生的声乐知识结构得以丰富和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将来的音乐教学中,他们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普及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为目的,为此教师应具有相当深厚的音乐理论知识。目前许多学院高师教学过程中音乐基础理论学科所占的课时比例偏低,造成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传输的局限性,加之学生对音乐基础理论课学习不重视,导致了音乐基础理论课在教学中的失重。为改变这一局面,学校应适当增加音乐基础理论课的课时,使之得以平衡。所以我认为声乐教师要想上好一节声乐课,应改变自己目前的教学方法,侧重于音乐家的生平介绍,作品赏析,并配以大量的音响资料、乐谱、音像制品,必要时可作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比较,同时多采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大家都有机会做老师来评价彼此,共同突破声乐难关,以增添音乐基础理论课的趣味性,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加强声乐技巧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高师声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高师音乐教育中不能仅仅沿袭着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只重视声乐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把本来改革后的小组课又分成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把声乐条件相对差的师范生当歌唱家来培养。这种只只要把歌唱好了就一定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的思想,是不符合高师声乐教学的规律和目的。因此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本质区别。在声乐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教学能力,加强声乐技巧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例如,一名优秀的声乐学生既要有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又要有很好的声音判断能力和解决声音问题的方法,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一切社会和人文知识,还要能够为歌曲进行即兴伴奏等等。只有具备这些技能,才能够胜任将来的音乐教育工作岗位。
三、明确就业导向,深化教学改革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就业综合能力为目标,同时要注意就业要求的这个重要导向。
3.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内容,适应培养目标
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要转变观念,坚持师范教育的信念与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向“基础教育”“普及教育”转化,针对各级院校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的适应型人才。
首先,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这一课程应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至少应开设一学期。其教学内容应包括生理学、解剖学、歌唱心理学等。因为声乐是一门靠人的声音来诊释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正确的歌唱发声是人体各器官控制与协调的结果,它牵扯到人体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及各种肌肉之间的牵动和协调。因此,学习声乐的学生对自身的生理结构、各生理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与技能都应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还有涉及演唱者的心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准确、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的声乐学习。
其次,在三年制专科或四年制本科最后一年,至少应开设一学期的声乐教学法课程。目前,声乐教学法的讲授几乎空白,学生学习声乐教学法的知识只能通过师徒之间的传承而获得,而这往往受到师生双方的制约。不仅教师应明确传授教学法的目的和方法,学生还要有目的地学习。而现实这种既不规范又不系统的声乐教学,显然难以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教学法知识,更不要说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音乐教师。因此声乐教学法知识应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再次,讲授童声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生毕业后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小学至高中这漫长的年龄段学生,学生嗓音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包括了变声期这一特殊的生理变异时期。怎样训练和保护嗓音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和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3.2授课方式要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在声乐的上课形式上作以调整。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应采用小组课的形式,可以两三个人一个小组,每周一学时,同时要开设声乐理论大课,使学生在第一年就对声乐理论和良好的声音有一个正确概念。第二年开可以继续采用小组课的形式,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可根据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进行一对一式的教学,经过两年的基础训练,学生这时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声乐基础,可尽量多地接触一些大型作品,拓宽演唱曲目,加强音乐修养,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多参加一些艺术实践活动,积累舞台表演经验,同时开设声乐教学法大课,使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前对声乐的教学方法有充足的了解。大四学生还要进行毕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和观摩活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3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声乐教学中,应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的歌唱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声乐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后,要组织开展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互教互学活动,指导学生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解决声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让学生在互相教学诊断和个别指导中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这样,就把声乐教学的理性认识逐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教学经验,对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学生从实习中可获得更多直接的教学经验,而间接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和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相对提高。在实习返校以后,老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在教学实习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予以解决。这些实践活动将促进学生声乐技巧不断提高,并且教学方法也不断长进。
四、结论
高师的音乐教育不仅表现为技能技巧、音乐局部的学习,更重要的表现在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那么他在社会竞争与选择中就增加了一份实力。高师的声乐教学改革必须推陈出新,将理论系统性与技能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解决好就业导向与教学实践关系,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