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合集)

时间:2020-09-30 12:2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第一篇: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代拟稿)

2019 年,静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 年)》和《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根据《2019 年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要求,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契机,深化简政放权,提升服务能级,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9 2019 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政府职能转变方面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入推进以“一网通办”为重要标志的政府“放管服”改革,全区自建系统事项已 100%实现“全网通办”,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审批事项已 100%实现“网上预约、窗口先办”。深化“双减半”改革,整体实现审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减少 72%。实施“零跑动”改革,利用电子证照、统一物流和统一支付等手段,全区“一网通办”行政审批事项 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零跑动事项占比 72%。设置线下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专区,实现开办企业营业执照与发票、数字证书、公章等“一窗发放”。着力打造“一件事”一窗办、一次办,开展“设立经营性、公益性养老机

构‘一件事’”试点和新建商品房初始登记前“两个认定”纳入一窗办理试点。推进落实“先照后证”、“多证合一”改革任务,共计 140 项许可全部实现“先照后证”。全面推行“简易注销”改革,全区上百户符合条件的企业已通过“简易注销”快速办结注销登记手续。2、全面完成区级机构改革

根据中央和市委机构改革方案,制定《静安区机构改革方案》,全面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对 8 家新组建部门、25 家改革涉及部门“三定”进行调整优化。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等领域综合执法工作的改革要求,明确相应执法职责,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改革。同时,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事业单位管理,实现职权法定、权责一致。为了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区工作的专业力量,区政府在区司法局与原区法制办的合并重组中,把原法制办整建制(7 人)归入区司法局,原法制办主任任区司法局党委书记。3、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对“互联网+监管”系统数据进行梳理核对的通知》要求,组织各部门对“互联网+监管”系统内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梳理核对,全区各部门累计梳理并认领监管事项目录清单 491 条、检查实施清单 316 条。依托双随机模块,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81 批次、涉及主体 6447 户,涵盖市场监管、规划资源、文化执法、金融、人社等各项业务。依托双告知、监管预警模块,推送“双告知”信息 7916 条,试点发起预警监管 34 户次,替代原先书面抄告模式,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性、完整

性。试点联合抽查,通过联合抽查模块,组织开展 2 批次共计 124 户次市场主体的联合抽查,抽查事项涉及教育培训、海关管理企业年报等事项,实现“一次进门、全项检查”。对沿河道的违章搭建、排污问题进行事中事后联动监管。4、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制定《静安区邀请有关人员列席区政府会议试行办法》等多项制度文件,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解读三同步”、“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公文公开属性认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等一系列政务公开制度。突出重要政务信息,持续深化财政信息公开,集中发布预决算、专项资金、财政收支等信息 446 条。制定并向社会公开《静安区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办法》,在门户网站开设“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专栏,组织各责任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发布市建议提案办理复文以及总体办理情况 5 条,区人大建议办理复文 107 条,区政协提案办理复文 205 条。5、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面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治理工作。建立区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静安区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有序清理废除现行政策措施中妨碍统一市场和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我区现行的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中的内容均不涉及妨碍统一市场和民营企业公平竞争。制定《关于静安区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静安”名片的实施意见》,以区信用平台为支撑,在司法、科技、财政、市场监督、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开展诚

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发布首批 330 条区域性联合奖惩措施清单,确保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6、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全区各街道(镇)和居(村)委会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和“一居(村)一顾问”100%全覆盖。在恒隆广场创新设立全国首个商务楼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造白领的“法律服务便利店”,荣获“2019 年度上海市法治建设优秀案例十大入围奖”。创新服务方式,试点推行“盈科微公益”公共法律服务“专家门诊”。制定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考核标准,组织开展案件质量专项检查,探索建立办案质量与办案补贴直接挂钩的奖惩机制,确保援助律师尽职尽责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推进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制定《关于推进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工作办法》,设立“驻检察院值班律师工作站”,2019年区法援中心承办检察机关认罪认罚案件 955 件,同比上升88%。7、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全市率先构建基层治理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引领、监测和预警作用,以工具现代化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明晰条块职责、理顺条块关系,建立每月条块协商沟通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筹备组建社区治理智库专家委员会,为不断优化社区治理机制提供坚实支撑。持续推进居委会标准化建设,深化居委会“全岗通”工作模式,在各街道(镇)搭建“全岗通”培训。在全市率先推广社区分析工具应用,优化社区综合治

理服务平台,持续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规范化管理,完善社区工作者能力培养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机制,强化绩效评估和过程管理。优化三级培育孵化网络建设,发挥创益空间、静益坊区级基地作用,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8、健全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

组建静安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建立以城运中心为枢纽,横向联通条线部门,纵向到达街镇居村的日常指挥体系。承接市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区级平台唯一试点建设任务,区级基础版已上线试运行,同步推行 151 项目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精细化管理地毯式大排查,对“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在建工地、旧改基地、垃圾分类等所有环节进行全覆盖无遗漏检查,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并建立健全制度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切实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社会面智能安防建设,围绕加强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控,大力推进可视对讲、视频监控、接报警、出入口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平台构成的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建设,着力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不断提升防控智能化和联动融合水平,保障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提高公共安全保障精细化水平。

(二)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方面1、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的原则,严格对照《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及时向市政府办公厅及区人大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并通过静安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 2019 年我区规范

性文件备案信息。2019 年 1-11 月,区政府制定 1 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 4 件。2、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建库工作

开展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工作和规范性文件信息化管理及数据建库工作。2019 年 1-11 月,完成涉及机构改革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工作 1 次,各类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 2次。共整理出我区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共 30 件,其中区政府名义制发的 12 件,部门名义制发的 18 件,宣布废止 4件。所有现行有效的文件均实现有效入库管理,并在上海静安和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平台同时发布,备案审查材料完备、规范。根据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效果开展实施后评估共工作,为规范性文件的废止和修订提供客观依据。

(三)重大行政决策方面1、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制度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依法进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区政府 2019 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制定《静安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暂行办法》、《静安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操作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制度。探索实施社会公众人士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制度,组织区政府首次“政府开放日”主题活动,增强决策透明度。2、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全流程公开透明

推动决策承办单位落实好决策预公开相关工作,做好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公开和意见收集采纳情况反馈,切实规范决策程序,推动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门户网站开设“重大决策”专题,集中发布重大行政决策及事

项目录、行政决策预公开以及意见收集采纳情况等信息,实现重大决策全流程公开透明。3、实施评估工作方案 0 3.0 版

对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实施第三方评估,评估工作方案“3.0 版”坚持“绿灯肯定、黄灯预警、红灯警戒”分类分色亮灯,个性化解剖和部门评议,报告评估发现的主要问题,给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区重点工作的科学高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四)行政执法方面1、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贯彻落实《上海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分管副区长主持召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会议,全面部署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研究本区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各相关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本部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强化人财物保障,配强人员,配足设备,推动“三项制度”落实。2、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一是深入开展食品药械监管。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建立政府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2019 年食品安全示范路段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建设“路长制”食品安全示范路段。做实食品药品专项法治督查工作,持续推进各商业综合体食品安全自治管理机制,引导食品行业协会和第三方公益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守食品安全底线。2019 年 1-11 月,累计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31780 户次、药品相关单位 755 户次、化妆品相关单位 724户次、医疗器械相关单位 1108 户次,开展食品抽检 4500 组(件),药品常规性抽检 472 件、快检 313 件,化妆品常规性抽检 118 件、快检 158 件,完成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 1931 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预评价 368 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 740 例,通过规范、高频、重点检查确保监管到底到边,有序有效。

二是深入开展城区综合治理。依托智慧城管 APP,推动行政执法向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通过平台及时掌握执法信息、勤务安排等,以达到良好的指挥实效性。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加强与各街道、镇协同治理,加强与绿容、房管、公安等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城市管理各类顽症得到有效遏制。落实建立“一单两库”,充分利用并发挥现有执法巡查力量的作用,2019 年 1-11 月,开展工作检查路段 927 条、餐饮单位检查 2658 家、工地检查 167 次、检查生活垃圾产生单位 2393 个,上传执法视频为 91273 条。

三是深入开展环境违法查处。首次使用简易处罚程序对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认真开展长三角地区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对辖区内 10 家参评企业组织实施评价。加大查处力度,重点强化各类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危险废弃物处置及环境风险源等监督管理,2019 年 1-11 月,出动执法人员 9120 人次,现场检查各类污染源2691户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9件,罚款人民币137.05万元,作出责令改正行政命令 127 件,作出查封扣押决定 1件,发出行政决定催告 8 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 件,抄送其他职能部门涉嫌违法行为 40 批次 60 户次。

四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格按照《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办法》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做到检查前有计划,检查中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结束立即复查,确保每次执法检查工作都能形成闭环。2019 年1-11 月,共组织各类检查 270 家次,其中重点监管单位检查105 家次、危化经营单位经营许可现场核查 119 家次,组织联合检查 12 次。

五是深入开展旧改征收工作。初步实现旧改征收领域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全覆盖,标准化目录制度推行以来“115”、“电影技术厂周边”、“张园”、“洪南山宅”等地块总计4388 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和复议诉讼案件数量锐减,被纠错率为 0。以张园旧改为试点,创新“保护性征收”模式,2019 年“市区联手”项目洪南山宅签约首日 12 小时签约率就达到 97.09%,刷新了上海大型旧改征收地块签约的新纪录。铆住旧改征收基地环境脏乱、停车混乱、管理紊乱 3 大乱象,创新“征收与拆房管理相分离”模式,由区属国企实施统一、专业、封闭管理,已接管 9 幅地块,“应管尽管”,清运各类垃圾 9 万吨。“征管分离”以来,旧改征收基地的环境明显改善、管理切实提升,投诉、信访逐月下降。

六是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行动。通过线上排摸与线下整治结合、暗查暗访与执法检查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结合,以书面检查、现场检查、交叉执法检查、联合检查、三级联动检查等方式,深入整治我区文化和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出动检查人员319 人次,开展了 109 次行政检查,共检查娱乐场所 151 家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80 家次、旅游单位 55 家次,向执法部门移交线索 3 条。3、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召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专题会议,听取相关部门汇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相关工作情况,研究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及联络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工作推进情况,研究会商相关难点问题,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发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互补优势,促进执法公开公平公正。4、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管理

完成机构改革所涉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机构账户、执法人员转隶换证及罚缴机构代码的申报、变更等执法管理工作。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提升了行政执法水平。加快构建社会治理“一网通管”体系,充分发挥法制研判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的作用,打造“智能静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五)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1、加大人大法治监督力度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制度,将 17项有关区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民生政策,以及阶段性的重要工作纳入区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加强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我区贯彻实施《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向全区居委会发放调查问卷520 份,梳理意见和建议 125 条。对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监察体制改革开展情况、人民调解工作情况开展了监督调研。2、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落实《上海市静安区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和旁听审理规定》,建立健全案件庭审信息跟踪通报制度、出庭应诉情况督促考核制度、因故不出庭应诉申请报备制度等,积极做好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督促工作,推动我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加强与闵行等相关法院的沟通联系,跟踪行政机关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开庭情况、出庭应诉情况等,建立相关台账信息,并定期予以通报。2019 年 1-11 月,区各委办局、各街道(镇)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比率同比提高 142%。3、完善监督全覆盖体系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巡察、督查及日常检查重要内容,加大督责力度,促进重点责任项目落实。发挥派驻监督“探头”“前哨”作用,在专题培训、动员部署、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各派驻组通过列席会议、访谈约谈、监督检查、联系指导等形式,将监督的触角融入监督对象日常业务,及时发现提醒、纠正偏差、督促整改。抓住重大事项、重点领域开展廉政风险监督防范,紧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促进制度规定严格执行、规范运行。4、强化审计监督实效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分类管理,将全区所有党政机关、国有集团公司区管党政主要领导全部纳入审计监管对象并实施分类管理。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突出对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和盈利能力、国企改革政策落实和新旧动能转换、企业自主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以及企业营商环境等进行审计。强化对旧区改造、拆违以及“美丽家园”等政府重大投

资等的项目资金使用程序、管理、概预算、工程造价情况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情况等内容重点关注。5、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推动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发布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安排、区政府实施项目等信息,开设在线评论功能,方便网民随时提出意见建议,增进政民互动。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建立我区“好差评”信息反馈汇总机制,专班每周对“好差评”、“12345”工单的收办件情况进行汇总。自今年 8月 5 日“好差评”正式启动以来,我区共收到服务评价 7990条,其中好评(三星、四星、五星)7936 条,“差评”(一星、二星)54 条,好评率 99.32%。以“12345”工单质量检查为抓手开展走访检查,针对群众反映的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现象,深入排查行政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向分管副区长发送廉情抄告单。

(六)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方面 1 1、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协调机制

制定《静安区关于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方案》,建立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召集的静安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协调机制例会制度,对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经济、科技、涉外、党的工作等重点领域分别建立协调机制,明确牵头单位、主要任务,定期开展重大风险排查梳理和分析研判,全面提升我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的能力。2、提升行政复议规范化水平推动行政复议工作标准化建设,认真执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纠错报告制度,加强对政府各部门在涉企案件中

履行行政复议决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决情况的监督检查。2019 年 1-11 月,共办理以区政府各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 187 件,审结 160 件(含去年结转案件),维持 83 件,不予受理 63 件,驳回复议申请 6 件;共办理市政府受理的以区政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 14 件,市政府已审结案件均作出维持决定。3、完善矛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充分利用行政案件审查机制,搭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间的沟通平台,积极发挥复议调解机制作用,切实化解行政争议。2019 年 1-11 月,撤回复议申请而终止行政案件 8 件。深入实践“枫桥经验”,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心理疏导、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四位一体”的“双员双师”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升级打造“一居双顾问”。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挂牌成立,实现“一站式”人民调解服务。成立静安区律师调解中心,制定静安律师调解工作试点方案。2019 年 1-11 月,全区各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民间纠纷 18465件,调解解决 18063 件,调解成功率为 97.82%,达成协议书8610 件。4、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

积极引入全区调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律师团队参与信访工作。组建由专业律师组成的“智囊团”、“顾问团”和“志愿团”三支力量,参与区领导接访、日常信访接待、信访业务办理等信访工作全过程,2019 年 1-11 月,律师共在信访窗口接待 84 次,服务居民 303 批次。在信访事项复查和核查终结工作中,律师出具法律核查意见作为出具复查答复和终结听证评议的重要参考。继续做实“案清事明促案结事了”

专项工作,对初次信访矛盾进行深入梳理,逐步理清诉求事实、明确责任归属、制定化解步骤、加强工作规范,切实提高初信初访事项一次性解决率,切实提高信访工作办理效率,带动信访工作整体效能提升。

(七)法治政府建设保障方面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政治领导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建设法治政府”列入区委 2019 年度工作要点,并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就依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等法治政府建设相关的专题工作进行研究推进。区委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法治是城区竞争力的核心标志,要“努力把静安建设成为全市法治程度最高、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区之一”。2、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根据市委依法治市办《关于转发<中央依法治国办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书记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由区委依法治区办牵头抓总,区委依法治区办主任、分管副区长亲自督促抓落实,全区各部门、各街道(镇)凝心聚力,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同时,以此次示范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以创建促整改,坚持以创建促提升,以创建促发展,摸清难点、痛点、堵点和亮点,固强补弱,深化我区法治政府建设。3、组织开展法治专项督察工作。

根据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监管、保护民营企业发展及法治政府建设法治专项督察的相关要求,分别组织各相关部门围绕各自督察要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的原则,开展全面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通过自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短板、漏洞,为推动我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司法工作、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法治政府建设纵深发展提供了参考。4、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坚持文化引领,夯实法治阵地,打造法治文化“静安品牌”。举办静安区第一届“德以静心 法以安身”法治公益广告征集展播活动,征集公益广告作品 20 余件。法治原创歌曲《爱的延绵》被评为全国“司法行政十大原创金曲”。新建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绎法之窗”法治文化阵地、汾西路法治文化长廊,扩建七号线昌平路地铁站 5 号口法治文化墙。在全区 300 多个居民区和 200 多个公交站点进行宪法、扫黑除恶、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海报宣传。举办“维护宪法精神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宪法宣传周静安专场活动,与上海市第三十一届宪法宣传周开幕式完美结合。开展“服务大局普法静安行”主题法宣活动,全区共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类宪法法律宣传活动 600 余场。做好青少年宪法法律学习宣传教育工作,选派 37 名入额检察官担任全区 100 所中小学兼职法治副校长,入校开展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 100 余次,覆盖学生 2万余名。

二、9 2019 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职能转变仍需加快

政府职能的范围和重点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适时转变、合理调整,方能有效优化政务服务水平。简政放权仍需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建设仍需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仍需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仍存在利用不充分,大数据监管的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于制约监督行政权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重大行政决策暂行条例》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重大行政决策暂行条例>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9】18 号),应结合本区实际,加快完善、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在区级层面的相关配套制度。

(三)行政执法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从我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情况来看,基层执法仍需进一步规范,个别案件存在法律适用及程序瑕疵等问题。需要继续完善行政执法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进一步落实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制度,进一步发挥投诉举报渠道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执法工作奖惩制度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激发基层执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执法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推动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的落实。

(四)依法行政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仍需进一步加强

当前,因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民生问题引发的矛盾仍层出不穷,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领域的行政行为,被质疑乃至提起复议诉讼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有一定数量,在推进发展的同时,通过落实分级分责工作制度,从源头上遏制矛盾产生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法

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

三、9 2019 年度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

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制定《静安区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分别就适用对象、总体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职责、法治建设述职与督查、考核与评估、约谈、问责等作出了规定,以切实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以《2019 年静安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报告表》的形式对各部门、各单位、各街道(镇)党政主要负责人 2019 年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开展专项督察,要求各党政负责人围绕中心组学法、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行政复议工作、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谁执法谁普法、党政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工作、法治静安建设、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落实、项目化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以及法治建设获奖情况等开展自查。

(二)夯实依法管党治党责任基础

深化“四责协同”机制,结合全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承诺书签订工作,建立问题(风险)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对岗位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制定防范措施,推动责任承诺有部署、有监督、有落实,织密“四责协同”机制责任网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承诺书报备检查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修改,从严管理要求。继续

安排 16 家单位班子成员谈“一岗双责”,有效形成知责明责良好氛围。对新提任处级领导干部继续实行“三个一”:做一次廉政谈话、发一张责任清单、送一本廉政书籍,把责任意识筑牢于前。

(三)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素养

将学法用法列为区委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开展法治专题学习4 次,包括法治政府专题讲座、“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深入学习贯彻《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宣传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学习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推动上海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学习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进一步提升行政负责人依法行政能力和出庭应诉水平,分管副区长带队,部分委办局、街道(镇)主要负责同志参与行政诉讼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组织各单位、各街道(镇)法治工作分管领导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依法治区、依法行政、普法宣传等工作相融合集中开展学习研讨。在晋升领导职务前的任职培训中设置依法行政能力相关课程,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法治理念。

(四)完善法律顾问制度

结合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镇)对法律顾问的需求情况以及法律顾问库中各律师事务所的专业、特长,为区委区政府及各部门、街镇配备法律顾问,并完成了新一轮的签约工作。按照《上海市静安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的相关要求,对法律顾问的年度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提升法律

顾问团队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制度,发挥公职律师在党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探索制定静安区关于推行公职律师制度。

(五)做好考核督促工作

在对干部的日常考察中,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联络员制度作用,采取实地考察、延伸考察等方式,从基层干部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特别是注重了解干部在工作中是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依靠法治手段妥善处理问题方面的实际表现,不断完善日常考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从“社会建设”的信用体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创新社会治理、城市运行,以及“自身建设”的依法行政、职能转变、审计监督等方面对各部门进行重点考核,进一步体现了静安区对加强政府法治建设、依法行政的重视程度。

((六))激励干部担当有为

认真落实静安区委《关于激励干部创新实干的实施意见》,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对受到诬告或者失实举报的干部,及时给予澄清保护。利用机关会议、干部学习、清风讲堂等组织学习活动,要求全体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执政导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容错纠错、澄清保护贯穿到日常监督执政过程中,既坚持严肃查处、利剑高悬,又要把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结合起来,为广大干部积极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七)建立普法责 任制履职评议机制

出台静安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任务清单,组建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法专家、基层群众代表、新闻媒体代表、律师代表以及基层普法单位代表组成的第一届普法责任制履职报告评议团。召开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工作推进会,要求各相关单位对照普法责任制任务清单进行自查,完成年度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团现场对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绿化市容局等重点执法部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履职情况报告进行了评议。目前,已经有 30 家执法单位完成“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自评工作,并提交履职情况报告。

四、0 2020 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0 年是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重要之年,我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抓手,以增强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为突破,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为途径,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一)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 设组织领导

完善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谋划和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协调、指导、考核、督促、总结全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继续推行《静安区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强化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法治建设述职报

告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加大完善把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作为领导干部年底述职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

(二)继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

以《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操作指南》为指导督察、考评各相关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的依据,不断推动各部门开展整改与提升,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优化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契机,推动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形成有影响力的“法治静安”新亮点和新经验。

(三)

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健全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制度、预公开制度,完善决策执行中的问题反馈机制和决策后评估制度。加快制定本区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的具体实施办法,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继续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制定中的作用。继续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备案审查和定期清理工作,保证政策措施高质量可操作,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和规范性文件信息化管理及数据建库工作。通过走访调研,对接相关部门,开展实施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工作。

(四)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一以贯之深化推进。加快业务整合,在“一地一证”原则基础上,创新企业登记工作,完善“撤

销登记”、经营场所“二次利用”等举措,避免优质场地资源闲置。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压缩审批时限,实施告知承诺制度。进一步拓展电子证照种类和使用范围,深化一物流平台、统一支付平台应用,减少办事跑动次数。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首批线下专窗试点,做好长三角地区相关事项受理服务。继续研发智能引导服务系统主题式套餐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服务集成融合,将自理办理服务向楼宇、园区延申,打通企业和群众随时、随地、就近办理渠道。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模式,力争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相关部门在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

(五)继续优化政务公开工作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着力提升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切实优化公开实效。准确把握新时代政务公开新定位,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并持续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持续深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加大重点领域公开力度。加强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的联动融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强化公开渠道建设,打造综合政务平台。加强云管理平台的使用和管理,推进各部门信息系统全流程通过云管平台申请使用,加强政务云安全管理。

(六)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指导协调工作。加大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管理、案例指导、投诉举报以

及考核监督等制度。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继续配足配强执法类人员。着力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和法制审核人员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激发基层执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执法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加大对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重要意义、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和实施效果的宣传工作,为全面推行“三项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畅通解决行政争议的渠道

加快建立政府负总责,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主渠道作用,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行政复议职责有效整合,及时有效化解行政争议案件受理。筹建行政复议委员会,探索发挥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完善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相关制度,继续组织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做好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案件出庭应诉的能力和水平。

(八)全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细化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职责,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建立涉危化品行业领域重点单位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按期开展安全管理评价。优化地下防护工程建设,加大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监管力度。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灾害应急工作机制,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有序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等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区域金融稳定。推广智能交通管理模式,深化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积极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完善智能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提升食品监管智能化水平。坚持止新化旧机制常态化,抓好节点稳控,继续推进信访矛盾化解攻坚工作。加强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建设,在原有人民调解服务的基础上,引入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律师调解等调解资源及行政复议、行政裁决、仲裁、公证等其它非诉解决资源,打造“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平台。深化“枫桥经验”,加快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九)继续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落实《静安区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推动“谁执法谁普法”向“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延伸,根据本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实施办法,继续开展本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履职评估工作。抓好重点对象和宪法主题普法教育,深入推进“法律六进”,重点抓好公务员、青少年、老年人及白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宣传与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德以静心 法以安身”--“我与宪法”宪法公益广告比赛,推进“宪法进万家”,抓好宪法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继续推进法治文化广场、场馆、地铁等阵地建设,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坚持固定法治文化阵地、流动法治阵地共同发展。

第二篇: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0年,XX区卫生健康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XX区委、XX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着重抓好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普法宣传等工作,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现将2020XX区卫生健康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

一是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

成立了XX区卫生健康局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分管领导督办、责任科室具体抓落实、相关业务科室分工合作的整体联动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落实权责统一、及时有效、普治并举、条块结合的工作原则。

二是把普法工作纳入对系统各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主要强化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督查指导,全面落实法治建设各项任务,努力在全系统形成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法治格局,做到年初有计划,工作有制度,年末有考核,经费有保障。

三是切实抓好普法宣传工作。

进一步加强学法用法,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卫生法治意识和提升法治工作水平。各中心设立了法治宣传橱窗、法治宣传专栏等,结合卫生计生各类主题日,利用“5.29”计生协会会员活动日、“6.14”世界献血日、“7.11”世界人口日等主题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并于2020年12月4日组织开展了全系统“医路春风”法治培训班,请专家全面准确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政策,并发放了相关书籍。

四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XX区卫生健康局机关、XX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各街道卫计办人员、各社区(村)和驻区单位计生专干、卫生监督协管员等开展学法普法教育,采取以会培训、专题授课、案卷评查等方式开展学法普法宣传和依法行政讲座培训活动4次,组织了全系统七五普法行业组考,通过率达到百分之百,2020年11人参加了全省执法人员考试;结合新时期法治建设新特点和新要求,我们在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法治知识讲座的基础上,创新了卫生计生依法行政的方式方法。如组织开展模拟执法、社会听证、案例解剖、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强卫生计生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二)落实行政执法治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卫健日常工作开展质量认证,以流程来落实责任,用程序来控制质量,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有效落实。

二是规范执法程序,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建章立制。XX区卫生健康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了审批许可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制度、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制度等。二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首问负责制、承办人负责制,做到了行政执法工作有检查、有督促,有监督。三是严格执法程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步骤、程序、时限与方式依法立案。在社会抚养费征收方面,统一征收标准,规范征收行为,XX区不存在随意自由裁量,或定指标下任务、违规收取保证金、对待群众态度恶劣等问题,更没有因执法行为不当而造成重大恶性事件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是规范办理流程,确保办理质量。

在实施依法行政过程中,致力于规范管理流程,努力打造“审批环节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高效服务型机关。一是规范文本要求,提高案卷质量。二是实行角色分开,严把审批关口。三是加强案卷评查,提升整体水平。建立案卷评查制度,上半年抽取了8本执法案卷参与全区评查工作,2本参与全市执法案卷评查。

四是注重风险防控,提升执法公信力。

XX区卫生健康局建立完善了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XX成法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行政决策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在干部学法培训、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等工作中,邀请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在涉及医疗纠纷调处、规范合同审签、文件签发、惩治“两非”行为、独生子女家庭集体收益分配等方面,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到法律风险事前防控。截至目前,已完成2起社会抚养费征收,公共场所办理实现承诺制,职业健康各项任务超额完成,市督查中反响好。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工作、一网通平台办理以及行政审批局布置的各项任务均按要求完成。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抓法治建设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对法制法规宣传方式不够多样,宣传形式比较单一,载体不丰富,宣传面及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拓宽。二是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管理念、执法方式还不够创新,行政执法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三是法治工作人员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与卫健服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加强宪法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普及,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围绕XX区委、XX区人民政府和XX区卫生健康局重大工作部署,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治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及卫生和计生各类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二是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认真落实卫健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治度,积极推动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干部任前法律知识学习制度。组织本系统干部职工通过学法用法无纸化考试系统网上学法考法。对卫健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培训。

三是深化法治文化建设。

全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创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在卫健系统各单位通过强烈的艺术元素、丰富的法治文化设施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卫生计生法治文化内涵。

四是通过“七五”普法总结验收。

对照XX区卫生健康局“七五”普法总结,认真开展自查,搞好查缺补漏,全面系统总结。通过各种宣传平台,积极展示卫健系统“七五”普法期间的成功经验和明显成效。

(二)完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1.落实专业普法责任。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要求,XX区卫生健康局属单位和机关各科室认真落实好所管理的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及服务对象的卫生计生专业法律法规知识普及。

2.落实公益普法责任。卫健系统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传媒,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建设,广泛运用电子屏、微信等新型传媒不断拓展卫健法治宣传教育阵地。

3.建立以法治机构人员为主体、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在推进依法行政、制定重大决策等过程中,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事前咨询、事中审查论证和事后救济的作用,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4.将依法治理纳入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加强法治教育、依法治理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

(三)深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1.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落实规范性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廉洁性评估、备案审查、单独编号等制度,有计划、高质量地制定规范性文件。认真承办政府及其他部门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围绕决策事项是否于法有据、决策程序是否依法履行、决策内容是否依法合规三个方面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格的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为,不得做出决定。

3.全面推行权力责任清单。坚持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法治准则,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及时对外公布,坚决消除权力寻租空间,推动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设。

(四)开展行业依法治理工作,促进卫生健康行业发展

1.加大行政监督检查力度。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行业性、专业性依法治理活动,营造主体诚信、行为规范、监管有力、市场有序的卫健环境,提高卫健行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XX卫健系统平稳健康发展。

2.加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力度。成立案卷评查工作组,每季度对各线科室案卷进行评查,严格按照依法行政程序规范,从行政执法案卷的事实证据、执法程序、适用依据、文书格式、案卷整理等方面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综合分析和评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切实规范行政执法。

3.积极应对争议有效化解矛盾。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程序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司法联动机制,加强与司法部门、法治部门的交流,有效减少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偏离。

第三篇:**区气象局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区气象局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19年,**气象局严格按照区委区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气象工作的重要保障,并贯穿到防灾减灾,守好第一道防线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向纵深推进,不断提升全区气象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动**气象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持续健康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及时调度法治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把法律法规学习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三是各科室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体,明确各科室具体责任,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贯穿于防灾减灾,守好第一道防线全过程,作为谋划和开展工作的基准点,确保我局气象事业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前进。

二、法制能力建设

(一)开展领导干部法制教育。以气象部门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和业务服务人员为重点对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特别组织学习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成就。深入学习党内法规,重点学习宣传新修订的党章;开展修改后的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事关社会民生的重要法律、行政执法综合法律制度和《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和《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气象专业法律、法规、规章的学法活动,重点学习《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全面加强法制能力建设。

(二)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我局一直与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签署协议,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根据单位要求,出席内部会议并讨论与日常活动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法律分析、论证,为我局内部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法律依据。同时法律顾问还指导和帮助我局职工熟悉、掌握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培养执法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执法程序合法,处罚适当,为气象部门文明执法提供积极助力。

三、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情况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创新改革办法,优化服务举措,10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我局现有权力事项35项,其中行政许可6项,其他行政权力2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处罚22项,行政强制1项,行政奖励1项。截至目前,已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同时通过审批流程再优化、审批时限再压缩、全面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网上审批等举措,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工作的落实。

(二)“双随机”工作有序持续开展。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防雷安全“互联网+”动态监管模式,推进“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常态化使用,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制定本部门“双随机”抽查计划,重点抽查辖区内的加油加气站、油库气库危险化学品库、石化企业等易燃易爆场所。实现“双记录一公开”,抽查情况按要求及时上报,通过**去政府政务网对外公示。

(三)加强气象行政执法监督和管理。加强对防雷、施放气球、气象信息传播、气象探测环境和台站保护、气象行业管理等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气象社会管理和行政监管全面到位。结合“双随机”抽查,开展防雷等气象专项执法,及时全面查处气象违法案件,规范行政执法过程。做好属地防雷技术服务行业监管,规范我区防雷检测中介服务市场。

四、加强普法宣传

以社会企事业单位、居民、农民和青少年为重点对象,积极组织开展气象专业法律、法规、规章为重点的普法宣传工作,结合主题活动、走访和“百千万蹲点调研”等活动,努力做到气象普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

(一)利用气象影视节目、气象信息网、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宣传阵地,通过开设专版、专栏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气象法制宣传。开展2019年新颁布、新实施的气象法律、法规面向社会的宣传活动。加大智慧气象、气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互联网普法的供给能力。

(二)以“3.23”世界气象日和“5.12”防灾减灾日为重点,结合科普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法制宣传日(月)等主题活动,通过悬挂条幅标语、开展广场咨询、发放普法材料等形式开展气象法制宣传。重大雷暴天气和雷灾事件发生时适时组织开展防雷安全集中宣传,开展防雷法规科普咨询活动。

(三)结合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等主题活动,面向市民、学生、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基层干部、气象协理员等广泛宣传气象法规,推进气象普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增加人机互动,人人互动等内容,提升普法受众参与度和体验感。

(四)结合防雷、施放气球、气象信息传播等专项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做好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气象专业法律、法规和相关行政类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气象普法进企(事)业单位。

五、规范气象行政执法

一是完善行政执法制度,贯彻落实浙江省气象局印发的《浙江省气象部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办法(试行)》和《浙江省气象部门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试行)》,规范气象行政执法程序,促进执法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执法回避、调查取证、告知、审查、送达等执法程序,提高执法透明度。组织新申领执法证人员参加培训和考试,均以较好成绩取得。三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各级各类行政执法检查,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四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职能、执法依据、实施主体、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区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新平台,及时发布**气象政务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五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把行政权力项目和运行流程全部纳入行政权力项目库。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导致重大责任事故、事件发生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市**区气象局

2019年11月29日

第四篇:检察院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检察院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范文

近年来,X县检察院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强化行政检察监督和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为重点,以助力县域治理、行政执法、乡村发展法治化为目标,积极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不断加强与行政机关开展常态化联系,争取行政机关对监督建议的主动配合,积极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执行监督、行政公益诉讼等工作,引导司法机关、行政部门堵塞工作漏洞,改进工作方式,有效避免涉诉矛盾的发生和扩大。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转变工作思路,构建多元化检察监督机制。充分运用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检察建议等行政诉讼监督方式,加强对裁判结果监督、审判违法行为监督和执行监督,着力从只注重裁判结果监督、实体违法监督向裁判过程与裁判结果监督并重、程序违法监督与实体违法监督并重、对人监督与对事监督并重转变。建立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与刑事检察、民事检察的多元化衔接机制,并加强检察监督与其他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的对接,构建协商、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检察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矛盾化解机制,推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工作开展。

(二)强化行政审判程序监督审查,规范司法审判行为。坚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审判活动和审判人员的行为进行精准监督,共办理行政审判程序监督案件X件,向人民法院提出监督检察建议X件,人民法院采纳率100%。有力地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规范了司法机关的审判行为,为维护司法公正、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三)强化对行政执行活动的监督,构建多元监督格局。针对非诉执行案件、重点监督“裁执分离”类型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尤其是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决定的执行情况,人民法院行政非诉法律文书的执行中是否存在违法执行和解、滥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违法情形以及其他执行机关是否存在不及时执行人民法院裁定的情形。发挥检察机关“一手托两家”监督职能,既监督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截至目前共办理行政执行活动监督案件X件,提出监督检察建议书X件,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X份,被监督机关建议采纳率10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四)强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促进和谐稳定。强化大局意识,坚持化解矛盾助力执行和解。在执法办案中对不符合监督条件的当事人做好释法说理、息诉服判、和解等工作。引导当事人用采取合法正当的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力求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引导司法机关、被监督单位堵塞工作漏洞,改进工作方式,有效避免涉诉矛盾的发生和扩大。2020年以来共办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X件,使长期讼争不决的行政案件得以案结事了、有效维护了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节约了司法成本。

(五)强化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切实维护国家和公众合法权益。牢牢把握“公益”核心,对攫取非法利益肆意损害公益的,须令其付出更高代价。工作中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保护、国有财产和国有土地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检察专项监督活动X次,提出诉前检察建议X件,对已办的X起涉税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及时督促其追缴税款及滞纳金,报请省院后办理终结;针对人防易地建设费领域发出检察建议X件,督促人防部门追缴易地建设费X余万元,办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X件,协助市院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X件。其中,对办理的李某污染环境案和赵某污染环境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判决后,积极敦促被告人缴纳环境修复费用X万元,督促无害化处理废油泥及镀锌废水污染物X余吨,确保被污染区域环境及时修复。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上认识还不充分。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深入,特别是在加强综合治理方面,思考谋划还不够,服务保障大局的质效有待提升;二是行政监督案件目前还主要集中在非诉执行和审判程序违法领域,化解行政争议,针对行政裁判内容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案件数量少、线索少。三是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社会认知度还比较低,在具体监督工作中还有不理解和不接受的现象存在,有些行刑衔接机制还没有有效落实;四是在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不到位,加强内部与外部协作还不顺畅,在推进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手段综合,最大限度激发治理“联动效应”“共生效应”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五是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检察队伍素质与检察职业化专业化要求、与党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在履职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短板。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提升队伍能力水平,夯实工作发展根基。强化政治能力建设。把忠诚教育摆在第一位,强化警示教育、纪律教育,引导检察人员严格遵守党章党规,严肃办案纪律,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订单式”培训、“办案+研究+培训”定制化培训,让干警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提高。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深入挖掘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业绩突出的办案人才,积极发挥行政检察核心团队引领作用。

(二)强化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更好地维护社会公益。积极稳妥办理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卫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扶贫、质量安全等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保持办案力度,提高治理效能,拓展监督领域,完善制度体系,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的发展。

(三)强化行政诉讼监督工作,提升办案质效。加大行政生效裁判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力度,强化行政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行政裁判执行监督,争取案件办理实现新的突破。不断拓宽案源渠道。积极稳妥适用依职权监督,有效解决特定情形下当事人个体因受不当干扰无法获得权利救济的问题。加强案卷审查和调查核实,找准原判错误,正确认定事实证据,准确运用法律政策,对违法事实实施精准监督。

(四)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把化解行政争议作为核心任务,作为审查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的必经程序,贯穿于行政检察办案全过程。准确把握行政争议化解案件范围,始终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争议化解的根本要求,坚持以行政检察监督案件化解为主体,重点瞄准诉讼程序终结后,当事人没有有效救济途径等问题,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检察产品。综合运用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检察建议等方式,采取检察宣告、专家咨询、心理疏导等措施,做好监督纠正、释法说理、息诉服判等工作,切实解决行政诉讼“程序空转”的突出问题。

第五篇:建设法治政府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意见》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怎样理解《意见》的总体思路?

答:一是以加大《纲要》的贯彻力度为主线,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行政的重点任务。根据《纲要》确定的推进依法行政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针对当前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了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7个方面的任务。

二是围绕上述7个方面任务的落实规定具体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对建设法治政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意见》强调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分别就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问:当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法治观念比较淡薄,“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意见》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①要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②同时,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还存在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够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意见》在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制度建设是依法行政的基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①政府立法要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②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都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③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④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把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必经程序。

问:当前,一些行政机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仍然存在。《意见》在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为了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减少决策风险,《意见》规定:①要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②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③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问: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乱执法、粗暴执法、执法谋利等问题时有发生。《意见》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经常、与人民群众权益最直接相关的管理活动。针对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加强程序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改进和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要把评议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问: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意见》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答:推进政务公开,是规范权力运行、方便群众监督、有效防治腐败、提供高效便民服务的有效措施。为此,《意见》规定:①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②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③深入推进办事公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

问: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还不到位。《意见》在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防止权力滥用,预防和制止腐败的关键。为此,《意见》规定:①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高度重视舆论监督。②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③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④严格行政问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问:实践中,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意见》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答: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行政机关负有重要责任。为此,《意见》规定:要建立由地方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畅通复议申请渠道。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

问:《意见》在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意见》规定:①要建立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②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指导、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③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④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使其规格、编制与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

下载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静安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工作报告(最终版)

    博教„2017‟83号 签发人:李光辉 2017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工作报告 根据博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县教育局对本年度的法治政......

    大渡口区法治政府建设

    大渡口区法治政府建设 实施方案(2017—2020年)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中发〔2015〕36号)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法......

    法治型政府建设

    题目:建立法治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 班级2010 姓名文江 学号20100402032 任课老师王树梅建立法治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摘 要: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理......

    建设法治政府文档

    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执法应是文明执法的基础,离开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就无从谈起,同时文明执法反过来也能促进严格执法的实行,两者相辅相成,也缺一不可。首先文明执法离不开严格执法......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

    高政发[2012]58号 关于印发《高淳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现将《高淳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希结合工作实际......

    2020年退役军人事务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范文大全)

    2020年退役军人事务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2019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有关法治政府建设的文件精......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起着特殊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现代行政法治视野中的诸多地方行政改革创新......

    城管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

    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 城市管理局 市人民政府: 城市管理局主要承担着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管理和城管执法四个方面的职能,其最大特点是,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