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粉尘浓度测定原始记录,(新)
粉尘浓度测定原始记录
检测任务编号:
第页/共
页 送检日期
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室
温
℃ 湿
度
% 实验步骤 1.滤膜的准备: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 2h 以上,用镊子取下滤膜的衬纸,将滤膜通过除静电器,除去滤膜的静电,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滤膜的质量 m1。在衬纸上和记录表上记录滤膜的质量和编号。将滤膜和衬纸放入相应容器中备用。
2.采样、运输与保存:按照 GBZ 159-2004 执行。
3.样品的称量:称量前,将采样后的滤膜置于干燥器内 2h 以上,除静电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滤膜和粉尘的质量 m2。
计算公式 c =
第二篇: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煤矿粉尘浓度标准范围?
国标: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 粉尘种类 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煤尘 ≤5 5.0 岩尘 5~10 2.5 10~30 1.0 30~50 0.5 ≥50 0.2 水泥尘 <10 1.5 煤尘(游离SiO2 含量<10%)Coal dust(free SiO2<10%)
总尘 4 6
呼尘 2.5 3.5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国家卫生标准
粉尘卫生标准是劳动卫生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强制性职业卫生标准。卫生部在2007年4月12日发布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并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此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一、《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卫生要求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共有47项,见表5-1。表5-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序号
粉 尘 种 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4 2.5 2 水泥粉尘 4 1.5 3 矽尘
%≤游离SiO2含量≤50% 1 0.7 50%<游离SiO2含量≤80% 0.7 0.3 游离SiO2含量>80% 0.5 0.2 4 大理石粉尘 8 4 5 电焊烟尘 4---6 石膏粉尘 8 4 7 白云石粉尘 8 4 8 玻璃钢粉尘 3---9 茶尘---10 沉淀SiO2(白炭黑)-5---11 二氧化钛粉尘 8---12 沸石粉尘 5---13 酚醛树脂粉尘 6---14 谷物粉尘(游离SiO2含量<10%)4---15 硅灰石粉尘 5---16 硅藻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6---17 滑石粉尘(游离SiO2含量<10%)3 1 18 活性炭粉尘 5---19 聚丙烯粉尘 5---20 聚丙烯腈纤维粉尘 2---21 聚氯乙烯粉尘 5---续表5-1 序号
粉 尘 种 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22 聚乙烯粉尘 5---23 铝尘
铝金属、铝合金粉尘
氧化铝粉尘 3 4------24 麻尘(游离SiO2含量<10%)亚麻 黄麻 苎麻 1.5 2 3---------25 棉尘 1---26 木粉尘 3---27 凝聚二氧化硅粉尘 1.5 0.5 28 膨润土粉尘 6---29 皮毛粉尘 8---30 人造玻璃质纤维 玻璃棉粉尘 矿渣棉粉尘 岩棉粉尘 3 3 3---------31 桑蚕丝尘 8---32 砂轮磨尘 8---33 石灰石粉尘 4 34 石棉(石棉含量>10%)粉尘
纤维 0.8 0.8 f/ml------35 石墨粉尘 4 2 36 炭黑粉尘 4---37 碳化硅粉尘 8 4 38 炭纤维粉尘 3---续表5-1 序号
粉 尘 种 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稀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2.5---40 洗衣粉混合尘 1---41 烟草尘---42 萤石混合性粉尘 1---43 蛭石粉尘 3---44 云母粉尘 2 1.5 45 珍珠岩粉尘 8 4 46 重晶石粉尘 5---47 *其他粉尘 8---说明:
①表中其他粉尘指游离SiO2含量<10%,不含有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 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②表中列出的各种粉尘(石棉纤维尘除外),凡游离SiO2>10%者,均按矽尘容许浓度对待。③本标准未制定粉尘的PC-STEL,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
二、正确使用卫生标准的说明
(1)总粉尘:指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是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呼吸性粉尘: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到的可进入肺泡区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为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3)PC-TWA的应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个体粉尘检测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是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定点粉尘检测也是测定TWA的一种方法,要求采集一个工作班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对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TWA)定点粉尘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的测定方法见第七章第三节。
(4)短时间接触浓度超限倍数的应用:在作业场所某一工作地点一个工作班内不同时段粉尘浓度可能有明显差别。即使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没有超过PC-TWA,也要控制个别时段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因此采用超限倍数来控制STEL的过高波动。粉尘浓度的超限倍数即测得的STEL不应超过PC-TWA的2倍。需要注意的是,超限倍数与超标倍数两者的定义不同,不要混淆。前者的实质是职业接触限值,后者则是反映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STEL测定方法见第七章第二节。
举例:煤尘的PC-TWA总粉尘为4mg/m3,呼吸性粉尘为2.5mg/m3,其超限倍数均为2。测得某采煤工作面打眼时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STEL分别是10.0 mg/m3和3.5 mg/m3,分别为PC-TWA的2.5倍和1.4倍,总粉尘的STEL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呼吸性粉尘的STEL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5)本标准规定的限值不能理解为安全与危险浓度的精确界限,也不能用作毒性的相对指数。
第三篇:隧道原始记录DSD01-DSD10
DSD-01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超前导洞开挖工程原始记录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工程名称 桩号及部位 序号 检测项目 合同号: 编 号: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平均100,最大150平均100,最大200平均100,最大200 +100,-0 +200,-0 +30 每20m用尺量,每侧1处 施工时间 检验时间 检验方法(频率)每20m用尺量1个断面 实测数据 备注 自检 监理 Ⅰ,Ⅱ类围岩 拱部 1 超挖Ⅲ~Ⅴ类围(mm)岩 Ⅵ类围岩 宽度2(mm)每侧 全宽 边墙、墙角、仰拱连3 接处(mm)欠挖 必须先探明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才可能进行开挖。严格控制欠挖,侧墙墙角和以上部分严禁欠挖,临时支护部分以确保安全可靠来控制欠挖量。开挖轮廓要留支撑沉基本要求 落量及变形量,以防止出现净空不够的情况。导洞开挖,必须清除大浮石,并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导洞临时或永久锚喷支护。开挖情况描述: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记录: 监理员: 日期: DSD-02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开挖断面施工原始记录 承包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编 号: 工程名称 施工时间 桩号及部位 检验时间 项次 检 验 项 目 检验结果 1 1点 草图 2 2点 3 2’点 4 3点 5 3’点 6 4点 7 4’点 8 5点 ’9 5点 10 6点 11 6’点 12 左侧 +50,-100 边墙底标高(mm)13 右侧 +50,-100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检测: 复核: 监理员: 日期: 备注 5~10m一次, 拱墙以上1m内断面应无欠挖。其他部位在岩层完整,抗压强度大于30Mpa时,局部岩石突出部分每平方米内不大于0.1㎡,侵入断面不大于3cm DSD-03-1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施工原始记录
(一)承包单位: 合 同 号: 监理单位: 编 号: 隧道名称: 埋设日期: 年 月 日 量测项目: 开挖日期: 年 月 日 测点里程: 初读数时间: 年 月 日 时 测点号 纪要 时期、时间 量测值 量测值 计算值 量测值 计算值 量测值 计算值 量测值 计算值 量测值 计算值 量测值 计算值 年 月 日 时 年 月 日 时 年 月 日 时 年 月 日 时 年 月 日 时 年 月 日 时 年 月 日 时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量测: 计算: 复核: 监理员: 日期: DSD-03-2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施工原始记录
(二)承包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编 号: 桩号: 距洞口距离: 量测断面编号: 量测时间 温测线测点编号 年 月 日 时 度 ‴ m Ⅰ mm 观测值 Ⅱ m mm 平均值 m mm 温度修正值 mm 相对第相对上修正后一次收一次收观测值 敛 值 敛值 m mm mm mm 间隔收敛 时间 速度 d mm/d 备 注 双洞观测点数按技术规范高限加倍。量测频率:每单洞每断面周边位移:不少于5个对测点;围岩内部位移及地表沉降:不少于11个测点;拱顶下沉:不少于1点。量测初始值应在开挖后2小时读出。附件:
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图
2、观测记录资料
3、纪录情况分析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量测: 计算: 复核: 监理员: 日期: DSD-04-1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锚喷支护施工原始记录(一)承包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编 号: 工程名称 支护断面起止桩号 工程部位 围岩类别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锚喷部位开挖 年 月 日 时(放炮)时间 锚杆施工 月 日 时起至 喷射混凝土施工 月 日 时起至 作业时间 月 日 时止 作业时间 月 日 时止 锚 喷 材 料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碎石 速凝剂 水 外掺料 钢 筋 型号、产地 速凝剂 掺量 水灰比 喷护面积(m2)使用水泥(kg)外掺料 掺量 试验报告编号、品质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水 泥:砂:碎石)锚杆注浆配合比(水泥:砂)喷层厚度及控制方法 锚杆数量(根)其它(包括围岩坍塌等事故的时间、地点、过程、原因分析;锚喷作业中发生机械故障、堵管等事故的次数、原因和排除方法,以及其它需要记录的事项):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记录: 监理员: 日期: DSD-04-2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锚喷支护施工原始记录(二)承包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编 号: 工程名称(填写当日作业面起止桩号)施工及记录 时间 施工部位 作业面浮石浮尘土是否清除 锚杆间距 喷射混凝土 喷射类型 速凝剂厂家 名称及型号 喷射混凝土设备作业情况 速凝剂牌号及掺量 含砂率 工作水压(Mpa)喷射均匀程度 取样时间 试样编号 施工断面桩号 作业面有无超 挖及欠挖现象 锚杆类型及规格 钢筋网钢筋直径及间距(mm)水泥厂家名称、批号及强度等级 喷射混凝土设备 型 号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重量比)胶骨比 工作风压(Mpa)喷射厚度控制方法 施喷方式 取样部位 干/潮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记录: 监理员: 日期: DSD-05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 道 压 浆 原 始 记 录 承包单位: 合 同 号: 压浆班组: 编号: 监理单位: 隧道名称: 里程: 压浆类型及压力: 压浆时压力 压浆管位置 压浆孔水压试验情况 压浆时间(MPa)压入压浆压浆管数量开始 终止 延续 开始 终止 延续 日期 编 号 水压3百米桩号 左墙 右墙 拱圈 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开始 终止(m)(Mpa)(hmin)(hmin)(hmin)(hmin)(hmin)(hmin)备注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记录: 复核: 监理员: 日期: DSD-06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管棚安装检查记录表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工程名称 桩号及部位 序号 1 2 3 4 5 6 7 检验项目 管棚长度 管棚根数 管棚直径 管棚壁厚 管棚间距 外插角 与上环搭接长度 合同号: 编 号: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符合设计 符合设计 符合设计 符合设计 ±10mm 符合设计 符合设计 每环检查一次 施工时间 检验时间 检验方法和频率 实测数据 施工描述: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记录: 监理员: 日期: DSD-07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施工观测原始记录 承包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编 号: 工程名称 日 期 岩 性 风化程度 岩石抗压强度 间距(m)结构面性 围岩状态及产状 岩浆岩 未 硬岩 >0.8 1~2 闭合无充填<0.1~0.5 台阶状 无断层 无危岩平行 无水 无掉块 锚杆断裂(是/否)风化带 渗、漏水 局部小块掉落 微张少有充填0.5~1 粗糙 张性 少量危岩 桩 号 沉积岩 微 中硬 0.8~0.4 2~3 可见明显裂缝,缝充填岩屑 波浪状 压扭 无充填彼此咬合 光滑 变质岩 特殊岩 强 软岩 0.4~0.2 3~4 张开充填粘土软化>2平整 弱 剧 碎屑粘土 <0.2 >4 呈分离体土夹石 夹泥 断层碎石带 呈分离块体 组 数 张开填 充情况(mm)粗糙程度 断层 危石 与轴线关系 少有断层较多 断层 少量坍方掉块 较多不稳定块体 垂直 滴水 拱顶有较大坍塌底板隆起 拱架变形(是/否)有侵入体 斜交及交角度数(° ′ ″)涌水量 3(m/min)拱顶坍塌侧壁失稳底板隆起 拱顶喷层剥落(是/否)不整合面 流水量 3(m/min)洞体失稳 侧墙内移(是/否)堆积体 地下水状态 毛洞稳定情况 开挖后已支护段围岩动态 岩体出露状态 岩层产状 其它特殊记事 喷射混凝土裂隙/剥离/剪切破坏 断层带 节理密集节 支护破损情况 注:本表除空白处需采取填写方式外,其余采用在相应内容上打勾“√”。每次爆破后进行。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测量: 记录: 监理员: 日期: DSD-08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洞身开挖测量记录表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隧道名称 起讫桩号 测点桩号 洞顶高程 合同号: 编 号:施工时间 检验时间 路面基底高程 外观检查 开挖方法与设备 宽度 左 中 m 右 左侧 右侧 m 全宽 m 设计 实测 设计 实测 设计 实测 设计 实测 设计 实测 设计 实测 合格率 超欠挖控制描述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记录: 监理员: 日期: DSD-09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隧道名称 施工时间 检查段起讫桩号 调查项目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洞身开挖情况记录表 合同号: 编 号: 情况记录 处治结果记录 起讫桩号 检验时间 开挖方法与设备 开挖面的地质条件(岩质、岩体状态等)开挖面的涌水(涌水量、涌水压力及排水的水量、水温、混浊度、PH值、水的比值等)开挖面后方区段的围岩及支护状态 地表面、地面建筑物及洞口状况 气象(天候、气温、气压、降雨量等)、地震等情况 隧道附近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情况(指对隧道施工质量有影响的)甲烷或其他可燃气体情况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记录: 监理员: 日期: DSD-10 贵 州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XX至XX 隧道成洞净空检查记录表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起讫桩号 顺次 2 2点 3 2’点 4 3点 5 3’点 6 4点 不小于设计 允许值 检验部位 合同号: 编 号:施工时间 直线每50m曲线每20m检查一次 检验时间 K K K K 检查备注 设计 实测 设计 实测 设计 实测 设计 实测 频率 1 1点(拱顶高程)7 4’点 8 5点 9 5’点 10 6点(路面设计标高)11 侧沟底高程 左侧 右侧 ±20 1 2’ 3’ 4’ 2 3 4 5’ 施工情况描述: 路线左侧 ▽侧沟底高程 6 路线右侧 ▽侧沟底高程 5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 记录: 监理员: 日期:
第四篇:《烟叶熏蒸杀虫磷化氢浓度的测定——无线传感法》编制说明
《烟叶熏蒸杀虫磷化氢浓度的测定——无线传感法》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2008年3月24日,国家局下发了《烟草行业熏蒸作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国烟办综[2008]113号),文件规定“实施熏蒸作业单位应对熏蒸过程的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情况进行即时技术监测,如有异常现象要及时调整技术参数并保留过程相关数据”。该文件的出台,对磷化氢浓度监测手段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对磷化氢浓度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持式磷化氢浓度检测仪器、检测管、红外分析仪、气相色谱法以及钼兰比色法等。手持式磷化氢检测仪器、检测管、红外分析仪等检测方法需要人工进入熏蒸现场取样或者埋长管取样,带来了三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取样工作增加了劳动强度;二是取样人员频繁进出熏蒸现场,危及取样人员的安全;三是烟叶仓库密闭性受影响,影响熏蒸杀虫作业质量。此外,磷化氢检测管需要人工读数,检测误差大,精度低;而红外分析仪因对温度、水份较敏感,在测定磷化氢浓度的过程中,容易受烟叶库温度、湿度的影响,误差大。气相色谱法以及钼兰比色法检测磷化氢浓度的准确度、精度较高,但这两种方法同样需要人工频繁进入现场取样,且检测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费时、费力,不适用于熏蒸作业现场的即时监测。2008年9月,将军集团有限公司向中国烟草标准化中心提报了基于无线传感检测技术的为支撑的“烟叶熏蒸杀虫磷化氢浓度的测定——无线传感法”行业标准项目申报书,于2008年10月通过了中国烟草标准化中心的初审,于2008年11月通过了由国家局组织的专家立项评审。
2009年4月,国家局正式下达了项目立项计划,计划号为国烟科[2009]100号,合同号为2009B035。1.2 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分工
本项目由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55181部队技术室协作。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协调规划、技术内容的研究、标准的编制、实验验证、数据处理及征求意见等工作,协作单位包括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55181部队技术室负责技术内容的研究和实验验证工作。
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中烟工业公司全资子公司,经过多年烟叶熏蒸杀虫作业管理,对于烟叶熏蒸杀虫磷化氢浓度的测定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经验,培养了一批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的熏蒸作业方面的技术骨干力量,有效保障了标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中国人民解放军55181部队技术室具有一流的有毒气体和爆炸性气体实验室和实验人员。
山东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是通信工程、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有相关实验室20余个,其实验室具有价值7000多万的常规通信、网络工程设备,电子仪器设计、计算机系统设计等软硬件开发平台,技术力量以山东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的教授与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1.3 主要工作过程
第一阶段:项目规划与项目启动
将军集团作为项目牵头承担单位,在国家局项目计划下达后,联合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55181部队,组成了项目组,并根据标准项目合同确定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路线,对项目组工作做出了分工和部署,制订了项目工作计划,提出项目各阶段工作目标。
第二阶段:文献资料的搜集
在文献资料搜集、查阅阶段,项目组重点搜集、查阅了国家有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计量法规、国家无委及信息产业部关于无线电管理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与磷化氢气体具有相似特性的测定方法类标准,并请教咨询了数十位长期从事磷化氢熏蒸作业以及无线通信方面的专家,收集了大量关于磷化氢浓度检测、无线传输方面的一手资料。
第三阶段:各地调研和进行各种实验
项目组按照标准确定的主要内容,先后到济南、青岛、青州、滕州、福建龙岩卷烟厂进行实际调研,研究、了解磷化氢熏蒸作业和磷化氢浓度检测情况。
前期,项目组在山东大学实验室进行了无线传感通信方面的实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5181部队实验室进行了磷化氢浓度分布实验、方法比对实验,在济南卷烟厂仓库进行了磷化氢浓度的分布试验。第四阶段:撰写初稿
项目组对前期实验数据、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烟叶熏蒸杀虫工作实际情况,同时充分吸收试验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就如何撰写标准召开了十多次会议,本着“科学准确、安全第一”的原则,项目组于2009年6月底制定出《烟叶熏蒸杀虫磷化氢浓度的测定——无线传感法》标准草案,经过十多次修改后于8月初得出了标准初稿。标准初稿征求了中国烟草标准化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55181部队技术室、山东大学、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济南卷烟厂、青州卷烟厂、滕州卷烟厂以及龙岩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专家的意见,综合后,项目组对标准初稿作了进一步的修改。
2009年8月13日至14日,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了《烟叶熏蒸杀虫磷化氢浓度的测定——无线传感法》行业标准项目技术研讨会,中国烟草标准化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大学、山东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山东中烟有限公司、青岛卷烟厂、济南卷烟厂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提出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组根据标准项目技术研讨会的意见和建议,调整了项目承担单位,增加了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助项目的工业验证,增加了实验和工业验证范围,调整制定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排。
第五阶段:实验验证及修改完善形成标准
2009年9月至10月,项目组在济南卷烟厂、青岛卷烟厂、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该项目进行实验验证。第六阶段:征求意见
2009年10月至11月,制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意见。目前本标准正处于该阶段。
1.4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叶逊、段玲、赵砚棠、蒋海岩、孙积承、黄华、王宝利、王志勇、仲伟庆、俞春煌、童雪霞、张增基、陈曙、徐兴田。
其中,叶逊、段玲、赵砚棠、蒋海岩、孙积承、黄华、王宝利对本标准进行了方案设计与指导,孙积承、王宝利、王志勇、仲伟庆、俞春煌、童雪霞、张增基、陈曙、徐兴田参与方案设计并编写本标准。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情况
国内外均没有无线传感法测定烟叶熏蒸磷化氢浓度的方法标准。3.1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烟叶仓库达到密闭性要求的烟叶熏蒸杀虫磷化氢浓度的测定。3.2 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是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并根据国烟办综[2008]113号《烟草行业重蒸作业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杀虫作业的安全要求编写的,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有利于推广应用。
同时,标准编写参考了国家及石油化工行业关于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方法类测定标准及设计技术规范,包括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HJ/T167—2004《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关于一氧化碳、氧气、硫化氢等气体检测方法、HJ/T193—2005《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等。3.3 标准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中规定了烟叶熏蒸杀虫过程中,使用无线传感方式测定磷化氢浓度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原理、监测点的设置要求、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安全要求、报警要求及测定步骤、数值处理、干扰因素排除等。
上述内容确定的依据是国家局有关烟叶熏蒸杀虫作业管理的规定、磷化铝片剂分解规律、磷化氢气体特性、项目组关于无线传感法测定磷化氢浓度的前期研究和实验数据、济南卷烟厂烟叶库、青岛卷烟厂南渠烟叶库、龙岩烟草工业有限公司东肖仓库使用无线传感法测定磷化氢浓度的实际数据和经验。
适用范围确定的依据是烟叶熏蒸过程中磷化氢气体同一梯度浓度分布较为均匀,监测点测定的磷化氢数据能够反映整仓磷化氢浓度。监测点设置依据是磷化氢气体特性,比重比空气大,易挥发、易渗透,下面浓度高于上面浓度。为有效测定磷化氢浓度的最大值,需要接近地面(或地板)设置监测点;为保证烟叶熏蒸杀虫质量,保证熏蒸作业的有效浓度,需在浓度较低的上部设置监测点。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安全指标、报警指标等要求的确立依据是熏蒸作业质量及安全要求。无线传输指标的确立依据是IEEE国际标准。4
标准预期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标准发布后将进一步提高国内烟叶仓储管理及杀虫过程中对磷化氢浓度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全方位性,促进磷化氢浓度监测及报警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保证杀虫安全,提高熏蒸杀虫质量,为保障国家财产和生命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标准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 无。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无。
重大分岐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未涉及该内容。7
规程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的依据
由于各烟草企业在烟叶熏蒸杀虫过程中,对磷化氢浓度检测的手段、方法不同,因此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8
标准宣贯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主要为烟叶仓储管理和烟叶质量养护、烟叶熏蒸杀虫作业人员使用,为更好地使用标准应进行标准的宣贯,宣贯的形式可以是专门的培训。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未涉及该内容。10 其它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无其它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第五篇: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之土壤中氡浓度的测定
土壤中氡浓度的测定
0.1一般原则:土壤中氡含量测量的关键是如何采集土壤中的空气。土壤中氡气的含量一般大于数百Bq/m。这样高的氡含量的测量可以采用电离室法、静电扩散法、闪烁瓶法等方法进行测量。
0.2测试仪器性能指标要求:
工作条件:温度一10~40℃;
相对湿度≤90%;
不确定度≤20%;
探测下限≤400Bq/m。
0.3测量区域范围应与工程地质勘察范围相同。
0.4在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内布点时,应以间距10m作网格,各网格点即为测试点(当遇较大石块时,可偏离±2m),但布点数不应少于16个。布点位置应覆盖基础工程范围。
0.5在每个测试点,应采}手j专用钢钎打孔。孑L的直径宜为20~40mm,孔的深度宜为600~800mm。
0.6成孔后,应使用头部有气孔的特制的取样器,插入打好的孔中,取样器在靠近地表处应进行密闭,避免大气渗入孔中,然后进行抽气。正式现场取样测试前,应通过一系列不同抽气次数的实验,确定最佳抽气次数。
0.7所采集土壤间隙中的空气样品,寅采用静电扩散法、电离室法或闪烁瓶法等测定现场土壤氡含量。
0.8取样测试时间宜在8:00~18:00之问,现场取样测试工作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雨天,应在雨后24h后进行。
0.9现场测试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测试点布设图,成孔点土壤类别,现场地表状况描述,测试前24h以内工程地点的气象状况等。
0.10地表土壤氡含量测试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取样测试过程描述、测试方式、土壤氡含量测试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