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史馆规划方案
体育中学校史室的设计方案(草案)
一、建设校史室的目的和意义 校史室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发展意义。做好校史室建设工作,既是对学校发展艰辛历程的记忆,也是对今后工作的一种负责。校史室展现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历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浓缩;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集中表现的舞台;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校史室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特有文 化、创新办学特色,有利于鼓舞学校士气、以不竭的精神动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校史室的功能定位 (一)
陈列功能——校史室是档案陈列保存展示的一个重要平台 校史室兼有陈列和保护物品与资料的双重功能。校史室 里保存陈列的物品大都是学校的图片和实物档案,具有很好的档案价值。校史室可以在保存并维护大学历史记录的同时进行校史资料的资讯服务 , 促进校务工作。
校史室不仅仅是陈列校史档案的地方,也是研究和编研学校历史的机构,具有“存史、育人、沟通、资政”的价值和功能。对室藏档案进行编研,走一条研究校史的学习型路 子,使档案管理“深化”,档案资料“活化”,为师生们提供学术研究所需的校史资料 , 并促使校史资源的广为利用,为拓宽校史室的发展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三)
文化功能——校史馆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校史室,即学校之历史沿革,记载了一所学校的创设、变迁、发展 , 是学校最可宝贵的历史档案,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是学校应倍加珍惜、传承永续的精神财富。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校史馆建 设兼有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既看得见、摸得着 , 又能镌刻在师生们和校友们的心灵里。三、校史室的设计构思 校史室按照“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原则,承务本求 实的理念,力求以朴实的材料、素雅的色彩和简约的线条设 计,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即在 “传统图片实物陈列模式”的基础上,配文字简介等形式,借助 展板、展架、文化墙的等载体,充分运用空间造型艺术、平面设计艺术,将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已最简明、最快捷的方式展现出来,既具个性与现代感,又富美观大方和凝重
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融合学校特色和体育元素,以强烈独特的风采和风格抓住参观者的眼球。跳出我校原有的以绿的各种色阶为主要色调的局限,各展区墙体主要色系不尽相同,随着参观者的游览路线,从凝重的灰、黑色调逐渐转为蓝、绿、综等色调,再逐渐转为黄、红等色调,并以原木色为空间点缀主 要色系。
通过文化墙等特色设计,表现体育中学的育人史料。
(二)体现行业特点和林体精神,以深刻感人的主题和基调触动参观者的心弦。以“绿叶对根的情意”为主题,通过根、枝、叶、藏四条主线,展现林体的人文环境。
四、校史室的展示空间 校史室设在材料信息楼一层,整个展室分为门厅,主展 厅、多媒体视听室及辅助设施,全馆面积 1126平方米。其 中,门厅建筑面积 99平方米,主展厅建筑面积 819平方米,多媒体视听室建筑面积 79平方米,辅助设施(含办公室、储藏室、会客室)建筑面积 129平方米。校史馆展示流程的组织力求简明、紧凑。从入口门厅起呈顺时针形成串联各展
厅的常规参观流线。玻璃体、采光廊、文化墙、雕塑群等活
跃元素构成趣味空间。
(一)布展思路 1、门厅——入口正对面放置一道木质(仿木质)屏风
陈设,其上镌刻着学校发展的关键时间点,造型象征着东林发展的每一步都刻下了不朽的印记,年轮树根向未来延伸,寓意着东林依旧会不断发展。屏风墙背面可设计为文化墙,其主体内容为东林的标志性建筑的模型展示,其间辅以建设背景图片和校园知名景观,使参观者如临其境,浮想联翩,唤起参观者的归属感。
2、主展厅——作为体现学校发展历程的集中展厅,展厅的设计兼具美感与实用,采用可移动、可更换的展板来展示图片与文字资料,既可体现布展的灵活性,又为日后添加相关校史资料提供了方便;同时各种实物档案将错落有致地以实物展柜的方式穿插在展区适当位置。同时,将最后一个展厅设置为临时展厅。临展厅的预留,既可为后续写校史留下空间,又可以不定期地展出自办及与校内外单位或个人联合举办的校史专题展览外,还可承接各种题材的专题展览,增加校史馆的利用率和人气。
3、沙盘——将学校全景沙盘、帽儿山与凉水试验林场的微缩造景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一山一水一校园的理念。可利用智能模型多媒体展示控制系统,让参观者更生动形象快速地认识了解沙盘所展示的内容。
4、多媒体视听室——在主展厅开设半开放的多媒体视听区,以影像和声音的方式,更立体更直观地将学校的发展
校庆纪录片,珍藏的录音资料、影像资料作巡回展播,亦可根据观众的要求播放点播的视频、音频资料。
5、办公室、史料珍藏室、会客室——便于校史馆的后 续管理。
(二)辅助设施 1、触摸展示屏——各展区可分设 1-2 个,校友或参观者可自由查阅未收入展板的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如校 友名录、校园风光、毕业照。
(同济大学触摸屏功能:将校 友的姓名、学号或工号输入电脑触摸查询系统里,就可以找到在同济大学学习和工作的足迹。)
2、智能模型多媒体展示控制系统——应用计算机对模 型灯光电器等进行协调统一的控制。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逻辑控制器、驱动器、舞台灯光控制器以及触摸式遥控器等设备组成,与模型沙盘、大屏幕投影以及多媒体展示软件等配合,实现对模型灯光、舞台灯光动作进行自动、手动、遥控控制,以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模型沙盘中的各类相关信息,达到全方位互动式的多媒体展示效果。能够让参观者更生动形象快速地认识了解沙盘所展示的内容。
3、电子签名留言系统——手写识别,自动储存,同步再现,书写背景自动呈现,即时同步修改,同时具备数据检
(三)陈展内容 以学校办学历程为主线进行布展(时间为经,事实为 纬),把展厅划分为八部分:前厅、4 个主题展区、1 个中央 展区、1 个自由展区。
第一展区:创业维艰; 第二展区:苦难辉煌; 第三展区:涅槃破茧; 第四展区:世纪华章; 自由展区:荣誉、关怀、临时布展等各展区拟建设及布展想法:
门厅:由于进门处空间狭小,拟建的屏风向内推 2 米左 右,形成视觉上的独立空间,屏风上为校训。屏风下面设置逐渐增高的 5 个带有年轮的斜面树桩,每个树桩斜面上写有各时期划分的数字,方便观者迅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的划分及展室主要布局情况。屏风背面做成木质或石质仿古文化
墙,把学校各时期的校徽、校歌、校名、校风、东林精神、标志建筑物体现其中。
前厅:视域开阔,占地面积 100 余平米。左右各设置一个沙盘。左侧为学校校园沙盘,采用原物景象,使观者油然
而生一种亲近感。右侧沙盘为凉水和帽儿山林场,采用抽象的景象(房屋用方块代替),更好的反应林场的全貌。主要
面弧形与墙面连接,设计初衷是以真实天空、云彩、飞鸟等数字景象与山水校园相呼应,即多媒体成像的声光电技术与实景沙盘相结合,观众由肃穆转为震撼。
主题展区:以事实为依据,紧扣学校发展历程中里程碑
式的事件,选取四个时间节点,把学校 年的发展历程分割 为四部分,布展时为四个区域:从建校到(创业维艰)
; 从 到学校更改校名(苦难辉煌)
;,更改校名并直属于林州市教育体育局(涅槃破茧);,(世纪华章)。根据各时期的重大事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资料、物品进行展览,展区装修风格先是凝重、低沉,随着时间的推移,装修风格逐渐明快、热烈。
中央展区:展厅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椭圆形的区域,在椭 圆形区域内部利用凹槽、相框等形式,展示我校在教学、科
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椭圆形
区域外部设置展板,分别展示 16 个学院和国家、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的简介和特色。两侧的围墙做成叶子的形状,“绿叶”在空间建筑上消化了柱体带来展示的弊端,同时又营造 了园林景观,即打造东林主题又使展厅寄予了绿色休闲区。
两侧的“绿叶”围墙共四块,分别展示学校春夏秋冬四季学校标志性图片。
自由展区:最后一个区域为自由展区,可将主题展区不
导题词、杰出校友、知名学者、历任领导等)
。辅以签字留念及电子签名等区域设计,方便领导题词和观者留言。
五、建设校史馆的实施步骤:
(一)编写校史 (二)展览工作规划设计(三)展览设计方案征集(四)展览资料图片实物征集(五)工程建设及组织实施
第二篇:高校校史馆施工预算高校校史馆施工方案
高校校史馆施工预算|高校校史馆施工方案
红方块展览展示提供专业大学校史馆设计策划及施工服务(0411-84647137),服务行业十四年,是目前大学校史馆、高校校史馆设计策划装修行业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公司。
大学校史馆设计建设如今已被高度重视,校史馆的建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和学校的优良校风教育。红方块从校史馆建设的根本情况和专业设计的角度出发,提供大学校史馆设计理论与技术上的服务支持。
红方块展览展示以创意领衔校史馆设计行业,专业致力于大学校史馆设计建设工程,业务范围包括大学校史馆、中学院史馆、高校校史馆等等。
红方块是以生产制作为基础发展壮大的展览公司,拥有专业的展示制作工厂,工厂设备完善,工种齐全(木结构,钢结构,雕塑蜡像,沙盘模型,展品复制等),施工采用先进的集成组合制作安装工艺, 确保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具备跨地域施工的专业服务能力。
公司将根据各高校的性质及史馆设计建设要求,提供免费的展厅史馆设计策划方案、设计效果图。
更多信息参考中国展厅史馆工程网
第三篇: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
记得大二时,学校校史馆对外开放,我跟几个同学就去参观过,当时没有专业的解说员讲解,所以也就走马观花式的看过一次。这次院里组织我们参观校史馆,让我认认真真的跟着讲解员的脚步,重温学校的点点滴滴历史,让我深刻地了解了我们学校旳校史,让我有了许多感慨和想法。
一张张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泛黄的照片仿佛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越发鲜活起来,一个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建筑科技大学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建大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百年,对人说是漫长一生,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建大,通过四次改名,汇聚四大老校的精神,摆脱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了几分睿智。
百年来所有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融在这三层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构成了简答的精神基座,让这一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建大的创建人以创造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无疑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岁月如歌,征程漫漫……
通过了解历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近70周年,历史悠久。并且我校的前身还是四大名校,这令我感到无比自豪。另外,在我得知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时,我真是由衷的感到自豪,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作出贡献吧,可以从多方面做起,让我们把学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给以后的校友树起榜样,让他们继续把这种精神继承,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一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创造。作为建大的莘莘学子,我们要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加校史馆是一件意义非凡的活动,更是为我们开辟了一次精神之旅!它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兴高采烈而去,满怀豪情而归。
“ 今天,我们为建大骄傲,明天,让建大以我们而骄傲!“我们要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放飞梦想!……
第四篇: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
周日我们去参观了校史馆,这让我心情激动
五十多年的历史滋养了曲师坚韧的根系,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里,是儒学思想和私学教育的发详地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也正是她古典魅力所在。
一进东展馆,最受瞩目的莫过于那两个1:300的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和“日照校区”的缩模型了,两校模紧挨着,一个是历史的积淀,一个是现代的创新,风格迥异的两组楼盘并没有格格不入的差距,反而是古今的完美融合。根植于曲阜沃土之上的曲阜校区散发的是古 典主义的魅力,展现吃以人为本的理念兴建于日照海滨之中的日照校区洋溢着创新发展的热情,体现出海纳百川的胸怀。让人不禁感叹:曲阜师范大学何其雄载!
通过本次参观,我意识到曲阜师大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所以我唯有好好学习才能为曲师大争光。
应数五班王雪
第五篇:校史馆观后感
校史馆观后感
今天是十月十一日,我在班级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史馆。
初入校史馆,看到的是一张张具有历史积淀的的照片,带有浓浓的历史气息。五十年代的人们穿着是纯朴的,黑白照片更显出沧海变迁之感。再到八十年代,人们开始有些时尚。时至今日,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衣服光鲜亮丽。让人不免感叹,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我也看到,前辈与学长对知识的探求,无论是去外学习的老师,还是面临毕业的学生,他们脸上浮现的是对知识的虔诚。
是的,时代在变,可总有一些不曾改变的东西,那是人类的精神之光。如同我们的学校,几经迁址、易名,可始终不变的是大学的精神,培养人才的目的。
然后进入正厅,映入眼帘的是“三江初肇始,兴教图国强。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这一首短诗,形象概括了江南大学的发展与未来的蓝图。三江师范学堂是建立在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时期,由张之洞与其他官员携手成立,三江师范学堂,是清末实施新教育后规模最大、设计最新的一所师范学堂,也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如是说。大学是一座精神丰碑。人是需要精神支撑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大学的成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我看到三江师范学堂,仿佛看到在黑暗的现实中奋力挣扎的中国人,坚持不懈,为中国的崛起斗争。向西走去,看到的是风雨中不断前进的先驱们。陶行知教授,竺可桢教授,他们为大学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无锡轻工学院的成立,也离不开默默奉献的教授学者。
在观览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小短片,描述了江南学子的筑梦旅程,是让我最受感动的地方。从初入大学的新鲜,到适应后确认方向,大家都在努力着,实现自己的价值。短片的最后,是同学们对未来的憧憬,有位同学写下,要让自己设计的服装出现在巴黎时装周,等到所有人都书写完毕,出现了一个X,一切皆有可能,因为我们都是未知数。我想,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不被定义,由自己去创造。
江南大学,是一个有积淀的大学,我到了这里,看到了学术的光芒。我希望,未来的我也能够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