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政治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 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背景材料】
1、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注: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政党或集团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对推进文化发展、发挥文化效能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民族、政党或集团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以及对这种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奉和深层依赖。
2、2013 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 7.79 万亿元,年均增长 21.58%,2012 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
3、2012 年 12 月 30 日语文期刊《咬文嚼字》正式发布了“2012 年十大流行语”,“正 正能量”位居榜首。“正能量”是 13 亿国人最爱的词汇之一,使用者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
注:“正能量”一词出自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激发出自我的内在潜能,展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后来引申义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4、2012 年,有 201 名安徽人荣登“ 中国好人榜”,入选人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近两年,江淮大地出现了太多的“最美”。最美孕妇彭伟平、最美教师焦玉兰、最美护士徐晓霞、最美女孩杨蓉„„一个个普通的名字,镌刻了安徽人的精神史诗,铸就了安徽人道德海拔。有专家指出,安徽好人层出不穷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五连冠”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与江淮热土民风淳朴,和安徽确立鲜明的好人好报价值导向密不可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了崇德向善的沃土。“中国好人”的安徽现象,映射出我省道德建设硕果累累,善行善举蔚然成风,凝聚起建设美好安徽的强大精神力量。
5、2012 年 10 月 11 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 2012 年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也成为了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瑞典文学院指出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
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莫言感言: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6、2012 年 11 月 7 日,安徽省委、省政府日前正式出台《 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目标、建设路径、重大行动和保障措施。《纲要》确定了文化强省建设主要目标,确定到 2020 年,努力建成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文化事业服务力和产业竞争力、文化发展保障力强的文化强省,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徽风皖韵的文化强省建设之路。
7、2012 年 7 月,《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布,确立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提出,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教育“十二五”规划把促进教育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制度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使教育公平制度化,把促进教育公平落在实处。规划提出,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权利。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2012 年 12 月 31 日安徽省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参加升学考试方案公布,该方案指出,具有我省户籍在外省就读的考生,可回户籍地参加高考;不具有我省户籍的外地随迁子女,在我省具有完整 3 年高中阶段学籍并有相应学习经历,可在学籍地参加高考。
8、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2012 年 12 月 28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 加强网络 信息保护的决定》。该决定共十二条,分别在信息保护、垃圾信息、网络身份管理、部门监管等领域对网络信息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确定了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的原则和网络实名制、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等制度,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收集或知悉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9、2013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说,到 2012 年底我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 21.5 辆,比 2007 年增加 15.5 辆。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每百户汽车保有量达到 20 辆以上时,就认为进入了汽车社会。因此,2013年,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 汽车时代。
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化产品,从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但我们刚处在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汽车消费井喷式增长,汽车社会的提前到来,令我们措手不及。醉驾酒驾、中国式过马路、交通事故等屡见不鲜,带来很多问题。专家指出,我国的汽车公民道德普及才刚刚起步,缺乏一套道德与文明的体系与之配套。培育汽车文明,首先需要提高的是驾车者的素质,也需要行人尽一份力,更离不开交警部门的管理与服务。汽车时代已经来到, 汽车文明的形成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10、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省政府决定 2013 年实施33 项 民生工程。其中规定:免费开放全省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站,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2013 年投入资金 1.25 亿元;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农村文艺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农村体育活动运行补贴,进一步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2013 年投入资金 1.55 亿元,全省 15539 个行政村,每村 1 万元。其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每村每年 2000 元,农村文艺演出活动每村每年 2400 元,农家书屋补助标准每村每年 2000 元,农村电影放映活动每村每年 2400 元,农民体育活动每村每年 1200 元。中央财政补助 50%,省级配套 30%,市、县(区)配套 20%。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 (1)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增加,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依法诚信经营、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保证。
(2)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企业凝聚力量,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
(3)
增加财政在教育和文化的投入,有利于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
诚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
(5)
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道德建设,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质量提高,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自主导航技术,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维护经济社会安全。
2、政治生活 (1)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尊重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民主。保障公民的隐私权等合法权利是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
我国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
(3)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是我国政府宗旨、原则的体现,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
(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科学执政的体现,表明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5)
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与核心,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3、文化生活 (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学习“最美人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
(2)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优秀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3)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给力正能量,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4)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有利于维护文化安全,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同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优秀文化,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6)
中外文化交流,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扩大文化影响力,带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7)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也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需要。
(8)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免费开放博物馆、图书馆,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9)
当代各种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规范网络文化,引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10)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最美人物”的高尚品
德,就是要引导人们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哲学与生活 (1)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符合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促进文化繁荣,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本领。
(2)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动性活动。十八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3)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发挥正能量作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永恒发展的,事物间联系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6)
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辩证的否定。
(7)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莫言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他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文化和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又将反作用社会存在,优秀的文化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9)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10)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能力测试】
1、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 7.79 万亿元,年均增长 21.58%,2012 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4%说明
①国家开始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财政能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③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利于教育公平
④国家利用财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结合《经济生活》有关财政作用的知识,重点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①中说法错误,不能说国家现在才“开始”重视教育事业;③说法正确,但本题并未涉及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向,与题意无关;②④说法正确并符合题意,财政教育经费是国家掌握的资金或资源,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2012 年 12 月 28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该决定共十二条,分别在信息保护、垃圾信息、网络身份管理、部门监管等领域对网络信息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该《决定》出台
① 旨在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和相关权益
② 体现了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 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④ 有利于网络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涉及到人大的权力、对人民负责原则等知识。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该决定不仅仅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保护法人和社会公共利益,①项排除;其他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特别是第③项表述正确,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法律性决定属于其履行“立法权”而不是“决定权”。难度较大。
3、2013 年 1 月 4 日,记者从省文明办获悉,20 位皖人荣登 2012 年 12 月“中国好人榜”,全年安徽入榜总数达 201 人,入选人数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近两年,江淮大地出现了太多的“最美”,一个个普通的名字,镌刻了安徽人的精神史诗,铸就了安徽人道德海拔。学习“安徽好人”,就是要求青少年
① 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② 积极投身见义勇为的行动中
③ 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 参与社会公益和青年志愿活动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和《文化生活》知识,主要考查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现代社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可以学习,但不能要求人人做到,①项排除;青少年尚未成年,见义勇为存在很多风险,不值得提倡,②项排除;③、④项符合青少年特点和社会要求,正确。难度适中。
4、2012 年 12 月 30 日语文期刊《咬文嚼字》正式发布了“2012 年十大流行语”,“正能量”位居榜首。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获取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联系哲学知识,熟练地掌握几个原理的内容。审题时一定要抓住“流行语”、“辩证唯物主义”等关键词,首先B、C 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不符合题目要求; “流行语”属于意识,是对社会的反映,也必然反作用于社会,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A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 项与材料无关。难度较易。
5、围绕“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丽安徽”的目标,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安徽省文化强省实施纲要》。某校高二年级政治兴趣小组以“文化强省”为主题进行探究,通过上网查询、走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到相关信息。现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1)结合信息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如何做到既要有“硬实力”,更要有“软实力”。(8 分)
信息一
企业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是一种建立在企业硬实力基础上,能够有效吸引和影响利益方和其他社会客体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果说企业硬实力是有形的、可见的物化因素,例如资本、技术、装备、土地等生产要素,那么企业软实力应该是无形的、不可见的非物化因素,如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创新能力、品牌形象等方面的要素。当前,我国企业投资海外正迎来诸多利好因素,但培育软实力依然是国内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结合信息二,联系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怎样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12 分)
(3)结合上述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安徽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8 分)
【参考答案】(1)①企业“走出去”需要“硬实力”,以先进的科技、优质的产品、雄厚的资金进入国际市场;(2 分)②企业“走出去”更需要“软实力”,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积极融入当地社会;(3 分)③作为境外投资企业,要积极参与所在国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承担社会责任。(3 分)
(2)①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分)②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4 分)③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不同文化交流和碰撞中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 分)
(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发挥文化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实现安徽全面发展;(3 分)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实现文信息二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信息三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创造的“安徽现象”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2010 年 6 月,在全国率先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2005 年至 2011 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 119.8 亿元增加到 613.47 亿元,年均增幅达到 30%以上,创造了全国瞩目的“安徽现象”。
化强省目标;(3 分)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 分)
【解析】(1)第一小题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要求学生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作答,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难度较大。学生在阅读材料时,首先一定要抓住信息一中关于企业“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解释,找准答题要素;其次,抓住提问“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限定要求,找准答题方向;再结合企业经营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知识来组织答案。
(2)第二小题以十八大报告部分内容作为信息材料,围绕如何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命题,要求以《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知识作答,重点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时要快速找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范围,结合“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等知识点作答。
(3)第三小题以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强省”为背景,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安徽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主要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审题时,一要明白“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范围; 第二,要清楚主体是“安徽省”,答案要结合安徽省文化改革的实践;第三,要抓住“文化体制改革”这一核心信息;第四,注意答案的落脚点是“意义”,再联系本题背景和相关时政知识,答出“文化强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术语,完成答题。
2013 年 3 月
第二篇:思想汇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思想汇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敬爱的党组织:(顶格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志指出: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同志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同志也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这个共同理想,是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志在“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提高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方面要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社会实践方面,要积极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人际交往方面,要善于与集体中的他人交往,相处,协调,合作,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X
第三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第八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价值理念做支撑;精神立则人格立,精神强则国
家强。对一个国家而言,核心价值观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是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价值坐标。
2、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文化影响力
┃科技创新力
综合国力┫政治感召力
┃军事威慑力
┗经济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心就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党对文化软实力的论述,标志着我党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建设放在一个关乎国家的发展和强大,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民族兴旺的地位。而提升文化的根本,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对话机制之外,更需要建构一元化的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在于建设核心价值观。因此,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外可以确立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构成国际文化对话、交流、互动的坚实基础,强化中国影响世界的文化力量以及导向性;对内可以实现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群体间的相互认同,消解利益分配中可能形成的价值观的分化与对立,从而确立全社会普遍推崇和信守的文化理念,实现对中华文化精神的集体认同。
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重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但市场经济自身的缺点和消极因素也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仅严重影响人们价值取向,还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成为社会的一种“毒瘤”
4、面对西方强势价值体系的冲击,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构建起具有坚固
防御力的核心价值体系。
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将“民主”、“自由”价值观作为与军事、经济相辅相成的称霸手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把向全世界推行美国政治价值观作为其施政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美国前总统布什表示要在推行“民主”上加大投入,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把传播其政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扩大国际影响的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内在结构
四个层次: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 中:
马克思主义是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
共同理想是主题,解决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民族、时代精神是精髓,解决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的问题;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解决行为、规范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主要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学习贯彻“四个基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不断增强“五种意识”:增强党的群众意识;增强宗旨意识;增强执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意识;
自觉做到“四个划清”: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3、民族精神
“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
4、——摘自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四个具体表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强调培育民族精神。
4.时代精神
核心:改革创新
特征:与时俱进
本质:以人为本
表现: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开放意识与世界理念、自主意识与民主觉悟、法制意识与和谐精神
5、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
《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荀子:“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顾炎武:礼义廉耻四要之中,耻尤为要。
(三)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尽快凝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十八大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这一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这一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这一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2、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获取智慧; 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3、加强教育宣传,形成社会共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于以知促行,重在知行合一。无论是在国民教育过程中,还是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还是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传播,用具体事例、生动实践阐释解读,靠干部带头、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崇德向善、凝心聚力的强大正能量,实现社会风气好转,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进步。
1.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
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2.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
4、强化媒体引导,形成舆论强势。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团结稳定
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出版社要推出专项出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专题节目和各类出版物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增强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要强化行业自律,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将个人道德修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重要内容。
(增加一点)5.、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
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我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们的核心,是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文化支撑和动力之源,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瑰宝。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其对社会实践的巨大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不懈追求的共同主题,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国家的意志、民族的愿望和人民的心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具有广泛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号召力,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也为当代爱国主义指明了奋斗目标、现实任务和努力方向。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就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在全社会奏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时代主旋律,最广泛地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
现在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既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壮大中国,这是历史、现实和实践昭示的真理。一个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度的公民,如果不爱社会主义,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也就谈不上爱国主义。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积极努力。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要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认真学习我国的历史、国情和文化,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了解我国近代遭受的屈辱和志士仁人的英勇苦斗,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了解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进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要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是需要长期艰苦奋斗的事业,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艰苦努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矢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论题,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已讨论多年。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有很多的感触,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的思想的到升华,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五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附件2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借鉴材料)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也是主线,是当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几年来,我们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市民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推动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在市民宣传教育中,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组建了由专家学者、老革命、老模范、基层党务工作者等组成的宣讲团。几年来,结合市委在全市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执政为民、廉洁高效”、“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等主题教育,组织各级宣讲团深入到乡村、街居、企业、学校等进行宣讲,与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据不完全统计,仅党的十七大以来,就组织各类宣讲近万场次;同时注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创新理论中重要作用。市属各媒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己任,努力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群众好、美丽济南好的主旋律。适应现代媒体发展趋势,着力做大做 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面宣传,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强化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广泛深入开展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发现、培养、总结、推广一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典型,近几年先后推出“泉城义工”、“阳光大姐”、“贴心民政”、“12345市民热线”和刘延宝、郑成镇、张业爱、齐亚珍等一批令人们可敬、可信、可学,不仅在全市而且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2007年以来,我市先后有两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7人被评选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学习、关爱先进典型活动,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建设中,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和关键。近两年,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统一规划、计划和督办考核,引导、促进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率先垂范作用。通过上述努力,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深刻变化,特别是面临日趋尖锐复杂的国内外意识形态形势,美国等西方敌对势 力一直致力于用他们的价值观改造取代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国内思想领域也时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噪音、杂音。在一些领域,物质利益至上,个人利益至上,道德失范、滑坡等问题严重。面对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摆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突出位臵、关键位臵、根本位臵,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彻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带动,创建学习型城市、组织宣讲团宣讲、加强媒体宣传普及、印发科学理论通俗读物、强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等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乡村、进街居、进企业、进课堂、进机关。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基层文化建设。电影、电视、戏剧、歌舞等各类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创作和文化事业产业各类内容产品创作生产,都要恪守社会效益第一,注重寓教于乐,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和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力加强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导的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机关文化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注重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弘 扬“诚信、创新、和谐”的济南城市精神及单位精神相结合,不断增强民族及城市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着力发挥先进分子和先进典型的价值导向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德和干部提拔任用“四德”考察制度,引导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率先垂范、严于自律。注重在各行业、各领域特别是在基层一线选树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对各类先进模范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大力进行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人人崇尚道德模范、人人学习道德模范、人人争当道德模范、人人关爱道德模范”的社会氛围。着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要着眼于从根本上、长远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探索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校系统教育、社会系统教育、大众媒体传播、文艺创作引导、高尚人格塑造、“四德”自律培育、道德模范表彰奖励、基层思想工作运行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建议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纳入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发展规划,明确责任主体、考核目标和激励约束措施,把党员领导干部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建 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效作为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以及党政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同时建议制定道德模范等先模人物评选奖励制度,对群众公认、影响力大和引领力强的重要先进典型,不仅要在精神上也要在物质上给予大力奖励,以引领社会风尚,促进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烈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