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夸父逐日》读书笔记(通用)
《夸父逐日》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夸父逐日》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夸父逐日》读书笔记1《夸父逐日》是我们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则神话故事,这则寓言故事是描述了一个看似愚不可及的追逐太阳的故事,但是它的内在却可以深入的探讨,他被后来的许多的民俗专家称之为是一种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的向往,甚至不惜牺牲自身的奉献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这篇寓言故事的读后感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深思的话题,比如关于古代劳动人民对于自然科学的看似荒唐的理解和看上去非常天真的主观臆想,但是,这确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如果用后来的话来讲,那就是有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在里面,虽然最后,夸父渴死在了路上,但是他居然敢去追逐太阳的精神却永不泯灭。
这个寓言故事放在今天还能够引发一些不同的读后感,比如说对于古代人民瑰丽想象的惊叹,同时我们可以反思为何到了现代社会,优秀的文学作品反而被思想所禁锢,又是什么导致我们放不开,我们手中的笔,来尽情的天马行空?
通过网络上的读后感我们还能够总结出广大网民对于这则寓言故事内心上的一些看法,通过总结归纳这些看法我们还能够得出一般规律,探讨大众对于古代神话的一些评析,而且这些点评往往能够为我们现代文学作品的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路,从而能够符合这个社会大众的口味。
《夸父逐日》读书笔记2《夸父逐日》讲了一个叫夸父的巨人,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要去追太阳,把太阳固定在天上,但是夸父在追到太阳的时候,口渴的不行了,嗓子都要冒烟了。夸父喝干了两条大河的水,又要去喝大泽的水时,由于口干舌燥和过度疲劳,在路途中倒下了,化作了一座连绵起伏的大山,他的手杖化为一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树林。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夸父是个勇敢的人,为了人类的幸福,为了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努力去追赶自己的梦想,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我还觉得夸父是个有决心、有毅力的人。他死命地追赶太阳,从不放手。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那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比如我长期在少年宫学舞蹈,但我害怕吃苦经常找各种理由逃避,老师专门找我谈话,送了“坚持”两个字给我,我今后一定改正,学习夸父的执着精神,练好基本功,跳出优美的舞蹈来。
不过,我觉得夸父也是一个不自量力的人,和太阳赛跑,想比太阳跑得更快,不可能!而且夸父的行为是盲目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是自然规律。假如他追到了太阳,那么一天24小时都是太阳照耀着大地,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都会被晒干。而且人们将没有休息,早上都无精打采,怎么能把工作做好呢?所以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像“拔苗助长”那样违反自然发展的规律,那都是不可取的。
《夸父逐日》读书笔记3读了《夸父追日》这本书,我感觉的它是一本又生动又富有哲理的好书。这本书,让我最感动。
从前,有一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力大无穷,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有一年,火辣辣的太阳烤死了庄稼,让百姓热的纷纷死去。夸父之后,对自己的族人说:”太阳实在是太可恶了,我要追上太阳,把他抓住,以后让他听人们的指挥。“于是,他便向太阳奔去。跑了很久,夸父觉得又渴又累,他喝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还是觉得口渴,虽然他已筋疲力尽,但是它还向着太阳跑去。最终夸父没有实现他的愿望,他太渴了,也太累了,倒下了,他死后,身体变成了一座绵延千里的山脉,他扔出去的手杖变成了一片茂密的桃林。虽然夸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感染了后人。一个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夫是光荣的。夸父的死也是值得的。
夸父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他很有恒心,无论怎样辛苦都要尽力完成,他对理想很执著的追求精神让我们感到十分敬佩。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在学习中,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执著的追求精神和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巨大勇气。
每个故事里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每读完一个小故事,我都觉得身心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如果我们能够领悟这些道理,会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每个人能仔细品味这些有价值的小故事。
《夸父逐日》读书笔记4今天,我学习了上古神话这一单元的《夸父追日》这篇课文,了解到了古代神话人物夸父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巨人夸父向往光明,不喜欢黑暗,为了留住太阳的光明,就勇往直前,不顾个人的劳累,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去追赶太阳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太阳虽然是抓不住的,但是我们为了追求一个光明的和正确的理想目标,就应当努力的去奋斗,就要不怕辛苦、克服千难万险也要努力的去实现它。夸父追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怕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光明,勇往直前,直到筋疲力尽。
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夸父追日不怕千辛万苦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怕吃苦,努力前进!
《夸父逐日》读书笔记5今天我读了一个上古神话“夸父追日”,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夸父喜欢光明不喜欢黑暗,所以他想留住太阳。夸父追日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夸父的这种精神。
夸父在追日的过程中喝掉了黄河和渭河的水,但是他还没有放弃他的目标,继续追日,最后还是渴死在了虞渊。我今后一定要学习夸父追日的这种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有了目标就一定要不怕困难地完成。夸父倒下时就变成了一座大山,夸父的手杖变成的鲜果累累的桃林,夸父虽然倒下了,但是他还给后代留下了鲜果累累的桃林,追随光明的人吃了会精神百倍,奋勇向前,夸父到死还想着为人们造福,激励着人们向他们的目标前进。
读了这篇文章对我有很大的激励,我一定要有目标一直向那个目标前进,不要半途而废。夸父的失败不是他没有付出,是因为他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世界上的任何成功都要付出艰苦劳动,都要受到曲折,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二篇:《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说课稿
实验中学 杨冬霞
设计简述
(1)从内容角度:《夸父逐日》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经典神话故事,不管是从字面上理解还是从主题上把握都比较易懂。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一书中说:“原始人类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夸父逐日》作为一则创世神话,亦是如此。所以,本设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学生时刻意识到这是一则神话,所讲故事非真实,但故事背后所体现的远古先民创作神话的精神动力是真实的,并且是具体的。夸父是远古先民心目中的英雄,让他代替自己实现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但还是没能实现,从这方面讲,是现实的;但结果手杖“化为邓林”,又是浪漫的。这不仅体现了神话的特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远古先民创作这则神话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寄托。(2)从文体角度:《夸父逐日》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短小精悍却意味丰富,它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流传至今,历久弥香。所以要在教学中首当着眼于民族文化的浸润传承,重心落在“文”上。但“文”的意蕴主要体现在“言”中,因此,本设计从“言”着手,把握“文”的精神。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夸父逐日》是一则古老的神话经典,虽然文言版是唯一的,但白话文版本恒河沙数,不尽相同。主题思想也有了“夸父不自量力”和“夸父决心大”的分歧。为了让学生能够保持“素读”状态的理解并能从“神话”本来的意义去体悟这则神话,本设计列以下主要教学目标:
1.明确我们到底该怎样把握《夸父逐日》的精神内涵? 2.明确远古先民为什么要创作《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 3.明确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一文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即“探险”单元中,按照单元提示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该文体会“探险”过程中成功的欣喜,失败的悲壮。但不论怎样都不能遏制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探索世界的激情。从本单元所选文章的产生年代讲,《夸父逐日》是最早的;从故事性质讲,也是比较特殊的,它是一则神话,一般的认识是神话是远古先民用自己的智慧探索自然世界的精神寄托和表达,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和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所说:“来自遥远的年代深处的神话在遥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夸父逐日》是一则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虽简短,但字字珠玑。也正因简短,给了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感受夸父的英雄形象时主要是结合原文和几段相关补充材料从各方面来想象夸父的形体,感受英雄的气魄。也要从神话的角度体会这样一个“失败”的英雄的锲而不舍、执着不屈的探索宇宙自然的伟大精神。
基于以上考虑,本教学设计就重点以想象为把握文章的切入点,通过补充相关资料,结合学生有限的经验来了解文本意义,感受蕴含在这则神话故事中的先民的创造精神,体悟在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夸父逐日》的必要性。正如潘纪平在《语文审美教育概论》中指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填充’、想象,通过对文本的创造性鉴赏、评价,体现解读过程中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主观创造性,从而实现文本的价值意义。” 学情分析
《夸父逐日》虽然年代久远,但在“探险”单元中是最后一篇,前面学了既“悲剧性”又“伟大”的探险家斯科特,也学了空中罹难的七名“挑战者”号航天员,还学了最终成功攀登珠峰的王富洲等中国登山队员,所以,学习《夸父逐日》一文应该已有了充分的铺垫,并且这些铺垫是来自各种探险情况下的,所以把握夸父身上所体现的英雄气概并不难。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很多现代文版本的《夸父逐日》都解读这则神话时说夸父逐日“也用来比喻不自量力。”虽是消极的理解,但要引导学生理解夸父的“不自量力”是想肯定自己价值的一种表现,而非盲目的冒险,而这一切恰来自远古先民的创世文化心理。
从先民的创作角度理解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既然夸父是远古先民的精神化身,为什么还要让夸父“道渴而死”,而非成功地追赶上太阳。这就要通过引入材料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悲剧”,有何不同凡响之处。再和同为神话经典的《精卫填海》相比较,深刻地认识悲剧的艺术效果。
再者,夸父“道渴而死”后手杖竟然“化为邓林”,这又该怎么理解?这就需要对“桃”意象和“桃”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才能真正领悟蕴含在这则神话故事中的远古先民的精神寄托。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达到古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相结合,是一次不成熟的尝试,我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实验中学 杨冬霞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要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按照单元编排的意图和课文的特点,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词汇(“走”、“弃”等)以及一些文言词的特殊用法(“北”“道”名词作状语)。
(2)学会凭借语感,阅读简短的文言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象,把握夸父的英雄形象。
(2)结合体验,体会先民创作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的文化心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先民探索宇宙自然、追求美好愿望的顽强意志,鼓励学生在新时代学习并弘扬夸父逐日的精神。重点难点设计
《夸父逐日》是一篇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并且有的学生能一口气讲出好几种版本,就神话故事所表现的夸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较容易理解。但神话反映的是“先民们借助想象所表达的对自然现象、精神追求的原始理解”。因此,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设计为:
教学重点:通过想象及课外知识的链接,理解夸父的英雄形象,体会夸父逐日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领悟神话所体现的探索宇宙自然的精神的基础上揣摩先民创作神话的文化心理。教学策略手段
基于对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考虑,本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感知、想象感悟、研读探究等方法。由于神话内容由文言文的形式呈现,所以首先应结合注释诵读课文,培养学习文言的语感,结合原始积累,感知故事大意,以和自己所读的白话版的内容在心理形成对比。在对比思维中,有利于学生联想想象、深度感悟。而研读探究是是落实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必要途径。学生课前准备
(1)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阅读各种版本的《夸父逐日》的故事。
(2)阅读《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普罗米修斯盗火》《弗西西斯》等中外神话故事。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神话
刚从2008年走来的我们应该对这张照片不会陌生(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主人公是体操王子李宁,他这里的身份是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而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还给此刻的李宁赋予了一个全新而古老的名字——夸父。让他以“夸父逐日”的方式点燃鸟巢上空的主火炬,让他以这种形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国家古老的文化。
大家此前听说过“夸父逐日”这则神话吗?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说一下。(找2生回答)
这两位同学的回答或许就代表了我们很多同学此时对“夸父逐日”这则神话的看法和理解。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山海经》里原汁原味的“夸父逐日”,请大家把书翻到教材191页,让我们一起走进《夸父逐日》。
二、感知神话
1.自由地把课文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1)找一生读。同桌评价。
(2)加句读(dòu),巩固理解。
过渡:看来我们同学看着书本是能够读下来了,那老师要考查一下我们大家,看是否都读顺了文章。我们知道古人在写文言文时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我们今天所见的这些标点都是后人加的,现在,你能给这些竖排的原文加上标点吗?
夸 父 与 日逐走入 日 渴 欲得 饮 饮 于 河 渭 河 渭 不 足 北 饮 大 泽 未 至 道 渴 而 死 弃 其 杖 化为邓林(2)齐读一遍课文。
三、探究神话
过渡:大家基本上对这个神话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但我们今天学习这则神话的主要目的不是只了解大意,而是要透过文字去发现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明确:“夸父与太阳竞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追赶”往往是有目的性的,大家能否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说说夸父为什么要“逐日”呢?
明确:为人类的谋福祉。太阳是热、光明的象征,如同西方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盗火。
“夸父逐日”毕竟是一则神话,他是远古人类所创造的,我们想想,远古人类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则神话呢?
得到名声。其实我们不可否认,得到名声是每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定。
到底是什么,或许能从原始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中得到答案:
或者:远古人类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于是创造夸父这样一个人去替自己完成。一个伟大的使者。能够“逐日”一个英雄形象。
就我们就我们今天,如果到了晚上或着在你晚上正在学习时突然停电了,你的感觉是什么呢?我们可想而知,远古人类在面对黑暗是非常无助和恐惧的,所以要寻求光明、热量。
我们看看远古时代的世界族人和哲学家们是怎样看待太阳的—— 火地岛人、布须曼人:太阳是至上神的“眼睛”。
萨莫邪德人:太阳是善的眼睛。
柏拉图:太阳是表现在可见事物中的善的影像。
俄耳甫斯:太阳是世界的智慧。„„ „„
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先民的确是把自己对善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为整个人类谋福祉的想法寄托在了夸父的身上。自己无法完成,就塑造夸父这样一个英雄式的人物达到梦想。【板书】:英雄
英雄——有远大理想、为人类某福祉的这样一种人。
过渡:原始人类让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上路了,结果在途中遇到什么呢?(2)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翻译:北——名词做状语,向北方去。状语就是放在动词前边的修饰动词的一个词语。
②夸父一口气饮尽了黄河和渭水中的水。黄河是我们国家的第二大河流,是世界第五大河流,而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我们可以想象夸父喝的水的多,但是,这么多的水还是不能满足夸父的渴的程度,他想到北方的大泽继续去找水喝。
有一个成语是“气吞山河”,我们看文中所写的夸父“吞河”肯定没问题,他能吞山吗?我们看出自唐代文学家张鷟在《朝野佥载》中的一则记载:
辰州东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数千丈。古老传曰:夸父与日竞走,至此煮饭,此三山者,夸父支鼎之石也。——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
找一学生翻译一遍。你从这则材料中能读出什么呢?(食量大、形象高大)
那你觉得夸父是个怎样的形象?形体高大、威猛、强壮、巨人形象„„
远古人类为什么要把夸父这样一个人写得这么高大呢?
明确:是远古人类对夸父形象的一种塑造、对自己精神的一种寄托。反映了远古人类对英雄的崇拜,对高大的崇拜。更是远古人类浪漫情怀的体现。的确这都是一个浪漫的想象,所以后来都有了李白“欲上青天览明月”的念头。
【板书】:崇拜高大
我们来想想,夸父追赶太阳跑的时候,应该是往哪个方向跑的,(往西)结果后来呢?那么他改变方向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呢?(能够喝到水解渴、给自己补充足够的能量,再继续追逐太阳;下定决心解决问题)这体现了夸父什么样的精神啊?(执着、顽强、不懈追求、锲而不舍„„)
远古人类在夸父身上寄托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并且让他孔武高大,崇拜着这样一个英雄,并且夸父也能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板书】: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但,夸父成功了吗?
(3)未至,道渴而死
这个句子所有的成分齐全吗?没有,缺了主语“夸父”,还缺了什么呢?夸父要到的地方——“大泽”。“道”翻译成“在半道上”,同样是名词做状语。
我们怎么看待这个结果呢? 假如我们同学们现在有一次机会再写“夸父逐日”的神话,你们希望夸父在半道上渴死吗?(远古人类为什么要让夸父这个形象轰然倒下呢?)
不希望:因为他在进行着一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就这样死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太平常了,就好像说某人干什么事情了,结果就成功了。
希望:正因为人们给夸父寄托了这么多的厚望,又让他孔武高大,应该来说追上太阳是万无一失的,但就这么死了,并且是渴死的,形成了一种情感落差,形成对比,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我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夸父当时倒下时的情景,用简单的一段话来描述一下。可以考虑抓住人物的神情、心理以及当时周围的环境来展开想象。
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往往是由于某种外界的不可逆转的因素,这就能引起我们人们的同情和怜悯,在这种同情与怜悯中,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也可以说,正是这个神话的悲剧性结果成就了这位旷古英雄——夸父。
人们经常和“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一起提起的悲剧神话还有“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本来的名字叫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为一只精卫鸟,经常从西山上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淹死她的东海填平。
这两个神话的结尾有什么不同呢?“精卫填海”没有结果,没准今天她还在坚持填海呢,只是我们没有看见而已,但夸父有结果,是个明确的悲剧性的结果。
同时,这两个故事也有明显的共同点,是什么呢?(都想试图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或许远古人类在创造这些神话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讲无法实现这些梦想,但他们还是要创造人物替自己去实现。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论语·宪问》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试图对自己进行的一种超越。所以说: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颂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锲而不舍精神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虽然他们在与不可战胜的力量进行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到这里,应该说夸父的故事的结束了,但你想想创造夸父的原始人类甘心让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就这么走吗?于是,这个故事有了个尾声。
(4)弃其杖,化为邓林。
“杖”是什么意思?手杖,用来辅助人行走的。
夸父出来与追赶太阳,我们看他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却带了一支手杖,大家说说这支手杖对夸父来说重要还是不重要呢?那当他临死时扔掉这个手杖时,你想他是否忍心呢?其实我们看看这个“弃”字大家就能见分晓了。
“弃”:丢弃、抛弃。先让学生根据甲骨文字形猜猜是什么意思。繁体写法为“棄”,本义是“扔掉新生婴儿”,一个家庭到了“弃婴”的程度,说明肯定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得不扔弃,在生活的困境中无奈的选择。但哪个母亲愿意“弃”掉自己的骨肉啊!但“弃”不是把婴儿扔到地上,而是放在簸箕里扔掉,这又说明什么呢?但有时候“弃”掉或许会被有抚养能力的人捡回去抚养,所以在“弃”的同时还抱着非常大的希望,再者,婴儿本来就是希望的化身。那么,我们也可以猜想夸父在“弃”掉他的手杖的同时,也是寄托着希望的,那这种希望是什么呢?希望别人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把“逐日”进行到底,也就是完成整个人类所寄予给自己的梦想。于是手杖扔出去,就变化为桃林而生长在春风中。【板书】:寄托希望
为什么要化为“桃林”而不是“杨林”或“柳林”等等呢?
桃在古代被作为美好的象征。
我们课文里没有讲,桃林有多少,而《列子·汤问》篇里是这样记载的: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在《山海经》里光说是“化为邓林”,没有说有多少,而到了《列子》里,变成了有“数千里”广,可见其多。
四、升华神话
人类从蒙昧时代,越过荒蛮时代,等到跨进文明社会的大门时,已经缓慢地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原始人类一直睁大好奇的眼睛,注视着周围的大千世界,他们苦思冥想,希望能对那些由于自己缺乏知识而感到神奇莫测的大自然作出一系列满意的回答,于是产生了神话。过着群居生活的他们一群人坐在一起,仰望天空,思索宇宙自然,思索大千世界,正如近代文学家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一书中所说“原始人的思想虽然简单,却喜欢去攻击那些巨大的问题,例如天地缘何而始,人类从何而来,天地之外有何物,等等。”
夸父他进行的就是一项非常巨大的任务,宁可渴死,但他还是要去完成自己逐日的梦想。那你觉得他和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 „„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产生夸父的年代已经永远地过去了,但我们后来人应该做精神上的夸父,成为夸父的优秀弟子。不光要吃甘甜的桃子,更要捡起夸父丢弃的那根手杖。夸父是“弃其杖”,我们要“拾其杖,继续逐日”所以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从那么多的神话故事中唯独选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就是要把原始人类对我们的寄托进行下去,把这种顽强的精神传承下去。
神话像是来自遥远故乡的呼唤,它呼唤着一个民族回归自己文化的原生点。
从课堂学生回应和后来同事的反馈来看,本堂课用李宁点燃主火炬来导入和总结全文以及对“弃”字的解读成了本堂课的亮点
《夸父逐日》教学反思
实验中学
杨冬霞
《夸父追日》这篇著名神话选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最终渴死在路上的故事。文章很短仅仅37个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勇敢坚强,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夸父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既然本文是一片神话,那么学习这篇课文,就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外,还要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此外,分析文中“夸父”这一神话的人物形象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夸父的形象非常高大。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而这则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是课文的精髓。本课的设计主要分为分析夸父的形象和体会神话故事语言两方面。
整个课堂,我注重了引导学生从初读、解读、诵读、建构四个层面自主学习,相互探究,主要围绕“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的教学思路开展,条理清晰,教学有序,较好地达成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教学中我始终注重激发学生求学兴趣,引用视频设疑激趣导课;突出了“疏通文意,熟读成诵”这个教学重点;“合作探讨,品人物,体验反思,悟情理”中精心设计的5个问题,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老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受用终生。如指导学生采用圈点法抓关键词“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按照文章思路进行记忆背诵,让学生形成学习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探究能力,大胆地进行我县推广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件的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较好地营造了融洽、民主、协商、对话的课堂教与学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好地辅助了教学,优化了课堂结构。
第三篇:获奖作品《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夸父逐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十五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条理清晰,教学有序”是课堂有效、高效的策略之一,“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课标的要求。所以本节课我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审美相结合。
2、教材分析
《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本单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夸父逐日》是我国远古人民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的一个英雄神话,是他们企图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的体现,所以本文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习探险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3、学情分析
本文编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中,而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不少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学习的方向也大致明确。同时,这则神话的篇幅很短,因此学生在字词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教师只要提点一下重点字词,学生应该可以疏通文义了。同时随着现在学生阅读视野的开阔,其认识神话,解读神话的角度可能与我们最初对神话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对于夸父
形象的认识及逐日的原因上会有另外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适当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熟读课文,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感知神话情节,学会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发挥想象,改编神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夸父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
夸父形象分析和主题理解。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改编神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提及神话,我们自然会记起上学期学习的那个富有人性化和生活气息的《女娲造人》的故事,那么,什么是神话呢?
设计意图:点明本节课所学文章体裁,引出下一环节神话概念。
二、走进神话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出示幻灯片)
师:可以说,神话是语文这块天地中灿烂夺目的文学瑰宝。那么你们心中装了哪
些神话故事?(学生回答完后出示幻灯片)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神话,知道一些广泛流传的神话。
三、作品简介(出示幻灯片)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设计意图:了解作品,积累一些文学常识。
四、品读神话
㈠朗读课文(出示课文内容)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到读书,令我刻骨铭心的有一个人。那就是鲁迅笔下三味书屋中的学生,尽管私塾的教材枯燥晦涩,但那老先生却能极陶醉地朗读,每每读到激昂之处,便把头拗过去,拗过去;寿竟吾先生醉心朗读的神态,令我深深感受到文言文朗读的艺术魅力。此刻,让我们也自由自在地、摇头晃脑地、如痴如醉地朗读这则神话,好吗? 1.自由朗读课文。2.提名朗读展示。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㈡疏通文意、质疑问难、复述故事。(四人一组)
设计意图: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㈢品析课文。(出示幻灯片,四人一组讨论)
师: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画面栩栩如生,你认为这篇神
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逐日? 3幅画面:逐日、饮水、渴死。
4幅画面:逐日、饮水、渴死、化作桃林。
5幅画面:逐日、饮水、去大泽、渴死、化为邓林。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主见,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因为我想你们都有自己的理由。
师;其实,最直观的美感应许来自画面,想不想欣赏动画片《夸父逐日》?(播放画面5:动画片《夸父逐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㈣描述画面:
⒈师: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这则动画片的旁白很动听、很亲切。它与课本在叙述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⒉师:美无边际。这一动画片的描绘还不是最美的,其实这一动画片也存在很大的缺憾。它缺少了化为邓林这个画面?老师先为你们弥补这个缺憾好吗?(师:夸父十分疲惫,渴死在半路上。倾刻间,雷电轰鸣,北风呼啸,被遗弃在路边的那根拐杖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独自旋转。突然,一声霹雳,拐杖下坠到地底下,粉红的桃林拔地而起,蜜蜂在桃花中采花酿蜜,蝴蝶在林间追逐嬉戏。)⒊师:其实这也不是最美的,最生动的描绘应该在同学们心中,你愿意选取一个画面,展开精美的描述吗?(四人一小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⒋作品展示。
㈤细说感悟。(出示幻灯片)
⒈师: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夸父这一形象褒贬不一,你心中的夸父是怎 样的一个形象?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2.这则神话的主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3.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
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人生最好的启迪。读 了这则神话,你有什么感悟?
1:夸父追逐太阳,其实就是和时间赛跑,我们也要分秒必争和时间赛跑。2:夸父敢于挑战太阳,我们也要挑战极限。3:自不量力的结果是死在半路上,遇事要量力而行。„„
设计意图: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编写神话
师:夸父逐日的坚持不懈,精卫填海的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的锲而不舍,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众多神话形象征服自然的神力。时间车轮的飞驰速度绝不亚于夸父逐日的大步伐,一转眼人类已跨入二十一世纪,人们一边在宋祖英“越来越好”的歌声中载歌载舞,一边又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愁眉不展。你知道有那些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
白色垃圾;
水源污染;
沙尘暴的袭击。
„„
(出示幻灯片续写神话)
①大禹治理水患之后,鼾然入梦,这一觉足足睡了九九八千一百年,“神舟五号”卫星的发射惊醒了他,揉眼一看,北京城黄沙满天,人们皆蒙面而行„„
②女娲造人有功,被封为管理人类最高的神。有一天,她又下凡体察民情,只见人们窃窃私语:恐龙、扬子鳄等珍稀动物都灭绝了„„
③愚公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深得子子孙孙的爱戴。一日愚公带领子子孙孙三千六百人,指点江山,却见满山树兜,绿荫全无„„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神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作业
1、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2、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学习效益。
七、结束语。
青春,因为创新而美丽; 生活,因为神话而神奇。
愿你们永远富于创新,热爱神话,拥有美丽人生!设计意图:激励学生热爱神话,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八、板书
夸父逐日
《山海经》
逐
饮
化 ↓
↓ ↓
勇于探索
巨人
不畏艰辛
↘ ↓ ↙
夸父精神
教学反思:
《夸父追日》这篇著名神话选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夸父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学习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基于神话极具想象的特点,从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出发我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走近神话——品读神话——编写神话。
一、走进神话
大部分学生都是听神话长大的,《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但是他们多不明白神话到底是怎么来的,也很少有追根溯源的愿望,因而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设计了“走近神话“这个环节,用生动的文字描述出神话的起源,意在引起学生的思考及想象。由学生所熟悉的神话入手,引出学生所不熟知的领域,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热情,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个预设性的铺垫。
二、品读神话
在本环节我主要围绕“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这一重点进行教学。基于本文是一篇较为短小的文言神话故事,而且学生此前已经有文言阅读的功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学习文言文,句意的疏通仅是一种手段,帮助学习理解文言文,对文言应有意境的把握。应将翻译多元化,于是我问道:“这篇神话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为我们描述了几幅画面呢?你能结合原文展开想象为大家描述一下吗? ”这样学生在学习文言时,就不会感到那么枯燥了。
随后,我让学生欣赏了“夸父逐日”的动画,也是出于整体感知的目的让学生首先有一个视觉、听觉上的冲击,进而去品评、思考文字与动画的区别,通过欣赏动画,更深刻的体会文字当中的妙处,让学生了解,解读文字,生发想象,也可以创造更多更好的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的情操。
接着让学生“说说心目中夸父的形象:“神话中的夸父与日竞跑,最后口渴而死,手杖化为桃林„„ 今天,我们坐在这儿读着这段文字去想见这个神话中的人物,你怎样看待他那样的行为举动,在你心中,夸父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就自然水到渠成了。此环节学生对夸父这一人物形象有自己的独到认识。学生对夸父的形象把握无论褒贬,我都肯定他们勇于表达见解和主张,同时也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神话创作的意义:同学们敏锐的看到了人力不足的一面,但我们更应该从夸父身上看到古人那种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这正是神话的意义所在,更是它经久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跳一跳”后就能摘到苹果,我想也是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大力倡导的教学新理念。
三、编写神话
语文课上的学习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语文讲究“听、说、读、写”,在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有创作神话的能力,他们的想象是完全可以在这样的一节课上得到激发的,我所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资源空间,帮他们找到能飞翔的灵动的翅膀。
回想本节课,心中感慨良多,既有一抹亮色,也有一丝遗憾。
《夸 父 逐 日》教 学 设 计
李
富 县 实 验 中 学
萍
爱
第四篇:夸父逐日教案
夸父逐日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3、拓展思维训练、写作训练。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2、拓展思维训练、写作训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图片说故事。
《后羿射日》、《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嫦娥奔月》
2、寻找故事共同点——神话。
3、了解神话。
4、引入课文。
二、文学常识积累
简单介绍《山海经》。
三、走进课文
1、齐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及生字词。
2、小组合作探究,翻译全文。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画面:走、渴、饮、死、化(2)丰富课文内容,扩写原文,加入描写。
四、人物形象探究
探究夸父其人的人物特点及品质,最终落脚到“英雄”。
五、扩展延伸
1、师: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从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方面谈)
2、你还能说说其他哪些英雄人物?
学生说后,老师再举例。
六、教师小结
在神话里,感受古代英雄的气概;
在历史中,铭记伟大人物的功勋;
在现实里,我们更要学习英雄们敢于探险,勇于追求的精神。
第五篇:《夸父逐日》教案
《夸父逐日》教案设计
七(3)七(4)唐云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尽量能当堂成诵。(2)了解《山海经》有关知识及神话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复述故事,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2)学会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
2、教学难点:学习夸父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神话故事一直是大家的心头爱,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呢?
女蜗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大家发现这些神话传说都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
(1)人物: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都有超凡的本领,经常做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2)产生:远古人们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3)表现手法:想象、夸张 神话的含义:关于神仙或古代英雄的故事,是远古人民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带领大家复述)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神话,里面的神叫夸父(板书),据说他双耳挂着两条黄蛇,一只手拿着两条黄蛇,另一只手拿着拐杖,非常善于奔跑。这个奇特的神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是什么呢(逐日)。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究竟是如何逐日,结果如何。
(二)、《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共18篇,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大约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理书,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据说童年的鲁迅先生非常的热爱它,建议同学们去拜读一下。
(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翻译课文;复述故事
1、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一位同学朗读(教师纠正读音及停顿)(3)全班齐读
2、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1)学生圈点出有疑问的重点字词,并与同桌合作解决,并试着翻译出全文。(2)请一生逐个明确重点字词,并翻译全文,其他人点评。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饮)想要得到喝的东西,就到黄河、渭水喝水(倒装句)。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了。(他)遗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词类活用
①北饮大泽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道渴而死
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古今异义
①夸父与日逐走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②饮于河渭
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所有河流。一词多义
饮: ①欲得饮 饮: 名词,喝的东西 ②饮于河、渭 饮: 动词,喝
3、复述故事
(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夸父在逐日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课文的相关情节)走——渴——饮——死——化
(2)同学们把这些事情(情节)串联起来,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故事,看我们与古人相比,谁说的更精彩?
(四)、分析形象,感悟精神
1、分析人物形象 :夸父与太阳赛跑,他拼命追赶结果却并不如他所愿。那你心中的夸父是怎样一个形象?(最好有事例来支撑你的观点)
褒义:(1)具有超现实的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2)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气魄//不屈服于自然,敢于与自然斗争,挑战自我,勇于探索的雄心壮志。(古代劳动人民形象)
(为何逐日——追赶太阳,与太阳竞跑,看看谁快)你们现在会像夸父那样去追赶太阳吗——不会——因为我们知道怎么也追不上——你们知道是因为你们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武装,有理性的头脑分析,但古时科学不发达,人的知识有限,古人不知道,他们怎么办———只好像夸父那样去向大自然探索
(3)莫以成败论英雄——是个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英雄(以“化为邓林”来引导)贬义:不自量力
后来人们常用 “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 这些词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有战胜自然的雄心壮志。
2、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着灿烂的艺术魅力。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启迪。读了这则神话,你有什么感悟?(紧扣文本联系生活)
(五)总结:
课文讲述了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与顽强的意志。学习了这课之后,老师希望大家在学习与生活上都要学习夸父的精神,探索能力的极限,开拓人生的阔度。
板书:
逐日过程:走——渴——饮——死——化
夸父形象:有宏大的志向 挑战自然 勇于探索 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