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材料(共5则)

时间:2020-11-09 12:4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第一篇:山西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山西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项目 申报材料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建设 国家和省安排的重点工作急需的能力建设

申报单位:

(签字或盖章)

二〇一 九 年

2019 年度省本级(第二批)生态环境能力建设 入库项目申报审签表

分管厅领导 或厅主要领导 批示

项目名称

申报理由(扼要填写工作任务由来、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项目总预算

万元 其中:仪器设备购置费

万元

相关工程费用

万元

其他费用

万元 项目执行期 起始日期

完成日期

申报单位 承诺 1、不重复申报以往年度安排过的项目; 2、项目安排后,每季度上报实施进度; 3、项目实施严格遵守财政资金管理及政府采购等相关规定; 4、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申请验收,办理好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手续。

申报单位负责人:

(签字)

项目申报 时间

项目入库 情况

2019 年度省本级(第二批)生态环境能力建设 入库项目申报表 一、项目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单位性质

单位负责人

联系电话

项目承办人

联系电话(座机及手机)

项目类型

环境监测□

环境执法□

重点工作急需的能力建设□ 项目总预算 万元 其中:仪器设备购置费

万元

相关工程费

万元

其他费用

万元 项目执行期 起始日期

完成日期

二、项目概

三、申报理由

重点说明工作任务由来及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四、项目总体目标 、建设要求、技术规范

五、拟购仪器设备/ / 相关工程主要用途及资金安排

包括:拟购置仪器设备名称、型号、产地、数量、价格、采购方式及用途或相关工程内容等基本情况。

六、项目绩效指标

包括:购置的仪器设备的共享度、使用频次等相关情况;

相关工程与单位承担的本项工作和单位整体工作的关联度。

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八、单位已有仪器设备/ / 相关工程总体情况

九、申报单位认为有必要说明的事项

十、相关附件

第二篇: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人类长期以来超负荷利用生态系统,生态欠债式的发展,已经累积形成明显的生态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河流污染与破碎化、海洋酸化等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变革现有的生活与生产模式,才能减缓地球自然资本退化趋势,并确保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生态系统的安全。山西省依托能源资源优势发展经济,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反而加剧了资源短缺的压力,加重了环境容量的负荷力,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同时引入生态足迹相关指标如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生态协调系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指标的研究,尽量全面客观地反映人们的需求活动所带给山西省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后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山西省2007-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年份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演变分析,对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2007-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1.4334ha/人增长到1.62275ha/人;2007-2011年间山西省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平稳,维持在0.82ha/人。可见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速率较快,从而导致2007-2011年间山西省生态环境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在2007-2011年间,从山西省各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得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人均生态足迹都各略有盈余,其他两类土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尤其以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赤字最为突显。最后,本文针对缓解生态赤字,实现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机制建设,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转变消费模式,在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倡“低足迹”的消费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的高效、合理、循环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自然资源,在增加生物承载力,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为自然留下空间;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绿色投融资。【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山西省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22;X321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1绪论12-181.1选题背景及意义12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1.2.1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12-151.2.2生态足迹理论的研究现状15-171.3研究思路及方法17-181.3.1研究思路171.3.2研究方法17-182相关理论基础18-232.1可持续发展理论18-192.2生态足迹模型19-232.2.1生态足迹相关概念19-212.2.2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21-233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分析23-283.1山西省区域概况23-253.1.1自然条件概况23-243.1.2社会经

济状况24-253.2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分析25-283.2.1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253.2.2山西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5-284山西省生态足迹计算及结果分析28-524.1生态足迹模型的计量方法及步骤28-304.2基础数据的来源304.3数据的处理与计算方法30-324.3.1指标的选取方法30-314.3.2数据的处理方法31-324.4山西省2011年生态足迹计算及结果分析32-364.4.1生态足迹的计算32-344.4.2生态承载力的计算34-354.4.3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分析35-364.5山西省2007-2011年生态足迹动态演变分析36-474.5.1生态足迹演变分析37-404.5.2生态承载力演变分析40-424.5.3生态盈余/生态赤字演变分析42-464.5.4生态赤字原因分析46-474.6生态足迹相关指标分析47-524.6.1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分析47-484.6.2生态协调度分析48-504.6.3生态足迹多样性与发展能力分析504.6.4万元GDP生态足迹50-525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52-555.1加强机制建设,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市场条件和制度条件525.2转变消费模式,在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倡“低足迹”的消费模式52-535.3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资源的高效、合理、循环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35.4保护自然资源,在增加生物承载力,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为自然留下空间53-545.5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绿色投融资54-556结语55-576.1结论55-566.2本文的创新56-57参考文献57-62致谢62-63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3-6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三篇:2007年广东省市县科技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07年广东省市县科技能力建设

项目申报指南

2007年广东省科技厅市县科技能力建设项目,要在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基础上,按照《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本地区党委、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和确定的中心工作,结合本部门的实际,进一步提升科技在关健领域的支撑作用,推动本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提高各级科技部门的宏观战略研究、组织谋划和决策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申报项目

2007年市县科技能力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各级提升科技与经济和社会有效结合,项目申报主要依据省厅关于新时期、新阶段市县科技能力建设的总体精神和2007的工作部署,客观、务实。实施项目一定要与本地区的重点工作及发展思路挂钩,同时要将本市科技能力建设工作与当地联动,有利于当地科技能力的提升。

二、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和承担单位必须为我省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市、县、区的科技部门。

(二)所申报项目要求地方财政(市、县两级)的资金配套。

(三)承担了市县科技能力建设项目的申报单位必须完成开始项目建设以来的总结报告和《2006年省科技能力建设项目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四)每个单位限申报1项。

三、申报材料

(一)申报书新增一栏本级市、县、区意见。其它按照去年格式填写。申报项目使用“市县科技能力建设项目申报书”,各单位须提交书面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及材料电子版。

(二)申报单位应如实填写有关材料,认真、周密筹划实施计划,本级科技部门领导要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同时要加盖相应的市、县、区公章。

(四)项目经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加具意见后报送省科技厅业务受理窗口,逾期不予受理。

四、有关要求

(一)各地级以上市要对本市所属各市、县、区申报项目进行审查、把关,确保所报项目符合省厅的要求。

(二)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要对本市(包括所属市、县、区)所申报项目进行专题汇报说明。省科技厅领导将参加并听取各市的情况汇报。

四、受理地点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信息大楼1楼省科技厅业务受理窗口。

联系电话:83557574,83163930、83163931、83163932 联系地址:广州市连新路171号信息大楼1楼省科技厅业务受理窗口

邮政编码:

510033

第四篇:区域生态环境 能力题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州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成因是 A.黄河径流量大 B.黄河输沙量大

C.地壳上升运动

D.沿海海平面上升

【小题2】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

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

③在黄河人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

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小题3】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 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 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 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 答案详解

解析: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 土壤酸化 B: 土壤沙化 C: 土壤盐碱化 D: 土壤有机质减少 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A: 采用滴灌技术 B: 适量掺沙改造 C: 增施速效肥料 D: 及时深耕土壤

3.该大棚可能位于()。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黄淮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答案详解 1.A 正确率: 41%, 易错项: D 2.D 正确率: 43%, 易错项: 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读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图可知,连作八年时,大棚内0-20cm的土壤表层的pH值小于7,土壤呈酸性,因此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

读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图可知,连作年限大于8年,表层土壤酸化明显,而中层和深层土壤仍维持在弱碱性的状态。为了减缓土壤酸化导致的土壤退化,可以采取深耕土壤的措施来中和表层土壤的酸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读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图可知,大棚内表层土壤(0-20cm)在刚开垦时,pH值大于7,土壤呈碱性,且大棚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该大棚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黄淮海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土壤为红壤,呈酸性;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较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海滨地区,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每年向陆地推进20厘米,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的湖泊。据此回答下列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推断关于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中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于(A.洋流从亚马孙河口携带泥沙在沿海地区沉积 B.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 C.通过风力输送的内陆地区沙尘

D.雨林大量砍伐,经风力长期吹蚀裸露的地表

【小题2】能观赏到图中沙、湖并存景观的最佳时间是()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小题3】以下说法对景观地区描述可信的是()A.湖泊盐度季节变化明显 B.沙丘1-4月移动速度快 C.沙丘缓坡大致朝向西方 D.春夏时节生物众多

答案详解)解析:

下图中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问题。

1.关于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径流量大 C.冬季河流不结冰

B.汛期主要在夏季 D.春季有大规模凌汛

2.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带来的问题有

①加剧水资源短缺 ②加剧土壤盐碱化 ③湿地面积减小 ④湖水变淡 A.①②③ 答案 1.B 2.A 解析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年径流量较小;汛期主要在夏季;冬季河流结冰;图中河流主要从高纬流向低纬,春季不会有大规模凌汛。

2.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需要大量引水灌溉,河流水量减少,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农业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加剧土壤盐碱化;入湖水量减少,湖水变咸。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湖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椬物。由于互花米草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湖间带可以形成强固的草滩。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泥沙淤积 C.增加植株密度

B.形成沿海草滩 D.保护海岸滩地

【小题2】引种后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并成为优势植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互花米草根系发达 C.东滩沙性土质肥沃

B.东滩生长环境优越 D.互花米草植株高大

【小题3】互花米草在东滩迅速扩张,对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潮间带植被增加 C.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详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解析】

【小题1】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对沿海滩地保护具有积极作用,D对。而泥沙沉积是由于长

B.东滩面积不断扩大 D.海浪侵蚀海滩减弱 江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来,与东滩种植互花米草没有关系,A错。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不是为了增加植株密度和形成草弹,BC错。故选D。

【小题2】互花米草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是其自身的生长习性,而之所以该物种能够在崇明东滩迅速繁殖,说明该地有适宜互花米草的生长条件。结合材料可知,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湖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椬物,而崇明东滩位于河流入海口,土壤肥沃,水盐条件适宜,使互花米草迅速繁殖,成为当地的优势植物。故选B。

【小题3】互花米草成为东滩优势植物,会导致梢物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而潮间带植被增加、海浪侵蚀海滩减弱、东滩面积不断扩大均属于有利影响,ABD错。故选C。

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处。崇明东滩主要分布有3种典型植被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植株高大茂密,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强,扩散快。下图为1980—2010年崇明东滩三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1—3题。

1.崇明东滩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海浪沉积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2.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围海造陆 D.海岸受到侵蚀 3.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

A.抗寒 B.抗旱 C.抗盐 D.抗病虫害 答案详解 D B C 解析: 1.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由于河水流速减慢和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携带的泥沙在此淤积形成滩地,故 D 正确。

2.读图可知,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大,而原有的藨草群落、芦苇群落面积减小,甚至可能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B 正确。3.由材料可知,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滩涂,海水经常入侵,互花米草在此生长良好,说明其耐盐淹,C 正确。

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严重区域,风沙干旱区占据全区沙化土地的97%。目前,宁夏在风沙干旱区采取银柴胡,甘草等沙地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措施进行沙化土地治理。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 B.气候干燥,夏秋多大风,蒸发旺盛是该区气候总特点 C.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 D.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变为放牧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 2.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灌溉农业区受沙土侵压覆盖,面积变小 B.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环境压力加大 C.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 D.黄河含沙量无明显变化 答案 1.C 2.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宁夏荒漠化的表现及成因。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物质前提,但并不是决定因素,A选项错误;该地区气候干燥,冬春季节多大风,B选项错误;人口快速增长致使当地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加剧了土地沙化,C选项正确;宁夏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当地土地利用方式以放牧为主变为农耕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D选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选项。

2.本题主要考查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的影响。图示灌溉农业区主要位于黄河沿岸冲积平原,未受沙土侵压覆盖,A选项错误;土地沙化使得草场肥力下降,荒漠草原载畜能力降低,环境压力加大,B选项错误;图示黄河以西不属于风沙干旱区,C选项错误;图示风沙干旱区降水稀少,无明显地表径流汇入黄河,故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对黄河含沙量影响较小,D选项正确,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选项。

植被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图A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B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内蒙古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要素相关性为()。A: 与2001年比,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B: 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 C: 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

D: 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2.图A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A: 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 B: 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 C: 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 D: 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 答案 1.C 正确率: 54%, 易错项: B 2.B 解析

1.本题考查读图能力。

C项,读图可知,森林生态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故C项正确。

A项,读图可知,与2001年比,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就平稳,并未呈下降趋势。故A项错误。

B项,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小于年降水量的变化。故B项错误。D项,读图可知,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也呈正相关。故D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本题考查读图能力。

由图可知,植被覆盖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①、②、③。森林树木茂盛,因此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大;而草地棵短叶小,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小;在荒漠区,植被稀少,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更小。因此,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五篇:山西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山西省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实现我省确定的城乡生态化和绿化、气化、净化、健 康山西的目标,促进“十二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确保全 省人民优良的生存环境。根据国家及省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蓝 天碧水工程和污染减排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辖区内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管理。

第三条 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等要求。

(二)符合各行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并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三)符合各行业、流域、区域等开发建设规划,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

第四条 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新建的煤化工、冶金、焦化等污染型项目须进园入区,遵循上下游配套、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和循环化发展的原则。

(二)新建项目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及污染治理措施应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气、余压须合理利用。

(三)凡具备使用条件的,必须采用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四)按照“清污分流、一水多用、循环使用”的原则,加强节水和统筹用水的管理。鼓励矿井水、中水利用,最大限度提高水的复用率,减少外排量或实现零排放。

(五)重点行业的主要污染源、单台10t/h及以上燃煤锅炉须安装废气、废水在线监控装臵,并联网。

(六)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应设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具备环境风险应急救援能力。

(七)设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建设燃煤锅炉(确有必要建设的集中供热锅炉除外)和污染型企业,已建成的污染型企业要退城进园。

第五条 建设煤层含硫量大于1.5%(含)的煤矿,必须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矿井型或群矿型选煤厂(化工原料煤除外)。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洗煤水必须实现一级闭路循环不外排;煤矸石无害化处臵率达到100%,综合利用率力求达到65%以上。原煤储存应采用筒仓或封闭式储煤场,厂内输送采用封闭式皮带走廊。高瓦斯矿井的瓦斯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

第六条 火电行业应全部建设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城市周边和环境敏感区电厂应建设全封闭储煤场,提高粉煤灰、炉渣以及脱硫石膏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机组须使用空冷技术,优先利用矿井水、中水,限制使用地表水,严禁使用地下水。

第七条 钢铁企业原料采用封闭式储存;烧结机头全部配套烟气脱硫装臵;高炉同步配套高炉余压发电装臵和煤粉喷吹装臵,矿槽全封闭,高炉出铁场设臵集尘、除尘设施;转炉设臵二次烟气捕集装臵;电炉须配套烟气回收装臵。高炉、转炉须同步配套煤气回收装臵。炉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第八条 煤化工生产企业应靠近资源、能源产地,有较好的水源、环保、运输条件。做好总量控制,新上项目要与淘汰传统落后产能相结合,严格控制高耗水煤化工项目的建设。生产工艺废水应实现零排放。

第九条 焦化企业须同步建设煤场、粉碎、熄焦、筛贮焦等除尘设施,装煤、推焦烟气净化和生产废水处理须采用先进成熟工艺;焦炉煤气须全部净化,使煤气中H2S小于50mg/m3后方可用于回炉、粗苯管式炉等用气;熄焦水闭路循环,焦化废水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得外排。新建焦炉须采用降低NOX的燃烧技术,大型焦炉应采用煤调湿技术;钢铁企业新建焦炉鼓励配套建设干熄焦装臵及相应除尘装臵。

第十条 水泥企业须配套石灰石矿山,石灰石应采用皮带运输方式。新建或改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须配套脱除NOx效率不低于60%的烟气脱硝装臵。石灰石预均化场、原煤等物料堆存应采用封闭式,物料的处理、输送、装卸、贮存采取密闭措施。矿山开采应制定相应的生态恢复方案,开采后应严格按照生态恢复方案进行治理。

第十一条 新建或改扩建的镁冶炼项目应靠近具有资源、能源优势地区。冶炼热源应采用焦炉煤气、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采用发生炉煤气为燃料,须配备除尘、除油、脱硫等煤气净化系统,高浓度有机废水须处理后回用,不得外排。

第十二条 电石企业的电石炉含尘炉气、利用后的再生气必须经除尘处理,原料和产品破碎、储运等过程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含尘气体,必须集中收集除尘后达标排放。

第十三条 铁合金企业必须采用袋式除尘器,原料处理、熔炼、装卸运输等所有产尘部位,均配备除尘及回收处理装臵。原料堆场应采用相应的抑尘措施。

第十四条 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以上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泉域重点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地质灾害危险区、居民聚集区及其他依法划定需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区等区域范围内建设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项目。

第十五条 禁止在汾河源头至太原市尖草坪区三给村干流河岸两侧各3公里范围内、三给村以下干流河岸两侧各2公里内,丹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桑干河、滹沱河、桃河和浊漳河等主要河流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建设露天采矿、冶炼、煤化工、焦化、电石、铁合金、造纸、印染、电镀和危险化学品的贮存等重污染型及易燃易爆的项目。

第十六条 禁止在城镇规划区边界外2公里以内,城镇常年主导风上风向,居民聚集区、旅游区和其它严防污染的食品、药品、卫生产品、精密制造产品等企业周边1公里以内,国家及地方所规定的安全、环保、卫生防护距离内建设重污染型及易燃易爆的项目。第十七条 禁止在高速公路、旅游线路两侧1公里可视范围内建设重污染型及易燃易爆的项目。禁止在高速公路、旅游线路两侧2公里可视范围内露天开采。

第十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和审批。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城乡规划、环保规划及行业规划要求的项目。

(二)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以及单纯扩大产能的产能过剩项目。

(三)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原则,未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的项目。

(四)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泉域重点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生态良好区域等环境敏感区,影响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项目。

(五)项目建设和运行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和生态破坏严重的,不能通过“以新带老”措施实现增产不增污;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且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物总量;以及没有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新、改扩建项目。

(六)现有项目未执行“三同时”制度,未通过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未按照承诺实施居民搬迁,拟进行新、改扩建的项目。

(七)选址、选线与规划及其它各行业部门规定的选址要求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

(八)园区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入区项目要求的。

(九)涉及损害公众利益,公众反应强烈的项目。原则上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涉及环境搬迁户数超过100户的新建项目。

(十)未开展规划环评以及规划环评未通过审查的,其所包含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和审批。

(十一)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特定产业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附发改委、经信委等投资主管部门关于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许可文件的;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附备案文件的。

第十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项目实施限批。

(一)区域限批:对未达到重点监管区环境治理目标的区域、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区域和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不运行或者不能稳定达标运行的区域。

(二)行业限批:对未编制行业发展规划、未进行行业规划环评、布局混乱、发展失控的行业。

(三)企业限批:不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未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污染物排放量不能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环保设施闲臵造成恶意排污,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并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现有设施没有限期整改,长期试生产不验收,未完成末位淘汰及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在线监控不联网,未按时完成搬迁任务的。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改善环境质量。

第二十一条 各级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本规定等有关要求,依法审批项目,严禁越权和违规审批。

第二十二条 省、市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并及时开展重点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环评,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作为建设项目实施的依据。不得批准建设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设备落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或列入重复建设名录的项目;对区域、流域超总量、容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实施区域、流域或行业限批。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擅自审批和建设的项目,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下载山西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材料(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材料(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西省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

    晋发改办室发[2010]52号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西省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山西省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 (试 行) 总 则 第一条 为......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申报程序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申报程序 一、施工图设计审批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及......

    公共厕所建设项目申报书

    2007年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名称: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二道村 法定代表人姓名:杨维生通讯地址: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二道村 邮政......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申报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经费预算 尊敬的教体局领导: 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顺利通过国家均衡教育发展年检验收,现结合教体局均衡教育检查领导......

    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审批 法定依据: 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统计局《关于更新改造措施与基本建设划分的暂行规定》(计资〔1983〕869号) 国家计委《关于简化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的通......

    建设项目环保申报须知

    地坪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建设项目环保申报须知 一、何谓建设项目 《条例》规定的建设项目是指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那就......

    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5篇

    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编制大纲(试行) 编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和......

    山西省煤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共五则范文)

    山西省煤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 为加强全省煤炭行业建设项目管理,优化煤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全面推进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山西省政府于3月16日发布了《山西省煤矿建设项目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