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含五篇)

时间:2020-11-08 11:0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

第一篇:对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

关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过双向传播和双向互动而形成的公共社会关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范文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摘 要] 本文在探讨公共...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过双向传播和双向互动而形成的公共社会关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摘 要] 本文在探讨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涵义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由此从主体、客体、传播三要素角度探讨了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危机管理 政府公共关系

危机管理源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西方企业管理的实践,随着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超出单一组织,今天所指的“危机管理”已经不再单指企业管理范畴,而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凸现了危机的“公共性”特征,如 2001 年美国“9.11”事件,2003 年我国 SARS 疫情,2008 年初我国南方雪灾,2008 年汶川地震......在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中,需要高度重视政府公共关系的开展,以促进公共危机管理,塑造政府良好形象,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

危机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源自希腊一个用于描述濒临死亡的医学术语。罗伯兹 1991 年对危机做出如下定义:危机是一个心理失去平衡的时期,个体遇到了由重大问题所导致的危急后果,或处于危险的情境之中,而其无法采用以往的应对策略应付此情境。美国著名学者罗森塔尔(Rosenthal)的定义得到了广泛认可,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无论是自然原因、社会原因还是综合因素引起的公共危机,都具有明显特征:

1.突发性,不确定性,突发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心理准备与应对能力来说,公共危机表现出突然爆发的特征,即使先期有征兆,但这些征兆也往往以分散、零星的形式表现,使人难以完整把握。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是指其无规则性和无程序性。无人知道何时发生,以什么方式发生;不知它向哪个方向发展,会造成多大危害,它的发展趋势更是难以预测。

2.破坏性、危害性。公共危机造成社会生活秩序的混乱,国家管理的混乱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等。

3.公共性,是指公共危机的影响面很广,会波及到社会大多数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心理恐怖感等。

4.连锁反应性,扩散性,随着世界相互联系与依赖的加强公共危机在整个国际范围具有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它不仅对一地一国具有危害,它的影响是深远与持久的。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轻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的目的,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通过公共关系组织、机构试图赢得同他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地协调它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从词源上看,“公共关系”一词最早出现于 1807 年,其词义是“大众利益”。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事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协调、改善关系的政府行为”。

从上述二者的内涵中可以看到,二者都具有“公共性”的本质特征,并都强调大众的“公共利益”,这表明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内在联系,二者具有共同目标,也说明公共关系能够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1.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的政策措施,执政行为等具有广泛性的主观反映,是公众对政府的总体性评价,更是政府的重要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公信力。因此,政府形象是政府客观行为、活动与公众主观认知的混合物。

公共危机事件危害性大,影响广泛,社会公众迫切需要获得对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更希望了解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如果政府对公众的这一需求无动于衷,或者故意隐瞒,会导致公众集体失望,继而是怀疑与不信任,从而使政府形象一落千丈。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指出,现代组织处在一个其活动透明度日益增大的时代里。若一个组织不能就其发生的危机与公众进行合适的沟通,不能告诉社会它所面对的灾难局面并正在采取什么措施,不能很好地表现它对所发生事故的态度,它无疑将会给组织的信誉带来致命的损害,并有可能导致组织的消亡。因此,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保证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正常运转,通过信息沟通与传播,展示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回应公众的正常需求,这对于政府形象的保持与提升非常必要,同时维护政府形象的政府公关工作与公共危机管理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2.有利于满足公众对公共危机信息的需求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实质就是政府与公众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互动。由于公共危机的广泛危害性,极大的不确定性等显著特点,加之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背景,公众对公共危机的信息需求非常强烈,如果政府依然保留以前的封闭管理以及“暗箱操作”,则广大公众从正常途径获取信息的需求和热情被无情扼杀,会导致谣言四起,虚假信息漫布,引发更大的社会整体恐慌,甚至会触动公共危机的连环按钮,后果不堪设想。

反之,如果政府能够转变观念,放弃对公共信息的垄断权,在危机第一时间通过公关活动把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及时公开发布,则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对公共危机进行“预热”的作用,减缓了事发突然所带来的公众心理恐慌,让公众更自然平静地接受、认可公共危机事实,为危机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有利于促进公共危机的解决

公共危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紧迫性及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动员一切社会力量的共同投入,发挥众志成城的力量。政府公共关系在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首先是政府本身的权威性、导向性和代表性,其次政府在社会信息资源上掌握着主动权。因此,政府公共关系可以发挥整合与凝聚功能,通过引导公众情绪与社会力量,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另外,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能够利用社会知觉中的首因效应保持自身权威性及公众信任;再次,通过公共关系进行公共危机的教育,引导全体公民防御公共危机的破坏,以尽可能减少损失。这样的理性引导,信息推动,动员教育活动促进了公共危机的解决。

4.有利于获得国际社会支持与援助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当今社会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也更加激烈”,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频繁,在这个广泛联系的世界中,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一方面立足于国内,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国际社会。公共危机事件本身具有跨越国界扩散影响的可能性,这也使得在管理公共危机事件时,单凭一国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联系国际社会诸多力量,共同应对公共危机。因此,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可以发挥在国际社会传播信息,树立或修复国家形象的功能,通过关系的协调和利益的整合达到获取国际社会更广泛支持与援助,促进公共危机的有效管理。

三、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特征

政府公共关系与其它主体开展的公共关系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公益性

政府公共关系从表面上看有利于塑造政府良好形象,但其根本指导原则以及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公众利益、社会整体利益。这是政府合法存在的根本前提之一,也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公共危机对整体公众的安全带来巨大破坏性和威胁性,对国家的经济运转、政治稳定带来巨大影响,政府公共关系通过沟通信息,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公共危机得以化解,但所有活动的根本指导原则就是公共利益。也只有在这样的原则精神指导之下,政府公共关系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2.面对公众对象极其广泛复杂

与其他组织不同,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公众包括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组织等,而且对外还涉及外国政府、公众、国际组织等。公共危机因其影响广、破坏性强、事发突然,因此对社会公众都具有直接威胁和影响,甚至跨越国界,扩散影响到国外公众,此时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所面对的公众极其广泛。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不同公众,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特别是公共危机不确定性的进一步影响,直接导致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政府公共关系要充分运用其统筹兼顾的协调职能,有效平衡各种利益诉求,整合社会关系网络。

3.实施效果影响重大

政治民主化是公共关系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政府公共关系本身就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作为政府各职能部门与公众联系的纽带,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开展得好坏,不仅对于公共危机的有效化解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关系到在国内国际形象与地位的稳定。

特别是在公共危机中,由于其危害性、紧迫性及不确定性,就更要求政府公共关系不但能够正常实施,还要高度重视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利用真诚平等、双向沟通的艺术手段获得公众理解支持,发挥其柔性管理特点。

四、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从静态构成上看,政府公共关系由主体、客体和手段构成,从动态过程上看,政府公共关系的开展也正是这三者的互动过程,本文立足于三大构成要素来分析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开展。

1.在公共危机中政府作为公关主体应积极作为,赢取公众信任,树立良好形象

首先,政府应强化公关理念和意识。作为一对关系中的主体,政府秉持的理念会直接影响它的公关活动及其效果。虽然“特别是大发展于 2003 年非典后的中国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已凸显出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理念正在完成从黑箱到玻璃屋的巨大转变”,这一转变也可以从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得以体现,但由于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衙门作风,官僚主义色彩浓厚,从而把公众等作为管理、统治对象的对立思想不会立即消失,因此坚持与贯彻公共关系开放、平等、公共利益的理念,真正实现这一转变是切实问题之一。

其次,完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设立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中心处理危机。

目前政府具有公共关系性质的工作分散在宣传、信访、新闻发布等职能部门,这样的设置极易导致在面对公共危机时纵横交错,难以协调,政出多门,贻误战机。因此,应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危机公关组织体系,保证协调统一。

最后,发挥领导人形象作用。在公共危机背景下,人们迫切期待来自于政府的声音和行动,领导人作为政府的代表,在第一时间深入公共危机第一现场,能够安抚民众,鼓舞士气,凝聚力量,作用巨大。2008 年汶川地震,在道路损坏,余震不断等恶劣条件下,国务院温家宝在地震发生 7 小时 14 分钟已经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开始指挥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广泛的视察,并在汶川、映秀的废墟之上,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和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会面。美联社(AP)发文“中国是地震救灾英雄”,把温与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的英勇表现相比较。国外的反危机策略专家把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的任务归纳为 3C 策略,即命令(Command)、控制(Control)和沟通(Communication)。这种“危机中的在一起”会激发强大的社会力量,提升政府形象。

政府作为主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积极行动,承担责任,政府良好形象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得以塑造。

2.公共危机中政府应关注公众的利益需求,引导公众参与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对全社会具有广泛破坏性,“无论是国家,市场还是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公民社会,都无法单独承担起应对风险的重任”。只有将分散的个人力量凝聚成整体的力量,众志成城才能够克服危机,政府动员公众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全社会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强化提升的过程,起到有

效地激励士气的作用。因此有效的公众参与是必要且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公众参与可以提高公众危机意识,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和社会自我救助能力,有效减少公众轻信以及参与流言的传播,降低危机管理成本。现实中由于我国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比较低,同时缺乏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障,且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动员易演变为政治动员模式,因此,政府应发挥政府公关,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此外,公众参与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渠道,因此政府应在制度上对公民参与的主体,形式,参与权的监督与制约进行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建立有序有效的参与机制。

3.公共危机中政府应确保快速、真实的信息传播以推动主客体信任关系

卡兹和坎恩强调:“......传播――信息交流及意义的传递,是社会系统及组织的基本要素。”危机管理专家米特罗夫和佩尔森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因此,危机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合理的信息传播就是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健康血液。

公共危机的有效管理以及公众参与都是以对政府充分理解和信任为基础的,相互间保持信任,就会带来支持,交流,理解,同情甚至原谅;破坏信任,就会带来怀疑,抵触甚至对抗。公共危机的紧急形势中,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尤为重要,而推动双方关系的一大利器就是充分的信息传播沟通工作。

由于公共危机的危害性,不确定性等诸多特点,广大公众对危机信息的需求异常强烈而敏感,因此政府应该把除涉及国家机密外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传播出去,正面回应公众的需求。无数事实一再证明,任何隐藏、遮掩的行径都只会成为新一轮寻求真相的序幕。阿伦特指出:“在公共领域展现的任何东西都可为人所见、所闻,具有可能最广泛的公共性。”因此,政府无论是在传播意识上,传播的途径,方式方法上,都应该谨记并实践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

五、总结

公共危机对政府的管理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为了有效对公共危机进行管理,政府应高度关注公共关系的开展,在沟通信息,平等信任的基础上,维护公共利益,协调政府与公众关系。

参考文献:

[1]Albert.R.Roberts,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Crisis L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 Engle 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991,p.256

[2]Uriel R ,Charles M T.Coping With Crisis :the Management of a Disaster ,Riots and Terrorism[M].Springfield:Charles C.Thomas ,1989

[3]李经中编著:政府危机管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年

[4]李道平:公共关系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刘用卿 段开军:公共关系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6]蒋春堂:政府形象探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7]秦启文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8]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4)

范文二:浅析网络公关——政府公关的新途径

摘 要:如何高效的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更好的 管理 社会公共事务,网络公关无疑为政府提供了一条成本低效益高的新途径。将网络运用到政府公共关系中来,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时期,公众与政府对网络公关的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造成了网络公关怪相——删帖、拦截和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为了达到政府公关的目的,正确理解和使用网络公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秉承此原则,指出网络公关怪相,并提出网络公关改进意见。

关键词:政府网络公关 政府公共关系 改进

一、传统政府公关的弊端

所谓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 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政府公共关系理论起源于美国,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思想虽然在古代也有体现,但是成型的政府公共关系理论还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得到重视和 发展。由于刚刚起步,所以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体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传统的政府公共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也较多。

政务公开程度低,政府透明度不够。造成政务公开程度低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归纳为 软件原因、硬件原因。软件原因是指政府公开政务的积极性较低,对政务公开持有错误的态度,很多政府不敢或不想公开政务;硬件原因是政务公开途径比较单一,技术水平较落后,在政务公开过程中,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充分的被利用。

公务员公关意识薄弱和公关能力较低。公务员是构成政府机构的主体,也是与公众互动,构建良好政群关系,塑造政府形象的主体,所以公务员的公共意识和公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府的公共关系状态。而我国大部分的公务员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仍处在较低水平,如在 2010 年 6 月,广州某地 “咆哮哥”事件,该事件能在短时间内成为 热点,原因在于该事件不仅体现出我国政府公务员管理还存在漏洞,还体现出公务员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的缺乏。

信息收集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我国政府信息收集与信息沟通渠道比较单一,政府的信息收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下级政府的定期 报告,一种是政府机构的调查和评估,还有一种就是政府官员走进群众的询访。这三种方式构成政府部门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政府信息收集渠道比较单一,而且运行起来费时费力,最重要的缺陷在于政府很难接触到最真实的民意。政府和公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分配不均衡,导致无效的政府公共关系。

这些因素形成了我国政府公共的主要困境。如何能够使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打破困境,取得长足的进步,需要探索新的公关途径与传统的政府公关途径共同发挥作用。

二、政府公关新的路径选择——网络公关

网络公关就是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通过运用互联网这种传播和沟通的手段来处理和协调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网络之所以会成为重要政府公关途径,主要仰赖与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互联网虽然只有仅仅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有互联网专家称:未来网络在中国的力量将不可小觑,政府网络公关的主要途径:

1、政府门户网站,政府的门户网站就是当代政府的主要名片之一,门户网站在很多情况下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政府门户网站是公众了解政府的重要渠道之一,事实上,门户网站的代表性丝毫不亚于政府大楼的代表性。但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浙江省网上办事大厅上的记录显示,几乎没有公众在这个办理业务;所谓的政务论坛没有充分发挥与公众沟通的作用,在论坛上发帖自由度颇低,几乎没有公众在这里留言。

2、政府官员博客。近些年,政府官员在网上开博,发表博文,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博客这种形式,让政府官员广开言路,多渠道的直接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加强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公众对官员的误解,紧密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官员开博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舆论发展方向。在政府公共关系中,政府官员对于舆情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当网络舆情出现不合理倾向时,政府官员要及时正声,通过自己的博客或其他形式引导网民的舆论方向。

3、论坛。论坛是政府引导舆论方向的有一个重要工具。很多公共事件、危机事件都会在网络论坛上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在现实社会上“仇官仇富”的心态盛行,再加上网络匿名的特点,各种因素就会导致一些不理智的,有碍社会秩序的言论成为网络的“主流声音”。政府要充分重视网络舆情,一方面及时的公布准确信息,解除公众疑虑,另一方面要成为网络论坛的积极分子,抢占网络发言权,正确的引导舆论。

4、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网络时代重要的人际沟通工具,不仅具有传

统的信件沟通功能,而且具有快捷方便,成本低廉等新特点。电子邮件不同于其他网络平台的特点在于它对象的可选择性。电子邮件的发送对象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这样使得信息沟通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我国很多政府门户网站都开通了如市长信箱、省长信箱等,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并不多,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三、网络公关的不足与改进

政府网络公关在我国还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些政府公务员对于网络公关的理解不足,造成在公关活动中一些做法失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公关不是删帖。一些负责政府网络公关的工作人员认为只要将不利于政府利益的网贴删除,就达到了网络公关的目的。事实上,删帖只是针对的是那些不实的,具有明显的煽动性和欺骗性,恶意损害政府形象的帖子,政府通过出示相关证据,严格的法律程序,才可以删除该贴。一味的删帖,不论真假,见坏就删,既损害了公众的言论自由权、监督权,削弱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损害了诚信正义的政府形象。面对网上出现的一些负面反应,有关方面一方面应该正确的辨别言论的真伪,然后根据其真实程度给予及时的答复。

(二)网络公关不是封堵。很多政府部门中都设有专门的岗位或办事人员,审查政府论坛上的公众留言。符合要求的发布,不符合要求的封堵,这在各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上都有体现。凡是在政府论坛中留言都要经过网站 管理员的审核,少有的几条被发布出来的留言大多是对政府行为持表扬,至少是中立的态度。更多政府网站上的论坛“门可罗雀”,在各个与

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主题下,没有任何来自公众的评论。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在网站论坛中没有放开网民发言的自由度。所以广开言路,对于网络公关而言非常必要,降低网民 发表意见的标准,任何合理合法的意见都应该能够提出来供论坛中其他网友和政府管理人员参考。

(三)网络公关不违背诚信原则。政府是掌握国家行政权的公共 组织,这决定着政府的行为应该被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政府与公众之间能否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与诚信程度至关重要。2008 年“华南虎”照事件给当地政府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类似事件在全国并不鲜见。在网络 环境中。网络的强大搜索能力,大到国际信息,小到个人信息,几乎都可以一览无余。违背诚信原则的政府发言一旦被网民发现,在网络中传播,错误会被放大好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所以面对网络,诚信至上。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信任、协调的关系,要准确运用网络公关,广开言路,鼓励公众参与、监督、评估政府活动;重视网络公关的重要作用,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开展政府公关活动,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欢明、刘鹤鹤,从“钉子户”事件看政府危机公关,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 年 12 月。

2.车跃丽,论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江淮论坛,2002 年第 2 期。

3.潘敏艳,论有效政府公共关系及其实现途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年第 6 期。

4.李耀,试论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定位,湖南 社会科学,2003.1

5.贾宝林,网络公关:地方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新探索,理论导刊,2009.12。

第二篇:政府公共关系心得体会

政府公共关系学 心得体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政府公共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事业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政府公关主体自身认识不足;对公众有倾向性的选择造成政府公关的偏失;传播沟通渠道不畅等严重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当树立并强化公关意识;理顺公众关系,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注重公共关系传播,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同时,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要求政府组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加强政府公共关系,营造和谐的行政环境,拓宽公众政治参与的渠道,防范政府组织风险和危机,增强政府的感召力,提高政府协调社会矛盾的能力,巩固执政的基础。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

所谓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地方政府在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政府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向公众提供真诚的服务行动和有效的信息传播,达到政府与公众间的利益协调和信息共享,进而树立良好政府良好信誉与形象的一种管理活动。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该从多角度着手,强调发展、公平、公正和公民道德。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设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眼点,是新时期的时代最强音。而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定位中的八大目标:法治、透明、有限、责任、服务、公平、高效、廉洁,也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了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公共服务型的政府,从而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形成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政府与民众共同治理国家。政府公共关系的本质

公共关系所处理的是一个社会组织与它的公众之间的关系,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因此,公共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组织行为,政府也属于社会组织的范畴,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是套在政府脖子上的对公共权力进行自我约束和制约的“紧箍咒”,也是政府正确扮演角色,出色完成其职能,提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

政府公共关系的这一本质决定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处理好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对于各项政策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 本文来自论文资源库 http://lunwen.5151doc.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更好地在认知度、满意度、和谐度三个方面评价政府形象,促进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合理分配,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国家各方面事务行使着指导、管理、服务、协调、监督、保卫等职能。政府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必须运用各种传媒手段与公众进行相互交流,相互适应的社会沟通活动,以此争取公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

这就是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所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政府的职能转换,政府公关已成为政府沟通内外关系的强有力手段,成为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府公共关系职能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它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呢? 

第一,信息引导。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本质即有效达成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交流。第二,沟通协调。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是指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公众之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所进行的思想与信息的交流过程。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的职能作用,化解矛盾,减少对抗,消除内耗,加深理解,形成一个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沟通协调、民主管理的和谐关系状态。第三,形象塑造。一个具有良好形象与信誉的政府,它的内政外交政策不仅容易获得国内人民的信任与拥护,也容易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公共关系被人们称作“塑造形象的艺术”。政府形象的塑造与维护又必须借助于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如果没有公关理论的指导及相应的科学手段的运用,所谓形象只能停留在表层,很难得到提高和完善。因此,塑造和维护政府形象便成了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职能。第四,宣传教育。政府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就是传播,即把政府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意图广泛向社会宣传教育,使社会各个方面对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理解,以获得更大的支持。第五,咨询建议。这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将决策意图、打算和面临的困难告知公众,做到“政务公开”,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府公共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其中之一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为此,应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府公共关系。

(1)树立和强化公共关系意识。首先,各级公务员要转变观念,不断强化公共关系意识,要充分认识自身形象是政府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应以自己的行动来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本质。其次,加强公务员的素质教育,使公务员切实做到一切为社会公众服务,一切为经济建设服务,密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架起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

(2)合理设置公共关系机构。在政府机构中设置统一的政府公共关系机构,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执政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精简机构,强化政府公共关系职能。

(3)实行政务公开,加大传播力度。切实实行政务公开,取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实行政务公开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以保证政府信息来源的畅通;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设立政府公告栏;借助大众传媒,把政府的大政方针、计划方案等告知公众,并取得人们的支持,进而使公众的言行朝着有利于政府管理目标实现的方向转变。

(4)全方位地拓展民意沟通渠道。本文来自论文资源库 http://lunwen.5151doc.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政府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就需要对公众的意见有所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和措施。了解社情民意应把握好以下渠道:一是信访部门。二是建立领导部门和领导人深入基层、考察民情的机制,这样才会得到真实的信息,掌握可靠的民情。三是建立民意测验机制。四是积极开展公众建议征集活动。培养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提高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五是建立与社会团体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各种社会团体都联系着相当一部分群众,代表着一部分人的愿望和利益。由于这些社会组织的代表性和专业性,政府部门与其建立定期协商和沟通的制度,可以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和政策咨询的作用。

(5)构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危机管理的最佳途径是优化程序性决策从而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长治久安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公共治理结构的优化:治理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变为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各方有序参与的合作集体;治理规范由过去单纯的国家法令变为法令、道德和社会及公民的自主契约等并存;治理程序从仅仅考虑效率变为公平、民主和效率等并重;治理的手段由过去单纯强调法治变为重视法治、德治和社会公民自觉自愿的合作相互补充;治理的方向由过去单一的自上而下变为上下左右互动。

第三篇:《政府公共关系》读书笔记

《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

《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1)

此书由张克非所主编,他是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近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7年4月至2009年6月,兼任兰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2006年至2009年,负责主编兰州大学百年校史

现为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甘肃党史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校史研究会理事,《兰州通志》总纂。

学术研究侧重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西北区域史、社会文化和公共关系。全书共分为九章:1.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公共关系的形成、发展;2.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3.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4.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5.公共关系调查研究;6.公共关系策划与创意;7.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估;8.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9.公共关系机构与从业人员。

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现代文明包含着复杂化的关系和多元化的利益,在运用法律、道德和行政方式进行社会管理的同时,需要寻求其他的手段。于是,主要通过信息沟通来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关系的活动即公共关系工作便应运而生。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中突出了公众及其利益的重要性,确定了公众在一切组织中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使公众成为组织生存发展中最具决定性因素;现代的民主政治与社会平等,规定了组织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平等;而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为有效地协调公众关系提供了方法、手段和技术保证。

“公共关系”源于英语“PublicRelations”(缩写为PR)。也被译为“公众关系”。人们常说的“公共关系”,主要有四层意思: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公共关系状态),专门为协调这些关系而进行的活动与工作(公共关系活动),由此而形成的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公共关系意识),以这些关系及其沟通协调工作为对象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公共关系学科)。直到20世纪初,公共关系才实践的中形成较明确的内涵,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和工作而开始倾向成熟。

公共关系工作的特征有:(1)以组织的自我完善为前提;(2)以真实﹑真诚为原则;(3)以协调利益为基础;(4)以信息沟通为主要手段;(5)以创造和谐的组织环境为目的。

公共关系工作的功能有:(1)监测环境;(2)管理信息;(3)协调利益;(4)塑造形象;(5)营造组织文化。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根据组织的社会功能,组织的公共关系可分为:企业的公共关系,政府的公共关系和教科文卫等组织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就是公众。公众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具有某种共同利益,可以相互交流信息,相互产生影响的个人、群体或其他组织。他具有共同性、可变性和多样性。一个组织应积极主动地影响公众,进而改善组织的环境,那就要了解公众,服务公众,劝说公众和引导舆论。带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公众对象有:内部公众、顾客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社区公众。

公共关系工作具有相对统一的程序:调查研究、策划创意、方案实施和评估反馈是其中的四个关键步骤。其中,调查研究是前提,策划创意是关键,方案实施是重点,评估反馈是总结。

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总的来说有:搜集和管理信息,宣传引导,与公众交际和进行各种专题活动。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开放的心理,热忱的态度,执着的精

《公共关系学》读书笔记

神和创新的意识。应具有的道德修养是:必须恪守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职业道德。(我国于1991年全国省市公共关系组织第四次联席会议上通过《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四种能力:(1)分析、策划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交际、传播能力;(4)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

综上所述,结合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各种组织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应高度重视公共关系。任何一个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就必须综合分析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特别要妥善处理好与各种公众的关系。一个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形象,以取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但是一个组织不能舍本求末,仅仅去追求形象搞公共关系。也要从提高质量和服务为根本。一个组织既要重视组织利益,更要重视社会利益。一个组织的每个成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公共关系人员。作为现代人,应多注意个人和所在组织的形象。公共关系的视角是分析和解决组织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手段。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 政府公共关系

什么是政府公共关系

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构,包括行政、立法、司法以及代表国家管理的各级权利机构,它对国家各方面事务行使着指导、管理、监督、协调、保卫和服务等基本职能。

所谓政府公共关系,是指以政府作为行为主体,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与民众进行双向的信息沟通,以争取民众的支持、信任与合作,从而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各类活动。

在企业公关如火如荼的时候,政府公关也浮出水面。2001年12月27日,上海市优秀公关案例评选中,浦东新区政府与黄浦区建委两个公关项目双双获得上海市优秀公关金奖。据悉,政府公关项目获奖,在全国也是头一回。专家评论说,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奖本身。它表明,政府越来越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一个现代化的政府将是一个互动的政府,是一个注重民众参与沟通的政府。注重沟通与互动,将成为一个现代政府的重要标志。作为与公众沟通的强有力手段,公关正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众所周知,北京申奥成功,良好的公关功不可没。事实上,政府公关,不仅被当成政府从事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法,也被看成是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一个标尺。

[编辑]

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和任务

政府形象的好坏,特别是政府美誉度和可信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政府的接受、亲近和支持的程度,对各级政府基本职能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是政府公关活动乃至全部行政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是现代政府公共关系目标和任务。

[编辑]

政府公共关系的塑造

现代政府公共关系应该塑造怎样的政府形象呢?

1、全面发展的政府形象。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和政治文明同步发展和同步推进,是现代政府形象的主要特征。而在一些地方政府那里,抓物质文明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部署得当、措施有力;而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差距;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不是全面发展的政府形象,而是一个残缺不全、畸形发展的政府形象。

2、“形神兼备”的政府形象。

现代政府不仅要有华丽的外观,更要有良好的内在气质。

“形”主要是指能够直观地体现政府价值的外在的物质层面的形象要素。它既包括良好的基础设施,如良好的市容市貌、卫生的城乡环境、便捷的交通、齐全的公共设施等,又包括发达的物质建设成就,如合理的产业结构、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较高的发展成就、强劲的发展潜力等。

“神”是指能体现政府形象的精神层面要素,真正打动和吸引公众的内在气质。它包括:展现“廉洁政府”形象的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展现“法治政府”形象的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展现“服务政府”形象的快速高效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

这些要素不仅使政府形象更加富有神采,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是应予以高度重视并精心加以塑造的政府形象要素。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重“形”轻“神”,有“形”无“神”的现象,因而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同与支持。

3、“表里如一”的政府形象。

现代政府除了拥有华丽的外在形象以外,它还必须有与外表相一致的健康的躯体和强劲的活力。一方面,作为政府形象“器官”形态的各内部机构应能良性运行,另一方面,更要求作为政府形象“细胞”形态的政府组成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并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从而使得政府形象表里如

一、活力四射。

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一致性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有些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表面上,奉公廉洁、一本正经,但私下里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口头上依法行政、民主决策,但实际上官僚主义、独断专行。虽然这只是政府肌体上少数“细胞”地变异,但是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整体形象,降低[1][1][1][2][1]

了公众对地方政府形象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4、真实可信的政府形象。

政府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公关活动的客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其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应该真实可信。要克服某些地方政府在输出政府形象时,弄虚作假和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的现象。

首先是要克服“重外轻内”的现象。当前多数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向外部公众输出自己的形象,而忽视对内部公众的公关努力。错误地认为内部公众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理所当然,要不然,也可以通过非公关的如使用强制的行政手段来做到这一点。

其次是要克服“重优轻弱”的现象。现实中一些处于优势地位的公众,如上级领导、上级政府中要害部门的工作人员等,他们对地方政府的发展,对地方政府建设成就的评价,乃至对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政治前途等,都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优势公众成了地方政府公关的重点,如通过经常汇报工作、邀请来指导工作、私下交往等方式向他们输出政府形象。而其他处于弱势地位的公众,则经常地被排除在地方政府的视线之外。

第三是克服“有名无实”的现象。有些地方政府过于追求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而忽视或损害了政府形象的可信度。如,经济效益报盈不报亏、社会发展报喜不报忧等现象十分普遍。有名无实,久而久之,公众对政府形象的可信度必然降低。

[编辑]

政府公共关系的内容和途径

1、推行政务公开,实行协商对话。

政府作为社会组织,它拥有制定政策、颁布法令、强制执行等特殊权力。为了克服政府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和腐败现象,既需要政府自身的不断完善,又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推行政务公开,实行协商对话,是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的迫切要求。通过政务公开,协商对话,可以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可以使政府机构吸收和集中广大民众的智慧与力量,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避免和减少决策的失误,人民可以更多地了解政府工作的各种情况,理解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和水平,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认同、配合、服从和支持。

2、传播政府信息,倾听公众呼声。

首先是及时向社会大众传播政府机构的有关信息。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如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发布文件、张贴告示等,把政府重要的活动情况及本区发生的重大事件向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作传播。

其次是开辟政民之间的多种联系渠道,认真倾听公众呼声,虚心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借以了解公众对政府的印象,并以之作为施政参考。如建立“市长信箱”、“专线电话”、“首长接待日”等联系形式,以尽可能多地加强与公众联系。

第三是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一方面扩大对政府的宣传,另一方面加强“舆论监督”。

3、加强廉政建设,贯彻执政为民思想。

勤政廉政是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清除腐败现象和纠正不正之风是完善政府形象迫切要求。

首先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使廉政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其次要贯彻执政为民的思想,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意识。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特别领导干部素质,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益,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踏踏实实为民众解决实际问题,讲信誉、办实事,办好事,谋实利。

[1]

第五篇:政府公共关系教学大纲

政府公共关系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教师:翟年祥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政府公共关系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作用,掌握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学会用政府公关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树立政府形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避免官僚主义。

二、教学要求与方法

本课程时间为一个学期,共18周,每周二课时,计2学分。

教学采用课堂讨论与自学、课题研究、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以自学为主,课题研究为主。每个专题都确定一名主要发言人,要求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每次上课先由主发言人介绍自己研究的结果,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开展课堂讨论,最后由授课教师稍加归纳与总结。

对每个学生的要求:

1、除听课外,还必须认真参加课堂讨论,每人除担任一次发言人外,还必须积极参加其余的各次课堂讨论。

2、围绕着研讨的专题,认真阅读参考书目5部以上,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每部著作的读书笔记不少于1000字.3、每人选择一个专题作较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学术论文。论文不得少于5000字,最好在学校正式放假前交来,个别同学缓交要事先通知老师。

三、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

学生的成绩根据每人的课堂讨论、读书笔记和期末论文的总和来确定。总分为100分,课堂讨论、读书笔记各占20%,期末论文占60%。课堂讨论的成绩根据担任发言人时的准备情况及发言效果,以及其他讨论时发言情况确定。读书笔记和期末论文根据质量水平计分。考勤作为参考分,以负分计算,缺一次课总分2扣分,请假一次1扣分。

四、教学内容

由于同学们在本课阶段政府公共关系基本未学过,所以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体可分为如下专题:

1、政府公共关系概述

包括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点,政府公关的由来和发展,政府公关与权术、庸俗关系学、企业公关、行政管理等的区别,我国政府公关与西方政府公关的区 别,政府公关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政府公共关系形象

包括政府形象的意义、分类、构成要素、如何塑造等。

3、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包括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政府形象的塑造、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协调、政府政策的咨询建议等。

4、政府公共关系主体

主要包括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机构、政府外部公共关系机构、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等。

5、政府公共关系的对象

主要包括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政府外部公共关系、政府国际公共关系等。

6、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则

包括利益一致原则、真实性原则、公开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长期性原则等。

7、政府公共关系传播

包括政府公关运用新闻媒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政府公关传播的特点和原则、政府公共关系与新闻媒介等。

8、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包括调查研究、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效果等。

9、政府公共关系方法与技巧

(一):政府公共关系调查

包括政府公关调查的特点和作用、政府公关调查的常用形式、主要方法等。

10、政府公共关系方法与技巧

(二):对话

包括政府公关对话概述、主要形式、技术要求及注意问题等。

11、政府公共关系方法与技巧

(三):公告

包括政府公告的含义和特点、主要形式(新闻发布会、展览会、参观视察等)、运用等。

12、政府公共关系方法与技巧

(四):演讲与谈判

包括政府公关演讲的特点、作用、语言技巧等;政府公关谈判的特征、语言技巧等。

13、政府公共关系方法与技巧

(五):人际交往

包括人际交往在政府公关中的作用、政府公关中人际交往的原则、政府公关中人际交往的技巧等。

14、政府公共关系方法与技巧

(六):专题活动

包括展示型政府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庆典型政府公共关系专题活动、赞助型政府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宴请型政府公共关系专题活动、2

15、政府公共关系方法与技巧

(七):其他 包括会议组织及其注意事项,处理公关危机等。

16、政府公共关系常用文书

包括演讲辞、祝辞、致辞、新闻稿、展览解说词、公关调查报告等。

17、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构想

包括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和特征、中国特色政府公关的基本内容、构造途径等。

五、阅读和参考书目

1.黎祖交主编.政府公共关系,求实出版社,1989.2.蒋春堂主编.政府形象探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3.孔德元,张岩松,吕少平著.政府与公共关系,青岛出版社,1996.4.张观发,佳玉编著.政府公共关系概论,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1990.5.胡宁生主编.政府公共关系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6、赵伟鹏主编.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7.詹文都主编.政府公共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8.冯丙奇.政府公关操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郭惠民主编.国际公共关系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10.翟年祥,丁乐飞主编.公共关系,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第3版.11.唐钧.政府公共关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2.徐双敏主编.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3.(美)Scott M.Cutlip 等著,明安香译.公共关系教程,华夏出版社,2001.14.袁传荣,宋林飞.公共关系新论——组织形象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艾伦.森特等.公共关系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6.康庆强著.公共关系与组织形象塑造,学苑出版社,1996.17.唐跃进,向力力主编.行政公关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8.张龙祥主编.中国公共关系大百科全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19.【美】玛格莱特·苏丽文.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董关鹏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0.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第2版.21.魏娜,张璋主编.公关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廖为建.政府公共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23.彭步伟.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4.胡锐,奕德泉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实务,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25.陈跃春等主编.中国政府公共关系,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 26.唐钧.政府公共关系策略与实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7.赵宇峰.现代政府公共关系概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28.费爱华,李程烨主编.政府媒体公关,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29.翟向东主编.中国公共关系特色初探,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4

下载对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公共关系教学大纲

    政府公共关系教学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政府公共关系 课程号:0906030006 英文名称:The Public Relations of Government 学时:48 学分:3.0 适用专业:行政管理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

    公共关系论文

    日本丰田“召回门”与危机公关【摘要】危机像死亡和纳税一样不可分割,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张瑞敏说:“我怕每天的心情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危机时刻伴随......

    公共关系论文

    《公共关系学》考查观后感题目:观电影《战马》后感影片以一匹前额有着白色十字花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的视角展开,1914年,在德文郡小镇,男孩艾尔伯特目睹了幼驹乔伊的诞生。在集市......

    公共关系 论文

    论文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 公共危机; 危机治理 论文摘要: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对于危机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机构,政府公关人员素质低下,与......

    公共关系论文

    从3Q大战看腾讯危机公关 前不久,腾讯与360白热化的大战可谓是闹得满城风雨。整个互联网江湖因为腾讯与360两大宿敌间白热化的争斗而风生水起。从弹窗大战到“扣扣保镖”的软......

    公共关系论文

    从海尔企业文化谈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对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自从我国引进国外“企业文化”开始,不少企业家就对其进行研究与探索。企业文......

    公共关系论文

    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公共关系 詹姆斯论文编号:13042061) 【摘要】 随着企业品牌化战略推广,企业的品牌化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就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的品牌化管理与发展的同......

    公共关系论文

    危机管理,防患于未然 C10营销2 翁雨露 101318240 674018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处处充满危机,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危机意识,所以接下来我要讲述的就是企业如何树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