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5则范文

时间:2020-11-26 11:4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

第一篇: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 5 5 篇 【篇一】月 31 日,根据 xx 县驻村办通知,我带领扶贫工作队到 xx 县 xx 村协助村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督导和服务保障工作,没想到第一天,就吃了“闭门羹”。

当日,接到 xx 派出所通报,xx 村罗某某为返乡人员,要求紧急核查。我与村干部急忙赶到罗某某家,谁料我们一进院子,原本开着的房门,“啪”的一声就关上了。我们敲了半天门,也不见任何动静,于是向屋里喊道:“罗哥,刚才我们看到您了,请把门打开一下,我们有事找您!”“我现在没空,你们不用找我。”一句话就把我们回绝了。

我们接着解释道:“根据上面要求,我们就是来给你测一下体温,了解一点情况,请您开门。”“你们不用骗我了,我知道你们是来抓我去隔离的,你们不用找我,我不开门。”罗某某情绪激动。

人都见不到,怎么核查?“他有什么亲戚在村里吗?”我问村干部了解情况,得知罗某某的弟弟在本地做泥工,因为疫情一直闲在家里。于是,我们一行找到其弟罗某德,开门见山,向他宣讲清新冠肺炎的传播特性。其弟的工作很快做通。于是罗某德主动找哥哥谈开了,最后罗某某答应配合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工作。

通过调查了解,罗某某于 12 月底返回村里,因为在电视新闻和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所以回来以后,一直呆在家里,不敢出门。通过检测,目前体温测量正常。但根据有关要求,还是要进行 14 天的自我隔离。于是我们在其家院子设置了警戒线,完善了居家隔离有关手续,安排村卫生室每天上门例行测量体温,每两天上门送生活必需品,直至隔离解除。

接下来,又碰到一件棘手的事情,一位村民的父亲在外地病故,村民想把遗体拉回村里按当地风俗安葬。我们急忙上门做工作,想让村民把其父亲遗体就地火化。没想到,刚说明来意,就被村民及其家人“请了出去”。经反复合计,我们找到该村民的亲属,向他们反复说明厉害,解释政策规定。经大家合力做工作,该村民最终答应将其父遗体就地火化,成功避免了聚集性行为发生。

自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我带着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在村里的交通主干道设卡量体温,检查外来人员车辆;监督红白理事会控制红白喜事人数和时

间,并上门发放口罩,做好防范;对满隔离期限的,送达解除隔离通知书,为外出务工人员开据身体健康证明,保证返工复工顺利;继续教育村民不松懈不解禁,引导村民不聚餐,不串门,少外出,及时通过村村响传达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各种通知指示等。通过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合力抗疫,该村至今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病例。

【篇二】

作为 xx 镇 xx 村的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我把“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确保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在新冠肺炎的防控中,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扛起责任与担当,做群防群治的守护者,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全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大年初二的下午,我们组织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利用“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平台,召开了视频会议,成立了抗疫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号召广大在家党员、组长成为抗击疫情志愿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清疫情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紧迫性,高传染性,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在宣传工作上,利用村村响广播,每天从早上 8 点到晚上 6 点不停歇滚动播报疫情状况、提醒村民做到不聚集、不串门、不扎堆,少外出、戴口罩、勤消毒等事项。在红白喜事上,做到一切从简,不摆酒席。在村民微信群转发上级各项应对疫情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传谣、不信谣,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确保了群众情绪稳定,拥护、支持和践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行动上严防死守,严阵以待。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制度。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分组排查,逐户筛查,在重要路口设岗,对临时进村人员,一律劝返。对湖北回来的人员或与湖北回来人员有接触史的人员,一律居家观察 14 天。我和志愿者们一起,每天早晚二次帮他们测量体温,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并帮忙购买生活必需品。

经过全面排查,全村共有 8 人为“两史”人员。其中 4 人住在村外,每天专人负责电话联系,报告体温。另外 4 人住在村里,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到目前已过观察期,均身体健康。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村实现了 0 发热病例,0 疑似病例,0 确诊病例的好成绩。

坚持发展和防疫并重,打好脱贫攻坚战 春节过后正是复工复产、春耕备产的关键时期。为了化解近段因抗击新冠肺炎造成的影响,促使扶贫车间正常开工,劳动力正常就业,农民正常春耕生产等,我们采取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的方法,积极引导村民及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帮助村里的种养合作社在网上发布需求信息;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市人社局推出的 3 场线上招聘活动,以及周边村扶贫车间的招工需求,帮助村民及贫困户找到工作,实现就业。到目前为止,已帮助到 39 位贫困劳动力在邵东境内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因地制宜加大发展产业力度,充分发挥种养合作社作用,坚持种养并重,在原有柚子、莲藕、养羊产业基础上,加大种养规模和品种,今年计划增加油茶、养牛产业,促进合作社种养产业的多样性,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加大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继续实施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激励贫困户内心动力,帮助他们增产增收,巩固脱贫成效。加大招商引资,动员本村人员回村办厂,落实李恩阔投资 2000 万元环保砖厂的征地选址工作,促成投资落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村级阵地硬件设施完善,道路硬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原来的老村部面积过于狭小,无法满足支部“五化”建设要求,且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性,无法加宽加高,今年我村计划积极向组织部申请新建村部的指标,建好文化广场 1000平方米,定址于火荷线槐子山。规划硬化二条通村公路 1500 米,争取宜春堂通组马路硬化 300 米。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脚踏实地图发展。我相信,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篇三】

不知不觉,接替 xx 县 xx 村驻村帮扶工作已经一年多。一年多中,我和我的队友们一方面将党的温暖送给贫困山村的人民,另一方面也时刻在接受教育。山

村的人民群众真诚、质朴,基层的党员干部务实、奉献。这里,分享几个亲历亲闻的小故事。

守望相助邻里亲 疾病和天灾是不少村民返贫的重要原因。xx 村 22 组村民 xx,28 岁,大学毕业后在外务工,82 岁的爷爷卧病在床,由妈妈在家照顾,爸爸常年在外面的工地上做小工。依靠党的扶贫政策和一家人的努力,xx 一家 2018 年基本脱贫,还盖上了红砖楼房。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2019 年 3 月 1 日晚上 9 点,xx 不幸发生意外。从家里还没修好栏杆的 2 楼摔下来,后脑勺撞到一楼水泥地板,当场昏迷,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开颅手术,不到一天,就花了 4 万多元钱,后续医疗费用至少需要近30 万元。本来修了房子后,家里没有积蓄,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收入卑微的爸妈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

这一来,xx 一家极可能又要重新成为贫困户,而眼下最要紧的,是怎么帮助xx 抓紧治疗,度过眼前的难关。

一系列扶助 xx 的行动全面展开。通过水滴筹募得了善款 5 万多元。全村还组织了捐款,本来并不富裕的村民纷纷响应,大家你 200 他 300,很快就捐得 5000元。

守望相助,是中国邻里之间的传统美德。这一次,我切身感受到了。

危机时刻挺身而出 2019 年 5 月 11 日,由于连续下雨,引发了 xx 村 8 组 xx 屋前 50 米长组道路基塌方。不仅车辆无法通行,而且电线杆倾倒,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最致命的是,塌方导致 60 米长的水渠全部损毁,当时正是春耕用水时节,下游的 350 亩水田无法灌溉耕作。

险情就是命令,险情面前全村干部群众个个披挂上阵,抢险救灾。

我们一方面立即将这一险情上报镇党委政府,向县国土局、电力局请求紧急支援,第二天就抢修好了电杆;一方面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损毁的道路和水渠,恢复水渠路基需要资金 10 余万元,大家不等不靠,先干起来再说。村干部,还有许多村民自发的投身泥泞中,清淤泥,砌保坎,灌砂浆,不到一个星期就恢复了道路和水渠的正常使用,使春耕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去年六月,xx 的降雨量达到历史新高,6 月 22 日深夜 11 点多钟,书记曾凯平,村长刘爱良接到黄色预警后,立即从床上爬起来,冒着倾盆大雨赶赴马栏水库,看到水位上涨超过安全水位后,年近六旬的村长二话不说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用力将泄洪闸打开,由于及时泄洪,村民财产没有任何损失,村长当夜却病倒了,高烧不起,但第二天吊完水他又站到了工作岗位上。

在危机险重时刻,这些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就这样,成为了稳定一方的“定海神针”。

大山深处有大爱 今年 2 月 17 日上午,xx 县 xx 镇 xx 村全新种养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前,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忙着采摘和装车,直看到装了 7 吨多重价值 2 万多元各种各样鲜蔬菜的大货车驶出村口运往湖北,村民们纷纷将大拇指伸向捐赠这些蔬菜的主人xx,xx 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0 年,刚满 20 岁的 xx 从部队退伍,从帮别人打工做起,到后来自营制作铝合金门窗,也慢慢有了一些积累,就一直盘算着回到村里发展,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两年前,他得知村里派来了市委办公室的扶贫工作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就主动找工作队和村“两委”联系,提出回村创办种养合作社。

两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xx 多方筹措资金 100 多万元,流转土地 300 亩,种植无公害蔬菜 200 亩,修筑鱼塘 100 亩,兴建蔬菜大棚 58个。现在,有 2 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加入合作社,毎户每年可分红 3000 多元。合作社共给付群众土地租金 9 万余元,解决了 20 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共发放工资 30 多万元,为贫困户就业持续增收创造了有力条件。不仅如此,xx平时也乐于助人,近年来先后多次为村里的一些特困户捐助了 1 万多元。

疫情发生后,他和 xx 县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的同仁们一起发起了义捐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援湖北,践行了一个退伍战士和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赤子“初心”。月 28 日,我们在党员微信群发出倡议,全体党员自愿献上爱心捐款,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倡议发出后,村“两委”党员率先带头,全村党员群起响应。老党员、贫困党员以及在外务工、创业的党员一个也没落下,一些普通群众知道捐款消息后也踊跃参与。退休回乡的老党员 xx,捐出了 500 元,在外创

业的党员罗征林得知消息后,立即捐款 2000 元。短短两天时间里,全村共收到捐款近万元。

【篇四】

春光千般好,万物一时新。三月的大地,蝶飞燕舞,山水含笑。最美的季节唤起了最美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祖国的花朵蓬勃盛开,孩子们都能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爱无边际,教育扶贫就是一个大爱的平台,让我领悟到了更多教育的意义。根据学校的安排和具体分配,xx 镇 xx 村的 xx 一家成为我的帮扶对象,小丽是一个才九岁的可爱女孩。记得第一次去她家,是去年的夏天,在一片绿荫掩映下,远远听到狗吠声和鸡叫声,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一路星星点点。村委会旁边的一座低矮的两间房就是小丽的家,墙体已经斑驳老旧,左侧是一个简易猪圈,旁边堆着整齐的柴草。一个活泼泼的小女孩从家里奔出来,身上沾了一些草屑,看样子是在准备喂猪。她虽怯怯的,但很有礼貌的把我们请进了屋。后来我又去了几次,就慢慢熟悉了。

小丽和她妹妹都在上学,父母在外打工,父亲前几年得了尘肺,还坚持在外辛苦工作,爷爷有多年的精神病,虽已被隔离,但还常常麻烦家人,她们只有与奶奶相依为伴。奶奶告诉我,她最歉疚的就是对两个孙女的照顾和教育,两姐妹从小就懂事,一有空就跟着做农活,做家务。据说有一天下午,小丽独自一人打猪草,脚一滑摔到了坎下,回家后她硬是一声不吭,身上的伤什么时候好的只有时间知道,要不是妹妹欣雨有一次赌气告诉了奶奶,奶奶还不知道孩子暗地里吃了这么些苦头。看着老人哽咽泪下,我知道生活的艰辛远不止于此,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心随之悠悠下沉,感受到身上背负责任的沉重。我决心努力引导两个小女孩,让她们越来越优秀,以此分担老人的忧愁。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除了做好各种政策宣传和登记工作、解答老人的疑惑外,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辅导小丽的作业,并常常鼓励她要相信自己,相信奇迹皆可创造。有一次我推门进房间,立即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房间很小,墙面贴满了旧报纸,昏暗的光线下两个小女孩跪趴在床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报纸。这种虔诚的姿态让我驻足而立,这不正是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吗!于是每次去,我就把自己的书

带去送给她们,经常和她们一起沐浴在阳光下,听着鸟鸣,畅游书海,谈谈想法,感受时光潺潺向昏黑。

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多,我们的感情也在慢慢加深,猪圈旁,大树下,菜园里,山坡上,处处都留下了我们的欢乐的笑声。有时候时间充裕,我和两姐妹一起去捡柴,路上给她们讲解一些成语和古诗词,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还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两个孩子每次都听的十分入神。她们也会和我分享学校里的的故事,欣雨教我和小丽唱她新学的歌,歌声荡漾中,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充分的信任,洋溢的希望,让我和两姐妹如亲人一般,前行的路上洒满阳光,暖彻心扉,我想,那就是缓缓流淌的爱吧!

上次去小丽家,她的成绩又进步了不少,她说下一步的目标是竞选语文课代表。我告诉她,王勃有句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是说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唯有靠自己才能改变眼前的生活。你要相信,墙角的花也能开出绚烂的花朵。小丽听后,坚定的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老师,传播知识,传递真情。我一下子被感动了,静听花开就是这种感觉吧!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先要导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志存高远,孜孜以求,不卑不亢,这才是能承担祖国复兴大业的优良少年。

扶贫路上与爱同行,我收获了更多的人间真情,看到了教育的多种可能性。回首那条林荫小路,扬花簌簌落下,我仿佛看到了花骨朵正在汲取精华,含苞待放,霎时间快乐溢满心间,早已忘却了疲惫。

【篇五】

生活中处处充满爱,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当然,爱心需要传递,传递的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过程的享受。

我是 xx 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我和学校的 8 名校委会成员分别都被安排了结对帮扶贫困户的任务。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心中很忐忑,因为平时教学工作很忙碌,我既是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又要负责学校办公室工作。扶贫任务对于我来说非常艰巨,但我还是接受了学校的安排,因为我心里始终记着一句话,“想都是问题,而做才是答案”。

和学校的其他同事一样,拿着资料袋,开始了我的扶贫之路。在第一次去我的扶贫户方翠芝家之前,我了解到她们家致贫主要原因是“交通条件落后”,丈夫去年已经去世了,两个孙子还在读书,现在就剩下儿媳在家照顾年迈多病的她,一家五口人就靠儿子外出打工支撑生活。

我就在心里想:像这种家庭,能不能通过短期的努力按时脱贫?还有,一旦和他们建立起帮扶关系,以后他们会不会经常找我办事,给我增加压力或负担呢?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村书记骑着摩托车带我来到方翠芝家。此时儿媳正在洗衣服,我看见她皲裂通红的双手,心中油然而生起同情。

我先做了自我介绍,说我是学校的老师,今后就是他们家的帮扶干部。她非常热情,说国家的政策就是好,他们在去年也领到了国家相关的政策补助,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随后通过交谈我确定了今后的帮扶目标,她表示非常感谢。阿姨说:“虽然我也在生病,但是又不是病到下不来床,家里的家务活我还是能凑活干的,怎么都不会给国家拖后腿。”从方翠芝家出来,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这样的家庭,真的是需要我的帮助呀。比起他们家这么困难,自己苦点累点又算什么呢?想到这里我的心中不由得轻松了许多,更坚定了自己今后帮扶的信心。

随后,村书记载着我离开,可没想到的是由于她家在坡上,路途又泥泞不堪,我被摔下了车,当时我已经晕趴在了地上,手和腿血流不止,吓得村书记连忙把我扶起来送往医院。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要拍片,清洗伤口,打针,住院。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扶贫户方翠芝知道我受伤后不仅给我打了电话,还亲自赶往医院看望我,她流着泪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再三表示抱歉,此时我感动不已,眼里满含着泪水,并在心里决定等我好了以后还要去。

在这短短半年多的扶贫路上,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让我们去了解他们生活的困苦,帮他们度过难关;除此之外,还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绝好机会,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第二篇: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四篇

本文仅供参考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篇一】

1月31日,根据xx县驻村办通知,我带领扶贫工作队到xx县xx村协助村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督导和服务保障工作,没想到第一天,就吃了“闭门羹”。

当日,接到xx派出所通报,xx村罗某某为返乡人员,要求紧急核查。我与村干部急忙赶到罗某某家,谁料我们一进院子,原本开着的房门,“啪”的一声就关上了。我们敲了半天门,也不见任何动静,于是向屋里喊道:“罗哥,刚才我们看到您了,请把门打开一下,我们有事找您!”“我现在没空,你们不用找我。”一句话就把我们回绝了。

我们接着解释道:“根据上面要求,我们就是来给你测一下体温,了解一点情况,请您开门。”“你们不用骗我了,我知道你们是来抓我去隔离的,你们不用找我,我不开门。”罗某某情绪激动。

人都见不到,怎么核查?“他有什么亲戚在村里吗?”我问村干部了解情况,得知罗某某的弟弟在本地做泥工,因为疫情一直闲在家里。于是,我们一行找到其弟罗某德,开门见山,向他宣讲清新冠肺炎的传播特性。其弟的工作很快做通。于是罗某德主动找哥哥谈开了,最后罗某某答应配合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工作。

通过调查了解,罗某某于12月底返回村里,因为在电视新闻和网络上看到很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所以回来以后,一直呆在家里,不敢出门。通过检测,目前体温测量正常。但根据有关要求,还是要进行14天的自我隔离。于是我们在其家院子设置了警戒线,完善了居家隔离有关手续,安排村卫生室每天上门例行测量体温,每两天上门送生活必需品,直至隔离解除。

接下来,又碰到一件棘手的事情,一位村民的父亲在外地病故,村民想把遗体拉回村里按当地风俗安葬。我们急忙上门做工作,想让村民把其父亲遗体就地火化。没想到,刚说明来意,就被村民及其家人“请了出去”。经反复合计,我们找到该村民的亲属,向他们反复说明厉害,解释政策规定。经大家合力做工作,该村民最终答应将其父遗体就地火化,成功避免了聚集性行为发生。

自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我带着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在村里的交通主干道设卡量体温,检查外来人员车辆;监督红白理事会控制红白喜事人数和时间,并上门发放口罩,做好防范;对满隔离期限的,送达解除隔离通知书,为外出务工人员开据身体健康证明,保证返工复工顺利;继续教育村民不松懈不解禁,引导村民不聚餐,不串门,少外出,及时通过村村响传达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各种通知指示等。通过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合力抗疫,该村至今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病例。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篇二】

作为xx镇xx村的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我把“守好自己的门,看好自己的人,确保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在新冠肺炎的防控中,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扛起责任与担当,做群防群治的守护者,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全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大年初二的下午,我们组织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利用“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平台,召开了视频会议,成立了抗疫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号召广大在家党员、组长成为抗击疫情志愿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清疫情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紧迫性,高传染性,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在宣传工作上,利用村村响广播,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不停歇滚动播报疫情状况、提醒村民做到不聚集、不串门、不扎堆,少外出、戴口罩、勤消毒等事项。在红白喜事上,做到一切从简,不摆酒席。在村民微信群转发上级各项应对疫情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传谣、不信谣,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确保了群众情绪稳定,拥护、支持和践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行动上严防死守,严阵以待。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制度。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分组排查,逐户筛查,在重要路口设岗,对临时进村人员,一律劝返。对湖北回来的人员或与湖北回来人员有接触史的人员,一律居家观察14天。我和志愿者们一起,每天早晚二次帮他们测量体温,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并帮忙购买生活必需品。

经过全面排查,全村共有8人为“两史”人员。其中4人住在村外,每天专人负责电话联系,报告体温。另外4人住在村里,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到目前已过观察期,均身体健康。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村实现了0发热病例,0疑似病例,0确诊病例的好成绩。

坚持发展和防疫并重,打好脱贫攻坚战

春节过后正是复工复产、春耕备产的关键时期。为了化解近段因抗击新冠肺炎造成的影响,促使扶贫车间正常开工,劳动力正常就业,农民正常春耕生产等,我们采取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的方法,积极引导村民及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帮助村里的种养合作社在网上发布需求信息;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市人社局推出的3场线上招聘活动,以及周边村扶贫车间的招工需求,帮助村民及贫困户找到工作,实现就业。到目前为止,已帮助到39位贫困劳动力在邵东境内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因地制宜加大发展产业力度,充分发挥种养合作社作用,坚持种养并重,在原有柚子、莲藕、养羊产业基础上,加大种养规模和品种,今年计划增加油茶、养牛产业,促进合作社种养产业的多样性,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加大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继续实施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激励贫困户内心动力,帮助他们增产增收,巩固脱贫成效。加大招商引资,动员本村人员回村办厂,落实李恩阔投资2000万元环保砖厂的征地选址工作,促成投资落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村级阵地硬件设施完善,道路硬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原来的老村部面积过于狭小,无法满足支部“五化”建设要求,且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性,无法加宽加高,今年我村计划积极向组织部申请新建村部的指标,建好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定址于火荷线槐子山。规划硬化二条通村公路1500米,争取宜春堂通组马路硬化300米。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脚踏实地图发展。我相信,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篇三】

不知不觉,接替xx县xx村驻村帮扶工作已经一年多。一年多中,我和我的队友们一方面将党的温暖送给贫困山村的人民,另一方面也时刻在接受教育。山村的人民群众真诚、质朴,基层的党员干部务实、奉献。这里,分享几个亲历亲闻的小故事。

守望相助邻里亲

疾病和天灾是不少村民返贫的重要原因。xx村22组村民xx,28岁,大学毕业后在外务工,82岁的爷爷卧病在床,由妈妈在家照顾,爸爸常年在外面的工地上做小工。依靠党的扶贫政策和一家人的努力,xx一家2018年基本脱贫,还盖上了红砖楼房。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2019年3月1日晚上9点,xx不幸发生意外。从家里还没修好栏杆的2楼摔下来,后脑勺撞到一楼水泥地板,当场昏迷,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开颅手术,不到一天,就花了4万多元钱,后续医疗费用至少需要近30万元。本来修了房子后,家里没有积蓄,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收入卑微的爸妈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

这一来,xx一家极可能又要重新成为贫困户,而眼下最要紧的,是怎么帮助xx抓紧治疗,度过眼前的难关。

一系列扶助xx的行动全面展开。通过水滴筹募得了善款5万多元。全村还组织了捐款,本来并不富裕的村民纷纷响应,大家你200他300,很快就捐得5000元。

守望相助,是中国邻里之间的传统美德。这一次,我切身感受到了。

危机时刻挺身而出

2019年5月11日,由于连续下雨,引发了xx村8组xx屋前50米长组道路基塌方。不仅车辆无法通行,而且电线杆倾倒,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最致命的是,塌方导致60米长的水渠全部损毁,当时正是春耕用水时节,下游的350亩水田无法灌溉耕作。

险情就是命令,险情面前全村干部群众个个披挂上阵,抢险救灾。

我们一方面立即将这一险情上报镇党委政府,向县国土局、电力局请求紧急支援,第二天就抢修好了电杆;一方面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损毁的道路和水渠,恢复水渠路基需要资金10余万元,大家不等不靠,先干起来再说。村干部,还有许多村民自发的投身泥泞中,清淤泥,砌保坎,灌砂浆,不到一个星期就恢复了道路和水渠的正常使用,使春耕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去年六月,xx的降雨量达到历史新高,6月22日深夜11点多钟,书记曾凯平,村长刘爱良接到黄色预警后,立即从床上爬起来,冒着倾盆大雨赶赴马栏水库,看到水位上涨超过安全水位后,年近六旬的村长二话不说跳进齐腰深的洪水中,用力将泄洪闸打开,由于及时泄洪,村民财产没有任何损失,村长当夜却病倒了,高烧不起,但第二天吊完水他又站到了工作岗位上。

在危机险重时刻,这些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就这样,成为了稳定一方的“定海神针”。

大山深处有大爱

今年2月17日上午,xx县xx镇xx村全新种养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前,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忙着采摘和装车,直看到装了7吨多重价值2万多元各种各样鲜蔬菜的大货车驶出村口运往湖北,村民们纷纷将大拇指伸向捐赠这些蔬菜的主人xx,xx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0年,刚满20岁的xx从部队退伍,从帮别人打工做起,到后来自营制作铝合金门窗,也慢慢有了一些积累,就一直盘算着回到村里发展,能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两年前,他得知村里派来了市委办公室的扶贫工作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就主动找工作队和村“两委”联系,提出回村创办种养合作社。

两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xx多方筹措资金100多万元,流转土地300亩,种植无公害蔬菜200亩,修筑鱼塘100亩,兴建蔬菜大棚58个。现在,有2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加入合作社,毎户每年可分红3000多元。合作社共给付群众土地租金9万余元,解决了2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共发放工资30多万元,为贫困户就业持续增收创造了有力条件。不仅如此,xx平时也乐于助人,近年来先后多次为村里的一些特困户捐助了1万多元。

疫情发生后,他和xx县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的同仁们一起发起了义捐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援湖北,践行了一个退伍战士和一个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赤子“初心”。

2月28日,我们在党员微信群发出倡议,全体党员自愿献上爱心捐款,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倡议发出后,村“两委”党员率先带头,全村党员群起响应。老党员、贫困党员以及在外务工、创业的党员一个也没落下,一些普通群众知道捐款消息后也踊跃参与。退休回乡的老党员xx,捐出了500元,在外创业的党员罗征林得知消息后,立即捐款2000元。短短两天时间里,全村共收到捐款近万元。

我的扶贫故事和感悟【篇四】

春光千般好,万物一时新。三月的大地,蝶飞燕舞,山水含笑。最美的季节唤起了最美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祖国的花朵蓬勃盛开,孩子们都能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爱无边际,教育扶贫就是一个大爱的平台,让我领悟到了更多教育的意义。根据学校的安排和具体分配,xx镇xx村的xx一家成为我的帮扶对象,小丽是一个才九岁的可爱女孩。记得第一次去她家,是去年的夏天,在一片绿荫掩映下,远远听到狗吠声和鸡叫声,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一路星星点点。村委会旁边的一座低矮的两间房就是小丽的家,墙体已经斑驳老旧,左侧是一个简易猪圈,旁边堆着整齐的柴草。一个活泼泼的小女孩从家里奔出来,身上沾了一些草屑,看样子是在准备喂猪。她虽怯怯的,但很有礼貌的把我们请进了屋。后来我又去了几次,就慢慢熟悉了。

小丽和她妹妹都在上学,父母在外打工,父亲前几年得了尘肺,还坚持在外辛苦工作,爷爷有多年的精神病,虽已被隔离,但还常常麻烦家人,她们只有与奶奶相依为伴。奶奶告诉我,她最歉疚的就是对两个孙女的照顾和教育,两姐妹从小就懂事,一有空就跟着做农活,做家务。据说有一天下午,小丽独自一人打猪草,脚一滑摔到了坎下,回家后她硬是一声不吭,身上的伤什么时候好的只有时间知道,要不是妹妹欣雨有一次赌气告诉了奶奶,奶奶还不知道孩子暗地里吃了这么些苦头。看着老人哽咽泪下,我知道生活的艰辛远不止于此,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心随之悠悠下沉,感受到身上背负责任的沉重。我决心努力引导两个小女孩,让她们越来越优秀,以此分担老人的忧愁。

在接下来的走访中,除了做好各种政策宣传和登记工作、解答老人的疑惑外,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辅导小丽的作业,并常常鼓励她要相信自己,相信奇迹皆可创造。有一次我推门进房间,立即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房间很小,墙面贴满了旧报纸,昏暗的光线下两个小女孩跪趴在床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报纸。这种虔诚的姿态让我驻足而立,这不正是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吗!于是每次去,我就把自己的书带去送给她们,经常和她们一起沐浴在阳光下,听着鸟鸣,畅游书海,谈谈想法,感受时光潺潺向昏黑。

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多,我们的感情也在慢慢加深,猪圈旁,大树下,菜园里,山坡上,处处都留下了我们的欢乐的笑声。有时候时间充裕,我和两姐妹一起去捡柴,路上给她们讲解一些成语和古诗词,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还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两个孩子每次都听的十分入神。她们也会和我分享学校里的的故事,欣雨教我和小丽唱她新学的歌,歌声荡漾中,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充分的信任,洋溢的希望,让我和两姐妹如亲人一般,前行的路上洒满阳光,暖彻心扉,我想,那就是缓缓流淌的爱吧!

上次去小丽家,她的成绩又进步了不少,她说下一步的目标是竞选语文课代表。我告诉她,王勃有句名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是说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唯有靠自己才能改变眼前的生活。你要相信,墙角的花也能开出绚烂的花朵。小丽听后,坚定的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老师,传播知识,传递真情。我一下子被感动了,静听花开就是这种感觉吧!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先要导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志存高远,孜孜以求,不卑不亢,这才是能承担祖国复兴大业的优良少年。

扶贫路上与爱同行,我收获了更多的人间真情,看到了教育的多种可能性。回首那条林荫小路,扬花簌簌落下,我仿佛看到了花骨朵正在汲取精华,含苞待放,霎时间快乐溢满心间,早已忘却了疲惫。

第三篇: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庄严承诺正在逐渐兑现。

-------《十九大报告》 大魏营村位于卢医镇北部,北与卢医镇何营村接壤,南与卢医街村毗邻,西连卢医镇郭岗村,东与河东、张沟两村交界。群众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村主导产业是养殖和林果;林果种植规模800亩左右,发展前景广阔;村集体收入来源是种植、养殖、光伏、企业,年均10万元。2015年,硬化了村内和出村道路,村内通客运班车或距停靠点0公里(要求两公里以内);群众全部吃上自来水,水质达标;户户通电;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村内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2名;宽带通达。

2017年11月,我受镇平县城市管理局局党委指派,来到卢医镇大魏营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帮扶工作。

扶贫初始,我一片茫然,贫困户、精准扶贫、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扶贫手册、明白卡等等一系列的概念跟我所熟悉的城市管理工作相去甚远。为了尽快的熟悉扶贫业务,准确把握目前大魏营村扶贫工作现状,我认真的整理扶贫资料,仔细的向村干部和帮扶小组组长咨询自己对扶贫工作的疑难问题。我,用脚步丈量着大魏营村的每一寸土地,在所帮扶对象的家中田头,度过多少日子。经过深入的了解,我了解到大魏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335人,2016年脱贫5户、18人,2017年脱贫19户、87人,目前还有未脱贫户99户、230人,其中低保贫困户55户134人,五保贫困户21户、24人,一般贫困户23户72人;按致贫原因分类,最多的是因病致贫,有63户,占户比63.64%;第二因缺劳力,有21户,占户比21.21%;第三是因残致贫,有7户,占户比7.07%。2018年预脱贫62户183人,未脱贫37户47人,由原来的贫困发生率6.9%降为1.41%;在自己的走访过程中,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对于这样一个交通相对便利,部分群众生活相对较好的大环境下,仍然会有贫困户的出现呢?经过自己对自己所包贫困户的研究,我发现,缺劳动力和因病致贫问题就凸显了出来。找出问题症结,找准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工作思路,也制定了脱贫规划。

60岁的吴学峰和62岁的魏新兰夫妇是我所包的一户,经了解,其实在前几年,他们家的经济水平是很好的,那个时候,儿子儿媳在外面办有工厂,两位老人膝下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孙女,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经营不善,儿子的工厂倒闭了,儿媳也为此离了婚,没办法,儿子离家去外地打工还钱,老两口拉扯着自己的孙女,2015年,吴学峰又患上了腿骨头坏死,一家人生活顿时拮据起来,原本在2016年脱贫的他们,于2017年9月返贫。了解到这个情况,我一方面在村里为他们争取了低保,享受到B类低保每月150元的补助,另一方面我给他们讲授健康扶贫“六道防线”政策;在村里的帮助下,帮助他们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分红年三千元,用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针对其孙女吴沐莹为学前儿童,又帮助其领到每年600元的生活补助。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使现在的吴学峰夫妇,脸上有爽朗的笑,走路有挺直的背,不愁吃穿,每天都期待着美好的明天。看到他们的生活和精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61岁的张新举有一个82岁高龄的母亲高东芝,母子二人年事已高,没有足够的体力进行日常的农活,不幸的是2016年张新举又因车祸导致脑补受挫,日常生活更受打击。我和村委帮助张新举成功申请了五万元小额扶贫贷款,由县想念食品产业带动每年获利3000元;我给他们讲授健康扶贫“六道防线”政策,帮助建立“慢性病”免费用药保障卡。在近半年的帮扶中,我看到了张新举一家的艰辛,也为深知自己担子的沉重。

魏玉平是一个56岁的中年妇女,本来这个岁数的她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但很不幸的是,她患上了子宫内膜癌,导致这个家庭因病致贫,针对这种贫困家庭的特殊情况,我先我给她讲授健康扶贫“六道防线”政策;我和村委帮助张新举成功申请了五元小额扶贫贷款,由县想念食品产业带动每年获利3000元。虽然对于魏玉平而言,这点补助可能杯水车薪,但她跟我说,虽然日子还是很贫苦,但能够感受到政府的阳光,她的心地还是暖的。

张建斌家属于另外一种情况。他瘦弱矮小,患有高血压,妻子在县城早餐店帮忙,一年的收入微薄,还有一个小儿子正在上初中,常年治病、用药使这个家庭几乎一贫如洗。他在我和村委的帮助下下,功申请了五元小额扶贫贷款,由县想念食品产业带动每年获利3000元。张建斌有一个懂事的儿子张铮,今年读初中二年级,但是由于家庭贫困原因,孩子性格自卑内向,每次去走访,除了跟张洪良讲解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政策之外,我还利用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跟张铮倾心交谈,经过多次心理疏导后张铮渐渐的走出心理阴霾,恢复了同龄孩子一般的活泼可爱。由于孩子跟我很亲近,张建斌一见到我就拉着我说:“伙计,张铮可听你话啦,你认他当干儿子吧?”一句玩笑话足以慰藉扶贫路上我那颗奔波劳碌的心。

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扶贫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次次走访,一次次交谈,我试着了解贫困户的经历从而寻找致贫原因;走进他们的生活,考虑着他们的需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找到适合的帮扶措施;向他们讲解健康扶贫“六道防线”政策和“慢性病”免费用药政策,告诉他们特殊病症的办理条件及流程;广泛宣传雨露计划、贫困生助学等教育扶贫政策;核算清楚并及时发放各种种养殖国家补贴等等。通过深入了解、真诚沟通和善意帮助,贫困户的精神越来越焕发,脱贫的信心越来越坚定。他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对我说:“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总书记好!感谢帮扶责任人给我们带来好的国家政策,带领我们早日脱贫!”一次又一次我被他们真挚而热烈的眼神所打动。贫困户脱贫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代表着一种新生的力量,这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我的灵魂,纵使前进的路上荆棘遍布,我也会勇往直前,我和贫困户一起脱贫,共同成长!

经过我和同事以及大魏营村两委的共同努力,现在的大魏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大魏营村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五抓五促”夯实2018年脱贫攻坚基础。一是抓产业促扶贫提升。按照全域旅游战略和产业布局,我们主要在产业上做文章,以种植、养殖、林果等为抓手,新建仙鹤纸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80人就近就业,建立完备的产业扶贫机制,让产业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抓基础建设促扶贫提升。把握好两个基础:一是澄清7大类39项项底子。依据“春李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逐户建立贫困户台账,做到户户档卡资料详实规范,行业扶贫政策落实不遗漏一项,政策享受零误差。二是关注贫困户的退出。在人均纯收入达到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两不愁、四保障”,做到不漏退一户,不错退一户。

三是抓责任促扶贫提升。进一步明确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帮扶责任人、村支部书记等4项项帮扶责任,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我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区扶贫办下发的排查摸底样表表格的基础上,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又详细制订了分口线、分门别类,以压实各级责任的分类及汇总表格,并为确保各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进行了①开展“四议两公开”会议,排查漏评、错评、清退人员;②照“八张照片”留工作痕迹;③开展3个一活动,具体为“一户一户进,一项一项问,一件一件照”;④像去年5月份精准识别时一样,各村召开由全体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大会,对照各组花名册一户一户核对漏评,错评,错退问题,提高两率一度;⑤召开了1次动员会议、6次专题培训会,确保”春季提升行动”扎扎实实,精准到户,取得突出成效;⑥成立四个督查组,由四个片的正副片长为组长,片内优秀脱贫责任组组长为成员,对春季提升行动的成效进行督查互查。确保排查出的问题底子真实、具体,为下一步的逐项整改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抓转移就业促扶贫提升。一是通过社保、农口等行业牵头,加强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二是依托仙鹤纸业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勤劳致富加快脱贫步伐。目前,仙鹤纸业计划安置贫困户80余人,已是名副其实的脱贫车间。

五是抓政府兜底政策促扶贫提升。针对全镇憨聋傻哑、不能自理的贫困户,政府牵头民政、社保等行业部门落实2-3项稳定增收渠道,使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定当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继续奋斗!

第四篇: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5篇

【篇一】

2017年2月,县委选派我到xx镇xx村担任挂村“第一书记”,时值精准扶贫推进期,同时也是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期,我这个“第一书记”到村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抓住国家对农村实施扶贫大开发这个黄金期,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同时,推动村级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振兴。这是我还没到村时就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现在以及将来也要思考的问题。

初到xx村,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我首先召集村组干部开了一个简单的情况介绍会,从精准扶贫、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综治信访等各个方面听取大家的看法,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村里近五年来的发展情况。光听取村干部的介绍还远远不够,老百姓怎么说、怎么看、怎么想,这是最直接、最真实的。

我给自己定下要求,在完成党委、政府的工作后,只要有时间就到村里去,走访群众,收集民情民意,研究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手谋划脱贫攻坚“作战图”。

xx村地处远安县北部,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小村,一无自然资源,二无特色主导产业,仍然是以水稻、牲猪等传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全村342户1176人,贫困人口44户118人,贫困人口不多,但却主要以病、残、老、弱为主,自身发展基础条件差,稳定增收路径窄,脱贫难度大。不解决发展的问题,一切想法都将是纸上谈兵。

在组织部的工作经历让我知道,干部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我盘算着选拔一名熟悉农村工作、甘于奉献的优秀党员作为后备干部充实到村级班子。班子队伍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战斗力和凝聚力了。我跟村党支部书记邹洪明深入交换意见,决定充分发挥“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作用,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去年9月,借助支部主题党日,我讲了一堂题为《加强党员意识坚定发展信心》的党课。我把xx村比喻成一个大家庭,大家是一家人,各位党员干部是接受党的教育、熏陶的先进家庭成员,要在村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的兄弟姐妹们都团结到村级发展上来。会后不少老党员找到我,主动跟我聊起xx的发展现状以及看法,我觉得这就起到效果了,也相信这个队伍能够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

“输血式”扶贫终究不可持续,“造血式”扶贫才是长久之计。利用驻村办公时间,对于全村所有贫困户,我做到了家家落、户户到,在分析了每户的致贫原因后,我发现近一半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致贫,用政策兜底一兜了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发展产业,要有增收渠道才行。

去年4月,我召集所有帮扶人在村里开了产业扶贫启动会,跟大家讲了产业扶贫的思路,明确了分两条线来实施,一条线是贫困户依据自身基础发展一到两个产业,另一条线是村集体加快发展主导产业。第一条线可以较快地增加家庭收入,为年底顺利脱贫打下基础,第二条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事关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实现稳定脱贫增收的长久之计。

说干就干,我一边组织帮扶干部入户商讨制定产业发展计划,签订产业发展协议,一边开始谋划主导产业发展。三组低保贫困户xx一家3口人,妻子xx高位截瘫,系一级肢体残疾,生活自理困难,女儿在读小学三年级,尽管享受低保,但入不敷出,家庭困难。我跟他商量制定了两项产业发展计划,一个是养殖牲猪,一个是张定容绣“十字绣”出售。依托产业扶贫资金,xx养殖了3头母猪、2头肉猪,全年养殖毛收入达7000元。张定容下肢瘫痪,但有一双会刺绣的巧手,她怕

“十字绣”卖不出去,每次走访我都鼓励她只管绣,销路的问题我来解决。一次我把她绣的一副八骏图发到我的微信群里,好几个朋友都表示绣得好,想买,最后帮她卖了2000元。我把钱送去她家时,张定容一开始还不相信,最后才露出了惊喜的笑容,眼中流下感激的泪水。

关于怎么发展村主导产业,去年8月和10月,我和村里组织了两次全户大走访活动,征集了大量的村主导产业发展意见建议,然后分小组开了十几场屋场会,我在屋场会上反复跟村民们讲解产业强村的构想,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产业发展上来。另外,我带领我们的干部外出武汉农科院蔬菜所参观学习,又邀请专家到村实地考察,最终确定发展莲藕及茭白产业,并套养鱼、鳖、土泥鳅等,提高农业附加值。定下了产业发展蓝图,我马不停蹄的找到绿大公司,跟他们洽谈xx百亩茭白发展计划,最后选址一组发展了100亩茭白。去年12月迎来丰收季,一片繁忙景象让我深受鼓舞。村书记老邹跟我反馈说,村民不仅有流转费,在茭白田的务工收入累计就达到10余万元。

今年,我们正式启动了xx-九里岗300亩莲藕基地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我抽出了一切能抽出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基地建设中。从跟老百姓做工作同意流转土地,到基地挖土、筑堤、打田、施肥、修沟渠等等,每一个环节我都亲自抓,每一项任务都倒排工期,每天都制定施工清单和进度完成表。工程建设的紧迫期,我把政府办公点直接搬到了村里。我深知,发展产业是多么不容易,发展好了将对村级发展起多么大的作用。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了莲藕种植及鱼苗投放工作。对于后期维护管理,我也明确了专班负责,确保产业健康高质推进。我为xx设想的目标就是建成以莲藕为主导产业,打造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付家河荷花湿地公园,走农旅结合、农商结合的绿色产业富民强村之路,逐步助推乡村振兴。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老百姓的反映是最真实、最直观的。去年暴风雪后,我连夜走访住在三组大堰冲里的老徐,他的一席话让我倍感欣慰,“现在门前的泥巴路硬化了,冲里的两口堰塘整修了,也建了提水站,你们还搞了那么大的产业,这是xx几十年来不曾有过的大变化,我们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同是我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

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尽管贫困户们都脱了贫,但要巩固脱贫成效,确保稳定脱贫一同迈入小康,依然任重道远,只有坚定不移地抓好产业发展,以产业红利带动村民们稳定增收致富,才能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逐步消除贫困,共同走向富裕。

【篇二】

我是省地税局选派干部,2014年任xx县xx镇xx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我们xx村有670户2760人,两年前有贫困户250户744人,全村28个村民组有13个村民组道路不通,无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典型山库区贫困村。如今,我们村组组通水泥路,户户有产业,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2014年至2016年实现了150户504人脱贫。作为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我深感必须做好表率,引领着贫困户一起干。

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带着群众干,先要做示范。我们村生态环境好,过去有养殖基础,就是成不了规模,贫困户大都想干不敢干。为此,我们村“两委”正确引导村民,通过协调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帮助养殖场道路硬化,降低养殖经营成本,建立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化解风险等措施,扶持6户贫困户发展成为养殖大户,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其他想干的贫困户看到有人脱贫致富了,都争着干。过去村里年养鸡户只有4户不足10万羽,现在养鸡户已经有28户,年规模达到了100多万羽,仅此一项就有1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我们把全村党员组织起来,联系每个贫困户,做好脱贫申请和帮扶工作。具体做法是:根据党员的身体、能力、水平因素,从全村82名党员中选出46名党员,负责收集全村28个村民组贫困户的申请诉求,我们根据贫困户的诉求,对照国家政策帮扶或解决,让贫困户主动申请,让他们从思想深处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xx村伊始,我通过调研了解到,全村28个村民组还有13个村民组路不通,就决定不建村部,把资金全部投入到群众最关心的基础设施上。一年多我们兴修了12.8公里道路和35处农田水利,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旱能浇、涝能排。我们利用山区良好生态环境和闲置土地资源,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把农民土地经营权折算成股份、整合各类资金150多万元,以入股形式与企业开展股份合作,入股到引进的种植高档中药材的两家公司,进行分红。到今年9月初,400多户村民分到第一次保底分红70多万元,户均增收18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超过了10万元。

【篇三】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设身处地为民解忧,做好每一件实事,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今年4月份,我挂任xx县xx乡xx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来之前,我对这个村子做了一些了解,对帮扶的难度心里有了个谱。但驻村不久的一天,我们就被一群村民围到村室,有拿着手机录像的,有推搡争吵的,有指着我的鼻子撂狠话的。原来,他们反映的是7年前村里一条拟建未建道路的问题,怀疑有人把钱挪走了。通过咨询县、乡相关部门以及村留档资料,证实这条路并未纳入建设计划,不存在挪用问题。弄清了真相,村民们逐渐散去。但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村民对完善基础设施的渴求。

xx村辖14个自然庄,除几条“村村通”主干道外,几乎所有自然庄内道路都不通,断桥、深坑、路面鼓起比比皆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一遇下雨,村民们一不小心就会翻车,工作队到村没多长时间,就有好几次摔进泥坑里,队员们也被摔伤。村民的期盼连着我们的心,工作队积极协调交通部门,将村民多年呼吁的一条断头路纳入建设计划,同时争取农发项目,一并解决道路、桥梁建设,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将会很快改观。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工作队思考的问题。5个多月来,工作队走过村里的每一个河流沟渠、连片地块、废弃村庄,认真研究论证,一个以大棚草莓基地、桑蚕示范带为主体,美丽乡村、休闲观光为两翼的“金xx计划”初具雏形。工作队引来蚌埠一家公司,建设了近50亩的大棚草莓基地。为了大棚建设,工作队无数次起早摸黑,大棚钢管无法进入基地,就找来铁锨垫土修路……有人问,累么?在草莓大棚建起来,第一株草莓落地那一刻,所有的委屈和疲惫都烟消云散。

在各方支持下,村里引进了第一家外来项目秋实草业,村民的玉米秸秆可以送到基地青贮;第一间就业扶贫车间开工,贫困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就业;第一批反季节大棚建成,村民们春节前就能吃到甜甜的草莓。未来还会有第一个桑蚕产业带、第一个美丽乡村点……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社会各方的努力。

有人说,基层苦,是他们没有体会帮助群众的那种乐,和百姓处久了,就不想走了。我已经把xx当成了第二故乡,即使前路荆棘,我也会像禾苗一样深深扎进这片泥土里!

【篇四】

我于2014年10月被选派到xx市xx镇xx村担任第一书记。来村之前,我一直思考几个问题:驻村为什么?在村干什么?离村留什么?三年下来,xx村着力打造和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平台、立得住的主导产业、不返贫的精准成效,带不走的工作队伍”。我感到,选派到村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年来,我们深感紧盯党建,把稳引领发展的“方向盘”是核心。村党总支抓实党建强组织,让“红旗飘起来(旗帜引领)、喇叭响起来(宣传政策)、干部动起来(热情服务)、精准扶贫要强起来(构建体系)”,村里开始“每周工作有计划、每天为民有值班、每事服务有记录、每人活动有手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成为xx村干部的内在自觉。在此基础上,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最多跑一趟”,通过切实的为民服务,提升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抓实产业扶贫的“牛鼻子”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依靠xx现有的资源禀赋,围绕湿地和现代农业做文章。2015年12月两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获批,为xx村的精准扶贫搭建了国字号、可持续、绿色化、信息化、生态牌的鼎力载体。在此基础上,谋划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xx村投资带动和就业拉动开辟了全新的发展路径。在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上下真功。探索现代林业发展和设施农业扶贫基地建设,积极扶持两湾家庭农场、众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帮助其实现“脱贫不返贫”。

当好选派帮扶的“孺子牛”是基础。作为第一书记,我们深知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是干不好基层工作的;脚上沾的泥土有厚度,落实工作才会有力度。坚持一线抓落实,带头用“眼”和“脚”,去发现问题、去推动工作、去服务群众、去促进发展。工作队在田间地头围绕群众的关键小事(就业、低保、危房、黑户、贷款、资助等)四处奔忙、无怨无悔,目的就是让群众看得见变化、获得到实惠。坚持学习用老百姓的话,讲他们能听懂的政策。

“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这三年,村里鞋柜中磨坏的布鞋、皮鞋算起来有30多双,写满的工作日志和一天不曾间断记录的效率手册有厚厚一摞,每天更新发布的工作微博、微信信息有近三千条,手机通讯录的贫困户电话存了近百个。

【篇五】

xx,一个有着2000多年建县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9月,我作为扶贫干部到xx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分工,我分管扶贫和教育工作。如果说,教育是我的老本行,那么扶贫对于我来说,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就需要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才能胜任这个重要岗位。

精准扶贫方略如何在国家级贫困县落地生根?这是我挂职之前就思考和探索的问题。2015年8月,省委教育工委确定将我作为挂职干部后,我就开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全面了解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历史。到xx后,我一方面深入学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握精准扶贫的精髓;另一方面,深入基层调研,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走遍了全县25个乡镇,深入百余户贫困户家中,初步了解了县情、扶贫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逐步形成了“适应四个转变、抓住四个机遇、推进四级精准”的工作思路。

在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国家和省级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县级层面的工作要求也进一步清晰,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我们建立起了月调度、季考核的工作机制,逐步压实县直部门、乡镇、村的责任;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和精准核查,进一步提高对象识别的精准;健全乡镇、村的工作机构,配齐人员,加强对新政策、新要求的宣传培训,提升各级干部应对脱贫攻坚的能力;加强督查调度,确保各项措施、特别是十大工程的顺利推进。2016年,xx在省对市县脱贫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今年以来,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两年来,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发生在xx的巨大变化。贫困村的道路越来越宽敞,小汽车能够直接开到家门口;村里的环境越来越优美,垃圾不见了,危房变少了,沟渠变清了,高高的杨树叶子更加翠绿了;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强了,村干部的底气更足了;4万多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和其他乡亲们一起昂首奔向小康;干部作风得到了进一步锤炼,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两年挂职期已经结束。经省委组织部同意,我延挂两年。我将继续坚守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的前沿阵地锻炼自己、奉献自我!

第五篇: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

天地无情,人有情。为了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解决贫困学生实际困难和需求,力争有更多的贫困生因家境贫困没有足够的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教师的我们,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校的一百来名教师分别都被安排了入户帮扶,说实话,没有走进一贫困户的家中,心中根本无法感受到还有许多的孩子过早体味着生活的艰辛,承担着他们稚嫩的肩膀还扛不起来的生活压力,生活给了他们与年龄不相符的心灵,过重的负担使他们的求学之路充满坎坷艰难。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不能因为贫困生因家境贫穷,阻断了他们进入知识殿堂的道路;折断了他们追求理想„„

十月的黄昏依然那么美,带着淡淡的忧郁。我们和学校的众多同事一样,俩人一伙,三人一群。结帮拿着资料袋开始了我们的扶贫之路。在第一次去学生陈达平家之前,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作为班主任的我,从平时跟他爸爸的通电话了解到,鉴于家庭特殊:奶奶年纪大,已经七十多岁,虽然身体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是也无法出去做工。前几年,年纪不高的爸爸却不幸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虽经过积极治疗,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妈妈因无法承受生活的压力,自主离开原本无经济来源家庭。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怀着这样一种心情,在班里的一位学生的指点下我们很快找到了陈达平家,来到家门前,映入眼帘的是—————那破败的院落,窘迫的生活,我的心猛地一颤。进入低矮瓦房家中,看到他爸爸正在做饭,灶炉散发浓雾,陈达平正在床上看书,看到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和充满由衷的感激奋发读书的身影,我们更加倍受感动,在难以言说的酸涩之余还留有一份责任。每个孩子都是明天的太阳,都是未来的希望,尤其对这个特殊的家庭来说。(图为正在看书的陈达平放下课本有礼貌给我们打招呼。)

奶奶去自家开荒的空地浇菜。我首先做了自我介绍,说我是班主任。另一位是学校的李老师,今年是他们家的帮扶干部,我和李老师带着学校领导以及全体教师对贫困户的爱心来慰问。憨厚老实的爸爸非常热情,连忙放下家务活,从小卖部的柜台里拿出两瓶冰红茶来给我们喝,我说“你别客气,我们不渴了,来看看你们,一点心意。”谈话的过程中了解 :一个单亲家庭,老家在木棠镇的一个小山村,因为土地少,又缺少劳动力。鉴于为了抚养孩子长大,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经过好心人的指点来到那大镇前进农场,附近学校的地方租房子住,做一些小买部生意。尽管生活如此不易,明事理的爸爸还咬牙,坚持让达平在那大城镇学校读书。谈话中,他爸爸不忘叫喝饮料。我们再三推辞。这下我们真实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耕地数量,家庭经济来源、收入等情况,对贫困生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仔细做好记录,为后续开展精准帮扶打下坚实基础。当我们把一个书包,两本笔记本,一盒笔送到孩子的手里。孩子不断地说谢谢。他爸爸还说你们平时工作那么忙,就不要来家里了,我说那怎么可以呢,我们以后还要多来呢。他爸爸还说国家的政策就是好,他们每月都领到低保补贴,并在去年也领到了国家的危房改建资金,对老家的危房进行了修建。最后我跟他爸爸反应陈达平同学平常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希望在这次帮扶过程中,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从而增加自信。

从陈达平家出来,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这样的家庭真的是需要我们的帮助呀。鉴于贫困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父母长年患病,无经济来源;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留守儿童。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我主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平常的工作中,本来和家长的接触就比较频繁,可是在扶贫工作中,班上的这位贫困学生让我更加印象深刻。

在这短短的三个月的扶贫路上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我们应该帮贫困生度过难关;除此之外,还是和我们和家长们交流的绝好的机会,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我们常常说心连心,但如果没有踏足贫困户的家中,没有亲眼看到过他们生活的宿影,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贫困户,深刻地了解他们的精神力量。同仁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万条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变成了波涛滚滚的大河,让我们凝聚在一起,立足本职,克难奋进,用实际行动贯彻好十九大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扶贫使命————不能因为贫困生因家境贫穷,阻断了他们进入知识殿堂的道路;折断了他们追求理想„„

(上图是我们帮扶工作的留影。)

下载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扶贫故事和感悟2020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扶贫故事

    用爱呵护未来 ---我的扶贫故事 xx九年制学校xx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爱心的世界里。花开,有绿叶扶持;月缺,有群星做伴;日出,有湖水梳妆......

    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 ——杨金科 学校组织了对贫困学生的家访活动。我的家访对象是最腼腆、最沉默寡言的一个小男生。起初对于这样的安排我内心深处是有一点点抵触的,不是因为他是不......

    扶贫感悟

    借“精准扶贫”看农村 2016年4月10日,我们利用双休时间再次因为“扶贫”走进农村。繁杂的数据统计,崎岖的盘山公路,开始让我们一些瘦弱的女教师不免有退缩和畏难情绪,但当入户全......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我的扶贫故事征文我的扶贫工作和大家一样,按照全县统一安排,完成了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今天回顾我的扶贫之路,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惭愧:某天下午6点多,我......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春风化雨,情暖成长路 ——xx中学教师xxx的扶贫故事 教书育人,乐此不疲。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精准扶贫,教育先行”为导向,以“教好每一位学生,温暖每一个......

    我的扶贫故事何

    教育扶贫心得体会 麟游县镇头小学 何慧慧 作为教师,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扶学业。我认为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贫困生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八一中心小学 冯英 在农村有相当数量的贫困生。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本学期积极响应教育局城乡......

    我的扶贫故事范文

    我的扶贫故事 益店西中 郭哲华 政府颁布的“精准扶贫政策——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为努力践行政府的庄严承诺,我们学校全体教师也积极地加入到了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