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时间:2019-11-04 09:5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第一篇: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步行商业街属于开放的城市空间,极大展现了城市的生活,是市民和城市环境产生联系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活的缩影。在对消费理念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在阐述受消费理念影响的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原则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消费理念,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

0引言

在步行商业街的设计过程中,融入多元化以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现阶段城市设计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步行商业街设计的创新。当前,步行商业街空间设计存在两种不同的极端。一是,在进行步行商业街设计的过程中,过于的重视利益,为了降低步行商业街的租金以及服务成本,而将全部的空间都设为商业功能,没有注意到环境品质对于商业效益带来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步行商业街的城市景观需求。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对景观要素的考虑太多,满足不了步行商业街的商业功能需求,不能取得预期的效益。因此,在步行商业街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经济效益要求,同时也应当考虑商业街环境以及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理念客观规律,找到商业和建筑环境的平衡点,确保步行商业街能够兼顾经济性与美观性。

1消费理念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关联性

在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消费理念发挥着主导作用,步行商业街的外部空间,也可以推动消费理念的不断发展,消费理念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联性。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和特定消费理念下消费者的消费特征相符合,同时也和环境心理学等相符合,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环境。在进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要全面的了解各个层次消费人群的心理与消费动机,还要了解目前国内消费者购物形式以及消费理念发生的改变。这样才能通过对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进行合理设计,有效激发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并进一步推动消费理念的革新与发展。

2受消费理念影响的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我国现阶段还没有迈入消费社会,但在社会文化中,消费理念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而且消费行为也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每一个商品都承载着一定的消费理念。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属于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消费品,其会被社会文化、艺术倾向以及潮流发展等多种因素渗透与影响,让步行商业街的外部空间拥有了空间消费与文化消费的特征。

2.1满足各种价值观念需求

现阶段,我们对于商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为了生存,很多情况下是达到人们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我们进行购物时,对于商品形象、款式以及销售场所等方面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商品自身的使用价值。人们对于商品需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文化价值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形态布局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形态带来的影响更大,可以有效刺激到消费者的感官,让消费者能够产生消费欲望。

2.2满足各种审美取向需求

目前,我国社会文化形态受到消费文化的主导,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审美要求也逐渐向着市场化以及多样化方向发展。时尚能够有效激发出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只有充分的对市场元素加以利用,采用创新的产品形式,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可以更好的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2.3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步行商业街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功能性也逐渐发生变化,不只是拥有购物的功能,同样也拥有娱乐、休闲、餐饮等不同的功能,属于城市中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对于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应当能够实现多功能化,这样才可以确保步行商业街的经济效益有所提升。

3基于消费理念的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策略

3.1空间形态的复合化设计策略

受到当代消费理念的影响,步行商业街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城市商业空间。而在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形态复合化的设计策略,可以更好满足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需求。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形态的趣味性以及多样性,可以对不同消费群体均产生较大吸引力,不断的提升步行商业街品质,确保步行商业街能够进一步增加商业价值。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形态组合有多种形式,主要包含有以下三种形态组合:1)主轴折线形态组合。此种形态组合特点是将折线作为外部空间的主轴,将主轴贯穿至整个步行商业街区域,不同次轴依次沿着主轴的平行方向或者垂直方向排列开来。此种形态组合更加适合应用在翻新改造的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中,这是由于此种形态组合的外部空间组成,和我国城市的“棋盘化”的布局非常相近,能够更好的融合,更能够承载场所文脉。2)流动曲线形态组合。此种形态组合特点是将曲线作为外部空间的主轴,将主轴贯穿至整个步行商业街区域,建筑物则布设在曲线形内,不同次轴依次沿着主轴的平行方向或者垂直方向排列开来。采用此种形态组合,可以让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呈现出更加强烈的动感,也拥有更强的渗透力。当消费者身处其中,可以得到舒适的感受,也更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3)环形形态组合。此种形态组合是把中央位置当成是主导空间,各个次轴则将环形的中心作为中央而向周围发散开来。此种形态组合更加具有渗透力,同时也具有相对强的秩序感,更加有助于科学划分步行商业街的功能区域。

3.2功能配置的多样化设计策略

要想确保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能够取得成功,关键还要看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在功能方面是否合理。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功能配置,直接影响着城市商业形象。在我国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等均出现了较大改变,之前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拥有的功能主要是逛街与交流,这样单一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消费理念下心理需求。所以,在进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不管是在内涵方面,还是在外延方面,均应当进一步的深化。在步行商业街的运行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让消费者购物,还应当全面考虑各种消费群体对步行商业街功能的需求。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应当能够让消费者得到体验式、愉悦的消费享受。

3.3街道空间的开放化设计策略

在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街道空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步行商业街的整体形象,只有确保街道空间的合理设计,才能提升步行商业街的品质。在街道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开放化的设计形式,可以让步行商业街拥有更强的空间渗透性,进一步增强步行商业街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提升步行商业街自身的价值。

3.4景观的生态化设计策略

由于城市中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田园生活,因此,将消费理念作为主导文化的步行商业街,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在步行商业街中,景观包含有自然景观以及动态景观。第一,通过一定绿化能够让步行商业街中的人们拥有休息以及交流场所,而且绿色可以让处于步行商业街中的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宁静以及舒适的感觉。而通过动态景观的设计,能够让处于步行商业街的人感受到街区环境的变化。

4结语

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出消费理念带来的影响,消费理念属于客观存在的一种思想潮流,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恰恰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对于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带来的影响也逐渐增加。把消费理念对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的影响具体化,有助于步行商业街自身价值的提升,从而使步行商业街获得更大利益。

参考文献:

[1]陈煜蕊,钟锦玉,沈淑红.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以攀枝花阿署达花舞人间商业街外部空间为例[J].四川建筑,2017(2):49-51.

[2]李玉青,王佳祥,王雨村.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策略探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6(2):64-70.

[3]涂梦如.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外部空间形态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5(7):284.

第二篇: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引言】《外部空间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建筑等。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查。在本书中,他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读书就得有所得、有所收获,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读懂了——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在头脑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才有价值。

下面就谈谈我读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的设计》一书的所感所想,还有所得。

这本书是有关外部空间设计的,而不是室内空间或是单独的一幢建筑的平面布置,它是有关建筑之外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的设计。那么,究竟什么是外部空间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来说,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老子说得好:“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实际上,捏土造器,其器的本质也不再是土,在它当中产生了“无”的空间。

外部空间首先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由于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所以平面布置(平面规划)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对什么地方布置什么要充分进行研究。因为是以二要素进行设计,所以无论对地面还是墙壁,都应进行仔细推敲。比如材质,墙高与视线高度的关系,树木、水、石的运用,向阳空间和背阳空间,照明设计等等。

往往,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所占据的空间十分关心,这是自然的,可是,就连就连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要同样程度的关心。换句话说,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时,或再换句话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幢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上面提到了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现在来深入探讨一下。

对某对象A,把包围它的空间B作为充实的内容考虑时,B对A可认为是积极的(Positive),这里称B为对A的积极空间(P—Space)。而当考虑包围对象A的空间是自然的非人工意图的空间时,B对A可以认为是消极的(Negative),称B为对A的消极空间(N-Space)。

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所谓计划,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而所谓空间的消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的。所谓无计划性,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从内侧向外增加扩散性。因而前者是具有收敛性的,后者是具有扩散性的。

那么,这个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概念,运用到实际建筑上来看,是怎样的情况呢?

对象A如果是方尖碑或雕塑那样的中心性物体,并且是在无限延伸的自然环境中,对于对象A来说,周围就可以视为消极空间。这种场合,对象A也可以说就是唯一的、纪念性的。如果把A假设为柱子或暖炉等独立的物体,因其周围的居住空间在三次元方面是充实的东西,所以可以认为是积极空间。根据这一意义,建筑的室内空间可以说是具有内部功能的积极空间。

其次,上图Ⅲ/中的对象A1、A2、A3若作为一幢幢建筑来考虑,这就相当于自然发生发展的沿路村落,它周围的空间是无限的、扩散的,可视为消极空间。这样的空间根据需要逐步不规则的发展扩大,既有导向无计划性混乱状态的情况,也有根据计划而产生出往往被忽略了的人性的情况。上图Ⅲ中,建筑群外部具有油画背景般的充实空间,该空间包含了人的意图和计划性,可以作为积极空间来考虑。外围具有整整齐齐的边框,不能再向外延伸,因而有待内部的高度功能化,外部空间就是在这里形成的。

如右图那样,就连对象A1存在着充实的P1空间的情况下,其边框之外也还进一步存在着N1空间。如果其周围的N1空间可以P化,那么,曾为N1空间的位置就成为P2空间。但是,在P2空间之外仍进一步存在着N2空间。这样的反复是永远继续的。对我们建筑师来说,应当预计到在什么地方设大致的界限,这在外部空间设计上成为重要课题。过大的考虑它的范围,就成了城市规划、地区规划、国土规划乃至宇宙规划„„,是远远地超出了建筑家经管地范围了。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外部空间的概念以及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接下来,对外部空间的要素及其扩展谈点个人心得:

尺度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

1°的圆锥。根据海吉曼(Werner Hegemann)与匹兹(Elbert Peets)的《美国维特鲁威城市规划建筑师手册》,如果相距不到建筑高度(H)2倍的距离(D),就不能看到建筑整体。亦即tgθ1=1/2,仰角θ1≈27°。若从看单幢建筑进而为看一群建筑时,一般认为距离为D=3H,亦即tgθ2=1/3,仰角θ2≈18°。

卡米洛·希泰(Camillo Sitte)做了有关广场大小的阐述,按照他的说法,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主要建筑物的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其高度的2倍。用前面的公式表示则为1≦D/H≦2。当D/H<1时,从广场来说,成了建筑与建筑相互干涉过强的空间。D/H=2时,则有点过于分离,作为广场的封闭性就不起作用了。D/H在1与2之间时空间平衡,是最紧凑的尺寸。

当设计外部空间时,它的尺度同室内设计是有一些差别的。因此,作者提出外部空间的第一假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One-tenth theory)。

当创造空间时,不管是内部空间还是外部空间,总希望有个作为依据的尺寸系列,对实际搞建筑设计的人来说,这恐怕是很自然的吧,特别是当设计外部空间时,因为尺寸往往是

漠然的,所以作为实感而预先掌握尺寸系列是很有益处的。因此,作者提出外部空间的第二假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一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

关于外部空间,实际走走看就很清楚,每20~25米,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以打破其单调,有时会一下子生动起来。这个模数太小了不行,太大了也不行。一般看来,可以识别人脸的距离70~80英尺刚好与这个20~25米吻合,是适用的尺寸。

质感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距离和质感是极其重要的设计重点。预先了解从

什么距离如何可以看清材料,才能选择适于各个不同距离的材质,这在提高外部空间的质量上是有利的。

对于外部空间的距离与质感的关系,我们可以作如下的探讨:

就象下面一连串图片所看到的,以直径约3厘米的连接模板的锥体的圆痕为中心,从距离60厘米处开始观察。在大约2.4米距离,模板的圆痕清晰可见,有效果。再远一些,超过相当前述一行程的20~25米,现浇混凝土那种质感的妙处就逐渐看不到了。当距离在30米以外时,质感就完全看不到了。距离60米以上时,与其说质感成问题勿宁说作为面的存在开始成问题了。

在下面的一连串图片中,再进行稍稍不同的观察。首先从60厘米距离开始。在2.4米、3.6米处,现浇混凝土的模板迹印清晰可见。在这个实例中,按不规则的间隔留有3厘米深的纵向沟槽。从3.6米处的图片开始,这个沟槽清楚的出现了。如前所述,在20~25米以外,现浇混凝土的质感就消失了,重复运用的纵向沟槽在整个墙面构成上,开始带来视觉效果。在48~60米处,这些按不规则间隔设置的槽沟特别有效地在起作用。距离120米以外时,以槽沟构成地质感也失效了,作为面地存在开始大大加强。

以上说了什么是外部空间以及构成外部空间设计的要素,作为一个建筑师,最关注的是怎样去做外部空间,它的设计手法有哪些?别着急,接下来,让我为你细细道来:

外部空间的布局

当开始外部空间设计时,有些什么手法呢?我总结如下:

“平面布局”是对该空间所要求的用途进行分析,并确定相应的领域。这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

外部空间将领域大致分类,可以分为只限于人的领域和除人之外也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

在只为人提供的这一空间里,人们是要进行种种活动的。大致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姑且称之为M空间(SM)和S空间(SS)。

SS的要求:①用于静坐、眺望景色„„等时,应设置长椅、绿荫、照明灯具、风景点等;②用于合唱、讨论时。地面或是有高差变化,或是背后有墙壁而围成的空间。

SM的要求:平坦、无障碍物、宽阔,能巧妙过渡到SS的状况。

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赋予该空间以明确的用途,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

在外部空间布局上带有方向性时,希望在尽端配置具有某种吸引力的内容。只有外部空间有了目标,途中的空间才产生吸引力,而途中的空间有了吸引力,目标也就更加突出,它们是可以产生这样的相互作用的。

这里有两个实际的问题:外部空间渗透到建筑内部的设计方法和外部空间布局中的空间大小问题。在空间大小问题中,人作为步行者活动时,一般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300米,超过它时,根据天气情况而希望乘坐交通工具的距离为500米,再超过它时,一般可以说就超过建筑式的尺度了。大体上,作为人的领域而得体的规模,可考虑为500米见方。总之,能看清人存在的最大距离为1200米,不管什么样的空间,只要超过1英里(1600米)时,作为城市景观来说,可以说是过大了。

空间的封闭

当进行外部空间布局时,有一种为各个空间带来一定程度封闭性,向心性地调整空间秩序的方法。为此,就应当注意墙的配置及其造型。

一般来说,沿着棋盘式道路修建建筑时,建筑物转角成为以直角突出到道路上的阳角。而且,如左图所示,即使在创造连一幢建筑都不修建的外部空间时,外部空间的转角也会出现纵向缺口,从空间的封闭性来说效果较差。相对地,在保持转角而创造阴角空间时,即可大大加强空间的封闭性。

在谈封闭性这个问题的时候,研究一下墙壁高度是很有意义的。墙的高度与人眼睛的高度有密切关系。

⑴在30cm高度,作为墙壁只是达到勉强能区别领域的程度,几乎没有封闭性。不过,由于它刚好成为憩坐或搁脚的高度,而带来极非正式的印象。

⑵在60cm高度时,基本上与30cm 高的情况相同,刚好是希望凭靠休息的大致尺寸。

⑶就是90cm高度,也是大体相同的。

⑷当达到1.2m时,身体的大部分逐渐看不到了,产生出一种安心感,与此同时,作为划分空间的隔断性加强起来了,在视觉上仍有充分的连续性。

⑸达到1.5m 时,除头部之外身体都被遮挡了,产生了相当的封闭性。

⑹当达到1.8m以上时,人就完全看不到了,一下子产生出封闭性。

就像这样,所谓封闭性就是由比人高的墙壁隔断了地面的连续性时所产生的。

外部空间的层次

在外部空间构成当中,都要考虑顺序。建立秩序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空间的领域。

外部空间的序列

外部空间设计中,西欧技法与日本技法常有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从一开始就一览无余地看到对象的全貌,一个是有控制地一点一点给人看到。当设计外部空间时,一开始就给人看到全貌,给人们以强烈印象和标志,这是一种方法;而有节制地不大给人看到全貌,一面使人有种种期待,一面采取可以一点一点掌握空间的布置,这也是一种方法。如果进一步把两者并用,一方面带来强烈印象,一方面又能创造充实丰富的空间,又有什么不好呢?

其他手法

A.有效地利用地面的高差。这里想谈一谈联系高差的室外踏步及斜道。外部空间的踏步最好宽度较大,人们能充裕地交错通过,而且,踏步高度与室内相同或是根据情况低一些较好,踏面则希望做得比室内宽些。

B.关于物体的边缘。在外部空间中,因为往往比内部空间有更开阔的视野,所以必须特别注意线的“通畅”。1.材料:用于边缘的材料,应当是比用于中间铺装面更加高级的材料,希望比用于中间的材料或是更规整,或更坚硬,或吸水性更小,总之在材料上更高级。2.铺装:在外部空间构成上,应当是等间隔的,或是在一条直线上整整齐齐排列的。

C.外部空间中水的处理:静水可产生倒影,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动水有流水及喷水。流水低浅地使用,可在视觉上保持空间的联系,同时又能划定空间与空间的界线。水的有趣的用法,就是在空间布局使说过的那种不希望人进入的地方,以水面来处理。就如印度泰姬·玛哈尔陵前面的水面处理。

最后谈点空间秩序的建立的问题:

1.加法创造空间与减法创造的空间——就象既有用某些材料堆砌而成的雕刻,也有从石头或木块上砍掉不需要的部分而做成的雕刻一样,建筑空间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从内部建立秩序离心式地修建建筑上,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地修建建筑上。

加法创造地建筑,它的规模自然有限,超过了,加法就陷入动脉硬化,最终会引起混乱,因此它的规模希望不超过一定限度。在内容复杂的大型设计中,希望同时采用从外部建立向

心秩序的方法和从内部建立离心秩序的方法,不偏袒任何一方,在调和相互关系上去提高空间质量。

2.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当一个内部秩序需要发展扩大的时候,比如一个家庭作坊,它的局部外部空间随着发展扩大的需要而逐渐转变成为内部空间,这样的过程会随着发展而反复进行,一直都处于内部化的过程。只有一个内部秩序时,周围为N空间,两个内部秩序时,因系细胞分裂,其间则产生PN空间。如果进一步增加发展的压力,产生许多细胞分裂,那就必须导入外部秩序的观点,这是必然的。

第三篇: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

读书报告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报告

【引言】

《外部空间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

在本书中,芦原义信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文字深入浅出,特别对于外部尺寸和尺度的把握很有见地。

书中基本概括了各种空间理论并提出了新创见,现总结如下:

1.外部空间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是由人所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地面和墙壁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决定性元素。

2.以意大利人作为起居室的意大利广场为例,如果把周围的房子无顶搬开覆盖到广场上,那么内部空间的顺序将颠倒,原来的外部空间就成了内部空间。卢原先生依据这种内部空间可以转换的可逆性,提出了“逆空间”概念。“逆空间”的主要设计元素是墙壁和地面。

3.从空间论观点看来,满足人的使用意图,有计划创造的内部空间,即从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再转向内侧整顿秩序,是一种有积极性的空间。反之,在自然界中发生的,以内侧向外增加扩散性空间,是一种消极空间。当两幢建筑距离与高度之比小于2时,他们之间可能会形成中和空间。

4.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有作用的数值是D/H小于3(D为间距,H为建筑物高),广场中的D/H在1-2之间时,空间较平衡紧凑;当D/H小于1时,建筑之间干涉过强;当D/H大于2时,建筑之间过于分离。

5.外部空间的要素为尺度和质感。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至10倍的尺度,较为适宜,其行程距离可以采用20或25的模数制。

6.建筑空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以内部建

立秩序离心式的修筑建筑上,可称之为”加法空间“;一种是把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的修筑建筑上,称之为”减法空间“。

芦原义信的基本论点就是从小环境的角度,探讨建筑外部程序本身的设计方法,从而完善了空间论设计方法,与此同时,外部空间论的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建筑应从环境设计开始进行设计的基本论点。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应和建筑群,城市总体环境相一致,并成为城市大空间系统中的子系统。在量的空间体验与衡量上。提供了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具体手法。

另外,纵观全书,作为空间感觉的理性描述,作者都是用理性的数据来归纳人的感觉。我愿意相信建筑上有更多的东西是可以完全依靠理性来把握的,这部分就是建筑师职业化的部分。但是永远都不要忘了还有更重要的个人感性部分,那是一个设计的魂。

第四篇:商业街空间尺度设计分析

文/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师 于志欣

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的空间。基于商业街的店铺特色,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适用。一般商业街宽度都控制在20米以内。又考虑到车行对人流的影响,利用竖向高差的变化将其划分成两个不同的空间。弯曲的街,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会减少风力干扰。变换的街道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的心理距离变短了。人在步行时都爱走近道,所以提供便捷的路线是游线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有人情味,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单纯的行走空间,人们在其中流连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和休闲!所以购物者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商业街的长度不能太长,超过600米,消费者就可能产生疲劳、厌倦的感觉。

人类学家霍尔于1966年在《潜在尺度》(The Hidden Dimension)一书中,提出了美国白人中年男子的四个级别的空间距离:

A.亲密距离(约0.15~0.45m)。在这种距离内可进行爱抚、格斗、安慰、保护等行为动作的发生;

B.个人距离(约0.45~1.2m)。在这种距离内能看清对方表情等,可获取交流信息;

C.社会距离(约1.20~3.60m)。在这种距离内有社会交往的意向;

D.公共距离(约3.60~7.50m)。在这种距离内人们行同陌路。

现代研究认为,人体视野水平方向约180°,垂直方向约120°,其中视平线上方55°,下方65°。正常人的视力范围要比视野小一些,视力范围是要求能迅速地看清目标细节的范围,一般把视野分为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

A.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视角1.5°到3°,该区域内的物体视觉效果最清晰;

B.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该区域内物体的清晰形象;

C.有效视力范围,视角30°,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在该区域内注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有足够的清晰视觉。

人站在竖高的物体旁边会有意无意地向上看,去寻找它的轮廓,如果过于高耸,找不到它的边缘,他就会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压抑、不安全,所以,在一定的距离内,必然有一个适宜的高度不致于使人产生这种感觉。在上述视力范围内确定的建筑高度无疑是最人性的:方便、轻松,但在商业街这样特别金贵的地方显然是很不经济的。

现在以“公共距离”W=3.60~7.50m为基本宽度,来确定最大适宜建筑高度H=h+W/2.tga,其中h为人眼的高度,这里取较高人体地区男子正立时眼的高度1.57m另加鞋厚度0.02m为1.59m;a为仰视角,为求得建筑主要视力范围内的最大高度,这里取为30°;W取为7.50m, W/2表示人走在中间的宽带区内。可知,H=3.76m,这也就是一层房的高度。

如果考虑到区位的经济因素,那么视平线上方a=55°是最大的仰视角,由此确定的视野内最大经济建筑高度为H=h+W/2.tg55°,即H=6.95m,这也就是二层楼的高度。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宽度和周边建筑高度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为行人购物休息提供驻足停留、观赏环境等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基于这些原则我们才能设计出满足商业需求的商业街,也只有符合人体活动规律的商业街才能更有效地商业业态的发展。

第五篇:步行商业街成功开发要素

步行商业街成功开发要素

作者:韩健徽(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针对国内近几年步行商业街开发热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本着为各商业街服务指导的职能,走访了大量商业街区,根据全国一些商业街的发展情况,结合各方面的专家的理论研究,我们初步总结出以下15个成功开发要素。

一、科学规划。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商业开发是一个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业街,特别是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又是一个城市商业规划的点睛之笔,一条步行商业街在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之后。在具体的一些产品形态方面的规划也显得非常重要。大家可能知道,有些步行商业街由于在前期产品的规划、设计阶段,没有注意或重视商业街开发规律,特别是一些商业以外的投资主体进入商业街开发领域,导致了房地产开发和商业运作严重脱节的情况,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今天上午,开发商组织我们到南花园商业街参观。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个项目对前期的规划是非常重视和科学的。走到顶层的时候看到楼层很高,是准备引进电影院,如果楼层3米、4米高,电影院的设计是无法实现。在整个的商业街开发中,要有科学的规划设计,在以后的招商过程中,也有动态的调整过程,这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做到弹性设计。

二、准确定位。

作为步行商业街的定位,基于几个方面:第一,本地区在城市历史的渊源和资源。不能过分脱离自身的历史渊源;第二,自己所处的商圈状况。南花园商业街处在成熟的商圈,这是石家庄两大商圈之一。作为这样业态非常全面、丰富、成熟的商圈,我们如何定位?这个定位既要遵循、依托自身所在区域的商圈情况,也要适当扩大辐射半径,如果定位准确,在招商的过程中辐射的半径就有可能很广,日后经营的范围中销售的方位也可能很广泛。

三、慎重选址。

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南花园商业街从整个的地理位置讲,是非常优越的。我今天主要谈的是关于一个商圈的新概念。近几年随着各地城市的环境、交通设施的变化,应该说传统的商圈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从现在的情况看,商圈不是圆的,对待选址,南花园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在局部上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比如中山路护栏的问题。98年在天津滨江道,晚报有一篇文章叫《一条护栏,拦死了一个商场》,当时引起了广泛影响,最后政府拆除了道路中间的护栏,商场才又获得新生,所以交通对整个商业项目,特别是对步行商业街作用非常重要。

四、招商先行。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的开发商,在整个商业街建设前期,没有很好的和商家结合,没有明确商家的需求,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和后期招商脱节。我们一直在倡导大连万达的订单模式,如果在前期和主力商家达成联盟,我们在日后的招商与经营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五、规模适度。

从全国商业街建设看,存在求大求洋的现象,很多商业街从1公里到3公里,甚至更长,步行商业街规模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很多的开发商,在开发商业街的时候,更多考虑规模效益,但是忽略了边际效益,按照经济学的边际效益理论,最佳规模产生最佳效益。根据协会近年的总结和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一条步行商业街有长、宽、高的比例要求。我们认为一般的步行商业街,长度在300米左右为宜,特大城市更长,以600以内为最佳。南花园商业街是200多米,从城市情况看,200多米是适合的。集中精力把200米做好是最重要的,不要一味追求长度。宽度,不同的商业街的宽度,我们认为,应该在十几、二十几米为宜,一些迷你型的更窄一些,大家知道一般人行走路线是“之”字型行走,很少有走到一端再回来。所以街过宽可能导致顾客疲劳,导致商机的丧失。高度,一般商业街的建筑高度以一层到二层为宜,局部主力店铺可以三、四层。因为一条步行商业街中,楼层过高,第一行走不便,人们习惯平行行走,而不希望垂直行走。在一条步行商业街中出现更多的高楼大厦,大家很难驻足,甚至会产生高楼效应,使商业街整体空间产生压迫感。

六、因地制宜。

本地、本区域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最原始的特征,应该是我们最根本的特色所在。今年我们走了几十条商业街,光凯旋门就见到十几个,有的比例甚至是一比一。在媒体广告上、不同的商业街形象都似曾相识,商业街规划设计丢掉了本身民族化的特色,过分追求洋化的东西。

七、错位经营。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零售业竞争已经从店与店之间的竞争,发展到街与街之间的竞争。石家庄可能有这个感受,一说去哪儿,就是东购或北国,在北京讲,就是去西单还是王府井。也就是街与街之间的竞争。在南花园具体的经营中,要考虑更多的自身经营特色,要搞好与周边商业的错位。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在商业街各种类型形态中,特色商业街最具有生命力。而综合商业街,特别是在一个城市如果出现几条,或者更多条的情况下,经营的难度会越来越增大。南花园商业街定位在餐饮、休闲、娱乐为主是比较适宜的,应最大限度发挥它的特色。98年的时候,南京路请国外进行了一个调研,各业态中餐饮是

3、休闲娱乐是3,购物是3。所以购物比重正在弱化,餐饮休闲娱乐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

八、以人为本。

不同的商业街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单纯以购物为主;第二个阶段适当考虑了一些对人的关怀;第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包括非常成功的商业街、步行街,更多的也体现了社会活动中心的功能。在南花园商业街中,建议多一些景观、多一些休息椅、多一些盲人道,为广大市民提供非常优美的环境。

九、强化功能。

在一条步行商业街中,一些非购物的功能要日益提高。这些功能的提高,有助于聚集人气,延长顾客在商业街停留的时间,最终还是扩大消费。

十、营造氛围。

一条商业街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商业街建设得像兵营一样,非常整齐,道路非常宽阔。大理石上去了客流下来了,不锈钢上去了,效益下来了。商业街对商业氛围要求非常高。刚才看到,南花园商业街是折线的,错落有致,在此基础上,要更多的把商业氛围营造好。

十一、重视节点。

一条步行商业街就好像一首交响乐,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在商业街中通过设置主力店,一些活动和景观设计几个节点,可最大限度的聚集人流。

十二、商魂培育。

南花园的商业街在历史上有非常深厚的商业渊源,我们认为一条商业街应该有魂,这个魂可能是历史上形成的生活资源,可能是文化品牌,也可能是特色服务。所以对一条商业街商魂的培育和树立是非常重要的。南花园商业街要依托历史形成的文化底蕴商业氛围,形成自己的商魂。

十三、有机链接。

这个有机链接在商业街规划、设计、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商业街和周边原有商业的链接。比如南花园是新建的商业街,要链接周边的商业圈。在街内也要形成有机的链接,不要割裂。在街的两侧,也要形成链接,不要形成单边的情况,包括一层、二层、三层,楼层之间的链接。在一条商业街整体规划设计中,相关的链接工作非常重要。

十四、成功营销。

项目正确的定位、营销理念与务实的手段,对项目的整体运作影响重大。

十五、独特景观。

目前很多城市,包括一些商业设施中对景观的设计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石家庄,坦率的讲,在先天上缺乏更多的旅游资源。如果南花园步行商业街能够把很好的景观设计出来,形成本地最亮丽的景观特色群,这可能会形成商业和旅游的最佳黄金结合点。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总之我认为步行商业街,只要有了商魂、商脉、商气,商道,它就会拥有无限的商机。

下载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庞小品建筑及外部空间设计_

    小品建筑及外部空间设计 作业目的: 1.通过一个小品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训练,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设计过程与步骤,即从实例调研、场地勘察、任务分析开始,经过多方案构思......

    步行商业街成功开发要素(精选五篇)

    管理资源吧(www.xiexiebang.com),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步行商业街成功开发要素 针对国内近几年步行商业街开发热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本着为各商业街服务指导的职能......

    商业街规划 巧用积极空间

    巧用积极空间 商业街规划的“潜规则” 一、适宜的尺度 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

    人性化的办公空间设计研究论文(5篇)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室内办公空间环境的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与理论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办公空间的规划与设计进行解读与思......

    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整合营销推广策划报告(定稿)

    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整合营销推广策划报告 一、 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产品概念设计及功能细分定位 (一)产品概念设计: 黄兴南路为长沙市传统老街,历经上百年的历史,不少长沙的老字......

    人性化商业街空间尺度探讨(合集)

    人性化商业街空间尺度探讨 张荃 摘要:结合街道尺度的基本理论、空间错视学的理论,研究了国内外经典商业街案例,结合四川自贡市核心商业街的实例探讨了人性化商业街的尺度关系,......

    创新创业论文-空间太阳能研究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空间太阳能的研究 学院名称 : ****************** 专业班级 : *************** 学生姓名 : ***************** 学生学号 :**************......

    石家庄特色商业街研究

    浅析石家庄特色商业街发展情况 摘 要:商业街代表着一个地区的人文历史,近年来,随着石家庄经济的发展,为了紧跟全国商业街建设的热潮,石家庄提出了发展特色商业街,重点发展16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