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历程与历史性成就(五篇范文)

时间:2021-02-04 15:2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历程与历史性成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历程与历史性成就》。

第一篇: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历程与历史性成就

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历程与历史性成就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立足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发展全局,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能力,着力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切实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有力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一、新中国70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历程

风雨70载,教师队伍建设开天辟地,锐意进取,走过了筑牢基础、开拓进取、提质增效的历史进程;

壮丽70年,教师队伍建设攻坚克难,成就卓著,书写了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傲人业绩。

(一)筑牢教师队伍建设坚实根基(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为快速建立适应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党和政府从创建教师队伍管理体系、制度机制、培养培训等基础工作入手,抓重点抓根本,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加快创建管理体系。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宣告成立,负责管理全国教育事务,从此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中央与地方分类统筹分层管理的全国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体制。1950年至1952年,国家相继出台各级学校的暂行规程,初步建立了基本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大力兴办师范教育。1951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由师范大学和独立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及初级师范学校构成的师范学校系统,初步确立了我国师范院校培养各级教育师资的基本方略。

三是全面推动培训工作。195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教师进修问题的通报》,对各级政府筹办教师进修学院、教师业余学校、函授学校等进行了制度部署。教师培训机构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转变,中央政府统筹管理、以各地方为主的教师培训体系基本形成。

(二)开创教师队伍建设全新局面(改革开放初至21世纪初)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党和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工作举措,推动教师教育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教师管理的综合改革,确保教师地位待遇稳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卓著。

一是强根基、补短板,完善教师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强化教师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专项计划的系统性建设。颁布教师法,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编制制度、教师职称制度,实施“国培计划”、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和各类专项政策,从根本上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调布局、优结构,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之初,在恢复和重建师范教育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师范教育改革发展力度。198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第四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并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师范教育层次由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的“旧三级结构”向硕士研究生、高师本科、高师专科“新三级结构”转型的结构调整方案,并实施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三是提待遇、强保障,提升教师社会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保障教师待遇,通过立法明确教师法律地位,通过设立教师节提升教师专业地位,通过提高工资标准、统一设立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等保障教师收入,通过分类指导、聚焦重点、奖补结合的政策措施保障乡村教师等不同教师群体的工资水平,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幸福感、认同感显著增强。

(三)谱写教师队伍建设时代华章(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教师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全面谋划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一是更加突出教师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充分肯定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以及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中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把教师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体力量,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将教师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提升到空前高度。

二是更加优化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相继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从哪里来”到“到哪里去”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教师工作的根本遵循。

三是更加凸显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印发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的师德违规处理办法,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师德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四是更加有力地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打好教师教育振兴战,在严控师范类院校更名、扩大师范生公费教育规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国培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源头上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是更加完善管理制度。近年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校长园长标准,以标准为引领,全面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并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能力。

二、新中国70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7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书写了特色鲜明的光辉历程。迄今,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师政策体系和教师教育体系,教师队伍社会地位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创造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成就,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教师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70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强化教师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专项计划的系统性建设,涵盖各级各类教师工作的全方位、全领域政策框架基本建成,构建了中央有宏观政策、部门有专项措施、地方有具体举措的政策网格结构和衔接机制,牢固形成了一套更加健全的指导和保障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教师教育体系日臻成熟

新中国教师培养经历了独立封闭师范教育的体系化建设、师范教育体系的系统性重构、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等发展历程。教师培训实现了从无到有、恢复重建、改革扩展、全面转型和协同发展,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学校五级培训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参与,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截至2018年,我国举办教育硕士专业的院校有144所,在校生人数达6.94万;

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的院校有395所,在校生人数达158.58万;

举办师范类专科专业的院校有420所,在校生人数达77.88万。

(三)教师队伍规模日益壮大

70年来,我国始终加强教师培养力度和教师供给工作,教师规模取得了跨越提升。截至2018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共有专任教师1673.83万人,相比1949年的93.43万人增长了17.9倍。各级各类教师队伍规模实现了大翻番。

(四)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

7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师资配置实现了大改善。从1949年到2018年,全国各学段生师比都有了大幅提高。中小学45岁及以下教师数量在相应学段占比总体稳定,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教师职称结构也实现大优化。目前,全国已有9854名中小学教师(含180名幼儿园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

普通高校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大幅提升,正高级教师比例由1991年的8.88%上升到2018年的18.25%。

(五)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将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队伍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一大批优秀杰出教师和先进教育组织相继涌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学历合格率大幅提升,其中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从1978年的9.8%提升到2018年的99.86%,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从1978年的45.9%提升到2018年的98.41%。近年来,上海连续两次参加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中国教师的专业表现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

(六)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升

70年来,党和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013年至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累计16.2万亿元,年均增长7.9%,一直是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同时调整优化结构,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已连续多年超过50%,促进了教师地位待遇的提升。同时,国家教师荣誉制度不断健全,“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设置,让教师地位待遇更加受尊重、受关注。

(七)教师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

随着大国外交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教师融入国际教育交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空前提升,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世界先进知识、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近5万名专兼职中国教师在全球149个国家(地区)的500余所孔子学院和千余个孔子课堂上,致力于面向全球开展汉语教学、推动文化互鉴。在国际评价中,我国教师代表在“教师教学国际调查”多项指标评比中稳居世界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教席和教师教育中心,充分彰显了我国教师队伍在国际教育舞台上扮演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新中国70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放眼过去,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壮丽辉煌;

展望未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正扬帆起航。过去70年,成就与经验相伴;

奋进新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兴国必先强教、兴教必先强师。立足新时代,聚焦新矛盾,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一)坚持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坚持遵循历史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中国本土、放眼国际大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和客观要求,纵览全局、协调各方,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始终发挥着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教师队伍的规模增长、素质提升、结构优化,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这是新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进一步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前进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障。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在党和人民事业中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思路举措,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二)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下好教育发展先手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以优先部署、优先保障、优先发展的战略设计,大力推动师范教育改革,狠抓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核心,把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和地位待遇作为基础保障,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优先谋划、优先投入、精准施策,下好教育发展的先手棋。

(三)坚持强化全社会尊师重教,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

70年来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表明,广大教师之所以能长期热心从教、安心从教、静心从教,是因为党和政府始终亲切关怀教师的工作生活,切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加强教师职业保障,改善教师工作条件,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历史经验证明,只有为广大教师创造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加激发广大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更好地鼓励广大教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精彩人生。全党全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构建教师职业的荣誉体系,加大表彰力度,扎实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坚持将提升教师素质作为核心任务,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优化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培养培训质量,教师素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能力,要全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广泛厚植教师教育优势基础,着力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大国良师,为培养时代新人筑牢坚实基础。

(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师道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紧迫。做好教师工作,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时代写照,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基本要求。新时代中国强师之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立足本土,放眼国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师之路,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续写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篇章。

第二篇:辉煌的历程巨大的成就

辉煌的历程巨大的成就

—记济南改革开放3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序幕。经过30年的励精图治,省会济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古城济南焕发了青春。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济南有史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回顾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济南在解放思想中探索前进(1978年-1991年)

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10月,是济南改革开放的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改革从农村开始,广大农民冲破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迅速转变。1984年10月到1991年底,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以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济南的改革进入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企业在继续扩大自主权的同时,积极推行承包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科技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议事议程。济南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积累了经验,为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济南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快速发展(1992年-2001年)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济南在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进行综合改革。

这一阶段,济南经受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等经济风险的考验,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986年全市提前4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1992年被列入全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1993年提前7年实现第二个翻番的目标。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4.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30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42倍和8.9倍,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18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7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46元,分别是1978年的25倍和27.5倍。文化建设硕果累累,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济南交警、工行、民政等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连续3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十佳卫生城”称号,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

三、济南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和谐发展(2002年--)

这阶段,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济南市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

30年天地翻复,30年的沧桑巨变,改革开放30年看济南,那一幅幅改革开放的全景画面,一个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济南,现代的济南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民得到实惠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得到了大幅度发展,从改革初期长清双泉公社开始推行联产承包农业生产责任制到发展乡镇企业的热潮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的推进。尤其是济南市在2008年全部免除农村学生学杂费,在全国率先建立“济南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定点学校”,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

2.工业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在工业经济上,济南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1993年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济钢集团成为我市第一个工贸收入过“百亿”的企业。自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企业规模明显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济钢、重汽、炼油、浪潮四大行业龙头陆续跨越百亿大关,初步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化布局。2007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利税277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0%以上,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半壁江山”。

3.对外贸易日趋活跃,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济南市划入沿海经济开发区。以此为契机,济南市进一步调整对外开放思路,先后制定了85条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和117条配套措施,外吸引力不断增强。同时,济南市制定了市场多元化战略,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的经贸企业共同参与的大经贸格局。主要特征是:对外出口队伍逐年壮大,出口的国家和地区逐年增多,出口的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进出口总额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二)社会建设成就斐然

1.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2.首创社区卫生服务,全市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大大提升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983年5月7日,共青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学习。

4.加强法治建设,全方位推进依法治市新格局

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制的保障作用,始终坚持依法治市。其中,章丘市依法治理工作成绩突出,成为全国典型。

5.济南市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1991年以来,济南市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是大军区所在地惟一连续6次获此殊荣的城市。

6.以职业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促进行风根本好转

1995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济南交警支队题写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题词,济南交警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三)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1.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五年大变样”拉开了济南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序幕。绕城高速玉带环绕,顺河高架飞架南北,经十东路宽广靓丽,泉城广场宽敞明亮,国际会展中心造型优美,火车站广场整洁有序„„之后,济南相继获得“十佳优秀旅游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按照“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累计投资1179.2亿元,新建、扩建近千个工程项目,提升了交通服务功能以及公共服务功能。

2.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显著改善

大力开展环境绿化工作。为美化、绿化、亮化环境,济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蓝天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困扰济南市多年的大气污染难题得到了解决,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济南市摘掉了“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和“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

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使广大市民受益。自2004年开始,市区联动,标本兼治,集中对背街小巷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市985条小巷焕然一新。

棚户区改造成为济南市“民心工程”200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旧城棚户区改造工程,到2010年我市的棚户区基本改造完成。共改造35个片区,安置4万余户家庭、12万人口,是我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深得广大市民群众的赞扬,也有效促进了扩大内需。

3.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泉城特色进一步巩固和凸现

我市加快推进大明湖扩建改造、环城公园通航工程、舜井街-解放阁片区改造等泉城特色标志区保护改造工程,泉城特色景观进一步显现, 有“世界泉水之都”的美誉。节水保泉扎实推进,市区四大泉群在停喷近3年之后,2003年9月6日,终于实现复涌,一直喷涌至今,现已进入复涌以来的第六个年头,持续喷涌时间创下30多年来趵突泉持续喷涌时间的最长纪录。

(四)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1.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践行“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化对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2.文化艺术事业取得新突破

文化设施建设明显加强。济南剧院、济南图书馆、济南市博物馆和济南画院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

文学创作硕果累累。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填补了我省和我市在这项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中的空白,艺术创作和演出取得好成绩。杂技《转台高椅》获俄罗斯第六届世界青少年国际马戏大赛杂技类唯一金奖——金像奖。特别是儿童剧《宝贝儿》入选

2005-2006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实现了济南市舞台艺术和山东省儿童剧该奖项零的突破。

3.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实力的迅速提高

济南市实施“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和八大科技工程,成绩一流。科技综合实力大为增强。2003年济南市科技竞争力跃入全国十强,2002年、2004年两次荣获全国科技系统最高荣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2005年12月,又被批准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四项指标连续两年均居全省第一。

4.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济南市成为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这对于扩大济南的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济南将迎来新的机遇。

宝贵的经验深刻的启示

30年的改革开放,济南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并结合新的实践充分运用这些经验所提供的智慧,对于建设新泉城,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意义。

一、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改革开放的基本前提

改革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改革的深化有赖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济南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改革从起步到逐步走向深化,从局部走向全面,每个关键时期,无不以思想意识的变革为先导,新的实践需要新的思想意识,新的思想意识又推动着实践的新发展,只要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思想意识变革就不会停步。

二、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始终关注民生——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则

改革开放30年来,济南表现出了较强的社会承受能力,避免了大的损失和社会震动,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有力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顺利推进,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做到四个坚持: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其次,坚持以人为本,走和谐发展之路。第三,坚持提升境界,走创新之路。第四,坚持依法行政,走阳光之路。

三、坚持科学发展,确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新思维——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济南3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经验,就是所有改革措施的提出和一切改革政策的制定,都是围绕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展开的,正是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内容的改革实践,才使济南重新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四、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是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发端于经济领域并向社会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的制度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因此,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尚在继续,实践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济南一定会更美好。

第三篇:曲折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曲折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献给建党九十周年

大家好!我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来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敬意。中国共产党饱经沧桑,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回顾这九十年的岁月,我们能够感受到先辈哲人的艰辛和磨难,我们能够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我们不能忘记南方的一个小城——嘉兴,这里是党的诞生地。革命的熊熊烈火在这里点燃,燎原的革命之火将燃遍中华大地,最后映红整个中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赶军阀、斗地主、分田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曲线抗日,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我们不能忘记北方的名城——北京,两朝帝都迎来了新的主人。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当家作主,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崛起东方,震惊了世界,极大的鼓舞了全世界反帝反封的人民士气,世界有了中国的声音。

如果说毛主席让中国人站起来,那么邓小平同志让中国人富起来。我们同样不能忘记1978年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中国重新走上了康庄大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了塞北江南,中国巨人开始迈开大步,勇往直前,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民仿佛饥渴的人们把甘霖盼,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劳实干,迅速发家致富。做个有钱人成了当时人们时髦信念。

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的中国人,还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强起来。

“两弹一星”展示了新中国的科技实力,世界开始倾听中国的声音。神舟系列飞船的升空,正是中国实力的彰显,杨利伟、翟志刚成了中国人的新偶像。他们的飞天事迹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中国人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在广袤的太空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空间对接技术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理由欢呼雀跃举国欢庆。

过去中国人被成为“东亚病夫”,现在中国成了世界大国,这天翻地覆的变化,缘于九十年前那次小小的聚会,正是那一天,我们才有了现在的生活。我们感谢党,我们感谢祖国。我们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新时代,我们有的是机遇,有的是挑战。我们满怀豪情走向未来!

祝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谢谢大家。

第四篇:非凡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非凡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1998年,刚刚诞生的丹东市鸿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辽宁鸿利集团前身)还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然而在不经意间,这家集团便异军突起,与十五年前相比,今天的辽宁鸿利集团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集物业、仓储、装饰材料、新型建材、金融担保、宾馆酒店、温泉洗浴、旅游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经过十五年的开拓进取,鸿利集团先后荣获“中国创新百强中小企业”、“全国重质量守诚信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国房地产社会责任优秀单位”、“辽宁省综合实力百强私营企业”、“辽宁省房地产开发企业30强”、“丹东市明星民营企业”等80余项荣誉称号。一次次突破,一项项成果,一顶顶桂冠,引起了房地产业界的极大关注,集团的领军人物李峰更是成为焦点人物和创业新星。

他曾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经受过锻炼和考验,入伍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后,相继在这个市的市政和银行工作过。2000年,正值我国房地产业开发方兴未艾之际,年仅25岁的李峰辞去公职,进军丹东房地产领域,开始了新的创业。

他以其前瞻性的目光、大气魄的运作和奋发求实的干劲,引领企业实现了多元化、持续稳健发展。除房地产开发之外,先后创立了十余个子公司,总资产18亿元,累计开发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年均上缴利税千余万元,成为丹东民营企业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为了打造诚信团队,他提出了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诚信企业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理念。他说:“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也是辽宁鸿利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要做合格的鸿利员工,必须讲责任、讲道德、讲诚信、讲奉献”。

走进鸿利集团的大门,富有特色的宣传展板映入眼帘,时刻提醒鸿利人树立客户至上、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在他这一思维理念的指导下,鸿利人更加重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效益,把“客户至上,诚信第一,利益双赢,共建和谐”作为企业的经营宗旨。

“百年鸿利,永续发展”,是鸿利集团追求的企业愿景。为实现这一追求,他不断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为建设优质楼盘,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他在集团内部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各级质量管理责任制,对工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并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亲自抽查施工质量。一次,在检查中发现有两处伸缩缝摸板已安装完,但不符合质量要求,他当场决定扒了重做,并以此为典型事例,在集团公司开展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为内容的大讨论。每开发一个楼盘,他都亲自召开专题会议,从突出人性化、优质化和科学化的角度,广泛听取工程技术人员对楼盘的意见和建议,还邀请省市知名专家对楼盘进行全方位的技术论证。他常说:“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质量是诚信的重要保证,只有为江城百姓打造居住放心的优质楼盘,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多年来,他以思维缜密,精勤务实,稳扎稳打,创新一流的为人风格,在父亲的鼎力支持下,带领企业踏踏实实迈出每一个坚实的步伐。先后打造了鸿盛园、河畔花园、聚隆公园和聚隆城尚城等知名楼盘。这些大手笔之作,无不彰显他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中独特的才华和实干精神。

一座座大厦的崛起,让市民有了称心如意的安居之所,也为城市建设增添了靓丽的风景。河畔花园被辽宁省建设厅评为“辽宁省明星楼盘”,并荣获国家建设部最高奖项“广厦奖”;聚隆公园被评为“辽宁省优质工程”并荣获具有国际奥斯卡之称的“国际花园社区综合大奖”。

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们高品质的居住梦想,是当今社会房地产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责任面前,他从不含糊,勇于担当。2005年,在丹东棚户区改造中,他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主动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承担了当时最大一片棚户区改造项目。久居丹东的人都知道,财神庙街、聚宝街、六道口、四道口等老街,曾给丹东人带来过自豪。然而,随着岁月的迁流,这里房屋密集而破旧,下岗失业人员多,生活水平低下,住新房、住好房已是他们多年的愿望。但这里房屋密度大,前后有很多开发商曾想开发建设,终因动迁比例太大而放弃了。他同鸿利人一起为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谋利,大胆地承担了这个地区的棚户区改造任务。他说:完成这次棚户区改造任务,不仅仅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而是一项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

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是十分艰难的,特别是动迁工作。为加快工程进度,接到任务后,他亲自担任总指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顺应民意的意识,带领辽宁鸿利集团积极投身丹东市旧城区改造之中。

对特困家庭的动迁费及相关事宜,该减免就减免,该照顾就照顾,动迁工作取得动迁居民们的理解和支持。在开发建设中,工程进展到哪,他就指挥到哪,常常废寝忘食。经过他们艰辛努力,按省、市党委和政府的要求及时为3000户棚户区居民提供了新的住宅。为此,辽宁鸿利集团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企业发展建设中,他十分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公司初建时,他就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为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在保持员工队伍相对稳定的同时,采取考核与竞聘相结合的用人原则,极大地发挥了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他把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并把对青年员工的教育和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为此,他重金聘请知名专家和学者定期为员工讲授最新知识;他看重群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全方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素养;他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年年表彰和奖励优秀员工;他设立多项福利基金,给员工家一般的温暖,精心打造和谐企业……

早在2004年,他就主动向企业所在地党委提出了成立党组织的要求。经党员大会选举,李峰成为鸿利集团党委书记。党委成立后,他拨出专项经费,建立了党员活动中心,配备专用设备,还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现在,集团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80%是共产党员,重要岗位有党员、攻关克难有党员、艰险时刻有党员,党员就像闪闪发光的螺丝钉,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集团党委被丹东市委组织部确定为丹东市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并荣获丹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在房地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企业追求高利润,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但他非常看重这一点。他亲自组织和带领员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观看展览、赴外地参与“奥运同行”三日游、迎国庆百人徒步行、庆“七一”党员联谊会、员工拔河赛、迎新春员工文艺汇演…… 这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企业增添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具有鸿利特色的园区文化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他率先提出要建立以“亲情化服务”为核心的物业管理模式,在小区的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增加健身器材、电子监控器、儿童娱乐设施、文化宣传栏、便民服务车等。不仅如此,还经常组织居民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春季踏青、秋季采摘、温泉答谢、母亲节献花、新年送对联、园区文艺汇演……这些让业主感动又愉悦的活动,不仅丰富了业主的文化生活、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也增进了物业与业主的感情。在李峰引领下形成的以“亲情化服务”为核心的物业管理成果于去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百强优秀成果奖”,这无疑是对鸿利企业文化的最大肯定。

作为鸿利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的李峰,在企业发展壮大的道路上一路走来步履艰辛,鸿利人始终不忘党的扶持和对社会的回报。多年来,鸿利集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建设,先后为下岗、残疾、五保户等特困群体减免动迁中的各种费用,为军队退离休干部提供低价住房,帮助特困家庭子女就学,为丹东市民修路、治河、旧小区改造,赞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支持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建设,累计折合人民币近3000万元。帮扶的贫困村现已脱贫迈入先进富裕村行列,救助的百名贫困家庭学子已走上工作岗位,还先后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就业达千余人,在鸭绿江畔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鸿利集团倾情回报社会的足迹。

为此,辽宁鸿利集团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慈善爱心集体”和“中国房地产业社会责任优秀单位”光荣称号。集团董事长李新道先生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中华百名慈善人物,当选为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并连续三届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李峰被评为“辽宁省房地产业十大风云人物”;“中国爱心地产企业家”;并评为“丹东市劳动模范”;“全国诚信建设示范个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获“丹东市‘五四’青年奖章”;还当选为丹东市第十一届党代表;获得“丹东市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家”等。

第五篇:辉煌历程

辉煌历程,新的起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外语系11级英语三班的王起胜。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辉煌历程,新的起点》。

去年九月,收到了鲜红的轻院的录取同通知书,这让我激动地一夜没睡好。到现在,已经在郑轻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他的一草一木,点点滴滴都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五月,这个绿意浓浓,生机盎然的季节,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郑轻的35岁生日,经过了35年风风雨雨,他慢慢地成长起来,逐渐地变强,变大,创造了精彩的辉煌,35年后的今天,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我们又将担负起更重的责任。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让历史的画面再切换到我们刚起步建学时,一切都是那么地陌生,在没有一点办学经验的情况下,校领导,老师,学生共同努力,浇灌着这棵幼苗,有了老一辈的郑轻人巨大的付出,才有了我们郑轻得今天,当今的郑轻,它已成为中原大地上一所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气息的田园学府。高耸的教学楼,宽敞的篮球场,优雅的校园,年富力强的校级领导,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加上这几年我们我们取得的骄人的业绩,这,无不凸显了我校的丰厚底蕴,雄浑气魄与时代风采。

展望未来,我们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共同肩负着把郑轻建成一所一流的大学的神圣使命,任重而道远。辉煌的成就只能说明过去,与其他的大学的发展相比,我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但我们“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告诉我们,没有什么能难倒郑轻人,我相信,有了我们一代代郑轻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郑轻一定会 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下载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历程与历史性成就(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队伍建设的辉煌历程与历史性成就(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国六十年辉煌历程:卫生事业发展与成就(二)

    建国六十年辉煌历程:卫生事业发展与成就(二)二、回望建国六十载医疗卫生事业变迁从“缺医少药”到“病有所医”,从“东亚病夫”到“健康中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体......

    湖北教育的历史性成就

    湖北教育的历史性成就 湖北省教育厅 2009年第10期 ——社会篇 湖北素有重教兴学的历史传统。经过新中国60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湖北实施“科教兴鄂”战略以来,全省......

    辉煌历程原稿

    辉煌历程 广东发展银行是信用卡领域的领跑者,不论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广发银行都会致力于“办中国最好的信用卡”,不断完善,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充分利用最有价值的资源为广大消......

    回顾党的辉煌历程 回望改革开放40年成就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回望改革开放40年 成就 1921年的七月,一群当时怀揣救国理想的志士仁人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商量着当时看来似乎不会产生多大影响的事——建立中国共产党......

    60年成就辉煌

    60年成就辉煌 ——记北京展览馆观后感 9月25日下午,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北京展览馆参观《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周年》成就展。经历这次活动,我又接受了一次爱......

    辉煌的成就

    我与国策共成长征文 辉煌的成就 —绛县卫庄镇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三十年回顾 绛县卫庄计生办主任刘青卫庄镇是绛县的一个山区小镇,辖15个行政村。13326口人,育龄妇女3719人。......

    辉煌的成就和历史性进步

    辉煌的成就和历史性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 秋 石 2012年08月17日14:34 来源:求是 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

    计划生育的辉煌与成就1

    xxxx和计划生育 “十一五”事业发展成就和“十二五”工作总体目标“十一五”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