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程语言学习中学习者情境界面新理论视角的阐释论文
1.学习者-情境界面概念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学习者-情境界面的概念是Cynthia White[1]提出来的。它是指学习者在远程语言教育中整合各方面教学要素后,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和整个教学情境,构建对其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界面。基于这一概念,学习者和整个学习情境之间有效界面的建立对于远程语言教学时是非常重要的,而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仅仅是整个远程语言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远程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情境界面的概念和角色来源于学习者对远程语言学习意义和特点的反馈和观点。远程语言学习的关键是在学习者和整个学习情境之间发展认知和情感上的关系,把参与的学习过程变成有意义的,有个性的学习体验。基于学习者-情境界面的理论框架共有三个维度:即学习者,学习情境和两者所形成的交互界面。
远程教育的理论模式在三十年前就有人提出。他们主要基于远程学习的内容学科,比如历史,经济和心理学。Kotter [2] 认为远程语言学习的本质是要求学习者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一定程度的策略能力。Hurd[3]在2001年指出 远程语言教育的学习者不仅要通过反复试验找出哪找学习策略有效,而且要还学会评估个人的学习需要的技能,包括优点和缺点,并且知道如何应对和监控他们。为了从远程语言学习中受益,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和行为方式是学习者-情境界面框架的重要特征之一。
2.远程语言学习中,学习者-情境界面的理论基础。
远程语言学习的关键是围绕着每位学习者和特定的学习情境之间有效交互界面的构建。那么学习者是如何定义情境的,如何定义学习者本身的,以及如何获取知识的,这些都是远程语言学习过程的核心问题。学习者-学习情境界面作为远程语言学习的核心来源于学生对个人经历的思考。因此,基于界面的理论框架共有三个维度,学习者个人,学习情境,和两者之间所形成的界面。
2.1学习者维度
学习者维度是指学习者在个人语言学习过程中有表现出的特点和属性。学习者维度包括学习者先前的知识及在其他学习情境下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对自己作为语言学习者的自我认识,同时也包括他们在特定的教育,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学习者的态度和信念。这些都会对学习者经历远程语言学习带来影响。学习者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等等,如图1所示。
2.1 学习情境维度
第二个维度是学习情境的维度,它是由远程语言学习课程的特征,比如其本质特点,交互的机会,支持性,和灵活性。其关键是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如何为自己选择和构建这些情境要素从而更好的优化学习情境。远程语言学习中情境维度见图2。
2.3学习者和学习情境之间的界面
第三个维度为界面维度,学习者和学习情境之间相互结合,互动和影响彼此的场所和方式。当学习者在远程语言学习情境中,参与课程材料,并与其他学习者和老师有更多的交互时,这些互动促进了学习者-情境界面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形成学习者个体所偏爱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的发展个人需要,并提高将其和远程教育资源整合起来的能力,同时形成自我管理和监督,建立适合自身学习需要的学习环境的能力。界面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活动过程中动态发展变化着。
为了在远程语言学习环境中更好掌握外语技能,学习者必须发展界面。学习者和学习情境之间的互动时促进还是妨碍了交互界面的发展,主要还是取决于他们之间的互动是否满足学习者个体的学习需要。比如,课程视频相互被视为对学习者有用的一种练习发音和对话,并成为远程语言学习情境中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当学习者遇到难以理解的写作任务要求,或讨论列表中的问题,或课程网站上繁琐的指令,这种互动就会阻碍界面的发展。远程语言学习者比如投入心理资源来构建学习者和学习情境之间有效的界面。
3.学习者-情境界面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在构建语言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作为主体的分析与远程学习情境和学习者-情境界面的相关性。远程学习者作为主体在情境中选择要素成为他们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他们从目标语学习源中选择学习任务,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类型,支持方式和学习进度。学习者自己选择,配置和处理他们和学习情境之间的界面。有些学习者能很好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界面。但是即使技能最好的学习者,界面的构建也需要时间,参与,主动,认同,自信和一定程度的反复试验。
第二篇:幼儿园语言教学论文: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情境创设初探
幼儿园语言教学论文: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情境创设初探
新《纲要》明确要求:“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通过现场实境、直观教具、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及多媒体手段等引导幼儿将情境与语言相结合,参与各类情境活动,诱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交往,操练和扩展自已的语言经验,从而实现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目的。
一、利用真实物品创设教学情景
情境教育的直观性更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通过带入情境,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发展内部言语。”幼儿将看到的、观察到的东西融入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正是内部言语形成的过程。比如,上“糖果王国”这一活动时,我用各种糖果将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充满童趣的“糖果王国”,让幼儿到“糖果王国”作客,与各种糖果做朋友,在这一情境中,幼儿在欣赏、摆弄、品尝中轻松自然地认识了各种糖果的名称、外形,感知了糖果的味道,并根据自己的体验对糖果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糖果的包装太精美了!”“糖果的种类许许多多。”“糖果的味道棒极了!”„„又如在学习诗歌《圆圆圆》中,在仿编时,我把整个活动室布置成圆的世界(活动室四周张贴并摆放各种圆形的图片及实物),让幼儿在室内寻找圆的物品,并通过看图例体会诗歌中圆形物体进行仿编,幼儿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的非常有趣也非常投入。孩子们朗诵着自己创编的诗歌,语言得到提高的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景
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创设亦真亦幻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融教育与情景之中的一个多角度的语言环境。例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请客》,我请几个小朋友排练好小话剧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观看,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引起幼儿的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很容易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显得轻松愉快。在基本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表演的兴致很高,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这种表演情景的教学形式远比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语言教学中,儿歌、看图讲述等都可捕情置境,化静为动,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中学说话。如在《丁丁穿鞋》的教学中,幼儿就在扮演爸爸妈妈、丁丁的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儿歌,而且活动过后还能自发表演呢。
三、利用艺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美”是教育的磁石。一段优美的旋律,一幅美丽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言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地将图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引进了幼儿的语言情境中。实施主题活动《秋风吹呀吹》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拾落叶,找秋天,有的幼儿用落叶拼贴成不同形象各种图案、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纸偶,还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拓画,孩子们边做边讲,生动地演绎着秋天的故事。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
特有的意境中。在语言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语言活动《小树叶》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我根据散文情节进行配乐,请幼儿欣赏分辨音乐,在情境中创造音乐氛围,引导幼儿进入艺术境界,使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显得更加容易而深刻。再如,根据孩子们都有带手帕的习惯,我们生成了“手帕里的故事”这一活动。在一段欢快的音乐后,在教师启发下幼儿居然编出了“动物狂欢节”、“快乐的节日”、“新年联欢会”等千奇百怪的故事。
四、利用悬念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对其未知事物进行开放性的质疑,能提高他们投入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师在活动中巧妙设计悬念式情境,给幼儿留下质疑的空间,也是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发展语言的有效手段。开放式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我们经常创设的各种悬念式情境,如判断性问题有:“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他这样做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这样的问题都可以引发幼儿在掌握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这无疑会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创编故事《三只熊》中我就使用悬念式情境设置,效果很好。在活动这中,我为幼儿布置了一个三只熊脏而乱的家,幼儿一来到这个情境,就马上产生了疑问:“小熊的家怎么会这样?是谁弄的?”等幼儿讨论后,紧接着又是一个疑问:“三只熊回到家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他们会怎么样?”“怎样做才能让熊不生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幼儿在活动尽情的想象、表达,编出来的故事比原版还丰富精彩,而且很快掌握了故事中“谁动过(喝过、睡过)„„?”这一疑问句型。在悬念式情境中,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不仅乐意用语言积极表达,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在语言教学中为幼儿创造适宜情境,能使教师教的更轻松,使幼儿学得更愉悦,使语言活动的组织更实效。在语言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努力探索,使我们的语言教学真正达到《纲要》提出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的总体目标要求。
第三篇:谈物理探究学习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论文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如何合理地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是每个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尤其要突出功能性和实用性,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
这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创造火花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中,可以造成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知矛盾,激起探究的欲望,造成一种紧张心理,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学生进行探究:
(1)有两个不同的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哪个物体下落得快?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吗?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
(2)你认为静止自由下落的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3)如何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
(4)设计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5)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
(6)测量这些你需要哪些实验仪器?这些数据在测量过程中有没有较大的误差?如何改进?
(7)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在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后,笔者又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供学生探究:
(1)如何运用你刚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测量你的反应时间?
(2)如何运用你刚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测量一楼层的高度?
二、创设活动情境
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发展,这是物理教学的一大特点。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演示小实验或创设一些探究性实验,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突破一些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在奥斯特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容易提出“是否能用磁产生电”的问题。
教师介绍法拉第初期实验失败的史话后,根据现有器材(灵敏电流计、空心线圈、带铁芯的原副线圈、铜棒、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各学习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寻找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然后,组织交流各种方案和存在问题。学生热情高涨,灵感不断,其中有些是很有新意的问题,如“我已经切断电源了,为什么往线圈中插入铁芯竟也观察到产生了感应电流”。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讨论,对所用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分析各种措施的异同之处,不仅顺利地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普适条件,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三、创设故事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给学生介绍形象生动的物理学史、趣闻轶事或当代科技信息,创设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故事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现成的,但更多地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进行创编,这样更具有实效性。
例如:在讲《行星的运动——开普勒三定律》这节内容的开始,我从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讲起,从哥白尼到第谷连续20年对行星位置的观测记录,再到开普勒对第谷观测资料的研究,怎样经过4年的刻苦计算,先后否定了19种设想,最后总结提出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定律。全体学生听得都入了迷,很快进入故事情境之中积极参与讨论,整堂课进行得相当成功。
四、创设实验情境
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情境就是准备多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操作,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情境,实验情境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实物演示、也可以用语言描述、还可以用多媒体等进行模拟,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深入分析物理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使他们主动地探究,从而提高物理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新课程所带来的快乐并与新课程同步成长。
第四篇: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发现在每节物理课程中,学生对理论概念都理解的非常到位,但一旦与实际问题结合,便给许多学生带来困扰.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以这就需要学生用学习迁移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使用学习迁移理论的指导,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给学生提供运用迁移理论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主动学习、学好习.
一、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所积累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之前学习对之后学习的影响,也可以是之后学习对之前学习的影响,只不过前者被称为顺向迁移,后者被定义为逆向迁移.这种学习迁移理论在知识、态度、技能以及行为规范中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先学会自行车,当学习骑摩托车时就可以运用骑自行车的平衡感很快学会骑摩托车.又如学会中文中的拼音有助于学会英语中的音标.可以说只要进行学习,就可以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迁移理论.
二、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需要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所以学习迁移理论的教学方法将能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应用效果,那么该如何让使学习迁移理论更完美的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
前文提到,学习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但往往正向迁移应用比较广泛,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构架是应用学习迁移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教师就要发挥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某高中为了加强学习迁移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物理知识的全面理解.首先帮助学生搭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只有在完成知识结构搭建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利用学习迁移理论帮助学生学习.一项研究曾经发现,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和右脑记忆的范围不同,但同样是记忆一项数据,人脑对图片的记忆速度会更快、记忆的时间更加持久.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可以通过表格或示意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中,这章首先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与力之间的关系,这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巩固,接下来依次讲解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讲完这三个定律,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这三个定律之间的关系,形成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框架.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物理教师还应该向学生讲解惯性定律与惯性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举例子加以解析.个别物体相于另一物体参考系而言,它是相对静止的,然后教师以具体的实例加以诠释,一颗大树与飞驰的汽车相比,其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这样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对牛顿第一定律有全面的认知.因此,在健全的物理教学体系下,学生更加容易学习物理知识.总之,物理教师应用迁移学习理论进行教学,一定要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从而为学生探索物理知识做好铺垫.
2.加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归纳总结进行巩固,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向学生传授单元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拥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所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这种总结能力应用技巧作用于学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能够将新的知识点经过总结之后融入到原有的知识框架中,形成新的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时,行星的运动遵循万有引力定律,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将万有引力与第六章第五节的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结合、对比,以防止学生出现思维误区.由于万有引力定律是解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定律,是由牛顿提出的,该定律中的内容是任意两个质点在连心线方向上的力而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治理乘积呈正比例,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且这两个物体化学及物理状态与中介物质无关;而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性质则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此外,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该定律具有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和周期不变的特点.总之,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时行星的运动遵循万有引力定律与第六章第五节的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学生通过对两大定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可以提升其归纳的能力,进而对其学习物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实际应用学习迁移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物理,但只是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高中物理则是对初中物理的升华研究,虽然高中物理知识繁多,但每部分的知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从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实现学习迁移的效果.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才能确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物理学习取得最佳的效果.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师过程中,可以通过创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在设置的情境环境下,并依据学习迁移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点.
三、学习迁移理论的意义
学习迁移理论对生产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将所掌握到的理论向实践转换,掌握学习迁移理论技巧的人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点进行串连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培养出更多更优秀地“四有新人”.总而言之,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是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前进,教师要转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迁移的方法,全面灵活地掌握所需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正向迁移,在繁重的高中学习任务中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同时这种学习迁移方法符合新时代下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第五篇:浅谈自主学习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 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论文接要:本文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自主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和实践,提出了加强教师科学指导,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有多种,目前,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认识有一个共同之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这说明自主学习依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交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能割裂、对立教与学的关系,把自主学习等同于学生自己学习。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经过长期的学习过程训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发展成为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依托网络环境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网络教育的运作,给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提供了巨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学习材料、活动场所、学习方式和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体系。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是满足个性化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物质条件。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使得学习者不得不处于“自主”的学习状态,这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策略上从机械、被动学习向研究型、效益型的灵活性学习转变,在学习形式上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之合作学习的方式转变,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然而,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成人学生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自我控制方面还不能适应网络学习发展的需要,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班级面授教学过分依赖,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不习惯面对计算机屏幕进行阅读、思考和记录;不善于在网络上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不善于利用,更多习惯文字印刷教材;学生自学中的孤独感和“人机”对话中的枯燥感,急需得到教师周到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显得十分必要。
通过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分析和总结,我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引导策略来逐步实现。
1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的指导是学生能顺利自主学习的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协作。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布、教学资源的管理、教学的实施、学习的进行、教学效果的测试与评价,并利用各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互式学习、交流讨论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诱导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挖掘学习潜力,指导学习方法。成人学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尤其关注知识的实用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利用网上在线平台作业的布置、批改、审查、提交过程,指导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借助协作小组和教师的帮助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直接将知识向能力转化。作业练习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在线平台的实效性抓落实,效果比较明显。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情境下,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心设计组合教学要素,开发、编制出操作性强、实践性突出、形式新颖的作业,有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深化巩固学习成果,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
2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习者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个性特点、认知能力的不同,帮助学生确立具体、适当的课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根据课程大纲、教学实施要求设置具体的、近期的、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学生必须针对自己的需求、客观条件与环境,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连续、均衡性地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实施方案细则安排的进度表提交一份学习计划,交课程教师审定,在一学期内教师要随时对照抽查,了解学习的进度,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检查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规律,有意识的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的能力。3加强学习时间管理
成人学习,往往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时间较少。教师要尽量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增加学习的节奏,强化时间意识,规范自主学习的行为,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最大限度提高学习的时间利用率。在实践中引导学生选择参加课程导学、疑难解答、期末复习的面授辅导;在自主学习时间里适时参加在线平台互动区的讨论;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等,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学生有效的学习。
4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自主学习的成果,从而获得成就感。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在线交互平台为师生、生生之间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信息和资料,共享学习方法和心得创造了条件,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线讨论,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进行相互合作、交流和帮助,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在学会运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习信心。注意在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而且还要不定期地抽出时间来检查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学习反馈。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指导实践中,学生基本能够初步作出适合自己学习计划,能够主动调整、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一部分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选择、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自我监控、学习的坚持性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自主学习的目的不是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完成知识的再创造;也不是学习过程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在治理自己的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形成学习技能和发展个人能力的目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互环境,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良的服务。这不仅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真正自主学习的要求。教师只有对教学规律不断研究,主动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才能科学指导,才能有效引导和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保证学习的质量,淡化学生对面授,对教师的依赖,为全面实现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封昌权.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15-16.[2]何进,杜冰.建设网络环境,培养自主探究性学习者[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