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扶贫故事征文_我扶贫故事例文2020(共5则范文)

时间:2020-11-04 12:0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扶贫故事征文_我扶贫故事例文2020(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扶贫故事征文_我扶贫故事例文2020(共)》。

第一篇:我扶贫故事征文_我扶贫故事例文2020(共)

0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_ _ 我的扶贫故事范文 5 5 篇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篇一

原生态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比如路。阡陌交通、蜿蜒小路看似浪漫,实则“害人不浅”,真可谓晴日飞扬尘与土,雨天满身水和泥。我们村以前便是这样,能区分“路”与“非路”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下得去脚。

鲁迅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在我们村,曾是真实的写照。那时到处杂草丛生,不止是山坡、荒地。经常有村民赶着几只瘦弱的山羊在“路”上放牧,更有甚者在“路”上挖野菜、采蘑菇,路人无数次站在“路”上问路。也难怪,“路”只比“非路”多露出那么一点点地面而已。

但就是这点路面,却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什么叫“一骑绝尘”和“众星拱月”。所谓“一骑绝尘”,说的是晴天模式。彼时的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汽车经过,漫天黄沙。路上的行人,成了人工吸尘器,个个灰头土脸,泥猴一般;车里的乘客,如同做了全身按摩,骨头散架,屁股酥麻。而“众星拱月”则是阴雨模式。每逢下雨,大水坑连小水坑,深水坑连浅水坑,出门转一圈,保准您身上繁星点点,众星拱月。

村民收入主要靠养蚕,可是路不好,收茧的人都不爱来。偶尔来几个收茧的,仗着大伙儿没销路,把价格压得很低。没办法,咬咬牙,也得卖,换了钱好过日子啊。

一条小河横穿这里,平日溪水潺潺,诗情画意。一旦到了雨季,便露出狰狞的面目来。有几个村民组在河对岸,河上没桥,就有几块歪歪扭扭的石头。雨季中这几个组和外界的交通就会出现大问题,尤其是那几个组的孩子,雨季上学的每一天都是一次户外大冒险。

要想富,先修路,乡村振兴第一步!如今这里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笔直的水泥路,道路两侧全部实现绿化美化。主要河道上也架起了桥,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无障碍交通。漫步于今天的这里,那真的是“人在画里笑,车于景中行”。

以前这里不要妄论什么路灯,就是家里的电灯还都是低瓦数的。刚刚入夜,全村便漆黑一片,偶有几点灯光,却也如豆一样昏黄。夜里出门,手电筒那是必备的“家用电器”。赶上胆子小的,还要一溜小跑。孩子晚上想出去玩,大门口就是极限距离。黑暗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也锁住了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但是现在,村里的主要地点都有了路灯,家里的手电筒也都落满了灰尘,变成了回忆。天黑再也不是睡觉的信号,茶余饭后的村民也三三两两地遛弯散步,大道小路上时不时传来孩子们追逐嬉戏的欢笑声。盏盏路灯点亮的不仅仅是夜晚,更点亮了村民们幸福的明天!

路在延伸,幸福也在延伸。如今这里正在推进“户户通”建设,“脚不沾泥”就能到达村里的绝大多数地方。村民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家里买台摩托车就很阔气了,现在有辆小轿车也是稀松带平常。从“水、泥路”到水泥路,路在变化,时代在变化,但

变化之中蕴含着不变的情怀。咱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咱中华民族必定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未来没有变!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篇二

我是一棵青檀树,家住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兄弟姐妹12 人,当地村民亲切的给我们居住的地方起名“十二檀”。千余年来,历经风霜,我们看着当地村民一代一代辛勤劳作着,也默默地守护着他们。近些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村民的日子变化得越来越快,今天我忍不住想将我眼中的精准脱贫跟大家诉说一二。

基础设施不断实施,泥泞小路变了大模样。昔日,我家周边尽是山间小路,蜿蜒曲折,每逢阴雨天气时,小路便变成了泥潭,困住了当地的村民,也将过往的游人拒之门外,村民们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往茶园劳作,疲惫的汗水挂在额上,让我既觉得心疼,又感到无能为力。要想富,先修路。自打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特别是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以来,国家、省市县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接连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四好公路”建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补短板”基础设施等项目,彻底将乡村主干道、村组支路、部分生产道路等进行标准化建设,为村民们的日常出行、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畅通的道路为山里的居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山外之物,我们大山里的山货山珍也走出了大山。

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小小茶叶带来大财富。我家附近有一望无际的茶园和远处云雾掩映的大山,由于海拔较高,优质的空气质量使得当地的茶叶茶色正、味道醇,当地村民以此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都是村民自己采茶、制茶,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且规模较小,使得茶叶的收益并不是很高。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乡村两级积极探索推动产业发展途径,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生态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进驻大湾村,通过收购当地茶农采摘的茶草、聘用有经验的茶农制茶、炒茶,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与国家人社部合作,通过众筹方式,在村内定制有机茶园50.8亩,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整合各级资金支持,对现有茶园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标准茶园等,形成“十里生态茶园,绿色经济长廊”新局面。现在当地的村民都宝贝着这一片片绿叶子,都说茶叶是神奇的东方树叶,可是对村民们来说,这哪里是树叶,这分明是他们致富增收的“金叶子”啊!

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精神生活得到大满足。几十年前,向往城市生活的人们大都是向往着城市的交通便利、资源优渥、公共服务完善,不用发愁孩子要越过几十里的山路去上学,不用担心生重病却没法及时赶到医院救治时的无助,不用日夜念叨盼望着孩子们走出大山。如今,随着扶贫政策的实施,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注下,大湾村里配齐配全卫生室,也有了幼儿园、小学,甚至还有了文化广场。道路通了、生活好了,村民们便在闲暇的时候聚集在文化广场跳起了广场舞,写完作业的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打闹,安逸幸福的生活让村民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现在家乡发展的越来越好,感谢党的好政策,吃穿不愁,还能有时间跳着广场舞,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竟然实现了,也就不想再去城市里了,因为……家乡不比城市差啊!”听着村民们的聊天,我又不禁陷入沉思,是啊!没有人想背井离乡,正是因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才让大山里能够真正留得住人,也让外面的人能够领略大山的美。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篇三

在这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走村入户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虽身处随手一拍都是壁纸的大美西藏,但有个特别的场景却深深映入了我的脑海里。

仰看那云,虚无缥缈似人间。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看着那如纱般洁白的云彩,最容易让人想起的莫过于梦幻天堂,天上一天,地下一年,是传说也曾是人间写照。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前的旧西藏农奴时期,5%的农奴主阶级掌握了全西藏 90%的农奴阶级,包括三大领主(地方封建政府、贵族和寺院)及其代理人,他们占有西藏全部土地、山林和大部分牲畜、农具、房屋等其他生产资料,数以百万底层藏族同胞们都生活在吃完上顿没下顿的水深火热之中。直到中国共产党进驻西藏,在1959 年发起西藏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将黑暗、野蛮的农奴制度彻底废除,在社会主义的带领下迎来了新生,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60 年沧桑巨变、60 载风云变幻,如今的藏族同胞们也都仿佛来到云间,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贫困县

和几乎全部的贫困户脱贫摘帽任务的一步步完成,藏族同胞们也可谓真正走进了“天上人间”。

远看那山,孤峰突起意为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里没有庐山那般的层峦叠嶂,却有稳如泰山的朴实无华;这里没有庐山那般的奇峰罗列,却有如出一辙的千仞之高;这里不是庐山,这里是属于喜马拉雅山的一端。光秃秃的大山曾经是藏族同胞们脱贫奔小康路上最凶猛的“拦路虎”,他们跟内地大山里长大的孩子们一样,以为眼前的山过去还是山,至于山的最外面是什么,他们不想知道,也不敢知道。后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水、电、网络等现代化科技资源逐步普及,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事,在脱贫攻坚既富口袋也富脑袋的今天,大山早已不再是阻碍。如今这远处突起的孤峰更像是成立两个时代的象征,以前我们像大山一样哧溜溜穷困潦倒,现在的我们更像是这大山一般异军突起、壮志凌云。

近看那花,金黄一片争相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处“世界第三极”的西藏高原,当外界的花草早已生长繁茂,当内地的天气早已步入盛夏,这里才仿佛刚从冬季的寒冷中醒来,直到那姗姗来迟的油菜花逐渐盛开,才蓦然发现“冬未远、夏已至”。地处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之一,随着国家对这里的脱贫攻坚资金、脱贫攻坚项目、脱贫攻坚举措等不断增加和重视,紧跟着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政策支持和兜底保障工作这套“组合拳”的有力输出,藏族同胞们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有效解决,全区贫困发生率从 2015 年的 25.32%降到了现在符合国家脱贫标准的2%以下,慢慢地一切都好起来了,像油菜花般“百花争艳”“百家齐鸣”的良好局面正向我们缓步走来。

2019 年 12 月 23 日,随着《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 2019年 19 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区)的公告》的发布,宣告着西藏全部 74个县(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区),真正的实现了全区脱贫。藏族同胞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打心底里露出了沁人心甜的笑容,看着扶贫路上的“那云”“那山”“那花”也显得格外精致迷人。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篇四

今日阳光甚好,微风不燥,我随着村干部一起下乡进村入户检查人居环境卫生,这已是我作为大学生村官在重庆秀山县川河村的第三个年头了。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说起了川河村这几年的变化,通过“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亲眼见证了如今川河人民日渐美好的幸福生活,自 2014 年脱贫攻坚启动以来,川河村一点一滴的变化都镌刻在了岁月长河里……

“爱在西藏”情意浓。来到路边的一个农家乐,招牌上赫然写着“爱在西藏”四个大字,通过跟老板娘聊天才知道,原来大娘的儿子在西藏当兵,所以才起了这么个名字。儿子在外守卫边疆,大娘在家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有味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川河村依托“世界桌山”川河盖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因势利导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从山里穷村到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华丽转变。随

着川河盖景区旅游热度的不断提升,川河村借助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一辈子靠种地为生的大娘一家心动了,2016年,经过全家商议如愿开办了农家乐,从事餐饮住宿,还享受了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政策。“以前,我们一家一年的收入不到 2 万元,现在,我有了一家客栈,住上了楼房,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好了,还是要感谢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啊。”大娘笑呵呵地说。

“抖”出的甜蜜生活。接着我们来到了“网红”李双喜的家,一瓶瓶包装精美的蜂蜜整齐地摆在桌子上,正在做抖音直播的他热情招呼我们尝一尝他家的蜂蜜,吮一口真的是甜到心里了。川河村盛产高山蜂蜜,可是前几年一直有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老百姓家里的蜂蜜卖不出去。后面依托县里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川河村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开启了电商扶贫之路。大龄养蜂青年李双喜搭上了电商扶贫的快车,加入了“农村淘宝合伙人”项目,同时也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学会了各类营销技巧,开通了抖音号“蜜恋川河”,线上线下同步售卖,不仅脱了贫,还在抖音上认识了卖土鸡的周小妹,两人喜结连理,曾经的贫困户李双喜真的双喜临门了,利用抖音“抖”出了他的甜蜜生活。如今,他卖的蜂产品除了蜂蜜,还有蜂巢蜜、花粉等,每天都有物流公司来他家取件,这些蜂产品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平衡车上的快乐童年。走在乡间小路上,一不注意被村里一个踩着平衡车的小男孩别了一下,与快乐童年撞了个满怀。小朋友笑靥如花,他得意洋洋地向我炫耀这个平衡车是爸爸刚给他买的,他可喜欢

了。以前村里的小孩只能玩泥巴、丢沙包,而现在他们也能跟城里的小孩一样玩轮滑、踩单车,童年一样绚烂多彩。不一会儿小男孩的爸爸出来喊他回家吃午饭,通过跟他爸爸闲聊得知,以前他们夫妻二人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在家里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为了生计实属无奈。而现在通过脱贫攻坚招商引资许多企业落户当地,他和妻子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就近找一份工作方便照顾家人,让孩子不再当留守儿童,父母不再当留守老人,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党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更要勤劳致富、自力更生,在脱贫致富中不掉队。”小男孩的爸爸说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

精神脱贫换新颜。路过村里的万寿菊产业园碰到前几天刚从新疆返乡的村民张水平,他高兴地说,现在村上不仅漂亮了,而且比以前干净了很多,感觉大家的精神面貌也都不一样了。以前大家没事就爱凑一堆打牌斗地主,很多跟我们一起出去打工的老乡辛辛苦苦在外干一年,回家输个三五天就重新回到了解放前,真的不划算。而现在新开的新时代脱贫攻坚农民讲习所,农家书屋门庭若市,有的还开了家庭作坊,编制手工艺品售卖。2017 年以来,川河村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结合传统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文明生活的激励机制,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俗,逐步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自从有了村规民约,我们邻里之间和睦了,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互相帮助,而且村里打牌赌博的少了,看书跳舞的多了。”川河村村民赵文莱深有感触地说。

在村里跑了一上午准备回去吃个午饭,经过村敬老院看到一位老

人正在院子里用盆子“晒水”……犹记得小时候每当太阳当空照,妈妈便会用大木盆接一盆满满的水放在阳光下晒,到了晚上就可以用这盆水洗脸洗脚,温温热热满是阳光和爱的味道。而今,新能源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

曾经的川河村是广袤中国千千万万个“993861”空心村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川河村也是脱贫攻坚开展以后无数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一片亮丽的剪影: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沿着川河盖蜿蜒盘旋,一片片黄澄澄的万寿菊种满梅江河两岸……作为川河村的大学生村官,有幸见证了川河村这几年的沧桑蜕变,发自心底地感到欢喜和欣慰。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嘹亮激昂,我们要以更加崭新的状态、更加饱满的意态、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干净的体态接续奋斗。小家欢,大家乐,大国喜,坚信一路走来,在岁月的旅程中,每一段都会有每一段的小欢喜馈赠你我。2020,全面小康,我们志在必得!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篇五

“我看到满片花儿的开放 隐隐约约有声歌唱 开出它最灿烂笑的模样 要比那日光还要亮······”

四月的天碧空如洗,云淡风轻。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远处的黄牛三五成群地在田地里悠闲地散步,几只小羊羔在羊群边上打闹,翠绿的嫩芽好奇地探出头,睡眼惺忪地伸着懒腰,不知名的野花在风中轻轻摇曳,沐浴着韶光淑气。笔直的公路像一条细线,裁开了目之

所及的山水画卷。毕业一年多,从被访对象到普查员,这种身份对调的奇妙难以言表。

徒步进村,坚固整齐的石桥横亘在宽阔的河面上,清澈的河水自桥下一笑而过,踩着浪花奔向远方。进村的小路沿着河岸蜿蜒向前,鸭子在水中结伴而行,野鸟不时掠过水面,古朴的村庄安详地坐落在河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斑驳和沧桑。极目远眺,山水一色。淋着绵绵细雨穿梭在村头巷陌,尽管一路上都把材料抱在怀里,但还是免不了有些边角被打湿,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些许潮气。但所到之处的热情,驱散了春雨的寒意。

雨后初霁。烟雨朦胧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天色靛蓝,波光粼粼。粉色的花瓣和着春雨,飘来冽冽清香。蒸腾的云雾笼罩着远处的山林,聚而不散,凝而不发。山水如墨色浸染,宛若丹青未干。眼前的世外桃源,还有来时路上的盎然春意,让我想起了长大的地方。

听老一辈人讲起过村子名字的由来——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秋风起,芦花漫天。后来迁徙到这里的人们,便以此取了名字。小的时候,玩不到天黑从来不回家。伴着家里人呼唤声的,是渐渐升起的淡青色炊烟,还有随风飘来的饭菜香。沉沉暮霭,点点余晖,还有暮色四合的村庄,勾勒出了儿时家乡最初的模样。上学的路上铺满了靛蓝色的细砂,倒映出天空的颜色。靠近家的一段路旁,有一片柞树林。一到秋天,直到尽头满是金黄。秋风吹过,满树窸窣碎响。每天放学回家,都爱在纷纷扬扬的树叶中一脚一脚踩得嘎吱、嘎吱响。再往南,有一片紫丁香。盛夏午后的阳光温暖的刚刚好,习习晚风裹挟着阵阵稻浪,伴着阵阵蝉鸣,和着紫丁香的清苦香,走得再久也不想回家。

从小在延边长大,看过延边的日出日落,走遍过延边的山山水水,见识过延边的一草一木。在图们出生、长大,在延吉读完高中,公考来到龙井工作,越来越能体会到为什么有那么多“后浪”选择回到家乡——刚毕业的小姑娘第一次入户,面对贫困户的不理解和刁难,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还是忍住不哭;大学时旷课泡网吧通宵差点留级的男生,凌晨四五点起床,顶风冒雪赶往贫困户家;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水渠,有的小姑娘被蛇吓哭,平复心情后又穿上靴子戴好手套继续工作;好不容易熬过了省电视台实习期的男生,在毕业时放弃了梦寐以求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乡镇机关选调生。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热爱,让他们选择回到这里,用无悔青春和理想信念,浇灌这片养育着他们的土壤。

烟村人家,故里飞花,几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只要理想信念不灭,“后浪”奔涌不止,少年中国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的守护下当必然长存。那一段段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激荡过的“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青春岁月,也终将会谱成诗篇,结成故事,如那清脆嘹亮的童谣代代传唱——“环绕着扇动银翅的蝶啊追回那遥远古老时光 传诵着自由勇敢的鸟啊 一直不停唱 叶儿上轻轻跳动的水花 偶尔沾湿了我发梢 阳光下那么奇妙的小小人间 变模样······”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_我的扶贫故事范文 5 篇

第二篇: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

我的扶贫工作和大家一样,按照全县统一安排,完成了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今天回顾我的扶贫之路,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

惭愧:某天下午6点多,我电话响了,一看显示屏,上面显示郑汉波龙口村,我迟疑了一下,这是谁?迅速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还是没有印象。接听后,那边问我是不是某局的王俊?我说我是档案局的王俊,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他没有什么事情,瞬间我知道这人是谁了。原来他是我的一个帮扶扶贫户,顿时觉得扶贫工作差距太大,对扶贫户的名字我都没什么印象。想想原因,一是因为我平时与他们接触少了,一个季度才去走访一次;二是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把这个事放在心上,走访过了就忘记了。仔细想想,真是惭愧。

无助:我的几个结对帮扶贫困户中,有两户是因病致贫的。每当我到他们家走访的时候,看着他们被无情的病魔折磨着,而我每次上门都说些不咸不淡的话,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和没有营养。其中一个贫困户,他叫**,我每次去他家,他总是热情地把我迎进门,与我愉快地攀谈,但每次当谈到他的病情的时候,空气瞬间凝故,我从他的眼中看出了无助和无奈,有时还看见泪花。每逢这时,我也只能是说一些安慰鼓励之类的话,宽宽他的心。每次从他家出来,心情特别沉重,不知道下一次来的时候,老胡是否一切安好。结果是现在这两个重病对象都已经离世了。

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扶贫工作之路,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五谷杂陈,扶贫帮扶一定要用真心换真情,学会换位思考,扶人扶智,重点是把党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贫困户手中,让他们分享国家发展富强的成果,这样就能把扶贫工作抓实。

第三篇:扶贫故事征文

2篇扶贫故事征文

今天,我和单位四位同事自行驾车前往**市**镇**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夏天,艳阳高照。我们花费了一个半小时时间赶到**村。到达后我们立即投入到扶贫工作,各自按照事前计划分别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工作。

我包保贫困户李某进大叔,家中四人,年初进行扶贫规划中,主要是他本人新疆务工,大儿子广东务工,种植6亩木瓜。他爱人体弱多病,金阿姨在家照顾尚在上小学儿子生活。我仔细询问种植木瓜情况,木瓜长势良好,就是杂草有点多。我提议等她身体较好时,一起进行除草,对田边地头的杂草喷洒农药。得知另外一个不好的消息,李某进大叔在新疆务工期间,身体抱恙,浑身无力,已经回到湖北,到十堰太和医院入院检查,检查出肺结核病,正在治疗。我向金阿姨表示慰问,告诉她肺结核病现在能够治愈,一定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我们向村里、镇里积极申请大病救助;提醒她保证好李叔叔的营养摄入,因为肺结核需要较好的营养,恢复更快。下一次,我将自行购买营养品慰问李大叔。金阿姨担忧,由于李叔叔患病,会耽误务工,影响年底的务工补助资金。我请她宽心,当务之急治好李叔叔的病,等他康复了,做点轻松的务工工作,我们会协调村里,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帮他完成务工补助收入。

在另一贫困户舒某雁家中。我认真听取舒大叔生产情况,二老身体状况,舒大叔家里种了几亩田地,自产自销,吃穿不愁,儿子广东打工,孙女留在家中,李阿姨平时照顾小孙女。舒大叔平时在当地酒厂干些零工,取得务工收入和补助。舒大叔、李阿姨反映道路不通家门口,运送物资极不方便,靠肩扛担挑。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好在我了解到浪延路已经进入规划,经过舒大叔家门口,会极大改善大叔家的交通状况,交通建设需要一步一步发展,请他们耐心等待;另外,李阿姨反映今年规划养殖100只蛋鸡,买了鸡苗,甚至自己用母鸡孵化鸡苗,总是发生病害,损失较大。这也是个现实的问题,我仔细咨询了农技部门,了解到现在养殖业动物疫病较多,必须要选择经过疫苗能够抗病害的鸡苗。我提议帮他们到大养殖场购买防疫过的鸡苗,他们很满意我的帮扶。望着李阿姨写满笑意的脸,我深深感动了,这就是我们勤劳吃苦的中国人民,淳朴善良的农民百姓。我告诉老人,今后的扶贫政策会越来越好,政府会一如既往对他们给予帮扶。听我这么一说,老人激动不已:“现在我们一家拿了低保,看病花很少的钱,政府是关心我们的,真的感谢政府!”虽然命运无情地捉弄了他们的理想,但党的阳光没有被乌云遮挡,庆幸的是,有了党的扶贫惠民政策,有了一大群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的干部,只要双手还在肩上,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

另外两户贫困户全家都在外务工,靠务工收入和务工补助脱贫,我只能通过电话联系,询问务工生产生活情况,嘱咐他们注意身体,在工作之余学些技术,通过提高自己技术水平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致富。我们会在老家后方支持他们,帮他们落实扶贫政策。

这次入户,使我真正理解了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意义,在农村,有很多农户想发展,能发展,但是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而依然生活贫困,真的需要我们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为干部提供了平台,架起了干群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感受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

扶贫故事征文

六月的天,阳光日渐灼热,**似乎离太阳更近似的,沿着蜿蜒的山路坐车近两小时终于到了**村部,**村坐落在**镇西北偏远山区,交通非常不便。我们一下车便顶着烈日马不停蹄地徒步去访问各自结对帮扶的扶贫户。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路上田地间劳作的人们,有的在地里除草、有的在割麦子、有的田里放牛,熟悉的不熟悉的都会抬头给我们一个朴实的微笑。虽然烈日当头,但是丰收的喜悦依然写在每一位农户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人们,沿着弯曲的小路,不知不觉就到了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家门口,走进他家第一眼就看见鲁大爷疲惫的扇着扇子大口的喝着水,他看到我来了赶忙起身热情的握住我的手,这样紧紧的握手是我每次入户到大爷家的场景,每次看到我们工作队员他都特别开心,都要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感叹道:“现在生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干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心我们老两口,真的很感谢。”我们坐下拉了拉家常,问了问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告诉我他这才放牛回来,老伴去地里摘点菜回来做饭。鲁大爷家中儿子媳妇都外出打工赚钱,只留下七旬老两口在家,每逢来家里我都会下地帮大娘干点活,老两口年纪大了,地里的活慢慢力不从心了,近几年给老两口办了低保救助和农村医保,除此老两口每月还有固定的养老金,老人们衣食住行都得以保障了。

说话间我从包里拿出家庭医生联系卡贴在墙上,并耐心跟大爷交代一番,镇上为每一户贫困户签约了家庭医生,家里有人有个小病小灾的都可以找家庭医生询问和上门服务,大爷再次露出了开心满足的笑容。大爷握起我的手开心的讲起镇上的扶贫安置房就要入住了,是呀,老两口终于有宽敞明亮的房子了,看到大爷这么开心我们心里很是欣慰。

告别老大爷我继续往山上走,半山腰的房子便是我的另一帮扶贫困户**家,听闻动静,**爱人郭成菊从土坯房迎出来,面带笑容,看到我来了连忙邀我进屋坐,从阿姨口中得知艾大叔去山上种地了,**大叔与我父亲年纪相仿,早年因伤落下残疾,一只脚严重变形,虽是残疾但人很是勤劳,我每次来家里大叔几乎都在山上劳作或是放牛,大叔的一双儿女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中,艾大叔和爱人多年住在这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中,现如今镇上的扶贫集中安置房已可以搬迁入住,也给两口子办了低保救助、农村医保以及大叔每月的残疾补助,再加上艾大叔勤劳朴实,日子越过越好。我从包里拿出家庭医生联系卡贴在墙上,跟阿姨讲解了关于家庭医生的惠民政策,并关心询问她们是否对家中橘子树进行了大实蝇防治。除此又与阿姨聊聊家常和儿女们在市里打工的近况。临走前,再次跟阿姨交代了如果身体有一些问题及时与家庭医生联系咨询或者请医生上门诊断。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自身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生活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离开**家我前往另一个山头,我的最后一户贫困户王顺连家,来到家中王顺连阿姨正在给家里的猪喂食,看到我来了开心的快步过来与我拥抱,每每这是我与阿姨之间最熟悉而温馨的画面,阿姨拉着我的手邀我家中坐,给我拿扇子,心疼的看着我念叨:“这孩子大热天的又来看我们,看这满头的汗,快扇扇。”我激动的拿出家庭医生联系卡帮阿姨贴在墙上,详细说明了这又一惠民医疗政策,并反复嘱咐阿姨的胃病和胆囊炎如果又不舒服要及时与卡上的家庭医生联系,必要时她们可以上门诊治。王顺连阿姨今年六十有余,本来身体就不好,丈夫前两年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家的儿子,小儿子三十好几在外打工,大儿子命途多舛,高中毕业后本是在村里当老师,可是因多年心情郁闷压抑后来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经常发病时连阿姨都打,多年医治无效只能靠药物控制,阿姨常年只能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为主,家中农活无人帮衬只能自己能做多少是多少。每逢与阿姨聊到这些我都忍不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只希望能够多多看望她们,尽自己所能帮助阿姨和她儿子解决生活就医等问题。近几年给阿姨和大儿子办了低保救助和农村医保,大儿子的二级精神残疾每月有残疾补助,除此阿姨每月还有一些养老金可以贴补家用,再加上阿姨养一些猪、牛,种些粮食蔬菜,日子越过越好了,看着她们脸上的愁容渐渐散去我越来越欣慰了。

每逢离别时,阿姨都念念不舍,目送我们离开的她站在路口久久不愿离去,直到我们的身影消失在她的视野里。这是最朴实的感动,在我心里为他们送上诚挚的祝愿,面对这些朴实可爱的亲人,我真心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位农户,看到他们不再贫困,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小日子,我们该有多满足呢!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王顺连和**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和发自肺腑的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朴实的村民是通情达理的、是善解人意的。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公务人员,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第四篇: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庄严承诺正在逐渐兑现。

-------《十九大报告》 大魏营村位于卢医镇北部,北与卢医镇何营村接壤,南与卢医街村毗邻,西连卢医镇郭岗村,东与河东、张沟两村交界。群众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村主导产业是养殖和林果;林果种植规模800亩左右,发展前景广阔;村集体收入来源是种植、养殖、光伏、企业,年均10万元。2015年,硬化了村内和出村道路,村内通客运班车或距停靠点0公里(要求两公里以内);群众全部吃上自来水,水质达标;户户通电;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村内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2名;宽带通达。

2017年11月,我受镇平县城市管理局局党委指派,来到卢医镇大魏营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帮扶工作。

扶贫初始,我一片茫然,贫困户、精准扶贫、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扶贫手册、明白卡等等一系列的概念跟我所熟悉的城市管理工作相去甚远。为了尽快的熟悉扶贫业务,准确把握目前大魏营村扶贫工作现状,我认真的整理扶贫资料,仔细的向村干部和帮扶小组组长咨询自己对扶贫工作的疑难问题。我,用脚步丈量着大魏营村的每一寸土地,在所帮扶对象的家中田头,度过多少日子。经过深入的了解,我了解到大魏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335人,2016年脱贫5户、18人,2017年脱贫19户、87人,目前还有未脱贫户99户、230人,其中低保贫困户55户134人,五保贫困户21户、24人,一般贫困户23户72人;按致贫原因分类,最多的是因病致贫,有63户,占户比63.64%;第二因缺劳力,有21户,占户比21.21%;第三是因残致贫,有7户,占户比7.07%。2018年预脱贫62户183人,未脱贫37户47人,由原来的贫困发生率6.9%降为1.41%;在自己的走访过程中,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对于这样一个交通相对便利,部分群众生活相对较好的大环境下,仍然会有贫困户的出现呢?经过自己对自己所包贫困户的研究,我发现,缺劳动力和因病致贫问题就凸显了出来。找出问题症结,找准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工作思路,也制定了脱贫规划。

60岁的吴学峰和62岁的魏新兰夫妇是我所包的一户,经了解,其实在前几年,他们家的经济水平是很好的,那个时候,儿子儿媳在外面办有工厂,两位老人膝下有一个乖巧懂事的孙女,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经营不善,儿子的工厂倒闭了,儿媳也为此离了婚,没办法,儿子离家去外地打工还钱,老两口拉扯着自己的孙女,2015年,吴学峰又患上了腿骨头坏死,一家人生活顿时拮据起来,原本在2016年脱贫的他们,于2017年9月返贫。了解到这个情况,我一方面在村里为他们争取了低保,享受到B类低保每月150元的补助,另一方面我给他们讲授健康扶贫“六道防线”政策;在村里的帮助下,帮助他们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分红年三千元,用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针对其孙女吴沐莹为学前儿童,又帮助其领到每年600元的生活补助。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使现在的吴学峰夫妇,脸上有爽朗的笑,走路有挺直的背,不愁吃穿,每天都期待着美好的明天。看到他们的生活和精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61岁的张新举有一个82岁高龄的母亲高东芝,母子二人年事已高,没有足够的体力进行日常的农活,不幸的是2016年张新举又因车祸导致脑补受挫,日常生活更受打击。我和村委帮助张新举成功申请了五万元小额扶贫贷款,由县想念食品产业带动每年获利3000元;我给他们讲授健康扶贫“六道防线”政策,帮助建立“慢性病”免费用药保障卡。在近半年的帮扶中,我看到了张新举一家的艰辛,也为深知自己担子的沉重。

魏玉平是一个56岁的中年妇女,本来这个岁数的她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但很不幸的是,她患上了子宫内膜癌,导致这个家庭因病致贫,针对这种贫困家庭的特殊情况,我先我给她讲授健康扶贫“六道防线”政策;我和村委帮助张新举成功申请了五元小额扶贫贷款,由县想念食品产业带动每年获利3000元。虽然对于魏玉平而言,这点补助可能杯水车薪,但她跟我说,虽然日子还是很贫苦,但能够感受到政府的阳光,她的心地还是暖的。

张建斌家属于另外一种情况。他瘦弱矮小,患有高血压,妻子在县城早餐店帮忙,一年的收入微薄,还有一个小儿子正在上初中,常年治病、用药使这个家庭几乎一贫如洗。他在我和村委的帮助下下,功申请了五元小额扶贫贷款,由县想念食品产业带动每年获利3000元。张建斌有一个懂事的儿子张铮,今年读初中二年级,但是由于家庭贫困原因,孩子性格自卑内向,每次去走访,除了跟张洪良讲解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政策之外,我还利用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跟张铮倾心交谈,经过多次心理疏导后张铮渐渐的走出心理阴霾,恢复了同龄孩子一般的活泼可爱。由于孩子跟我很亲近,张建斌一见到我就拉着我说:“伙计,张铮可听你话啦,你认他当干儿子吧?”一句玩笑话足以慰藉扶贫路上我那颗奔波劳碌的心。

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扶贫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次次走访,一次次交谈,我试着了解贫困户的经历从而寻找致贫原因;走进他们的生活,考虑着他们的需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找到适合的帮扶措施;向他们讲解健康扶贫“六道防线”政策和“慢性病”免费用药政策,告诉他们特殊病症的办理条件及流程;广泛宣传雨露计划、贫困生助学等教育扶贫政策;核算清楚并及时发放各种种养殖国家补贴等等。通过深入了解、真诚沟通和善意帮助,贫困户的精神越来越焕发,脱贫的信心越来越坚定。他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对我说:“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总书记好!感谢帮扶责任人给我们带来好的国家政策,带领我们早日脱贫!”一次又一次我被他们真挚而热烈的眼神所打动。贫困户脱贫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代表着一种新生的力量,这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我的灵魂,纵使前进的路上荆棘遍布,我也会勇往直前,我和贫困户一起脱贫,共同成长!

经过我和同事以及大魏营村两委的共同努力,现在的大魏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大魏营村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五抓五促”夯实2018年脱贫攻坚基础。一是抓产业促扶贫提升。按照全域旅游战略和产业布局,我们主要在产业上做文章,以种植、养殖、林果等为抓手,新建仙鹤纸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80人就近就业,建立完备的产业扶贫机制,让产业扶贫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抓基础建设促扶贫提升。把握好两个基础:一是澄清7大类39项项底子。依据“春李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逐户建立贫困户台账,做到户户档卡资料详实规范,行业扶贫政策落实不遗漏一项,政策享受零误差。二是关注贫困户的退出。在人均纯收入达到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两不愁、四保障”,做到不漏退一户,不错退一户。

三是抓责任促扶贫提升。进一步明确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帮扶责任人、村支部书记等4项项帮扶责任,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我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区扶贫办下发的排查摸底样表表格的基础上,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又详细制订了分口线、分门别类,以压实各级责任的分类及汇总表格,并为确保各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进行了①开展“四议两公开”会议,排查漏评、错评、清退人员;②照“八张照片”留工作痕迹;③开展3个一活动,具体为“一户一户进,一项一项问,一件一件照”;④像去年5月份精准识别时一样,各村召开由全体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大会,对照各组花名册一户一户核对漏评,错评,错退问题,提高两率一度;⑤召开了1次动员会议、6次专题培训会,确保”春季提升行动”扎扎实实,精准到户,取得突出成效;⑥成立四个督查组,由四个片的正副片长为组长,片内优秀脱贫责任组组长为成员,对春季提升行动的成效进行督查互查。确保排查出的问题底子真实、具体,为下一步的逐项整改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抓转移就业促扶贫提升。一是通过社保、农口等行业牵头,加强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二是依托仙鹤纸业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勤劳致富加快脱贫步伐。目前,仙鹤纸业计划安置贫困户80余人,已是名副其实的脱贫车间。

五是抓政府兜底政策促扶贫提升。针对全镇憨聋傻哑、不能自理的贫困户,政府牵头民政、社保等行业部门落实2-3项稳定增收渠道,使脱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定当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继续奋斗!

第五篇: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5篇

【篇一】

2017年2月,县委选派我到xx镇xx村担任挂村“第一书记”,时值精准扶贫推进期,同时也是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机遇期,我这个“第一书记”到村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抓住国家对农村实施扶贫大开发这个黄金期,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同时,推动村级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振兴。这是我还没到村时就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现在以及将来也要思考的问题。

初到xx村,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我首先召集村组干部开了一个简单的情况介绍会,从精准扶贫、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综治信访等各个方面听取大家的看法,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村里近五年来的发展情况。光听取村干部的介绍还远远不够,老百姓怎么说、怎么看、怎么想,这是最直接、最真实的。

我给自己定下要求,在完成党委、政府的工作后,只要有时间就到村里去,走访群众,收集民情民意,研究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手谋划脱贫攻坚“作战图”。

xx村地处远安县北部,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小村,一无自然资源,二无特色主导产业,仍然是以水稻、牲猪等传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全村342户1176人,贫困人口44户118人,贫困人口不多,但却主要以病、残、老、弱为主,自身发展基础条件差,稳定增收路径窄,脱贫难度大。不解决发展的问题,一切想法都将是纸上谈兵。

在组织部的工作经历让我知道,干部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我盘算着选拔一名熟悉农村工作、甘于奉献的优秀党员作为后备干部充实到村级班子。班子队伍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战斗力和凝聚力了。我跟村党支部书记邹洪明深入交换意见,决定充分发挥“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作用,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去年9月,借助支部主题党日,我讲了一堂题为《加强党员意识坚定发展信心》的党课。我把xx村比喻成一个大家庭,大家是一家人,各位党员干部是接受党的教育、熏陶的先进家庭成员,要在村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的兄弟姐妹们都团结到村级发展上来。会后不少老党员找到我,主动跟我聊起xx的发展现状以及看法,我觉得这就起到效果了,也相信这个队伍能够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

“输血式”扶贫终究不可持续,“造血式”扶贫才是长久之计。利用驻村办公时间,对于全村所有贫困户,我做到了家家落、户户到,在分析了每户的致贫原因后,我发现近一半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致贫,用政策兜底一兜了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发展产业,要有增收渠道才行。

去年4月,我召集所有帮扶人在村里开了产业扶贫启动会,跟大家讲了产业扶贫的思路,明确了分两条线来实施,一条线是贫困户依据自身基础发展一到两个产业,另一条线是村集体加快发展主导产业。第一条线可以较快地增加家庭收入,为年底顺利脱贫打下基础,第二条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事关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实现稳定脱贫增收的长久之计。

说干就干,我一边组织帮扶干部入户商讨制定产业发展计划,签订产业发展协议,一边开始谋划主导产业发展。三组低保贫困户xx一家3口人,妻子xx高位截瘫,系一级肢体残疾,生活自理困难,女儿在读小学三年级,尽管享受低保,但入不敷出,家庭困难。我跟他商量制定了两项产业发展计划,一个是养殖牲猪,一个是张定容绣“十字绣”出售。依托产业扶贫资金,xx养殖了3头母猪、2头肉猪,全年养殖毛收入达7000元。张定容下肢瘫痪,但有一双会刺绣的巧手,她怕

“十字绣”卖不出去,每次走访我都鼓励她只管绣,销路的问题我来解决。一次我把她绣的一副八骏图发到我的微信群里,好几个朋友都表示绣得好,想买,最后帮她卖了2000元。我把钱送去她家时,张定容一开始还不相信,最后才露出了惊喜的笑容,眼中流下感激的泪水。

关于怎么发展村主导产业,去年8月和10月,我和村里组织了两次全户大走访活动,征集了大量的村主导产业发展意见建议,然后分小组开了十几场屋场会,我在屋场会上反复跟村民们讲解产业强村的构想,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产业发展上来。另外,我带领我们的干部外出武汉农科院蔬菜所参观学习,又邀请专家到村实地考察,最终确定发展莲藕及茭白产业,并套养鱼、鳖、土泥鳅等,提高农业附加值。定下了产业发展蓝图,我马不停蹄的找到绿大公司,跟他们洽谈xx百亩茭白发展计划,最后选址一组发展了100亩茭白。去年12月迎来丰收季,一片繁忙景象让我深受鼓舞。村书记老邹跟我反馈说,村民不仅有流转费,在茭白田的务工收入累计就达到10余万元。

今年,我们正式启动了xx-九里岗300亩莲藕基地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我抽出了一切能抽出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基地建设中。从跟老百姓做工作同意流转土地,到基地挖土、筑堤、打田、施肥、修沟渠等等,每一个环节我都亲自抓,每一项任务都倒排工期,每天都制定施工清单和进度完成表。工程建设的紧迫期,我把政府办公点直接搬到了村里。我深知,发展产业是多么不容易,发展好了将对村级发展起多么大的作用。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了莲藕种植及鱼苗投放工作。对于后期维护管理,我也明确了专班负责,确保产业健康高质推进。我为xx设想的目标就是建成以莲藕为主导产业,打造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付家河荷花湿地公园,走农旅结合、农商结合的绿色产业富民强村之路,逐步助推乡村振兴。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老百姓的反映是最真实、最直观的。去年暴风雪后,我连夜走访住在三组大堰冲里的老徐,他的一席话让我倍感欣慰,“现在门前的泥巴路硬化了,冲里的两口堰塘整修了,也建了提水站,你们还搞了那么大的产业,这是xx几十年来不曾有过的大变化,我们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同是我坚定产业发展的信心。

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尽管贫困户们都脱了贫,但要巩固脱贫成效,确保稳定脱贫一同迈入小康,依然任重道远,只有坚定不移地抓好产业发展,以产业红利带动村民们稳定增收致富,才能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逐步消除贫困,共同走向富裕。

【篇二】

我是省地税局选派干部,2014年任xx县xx镇xx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我们xx村有670户2760人,两年前有贫困户250户744人,全村28个村民组有13个村民组道路不通,无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典型山库区贫困村。如今,我们村组组通水泥路,户户有产业,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2014年至2016年实现了150户504人脱贫。作为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我深感必须做好表率,引领着贫困户一起干。

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带着群众干,先要做示范。我们村生态环境好,过去有养殖基础,就是成不了规模,贫困户大都想干不敢干。为此,我们村“两委”正确引导村民,通过协调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帮助养殖场道路硬化,降低养殖经营成本,建立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化解风险等措施,扶持6户贫困户发展成为养殖大户,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其他想干的贫困户看到有人脱贫致富了,都争着干。过去村里年养鸡户只有4户不足10万羽,现在养鸡户已经有28户,年规模达到了100多万羽,仅此一项就有1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我们把全村党员组织起来,联系每个贫困户,做好脱贫申请和帮扶工作。具体做法是:根据党员的身体、能力、水平因素,从全村82名党员中选出46名党员,负责收集全村28个村民组贫困户的申请诉求,我们根据贫困户的诉求,对照国家政策帮扶或解决,让贫困户主动申请,让他们从思想深处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xx村伊始,我通过调研了解到,全村28个村民组还有13个村民组路不通,就决定不建村部,把资金全部投入到群众最关心的基础设施上。一年多我们兴修了12.8公里道路和35处农田水利,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旱能浇、涝能排。我们利用山区良好生态环境和闲置土地资源,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把农民土地经营权折算成股份、整合各类资金150多万元,以入股形式与企业开展股份合作,入股到引进的种植高档中药材的两家公司,进行分红。到今年9月初,400多户村民分到第一次保底分红70多万元,户均增收18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超过了10万元。

【篇三】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设身处地为民解忧,做好每一件实事,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今年4月份,我挂任xx县xx乡xx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来之前,我对这个村子做了一些了解,对帮扶的难度心里有了个谱。但驻村不久的一天,我们就被一群村民围到村室,有拿着手机录像的,有推搡争吵的,有指着我的鼻子撂狠话的。原来,他们反映的是7年前村里一条拟建未建道路的问题,怀疑有人把钱挪走了。通过咨询县、乡相关部门以及村留档资料,证实这条路并未纳入建设计划,不存在挪用问题。弄清了真相,村民们逐渐散去。但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村民对完善基础设施的渴求。

xx村辖14个自然庄,除几条“村村通”主干道外,几乎所有自然庄内道路都不通,断桥、深坑、路面鼓起比比皆是,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一遇下雨,村民们一不小心就会翻车,工作队到村没多长时间,就有好几次摔进泥坑里,队员们也被摔伤。村民的期盼连着我们的心,工作队积极协调交通部门,将村民多年呼吁的一条断头路纳入建设计划,同时争取农发项目,一并解决道路、桥梁建设,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将会很快改观。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工作队思考的问题。5个多月来,工作队走过村里的每一个河流沟渠、连片地块、废弃村庄,认真研究论证,一个以大棚草莓基地、桑蚕示范带为主体,美丽乡村、休闲观光为两翼的“金xx计划”初具雏形。工作队引来蚌埠一家公司,建设了近50亩的大棚草莓基地。为了大棚建设,工作队无数次起早摸黑,大棚钢管无法进入基地,就找来铁锨垫土修路……有人问,累么?在草莓大棚建起来,第一株草莓落地那一刻,所有的委屈和疲惫都烟消云散。

在各方支持下,村里引进了第一家外来项目秋实草业,村民的玉米秸秆可以送到基地青贮;第一间就业扶贫车间开工,贫困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就业;第一批反季节大棚建成,村民们春节前就能吃到甜甜的草莓。未来还会有第一个桑蚕产业带、第一个美丽乡村点……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社会各方的努力。

有人说,基层苦,是他们没有体会帮助群众的那种乐,和百姓处久了,就不想走了。我已经把xx当成了第二故乡,即使前路荆棘,我也会像禾苗一样深深扎进这片泥土里!

【篇四】

我于2014年10月被选派到xx市xx镇xx村担任第一书记。来村之前,我一直思考几个问题:驻村为什么?在村干什么?离村留什么?三年下来,xx村着力打造和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平台、立得住的主导产业、不返贫的精准成效,带不走的工作队伍”。我感到,选派到村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年来,我们深感紧盯党建,把稳引领发展的“方向盘”是核心。村党总支抓实党建强组织,让“红旗飘起来(旗帜引领)、喇叭响起来(宣传政策)、干部动起来(热情服务)、精准扶贫要强起来(构建体系)”,村里开始“每周工作有计划、每天为民有值班、每事服务有记录、每人活动有手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成为xx村干部的内在自觉。在此基础上,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最多跑一趟”,通过切实的为民服务,提升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抓实产业扶贫的“牛鼻子”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依靠xx现有的资源禀赋,围绕湿地和现代农业做文章。2015年12月两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获批,为xx村的精准扶贫搭建了国字号、可持续、绿色化、信息化、生态牌的鼎力载体。在此基础上,谋划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xx村投资带动和就业拉动开辟了全新的发展路径。在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上下真功。探索现代林业发展和设施农业扶贫基地建设,积极扶持两湾家庭农场、众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帮助其实现“脱贫不返贫”。

当好选派帮扶的“孺子牛”是基础。作为第一书记,我们深知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是干不好基层工作的;脚上沾的泥土有厚度,落实工作才会有力度。坚持一线抓落实,带头用“眼”和“脚”,去发现问题、去推动工作、去服务群众、去促进发展。工作队在田间地头围绕群众的关键小事(就业、低保、危房、黑户、贷款、资助等)四处奔忙、无怨无悔,目的就是让群众看得见变化、获得到实惠。坚持学习用老百姓的话,讲他们能听懂的政策。

“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这三年,村里鞋柜中磨坏的布鞋、皮鞋算起来有30多双,写满的工作日志和一天不曾间断记录的效率手册有厚厚一摞,每天更新发布的工作微博、微信信息有近三千条,手机通讯录的贫困户电话存了近百个。

【篇五】

xx,一个有着2000多年建县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9月,我作为扶贫干部到xx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分工,我分管扶贫和教育工作。如果说,教育是我的老本行,那么扶贫对于我来说,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就需要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才能胜任这个重要岗位。

精准扶贫方略如何在国家级贫困县落地生根?这是我挂职之前就思考和探索的问题。2015年8月,省委教育工委确定将我作为挂职干部后,我就开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全面了解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历史。到xx后,我一方面深入学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握精准扶贫的精髓;另一方面,深入基层调研,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走遍了全县25个乡镇,深入百余户贫困户家中,初步了解了县情、扶贫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逐步形成了“适应四个转变、抓住四个机遇、推进四级精准”的工作思路。

在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国家和省级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县级层面的工作要求也进一步清晰,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我们建立起了月调度、季考核的工作机制,逐步压实县直部门、乡镇、村的责任;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和精准核查,进一步提高对象识别的精准;健全乡镇、村的工作机构,配齐人员,加强对新政策、新要求的宣传培训,提升各级干部应对脱贫攻坚的能力;加强督查调度,确保各项措施、特别是十大工程的顺利推进。2016年,xx在省对市县脱贫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今年以来,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两年来,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发生在xx的巨大变化。贫困村的道路越来越宽敞,小汽车能够直接开到家门口;村里的环境越来越优美,垃圾不见了,危房变少了,沟渠变清了,高高的杨树叶子更加翠绿了;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强了,村干部的底气更足了;4万多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和其他乡亲们一起昂首奔向小康;干部作风得到了进一步锤炼,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两年挂职期已经结束。经省委组织部同意,我延挂两年。我将继续坚守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的前沿阵地锻炼自己、奉献自我!

下载我扶贫故事征文_我扶贫故事例文2020(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扶贫故事征文_我扶贫故事例文2020(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 天地无情,人有情。 为了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解决贫困学生实际困难和需求,力争有更多的贫困生因家境贫困没有足够的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教师的我们,根据......

    我的扶贫故事

    用爱呵护未来 ---我的扶贫故事 xx九年制学校xx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爱心的世界里。花开,有绿叶扶持;月缺,有群星做伴;日出,有湖水梳妆......

    我的扶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 ——杨金科 学校组织了对贫困学生的家访活动。我的家访对象是最腼腆、最沉默寡言的一个小男生。起初对于这样的安排我内心深处是有一点点抵触的,不是因为他是不......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春风化雨,情暖成长路 ——xx中学教师xxx的扶贫故事 教书育人,乐此不疲。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精准扶贫,教育先行”为导向,以“教好每一位学生,温暖每一个......

    我的扶贫故事何

    教育扶贫心得体会 麟游县镇头小学 何慧慧 作为教师,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扶学业。我认为一部分贫困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而贫困生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八一中心小学 冯英 在农村有相当数量的贫困生。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本学期积极响应教育局城乡......

    我的扶贫故事范文

    我的扶贫故事 益店西中 郭哲华 政府颁布的“精准扶贫政策——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为努力践行政府的庄严承诺,我们学校全体教师也积极地加入到了扶......

    希望 ---我的扶贫故事(共五篇)

    希望 (扶贫故事) 第一次去俱晨阳家,是在一个冬天的傍晚。走进院子,看见略显萧索冷清的小院收拾的很干净。晨阳的妈妈是个和蔼朴实的家庭妇女,四十出头的样子,身子看起来很壮实,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