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平面设计的拼贴技法运用论文
摘要:拼贴艺术是一种很古老的传统艺术,它的历史长达上百年之久,最早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由立体主义艺术家们提出。现在,拼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创意。它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以涉及到影视、文学、音乐等等方面。在平面设计里面拼贴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到的艺术手段,而且拼贴为平面设计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面貌,正是有了拼贴艺术,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本篇论文通过分析拼贴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其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拼贴;现代平面设计;艺术拼贴
从传统发展到媒体,从艺术发展到创意。简单地理解,我们可以将看似平凡的图像从原来的情境中抽离出来,拼贴到一个新的情境中去,重构出新的意义,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拼贴的艺术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不断赋予现代平面设计新的特色。拼贴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在各个领域都会涉及到拼贴艺术。所以随着拼贴艺术的不断进步,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精彩。
一、拼贴艺术在现代平面中的运用
拼贴的技术在平面设计里面最为常用,由于图形设计的完善程度不是很高,现在的艺术师通过拼贴的方法可以轻而易举达到传统的方法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想象的空间。例如,香港设计师靳棣强先生设计的《自在》花纹纸系列,作品采用中国水墨画法,巧妙地结合了几种自然元素,看似不符合常用的环境,但是却又很自然地融合到了新的画面当中,形式新颖,也非常形象地贴合了设计师所要表达的意境。自从上个世纪以来,发展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拼贴的艺术与数字化相互结合,使得现代平面设计在艺术形态上得到了巨大的突破。以前的剪刀和画笔,被现在的鼠标所替代,画图软件的功能不断强化使得人们摆脱了物质形态的约束。艺术家可以直接从原来的图画中截取一部分出来,拼贴到现在的图画中,这样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就可以不需要参考实际的物体了。通过计算机提供的这个虚拟的环境,利用强大的作图软件,创作师可以随意地展开想象,实现自己的创意。
(一)设计特点“元素的对峙杂糅”
在提起拼贴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一幅著名的作品《是什么让我们今天的家显得如此的不同》,这是一幅有很多种元素拼贴在一起的图画,作者在考虑一个家庭需要具备的元素的时候,把这些必需物品列了一张清单,其中包括:电视机,洗衣机,汽车等等。然后把这些图片给柔和到一起,构建成一幅完整的图画。通过多种元素的组合可以实现类比、夸张等手段,给人留下一种画面的美感,这也是众多的艺术家所推崇拼贴艺术的原因。成功拼贴艺术作品可以实现其自由、奔放的特点,观察者通过对这种艺术的鉴赏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艺术家的情怀,感受到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设计哲学:断裂的美
拼贴的艺术手段可以打破传统线条艺术的局限,改变了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印象,能够让观众有一种断断续续的美感。拼贴的断裂是源自于它把不同的画面给截取出来,然后通过把不同的片段重新组合,构造出一幅新的图画。当一个画面从原来的画面分离出去到新的画面中,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在一个作品中,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可以打破原来的画面对生活的定义,从而可以留给观众思考的时间,去理解这种新型的画面所产生的新的意境。这种对图画的分离和重新组合可以拓展人们对于审美的认识。对传统的图画是一种创新,其中的意义更加灵活。通过这一种断裂和重构的方式,可以激发观者的好奇心,打破他们对传统图画的认识,引发人们的观看兴趣,最后把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思想切实地传达给观众。在对于拼贴的运用中,元素之间的杂糅和断裂往往会给拼贴的技术带很大的难题。当元素在它原来的画面中分离出来的时候,再与新的画面结合会出现很多不协调的地方。如果拼贴的技术无视视觉效应时,就变成了简单的把图画拼接到了一块,就是一副失败的作品。比如,如果把一些难以协调的图片结合到一块,画面之间就会变得很冲突。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增强对图画的掌控能力,使得众多的元素再结合到一块的时候突破不和谐的状况。
二、拼贴理念对平面设计的拓展创新
在现在的社会里面,由于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平面设计发展的脚步慢了许多。所以在这些年里面设计师们都尽力的去寻找一些可以对平面设计创新的方法,其中粘贴技术的创新很大程度的给平面技术的创新带来了希望。随着科技的进步,设计师们开始设计“可触摸平面的作品”。许多设计师为了创建良好的作品,开始研究视觉和味觉的关系,并且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一位日本的设计师提出了“五感设计”的理念,就是要求人们突破视觉和味觉的层面,将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设计到作品中。
三、结语
拼贴技术在现在的平面设计里已近发展到很成熟的地步了,在很多的平面设计里面,拼贴技术已近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拼贴的技术也从一种艺术手法变成一种创意手法,在平面设计的领域里面,拼贴技术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手法。
参考文献:
[1]陈又林.现代平面设计中拼贴技法的运用和拓展探析[J].装饰,2010,(02):127-128.
[2]荆彦.现代平面设计中拼贴技法的运用和拓展[J].西部皮革,2017,39(02):31.
[3]牟云环.拼贴技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及拓展[J].艺术科技,2016,29(02):292.
[4]阙蔚涛.新媒体语境下平面设计的创意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08).
第二篇:2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技法(系列论文二)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技法(系列论文二)
——深圳石岩公学 余卫兵
【摘要】针对高三考生拥有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却不会使用的现状,本文主要探讨高考作文素材运用的五种技法:直接引用、同质叠加、异质对比、模仿移植、提取化用。并通过具体技法使用过程的展示,让学生掌握不同的作文素材运用技法,然后运用这些技法使用高考作文写作素材。
【关键词】高考作文 课文素材 运用技法
通过对课本内容开发,运用分类的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人物素材、故事素材、情节素材、思想素材,这只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前提,就像盖房子,只是准备好了盖房子的砖瓦、水泥、沙子、钢筋等原材料,而在写作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这些写作素材进行加工,通过一些具体的使用技法,来对这些相关的素材进行剪裁和运用,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积累素材是前提,提炼素材加以运用才是目的。下面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相关素材,进行素材提炼的技法的介绍,希望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素材提炼的有效手段。
技法一: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就是对文章中的语言素材进行直接引用,在写作中可以成为论证的材料,也可以成为立论的观点。这种方法最容易使用,使用时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积累要准确,因为是直接引用,所以要保证材料与课文中一致。
【例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直接引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适用话题】
生命的意义、磨难与成功、逆境出人才、修炼、艰难人生与奋斗不息等等。【运用技巧】
1、用作理论论据,在实例论证的基础上总结,引出自己的分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文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于今我们的时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了,孟子所说的重重磨折,我们正在亲领身受。我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
——朱光潜《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运用说明】直接引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名句作为全文总结,然后由古及今,联系今天的时代和我们个人实际,强调我们也要经历这样的磨难,朝前迈进。论据使用准确而贴切,极具说服力。
2.引出文章观点,直接用原文哲理丰厚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例文2】
空白是生命中的盲点。
我以对生命的热烈追求来庄严宣誓:我拒绝空白。
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规”的宣言。
我崇拜孟子。他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豪情,他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坚毅。
我之所以崇拜孔子、孟子,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接受生命的挑战,通过经历各种磨难,成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生命的空白,让生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儒家世界的精神天空!
——高考优秀作文《拒绝空白》
【运用说明】在具体论证的基础上,用名句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鲜明,令文章倍增底蕴。
【技法二】同质叠加
同质叠加就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我们积累了许多素材,这些素材从单个上还不能有效的论证中心,这时我们就可以筛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素材,按照时空关系或或材料内涵的相似性,进行组合,通过相同的素材特质,来起到论据的作用,增加文章的气势。
同质素材叠加使用,需要我们要善于根据写作题目要求,围绕着文章的中心,将平时积累起来的人物素材,巧妙组合在一起,把不同的人物身上的相同点,挖掘出来,论证同一个中心,这就像一个炸弹本身就有威力,如果霸几个炸弹捆绑在一起,构成集束炸弹,威力会更大,同质叠加后的写作素材会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例2】苏轼和李清照的人物素材叠加组合
苏轼和李清照属于同一时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内在情感都不相同,如何才能把他们组合在一起,那就是找到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均能在世俗的侵蚀中,能够保持自我的个性,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世俗名利所累。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写作中心要求,将有关他们的素材叠加在一起,组合成一篇文章。
【适用话题】
人生坎坷、淡薄名利、不计顺逆、不论成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笑看人生、生命的意义等。
【运用技巧】
围绕中心,裁剪素材,提取素材中的共同之处,指向明确,提炼概括,加以概括,服务中心。【范文3】
不要轻易说不
广东一考生
流水之畔,红尘滚滚,问生命:成,你能否有朗月照花,深潭微澜的美艳?你能否有不计顺逆、不计成败的超然?你能否有扬鞭策马、登高望远的旷达?败,你能否有滴水穿石、汇入江流的意志?你能否有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你能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倔强?
不要轻易说“不”,你能!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苏子——你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对你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你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你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你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你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你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但你能否依然浩气长存,依然气贯长虹,依旧不坠青云之志?最终,你没有轻易说“不”,——因为你能,所以没有轻易说不!
于是,你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这一切皆缘于你没有轻易说“不”——纵然生活是杯烈酒!
不要轻易说“不”,你能!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面对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你没有轻易说不。从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你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你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蜜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但你能否依然不计顺逆,依然不计成败,依然名留青史?最终,你没有轻易说“不“——因为你能,所以没有轻易对命运说不。
于是,你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浮世曲折的沧桑变幻,在雁字南归之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黑暗中点燃一盏孤灯,蹒跚地走过。——这一切都来自你没有轻易说“不”,——纵然生活是杯苦茶。
如果,如果生活是一片浩淼无涯的苦海,请不要轻易说“不”,敢于面对会是你挂长帆、济沧海的勇气。
如果,如果生活是一座陡峭崎岖、险境迭生的高峰,请不要轻易说“不”,勇往直前会是你攀峭壁、登悬崖的魄力。
生命让每一个人都开一次花,但不担保都会结一次果,请不要轻易说“不”——当你的人生还是一朵花的时候。
——2008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运用说明】这是一篇非常有文采的满分作文,先用一组疑问句构成排比入题,开篇即显示了考生不同凡响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非常精彩,然后以第二人称使用苏轼和李清照的人物材料,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本着诗词入文的原则,重点深入分析人物“不轻易对命运说不”的内核,点明文章的文题。
两则材料之间构成了非常严谨的层次,其中苏轼和李清照身上的共同之处:面对生活的磨难,都没有轻易说不,这体现了考生高人一等的材料驾驭能力和文章布局能力,令人赞叹。文章材料丰富,视野开阔,通篇基本上使用排比,真可谓文采飞扬!
善于积累和借鉴,利用平时积累,在考场上根据题目进行借鉴和转换,而不是简单抄袭,体现了学以致用的高超能力。
技法三:异质对比
异质对比就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我们手中只有一个素材,这个素材从单个上论证中心很单薄,这时我们就可以尝试进行反向联系,找到与素材内容相反的素材进行对比,通过不同特质的素材进行组合对比,起到论据的作用,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异质素材对比使用,需要我们要抓住对比点,进行组合,注意对应性。对比双方应该互相对比,互为映衬。其次在素材的使用上,要将对比引向深入,运用的正反两方面的素材,不能只摆出事实,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截然相反的态度、方法、效果等进行深入分析,解释素材中多蕴含的深刻道理。
异质素材的对比包括物与物的对比、人与物的对比、人与人的对比三种形式。【例3】山和水的异质素材对比
山和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自然事物,在特性上是完全相对的,在我们的课本上描写山和谁的素材很多。例如语文课本必修三徐迟的《黄山记》中对“黄山”的描写和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对湖水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山和水的不同。在徐迟的眼中:黄山奇、险,让人们感受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而在亨利·梭罗笔下,瓦尔登湖的水“深邃而清澈”,“从山顶看去,它呈现蓝天的色彩,走近湖边,看到岸边细沙浅水处,水泛着黄澄澄的水波;再远一点,呈现淡绿,愈远色泽愈深,最后说波荡漾,呈现一色的黛绿。”写出了水的多变和柔美。
在许多人眼中,山代表阳刚,水代表阴柔。山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厚重、高大、可以依靠。而水给人的体会是灵动、柔美、活波、值得追求。所谓“山清水秀”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险峻、亘古,水运动、多变,山和水在不同人的眼中和笔下,各有风采。山和水是我国古代文化哲学中最重要的写作意象和抒情主题,也是重要主体,可以把它们进行对比,来进行写作。
【适用话题】刚与柔、父爱和母爱、山与水、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仁者乐山与智者乐水等。
【运用技巧】
根据写作中心,运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技法,将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行比对,形成映衬,在对比中将素材的不同之处,进行挖掘,着力表达其不同之处的深层内涵,使素材的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
【范文4】
山明水秀
山是高大的。看着高大的山,高大的树,你会知道天空有多高;听着树叶宏亮的声音、鸟儿清脆的声音,你会知道云朵有多高;感受着树缝中的阳光,你会知道太阳有多高,全都在山顶,在树梢。因为高大,所以山明。水是柔美的。那小镇中曲曲折折的溪流,缓缓地欣赏着同样柔美的地方,那春雨一丝丝,柔柔地染湿面庞;露珠一颗颗,依偎在草尖,久久不愿落下——是水的柔,水的美。因为柔美,所以水秀。
山是稳重的。那长满了青苔的石头,那挺拔高达的树木,甚至就是这光秃秃的大山,多少年也没有走过半步,显微镜前也不能看到你的身影。稳重的你可是在思考应该如何做才好?山明,因为稳重,因为思考。
水是活泼的。那小河中的激流,那大将中的漩涡,是多么性急的孩子呀;显微镜下的分子们,又是多么淘气、互相追逐打闹的小宝贝。那哗哗的声音,是乐队的演奏还是嬉笑的响动?可有精灵藏在其中?水秀,因为精灵,因为活泼。
山是孤寂的。所以他时不时更换更换炫目的服装,一年四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也只是为了吸引爱美的你去与他做伴。有孤寂,所以山明。
水是悲伤的。因为想家而悲伤。这远游的旅人,一刻儿也不停下匆匆的脚步,不换去风尘仆仆的蓝衣。因为这一停下,可就想要飞奔回故乡。有悲伤,所以水秀。
当孤寂的山融入活泼的水,就创造出了河底那些圆圆的小精灵。他们为了留住活泼的水,将所有艳丽的服装都展示了出来,反倒成小丑一般,什么颜色都有了,却一件也没有穿全。他们被叫做“雨花石”。有水(雨)有山(花),所以水秀山明。
当悲伤的水流入稳定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起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新的碎片一块块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
当高大的山与柔美的水交织在一起,高大的山庇护柔美的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有了湖泊;柔美的水滋润着高大的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绿树,有了人烟;所以山水之间有了伊甸,有了桃源。有伊甸,有桃源,所以山明水秀。
有山,山明;有水,水秀;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木秀山明。
【运用说明】这是一篇运用异质素材,通过对比手法写就的非常出色的考场优秀作文。极富有创意。作者紧扣题目,运用对比的手法,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因为“山的高大、稳重、孤寂、所以山明”,因为“水的柔美、活泼、悲伤,所以水秀”,最后,综述因为“高大的山与柔美的水交织在一起”,所以“山明水秀”,从素材运用的角度来看,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于“山”和“水”的素材,挖掘深刻,内涵揭示有个人感悟,对比形成映衬,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
技法四:模仿移植
掌握了大量写作素材,要根据不同的写作题目,离不开对所掌握课文素材的合理模仿与有效移植。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原素材的结构形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素材精髓移植入具体写作文本中,实际上就是对原素材的形式模仿,也可以对原素材的典型情节、思想意蕴进行移用,移植时,一要注意切合题旨,移入合适的土壤里;二要注意对所移植的素材进行精辟点化,使素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例4】《琵琶行》的内容及意境模仿移植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适用话题】
送别、知音难觅、同病相怜、人在江湖、面对逆境、诗与诗人等。【运用技巧】
1.直接化用原文佳句,透过充满哲理的句子,表达独特情思,力求思想动人。2.借助诗意背景,用散文的形式描绘诗意盎然的画面,力求情感动人。
3.采用对原文内容解说,抒发对作品内容和感情以及诗人白居易的感悟,揭示诗人心态变化的原因.从而证明观点。
【例文5】
江南烟雨《琵琶行》
赵竹毅
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
我也是被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事被琴说穿,被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在何时会偶然出现机缘。
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自古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
浔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而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那一个瞬间,白司马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
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
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渌渌的青草的芳香。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
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
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拔,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
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有酒,有花。
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的马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心中永远的春天。
【运用说明】作者站在历史顶峰,以《琵琶行》为灵感触发点,以其中佳句为行文线索,巧妙地展示了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感情经历和变化过程。读这篇文章你会发现《琵琶行》的许多诗句,在作者笔下幻化成精美而富有诗意、语言空灵飘逸的散文。这篇文章最大亮点就是使用了“化意入境”的手法,作者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解和意境的拓展,把精练而浓缩的诗句,浸泡成具体可感的画面,给人一种现场感,同时选取了诗歌中最为值得注意的四处诗句,穿插进文章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以此作为抒发情感的生长点,然后由诗内到诗外,由诗句到诗意,由诗情到诗眼,作者写出了自己对《琵琶行》以及白司马的敬佩与追慕,流露出作为生命个体,阅读经典的特有收获和深刻思考,其间对于原文的思维发散和大胆想象,具有真知灼见,同时反映出作者立足于原文,收获于诗外,表达于内心的诗歌阅读方法,从课本中挖掘并运用闪光的素材,本文堪称典范。
【例5】《夏日绝句》的内容及意境模仿移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适用话题】
忘记与铭记、纪念、我眼中的英雄、活着和死去、选择、永远的思念等。【运用技巧】
1.直接化用原文诗句,透过充满哲理的句子,表达独特情思,力求思想动人。2.借助诗意背景,用散文诗的表达手法,描绘诗意盎然的画面,将诗句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3.将诗句内容回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揭示作者写作的原因,体味作者当时的心情。
【例文6】
乌江色变祭英魂
公元112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一个中原儿女不愿意提起的年份,是一个提起就觉得心寒齿冷的年份,堂堂大宋王朝的两位天子竟然成了金侵略者的阶下囚。国仇与家恨往往是相连的,倾颓的大厦之下岂有未破的完卵?摧折的楠木之上哪有温暖的窝巢?你身为大宋朝臣李格非之女,你的丈夫赵明诚也身披大宋的官袍,大宋的安危是你的安危,江山的破碎就是你的心碎。
一场劫难,故园远了,相濡以沫的夫君也离你而去了,那可以依偎的温暖的臂弯也失去了,你什么也没有了。
曾几何时,你的日子只充满两个字——逃难,从扬州到杭州,从杭州到绍兴,从绍兴到宁波,从宁波到杭州。
于是你在逃往的日子里,想起了项羽,一个孤独的英雄,一个悲剧的英雄,一个血性之气十足的英雄,一个因羞于见江东父老而宁可自刎于乌江的英雄。
他活着,叱咤风云,轰轰烈烈,顶天立地,是人中豪杰;他死去,美人挥泪,良驹徘徊,乌江变色,为鬼中枭雄。
项羽失去了江山,但没有失去尊严;项羽舍弃了生命,但没有舍弃豪气。
于是,你以一个弱女子的目关,打量遍了偏安江南的每一个手持笏板的文臣武将。除了失望,就是绝望。
因为江南已经没有一个血腥的男儿,江南不再是你期待的地方!
【运用说明】根据历史史料,把李清照晚年的悲剧命运揭示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李清照身世和遭遇的介绍,由此引出李清照对项羽的思念,并化用了诗句的内容,很好演绎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成为一篇散文化的佳作。
技法
五、提取化用
所谓提取化用,就是对原文素材进行部分提取,不是全部引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写作的需要,对原文进行化用,化用时可以立足于原文,引出相关的人物故事、经历,借助其意象,构建新的写作内容,为表达中心服务。【例5】《滕王阁序》的提取化用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失,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适用话题】
面对现实、机遇、坚守、命运、志向、抓紧时间、个性与人格等; 【运用技巧】 1.以点带面,通过文中的一个诗句,带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2.并列呈现,将这些人物坎坷的命运一一列出,增强论证的力量。
3.反面论证,分析这些人物失败的命运后.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佐证论点。【例文7】
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洛阳古道上响彻云霄的感叹,还是阮籍穷途惊天动地的恸哭:是哈姆雷特站在崖边生存或者毁灭的抉择,还是千里孤坟,昭君幽咽琵琶的怨怒。
——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真理只有一个》
【运用说明】作者先化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再将之与哈姆雷特的名句,苏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等句以排比的形式并列引出,语句错落有致,语言底蕴迷人。【例文8】
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个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的绝唱》
【运用说明】作者先化用原文,将“流水潺潺,鹤汀凫渚”的诗意画面设置为背景,继而直接引用《滕王阁序》中的两个名句,表达出坚定自我的思想情怀。素材运用自然,语言灵动精彩。
第三篇:平面设计论文
关于平面设计的思考
管经院2010级人力二班左春早艺术内容的展现形式跟表现形式的结合,是一个类似于洗牌的过程。设计艺术只有内容与表现形式得以创新的结合,不断地重新洗牌才能创造出崭新的艺术美感。通过近期对平面设计的学习,虽然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但对于设计的美感有了一些欣赏水平上的提高。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象人际关系学,依靠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你需要象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还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叛逆之子,或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却又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你事实上是“出卖”感情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平面设计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平面设计思想,而广告平面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作为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广告的雏形形态,都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然而,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招贴广告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称公益或文化招贴或简称宣传画;用于商品,则称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而这一切,在国外某些国家通称广告画,或商品广告、文化广告、艺术广告、公用广告。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平面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
第四篇:平面设计论文
【摘 要】 图形设计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起着沟通人与文化、信息的作用,这一点与文字的作用相通。汉字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具有很大涵盖性的符号文字,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与认识它,从而发掘更多的造型方法,更深入地利用汉字来进行平面图形设计。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在整个汉字的构建体系中,是以人为中心的,体现了一种以人为立足点的人本精神。汉字不仅是表达和记载的工具,它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和精神的积淀,任何一个对中国文化关心的人,都会对汉字感兴趣。而作为反映社会现象和向公众传达重要信息的平面设计,更应该以艺术的眼光发现和开拓汉字的美,很好的利用汉字这一优秀的设计元素,做出更具艺术性的作品,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每天书写的不再只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在书写延续了几千年了的伟大的艺术。
【关键词】平面设计文字汉字联系
目录
引言..........1
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1
更多的发掘汉字的特征更准确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4
结论..........9
参考文献..............10
引 言
在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的作品中,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汉字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堆积,每个字仿佛从符号世界中还原了出来,带着它们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这样的文字形态,引起我对汉字的新的认识。
汉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点画记录人类理念的平面设计。利用文字来进行平面设计,我们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目前日本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利用汉字,他们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图形,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汉字真正活了起来。利用汉字,日本人传达出他们的本土文化,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汉字传达我们的文化?这一点令人深思。
一、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的本质联系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以来就众说纷纭,但是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他所处的社会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的早期阶段。在那之前的文字都是象形字,也就是是可以用来记事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据古籍记载,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1.汉字的价值
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最具艺术感的符号!它是表达语言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因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同时也丰富和升华了人们的生活。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开创上,汉字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因为掌握了它,就可以隔千里之遥而互通信息,距千载之后而传授经验,从而把人类的智慧累积为历史,一代一代的通过汉字相传,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香火不断。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汉字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因为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一切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性成就,依靠汉字的记载才得以永久流传;一切后人的聪明才智,也从汉字记载中得到进一步的启示和提高。因此,汉字不但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世纪的曙光,而且是文明得以长传并继续发展的继承性工具。
2.汉字的特点分析
在众多的平面设计作品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开始运用汉字作为设计元素。这不仅是因为汉字本身的形式美,也是因为汉字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1 汉字构字的人本精神
汉字被充分利用在平面设计中的原因,除了汉字本身就极具艺术观赏性外,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汉字的构字方式中蕴含了人本精神。在汉字的造字机制中,处处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信息。
汉字的构造方法,是以人为中心的,处处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这种人本精神在字的偏旁和部首中可见一斑,如保护的“保”,就是借用一个人抱着幼子的形态,企望的“企”,就是借用人踮起脚直立的渴求姿态,字形和字意之间相互联系,形象的表达出字的本意。还有很多字的构形都是以人为出发点,都带有很强的象形和人本特征。运用在平面设计中时,先天就是一个非常简练、非常写意的抽象艺术形,因此设计师们对汉字的竞相引用,也就不
足为奇了。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敬老爱幼是一种美德,人由年轻变衰老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所以早在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经典名言。
1.汉字本身即是一种平面图形设计
从平面设计来讲,汉字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以最为简单的设计元素,运用最丰富而复杂的设计手段,设计出了一件又一件恒定而单纯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的内涵丰富,构架完美,用途广泛,影响深远。同时,这些“单元产品”又具有无穷的联络方式,具有开放而递增的同构能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庄子外篇》中就已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文字正是利用语言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
2.平面图形设计与汉字构成学原理
A.平面图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图形。
B.汉字是经过设计的图形
汉字的目的是承载信息,而汉字本身即是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对点画挑选、组合、转换、再生,使之代表一定信息的产物。从符号学原理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由于汉字演变至今已变得十分抽象,洗练,所以将汉字承载着的原始信息还原出来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这种还原的结果不是文字,是一种加入人的思维的奇妙产物,一种特别的平面图形。
二、更多地发掘汉字的特征 更准确地运用汉字承载的信息
设计师借平面图形设计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以达到其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广义化,如何使我们的本土文化得以体现?还原汉字的原始信息应该说是一条捷径。在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去体会中国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这样,我们在作品中体现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1.使汉字不断地深化
A.运用汉字来发掘本土文化,是一个抽象难懂的说法,那么,让我们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来自中国,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
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汉字被日本的设计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喻物于意则乐,留意于物则病。”汉字作为抽象图形的魅力在乎似与不似之间。
《读卖新闻》中曾登载过一位日本小学三年级女生写的诗:
“港”这个字
真像美人鱼
“共”是头
“巳”是尾
三水是浪花
你看像吗?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没有哪种文字可能引发人这种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正是汉字在人思维空间里的留白,使汉字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现代图形设计是对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运用汉字进行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日本许多著名设计师,几乎都是汉字学的专家,他们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汉字作为抽象画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个执著的汉字迷。他在《活字礼赞》一文中提出汉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为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学;日本另外一位汉字迷设计师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将汉字作为图形运用到了平面设计中。
日本设计运用传统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手法,并赋予民族情感的内容,走在了设计的前沿。这值得我们青年设计师们学习和借鉴。
B.我们的先民如何利用汉字设计生活
我们的前人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于是形成了“书法”这类二阶意义上的艺术门类。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艺术,它靠单纯的线条架构演绎出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形象。在文人士大夫创造了优秀的书体与书法作品的同时,民间艺人也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无数巧妙而极富视觉意趣的字体图形。如用来招揽顾客的幌子、节庆与民俗活动中的吉语,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类反映日常生活形态的杰作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2.用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理解汉字
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类并非宇宙创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
A.“神”来之笔
古人对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现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汉字其实是占卜的记录,上古
文字的笔划结构,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种记录占卜结果的文字,来源于远古的文字画(近似文字的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汉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时,还具有深奥的构成原理,而这种原理就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设计在线.中国B.汉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中国人信仰上天潜在的超越之力,这种超越之力即自然规律。观察汉字的构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汉字发展的早期阶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较高,体现出对书写的简化和易识别的趋势。而汉字在发展为记号文字体系的过程中,则体现出了古人独到的智慧。在汉字的创造过程中,古人很注重“形”与“意”的结合,简单摹仿不是文字。
在初中时,语文老师对于“牧”字、“采”字的解释,引起后来我对汉字中蕴含的先人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前有“牛”而后面有一个人持木棍趋赶,这样便组成了“牧”字。在汉字的造型原则里,我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这样有趣的例子,只要我们耐心品味,其中奥妙无穷。
结 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我们如何运用文字进行平面图形设计?
汉字不是世界普及的文字,但是汉字字符本身代表一种或多种意义,这一点,拉丁字母却无法完成。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将汉字直接用于标志显然行不通,这样只能使我们的作品显得腐朽而庸俗。但是在了解汉字的意义和构成法后,我们把汉字精辟总结物象特征的方法运用到平面图形设计中,却未尝不可。例如,中国邮政的标志,来自于“中”字的古形“中”。其意义指一面有长穗的旌旗随风飘动。邮政的标志将它赋予了新的涵义,一方面保持“中”字的古意,象征中国邮政旗帜性的作用,在公众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将“中”字变形,像一双手托起一封信件交给收件人的形象,寓意着中国邮政以服务为本,快捷、安全、礼貌。
发掘汉字中蕴含的深层文化积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除了标志设计,无论是装饰、书籍、招贴、广告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应当充分发掘汉字中包含的中国哲学,从事设计工作的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让抽象的汉字艺术在现代设计中产生更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南鹤溪(日),文字的魅力,上海古籍出版社
杉浦康平(日),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 顾音海,甲骨文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朱熹(宋),周易本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梅格斯(美),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 巴尔特(法),符号帝国,商务印书馆
第五篇:平面设计论文
课程考查论文
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文字、图形、色彩同为构成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以其各自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图形传递信息的速度要比文字快得多,越是富有意境性的图形越能抓住观者的视线并快速传递所携信息。图形以其不可替代的形象化特征成为平面设计中的视觉重点,以其独特的魅力理所当然成为设计师们的设计表现重点。首先讨论了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接着分析了图形在包装设计及标志设计中的延展性,最后做了总结。
关键词:图形;平面设计;魅力
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图形的应用:
一、变异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师们除了运用写实图形﹑变形图形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外,还常常运用变异图形这一比较特殊的构形手法来表达自己独具匠心的设计意图。
变异图形由于其反传统的思维方法、超常规的构形方式,往往能从大量司空见惯的平庸图形中脱颖而出,特别引人注目和深思,也越来越普遍地得到观者的欢迎。
二、规则及不规则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不规则图形是和规则图形即严格的几何图形相对的图形。一般而言,在平面设计中,规则和不规则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种互补关系有着心理学上的深层依据。规则的图形倾向于稳定、静止、秩序,但一味规则也很容易导致单调和刻板;不规则的图形显得活泼、生动,但走向极端就会变成杂乱无章。“秩序感” 是人们审美知觉活动的一条基本心理学原则,在这种知觉过程中,太单调的图像引不起人的知觉兴趣,太杂乱的图像又使人茫然,因此装饰艺术的审美要求就建立在这种简单与复杂、规则与不规则之间。
当然,不规则图形在平面设计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方式,例如,规则图形的不规则排列可以取得活泼的效果;采用挪用、拼贴手法的一些设计作品也不可能按照严格的几何图形来制作,因而就打破了单一图形的局限。各种形象素材和字体的随机排列已经形成一种重要的视觉文化现象。从广告、招贴到书籍装帧、网页设计乃至服装图案,我们都可以看到不规则图形的影子。
三、分形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中经常涉及许多图形图像,利用分形理论可以绘制出变幻莫测、五彩斑斓的抽象图像。分形,简单说就是一个图像,但这个图像具有无穷自相似性,整体的结构被反射在其每一部分中,分形总是呈现出参差不齐和不规则的状态。像平齿植物菜花和硬花甘兰,它们的每一分支和嫩枝都与其整体非常相似,其生成规则保证了小尺度上的特征,成长后就变成大尺度上的特征,当客体的部
分和整体完全相似,就可以说客体是线性自相似的。同样,如果将它应用于平面设计,尤其是平面广告、包装设计中,必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分形图形根据它实现的算法不同,可以有多种类型。分形图形目前在广告印刷、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许多方面有了广阔的应用。分形不仅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手段,而且使设计者有了更广阔的想象和拓展的空间,可以更直接地体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相信分形图形在平面设计中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的平面设计要想融入国际现代设计大舞台,更好地与各国设计界进行交流、沟通,就必须在加快熟悉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的同时,深度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对两者进行有益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平面设计的当代审美标准,从而对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了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民间美术等,它为我们今天的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元素。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小至一个标志,大到高速公路旁的路牌广告,其应用非常之广,它传达着信息,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传统造型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表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人们追求的主要是图形身后蕴涵的意义。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中国传统图形“盘长”,俗称“方胜”,表达了人们四环联通,日久天长,路路相通,一切美好的意愿,来隐喻通信事业处处顺畅之意。
五、象征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将象征图形的希望一味的寄托于传统图形的继承是不够的,还要在现有的图形中,不断创新、挖掘出新的图形,只有这样才能大大丰富象征图形的表现形式。方法有二种:一是“旧图新说”。指对传统图形的创新,这要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把先前广为人知的,流传很久的,寓意深刻的传统图形,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加入现代时尚元素,这样会增加图形的趣味性。比如北京奥运标志设计,是在传统印章模式基础上,加入了富有动感的、运动的人形,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二是将众多现代时尚元素做一个比较分析。比如可以分为高
雅、通俗、雅俗共赏等形式。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采用不同形式内容的象征图形加以表现。比如“人头马”可以代表上层权威人士,是高雅的象征;而可口可乐则代表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
图形设计的延展性:
一、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延展性
图形、色彩、文字是构成商品包装的基本元素,其中图形设计在商品包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洁而不单调,丰富而不繁琐”一直是设计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对于包装图形创意而言,丰富的内涵和设计意境于简洁的图形中尤为重要和难得。这一方面是由图形自身传递信息的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当今信息如潮快节奏的信息社会需要。包装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是人性化设计,它更需要情感的交融。设计者把握好包装设计中图形的意境性,才能更好地传达设计思想和创意,让受众理解和接受。如龙兆曙先生的“西汉古酒”包装设计,他取西汉马王堆帛画纹样作图形意境设计,反映出中华酒文化深厚底蕴,极具地域文化色彩的风格特征。包装设计的情与境,是设计生命真谛所在。意境乃设计家智能、社会生活体验、艺术技能的综合所至。
二、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延展性
标志设计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体现,因其图形的高度简洁、喻意的丰富内涵、商业的举足轻重而受到设计界及企业界的重视。由于标志设计自身的特点及人们认识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对图形解读困扰,因而标志设计对图形语义的把握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从根本上说,图形所要传达给观者的意境美就是设计者的创意点。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人性、以人为本的社会,而标志设计更加呈现出以人为本,更强调人之情感,更强调设计的意境性,而设计与人的交流也成为一种现代标志设计发展的趋势。标志是一种很特殊的形象语言,有它特定的构思模式、特别的表现形式和特殊的艺术技巧。二是协调画面空间、虚实、疏密,完善了标志的设计魅力效果,对标志内含的融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使一个“无意义”的形化为一个“有意境”的形,提高了标志设计的可视性和品味性。
综上所述,作为思维过程或是图形表达过程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所挑选、组合、加以运用的图形元素应具有明确指涉功能。与其所处的空间、时间、社会现实的要求或表现相一致,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这就要求设计者
必须把握住他所应用的图形可能存在的变量,保证这些图形的当前状态正是设计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所在,而不是简单的组合与拼凑,把握好符号传递视觉信息的功能性是每个设计者应当考虑的问题。
总结:图形图像色彩这些元素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点点滴滴,我们的日常用品无不融入了这些,细心观察,这些都充满了乐趣。我们平时也可以试着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图形图像色彩的设计,将自己的想法化为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岳虹.平面设计之图形设计浅谈[J].西北美术,2005,(04).
2、刘赞爱,刘婷.传统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启示[J].装饰,2004,(6).